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163课程名称: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考核方式:分散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过程与⽣法,重点介绍新闻传播实证研究中的量化和质化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所涉及的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调查实验法等等。

学生将学习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的逻辑、伦理困境、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呈现研究结果等。

本课程通过深化学生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特点,使学生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民生、强化责任担当,具有写作符合学术规范、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能力。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用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并掌握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变成可行的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出一套研究方案并实施,如何写出一份规范的研究计划书,以及如何撰写展示自己成果的研究报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针对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该专业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类别、研究设计等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系列相关知识,例如框架分析等、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测量等等。

通过学习,学生要基本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流程,掌握写作的规范,能够读懂相关的研究文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读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内涵,为之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授课教师:XXX 课程时长:32课时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掌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在传播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传播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1、传播学基本概念2、传播模式与传播过程3、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4、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5、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规6、传播学应用实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对传播学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传播学应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4、课堂实践: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实际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程评估1、课堂参与度:占总评分的30%。

2、小组讨论表现:占总评分的20%。

3、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50%。

六、教学大纲具体安排第1周:传播学基本概念第2周:传播模式与传播过程第3周: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第4周: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5周: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规第6周:传播学应用实例分析第7周:课堂实践:传播学的实际操作技巧第8周:期末考试七、参考书目1、《传播学概论》(作者:XXX)2、《传播学原理》(作者:XXX)3、《传播学概论》(作者:XXX)4、《传播学简明教程》(作者:XXX)5、《传播学研究方法》(作者:XXX)八、课程特色1、紧密结合实际:本课程注重联系现实,引入最新的传播学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传播学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实践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通过课堂实践和小组讨论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和意识的传播现象。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传播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文: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1. 传播学的起源和背景2.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3. 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5. 当前传播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与理论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媒介、受众2. 传播效果理论:以言说人理论、两步流理论为例3. 传播行为理论:犯罪媒体效应理论、媒介多元化理论4. 传播伦理与道德:公共关系伦理、媒体伦理5. 传播策略与战略:宣传理论、公关理论三、媒介与传播内容1. 媒介与传播技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网络新媒体2. 媒介产业与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监管3. 媒介素养与传播职业:媒介写作、摄影摄像技巧、编辑设计基础4. 传媒创新与传播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传播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1. 传播研究方法概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 媒介内容分析方法: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3.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4. 传播策略与传播评价:媒介计划、广告效果测评5. 传播实践:公关策划与执行、媒体管理与运营五、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发展1. 传播学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学挑战与机遇3. 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4. 传播学与跨文化交流5. 传播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教学大纲对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理论、媒介与传播内容、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传播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5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1实验(上机)学时:11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名称)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学生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围绕新闻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方法,系统介绍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让学生了解社会(传播)研究的基本思维;•使学生掌握社会(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方法课程打下基础;追求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普及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及一般步骤、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原理与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达等传播学研究中一些常用而成熟的方法。

课程重点对问卷设计、调查执行、资料搜集和录入、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

本课程将采用老师专题主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和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项目以及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导论第一节研究方法重要性1.四个案例2.讨论对于一些传播现象,如何开展分析3.讨论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失4.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期待第二节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第三节介绍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第四节介绍教学方式和课堂规则第五节介绍参考文献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复习思考题:1.作为传播学系学生,你们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哪些困惑?2.你们认为信息传播过程中,哪些因素最重要?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1.为什么要研究2.研究遵循的途径第二节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特点2.逻辑过程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比4.社会科学研究难点第三节社会科学中的差异取向第四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五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特点2.两者差别与比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理解科学研究飞方法体系;掌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特点和差别。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021年春季学期主讲:戴佳Email:开放时间:周二下午2:20-4:55,六教6A215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入门课,重点介绍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教学教材:《传播研究方法》(美)琼恩·基顿著,邓建国,张国良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参:1. 周翔著,《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3. 约翰·雷纳德著,李本乾等译, 《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5. 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著,《传播统计法-定量研究操作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6. 威廉·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人民大学出版社7. Lindlof, T. R., & Taylor, B. C. (2002). Qual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Sage.8. Frey, L. R., Botan, C. H., & Kreps, G. L. (2000).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9. Booth, W., Colomb, G., & Williams, J.(2021).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0. Williams, F., & Monge, P. (2000). Reasoning with statistics: How to read quantitative research (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11. Rubin, R.B., Rubin, A.M., & Piele, L.J. (1999).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sources. Belmont, CA: Wadsworth.备注:相关读物(如期刊论文,案例资料等)通过email 等形式课前布置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传播学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播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大纲以五个主要部分为基础,涵盖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知识。

每个主要部分又以五至九个小点展开,详细讨论了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

正文:一、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模型:介绍传统线性模型、交际模型和媒体效果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传播的效果:探讨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行为改变。

3. 社会认知理论:分析观众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

4.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文化研究理论:理解媒体对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1. 新闻报道原则:传达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2. 媒体伦理:探讨新闻报道和媒体操纵行为中的道德问题。

3. 媒体政治经济学:分析媒体所有权和政治经济背景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4. 社会舆论:评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5.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在舆论传播和个人互动中的重要性。

三、广告与公关:1. 广告传播理论:介绍广告的构建、营销和影响因素。

2. 广告策略和创意:探讨广告设计和创意表现的重要性。

3. 公关原理和实践:解析公关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

4. 品牌管理:研究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策略和方法。

5. 数字营销:讨论数字媒体在广告和公关中的应用和效果。

四、传播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介绍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技术。

2. 实验研究:探讨实验设计、因果推断和实施过程。

3. 访谈和观察:分析访谈和观察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内容分析:研究文本和图像在传播中的语境和意义。

5. 数量和质性研究:比较数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五、国际传播研究:1. 全球传播流动:探讨跨国媒体和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跨文化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接收和解读差异。

3. 发展传媒:研究发展中国家媒体的现状和挑战。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3001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授课对象: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新闻学、传播学、媒体创意等专业开课学期:2、6学分/学时:3/48先修课程:新闻理论(012003)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组织课堂讨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作业。

考核方式:考试(写论文或闭卷)。

课程简介: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多学科分化整合的结果。

80年代引入我国,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必修课程。

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及前瞻性。

随着信息传播活动的日益发展,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态;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透过传播表象,掌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第一讲传播学史(共3课时)第1单元传播学的诞生(2课时)知识点: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环境第2单元传播学的先驱者(1课时)知识点:李普曼、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施拉姆的主要贡献第二讲人类传播的历史(共3课时)第1单元传播的历史演进(2课时)知识点:人类传播历史演进的主要历史阶段第2单元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1课时)知识点:主要演进规律;使用规律来分析当代媒介发展前景第三讲传播的材料(共3课时)第1单元信息(1课时)知识点:信息的定义;三论第2单元符号(2课时)知识点:符号的定义;符号学及相关理论;符号的特征与分类;讯息第四讲传播类型(共6课时)第1单元内向传播(1课时)知识点:内向传播与心理学第2单元人际传播(1课时)知识点:人际传播的特征;人际传播的动机;自我表露第3单元群体传播(1课时)知识点:群体压力与群体规范对传播的影响第4单元组织传播(1课时)知识点:组织传播的方向、功能与主要形式;组织传播与公关第5单元大众传播(2课时)知识点:大众传播的特征;大众传播的功能;负面功能:麻醉精神与社会顺从第五讲传播过程(共3课时)第1单元传播过程(1课时)知识点:传播过程的特征第2单元线性传播模式(1课时)知识点:五W模式;线性模式的缺陷第3单元控制论传播模式(0.5课时)知识点:反馈;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第4单元系统传播模式(0.5课时)知识点:系统;赖利夫妇模式第六讲传播者(共6课时)第1单元传播体制(2课时)知识点:传媒的四种理论;批评与发展第2单元传播者与把关(2课时)知识点:把关人;信息流动过程第3单元媒介专业主义(2课时)知识点:媒介专业主义的形成;媒介伦理的主要困境第七讲传播内容(共6课时)第1单元大众传播内容(2课时)知识点:大众传播内容特征;信息娱乐与市场新闻业第2单元大众传播内容研究(2课时)知识点: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第3单元大众文化(2课时)知识点:大众文化的正面与负面认识第八讲传播媒介(共6课时)第1单元理解传播媒介(2课时)知识点:认识媒介的主要原则第2单元大众媒介的本体特征(2课时)知识点: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介第3单元技术与媒介(1课时)知识点: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第4单元媒介机构与媒介产业(1课时)知识点:大型跨国媒介集团第九讲受众(共3课时)第1单元理解受众(1课时)知识点:受众的定义及其基本认识第2单元受众的行为(1课时)知识点:选择性过程;使用与满足第3单元研究受众(1课时)知识点:受众调查;受众商品第十讲传播效果(共9课时)第1单元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1课时)知识点:四个发展阶段第2单元宣传研究与枪弹论(1课时)知识点: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宣传的七种技巧;枪弹论第3单元两级传播论与有限效果(1课时)知识点:舆论领袖与两级传播;创新扩散;有限效果第4单元议程设置(1课时)知识点:议程设置;铺垫与框架第5单元知识沟(1课时)知识点:知识沟;媒介与社会第6单元教养理论(1课时)知识点:教养理论;媒介制度分析第7单元沉默的螺旋(1课时)知识点:沉默的螺旋;强大效果论第8单元第三者效果(1课时)知识点:第三者效果第9单元对传播效果的整合认识(1课时)知识点:传播效果的内涵;传播效果的普遍认识四、作业、实践环节共有2次作业,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布置每篇作业2500字左右。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传播学教学大纲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传播学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一份合理的传播学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传播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和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传播学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传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介绍,以及传播学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引言部分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在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应明确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传播思维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基础理论知识传播学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基础理论知识。

这部分可以包括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理论的分类和主要观点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在信息时代,传播媒介和技术对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传播媒介和技术的内容。

这部分可以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传播媒介和技术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五、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是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关键。

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传播研究方法的内容,如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设计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六、传播伦理与社会责任传播学教学大纲中应该强调传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这部分可以包括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传播行业的社会责任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主干理论课程,它从宏观上对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现象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能够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时代传媒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化的传媒竞争的发展趋势,有效地使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促进社会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传播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工具学科,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够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二)具体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

2.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

3.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导论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传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善、传播的定义、掌握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及新闻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播学理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理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理论教学大纲一、大众社会理论1、奥古斯特·孔德:集体有机体观念:2、斯宾塞:有机体比拟:3、费迪南·藤尼斯:共同体与社会4、涂尔干:社会分工论5、大众社会的出现6、大众社会的特点四、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宣传的效果强大的三个条件:第六章第九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心理学取向第一节第一节认知平衡理论一、追求一致性的本能二、海德的平衡理论:三、纽科姆的对称理论:四、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五、费斯廷格:认知不和谐理论六:讨论:非理性的人。

八、麦圭尔的信息处理理论九、说服行为的道德讨论:十、说服研究的精致化模式(ELM)沉默的螺旋一、关于沉默螺旋的五个假设:二、沉默螺旋理论体系的三个中心论点:三、沉默螺旋理论的舆论观与效果观四、沉默螺旋理论的发展与不足第三人效果一、起源:二、理论假设:三、主要成果:1、适用范围2、第三者效果的起因3、受众方面的变量4、可以解释内容检查者的心理5、在宣传活动中,可以声东击西。

图式(schemas)效果一、一、概念:二、二、图式的种类:1、自我图式2、个人图式:3、角色图式4、事件图式5、与内容无关的图式:三、三、媒介中的图式1、 1、媒体图式的特点:2、 2、媒介图式的种类:四、四、图式的来源1、 1、从社会中学习的图式2、 2、个人建构的图式:五、五、图式的使用1、 1、匹配:2、 2、联接:3、 3、修剪:六、六、图式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第七章第十章大众传播的效果:群体的影响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过程。

一、人民的选择1、1940年总统竞选:2、研究者:Lazarsfeld,Berelson and Gaudet3、研究主旨:4、地点:5、研究方法:“固定样本设计”6、社会地位和既有倾向:7、调查结果7、影响选民作最后决定的因素:8、两级传播(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和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9、研究成果:(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2)选择性接触假说;(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8%)二、个人的影响:1、 1、研究背景2、 2、小群体研究的再发现:3、 3、意见领袖的确定:4、 4、意见领袖的特点:5、 5、意见领袖三个指标:三、创新与普及:1、 1、起源2、 2、创新的决定过程:3、 3、传播流与影响流4、 4、 N级传播5、5、大众媒介和外地渠道在获知阶段相对来说更为重要,而人际渠道和本地渠道在劝服阶段更为得力。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Theory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学时:45 学分:3面向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传播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活动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作为探讨人类信息交流的规律、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新兴学科,传播学的学习和研究,既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最新的需求。

《传播学》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必修的基础理论课。

旨在通过对传播学的学科概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系统学习,以及对传播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对传播学有全面的理解,能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

课程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从个案分析、运用实践中使学生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总体框架有大致的认识;对传播学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能够为信息媒体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类传播活动的产生、发展,传播学的流派和理论支柱;了解有关重要的传播学理论与原理以及重要的研究方法,能把传播学中有关的理论和原理用来分析解决当前传播实践中的问题,为日后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学教育首先培养的是人,是教会这些就要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代码:050306T1937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1.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总体把握新闻传播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了解包括从选题到设计研究框架,选择定性或者定量的研究方法等的一系列的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方法的实践训练,基本可以实现将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可以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论文写作中能够灵活地掌握这些调查研究方法,使社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可以更好地为新闻专业学生服务,甚至是服务人生的理论学习与总结。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如何选题教学目的与要求:区分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的不同。

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研究主题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现象领域货问题领域。

教学重点与难点: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注意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注意清除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最好运用变量的语言,采取提问的形式;问题的陈述同时最少还要包括两个变量;问题的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第二节选题的标准第二章研究设计的框架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定量研究2. 定性研究3.混合研究4.选择研究路径的标准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研究三要素第二节研究的三种路径第三章文献综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查找文献、阅读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2.掌握文献综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一些文献知识库的查找方法:中国知网:主题、关键词、题目、摘要、发表时间等;国家有关部门出版的各种统计资料和年鉴;一些外文资料库: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Social Science Index(社会科学索引,简称SSI)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教学大纲

《传播学原理》实训大纲一、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传播学原理》是一门简明系统地介绍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的课程,它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含义、传播的结构与模式、传播的功能、媒介、受众、研究方法等范畴。

本课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传播原理指导传播、特别是广告传播的实践。

使学生从宏观的传播理论、到微观的传播规律都有一个具体的把握,使学生参与传播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

2、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传播学原理》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对于传播规律有进一步的掌握,能够运用传播的原理指导传播的实践,尤其是要注意把传播与广告作一有效的结合,使传播的规律传播的原理成为学生学习广告专业的有效指导。

学生在完成本课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正确认识传播学的原理在指导社会实践中的作用;(2) 掌握并学会运用结构与模式的原理分析理解传播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3) 善于分析和掌握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反映和作用;(4) 了解媒介的工作规律和其内部外部的结构与关系;(5) 提高对于传播现象的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果;3、应注意的问题《传播学原理》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应注重传播理论与传播实践的结合,尤其是要在实训环节增强其实践性。

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应注意如下问题:(1) 依照大纲组织教学,在实训中突出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特点。

(2) 结合传播规律,注重掌握传播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

(3) 注意教学相长,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的积极作用。

(4) 突出本课程的实用理论的特点,把来自于实践的传播的原理再有效地运用于指导传播实践的过程当中来。

(5) 各章节的内容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在各个章节的教学实践中,都应注意基本原理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使各章节的实训环节一直在基本原理的统领之中。

二、学时分配表:章节(要素)名称总学时要素学时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81、传播的含义 22、传播的类型 23、传播学的诞生 24、学习传播学的意义2第二章传播的结构与模式 41、传播的结构 22、传播的模式 2第三章传播的功能41、类型和层次 22、正功能和负功能2第四章传播学研究的方法81、实地调查法22、内容分析法 23、控制实验法 24、个案研究法 2第五章信息与符号81、信息22、符号 23、语言传播 24、非语言传播 2第六章传播技术的进展81、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22、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23、新媒介的崛起 24、麦克鲁汉的理论2第七张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81、概说22、媒介内部关系 23、媒介外部关系 4第八章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81、“把关人”理论 22、从古典自由论到社会责任论23、社会控制的其他理论24、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体制2第九章受众研究41、受众的传播行为12、受众的类型和特征13、受众研究理论及其流变2第十章信息流程研究41、流程研究的意义22、流程研究的阶段和成果2第十一章大众传播的效果41、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22、效果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经典成果13、多元化的媒介效果研究1合计68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传播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了解传播学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认清学习《传播学》的意义,并对本学科构成有一个大致的掌握。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各种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传播过程的不同阶段。

2、熟悉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理解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3、掌握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和最新成果,理解传播策略的影响力。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传播素养。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传播学概论1.1 传播的定义和类型 1.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特点 1.3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2.2 传播模式的概念与类型 2.3 经典传播模式理论第三章:传播媒介3.1 媒介的类型与特点 3.2 印刷媒介的发展与影响 3.3 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影响第四章:传播内容4.1 传播内容的定义与特点 4.2 传播内容的生产与流通 4.3 传播内容的接受与效果第五章:传播效果5.1 传播效果的定义与类型 5.2 传统传播效果理论 5.3 现代传播效果理论第六章:传播与社会6.1 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6.2 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3 传播政策与法规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传播现象和传播实践。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4、通过课堂作业、小组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出勤率2、课堂参与度3、小组讨论表现4、课堂作业完成情况5、期末考试成绩六、教学资源1、教师队伍:拥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

2、教学资料:课程教材、参考书籍、学术论文、案例库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70238Z10
课程名称(中/英文):传播学研究方法/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9;
3、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掌握一种科学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建立系统的思维体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入门课,重点介绍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通过该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及几种主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生应懂得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熟练地掌握内容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调查方法。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