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学生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考纲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整知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1)集合关系图解

真子集

集合相等

A=B

(2)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

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悟方法

1.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

交集的性质:

补集的性质:

2.判断集合关系的三种方法

(1)一一列举观察;

(2)集合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集合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图.

3.数形结合思想

数轴和V enn图是进行交、并、补集运算的有力工具,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先把集合中各种形式的元素化简,使之明确化,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Venn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

测基础

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

(2).()

(3)在集合中,可用符号表示为.()

(4)N⊆N A AA⊆Z.()

(5)若,则A=B=C.()

2.已知集合,则()

3.(2015·山东卷)已知集合,则=()

4.(2015·湖南卷)已知集合则=________.解析:

5.已知集合若,则=________.

考向

1.集合的基本概念

1.设集合A={-1,0,2},集合B={-x|x∈A且2-x∉A},则B=()

A.{1}B.{-2}

C.{-1,-2} D.{-1,0}

2.已知集合M={1,m+2,m2+4},且5∈M,则m的值为()

A.1或-1 B.1或3

C.-1或3 D.1,-1或3

3.已知集合,若A=ϕ,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归纳升华]解决集合问题的一般思路

(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元素,看元素应满足的属性,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2)对于集合相等首先要分析已知元素与另一个集合中哪一个元素相等,分几种情况列出方程(组)进行求解,要注意检验是否满足互异性.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已知集合A={x|y=,x∈R},B={x|x=m2,m∈A},则()

(2)已知集合

,若

,则实数m 的取值

范围为________.

[跟踪训练]

1.已知M ={a ||a |≥2},A ={a |(a -2)(a 2-3)=0,a ∈M },则集合A 的子集共有( )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2015·天津卷)已知全集U ={1,2,3,4,5,6,7,8},集合A ={2,3,5,6},集合B ={1,3,4,6,7},则集合A ∩∁U B =( )

A .{2,5}

B .{3,6}

C .{2,5,6}

D .{2,3,5,6,8}

(2)(2015·浙江卷)已知集合P ={x |x 2-2x ≥0},Q ={x |1

1.(2015·安徽合肥模拟)已知全集U =R ,A ={x |x >1},B ={x |x 2-2x >0},则∁U (A ∪B )=( ) A .{x |x ≤2} B .{x |x ≥1}

C .{x |0≤x ≤1}

D .{x |0≤x ≤2}

2.(201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已知集合A =,x ∈R 1

,B ={-2,-1,1,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

B ={-2,-1} B .(∁R A )∪B =(-∞,0)

C .A ∪B =(0,+∞)

D .(∁R A )∩B ={-2,-1}

3.已知A ,B 均为集合U ={1,3,5,7,9}的子集,且A ∩B ={3},(∁U B )∩A ={9},则A =( ) A .{1,3} B .{3,7,9}

C .{3,5,9}

D .{3,9}

4.(2015·江西南昌调研)设全集U =R ,A ={x |x 2-2x ≤0},B ={y |y =cos x ,x ∈R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区间是( )

A .[0,1]

B .[-1,2]

C .(-∞,-1)∪(2,+∞)

D .(-∞,-1]∪[2,+∞)

5.(2015·新乡市一中月考)设集合A ={x ||x -a |<1,x ∈R },B ={x |1

A .{a |0≤a ≤6}

B .{a |a ≤2或a ≥4}

C .{a |a ≤0或a ≥6}

D .{a |2≤a ≤4}

[归纳升华] 集合运算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离散型数集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常借助Venn 图求解; (2)连续型数集的运算,常借助数轴求解;

(3)已知集合的运算结果求集合,常借助数轴或Venn 图求解;

(4)根据集合运算结果求参数,先把符号语言译成文字语言,然后适时应用数形结合求解.

追踪集合中的新定义

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创新型试题的一个热点,此类题目常常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途径,以“发现”为目的,这类试题只是以集合为依托,考查考生理解问题、解决创新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新概念、新法则、新运算等,这类试题中集合只是基本的依托.

(2)如果集合A 满足若x ∈A ,则-x ∈A ,那么就称集合A 为“对称集合”.已知集合A ={2x,0,x 2+x },且A 是对称集合,集合B 是自然数集,则A ∩B =________.

解析: (1)依题意得A -B ={x |x ≥0,x ∈R },B -A =,x ∈R 9,故A ⊕B =49

∪[0,+∞). (1)由题意可知-2x =x 2+x ,所以x =0或x =-3.而当x =0时不符合元素的互异性,所以舍去.当x =-3时,A ={-6,0,6},所以A ∩B ={0,6}. 答案: {0,6} [跟踪训练]

(2015·贵阳市监测考试)已知全集U ={a 1,a 2,a 3,a 4},集合A 是集合U 的恰有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若a 1∈A ,则a 2∈A ;②若a 3∉A ,则a 2∉A ;③若a 3∈A ,则a 4∉A .则集合A =________.(用列举法表示)

解析: 若a 1∈A ,则a 2∈A ,则由若a 3∉A ,则a 2∉A 可知,a 3∈A ,假设不成立;若a 4∈A ,则a 3∉A ,则a 2∉A ,a 1∉A ,假设不成立,故集合A ={a 2,a 3}. 答案: {a 2,a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