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病人在非心脏手术中麻醉管理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前 合并 心脏病 手术 患者 日益增 多 , 包括 高血 压 、 冠心 病、 瓣膜病 、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等 , 尤易见 于高 龄老人。老年
人心脏病非心脏 手术麻醉 的风 险 比较 大。因此 , 要熟 悉老年
后 注入局麻药 8 l局麻药为 1 m( %利多 卡因加 0 2 . %地卡 因) 。
异 。冠心病 及冠心病 高危 因素是术后发 生心脏意外的主要原 因 ,T段下降 、 s 心肌缺血等术后发生率高且频繁 。术后 1 h 0 左 右是围术期神经 内分 泌激 素变 化高峰期 。术 后硬膜外腔或静 脉持续镇痛均 能有效地减少心 肌缺血 的发生。这是 由于术后
绞痛 , 心衰病史 , 慢性 心肌缺血 , 室性早搏 >  ̄m n I 以上房 50 / i ,。 I
2 讨 论
合并高血压者应使血压控制在接近正 常范围 。频发室 性早搏
者, 应使用 抗心律失 常药 , 注重 改善冠脉 灌注 , 加心 肌氧 并 增
供 的治疗 。房颤患者 , 在改善冠脉血供 和心肌营养 的同时, 应 使心率控制在 10次/a 0 ri n以下 。对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 导 阻滞的患者 , 一般 不作 特别 处理 , 可先作 阿托品试验观察 。对 并存的呼吸 、 、 、 肝 肾 内分 泌和血液系统功能异 常改变者 , 也应
充分镇痛 , 可抑制交感神经反射 , 降低过度应 激反应。临床观
察证实 , 经硬膜外腔或静 脉行 P A, C 不仅可达 到满意的术后 镇
痛效 果 , 而且皮质 醇、 岛素 和血糖等 可基本维 持不变 , 胰 降低
应激反应 , 有助于心脏病 患者 非心脏 手术 术后机体 内环境 稳 定 , 于身体恢 复。 利
此后 行 全 麻 诱 导 , 导 采 用 眯 唑 安 定 0 0 m k 、 丙 酚 诱 . 4 /g 异
心脏瓣膜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患者的麻醉处理原则知识分享
10 病例3
病例
01
患者女,72岁,因“乏力消瘦5月,加重1月”入院。
02
5月前起自感乏力,近1月来上2层楼或步行100m即感气促、乏力、头晕,体重 下降5kg。
03
检查发现贫血(血红蛋白56g/L)、结肠癌、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 状腺,气管受压变窄,最窄处7mm)。
病例
发现“主动脉瓣狭窄”7年,常觉胸闷;2年前外院行 冠状动脉造影后,心外科建议行换瓣手术,患者拒绝 。
04 主动脉瓣狭窄患 者如果没有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
01
02
03
04
05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果 没有症状,围术期准备 充分,即使重度狭窄, 进行中低危非心脏手术 也是安全的,围术期心 脏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要保证主动脉瓣狭窄患 者足够的有效循环容量 ,必要时可以置入肺动 脉导管进行监测,以维 持一定的后负荷和动脉 血压,避免各种原因导 致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
尽量避免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以免对患者的健康 造成不良影响。
在全麻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切皮或手术探查时,要注意 适当加深麻醉以适应这一情况。
避免心动过缓,维持正常稍快的心率(80~90次/分)有 助于减少反流。
二尖瓣狭窄患者
06 血流动力学管理 的目标是维持左
室舒张期充盈
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目标是维持左室舒张期 充盈
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现口服 缬沙坦80mg每日1次,血压控 制稳定。
病例
冠心病史2年,未经 药物治疗,偶尔胸闷 、背部发紧。
ECG显示:窦性心律 ,63次/分,ST-T改 变。
能步行上3层楼。术 前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检查未见异常。
心脏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心脏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发表时间:2013-05-02T10:02:59.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黄岳平刘炜明陈焕新王育东[导读] 积极处理原发病,择期手术心功能平稳后手术,急诊手术在紧急处理影响生命安全的心因性疾病的同时尽快手术。
黄岳平刘炜明陈焕新王育东(甘肃省徽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742300)【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039-02【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特殊性。
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118例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资料。
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 ,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 ,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失衡、术后疼痛应激、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
结果剖宫产合并先心病、风心病者选择连硬外麻醉35例,上腹部采用硬外复合全麻42例,骨科及泌尿科51例部分选择硬外联合全麻,118例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方法正确,保障了手术的正常进行,患者均恢复良好,无麻醉死亡病例。
结论心脏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术中要防止出血,低血压,低氧血症导致的心肌氧供减少,也要避免和纠正手术刺激麻醉过浅,镇痛不完善引起的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导致的氧耗量增加,因此,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正确的麻醉方法和恰当合理用药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关键词】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我2006年2月至2012年1月共行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118例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8例,女69例,男49例,20-40岁月38例,40-60岁41例,60-80岁月39例。
平均年龄52岁。
手术种类包括剖宫产35例,疝修补1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9例,前列腺汽化电切18例,贲门癌3例。
心脏病种类:先心病9例(其中2例为法乐氏症术后2年),冠心病19例,其中心绞痛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术后管理
4
整以保证患者安全。
提供必要的监测、药物镇痛和饮食水分 管理,评估患者康复状况。
风险和并发症
1 起搏器损伤
心脏起搏器可能会收到来自麻醉机或手术周围设备的干扰。
2 神经肌肉阻滞药风险
肌肉松弛药物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3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
与手术有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3
优化治疗
最大程度地控制心脏病症状和相关疾病, 优化患者的病情。
挑战和优势
挑战
心脏病人的心肺功能下降, 心脏麻痹风险增加。
优势
心脏病人通常接受过多次麻 醉并具有较高的麻醉耐受性。
解决方案
制定专门的麻醉计划和针对 患者的团队协作可以解决其 中的挑战。
麻醉药物选择
全身麻醉药物
常用的是持续静脉注射(CVS) 或自动输注(TIVA)。
椎管内麻醉药物
在需要手术区域无痛和运动控制 时,可以使用椎管内麻醉药物。
神经阻滞麻醉药物
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疼 痛并缩短患者康复期。
麻醉管理策略
1
血流动力学管理
在手术期间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特
镇痛管理
2
别是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及时选择和管理镇痛药物以保证患者的
舒适度。
3
麻醉深度管理
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并及时干预和调
护理和康复
护理
提供必要的监测、药物治疗、康复计划和相关医疗 支持。
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给予患者支持和指导。
结论和建议
对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需要专门的麻醉计划和相关的管理策略,在 医疗团队的协作下可以管理风险,最终实现安全有效的手术和康复。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1. 引言1.1 介绍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两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它们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和麻醉作用,常用于手术中的麻醉诱导和维持。
它的作用速度快,效果持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瑞芬太尼也是一种阿片类药物,具有类似的麻醉和镇痛作用,但其作用持续时间更短,更适合需要快速清醒的手术。
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物对手术成功和患者恢复都至关重要。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不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手术情况,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
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了解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特点及其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将重点比较这两种药物在实际临床中的效果和风险,以便于医生和患者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1.2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重要性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是非常重要的。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不能有意识和感觉,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
全身麻醉可以帮助患者达到这种状态,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对于心脏病人来说,非心脏手术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因为心脏病人可能存在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如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
此时,全身麻醉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合理的全身麻醉还可以降低手术对心脏病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全身麻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物对患者的手术结果和术后恢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需要医生和麻醉师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适用于复杂手术,在手术期间通过药物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2 区域麻醉
通过麻醉药物暂时性封闭神经或神经束,避免手术区域的疼痛。
3 局麻联合深化麻醉
通过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的结合,实现手术部位及全身的麻醉效果。
非心脏手术中的麻醉风险和挑战
手术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可能增 加心脏病人的麻醉风险。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 醉
非心脏手术中心脏病人麻醉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过程。了解该领域的需求、 考量和技术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的关键。
心脏病人的麻醉需求和考量
病情复杂度
心脏病人的病情复杂,麻醉需要考虑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状态。
麻醉深度控制
心脏病人的麻醉需要精确的深度控制,以确保手术成功但不引起心血管并发症。
麻醉监测
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团队合作
非心脏手术中,麻醉团队与外科 团队需要紧密合作,确保手术顺 利进行。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
一名心脏病患者成功接受肺癌 手术,麻醉过程中有效控制血 压,助力手术成功。
案例二
一名心脏病人顺利接受腹部手 术,麻醉过程中保持血液稳定,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后病人安全
心脏病人麻醉后需要特别关注术后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或低血压。
心脏病人麻醉的关键技术和安全措施
1
血流动力学监测
通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确保心脏病人的循环稳定。
2
麻醉药物选择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平衡镇静和心血管压力的效果。
3
围手术期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非心脏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
案例三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和管理
心血管病患者在施行非心脏手术时,常常要 考虑到基础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这些心血管 病患者施行非心脏外科手术及麻醉时,可能 产生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体温、血压、血 容量的波动和自主神经的失调均可增加应激, 手术及麻醉的并发症如出血、发热、感染和 肺不张等可加重心脏负担,易出现心肌缺血 或心力衰竭?
5.术后发生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手术刺激 引起的交感张力增高所致,有50%与心脏疾病有关,其他 如感染、贫血、代谢异常等亦可能有关。处理上与一般内 科心律失常相同,仅在心排出量下降或出现心肌缺血时需 要药物处理或电复律。
伴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快速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 常者应考虑采取电复律以尽快纠正休克等异常。
室上性早搏不需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房产 患者,如果心脏功能较差,可给予静脉应用毛花苷 C(西地兰)、胺碘酮等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如果心脏 功能尚好,可给予心律平复律或控制心室率。
4· 术中管理
1. 术后立即返回ICU,进行心电图、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监护,密切观察血 压、心律、心率、呼吸、脉搏和心电图变化等;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行 有创血压监测;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双肺呼吸音、心音及末梢循环状态。
2·6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肺炎、肺不张及右心衰竭为肺源性心脏病手术的主要危险, 术前2周应予戒烟。心肺功能代偿较好(上数层楼梯无呼吸困难 者),一般可较好的接受手术。心肺功能较差者,应进行肺功 能检查。下列检查异常者,提示手术危险性大:①最大通气量 小于预测值的50%;②动脉血氧分压小于55mmHg;③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异常增高;④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0·50;⑤最大 中段呼吸流速小于0·6l/min;⑥最大呼吸流速小于100l/min; ⑦肺活量小于1l;⑧ECG异常;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上述指标 无明显改变;⑩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异常。
心脏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病例讨论总结】
心脏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一.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1.心脏疾病危险分层1)高危a)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综合征b)失代偿性心衰c)严重的心律失常d)严重的瓣膜疾病●最危险的两个因素:不稳定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充血性心衰●较公认的择期心脏手术禁忌证:心肌梗死不足一月且症状和检查证实存在持续性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失代偿性心衰和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
2)中危a)轻度心绞痛(加拿大分级I或II级)b)代偿期或心衰早期c)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性)d)肾功能不全3)低危a)高龄b)ECG异常(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c)非窦性节律(如房颤)d)心功能状态差(如提一袋杂物不能上一层楼梯)e)脑卒中病史f)未控制的高血压病2.心功能分级:目前多采用NYHA分级1I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一般体力活动引起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3.心脏危险指数(Goldman)项目内容计分病史心肌梗死<6个月10年龄>70岁 5 体检第三心音、颈静脉怒张等心衰症状11主动脉狭窄 3 心电图非窦性节律,术前有房性早搏7持续室性早搏>5次/min 7 一般内科情况PaO2<60mmHg,PaCO2>50mmHg,K+<3mmol/L,3BUN>18mmol/L,Cr>260mmol/L,SGOT升高,慢性肝病征及非心脏原因卧床腹内、胸外或主动脉外科3 手术急诊手术 41总计53 4.心功能分级与心脏危险因素计分对围术期心脏并发症及心脏原因死亡的关系心功能分级Goldman计分心因死亡(%)危及生命的并发症(%)I 0~5 0.2 0.7II 6~12 2.0 5.0III 13~25 2.0 11.0IV ≥2656.0 22.0参数计分高危手术(腹腔内、胸腔内和腹股沟上的血管手术) 1缺血性心脏病 1慢性心力衰竭史 1脑血管病史 1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1手术前肌酐>2.0mg/dl 1总计 66.根据分级计分心脏并发症发生率1级0分0.4%(低危)2级1分0.9%(低危)3级2分 6.6%1。
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219-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19-心脏病人接受非心
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术中液体管理
1、以下哪项不是冠心病患者面临问题()
A、肾功能状况[正确答案]
B、目前容量状态
C、手术和麻醉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D、心脏病人的治疗窗更窄
2、关于人体液体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受Na+/K+ATP泵调节
C、不受Na+/K+ATP泵调节[正确答案]
D、细胞外液(组织间液和血浆功能:维持细胞营养、电解质提供载体)答案详见:
3、关于液体治疗的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些()
A、提供每日基础液体需要量
B、补偿细胞间质和细胞内的液体流失
C、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
D、防止自由基导致的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4、关于GDFT方案的选择决定于(),以下不包括哪个
A、可用的监测仪
B、临床实际情况
C、操作者和医疗中心的偏好
D、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
5、高危和病情不稳定的病人仍需考虑()
A、引流
B、Swan-Ganz导管、TEE[正确答案]
C、插尿管。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蒋豪)
诱导麻醉
将病人安全地从清醒状态转入无痛、无意识的麻醉状态。
2
维持麻醉
通过全程监测和合理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确保麻醉的深度和稳定性。
3
术中麻醉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监测病人的呼吸和循环恢复情况,有效处理潜在的麻醉并发症。
手术后的麻醉恢复过程
手术后的麻醉恢复过程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疼痛的控制,并 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麻醉管理的考虑因素
在进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时,需要考虑病人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麻醉药物的影响和手术风险等因素。
对心脏病患者的特殊关注
心脏功能
了解心脏病人的心脏功能状况,及时调整麻醉管理方案。
心律失常
识别和处理病人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确保心脏稳定。
血流动力学
监测和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心脏并发症。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 醉
本演示将介绍心脏病人在进行非心脏手术时的麻醉管理。了解手术前的评估、 麻醉药物的选择以及手术后麻醉恢复过程等关键信息。
手术前的评估
在为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 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的分析。
麻醉药物的选择
根据手术类型和病人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通过精确控制镇痛 和镇静,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舒适。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麻醉过程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 ,提高麻醉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个体化麻醉管理的探索
基因检测与麻醉管理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代谢特点,制定个体化 的麻醉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老年患者麻醉管理
针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的特点,探索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和管理 策略,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康复质量。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 手术麻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生理和病
理基础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
和准备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方法和技
术
contents
目录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和 风险管理
•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未来展望
心脏病患者的药物代 谢和反应可能与其他 患者不同,需要特别 关注。
02
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 术麻醉的生理和病理 基础
心脏生理和病理
正常心脏功能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 富含氧气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同 时将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血液送 回肺部进行氧合。
心脏病病理
心脏病是一种或多种心脏结构和 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心输出量 减少、心律失常或心肌肥厚等。
麻醉对心脏的影响
麻醉药对心肌的影响
麻醉药可以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可能导致低血压和心动 过缓。
麻醉药对心脏血管的影响
某些麻醉药可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增加心脏后负荷 。
心脏病对麻醉的影响
心脏病对麻醉耐受性的影响
心脏病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
麻醉及手术过程
▪ 10:10:气管插管,患者心率56次/分,予以阿托品0.3 mg iv, 患者心率未见上升。
▪ 10:15:予以阿托品0.3 mg iv心率升至约70次/分。考虑患者存 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伴脱垂、狭窄,予以多巴 胺+多巴酚丁胺3~5 μg/(kg·min)泵注,术中予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5~0.2 μg/(kg·min),七氟醚 1%~1.5%维持麻醉小剂量硝酸甘油0.1~0.2 μg/(kg·min)。
病例摘要
▪ 动态心电图: (1)异位心律。 (2)心房颤动。 (3)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部分成对出现,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 (4)异常Q波。 (5)显著ST-T段改变。 (6)U波增大。
病例摘要
▪ 胸部CT:双肺散在多发炎症感染,左肺下叶少许纤维灶。纵膈明 显左移,心影明显增大。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中量心包积液。
小结
▪ 二尖瓣脱垂的特征是二尖瓣支持的结构异常,使脱垂的瓣膜在左 心室收缩期进入左心房。二尖瓣脱垂麻醉管理的重要原则是避免 继发心脏排空增加二尖瓣脱垂进入左心房的因素。围术期增加心 脏排空的因素包括:
(1)交感神经兴奋。 (2)全身血管阻力降低。 持围术期适当的血容量。应注意避免 使用快速、持续时间长的降低全身血管阻力药物,而其他绝大多 数静脉麻醉药可用于二尖瓣脱垂患者的麻醉诱导。不建议使用氯 胺酮和泮库溴铵,因其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加。
术后管理
▪ 术后第1天: 停用镇静药后患者神志转清,肌力和自主呼吸恢复,予拔出气管
导管,患者无不适症状,疼痛评分4分。床边心电监护示心率70次/ 分,血氧饱和度99%,血压136/74 mmHg,患者存在术后贫血[血 红蛋白(Hb)78 g/L]和低蛋白血症[正常总蛋白(TP)60.55 g/L, 白蛋白(ALB)28.98 g/L],予以补充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瓣膜性心脏病病人在非心脏手术中麻醉管理在瓣膜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期间要维持心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最佳稳定状态和足够的系统灌注压是极具挑战的。
由于心脏瓣膜疾病的高发生率和病情的高度复杂性,明确地了解各种相关因素对心肌工作能力的影响和同时伴随的瓣膜病理改变是必要的。
血压是由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输出量产生的。
心率和每搏输出量乘积即为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代表不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的变化。
影响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因素是心室前负荷和舒张期心室顺应性,而收缩末期容积则是由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影响。
以上每个因素的变化均对心肌工作能力产生影响,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能使我们熟悉瓣膜性心脏病病人在非心脏手术中围手术期的管理。
控制通过瓣膜血流量的重要因素包括:1)瓣膜面积;2)跨瓣膜流体静水压差的平方根;3)收缩期或舒张期的跨瓣膜血流持续时间。
这些因素增大则增加跨瓣膜血流量,减少将会减少跨瓣膜血流量。
许多返流损害引起的瓣膜面积变化都是为了适应负荷条件的变化(如前负荷或后负荷),而狭窄引起的瓣膜面积变化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管理病人血液动力学总的目标在瓣膜关闭不全和瓣膜狭窄病人显著不同,在瓣膜关闭不全的病人,这个目标是减少或者说是最大限度的减少跨瓣膜返流量;而在瓣膜狭窄的病人,这个目标则是最大限度的增加狭窄处的跨瓣膜返流量。
二尖瓣狭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二尖瓣狭窄的原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比-桑二氏综合症和类癌综合症。
正常的瓣膜面积是4-6cm2,<2cm2为轻度瓣膜狭窄,<1cm2为重度瓣膜狭窄。
二尖瓣狭窄阻碍血流的严重程度决定于瓣膜面积、左心房和左心室间跨瓣膜的平均舒张压梯度和左心室舒张期持续时间。
二尖瓣狭窄病人瓣膜面积减少引起左心房室压力梯度增加。
随着年龄增加,可引起30%-70%病人出现心房扩大及纤维化。
二尖瓣狭窄的典型症状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以及因运动、妊娠、贫血、感染或快速型心房纤颤引起的心脏扩张和跨瓣膜转移血流量变化。
左心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地高辛、利尿剂和房颤时的抗凝剂。
麻醉管理在与最低流速相关的瓣膜储备的心舒张期,二尖瓣瓣口狭窄面积的大小相对固定。
由于肺动脉和肺小动脉的中膜和内膜增厚,反应性的肺动脉高压使得平均肺血管阻力增加了5~10倍,从而导致右心衰竭和三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病人可通过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缓解症状,这种治疗对于刚发生心房纤颤和中度肺动脉高压的高危病人是有利的。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从闭合性扩张术中获益则较少。
在这类病人中心动过速是尤其有害的,因为它使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
又因为二尖瓣瓣膜狭窄面积固定,从而使左心房压力增高而导致肺充血。
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扩大时,尽管窦性节律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影响不大,但是心房纤颤可因心率增快而使肺水肿突然发生。
在手术前可以持续的使用地高辛和短效的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
如果采用局部麻醉,则需警惕残余抗凝剂引起的出血危险。
由于长期的利尿治疗,二尖瓣狭窄病人需要在病人能耐受的限量内谨慎的扩充容量。
尽管伴有纤维化的风湿性心肌炎可以进一步减少左心室顺应性和充盈量,但是受损心肌工作能力的首要决定因素仍是减轻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颤病人的心脏负荷。
任何能增加肺循环阻力的临床因素如缺氧、高碳酸血症、肺过度膨胀或使用笑气等都将会使右心衰恶化。
术前不要过度镇静,可用鼻导管辅助供氧。
如果要置入肺动脉导管需仔细的放置,并确保*近顶端放置,同时要尽可能的避免导管末梢偏移和肺动脉破裂。
由于通过狭窄瓣膜内在的前负荷储备限制,使用多巴酚丁胺和肾上腺素类收缩性药物必须谨慎,从而避免心动过速。
心房纤颤并使用了慢性抗凝剂的病人要预计出血合并症。
二尖瓣关闭不全病理生理改变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最常见的一种瓣膜损害性疾病。
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原因是:1)二尖瓣畸形;2)二尖瓣脱垂或腱索异常;3)风湿性心脏病;4)氛氟拉明类饮食抑制药物每疗程超过90天;5)心内膜炎。
其它次要原因是心肌梗死和扩张性心肌病。
心肌梗死后二尖瓣关闭不全显著地增加了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和死亡率,包括以下机制:1)乳头肌功能障碍;2)减少跨瓣膜闭合力引起的左心室收缩机能障碍;3)通过腱索和乳头肌增加圈合力导致运动障碍;4)二尖瓣环扩大。
在这些潜在的机制中,后两种更为突出。
在心脏收缩早期二尖瓣叶闭合失效及相继的关闭不全。
在等容收缩期间快速型瓣膜闭合失效伴随的小叶闭合延长超过100ms导致返流。
返流的程度决定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跨瓣压、关闭不全的二尖瓣瓣口面积和左心室射血时间。
因经瓣膜口返流,左心室射血的阻力下降,导致心室等容收缩期缩短。
这种有利的负荷条件有效地减轻了左心室后负荷,并掩盖了以后的收缩力障碍。
约有30%的病人心房纤颤导致心房扩大,约20%的病人发生肺动脉高压。
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可行持续的经胸腔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当左心室射血减少60%或增加心脏收缩末期尺度超过45mm则暗示需要外科介入修复瓣膜或行换瓣膜手术。
麻醉管理由于反复的二尖瓣返流,二尖瓣瓣口面积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心室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发现对病人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左心室容积的扩大增加了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或因血管收缩引起的后负荷增加都增大了瓣膜口面积和返流血量。
减轻后负荷或增强收缩力都能减小瓣膜面积和返流血量。
心动过速通过减少心室容量和缩短心室收缩期来减少返流血量。
这些发现指出二尖瓣返流环的大小是动态变化的,并能通过可变的负荷条件而发生显著的改变。
由于总的每搏输出量包括向前射出的每搏量和返流量,射血分数可能会过高地评价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如果使用肺动脉导管,V-波高度与回流的严重程度是否有联系决定于左心房大小和心肌工作能力。
长期的二尖瓣反流可以导致反应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急性血管扩张治疗如果减少的左室压大于减少的左房压的话,那么它将有利于减少收缩压梯度。
由于乳头肌功能障碍、腱索断裂和扩张性心肌病破坏了这个动态,返流瓣口面积与跨瓣膜压力梯度可以通过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发生变化。
实际上,在全麻或局麻的影响下,后负荷减少伴随的轻度的前负荷增加将增加心输出量和血压。
心动过速使每分钟返流量减少,而心动过缓则因延长了心室充盈时间使病人很难耐受。
如果多巴酚酊胺因正性肌力与后负荷的协同作用减少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大小和二尖瓣返流量,那么它可以被有效的应用。
二尖瓣脱垂病理生理改变二尖瓣脱垂是一种黏液瘤增生性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它使二尖瓣增厚增多,并产生广泛的各种各样的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包括:晕厥、疲劳、心悸、非典型性胸痛。
二尖瓣脱垂定义是指:在收缩期移位到左心房的二尖瓣瓣叶>2mm伴或不伴有二尖瓣瓣叶增厚。
在美国,二尖瓣脱垂发生率在总人口的0.6-2.4%,是最普遍的二尖瓣疾病的原因 ,并且在老年和女性病人更是频发心衰或猝死。
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则是很普遍的。
一般来说,尽管二尖瓣脱垂的影响在总人口中是广泛的异源性和难于预测性,但是二尖瓣脱垂的程度和返流程度且决定于小叶增厚和冗余程度。
麻醉管理在二尖瓣脱垂和伴有心脏杂音病人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已有报道,但并不只是指收缩期咯喇音。
二尖瓣脱垂病人不应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相同的对待。
在收缩期任何减少左心室容量的措施都会导致小叶脱出而发生心衰并使返流量恶化。
因此,减少静脉回流和血管阻力、心动过速或增加收缩力都是不能被耐受的。
在这些病人中,低血容量导致收缩期小叶移位到左心房的程度更大。
术前病人应饮足够的水和充分的静脉输液。
全麻使用挥发性药物时应注意扩张容量,使用血管收缩药物用于维持血压,短效β-受体阻制剂用于控制心率已被推荐来维持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容积并减轻脱垂和返流的程度。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伴二尖瓣关闭不全病理生理改变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最普遍的遗传性心脏疾病。
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肥厚性心脏病是一种由肌小节产生的异源性疾病,在10种不同的肌小节蛋白质构象中,超过了350种突变。
这种疾病导致左心室肌肉组织分裂,形成奇怪的组织和肥大肌肉细胞,多样的细胞间联接增加了胶原含量。
要治疗这类病人,必须确定存在的是梗阻性还是非梗阻性症状。
25%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由于肥厚的室间隔伴有的二尖瓣异常收缩期前运动引起的机械阻抗而导致动态的左室流出道梗阻。
舒张期功能障碍接着非顺应性心室的肥厚肌肉松弛加上从属于收缩期延长的舒张期不断缩短而发生。
病人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心绞痛、晕厥、心悸。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包括:晕厥史、家族史、猝死史、心室壁厚度>30mm,流出道梗阻梯度>30mmHg和运动后的异常血压。
房颤可能继发于二尖瓣返流引起的心房扩大。
随着心室的非顺应性、心房驱血的固有时间减少,可以促成严重的低血压和晕厥。
慢性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制剂控制心率和减轻流出道梗阻;Ca2 通道阻制剂用于提高心室充盈度和减少心室纤颤;丙吡胺用于降低心肌收缩力;胺碘酮用于心房节律异常和房颤;心内除颤器用于心室节律异常;双腔起搏器的非同步去极化可以使右心室预激;室间隔切除术或部分间隔肌切开术用于休息时病人严重流出道梯度>50mmHg;在主要间隔分支如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注射酒精来产生局部的间隔梗阻。
麻醉管理肥厚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是一个动态过程,流出道梗阻程度决定于肌肉流出道括约肌和二尖瓣的收缩期前运动。
一个新近的研究指出中间隔膨胀部更改了向前流出的方向,它收集了多余前方小叶褶皱,并推动它向中隔流动。
因此,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返流发生在心脏收缩早期。
一些操作可使梗阻的程度恶化从而减少左心室容积,临床上可见于血容量过低、正压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和心动过速减少心室充盈和舒张末期容积。
一些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导致外周血管舒张的治疗将促进心室射血,使收缩末期容量更低,从而使梗阻程度更加恶化。
因二尖瓣返流引起的左心房扩大使这些病人易于发生房颤。
由于心室的非顺应性情况下由心房收缩可以提供30-40%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维持窦性节律是必须的。
禁食病人谨慎的扩充容量尤为重要,在手术室短暂偶发的低血压应被扩充容量和应用收缩血管的药物如肾上腺素迅速的处理。
这类长时间大手术的病人可能遭受显著的术前术后发病率,但令人惊讶的是死亡率很低。
主动脉瓣狭窄病理生理改变在总的人群中,主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已从风湿性心脏病变为原发的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钙化引起主动脉瓣硬化症。
有主动脉硬化症的病人通常是老年人、有吸烟史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糖尿病人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据统计几乎一半的男性在85岁以上会有主动脉硬化症,发现有显著狭窄的患者占4%。
正常主动脉瓣瓣口面积是2.6-3.5 cm2 ,在1.0-1.4cm2表示中度狭窄,<0.9cm2表示严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