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补益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补益剂

1、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为

A.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B.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

C.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

D.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E.人参、黄芪、白术、茯苓

2、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方剂是A.参苓白术散B.四君子汤C.玉屏风散D.补中益气汤E.归脾汤

3、“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A.四君子汤B.参苓白术散C.归脾汤

D.补中益气汤

E.生脉散

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为

A.6:1

B.5:2

C.7:1

D.2:1

E.5:1

5、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剂是 A.桃红四物B.当归补血

C.四物汤

D.胶艾汤

E.归脾汤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等分。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湿盛证,功能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并有保肺之效,体现了“培土生金”的治法。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气虚发热证,此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当归补血汤原方黄芪用量为一两,当归用量为二钱,二者用量之比为5:1。

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归脾汤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第九单元补益剂

细目一

概述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补益剂主要适用于虚证。凡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损所导致的病证,均可使用补益剂治疗。

细目二

补气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等分。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治当益气健脾。

方中以甘温之人参为君,益气补虚,健脾养胃,脾气健旺则运化复常,气血化生充足。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易致湿独内阳.故以苦温之白术为臣,健脾燥湿。白术与人参配伍,益气健脾之功显著。佐以甘淡之茯苓,健脾渗湿。茯苓、白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增强,并能顺应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一斤、薏苡仁一斤、砂仁一斤、桔梗一斤、白扁豆一斤半、茯苓二斤、人参二斤、妙甘草二斤、白术二斤、山药二斤、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盛所致。治当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故方中配伍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补虚。山药甘平,健脾止泻;莲子肉甘平而涩,补脾厚肠,涩肠止泻。二药协助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并有止泻之功。白扁豆甘平,健脾化湿;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渗湿。二药助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止泻。脾胃气虚,运化功能不及,而补气之品又易于碍胃,故配伍砂仁芳香醒脾,行气导滞,化湿和胃,寓行气于补气之中,使全方补而不滞。桔梗宣

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炙甘草、大枣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损,助脾气之运化,渗停聚之湿浊,行气机之阻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则诸症自除。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辩惑论》

组成:黄芪五分、炙甘草五分、人参三分、当归二分、橘皮二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宜。

故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补中,补气健脾之功更著,为臣药。血为气之母,气虚日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甘辛温,养血和营;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清阳不升,则浊阴难降,气机失调,故以陈皮调理气机以复升降,并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二者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轻清升散,协助诸益气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元气内充,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之法而除之。《脾胃论》云: “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即因烦劳则虚而生热,采用甘温之品以补元气而虚热自退,为“甘温除热” 法,补中益气汤为甘

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

全方配伍特点:补气为主,升提为辅,补中寓升;甘温益气为主,略佐行气,补中兼行,补而不滞。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体倦乏、色萎黄,乏力,少气懒言,面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需肝止痛。头痛者,加蒸用子、川年、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领防止味,兼气播者,加木香、积充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3)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汪。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阻证

汗多神疲,i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因外感暑热,或久咳伤肺而致气阴大伤。治当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故方中配伍甘温之人参,大补元气,益肺生津,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既可补充因多汗而耗损的津液,又可解除咽干口渴之症,且能润肺止咳而治干咳少痰,与人参配伍,气阴双补,用以为臣。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既固气津之外

泄,又收敛耗散之肺气,为佐药。

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效,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生,故名“生脉”。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一两、炙黄芪二两、白术二两、大枣一枚。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细目三

补血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各等分。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正。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冲任虚损所致。治宜补血调血。

方中熟地黄甘温味厚滋腻,主人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故为君药。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调经之良药,兼具活血作用,既助熟地增强养血之功,又防熟地滋腻碍脾滞气,用为臣药。佐以白芍酸微寒,养血敛阴,与熟地、当归相伍,滋阴养血之功显著,并柔肝缓急止痛;川芎辛温,人血分,理血中之气,调畅气血,与当归配伍则行气活血之力益彰。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全方配伍特点: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香之当归、川

芎等量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补中有行,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药,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3)使用注意

对于阴虚发热及血崩气脱之证则非所宜。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一两、当归二钱。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治当补气生血。

故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黄芪的用量是当归的五倍,其意有二:一是本方治证乃因阴血极度亏虚,以致不能涵阳,阳气欲浮越散亡,若治疗不及时,则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量大力宏,急固欲散亡之阳气,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二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补虚治本。

二药配伍,使阴血渐充,阳气潜藏,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对于疮疡遗后因气血不足而久不愈合者,亦可用本方补气

养血以助生肌收口。

归脾汤

《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当归、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炒酸枣仁各一钱、人参一钱、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证神,健忘失眼,查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癫,妇女崩用,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滴不止,舌淡,脉细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益气健肿,使气旺而血生,气足则能摄血,血自归经。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获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这些药物配伍,使血足则神有所舍,血旺则气有所依。配伍大量益气补血药易致滋腻碍胃滞气,故用辛香而散之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又复中焦运化之功。煎煮时加人少量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之良方。

全方配伍特点: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补行结合,补而不滞。

运用:

(1)辩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编辑:钊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