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补益剂
扎冲十三味的功能主治
扎冲十三味的功能主治1. 简介扎冲十三味是一种中药方剂,组成于明代十三味药物。
它以其复方的药性和独特的功效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扎冲十三味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扎冲十三味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功能和主治:1.温阳助阳:扎冲十三味可以温阳助阳,适用于阳气不足、寒症引起的各种疾病,比如阳痿、遗精、脱肛等。
2.补气养血:扎冲十三味含有多种滋补成分,可以补充气血,调整气血的失调。
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贫血、失眠、乏力等症状。
3.理气和胃:扎冲十三味能够调节胃气,促进胃肠蠕动,适用于胃脘疼痛、胸闷、腹胀等胃气不顺引起的症状。
4.除湿化痰:扎冲十三味可以排除体内湿气,减少痰湿的堆积。
对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5.活血化瘀:扎冲十三味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瘀血等症状。
6.清热解毒:扎冲十三味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7.利尿通淋:扎冲十三味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适用于尿道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
3. 使用方法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师的配方来使用扎冲十三味,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用法:1.冲剂:将扎冲十三味的药物放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饮用。
注意控制好药物的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
2.蜜丸:将扎冲十三味的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
用开水送服。
3.酒剂:将扎冲十三味的药物浸泡在白酒中,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
这种用法适合于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患者。
4. 注意事项使用扎冲十三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议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遵循医学原理和剂量。
2.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者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长期服用扎冲十三味时,应定期检查身体状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存放扎冲十三味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5. 结论扎冲十三味是一种中药复方方剂,具有温阳助阳、补气养血、理气和胃、除湿化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多种功能主治。
补益剂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西药补益剂的主要成分
西药补益剂的成分主要是化学合成药 物,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 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等。
补益剂的应用范围及适用人群
补益剂虽有补益作用,但并非万能药 ,不可盲目追求效果而超量使用或滥 用。
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 、代谢紊乱等问题,甚至产生药物依 赖性。
04
补益剂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补益剂的常见副作用及原因分析
消化系统问题
补益剂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 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胃肠道有
阳虚体质
适合选择温阳类补益剂,如鹿 茸、淫羊藿等,以温补肾阳、
强壮身体。
注意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01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需要,遵医 嘱确定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
02
一般补益剂的起效时间较长,需 要坚持长期使用,同时注意观察 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用 量或暂停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补益剂
应用范围
补益剂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用于防治多种疾病,如慢性疲劳 综合症、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适用人群
补益剂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慢性 疾病患者、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需要增强免疫力或补充营养的人群更为适用 。
02
常见补益剂种类及功效
传统补益剂:人参、黄芪、枸杞子等
储存环境
补益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以保持其质量 和效果。避免放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
储存容器
补益剂
补血四物汤 补血 四物汤
补 益 剂
功效: 功效: 补血和血 主治: 主治: 营血虚 营血虚滞证
血虚而又血行不利) (血虚而又血行不利)
补血四物汤 补血 四物汤
补 益 剂
主证分析: 主证
全身 血虚不荣
头昏目眩,面色无华, 头昏目眩,面色无华,
营 血 虚 滞
妇 科
心悸失眠唇淡甲枯,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心悸失眠唇淡甲枯,
补血四物汤 补血 四物汤
补 益 剂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1.阴虚发热,大失血以及血崩气脱之证, 1.阴虚发热,大失血以及血崩气脱之证, 阴虚发热 非其所宜. 非其所宜. 素体脾胃阳虚不宜使用本方. 2.素体脾胃阳虚不宜使用本方. 主要用治补血,故熟地量重. 3.主要用治补血,故熟地量重.
归脾汤
济生方》 (《济生方》)
分述补气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配伍用药: 配伍用药:
以补气药为主, 补气药为主, 为主 配伍行气药 祛湿药; 行气药; 配伍行气药;祛湿药;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敛阴生津药等 敛阴生津药等
四君子汤
局方》 (《局方》)
补气四君子汤 补气 四君子汤
补 益 剂
组成: 组成: 茯苓各9g, 人参 白术 茯苓各 , 炙甘草6g 炙甘草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 体倦肢软,面色萎白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 久泻久痢, 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清阳下陷,郁遏阳气, 气虚发热:清阳下陷,郁遏阳气, 化火上攻
补气补中益气汤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方解: 方解: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补中益气, 君:黄芪 补中益气 人参,白术——益气健脾 臣:人参,白术 益气健脾 佐:当归——养血补虚(气虚日久致血虚) 当归 养血补虚 气虚日久致血虚) 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理气和胃, 陈皮 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升麻,柴胡 升阳举陷 佐使:甘草——和中,调药 和中, 佐使:甘草 和中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名 同
异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黑芥穗, 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重点,难点]
• 1,病机:脾气虚弱,心血不足,心脾两虚。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 的常用方。
• 心悸失眠,食少体倦,便血崩漏,舌淡苔 白,脉细弱。
• 3,配伍特点: •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意在生血。 • 补气养血药中佐以理气之品,使补而不滞 • 4,加减法: • 崩漏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 • 偏热者, 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
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 • [功用] 益气补血 • [主治] 气血两虚证。 •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
用方。
• 附方:
• 十全大补丸:八珍汤加——黄芪,肉桂。温补 气血。
• 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丸去芎,加——陈,远, 味。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泰山磐石散 为十全大补汤去肉桂,茯苓, 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
生地为君
当归为君
熟地为君
四物汤 药性特点
配伍特点 药量
功效 应用
地,芍
芎,归
滋腻,性柔属阴
辛燥,性刚属阳
刚柔相济,阴阳调和
纯阴补血,血中血药
纯阳行血,血中气药
行血不伤血,补血不滞血 芎归大于地芍:主疏通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简介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
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
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
”《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
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
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
补益剂(代表方:四君子汤)
补益剂(代表方:四君子汤)关键词:凡是用补益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属于中医八法中的“补法”。
四君子汤: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四物汤: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参附汤:人参附子(炮)各15克。
功用:回阳,益气,救脱。
主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生脉散:人参6g、麦冬9g、五味子6g。
功用:补气敛汗,养阴生津。
主治:热病气阴两伤。
症见汗多体倦,气短,口渴。
久咳肺虚,见于咳嗽少痰,心悸,脉细无力,或气虚欲脱者。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
症见腰腿酸软,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潮热,消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肾气丸:干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肉桂3g、炮附子3g。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
症见腰腿酸软,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尿多或遗尿、阳痿、浮肿、痰饮咳喘等。
补益剂的分类: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病证,代表方四君子汤。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病证,代表方四物汤。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双亏的病证,代表方八珍汤。
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病证,代表方六味地黄丸。
补阳剂:适用于阳虚病证,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补益剂的常用方剂:四君子汤:组成: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什么都不想吃,面色微白方解:方中党参补脾益气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术苓合用以助运化;炙甘草补中为使药,诸药合用,有补气健脾之功。
缓解气加陈皮四物汤:组成: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补益剂2
气虚证
【基本概念】
气虚证是人体之气不足导致气 的基本功能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 气化功能)减退的虚弱证候。这里的“气”, 指全身的元气,也涵盖各脏腑、组织之气。 【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气短息弱,声低懒 言,或面白少华,头晕,自汗,易感冒,活 动后诸症加重,舌淡嫩,脉虚弱。各脏腑、 组织的气虚证还有各自特定的表现。
适应范围 ①肾阳不足的怯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 阳萎早泄,宫冷不孕,尿频遗尿。 ②肾阳虚而不能纳气的呼多吸少,咳嗽喘促。 ③肾阳衰微,火不生土,脾失温运的腹中冷痛, 黎明泄泻。 ④肾阳虚而精髓亦虚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筋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齿迟行迟。 ⑤肾阳虚而气化不行的水泛浮肿。 ⑥下元虚冷,冲任失调,崩漏不止,带下清稀 等证。
[证候分析]
引起原因: ①失血过多,新血一时未及补充。 ②生血不足,如脾胃运化功能减退,食物精微缺乏,以致生 血无源。 ③劳神思虑太过,以致阴血暗耗。 ④瘀血阻塞脉络,引起新血化生障碍。 ⑤久病、大病等,伤精耗气,化血之源枯竭。 血 ┌ 血不荣于上-头晕眼花,唇、舌色淡,面色淡白 或萎黄。 液 │ 血不养心、神 ── 心悸多梦。 亏 ┤ 肌肤失养 ── 手足发麻、肤涩、指甲色淡。 虚 │ 冲任失充 ──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迟或经闭。 └ 脉道失充 ── 脉细无力。
熟地黄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 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 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药性说明】熟地微温甘润,质地滋腻, 既补心肝之血,又滋肝肾之阴,为温补 精血之要药。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03
补益剂方剂介绍
四君子汤
总结词
补气健脾,行气化湿,治疗脾胃气虚证。
详细描述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方剂。该方具有补气健脾、行 气化湿的作用,对于因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四君子汤 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味地黄丸
总结词
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证。
详细描述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 茯苓六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肾阴虚证的经典方剂。该 方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对于因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六 味地黄丸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改善老年人免疫 功能减退的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不同的人对补益剂的反应 不同,应按照个体差异选 择合适的补益剂和使用剂 量。
05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补益剂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补益剂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补益剂将更加注重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补 益剂的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提高补益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趋势二
补益剂的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补益剂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 定不同的补益方案,提高补益剂的针对性和效果。
前景二
补益剂将更加科学和有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补益剂将更加科学和有效,能 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前景三
补益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除了传统的中药补益剂,未来将有更多形式的补益剂出现 ,如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同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补益方 案。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
xx年xx月xx日
补益剂(补血、气血双补)
补 血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证。 血虚证多表现为面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证。(血虚证多表现为面 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淡,心悸,失眠, 色萎黄,头晕目眩,唇爪色淡,心悸,失眠,舌 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 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经闭 不行等) 不行等 补血剂以补血药为主组成, 补血剂以补血药为主组成,常配补气药以益 气生血;配活血药以去瘀血;配理气药以去滞。 气生血;配活血药以去瘀血;配理气药以去滞。 代表方如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 代表方如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
组成: 组成:
一两(30g) 黄芪一两 酒洗,二钱(6g) 当归酒洗,二钱
主 治
血虚阳浮发热证
证候: 证候:
肌热面赤 烦渴欲饮 脉洪大而虚, 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因血虚而发 亦治妇人经期、 热头痛;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 热头痛;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创口
久不愈合者。 久不愈合者。
运
用
1、为补气生血基础方,也是体现“甘温除热” 、为补气生血基础方,也是体现“甘温除热” 治法的代表方。以肌热面赤,烦渴欲饮, 治法的代表方。以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 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要点。 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要点。 2、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各种贫血、过 、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各种贫血、 敏性紫癜等。 敏性紫癜等。 3、阴虚发热证忌用。 、阴虚发热证忌用。
治法
补血调血
方 解
熟地( 滋养阴血, 熟地(君) 滋养阴血,补肾填精 ----补血活血 补血活血, 当归 ----补血活血,养血调经 ----养血益阴 白芍 ----养血益阴 川芎( 川芎(佐) 活血行气
功用
补血调血
配伍特点: 配伍特点
补益剂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组成】 甘草炙(12g) 生姜(9g) 桂枝 (9g) 人参(6g) 生地黄(50g) 阿胶 (6g) 麦门冬(10g) 麻仁(10g) 大枣 (10枚) 【用法】 日三服。 【功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2.虚劳肺痿。
第二节 补血
1.适应症: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的病证。 2.常用药物:常用补血药如熟地、当归、 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 3.代表方: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 汤
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2g) 当归(9g) 白芍药(9g) 川芎(6g) 【用法】 空心热服 【功用】 补血和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 【运用】 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以心悸 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为证治要点。 【附方】 桃红四物汤 即四物汤加桃仁(9g) 红花(6g) 水 煎服。功用:养血活血。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 多有块,色紫稠点,腹痛等。
第三节 气血双补
1.适应症: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 血两虚的病证。 2.常用药:常用补气药如人参、黄 芪、白术等与补血药如当归、熟地、 白芍、阿胶等共同组成方剂。
八珍汤 【组成】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9g) 甘草(5g) 【用法】 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 服。 【功用】 益气补血。 【主治】 气血两虚证。
第四节 补阴
1.适应症: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的病证。 2.常用药:常用补阴药如熟地、麦冬、 沙参、阿胶、龟版等。 1.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炙甘草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等。
补益剂
补益剂分类:补气—气虚证(四君子汤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
参苓白术散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性状】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补中益气汤:黄芪18 人参8 炙甘草9 白术15 当归6 陈皮6 升麻6 柴胡6)补血—血虚证(四物汤熟地15 当归15 白芍10 川芎8 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钱(3g)人参一钱(6g)木香五分(1.5g)甘草炙,三分(1g)生姜、大枣。
1. 心脾气血两虚证。
2. 脾不统血证。
血不归脾则妄行。
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远志苦泄心热,枣仁酸敛心气),心者脾之母也。
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
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
、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6克)【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气血双补—气血双亏证(八珍汤[组成] 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炙甘草汤)补阴—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补阳—阳虚证(肾气丸)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地黄饮子)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证【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治法】益气健脾【方解】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补益剂
润
臣
敛
佐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气阴两虚 证的常用方。以体倦,气短,咽干,舌 干红,脉虚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阴虚有热,以西洋参代人参;兼血虚, 酌加当归;兼瘀滞,加丹参等; 病情急 重者,宜加重全方用量。
3、现代运用:现用于心肌病、 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休 克、肺源性心脏病、低血压、糖尿 病、克山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 炎、神经衰弱等,属气阴两虚者。
重点:
组成、功用、主治、方 解。(尤其是黄芪与升麻、 柴胡的配伍意义)。
玉 屏 风 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
命名
玉者,珍贵之品;屏风,挡风的屏障。 喻本方的功能如挡风的屏障,珍贵如玉。 通过本方的应用,可补益肺气,增强卫外 之功,由此一来,则风邪不能内袭,汗补 外泄,从而达到固表止汗的目的。
配伍特点:
1、 补气、渗湿、行气同用, 补而不滞。 2、脾肺同治,培土生金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除用于脾胃气虚外, 对于肺气虚弱亦可应用。临床以泄泻、舌淡 苔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泻利甚者,加肉豆蔻; 久泻兼里寒腹痛,加干姜、肉桂。
3、临床运用: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胃肠功 能紊乱、慢性肾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放 射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主治
病机
湿浊下流 阴火上乘
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
发热
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 食少便溏
脱肛, 子宫脱垂, 久泄,久痢
身热自汗, 渴喜热饮, 气短乏力
方解
黄芪(重):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君
补中升阳之品首推黄芪,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 黄芪不仅能益气补脾,又能入肺补气,入表实卫。 黄芪生用,其性轻清而锐。轻清可升阳举陷,锐则补 益更速,通达内外。
补益剂表
补益剂表12 1、三子养阴汤:作用:养肝益肾,清热安神;主治:怔忡,不寐等。
由于肝肾阴虚,虚热内扰所致的心烦不寐,怔忡心悸,头昏眼花,健忘遗精,腰酸神疲,口干,舌赤少苔,脉沉细数等。
:加当归、龙眼肉、白芍、枸杞子。
心肾阴虚。
辨证:心肾阴虚火旺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人参、玄参、丹参、茯苓各6远志、桔梗各6五味子9当归身9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各9生地154、幻觉用百合地黄汤合龙骨、牡蛎,以滋阴潜阳收摄浮越之神魂;伍甘麦大枣汤加味。
百合50生地20生龙骨20生牡蛎50远志15 麦冬15茯苓20五味子15甘草15小麦50大枣6枚合欢花305、滋(肾)水清肝饮+生脉饮+甘麦大枣汤:生地25淮山药15萸肉12丹皮10泽泻12茯苓15柴胡6当归6白芍20山栀子12枣仁30太子参20麦冬15五味子10甘草9小麦30大枣5枚.6、大定风珠:炙甘草12生地黄18麦门冬18生白芍18阿胶9麻仁6生牡蛎15生鳖甲12生龟板12五味子6鸡子黄2枚7、(焦树德)天麻钩藤饮加减:阴虚肝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生地.白芍.玄参.生石决明.生牡蛎.生赭石.天麻10.钩藤.桑寄生30牛膝12.夏枯草.菊花8、归脾汤:白术10人参(太子参代)10黄芪10(黄精代)当归10(丹参代)龙眼肉10(大枣代)茯神10枣仁10炙甘草6远志6木香2_8红枣3_5生姜2_3片9、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汤治诸气膹郁,内经: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烦躁---系火入于肺成烦;火入于肾成燥。
内热则烦,外热则燥。
桑叶10石膏8麦门冬5甘草3人参3胡麻仁3阿胶3杏仁3枇杷叶3;痰多加贝母3、瓜篓3,血枯加生地黄10,热甚加犀角3、羚羊角,或加牛黄。
10、清宫汤:(风热入营,邪陷心包,营阴耗损,清心营,养心阴)9(君)、连心麦冬9(臣)、莲子心3(使)、竹叶卷心6、连翘心6(佐)。
清膻中心包宫,膻中痰热清则心窍自开。
(全方清心养阴为主,豁痰开窍力不足,加安宫牛黄丸).清营汤:犀角[水牛角代30] 生地黄15 元参9 竹叶心3 麦冬9连翘6 丹参6黄连5 银花911、[章真如滋肾养肝汤:女贞子.旱莲草15.熟地12.当归.白芍9.玄参12.麦冬.生龙牡24.草决明24.沙苑子.何首乌.白蒺藜1512、资生清阳汤[阴虚阳亢型]滋阴清阳:石决明30钩藤12(后下)桑叶10杭10菊丹皮9竹柴胡5天麻10石斛10白蒺藜12白芍15决明子30生地30薄荷3生甘草8--------------------------------------------------------------------------- 血虚多由过度忧愁思虑,营阴暗耗或失血过多,以致头晕目花,急躁易怒,心烦少眠,手足心热,朝凉暮热,皮肤甲错甚至拘挛。
补益剂(补阴)
【附方】
1. 知柏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盐炒各二钱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2. 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三钱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
【附方】
3. 都气丸
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二钱
功用:滋肾纳气
主治:肾虚气喘,或呃逆 4. 麦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三钱、五味子二钱
主治:阴虚火旺证。
病机:肝肾亏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证候: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足膝疼热
咳嗽咯血
心烦易怒
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方
解
君: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
臣:黄柏、知母---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
佐使:猪脊髓、蜂蜜----填精益髓,助熟地、龟板以
滋阴,又能制黄柏之苦燥 。
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养血滋阴柔肝
滋养肺胃,养阴生津 疏肝泄热,理气止痛 复肝木条达之性
与大队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可避其苦燥伤阴之弊
【功用】
滋阴疏肝
配伍特点: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 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疏肝相 结合,以补为主,体现“肝体阴而用阳” 的生理特点,诚为滋阴疏肝之名方。
1、是治疗阴虚肝郁,肝胃不和所致脘胁疼痛
治法:根据肝肾阴虚病机,治以滋补 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 之品。
方 解:
君: 熟地黄24g 臣: 山萸肉12g 干山药12g 佐: 泽 泻9g
滋阴补肾填精 补养肝肾涩精
三补
补益脾阴固肾 利湿而泄肾浊
清泄虚热活血
牡丹皮9g 茯 苓9g
三泻
淡渗脾湿健脾
山萸肉 肝 丹 皮
清虚热
熟地黄
中医常用方剂-16种补益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2
补益剂
参苓白术散
补脾胃,
益肺气。
本品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补益剂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甘草(灸)各五分(9g),人参(去芦)三分(6g),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柴胡二分或三分(6g),白术三分(9g)。
1、现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2、古代用法: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内外伤辨惑论》
4
补益剂
生脉散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数。
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长流水煎,不拘时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甘草(炙)(12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枣(擘)(10枚)。
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方剂学ppt13 补益剂
补
分述·补血
益
剂
适应证:
血虚(心、肝、脾)证。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无泽; 唇色淡,爪甲枯瘪; 心悸,失眠;大便干燥; 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 舌淡红,苔滑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补
分述·补血
益
剂
配伍用药:
直接补血:补血药
补
血 血
虚
间接补血
证
补气药:益气生血 补肾药:肝肾同源 健脾药:化生血液
补气·四君子汤
现代运用:
▪1.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
等见食少、呕吐、便溏属脾胃气虚者。
▪2.肠麻痹。脾胃气虚致肠蠕动无力。见便秘、
腹胀、矢气不通。加大腹子、木香、厚朴。
3.小儿厌食症。加焦神曲、陈皮、砂仁
▪4.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鼠曲草、白前治肺脾气
虚之痰湿咳嗽;加山萸肉、莲须治慢性肾炎之 蛋白尿。
2.补益气血阴阳应注意与五脏相结合:因气
血阴阳是依赖脏腑的功能活动而产生的,且 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 心主血、肾藏精,故:
补气以补脾肺为主,补血以补心肝脾为 主,补阴补阳以补肾为主。
3.培补五脏之气血阴阳时:还应据五行相生
理论,按“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进行。
补
应用补意剂时应注意: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组成特点: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而成。
配伍特点:益气补中与祛湿合用,使湿
除则利于脾之健运,但总以补气为主。
使用要点:为补脾益气之剂,也是补气
的基础方 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 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随证加减:
▪呕吐者加半夏; ▪胸脘痞满者加陈皮、枳壳、木香; ▪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 ▪畏寒肢冷,脘腹冷痛者,加干姜、附子
12补益药SM
三 补阴药
【定义】凡具有养阴生津,以滋养阴液,生津润燥 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阴虚证的药物。 【适应症】阴液亏虚所致咽干口燥、便秘尿黄及阴 虚内热所致的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
沙参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
沙参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 1、养阴清肺—用于燥热伤肺所致干咳少痰,配麦冬、天花粉。 2、益胃生津—用于胃阴不足所致口燥咽干,配生地、麦冬。 【用量用法】煎服,10~15g.
十三、补益剂
概念: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
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分类及适应证
补气剂—肺脾气虚病证 补血剂—血虚病证 补阴剂—阴虚病证 补阳剂—阳虚病证
注意事项: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阴阳互
根,因此补气时可少配伍补血药,补血时可加补气药,补阴时可佐以补 阳药,补阳时可佐以补阴药。真实假虚证及正气未虚而邪气亢盛者,均 不能使用补益剂。对虚不受补者,宜先调理脾胃。
【使用注意】反藜芦。北沙参长于滋阴润肺,治疗肺阴不足, 南沙参长于清肺化痰,治疗肺热咳嗽。
麦冬(麦门冬、寸冬)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
麦冬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效主治】
1、养阴润肺—用于燥热伤肺所致干咳痰粘,配桑叶、沙参。 2、益胃生津—用于内热消渴,配沙参、玉竹。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鹿茸
鹿科梅花鹿、马鹿等未骨化的幼角。
鹿茸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主治】 1、补肾壮阳—肾阳不足所致阳痿、宫冷不孕,配人参、肉桂。 2、强筋壮骨—肝肾不足所致筋骨痿软,配熟地、杜仲。 3、固冲止带—冲任不固所致崩漏不止、带下清稀,配当归、阿胶 4、托毒起陷—阴疽久溃不敛,配黄芪、当归。
12补益剂
3.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 气虚者均可用之。 4、现代研究: ●对动物离体肠管运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 ●促使受损肝脏线粒体的修复 ●明显提高脾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功 ●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 ●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5、衍化方: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各等分, 加生姜、大枣。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卷三》) 组成:人参、陈皮、茯苓、甘草、白术、半夏 加生姜、大枣。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卷一》) 组成:人参、半夏、白术、茯苓、甘草、木香、 陈皮、砂仁,加生姜。
3.现代运用: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 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 夹湿者。 4、名词解释: 培土生金
病案分析
王某,女,31岁。 患慢性肾炎3年余。每次检查小便常规: 蛋白在(十 十十十)之间,感冒后检查小 便还有红细胞出现。曾用六味地黄丸、知柏 地黄丸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就诊时见:精神欠佳,腰酸不适,面色 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小便常规 检查:蛋白(十十十),红细胞少许。
配伍要点 ● 补气药与升提药相配,为益气升阳, 甘温除热代表方。 ●方中以黄芪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气 而升阳,体现了“虚者补之”、“陷者 升之”、“甘温除热”之法。
运用
1.辨证要点: 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脉 虚软无力。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2.临证加减: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 ●若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 ●若气滞脘腹胀疼加枳壳、木香、砂仁; ●若发热较甚加黄柏、生地。
归脾汤
《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15g 当归10g 茯苓15g 黄芪30g 龙眼肉15g 远志6g 酸枣仁15g 人参15g 木香6g 甘草6g 【用法】 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补益剂
阳虚---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痛,下肢痿软
无力,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痿早 泄,女子宫寒不孕。
阴阳两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阳痿遗精,畏寒
肢冷,自汗盗汗,午后潮热。
分类:〈1〉补气---气虚证。
〈2〉补血---血虚证。 〈3〉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 〈4〉补阴---阴虚证。 〈5〉补阳---阳虚证。 〈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配伍意义:
阿胶〈重用〉---滋阴补肺,养血止血 马兜铃---清泄肺热,化痰宁嗽 牛蒡子---宣肺清热,化痰利咽 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端 糯米、甘草---补脾益肺,调和诸药 君 臣 佐 佐使
[功用] 养阴益胃。 [主治] 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 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 脉细数者。 病证解析: 阳明温病,热结腑实, 不能食,口干咽燥, 寒凉泻下,胃阴损伤 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意义:
黄芪 ----补脾益气 龙眼肉----补脾气,养心血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 当归----滋养营血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姜枣----调和脾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君 臣 佐 使
[功用] 益气补血 [主治] 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
配伍意义:
生地黄〈重用〉
----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君 臣 佐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
----益阴养血柔肝 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
[功用〕滋肾保肺,止咳化痰。 [主治]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病证解析: 阴虚内热- 头晕目眩,午后潮热。 肺肾阴亏 肺失清肃- 咳嗽气喘。 虚火上炎 虚火上炎- 咽喉燥痛 虚火灼伤肺络- 痰中带血
补益剂
1生脉注射液(胶囊)【药物组成】红参麦冬五味子【功能主治】本方证治乃因气阴两虚所致。
益气养阴,复脉固脱。
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微欲绝。
【临床应用】1.用于急症的治疗:如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休克型肺炎,烧伤合并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心律失常,小儿肺炎等证属气阴两伤者。
2.心血管系统疾病:房室传导阻滞、冠心病、心绞痛等证属气阴两伤者,能较好的改善心功能,减少耗氧量,调节血管紧张度,降低血压。
3.小儿乙型肝炎,新生儿硬肿症以及含有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的解救。
2黄芪注射液(合剂)【药物组成】黄芪【功能主治】本方证乃因气虚无力行血,血瘀脉阻,心失所养,或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所致。
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
1.元气虚损,血脉痹阻之心悸怔忪,气短乏力,舌暗淡,脉虚弱。
2.脾虚湿困之面色萎黄,体倦乏力,胸脘痞闷,食少纳呆,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虚缓。
【临床应用】消化性溃疡,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减少症,过敏性鼻炎以及充血性心衰,慢性肾炎等属元气虚损,血行不利或脾虚湿困。
3止泻灵颗粒【药物组成】党参100g 白术(炒)100g 陈皮100g 白扁豆(炒)100g 甘草100g 薏苡仁(炒)100g 山药100g 莲子100g 泽泻100g 泽泻100g 茯苓100g【功能主治】本方证以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为基本病机。
补脾益气,渗湿止泻。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溏泄,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临床应用】适用于慢性肠炎属脾虚夹湿者。
4鸡血藤膏【药物组成】滇鸡血藤膏粉川牛膝续断红花黑豆熟糯米粉饴糖【功能主治】本方证乃阴血亏虚,血脉失充,瘀血内阻,脏腑筋脉经络失养。
补血活血,调经通络,用于血虚血瘀之手足麻木,关节酸痛。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白浊。
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外伤皮下血肿及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等属血虚血瘀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补益剂补益剂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方剂学教材:21世纪方剂学教材教学内容:补药学时:6学时教学形式:课堂理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课堂类型:(中医本科)教学时间:讲师:一、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补品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用补药处方的组成、疗效、主要治疗特点及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意药物配伍的意义。
引导学生掌握补药处方的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补药处方和临床处方的能力。
二、教学分级要求1.熟悉补品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方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
3、熟悉方剂:当归补血汤、泰山磐石散、左归丸、右归丸。
4.知道处方:人参葛节散、八珍汤、石斛夜光丸、补肺阿胶汤、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须丸。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和熟悉方剂的证候和治疗特点。
2.需要掌握的处方组成原理(配伍关系)。
3、理解补益剂各类方剂之间配方特点以及间接补法──“虚则补其母”的涵义。
4、理解参苓白术散是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而体现“培土生金”之法的?5、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与柴胡、升麻与柴胡、黄芪与当归的配伍关系。
6.根据李东源对“气虚发热”的理解,如何理解补中益气汤的“温甜清热”机理。
7.玉屏风散中黄芪与防风、黄芪与白术的配伍关系。
8、四物汤中熟地黄与当归、当归与川芎、熟地黄与白芍、当归与白芍配伍的关系。
9、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黄芪与当归配伍的意义;本方药物用量比例的意义。
10、归脾汤“归脾”之义;方中配以补气药的意义。
11.为什么泰山磐石粉的功能与“泰山磐石”相比?12、理解炙甘草汤中重用干地黄的意义:以及方中药物配伍关系(炙甘草与人参、生地黄与麦冬、桂枝与炙甘草等)。
13.炙甘草汤治疗“心悸脉结”的机理。
14、六味地黄丸在组方配伍上是如何体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15、大补阴丸在组方配伍是如何达到“培本清源”之效的?16、左归丸药物组成与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的区别。
17、一贯煎中配伍性味苦寒的川楝子的意义。
18.参芪丸中滋阴与补阳药的关系;处方中选择附子和桂枝的意义。
19、理解肾气丸中治疗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的机理。
20、肾气丸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反多的机理。
21.地黄汤的病机为痰浊,为什么与滋阴收敛液配伍。
补益剂教案续页【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节][导言]1、补益剂概述──概念、分类、使用注意。
(15分钟)注意强调虚证有气血、阴阳不足与脏腑功能衰退两个方面。
阐明各类方剂之间的关系,以说明组方配伍特点。
简要说明间接补法──“虚则补其母”的涵义。
2.四君子汤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处方原理分析、临床应用及衍生处方。
(12分钟)注意重点分析方中人参配伍白术、白术配伍茯苓之意义。
介绍衍化方: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理中丸比较3.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配方原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13分钟)注意配方中的配伍特点、应用桔梗的意义以及所体现的治疗方法。
定义:培土产金。
【第二节】1.补中益气汤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配伍原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15分钟)强调并分析黄芪与升麻、柴胡结合的意义,以及配方中性健康橘皮的功能特点。
简要阐明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认识。
说明“甘温除热”的涵义。
阐明中气下陷证,气虚发热证的证候特点以及临床的应用。
本方药理研究极多,举例药理研究概况,并说明中医学相关理论。
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比较。
研究补中益气汤、百度散、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中柴胡的特点。
2.玉屏风散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配伍原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8分钟)注意分析中应用防风林的重要性;《齐书》与《方锋》的结合意义。
强调药物剂量、疗效和适应症之间的相关性。
3、生脉散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0分钟)注重方中人参与麦冬的配伍分析。
问:本方和清舒益气汤均可用于治疗发热后气阴两虚综合征。
如何区分临床综合征?生脉散──清暑益气汤比较4.病例分析-补中益气汤。
(5分钟)【第三节】[引入]1.四物汤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配伍原理分析、临床应用及来源。
(15分钟)注意分析处方中补血药与活血、调血药合用的效果。
衍化方:桃红四物汤、圣愈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丸。
四物汤─逍遥散比较2.当归补血汤的主治、辨证机理、配伍原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10分钟)注意剂量和剂量比例的特殊点,以解释其主要药物和功能的特点。
如何区分“白虎样综合征”和“白虎样综合征”?3、归脾汤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5分钟)注重证治机理分析,强调病机与证治的两个方面。
分析方中配伍补气药的意义。
了解木香与补气药配伍在旅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调气药与补气药配伍的意义。
提问:本方与理中丸均可用治脾虚出血,其功效、主治有何不同。
黄芪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作用特点。
[第四节]1、泰山磐石散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0分钟)侧重分析本方组方配伍的特点:以补气、补血之品中配伍安胎之药。
2、炙甘草汤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5分钟)注重分析所治“心动悸,脉结代”的病机特点。
阐明方中重用生地黄的意义。
桂枝在方中配伍炙甘草的意义。
归纳本方组方配伍的特点。
问题:桂枝在炙甘草汤、桂枝汤、小建中汤和当归四逆汤中的作用和特点。
3.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配伍原理分析、临床应用及衍生配方。
(15分钟)注重分析方中“三补”、“三泻”药的配伍,使补中有泻,滋而不腻。
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涵义。
衍生配方: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茨丸。
解读:水和木头。
【第五节】[引入]1.大补阴丸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配伍原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10分钟)本方主要论述蒸骨潮热、咳嗽、咯血的机理,以及龟壳熟地的意义。
问:大补阴丸如何体现“真阴骤补,相火相发,功效优于六味”?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比较。
2.调和汤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配伍原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15分钟)注意苦楝在该旅补药中配伍的重要性。
简析一贯煎与逍遥散均治胁痛之证,二者功效、治证病机有何不同。
3、左归丸──从六味地黄丸引入。
(10分钟)与六味地黄丸组成、功效、主治之区别。
4、病例分析──归脾丸。
(5分钟)[第六节]1、肾气丸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衍化方。
(10分钟)证治机理分析注意其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反多之机,以及用治脚气、消渴、痰饮、转胞之机理。
根据阴阳学说,分析了温阳补火在滋阴中的意义。
分析理解:“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以及“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涵义。
衍生配方:济生肾气丸。
参芪丸六味地黄丸桂枝在炙甘草汤、肾气丸、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的作用特点。
2、右归丸──从肾气丸引入。
(10分钟)与肾气丸组成、功效、主治之区别。
3.地黄汤的主要治疗方法、证治机理、配伍原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10分钟)从该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分析处方的配伍特点。
闷热4、病例分析──肾气丸。
(5分钟)5、小结。
(3分钟)6.复习思考问题。
(2分钟)(1)试述补益剂的概念、分类及注意事项。
(2)补中益气汤和普济消毒饮有升麻和柴胡。
它们之间的兼容性意义有什么区别?(3)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均具有益气作用。
如何在临床上使用它们?(4)为什么补血药经常与益气药结合使用?试着用例子来分析和说明。
(5)当归补血汤为何重用黄芪?该方与白虎汤均可治疗发热,临床如何区别运用?(6)四物汤、归脾汤、八珍汤、逍遥散是妇科常用的调经方剂。
它们的疗效和适应症有什么不同?(7)一贯煎中选用干地黄、当归、麦冬的意义?为什么方中加入苦燥寒凉之印楝?(8)中药汤剂与逍遥散合用可治疗肝郁证疑痛。
如何在临床上使用它们?(9)参芪丸的养阴药是温阳药的数倍。
你怎么理解这个方子是补阳的?(10)六味地黄丸由肾气丸衍化而来,二方在组成、主治和功效方面有哪些异同?如何理解其功效的变化?(11)试着描述甜温清热法、培土生金法、补气生血法、金水相生金法等的含义和代表性公式。
(12)右归丸去“三泻”之品,再加温肾助阳之药,意义何在?(13)试描述地黄汤的配伍特点。
(14)桂枝在炙甘草汤、肾气丸、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