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情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
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
地理概况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
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
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
山区、半山区占98.8%。
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
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其中上允坝面积达6.36万亩。
澜沧县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西,毗邻缅甸。
1991年底人口45.1万。
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以上。
1915年置澜沧县,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5年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
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18.9℃,年均降水量1643.4毫米。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
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
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
有公路通往双江、西盟、勐海等地。
行政区划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3个镇、17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勐朗镇、上允镇、糯扎渡镇、谦六彝族乡、东河乡、大山乡、南岭乡、酒井哈尼族乡、惠民哈尼族乡、东回乡、拉巴乡、竹塘乡、富邦乡、安康佤族乡、文东佤族乡、富东乡、雪林佤族乡、木戛乡、发展河哈尼族乡、糯福乡、勐根农场。
历史沿革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14年置澜沧县,因县有澜沧江而得名。
1959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拉祜族 地理资料
食:“剁橄榄”是拉祜族的一道名菜,是居住在西双版纳的拉祜族群众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风味菜肴。
拉祜人擅长种茶,也喜欢饮茶。
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衣:拉祜族的传统服饰以黑为美。
男女服饰的主色调都是黑色,男子一般穿对襟短衫、黑布长裤,戴黑布便帽或用黑色头巾裹头。
妇女穿开襟、开衩的黑布长衫,袖口、襟边镶着银泡、缝缀着各种花边,下着黑布长裤,头缠黑色的长头布,头布两端装饰着彩色长穗,裹绑腿。
住:拉祜族以拉祜族寨的形式聚居。
寨内大多建有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等。
有的还在位于拉祜族寨中心位置建有葫芦广场,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平面葫芦,中心有一组石雕葫芦。
行:拉祜族经济以锄耕农业为主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
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18.9℃,年均降水量1643.4毫米。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
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
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
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
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
有公路通往双江、西盟、勐海等地。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概况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概况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一个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自治民族组成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两江交汇于县境而得名。
县城地处国道214沿线,距临沧市104公里,距临沧机场80公里,距省城昆明755公里。
全县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6万亩,其中水田9.3万亩,旱地17.3万亩。
县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 米,县城海拔1050米,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地貌高差悬殊、山地起伏、谷地相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全县气候为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左右,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至1200毫米左右。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等,境内的勐勐坝和勐库坝是全县水稻主产区。
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林化产品等,是国家认定的优质茶种──勐库大叶茶的故乡;蔗糖是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民族众多,民间民族风情丰富多彩,有“泼水节”、“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孕育着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1997 年,在海拔3000多米的勐库大雪山原始丛林发现了5000多亩连片的古茶树群,经专家科考鉴定:勐库古茶树群是一个野古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普洱茶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可以制茶饮用,根据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与云南已知同种野生大茶树比较以及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古茶树群树龄在千年以上,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密度最高的古茶树群落。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辖五乡两镇两农场,总人口16309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4.4%。
2002年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040万元,财政总支出11817万元,农民人均口粮33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54元。
关于农村建房用地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建房用地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一、基本县情我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恒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辖4乡2镇2农场,总人口16、48万人。
双江因水而得名。
澜沧江、小黑江相交相融,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县域内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光照充足,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双江因茶而闻名。
境内1、27万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被认定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古茶树群落。
双江因多元民族文化而扬名。
境内居住着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3%,各民族同生共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我的乡村》曾获第九届少数民族骏马奖,《布朗族蜂桶鼓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入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低族鸡根陀螺、拉祜族“七十二路”打歌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称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
双江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法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省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联合国森林文书履约示范单位”“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省2021年度“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等。
2022年,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2亿元,增长5、2%,排名全市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6亿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43亿元,增长5、3%,人民币存贷款现价增速4、4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4839元和15301元,分别增长3、9%和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o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经济状况分析
CAIXUN 财讯-31-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经济状况分析□ 云南民族大学 周海涛 / 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简介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
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辖20个乡(镇)、157个村委会、4个社区、1913个自然村、259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拉祜、佤、哈尼、彝、傣等20多种少数民族,澜沧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拥有丰富的土地、森林、水能和矿产资源。
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居云南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可耕地面积30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60% ;有大小河流13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电站已投产发电;有三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开发利用,其中铁矿储量22亿吨,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近几年经济情况笔者查阅当地资料,结合统计数据发现,澜沧县经济在2010-2014这五年期间,经济发展的情况较为特殊,其中澜沧县的财政情况如下:2010-2014年间财政收入分别为:2.22亿元、3.11亿元、3.64亿元、4.36亿元、4.63亿元;财政支出分别为:17.52亿元、23.26亿元、25.33亿元、29.68亿元、29.42亿元。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2010-2014年间的财政逆差分别为 15.3亿元、20.15亿元、21.69亿元、25.32亿元、24.79亿元。
通过查找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得到澜沧县的生产总值在2011-2014年间分别为34.81亿元、39.67亿元、47.85亿元、53.42亿元。
其中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在2011-2014年间的变动情况为:11.34亿元、13.21亿元、14.9亿元、15.91亿元;第二产业的4年间的数据为:12.25亿元、14.1亿元、18.91亿元、20.24亿元;第三产业的统计数据为:11.22亿、12.36亿元、14.04亿元、17.27亿元。
拉祜族原生态歌舞是怎样的?有何历史来源
拉祜族原生态歌舞是怎样的?有何历史来源>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依傍澜沧江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电影《芦笙恋歌》诞生的地方。
在这里,生活着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2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着璀璨夺目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多样性、多类型、多风格、多符号、多元素交融共存的民间文学、音乐、歌舞艺术。
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的老达保自然村,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然而这里的拉祜族原生态歌舞,却已经闻名遐迩。
老达保村居住着94户446人,全是拉祜族。
每当人们走进这个拉祜山寨,就会听到从古朴的干栏式拉祜掌楼房里传出悠扬的芦笙声和拉祜人淳朴的歌声。
在老达保寨,是男人就会吹芦笙、跳芦笙舞,是女人就会跳摆舞。
目前,他们所掌握的芦笙舞和摆舞有近100个套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记者在老达保采访发现,老达保人的多声部合唱曲调优美动听,歌词丰富多彩,演唱时手持吉他自伴奏、自演唱,用拉祜语生动表现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生产生活情景,加上合唱音乐的旋律和谐、朴实纯真、气势磅礴,显示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05年春节期间,老达保20名拉祜人走出了拉祜山寨,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参与录制“魅力12”《芦笙恋歌》节目,让拉祜人多声部合唱音乐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近年来,澜沧县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到2006年初,经普洱市市级专家委员会审议,有50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其中14个项目进入省级保护名录,包括拉祜族口述文学牡帕密帕、拉祜族芦笙舞、拉祜族芦笙工艺、拉祜族摆舞、南段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拉祜族葫芦节等。
拉祜族口述文学《牡帕密帕》还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老达保寨《牡帕密帕》的传承人李扎戈、李扎倮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到2008年1月,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澜沧县拉祜族芦笙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民间舞蹈中。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
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
地理概况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
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
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
山区、半山区占98.8%。
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
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其中上允坝面积达6.36万亩。
澜沧县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西,毗邻缅甸。
1991年底人口45.1万。
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以上。
1915年置澜沧县,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5年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
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18.9℃,年均降水量1643.4毫米。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
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
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
有公路通往双江、西盟、勐海等地。
行政区划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3个镇、17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勐朗镇、上允镇、糯扎渡镇、谦六彝族乡、东河乡、大山乡、南岭乡、酒井哈尼族乡、惠民哈尼族乡、东回乡、拉巴乡、竹塘乡、富邦乡、安康佤族乡、文东佤族乡、富东乡、雪林佤族乡、木戛乡、发展河哈尼族乡、糯福乡、勐根农场。
历史沿革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14年置澜沧县,因县有澜沧江而得名。
1959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云南孟连简介
云南孟连简介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
以下是该县的简要介绍:
1.地理位置:孟连县东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接壤,西与西盟佤族自
治县毗邻,南与勐海县相连,北与永德县隔澜沧江相望。
2.气候条件:孟连县属南亚热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四季之分不甚明显,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因此太阳辐射较强。
3.自然资源:孟连县森林资源丰富,动物种类繁多。
已探明的主要
矿产资源有铁、铜、铅、锌、黄铁矿以及沙金等。
4.经济发展:近年来,孟连县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都取得
了较快的发展。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茶叶、咖啡、橡胶等特色农产品。
工业主要以水电、制糖、制茶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此外,孟连县还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包括孟连宣抚司署、孟连大金塔等景点。
5.民族文化:孟连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内有傣族、拉祜
族、佤族等少数民族。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总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
澜沧赶一回特别的街
澜沧赶一回特别的街在云南昆明西南700 公里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每逢周日有一个集市,当地人称“赶街” ,情形非常特别。
首先,集市的所在地特别:澜沧县因依澜沧江得名,与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思茅市的七县(区)毗邻,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 多公里。
其次,集市上的人特别:澜沧县虽然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人占全县人口42%,但前来赶街的人来自全县七个民族乡,有拉祜、布朗、哈尼、佤、彝、傣等少数民族20 多个之多。
第三,集市上卖的东西特别:澜沧属热带雨林区,物产十分丰富。
除了那些保护动植物当然不能买卖以外,很多你闻所未闻的瓜果蔬菜和山珍野味都能让你垂涎三尺。
最后,这些东西的价格特别:特别什么?特别便宜!往夸张点说,便宜得你恨不得这个周日就买张机票,带上你家最大的红白蓝大口袋马上赶往澜沧去抢购…… 不信,就跟我一起逛逛这条特色小街吧。
入口处,扑面而来的干巴味道从入口看去,纵深几百米都是攒动的人头。
路两边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对夫妻和他们正在卖的干巴:有牛干巴、猪干巴,还有干巴鱼!干巴是云南独特的食品,便于携带、保存,吃时油炸、水煮、火烧无不可,调味甜咸酸辣皆宜,在云南处处可见,四季供应。
最多的是牛干巴。
常见吃法是油煎,可以调以干椒、薄荷等,煎嫩一点则柔韧有嚼劲,煎透些则脆香,煎后施糖醋又是另一味。
也可火烧:将干巴用火烧熟,去除焦黑部分,大力捶松其组织直至呈肉松状而食用,风味十足。
干巴丝则是将干巴撕成极细而长的肉纤维,经油炸后入口就酥——据说是缅甸传来的做法。
我看到的牛干巴只是简单地排列于木架上,块型齐整,色如粟壳,闻之有香。
其实制作起来很费工夫:要在寒露前后选壮牛宰杀,割下24 块规整牛肉,在通风处晾透后,用炒过的食盐揉几遍,也可加些五香粉、花椒粉之类。
装缸腌时要放平压紧,再撒一层盐,用几层纸扎紧缸口。
20 天左右出缸,穿绳吊挂晾晒,两天后平放加压挤水再晒,直至肉已干硬方可。
双江拉祜族文化调研报告
双江拉祜族文化调研报告双江县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临沧市,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
该县境内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拉祜族文化是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
拉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
拉祜族的人口大多居住在丘陵、山区和峡谷地带。
双江县是拉祜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约有50%的县人口是拉祜族。
拉祜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节日和习俗等。
拉祜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他们有自己的拉祜文,并且在拉祜族地区有使用拉祜文的学校。
拉祜族的文字以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为主,形象生动,极富艺术性。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多样,主要有原始宗教和佛教。
拉祜族人普遍信仰自然、山水、祖先和村庙。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中,拉祜族会进行自己的宗教仪式,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福。
拉祜族的节日和习俗也丰富多样。
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是“舞火节”,这是拉祜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十五至二十之间举行。
节日期间,拉祜族的人们会穿上盛装,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此外,拉祜族还有丰收节、婚礼、葬礼等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的依赖和感恩之情。
拉祜族的文化还体现在艺术、手工艺品和饮食等方面。
拉祜族有自己的传统舞蹈、音乐和歌曲,常常在节日和重要仪式上表演。
他们的舞蹈和音乐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充满了原生态的魅力。
拉祜族手工艺品以木雕、竹编、绣品和银饰为主,工艺精湛,富有原创性和艺术性。
拉祜族的饮食以糯米、玉米、蔬菜、猪肉、鸡蛋、野味等为主,以米酒和茶作为饮品。
双江县积极保护和传承拉祜族文化,不断开展文化活动和宣传推广工作。
每年舞火节期间,县内举办盛大的文化艺术演出,邀请拉祜族艺术家和表演团体进行演出,推动和发展拉祜族文化产业。
此外,县内设立了拉祜文化博物馆,展示和介绍拉祜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通过本次调研,我对双江县的拉祜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023年拉祜族民族介绍精选
2023年拉祜族民族介绍精选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
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
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
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建国近半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拉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使拉祜族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拉祜族的男女青年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就可以参加社交活动了。
其中,上山劳动、节日喜庆、婚礼寿辰等,都是青年男女们相识交友的好机会。
不同氏族的男女,只要年龄相近、双方情投意合都可通婚,不受辈份的限制。
男女婚前社交极为自由,每到夜晚,或在田野或在村寨中的空屋内,围着火塘,吹着“巴乌”或口弦,彼此表达恋情。
若是不同氏族的人聚会,双方都彬彬有礼。
男女定情后,男方请媒人携2~4对松鼠干巴和1公斤酒到女方家求婚。
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再送聘礼并彼此商订婚期和成婚方式(从夫居或从妻居)。
从夫居者,婚日由男方家宴请亲友并派人(新郎亦在内)去迎新娘,女方则请人陪送至男方家。
从妻居者,由女方家备酒请客,新郎在媒人陪同下到女方家行婚礼后即在女方家居住,时间1年至三、五年不等,也有长期居住的,在女方家劳动生产,享受儿子待遇而不受歧视。
按约定时间从妻居期满者,请亲友一餐酒筵,夫妇向老人表示一番谢意后,男方便可带领妻子回家或就在妻子家村寨内另立门户。
无论哪种成婚方式,婚后第一个春节,杀猪时要砍下一条腿送给舅子,舅于则要连续3年将年猪或猎物的脖项和4块糯米粑粑送给妹子,妹子收礼后再回赠6公斤酒。
离婚很少见。
恋爱经父母同意后,无论哪方变卦,都要由媒人出面罚处33两银子给对方,普遍改以人民币为罚金、婚后感情不好而提出离婚者,提出的一方同样按前述规定交罚金。
夫死,妻可改嫁,但原来家要索回6~8元半开的身价,由新夫支付;如有孩子,大的必须归原夫家,年幼的可随母去,但新夫须再付一笔身价费。
贫困县名单——澜沧县
贫困县名单—澜沧县概况: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
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
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
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
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
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
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
丰厚的热区资源,使澜沧成为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茶叶、水果、咖啡、橡胶、烤烟等热区作物的沃土,适宜甘蔗、茶叶、橡胶、咖啡、南药、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
贫困的反映:澜沧基本县情可概括为“少、老、边、低、富”。
“少”,即少数民族地区;“老”,即革命老区;“边”,即边境;“低”,指低收入;“富”,即资源相对富集。
按“人均有粮300公斤,人均纯收入865元”的温饱线标准测算,全县尚有34万多贫困人口,并有3.7万户16万人居住着简易茅草房,3万多人生活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急需易地搬迁的贫困高寒山区,仍是一个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
可供脱贫的资源:1.地方特产:【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木耳、笋丝、菠萝蜜、薏仁、多依片、魔芋片等土特产。
【大山乡】:特产木耳、竹笋干、竹制品等。
【雪林乡】特产:核桃,水酒等。
【糯扎渡镇】特产:姬松茸,甜麻竹。
【惠民哈尼族乡】:特产茶叶,为普洱茶产地之一。
2.农业资源:澜沧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
粮食、甘蔗、茶叶、咖啡、水果是主要农产品。
云南省澜沧县概况
云南省澜沧县概况澜沧地处彩云之南、澜沧江西岸,依澜沧江而得名,与普洱、西双版纳、临沧3州(市)的7个县(区)相邻,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居住着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9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97%,其中拉祜族21.52万人、占43%,是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全中国二分之一的拉祜族人口。
澜沧是电影《芦笙恋歌》及主题曲《婚誓》的原创地,民族原生态文化富集,这里有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有葫芦节(阿朋阿龙尼)、扩塔节(春节)、新米节、火把节、泼水节、山康茶祖节等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有野阔拉祜——南岭勐炳、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酒井老达保、拉祜神鼓敲响的地方——糯福南段、拉祜编织之乡——富邦佧朗、拉祜摆舞之乡——东回班利、芦笙吹响的地方——木戛勐糯等特色旅游村寨,独具魅力的拉祜文化正从这里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澜沧是千年万亩古茶之乡,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现代型四种形态的茶叶在澜沧都有较为完整的保存和体现。
全世界迄今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总面积2.8万亩,已有1828年历史,它见证了茶树野生——驯化——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宝贵财富,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已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已成为澜沧乃至整个普洱市茶产业开发和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
澜沧山川秀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可耕地面积30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55.91%,活立木蓄积量3515万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3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8.4万千瓦;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正在兴建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电站;有三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开发利用,其中铁矿储量22亿吨、褐煤储量1.03亿吨、铅锌矿金属储量40多万吨,铁矿资源储量占云南省的一半以上。
澜沧县拉祜族扶贫工作调查
入 12 亿 元 , 比 2 o .4 o o ̄
 ̄ 2 2 ;农 村 经 济 6%
总 收 入 74 亿 元 , 比 2 o  ̄ 增 长 9 .% ;农 民 . 4 oo 63
人 均 纯 收 入 13 元 , 比2 0 年 增 长 2 0 ;粮 77 o0 2 % 食 总 产 量 1 .8 吨 , 比 2 0 年 增 长 2 % ; 农 82 万 00 0 民 人 均 占 有 粮 食 3 4公 斤 , 比 2 0 3 0 0年 增 长
 ̄ - :o5 3z 里 , 是 云 南 省 2 个 边 境 县 之 一 , t 8 .6 / < v  ̄ 5
自实 施 国 家 、省 农 村 扶 贫 开 发 纲 要 以来 ,
澜 沧 县 扶 贫 开 发 工 作 得 到 了 国 家 、 省 、 市 各
级 各 部 门 的 关 心 、重 视 和 支 持 ,加 大 了扶 贫
( )、 镇
( ) 委 会 、12 个 居 92
自然 村 、 2 9 5 2个 村 民 小 组 , 常 住 人 口5 0万 人 。 澜 沧 县 情
特 征可 概括 为 “ 、老 、边 、 少
低 、富 ” 五 个 字 。
“ ”, 即 少
O 数 民 族 地 区 。 澜 沧 是 全 国 " -
澜沧且垃祜族扶贫工作调查
云 南省 委 党 校 第 二 十 七 期 中青 班 第 九 调 研 组
澜 沧 拉 祜 族 自治 县 位 于
云 南 省 西 南 部 ,全 县 总 面 积
80 8 7平 方 公 里 , 山 区 、 半 I 山
区 占 9 .% 。 辖 2 个 乡 88 0
18 村 5 个
开 发 力 度 ,在 项 目 、 资 金 、 人 才 、 政 策 等 方 面 给 予 了 极 大 的 支 持 和 倾 斜 。 2 0 — 2)9 , 0 1 ( 年 0
拉祜族
拉祜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拉祜族人口为41.15万人,其中云南省为40.83万人,80%分布于思茅、临沧两个地区,其余分布在西双版纳、红河、玉溪等地州。
1998年全省拉祜族有42.13万人,占云南少数民族的3.18%。
云南省澜沧县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单一民族自治县,共有拉祜族1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由五山(公明山、孔明山、帕令山、芒黎山、扎发谷山)六水(澜沧江、小黑河、黑河、南拉河、芒怕河、上允河)纵横交错而成,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野牛、马鹿、野猪、熊等,以及思茅松、桦木、黄连、杜仲、当归等树种与药材。
农作物有水稻、陆稻、玉米、小麦、荞子、豆类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甘蔗、咖啡、橡胶等,其中尤以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清朝时即已是“普洱茶”产地之一,至今还保存有万亩千年古茶园。
拉祜族聚居区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铅、锌、铁、锑、铜、金、银、锰、煤、石膏、石墨、石灰石、水晶石等,尤以铅、锌、铁、褐煤、石灰石蕴藏量丰富。
拉祜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传统服饰有着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且因支系、居住地不同而有所差别。
男子穿无领右开襟短衫和裤管宽大的长裤,头裹黑包头或瓜形小帽,出门时多挎背包挂长刀。
拉祜西妇女头缠黑色土布头巾,身穿无领对襟短衫。
胸前袖口处缀以彩色布条几何纹布块,下穿长筒裙;拉祜纳妇女服饰保留着南迁以来北方服饰的特点,喜欢裹一丈多长的头巾,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穿开衩很高的长袍,右襟、衣领周围和权子两边都镶有彩色几何纹的布块或布条,沿衣领及开襟处嵌雪亮整齐的银泡,内穿花格长筒裙。
筒裙上缀有素雅美观的彩色图案。
拉祜族传统的住房为干栏式木桩斜顶楼房,部分为土掌房和竹木结构草房。
拉祜族的民间文学产生于社会生活之中并以口头形式传承,文学体裁主要有史诗、神话、故事、诗歌、寓言、谚语和谜语等,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具有创世纪性质的著名长篇史诗《牡帕密帕》、《古搓□搓》和神话传说《扎努扎别》。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问题研究--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
进澜沧拉祜族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 障。 [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 区 职业教育
因素的影响, 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 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澜沧拉祜族 自 治 县职 业 高 级 中 学 是 澜 沧 民族 职 业 教育 的龙 头 。 澜 沧 拉 祜 族 自治县 职 业 高 级 中 学 创 建 于 18 9 3年 9月 ,9 7年 认 定 云 19 南省“ 示范性职业高级中学” 在 2 0 。 0 5年被认 定为云南 省“ 困地 区劳动力 贫 转 移 培 训 示 范 基地 ’ ' 立 了澜 沧 县 职 业 技 能培 训 站 。现 在 学校 在 籍 职 高 并成 学生 1 2 5 6人, 其中, 日制职高学生 5 7 , 教下乡模式学生 9 9人 。 全 9人 送 2 少 数 民族学生 占全校 学生的 7 % 9。 ( ) 沧 拉 祜族 自治 县 民族 职 业 教 育 存 在 的 困难 一 澜
一
、
澜沧拉祜族 自 治县教育的现状
1 生 源 问题 、
澜 沧 拉 祜 族 自 治 县 位 于 云 南 省 西 南 部 ,0 0年 末 , 全 县 总 人 口 为 20 4 . 0 6万人 , 数 民族 人 口 3 . 9万 人 , 641 少 58 占总 人 口 的 7 . , 中主 体 民 73 其 族 拉 祜 族 1+ 5万 人 , 98 占总 人 口的 4 . % 。① 27 澜 沧 县 的少 数 民族 人 口达 到 总 人 口数 的 接 近 五 分 之 四 , 以 说澜 沧 县 可 教育事业 的主体就是 民族教育。经过 多年的发展, 澜沧县 的民族教育事业 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 , 从总体来看, 受教育人数呈现逐年增加 的趋势 。② 但澜 沧 拉 祜 族 自治 县 面 对 的 现 实情 况 却 是 : 多 的 少 数 民族 学 生 由 于 众 基 础 教育 质 量 问题 难 以通 过 高考 接受 高 等 教 育 ; 通 高 校 培 养 的 非 当 地 籍 普 大学生, 很难 下 到 边 远 的 澜 沧 地 区 为 当 地 的经 济 建 设 服 务 , 即使 当 地 少 数 民 族 尖 子 生 在激 烈 的 竞 争 中获 胜 , 入 高 等 学 府 , 成 后 也 往 往 流 向城 市 进 学 或发达地 区; 同时普通中学 的毕业 生因没有得 到职业教育 , 回乡后的务农 技 能反而不及父辈。 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澜沧 拉祜族 自 治县经济社会发展 的 大 障碍 。 充分 开发澜 沧拉祜族 自治县 的人力资源从而 带动少数 民族地 区社会 经济协调的发展 , 离不开 旨在培养 民族地区“ 下得去 , 留得住 , 得上 ” 用 的应 用型人才的民族职业教育 。所 以研究和解决 民族职业教育存在 的问题, 是 云 南 省 澜 沧 拉祜 族 自治 县 社 会 现 代 化 发 展 , 向和 谐 社 会 进 程 中 的面 临 的 迈 重要任务。 二、 渭沧拉祜族 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 中存在 的问题 ( 澜 沧 拉 祜 族 自治 县 民族 职 业教 育 现 状 一) 澜 沧 民 族 职 业 教 育 起 步 晚 , 时 受 经 济 、 治 和 传 统 价 值 观 念 等 多种 同 政
云南糯福拉祜族生存状况调查
来 源 ,2 0 0 7年 茶 叶价 格 卖 到 3 O到 10多 元 一 公 0
拉 祜 族 是 个 古 老 的 民族 ,澜 沧 县 是 全 国 唯 斤 ,2 0 0 8年茶 叶价格 低迷 ,每 公斤 跌 至 2至 4元 ,
一
的一 个 拉 祜 族 自治 县 ,糯 福 是 全 县 面 积 最 大 销路 还 很 差 ;糯 福 作 为 澜 沧 的 主要 林 区除 国有林
二 、农 民生存 现状 2 教育 . 学 前 教 育 。 全 乡 目前 只 有 两 地 办 有 学 前 班 .
一
1 经济 背景 .
处 在 乡完 小 内 ,另 一 处 设 在 阿 里 村完 小 内 ,各
20 0 6年 全 乡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8 9元 ,农 林 有一 个 班级 ,每班 2 1 0来 人 。学 前 教育 依托 小 学设 牧业 是 糯 福 乡 的三 大 支 柱产 业 。全 乡 绝 大 多 数 施办 理 ,处 于 萌芽状 态 ,尚未推 广普及 。
医疗等 方 面详尽 地展 示 了云 南边境 拉祜 族农 民的生产 生 活条件 ,可 以看 出西部边 疆农 民和 农村 的发 展
现 状 。改 革 开放 已经 3 0年 了 ,尽 管西 部 边境 林 区木 材 资 源丰 富 ,但 大 多数 农 民仍 然极 为 穷 困 ,还 生
活在 贫 困线 以下 ,很 多村 民 靠 国家的救 济粮 生 活。 “ 富于 民”的发展 才是好 的发 展 ;平衡 的、共 同 藏
的发 展 才是 真 正的发 展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词】澜沧拉祜族 ;糯福边 民;东西部差距;三农问题
一
、
糯 福概 况及 调查 理 由
云南拉祜族边民生存状况调查
云南拉祜族边民生存状况调查程喜【内容摘要】:建国6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实地的调查,从民族、地理、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等方面详尽地展示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可以看出西部边疆的农民和农村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西部大多数农民仍然极为穷困,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很多村民靠国家的救济粮生活。
“不患寡而患不均”。
“藏富于民”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平衡的发展、共同的发展才是真的发展。
【关键词】澜沧拉祜族糯福边民农民生存东西部差距三农问题一、糯福边境基本情况1.调查区域的界定糯福乡位于澜沧县境内南部,地处东经99。
42`、北纬22。
13`,东靠惠民乡,西和孟连县接壤,北接东回、酒井乡,南部边境一线与缅甸接壤,辖区面积有887.67平方公里,边境线长56.84公里,共9个行政村、90个自然寨、17300余人。
糯福最远的寨子洛勐村洛三勐距乡政府约93公里;最高海拔(南段后山)2150米,最低海拔(洛勐河)760米;糯福边防派出所位置海拔1452米,距县城97公里。
2.地理概况(一)界碑界桩辖区有界碑从203至214,共13棵桩12个号。
(二)出入境通道。
出入境通道有二条。
一条是从阿里村班角(203界桩附1与附2桩之间)至勐平开发区约23公里;另外一条是从阿里六四寨(206界桩)至掸帮民主同盟军三六九师师部所在地色勒县城。
(三)人行便道。
人行便道有8条通往境外。
即203界桩附近至包麦靠、204界桩附近至巴沙寨、206界桩附近至普都、207界桩附近至南莫、208界桩附近至境外、211界桩附近至南西板、212界桩附近至境外、214界桩附近至完达寨。
(四)境外与缅甸佤邦勐平区、掸邦色勒区相邻。
其中阿里村民委员会(片区)与缅甸佤邦第二特区(主席鲍有祥)彼邻;南段村民委员会、坝卡乃村民委员会、洛勐村民委员会部分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主席林明贤)毗邻。
目前二个特区与缅政府军关系一度紧张。
3.村庄糯福乡有9个自然村如下:糯福村、宛卡村、南段村、勐宋村、戈的村、坝卡乃村、洛勐村、阿木嘎村、阿里村。
内审存在的困难问题3篇
内审存在的困难问题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内审存在的困难问题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内审存在的困难问题篇1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人才和骨干教师集中的学校。
骨干教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由于无岗位空额,中青年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非常困难,造成优秀中青年教师外流严重。
2、岗位聘任高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分高中、初中、小学严格进行申报评审和聘任, 阻碍了教师的任教循环, 给学校合理安排教师任课加大了难度和阻力,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
3、新聘教师在初聘职务时严格要求专业对口。
特别是在小学招聘时只对学历、教师资格作了要求,对所学专业未作要求,又特别是特岗教师,什么专业都有,这就会造成这部分教师无法初聘专业技术职务。
4、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的标准和条件过高。
乡村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包班,教育教学任务很重,整天除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是奔波于学校与家之间, 外加受到交通、信息、家庭等因素的限制,符合条件的人就非常少。
内审存在的困难问题篇2澜沧教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今年,被国家列为“两基”复查县之一,这是澜沧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发展澜沧教育,让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充分了解澜沧教育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为切实做好我县“两基”迎国检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2009年以来,我县举全县之力组织实施了有史以来声势最为宏大的“两基”攻坚战,“两基”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县情概况澜沧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县域面积8807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8.8%,辖20个乡,镇,、160个村,居,委会,1942个自然寨,260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0万人。
澜沧基本县情可概括为“少、老、边、低、富”。
“少”,即少数民族地区。
县境内居住着拉祜、佤、哈尼、彝、傣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98万人,占总人口的78.97%,其中拉祜族21.4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情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8.8%,辖20个乡(镇)、15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0万人。
澜沧的基本县情可概括为“少、老、边、低、富”:
“少”,即少数民族地区。
澜沧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县境内居住着拉祜、佤、哈尼、彝、傣等20多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6.82%,其中拉祜族21.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43%。
“老”,是指革命老区。
历史上,澜沧各族人民曾多次进行反抗斗争,抵御外来侵略和打击反动统治阶级。
193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革命活动,打击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1949年2月澜沧解放,4月成立澜沧区行政专员公署。
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46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边”,即澜沧是边境县。
澜沧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80.563公里,有2个边境乡、7个边境村和3个边境居民委员会、155个边境村民小组,有3条边境通道直达缅甸,从澜沧江乘船可直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祖国西南的重要门户。
“低”,是指收入低。
澜沧属于民族“直过区”,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化时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始社会义建设,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基础差,财政收入低,贫困人口多。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17.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542元,地方财政收入9386万元、财政支出7亿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2元,农民人均有粮326公斤,有贫困人口26.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6%,是国家和省、市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富”,是指资源相对富集。
县内森林、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5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5.91%,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5.5万千瓦,铁矿储量22亿吨,褐煤储量1.03亿吨;有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的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有“世界过渡型古茶王”之称的邦崴千年古茶树,是普洱茶源产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澜沧拉祜族等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独具神韵的拉祜文化,其中拉祜族的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和芦笙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扩塔节(春节)等民族传统
节日独具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但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产业建设相对滞后,资源优势还没有较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