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补益剂

合集下载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方剂学-补益剂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方剂学-补益剂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方剂学-补益剂[单选题]1.下列关于补益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配伍时应重视阴阳互根的关系B.肺气虚而补脾采用的是“虚则补其母”的方法C.不可滥用D.宜文火久煎(江南博哥),饭后服E.使用时应首先辨别虚证的类型和具体脏腑,还要辨清虚证之真假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补益剂药多味厚滋腻,宜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掌握“补气、补血及气血双补”知识点。

[单选题]2.以下哪项是生脉散的功用A.益气生津,养阴敛汗B.益气养阴,通阳复脉C.补脾疏肝,化湿止带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E.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生脉散【功用】益气生津,养阴敛汗。

掌握“补气、补血及气血双补”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组方中不含有茯苓的是A.半夏厚朴汤B.杏苏散C.酸枣仁汤D.肾气丸E.炙甘草汤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半夏厚朴汤的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杏苏散的组成: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陈皮、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

酸枣仁汤的组成: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肾气丸的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

泽泻、茯苓、牡丹皮。

炙甘草汤的组成: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掌握“补气、补血及气血双补”知识点。

[单选题]5.参苓白术散和归脾汤中共同含有的药物是A.山药、薏苡仁B.砂仁、陈皮C.山药、薏苡仁D.白茯苓、白术E.人参、山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参苓白术散【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炒)、白术、山药。

归脾汤【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炙)。

掌握“补气、补血及气血双补”知识点。

[单选题]6.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A.养血和营B.补气行水C.补气活血D.补气消肿E.补气升阳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补中益气汤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臣以人参、炙草、白术补气健脾,以增黄芪补益中气之功。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特点: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滋而不腻,温而不 燥,刚柔相济,阴阳调和,血自生也。
三、应用: 1、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血虚兼热加丹皮、栀 子;兼寒加艾叶、肉桂;兼气虚加黄芪; 兼血瘀加桃仁、红花;兼气滞加柴胡、香 附。 2、用于胎前产后:胎漏下血不止加阿胶、艾 叶、黄芪、党参、兔丝子。产后恶露不下 加炮姜、桃仁、红花。
六、应用:
1、本方为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代表 方。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弦细 为辨证 要点。
2、加减:大便秘结加蒌仁;虚热汗出加地骨 皮;胁肋胀疼,按之硬加鳖甲;腹痛加白芍、甘 草;不寐加枣仁。
3、现代医学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 十二指 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
第五节 补阳剂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黄芪
白术
防风
一、主治: 1、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 症见:恶风,自汗,面色萎白,舌淡 苔白,脉浮虚软。 2、体虚易感风邪
二、治法: 益气 固表 止汗
三、方解: 黄芪 补益脾肺,益气固表 气旺 汗不外泄 白术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表实 外邪不侵 防风 疏风散邪 补中有散,固表不留邪,
四、比较: 1、 四物汤 治 重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 月 滞之月经不调。 归脾汤 经 重在补血统血 主治脾气虚 不 不能统血之月经不调。 逍遥散 调 重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
2、归脾汤 参、术 芪、草 益气健
补中益气汤 脾
补气与养心安神药同用,重在 补益心脾,主治心脾气血两虚 及脾不统血之出血。 补气与升阳举陷药同用,重在 补气升提,主治脾胃气虚,中 气下陷及气虚发热之证。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黄芪 白术
人参
甘草
柴胡
升麻

方剂学课件补益剂

方剂学课件补益剂
2019/3/13 方剂学
四、临床应用:
1、范围:补气的代表方、基础方。 2、举例:①异功散 ②六君子汤 ③香砂六君子汤 ④保元汤 ⑤七味白术散 3、参考—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2019/3/13 方剂学
参苓白术散
一、作用: 1、补气强于四君—四君加莲、淮、 枣、扁、苡 2、祛湿和胃—砂仁(苓、术、扁、苡) 3、长于止泻:①补脾止泻 ②渗湿止泻 ③升提止泻
2019/3/13
方剂学
六讨论 1补气与补血的关系 《温病条辩》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2补阴与补阳的关系 《类经》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 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 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正补与间接补益
《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肾者,益 2019/3/13 方剂学 其精.
2019/3/13 方剂学
《傅青主女科》
一、组成:重用白术、山药各30克。
2019/3/13 方剂学
二、作用特点:
1、除带专方—能使带下完结而愈,故名。 2、健脾、祛湿、舒肝除带。 3、重在健脾祛湿,佐以舒肝。 术、药、参:甘温补气健脾。 苍、陈:合术燥湿理气 车前子------渗利湿浊 祛 湿(燥、渗、胜) 荆芥穗------胜湿止带 柴、芍-----------疏肝理气 甘 草--------调药和中
2019/3/13
《金匮要略》
一、组成:
1、六味地黄加附子、桂枝。
2、重用熟地,轻用附桂。
2019/3/13 方剂学
二、主治—肾阳亏虚证。 1、病机—肾阳不足,虚寒内生,气化失司。 2、症状 肾虚症—同六味地黄。 虚寒症—畏寒嗜睡,腰膝下肢冷寒,小便清冷, 性机能低下(阳萎、早泄、滑精、精冷) 水液失调症—水肿、痰饮、脚气、消渴、转胞 3、主症—腰膝痠冷,畏寒嗜睡,小便清冷, 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脉沉弱而见三大要 素中任何一症。 方剂学 2019/3/13

方剂学第八章-补益剂

方剂学第八章-补益剂

❖ 黎某某,男,31岁
❖ 2015-10-27就诊,失眠伴有耳鸣数年,现耳胀,无 疼痛,疲倦乏力,出虚汗,咽部充血,脉软。
❖ 耳胀
❖ 黄芪15白术10当归10新会皮6柴胡10升麻10红枣10
党参10僵蚕10蝉蜕10蔓荆子10桔梗10甘草6车前子
6
5剂
❖ 2015-10-31就诊,前药后耳胀后消失,诸症好转。
❖ 夏季脉当偏浮,但患者脉沉,切有疲倦之态,故而 采用补中益气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原方,用药后不 但舌苔退,而且舌头发涩痊愈,说明不但活血化瘀 可以退厚苔,补中益气亦可退厚苔,今天患者来复 诊,主诉舌苔厚,但是舌头已无发涩,除开药外亦 给患者普及舌苔之正常和病态之别。
1
甘温除热: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 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诸如补中益气汤 治疗气虚发热证,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证,小 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证。
1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功效:益气升陷 主治:大气下陷证。
1
四君子汤
《圣济总录》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各等份
【用法】
1
【主治】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 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1
1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 第二派学说就是赵献可他的《医惯》,他主 张从肾来调治,虚证要补肾,从后天之本来 治。这两派在历代打得不可开交,引伸好多 著作
1
但是从我临床体会,我的主张健脾不 如补肾。为什么呢?

第七章补益剂——【方剂学】

第七章补益剂——【方剂学】

第七章补益剂——【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第一节补气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 甘草炙(6g)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

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

”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

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

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g) 薏苡仁一斤(500g) 缩砂仁一斤(500g) 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g)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0s) 白茯苓二斤(1000g) 人参二斤(1000g) 甘草炒,二斤(1000g) 白术二斤(1000g) 山药二斤(1000g)1[用法]上为细末。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用。
方名 同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

黑芥穗,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4,加减法: ▪ 腹中痛,加——白芍。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 头顶痛,加——藁本,细辛。 ▪ 咳嗽,加——五味子,麦冬。 ▪ 气滞,加——木香,枳壳。 ▪ 虚人外感,加——苏叶。
原书方解
▪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甘草 (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有嗽 去之。)三分,(以上三味,除湿热 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酒焙干,或 日干以和血脉)三分, 橘皮(不去白 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 若独用泻脾胃)二分或三分,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 升之令)二分或三分, 柴胡(引清气, 行少阳之气上升)二分或三分, 白术 (除胃中热,利腰脊脐间血) 三分,
方名

功效 异
病理
主治
完带汤
易黄汤
健脾化湿止带,治脾虚不运,
湿浊下注之带下病
补气疏肝燥湿
补肾清热收敛
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肾虚有热,湿热下注
白带
黄带
第二节,补血
▪ 四物汤(1) ▪ [组成] 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 ▪ [功用] 补血调血 ▪ [主治] 营血虚滞证。
▪ [方解]
▪ 君:熟地黄——滋养阴血,补肾填精,
为补血的基础方,妇科调经的基本方。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功效与主治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调理 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腹泻 、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还可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慢性疾 病。
方义分析
01
02
03
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的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 力。
党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 改善消化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或用药频次,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疲劳感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轻微疲劳感,通常属于 正常现象。如疲劳感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 时用优质的药材,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同时,需注意 药材的保存方式,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饮食配合
服用补中益气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建议保持清淡、易消化 的饮食,以促进药效的吸收。
不良反应与处理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补中益气汤中的某些药材成分过敏,出现皮 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产后调理
产妇在生产后常常出现气虚、血虚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益气养血,促进产 后恢复,提高母乳质量。
其他科室应用
神经科
对于气虚所致的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补中益气汤可以起到安神益智、养心 补气的作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男科
男性气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肾益气、固本 培元,提高男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疗效评价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剂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疗效 确切,且安全性高。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简介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

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

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

”《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

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

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与桂枝汤证鉴别
表卫不固:汗出恶风
功用: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白术-健脾益气
蒲辅周治验:白术剂量超过黄芪,乃脾健则运化有权

防风-祛风,御风
配伍特点:
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黄芪与防风的配伍意义)
运用要点: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临床运用
往年尝以玉屏风散做汤用,大剂量,治表虚汗,3-5 剂后,即取得汗收的效验,但不日又复发,再服再效,再 复发,似乎此方只有短效而无巩固的长效作用。后见我院
病案
孙某,男,40岁,心悸一年多,伴头晕、疲 乏、失眠、心电图检查为频发性房性早搏,窦性心 动过速。初服西药镇静剂及心得安等,症状可减轻, 终未能控制心律,常于夜班或脑力活动后加重,少 食,肌肤消瘦,中医诊视: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六 脉沉细,76次/分,每三、五至一止,舌质红,苔薄 白。证属心脾两虚,拟心脾同治,予以归脾汤合炙 甘草汤,三剂后复诊,反见心律增快,92次/分,夜 汗,考虑属心气虚,兼心阴不足,改益气敛阴法, 药用生脉散加味,连服四剂而愈。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1)

岳美中治验:此方止血,关键在白芍、桑叶剂量要大。据 《止园医话》载,白芍止血力大,我加入方中常用30克以上, 治愈多人。 《岳美中医学文集》
为何用桑叶30g

《本草从新》:“(桑叶)凉血,止血”

从肝脾关系考虑
脾不统血


肝藏阴血不足
加重脾虚
乘脾
肝旺
继发肝不藏血
分析主治病证
黄芪30g 远志10g 木香10g 龙眼肉10g
主治证:营血虚滞

1、内科 2、妇科

方剂学之补益剂

方剂学之补益剂

方剂学之补益剂补益剂第一节补气1、四君子汤【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四君子汤2、参苓白术散【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证。

【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3、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8g)甘草(9g)人参(6g)升麻(6g) 柴胡(6g)橘皮(6g)当归身(6g)白术(6g)【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①脾不升清证。

②气虚发热证。

③中气下陷证。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4、生脉散【组成】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功效】益气养阴,敛汗生脉。

【主治】气阴两伤证。

【方歌】生脉散用麦味参,益气养阴效力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第二节补血5、四物汤【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功效】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方歌】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6、当归补血汤【组成】黄芪(30g)当归(6g)【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方歌】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

7、归脾汤【组成】白术(3g)当归(3g)白茯苓(3g)黄芪(3g)龙眼肉(3g)远志(3g)酸枣仁(3g)木香(1.5g)甘草(1g)人参(3g)【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

②脾不统血证。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第三节气血双补8、八珍汤【组成】当归(30g)川芎(30g)熟地黄(30g)白芍药(30g)人参(30g)甘草(30g)茯苓(30g)白术(30g)【功效】益气补血。

方剂学 补益剂

方剂学 补益剂
配伍特点:平补脾胃,体现了治疗脾胃气虚的 基本大法。全方温而不燥、平补不峻。
运 用:
辨证要点: 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随证加减:

呕吐加半夏;胸膈痞瞒加枳壳、陈皮;心悸 失眠加酸枣仁;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干姜、 附子。
附方:1.异功散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









君:生地黄——滋阴养血。
臣: 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健脾养心, 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麦门冬、阿胶、麻仁(即麻子仁)——滋阴养血, 以助生地黄养阴生津。 佐 桂枝、生姜——温阳通脉 (桂枝合甘草即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 与人参、大枣调补中焦,以促生化。 清酒——加强生地黄滋阴养血之力;温通经脉。
补中益气汤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补气升阳治疗气虚发热证,体现了“甘 温除热”之法。

•运用
证治要点: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少便 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补中益气汤
随证加减: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白芷、细辛。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使用注意:
补益剂


一 概 念 组成:补益药物为主。 作用: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补益脏腑 功能,增强体质。 立法依据:“虚则补之”。 主治证:各种虚证。 二 分类与适应证 (一) 补气 (二) 补血 (三) 气血双补 (四) 补阴(五) 补阳(六) 阴阳并补 三 使 用 注 意 1辨别虚实真假;辨别缓急轻重。 2治疗时注意气血、阴阳关系,以及母子、先后 天关系。 3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4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第64页
第五节 补阳
方剂学补益剂
第65页
肾气丸《金匮要略》
方剂学补益剂
第66页
桂枝一两(30g) 附子一两(30g) 干地黄八两(240g)
君 温阳化气 臣 补肾填精
山茱萸四两(120g) 山药四两(120g) 泽泻三两(90g) 丹皮三两(90g) 茯苓三两(90g)
方剂学补益剂

补气药:益气生血 补肾药:肝肾同源 活血药:祛瘀生新
行气药:使补而不滞
方剂学补益剂
第33页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方剂学补益剂
第34页
熟地(12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6g)
君 善能滋阴补血 臣 补血和血 佐 养血敛阴 佐 活血行气
功用
补血和血
方剂学补益剂
第35页
主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 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 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山茱萸 臣 养血滋肾,涩精敛汗
山药 臣 补脾益阴,滋肾固精
枸杞子 臣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龟胶 鹿胶
偏于补阴 臣 峻补精华
偏于补阳
菟丝子 佐 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川牛膝
方剂学补益剂
第57页
功用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痠
主治
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 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方剂学补益剂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剂学补益剂
第17页
主证分析:脾虚气陷证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 面色萎白。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方剂学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医学举要》:“左归宗钱仲阳六味丸,减去丹皮者,以 丹皮过于动汗,阴虚必多自汗、盗汗也;减去茯苓、泽泻 者,意在峻补,不宜于淡渗也。方用熟地之补肾为君;山 药之补脾,山茱之补肝为臣;配以枸杞补精,川膝补血, 菟丝补肾中之气,鹿胶、龟胶补督任之元。虽曰左归,其 实三阴并补,水火交济之方也。”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
附方:
1.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功效:益气健脾,行 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3.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 砂仁、生姜。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 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4.保元汤:人参、黄芪、甘草、肉桂。功效:益气

三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防熟地滋腻恋邪 泻 牡丹皮---清泄肝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佐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配伍特点:
1、三补配三泻
2、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小儿药证真诀·卷下诸方》:“治肾怯失音,囟 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白等方。”
《成方便读》:“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 足,精血亏损等证。故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 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 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 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 药养脾阴,茯苓渗脾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 乃王道之方也。”

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 臣
当归---养血和营 佐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生脉散《医学启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

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
浮阳充斥脉道—脉洪大 阳气外越而耗损—脉虚 卫气外泄—肌表失固—津液外泄—多伴汗出
发热
白虎汤证与当归补血汤证区别
白虎汤证
当归补血汤
病机:气分热盛(实热) 血虚阳浮(虚热)
➢ 生脉注射液。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等疾病属
气阴两虚者。
生脉散
现代运用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所致咳嗽和心烦失眠,以及心脏病心律不齐属气阴 两虚者。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失调等病属气阴 两虚者。
• 兼气滞+陈皮=异功散; • 兼痰湿+陈皮、半夏=六君子汤; • +陈皮、半夏、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兼痰阻气滞的痞满,亦用于妊娠呕吐。
四君子汤
◆类方比较: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 相同点:两方均用参、术、草以补益中气。 不同点: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温中祛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
表卫不固:自汗—固表止汗 易感外邪
功用
玉屏风散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君:黄芪——甘温,内可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以土生金,与黄芪相须为用。
可大大增强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使气 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不内侵。 佐:防风——祛风,御风 如此配伍,邪正兼顾,扶正为主,兼以驱邪。
配伍特点 • 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 补而不滞,利而不伤。
四君子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四君子汤
加减变化
➢ 呕吐者,+ 半夏; ➢ 胸膈痞满者,+ 枳壳、陈皮 ; ➢ 心悸失眠者,+ 酸枣仁; ➢ 兼肾阳虚者,+ 干姜、附子 。

方剂学笔记-补益剂

方剂学笔记-补益剂
两胁不舒,郁郁寡欢→肝气虚
其中,脾胃气虚是后天之气不足的常见证型基础
补气方配伍基本结构
补气药+除湿药 (开宣,苦燥,芳化,淡渗)-桔梗、苍朮、白朮、白蔻、砂仁等
+行气药
+升提药 升麻、柴胡
(1.开宣肺气,气行则湿化。2.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1.如果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就会减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得正常运化而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以脾气虚为中心的一类证候,往往伴随脾湿。
《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
中医方剂学
1.【补益剂—补气】
气蓄积在气海,有上气海,下气海之分。这里讲的补气,主要是以脾肺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为中心的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它由肾精所化,肾精化生肾气。
基础气虚证
望:面色萎白
闻:声低息短
问:倦怠乏力
切:脉来虚弱
食少便溏→脾气虚
心悸怔忡→心气虚
自汗恶风,易感风寒→肺气虚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自汗,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崩漏,久泻脱肛。现常用于气虚不摄血,出现皮下出血,现在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用补中益气也是很好的。特别小儿有脾虚不固,不摄血这个类型。也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补益剂1、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为A.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B.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C.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D.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E.人参、黄芪、白术、茯苓2、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方剂是A.参苓白术散B.四君子汤C.玉屏风散D.补中益气汤E.归脾汤3、“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A.四君子汤B.参苓白术散C.归脾汤D.补中益气汤E.生脉散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为A.6:1B.5:2C.7:1D.2:1E.5:15、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剂是 A.桃红四物B.当归补血C.四物汤D.胶艾汤E.归脾汤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等分。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湿盛证,功能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并有保肺之效,体现了“培土生金”的治法。

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气虚发热证,此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当归补血汤原方黄芪用量为一两,当归用量为二钱,二者用量之比为5:1。

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归脾汤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第九单元补益剂细目一概述补益剂的适用范围:补益剂主要适用于虚证。

凡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损所导致的病证,均可使用补益剂治疗。

细目二补气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等分。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治当益气健脾。

方中以甘温之人参为君,益气补虚,健脾养胃,脾气健旺则运化复常,气血化生充足。

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易致湿独内阳.故以苦温之白术为臣,健脾燥湿。

白术与人参配伍,益气健脾之功显著。

佐以甘淡之茯苓,健脾渗湿。

茯苓、白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增强,并能顺应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

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一斤、薏苡仁一斤、砂仁一斤、桔梗一斤、白扁豆一斤半、茯苓二斤、人参二斤、妙甘草二斤、白术二斤、山药二斤、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盛所致。

治当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故方中配伍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补虚。

山药甘平,健脾止泻;莲子肉甘平而涩,补脾厚肠,涩肠止泻。

二药协助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并有止泻之功。

白扁豆甘平,健脾化湿;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渗湿。

二药助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止泻。

脾胃气虚,运化功能不及,而补气之品又易于碍胃,故配伍砂仁芳香醒脾,行气导滞,化湿和胃,寓行气于补气之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炙甘草、大枣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损,助脾气之运化,渗停聚之湿浊,行气机之阻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则诸症自除。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辩惑论》组成:黄芪五分、炙甘草五分、人参三分、当归二分、橘皮二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宜。

故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补中,补气健脾之功更著,为臣药。

血为气之母,气虚日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甘辛温,养血和营;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清阳不升,则浊阴难降,气机失调,故以陈皮调理气机以复升降,并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二者共为佐药。

并以少量升麻、柴胡轻清升散,协助诸益气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

《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元气内充,诸症自愈。

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之法而除之。

《脾胃论》云: “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即因烦劳则虚而生热,采用甘温之品以补元气而虚热自退,为“甘温除热” 法,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

全方配伍特点:补气为主,升提为辅,补中寓升;甘温益气为主,略佐行气,补中兼行,补而不滞。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体倦乏、色萎黄,乏力,少气懒言,面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需肝止痛。

头痛者,加蒸用子、川年、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领防止味,兼气播者,加木香、积充以理气解郁。

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3)使用注意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生脉散《医学启源》组成: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

功用:益气生津。

敛阴止汪。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阻证汗多神疲,i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因外感暑热,或久咳伤肺而致气阴大伤。

治当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故方中配伍甘温之人参,大补元气,益肺生津,是为君药。

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既可补充因多汗而耗损的津液,又可解除咽干口渴之症,且能润肺止咳而治干咳少痰,与人参配伍,气阴双补,用以为臣。

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既固气津之外泄,又收敛耗散之肺气,为佐药。

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效,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生,故名“生脉”。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组成:防风一两、炙黄芪二两、白术二两、大枣一枚。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细目三补血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各等分。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正。

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冲任虚损所致。

治宜补血调血。

方中熟地黄甘温味厚滋腻,主人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故为君药。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调经之良药,兼具活血作用,既助熟地增强养血之功,又防熟地滋腻碍脾滞气,用为臣药。

佐以白芍酸微寒,养血敛阴,与熟地、当归相伍,滋阴养血之功显著,并柔肝缓急止痛;川芎辛温,人血分,理血中之气,调畅气血,与当归配伍则行气活血之力益彰。

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全方配伍特点: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香之当归、川芎等量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补中有行,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药,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3)使用注意对于阴虚发热及血崩气脱之证则非所宜。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一两、当归二钱。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

治当补气生血。

故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黄芪的用量是当归的五倍,其意有二:一是本方治证乃因阴血极度亏虚,以致不能涵阳,阳气欲浮越散亡,若治疗不及时,则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量大力宏,急固欲散亡之阳气,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二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

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补虚治本。

二药配伍,使阴血渐充,阳气潜藏,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

对于疮疡遗后因气血不足而久不愈合者,亦可用本方补气养血以助生肌收口。

归脾汤《正体类要》组成:白术、当归、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炒酸枣仁各一钱、人参一钱、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证神,健忘失眼,查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癫,妇女崩用,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滴不止,舌淡,脉细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益气健肿,使气旺而血生,气足则能摄血,血自归经。

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获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这些药物配伍,使血足则神有所舍,血旺则气有所依。

配伍大量益气补血药易致滋腻碍胃滞气,故用辛香而散之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又复中焦运化之功。

煎煮时加人少量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之良方。

全方配伍特点: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补行结合,补而不滞。

运用:(1)辩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编辑:钊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