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中医基础 阴阳 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一、单选题1.阴阳交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2.“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3.“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4.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5.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6.“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7.“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阴胜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8.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9.“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制化1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11.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12.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13.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 培土制水D.抑木扶土14.“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二、多选题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A.水地说B.道家思想C.精气学说D.阴阳学说E.五行学说2.阴阳消长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稳定的D.无条件的E.有条件的3.属于阳的属性有:A.温煦B.兴奋C.明亮D.潜藏E.滋润4.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A.阳中求阴B.阴损及阳C.阳病治阴D.阳胜则阴病E.气虚导致血虚5.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A.阴阳双补B.阳病治阴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寒者热之6.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B.阴根于阳C.阴消则阳长D.阴阳中复有阴阳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7.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8. “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肺病及肝D.肾病及脾E.单纯一脏有病9.下列属于土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唇、口、黄、化、肉C.皮、鼻、口、胃、长D.宫、脾、黄、思、甘E.长夏、湿、中、歌、哕10.下列属于木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目、筋、怒、呼、握C.皮、筋、口、胃、长D.春、东、风、青、生E.角、酸、东、胆、目11.下列属于水行的是:A.爪、筋、皮、肉、口B.冬、膀胱、耳、骨、恐C.冬、鼻、口、胃、长D.恐、呻、栗、耳、冬E.北、寒、藏、黑、咸12.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制水法B.益火补土法C.滋水涵木法D.佐金平木法E.培土生金法二、填空题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药基础练习题

中医药基础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C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金匮要略》E.《诸病源候论》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C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择D.吴又可E.李杲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E.官窍4、“证”的概念是:D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一、单选题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DA.阴的绝对亢盛B.阳的绝对亢盛C.阴虚而致阳亢D.阳虚而致阴盛E.阴损及阳2.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B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E.感应交合的3.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B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E.腹部4.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E.阴阳交感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C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E.四肢外侧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BA.绝对的B.相对的C.统一的D.平衡的E.恒定的二、填空题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中医学的病理总纲。
2.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是阴,腑是阳。
3.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
第二节五行学说一、单选题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BA.木-肝、春、东B.土-脾、夏、中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E.火-心、苦、南2.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症是:A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E.肝火犯肺3.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B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D.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E.脾虚生痰壅阻于肺4.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是:BA.木生火B.水生木C.土生金D.火生土E.金生水5.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DA.心B.肺C.脾D.肾E.胆6.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CA.心B.肺C.脾D.肝E.膀胱7.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EA.相克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8.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BA.心B.肺C.肝D.肾E.胃二、填空题1.造成相乘相辱原因,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
中医阴阳学说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阴阳学说考试题及答案1.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指万物的运动变化以及生命现象中存在着阴阳二气之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是相互依赖、互补、制约的两个对立面,是宇宙运动规律的基本描述。
阴阳学说用以描述人体、自然界和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为中医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是怎样的?阴阳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最早见于《易经》。
在《黄帝内经》中,阴阳学说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应用,逐渐发展成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后来的医家著作中,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阴阳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
3.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表现为阴阳失衡。
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舌象、面色等来判断阴阳失衡的情况。
阴阳失衡的具体表现可表现为阴阳气血的盛衰、寒热症状的发生以及脏腑功能的失调等。
根据这些信息,中医师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调节阴阳平衡以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4. 阴阳学说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有哪些?中医治疗的核心目标是调节阴阳平衡,并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根据阴阳学说,中医师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不同的中草药具有不同的性味归经,可用于调节阴阳的失衡状态。
- 针灸疗法: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节阴阳平衡。
针灸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注重阴阳平衡,通过选择不同性味的食材和烹饪方法,来调理阴阳失衡的症状。
- 民间偏方:中医治疗中还有一些民间偏方,如拔火罐、刮痧等,这些方法通常用于调节阴阳失衡引起的特定症状。
5. 阴阳学说在中医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有哪些?阴阳学说在中医预防保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通过调节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阴阳平衡,来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如食疗、按摩、气功等,都是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试题(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7.属“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答案:A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中午
E 后半夜
8.属“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 上午
答案:D
B 中午
C 下午
D 前半夜零点
E 后半夜
11.“黑”的五行属性是 答案:A A水 B土 C火 D木 E金 12. “骨”的五行属性是 答案:A A水 B火 C土 D木 E金 13.“耳”的五行属性是 答案:B A木 B水 C火 D金 E水
中医护理学试题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一、选择题
练习题
1. 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答案:C A 日与月 B 天与地 C 水与火
D 升与降 E 左与右 2.不宜区分其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 答案:E A 脏与腑 B 气与血 C 上与下 D 左与右 E 标与本
3.在下列相反事物中,不宜划分阴阳属性的是 答案:A A 反与正
B 上与下
C 动与静
D 明与晦
E 左与右
4.下列各项不宜区分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 A 寒与热
答案:B
B 邪与正
C 上与下
D 左与右
E 动与静
5.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答案:E A 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前半夜 E 后半夜 6.属于“阳中之阴” 的时间是 答案:B A 前半夜 B 下午 C 上午 D 中午 E 后半夜
9.“动极镇之以静”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答案:C A 阴阳相互转化 B 阴阳互根互用 C 阴阳相互消长 D 阴阳相互对立 E 阴阳相互为用 10.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答案:A A水 B火 C木 D金 E土
二、名词 1.阴阳 2.五行 三、简答题 1.五行各自特性。 2.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 。 3.五行相乘、相侮的含义。 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认识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常见试题及其答案进行阐述,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阴阳五行学说试题:请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
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通过消长平衡来维持事物的和谐与稳定。
在医学上,阴阳用于描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
试题: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有何应用?答案: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类型。
五行之间存在生克制化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中医中用来解释脏腑功能和相互影响,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二、脏腑经络学说试题:中医如何通过脏腑学说理解人体?答案: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内部的器官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通过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医能够解释和治疗各种疾病。
试题:经络学说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内部通道系统的理论,它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和脏腑联系的通道。
经络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气血的流动和脏腑的功能,中医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段调节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津液学说试题:气血在中医学中有何重要性?答案:气血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的重要概念。
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血则承载着气和营养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试题:津液在中医中有何作用?答案: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液,包括体内的各种液体,如唾液、胃液、关节液等。
津液有滋养、润泽、调节的作用,对于维持脏腑功能和生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通过调整津液的生成和分布来治疗相关疾病。
阴阳五行学说题库1-2-10

阴阳五行学说题库1-2-10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相互转化E.相互消长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以下何种治法()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以上都不是(德甲球队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阴阳交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A.结果B.根由C.形式D.物质E.现象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
(三)阴阳五行题

(三)阴阳五行题
1. 以下哪个元素代表“阳”?
A. 木
B. 水
C. 土
D. 金
答案:D
2. 以下哪个元素代表“阴”?
A. 火
B. 地
C. 木
D. 水
答案:D
3. 五行中,哪个元素代表“木”?
A. 金
B. 土
C. 木
D. 水
答案:C
4. 五行中,哪个元素代表“金”?
A. 水
B. 火
C. 土
D. 金
答案:D
5. 以下哪种组合属于五行中的“生”?
A. 金生水
B. 水生火
C. 火生土
D. 土生木
答案:C
6. 以下哪种组合属于五行中的“克”?
A. 水克火
B. 金克木
C. 土克水
D. 火克土
答案:A
7. 五行中,以下哪个元素代表“火”?
A. 水
B. 金
C. 火
D. 土
答案:C
8. 五行中,以下哪个元素代表“水”?
A. 土
B. 木
C. 火
D. 水
答案:D
9. 五行中,以下哪个元素代表“土”?
A. 金
B. 水
C. 土
D. 木
答案:C
10. 五行中,以下哪个元素代表“木”?
A. 土
B. 金
C. 火
D. 木
答案:D。
阴阳五行练习题

阴阳五行练习题2016中医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练题(1)科室姓名成绩单选题:1.确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著作是(b)A.《伤寒杂病论》B.《皇帝内经》C.《难经》D.《类经》E.《神农本草经》2.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是(e)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时令对人体的影响C.自然界是一个整体D.五脏六腑、齐恒之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统一3.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c)A.《灵枢》B.《脉经》C.《诸病源候论》D.《备急千金要方》E.《金匮要略》4.中医诊治疾病主要着眼于(d)A.疾病B.症状C.体征D.证候E.以上都不是5.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包括(a)A.以人为本B.炼丹术C.八段锦D.辨证论治E.以上都不是6.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e)A.《灵枢》B.《脉经》C.《诸病源候论》D.《备急千金要方》E.《伤寒杂病论》7.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b)A.《脉望》B.《脉经》C.《文魁脉学》D.《濒湖脉学》E.《一指禅》8.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a)A.《针灸甲乙经》B.《针灸大成》C.《针经》D.《针道》E.以上都不是9.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是(a)A.《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B.《本草纲目》C.《景岳全书》D.《皇帝内经》E.以上都不是10.被称为“功邪派”的医家是(a)A.XXX和B.XXXC.XXXD.XXX.XXX11.被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a)A.XXXB.XXXC.XXXD.XXX.XXX和12.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医家是(b)A.XXXB.XXXC.XXXD.XXX.XXX和13.中医学创新发展的鼎盛时期是(c)A.明清时期B.汉朝C.宋金元时期D.魏晋时期E.以上都不是14.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是(c)A.XXXB.XXXC.XXX.XXXE.XXX和15.“君主之官”是(b)A.心B.心包C.命门D.肾E.肝16.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d)A.阴阳失调的表现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C.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D.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况E.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17.“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查之”出自(a)A.《齐经八脉考》B.《难经》C.《皇帝内经》D.《针灸大成》E.《针灸问答》18.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a)A.XXXB.XXXC.XXXD.XXXE.XXX和19.通过观察人体爪甲的荣枯,来推知肝血的盛衰属于哪一种思维方法(d)A.试探B.楑度齐恒C.援物比类D.司外揣内E.以上都不是20.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是根据(a)A.阴阳互根B.阴阳对立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阳制约21.所谓“阴阳转化”,下列哪项说法是不确切的(d)A.寒极生热,热极生寒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C.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D.阴胜则阳病,XXX则阴病E.动复则静,阳极反阴2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申明了(d)A.阴阳的彼此对峙B.阴阳的彼此消长C.阴阳的彼此转化D.阴阳的互根互用E.阴阳的彼此制约23.《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c)A.阴阳的对立制度关系正常 B.阴阳的依存互根关系正常C.阴阳的消长平衡挂席正常D.阴阳的相互转化关系正常E.阴阳的对立、消长关系正常24.“阳损及阴”是指(b)A.阳盛伤阴B.阳虚不能化生阴液,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C.阴阳两虚D.阴偏虚E.阴虚不能化生阳气,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25.阴阳的相互转化是(b)A.绝对的B.有条件的C.必然的D.偶然的E.量变26.“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e)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27.“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反应的阴阳干系是(b)A.对峙制约B.互根互用C.彼此交感D.消长均衡E.彼此转化28.以下各项,可用阴阳消长来解释的是(b)A.阳虚则寒B.阳长阴消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胜则阳病29.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至到立春为(a)A.阴消阳长B.重阴XXXD.XXX必阴E.由阳转阴。
中医护理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习题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一、名词解释1.阴阳:2.阴阳的互根互用:3.中药四气五味:二、填空1.阴阳的属性包括、、。
2.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之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阴气,体现了阴阳的。
3.“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体现了阴阳的。
4.“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体现阴阳的失常。
5.“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体现了阴阳的。
6.一般来说,人体的上部为,下部为;体表为,体内为;五脏为,六腑为;构成人体的物质为,人体的功能为。
三、简答题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2.如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第二节五行学说一、单选题1.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的“所不胜”是A.木B.火C.金D.水E.土2.“木”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炎上D.润下E.从革3.“土不足时,则木旺伤土”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母子相及4.五行相克的规律是A.木一火一土一水一金一木B.木一土-水一火一金一木C.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一金D.水一火一土一金一木一火E.木一土一金一水一火一木5.五行中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为A.木B.火C.土D.金E.水6.按六腑的五行属性,胃属A.金B.木C.水D.火E.土7.属于子病及母的是A. 肺病及肾B. 肝病及肾C. 心病及肾D. 脾病及肾E. 肝病及脾8.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A. 肝B. 肾C. 心D. 脾E. 胃9.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 木B. 土C. 金D. 水E. 火10.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 肝实泻肾B. 肺实泻脾C. 肝实泻肺D. 肝实泻心E. 心实泻肝1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金水相生D.益火补土E.培土生金1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属于A.木克土B.木乘土C.水克火D.水侮土E.金克木1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肝B.心C.肺D.肾E.胆14.适用于“补母”治疗法的病症是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E.心肝火旺15.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属于A.金生水B.木生火C.火生土D.土生金E.水生木二、多选题1.五行之间正常的关系是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以上均不是2.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属于“火”的是A.五味中的辛B.五色中的赤C.五化中的长D.五季中的长夏E.五方中的南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4.适用于“虚则补其母”治疗原则的病症是A.肝肾阴虚B.肺肾阴虚C.肺脾气虚D.肝旺脾虚E.肾阴虚心火旺5.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肝病的脉证是A.面色青B.面色白C.喜食酸D.喜食甘E.脉弦三、名词解释1.五行2.五行制化四、简答题1.简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真诀》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泽D、吴又可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A、刘完素 3、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理环境D、社会环境6、“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7、阴阳的概念是:()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B、代表白昼和黑夜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8、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A、寒与热B、动与静C、上升和外出D、表与里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统一的D、平衡的10、不属于阴的是:()A、晦晴的B、内在的C、静止的 D轻清的11、不属于阳的是:()A、明亮的B、外在的C、运动的D、重浊的12、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13、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脚厥冷,脉微软绝等症象,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14、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A、阴阳相互制约B、阴阳互根C、阴阳相互转化D、阴平阳秘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16、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1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失调18、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A、阳虚则寒B、阴胜则寒C、阴虚则热D、阳损及阴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 C阴阳两虚 D、重阴必阳20、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2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A、阴的绝对亢盛B、阳的绝对亢盛C、阴虚而致阳亢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22、“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23、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A、孤阴不生,孤阳不长B、阳平阳秘,精神乃治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24、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25、属于阳的药味是:()A、酸B、咸C、淡D、苦26、属于阴的药味是:()A、辛B、甘C、淡D、苦27、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28、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寒凉B、收敛C、承载D、条达舒畅29、五色中属水的是:()A、青B、黄C、白D、黑30、“喜”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A、木B、火C、土D、金3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A、木—肝、春、东B、土—脾、夏、南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32、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A、心B、肺C、脾D、肾3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心B、肺C、肝D、肾34、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之“所胜”是:()A、心B、脾C、肝D、肾35、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A、心B、肺C、脾 D肝36、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水生木37、肺气的肃降,能制约肝气的上升,肺与肝的这种关系属于五行学说中的:()A、相生关系B、相克关系C、相乘关系D、相侮关系38、肾阴上升以制约心阳,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克土B、土克水C、水克火D、火克金39、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水,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反侮40、肝气横逆犯脾,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克土B、木乘土C、木不疏土D、土侮木41、由于土本身不足,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这种情况称为:()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土D、土虚木乘4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为:()A、木来乘土B、水来克火C、木来克土D、土来侮木43、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证是:()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44、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D、肾阴不足至肝阳上亢4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培土制木B、佐金平木C、滋水涵木D、抑木扶土46、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培土生金D、益火补土47、“泻南补北”的治法适用于:()A、肝火偏盛,肺失清肃B、肾阴不足,心火偏旺C、肝旺脾虚D、脾虚湿盛48、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对由于思虑过度致疾的病人采用精神疗法时,可用哪种情志活动达到治疗目的()A、喜B、怒C、惊D、恐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以下同)1、金元时期,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仲景B、张从正C、刘完素D、李杲E、朱丹溪2、创立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湿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A、赵献可B、张景岳C、叶天土D、吴鞠通E、王清任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主要体现于:()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D、异病同治,同病异治E、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5、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认为,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病理:()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区气候的差异D、地理环境的不同E、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6、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A、部位B、原因C、性质D、邪正关系E、治疗原则和方法7、属于阳的有:()A、运动的B、湿热的C、明亮的D、向外的E、上升的8、属于阴的有:()A、静止的B、寒冷的C、晦暗的D、内守的E、下降的9、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属于阴的有:()A、凝聚B、下降C、外出D、滋润E、抑制10、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属于阳的有:()A、推动B、温煦C、升发D、濡养E、兴奋11、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A、阴阳的相互对立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可以互相转化E、事物的无限可分性12、阴阳的对立制约,可体现于:()A、四季的变化B、昼夜的变化C、动极者,镇之以静D、阴胜则阳病E、阳胜则阴病13、阴阳的互根互用,可体现于:()A、气与血的关系B、津与液的关系C、兴奋与抑制的关系D、推动与温煦功能的关系E、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4、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阳的有:()A、体表B、上部C、背D、上肢E、心肺居上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阴的是:()A、体内B、下部C、腹D、下肢E、肝肾位于下16、下列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中属于阴的有:()A、精B、气C、血D、津E、液17、属阴阳失调的病理有:()A、阳胜则热B、阴胜则寒C、重寒则热D、阴虚则热E、阴阳互损18、属阴阳偏衰的病理有:()A、阴虚则热B、阳虚则寒C、阳盛则热D、重热则寒E、阴阳互损19、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有:()A、阴胜则阳病B、阳胜则阴病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互损20、阴阳偏胜的治疗,可应用下列哪几项原则和方法()A、调整阴阳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寒者热之E、热者寒之21、阴阳偏衰的治疗,可应用下列哪几项原则和方法()A、调整阴阳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22、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阴的有:()A、沉静少言B、形寒怕冷C、呼吸微弱D、语声低微E、脉数23、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阳的有:()A、躁动不安B、发热C、呼吸气粗D、语声高亢E、脉沉迟24、属于阳的药味有:()A、辛B、甘C、苦D、酸E、咸25、属于阴的药味有:()A、辛B、甘C、苦D、酸E、咸2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无限可分27、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向下B、生长C、生化D、承载E、受纳28、归属于木的有:()A、夏B、青C、肝D、筋E、目29、归属于土的有:()A、湿B、甘C、脾D、南E、思30、属五行相生关系的有:()A、土与木B、木与火C、土与金D、金与水E、火与土31、属“母子”关系的有:()A、心与脾B、脾与肺C、肺与肾D、肾与肝E、肝与心32、属于行相克关系的有:()A、金与木B、木与土C、火与土D、水与土E、金与水33、可用五行的相生关系来解释的是:()A、肝藏血以济心B、肺清肃下行以助肾水C、心火下降于肾使肾不寒D、肾阳湿煦脾阳E、肾藏精以滋养肝血34、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B、心水旺盛引动肝火C、肝气横逆犯脾D、肝之气火上逆肺E、肾精不足致肝血不足35、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肝病的脉症是:()A、面色青B、面色白C、喜食甘D、喜食酸E、脉弦36、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的脉症是:()A、面色黑B、面色赤C、口味苦D、口味酸E、脉洪37、适用“虚则补其母”治则的病证有:()A、肝肾阴虚B、肺肾阴虚 C脾肺气虚 D、肝旺脾虚E、肾阴虚而心火旺38、适用“抑制”法治疗的病证是:()A、肝气横逆犯脾B、脾胃湿热致肝失条达C、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D、肝火偏盛致肺失清肃E、肾阴不足致心火偏旺39、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40、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三、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为主导思想,以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阴阳五行试题及答案

阴阳五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阳主以下哪个属性?A. 金B. 木C. 水D. Fire2. 阴主以下哪个属性?A. 土B. 火C. 风D. Metal3. 五行中代表水的颜色是:A. 红色B. 黄色C. 蓝色D. 绿色4. 五行中代表木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5. 五行中代表金的方位是:A. 北B. 东C. 南D. 西二、填空题1. 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体现了_________的观念。
2.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______、火生___、土生___、金生____。
3.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____克木、____克火、____克土、____克金。
4. 为了保持人体的平衡,应该注重饮食的______。
5. 在风水学中,东方代表______方位。
三、简答题1. 解释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
答:阴阳相生相克是古代中国哲学观念的核心之一。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而统一的要素构成。
阴阳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相互转化。
阴阳相生指的是两者之间相互追求、生生不息的关系,一方达到极限时会转化为另一方。
阴阳相克指的是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消耗的关系,一方过度发展会导致另一方的衰败。
2. 请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及其含义。
答: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这个顺序体现了五行间的一种变化规律,也反映出宇宙万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
每个元素都有生生不息的方向,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滋养,相互发展。
3. 为什么阴阳五行的平衡与调和对人体健康很重要?答:阴阳五行的平衡与调和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为人体内外的阴阳五行的平衡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若某一元素过盛或不足,会导致身体的不平衡,从而引发疾病。
保持阴阳五行的平衡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增加体内能量,并提高免疫力。
四、论述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阴阳五行的认识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对世界万物本质的思考和总结。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习题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一、名词解释 1.阴阳:2.阴阳的互根互用:3.中药四气五味: 二、填空1.阴阳的属性包括2.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之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阴气,三、简答题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2.如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第二节五行学说、单选题1.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的“所不胜”是A.木B.火C.金D.水E. 土2.“木”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穡C.炎上D.润下E.从革3.“ 土不足时,则木旺伤土”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母子相及体现了阴阳的3.“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体现了阴阳的4.“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体现阴阳的失常。
5.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体现了阴阳的6. 一般来说,人体的上部为,下部为,体内为六腑为;构成人体的物质为,人体的功能为4.五行相克的规律是A.木一火一土一水一金一木B.木一土—水一火一金一木C.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一金D.水一火一土一金一木一火E.木一土一金一水一火一木5.五行中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为A.木B.火C. 土D.金E.水6.按六腑的五行属性,胃属A.金B.木C.水D.火E. 土7.属于子病及母的是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心病及肾D.脾病及肾E.肝病及脾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A.肝B.肾C.心D.脾E.胃9.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木B. 土C.金D.水E.火10.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肝实泻肾B.肺实泻脾C.肝实泻肺D.肝实泻心E.心实泻肝1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金水相生D.益火补土E.培土生金1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属于A.木克土B.木乘土C.水克火D.水侮土E.金克木1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肝B.心C.肺D.肾E.胆14.适用于“补母”治疗法的病症是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E.心肝火旺15.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属于A.金生水B.木生火C.火生土D. 土生金E.水生木多选题1•五行之间正常的关系是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以上均不是 2.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属于“火”的是A.五味中的辛B.五色中的赤C.五化中的长D.五季中的长夏E.五方中的南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4.适用于“虚则补其母”治疗原则的病症是A.肝肾阴虚B.肺肾阴虚C.肺脾气虚D.肝旺脾虚E.肾阴虚心火旺5.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肝病的脉证是A.面色青B.面色白C.喜食酸D.喜食甘E.脉弦三、名词解释1.五行2.五行制化四、简答题1.简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五行试题(学习相关)

哲学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B.天C.地D.风E.气2.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A. 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 阴和阳即是矛盾C. 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 D. 阴和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 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物3.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4阴阳交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5.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A.结果B.根由C.形式D.物质E.现象6.“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7.“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8.“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A. 对立制约B. 互根互用C. 互为消长D. 平衡协调E. 互相转化10.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A.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B.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C. 阴盛格阳,阳盛格阴D.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E. 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1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 阴虚阳亢B. 阴阳两虚C. 阳盛伤阴D. 阴盛伤阳E. 阳虚阴盛12.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A. 阴阳对立制约B. 阴阳互根互用C. 阴阳互为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E. 阴阳协调平衡13.肝火犯肺属于:A. 子盗母气B. 母病及子C. 相乘D. 相侮E. 以上都不是14.下列不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 呼、笑、歌、哭、呻B. 筋、脉、肉、皮毛、骨C. 青、赤、黄、白、黑D. 角、徵、商、宫、羽E. 酸、苦、甘、辛、咸15五行相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母气有余而乘其子B. 子气有余面乘其母 C气有余则制已所胜 D. 气有余则乘已所不胜 E. 气不及则已所胜侮而乘之16.“培土生金”的理论基础是:A. 五行相乘B. 五行相生C. 五行相克D. 五行相侮E. 母病及子17.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惊胜怒B. 恐胜喜C. 怒胜思D. 喜胜忧E. 思胜恐18.下列符合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A.寒极生热 D.寒者热之 C.阴损及阳 D.重阳必阴 E.阴中求阳19.《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则,是指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阳中求阴,阴气得复 D. 阴中求阳,阳气充盛 E.阳病治阴,阴阳平衡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2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24.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2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8.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29.“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30.“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阴胜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31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32.“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33.“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34.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35.属于“子病犯母”的是: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36.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37.“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E.肾阳虚而心火越二、填空题1、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河北省专接本医学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与阴阳五行)模拟试卷2(

河北省专接本医学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与阴阳五行)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泽D.吴又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2.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3.“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4.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 )A.寒与热B.动与静C.上升和外出D.表与里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5.不属于阴的是:( )A.晦晴的B.内在的C.静止的D.轻清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6.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 ) 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7.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 )A.阴阳相互制约B.阴阳互根C.阴阳相互转化D.阴平阳秘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8.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丁阴的是:( )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9.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 )A.阳虚则寒B.阴胜则寒C.阴虚则热D.阳损及阴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10.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 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11.“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12.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13.属于阴的药味是:( )A.辛B.甘C.淡D.苦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14.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A.寒凉B.收敛C.承载D.条达舒畅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15.“喜”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 ) A.木B.火C.土D.金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绪论与阴阳五行16.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练习题一、A11、下列不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是A、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B、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C、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D、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E、用于调整机体的阴阳2、药味分阴阳,属于阳的是A、酸、苦、咸B、辛、苦、咸C、辛、甘、淡D、甘、淡、涩E、甘、苦、淡3、脉象分阴阳,其中属阳的是A、浮脉、数脉、洪脉B、滑脉、沉脉、迟脉C、洪脉、滑脉、细脉D、数脉、洪脉、涩脉E、浮脉、数脉、细脉4、八纲辨证中,阳证包括A、热证、实证、虚证B、热证、实证、里证C、热证、实证、表证D、热证、虚证、里证E、热证、虚证、表证5、从五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该脏病。
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哪个脏A、肝B、心C、脾D、肺E、肾6、按照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心病传肾”的发生机制是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7、肾病传脾说明了五行关系中的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子病及母8、根据相生关系来确立治疗原则,肝虚补肾属于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E、以上均非9、根据相克关系来确立治疗原则,肝木太过而乘脾土,针对肝木太过宜选用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E、以上均非10、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相克11、属于“相侮”的脏病传变是A、肝病及脾B、肝病及肾C、肝病及肺D、肝病及心E、脾病及心12、属于“子病及母”的脏病传变是A、心病及肝B、心病及脾C、心病及肺D、心病及肾E、肝病及肺13、六淫中属阳的是的A、风邪、暑邪、火邪B、风邪、暑邪、寒邪C、湿邪、暑邪、火邪D、湿邪、暑邪、寒邪E、湿邪、寒邪、火邪14、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15、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色发黑,脉象为沉,则病位在A、肝B、心C、脾D、肺E、肾16、五行之中,木是水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均非17、五行中具有“舒畅,调达”特性的是A、金B、水C、木D、火E、土18、五季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19、根据相生关系来确立治疗原则,肝实泻心属于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E、以上均非20、体现五行相克规律治法的是A、金水相生B、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D、滋水涵木E、培土生金21、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2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阳中求阴23、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在人体作用的趋向性A、升B、降C、散D、沉E、浮24、对阴阳偏胜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泻其有余B、补其不足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E、调整阴阳二、B1、A.角音B.徵音C.宫音D.商音E.羽音<1> 、属于“金”的音是A B C D E<2> 、属于“火”的音是A B C D E2、A.肝B.心C.脾D.肺E.肾<1> 、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 B C D E<2> 、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A B C D E3、A.风B.暑C.湿D.燥E.寒<1> 、五化中“生”对应五气中的A B C D E<2> 、五化中“化”对应五气中的A B C D E4、A.阴偏衰B.阳偏衰C.阴偏盛D.阳偏盛E.阴阳两虚<1> 、“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A B C D E<2> 、“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A B C D E。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1精品⽂档《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绪论第⼀章阴阳五⾏第⼆章藏象第三章⽓⾎津液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因与发病第六章病机第七章防治原则 A. 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元 D.明清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A.张元素B.刘完素C.张从正 D . 朱震亨3.提出邙⽇常有余,阴常不⾜” 的医家是: DA.张元素B.刘河间C.张⼦和D. 朱震亨 4.提出“三因学说” 的医家是: BA.张从正B.陈⽆择C.张仲景D.巢元⽅李杲E. ⼀.选择题: 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E.近代E.李杲 E.孙思邈⼆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 A.《黄帝内经》 B.《难经》 2. 属于“⾦元四⼤家”的是: A.张元素 B.刘完素 ABC C.《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经》 E.《千⾦要⽅》⼀、选择题: 1. 2.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上半夜“阴病治阳”适⽤于: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3. C.吴⼜可第⼀章阴阳五⾏D.朱震亨E.李杲C.中午D.下午E.下半夜 C.阴盛则阳病 D.阳虚则阴盛 E.阴盛则寒 “阴中求阳”、邙⽇中求阴”治法确⽴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制约 B.阴阳交感相错 4. 按五⾏⽣克关系,肝为脾之: A.母5. 属于⼦玻郯母的是 A.肺玻郯肾根据五⾏相克规律, A.肝 B.⼦6. B.肝玻郯肾肺的所不胜是:B.肾 7. 8. 情志与五⾏配属,思属于: A.⽊ B.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的是:A.肝实泻肾B.肺实泻脾、单项选择题1. 既属六腑之⼀,⼜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膀胱 B.三焦2. ⽓⾎⽣化之源是: A. ⼼ B.肝3. 称为全⾝阴阳之根本的脏是:A. ⼼B.肝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的是: A. ⼼B.肝5. 当⼈安静时,⾎主要归藏于:C.阴阳互根互⽤ C.所胜C. C.⼼C.⾦D. D.所不胜⼼玻郯肾 D.脾D.⽔E.阴阳相互转化E. 所克脾玻郯肾E.肝玻郯脾E.胃 E.⽕E.⼼实泻肝第⼆章藏象C.胆D.脑E.⼥⼦胞 C.脾 D.肾 E.肺 C.脾 D.肾 E.肺 C.脾 D.肾E.肺肝实泻肺 D.肝实泻⼼C.A.泪B.涎C. 汗D.唾E.涕 7. ⼼对⾎液的主要作⽤是:A.化⽣⾎液B.推动⾎⾏C. 固摄⾎液D.贮藏⾎液E.调节⾎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A. ⼼B.肝C. 脾D.肾E.肺 9. 下列属于肾的⽣理功能的是:A.主⽓B.纳⽓C. ⽣⽓D.调⽓E.养⽓ 10. .肺的⽣理特征是:A.喜和降B.喜清肃C. 喜燥恶湿D.喜润恶燥E.喜条达 11. .肾其华在:A.⾯B.唇C. ⽑D.发E.⽖ 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 ⼼B.肝C. 脾D.肾E.肺13. .脾的所有⽣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A.主运化B.主升清 C.主统⾎ D.主四肢 E.主肌⾁ B.肝 C.脾 D.肾 E.肺 A.⼼ 6?肾在液为: 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理作⽤中最根本的是: A.调节情志 B.调节脾胃升降A.肺主⽓B.肺主⽪⽑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A. ⼼B.肝 17. 称为“娇脏”的是:A. ⼼B.肝18. “主升清”的脏是: A. ⼼ B.肝 19. 脾为⽓⾎⽣化之源的⽣理学基础是: A.⽓能⽣⾎ B.⼈以⽔⾕为本 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理特点的是: A.喜条达恶抑郁 B.主动、 21. 命门之⽕实际上是指: A.⼼阳 B.肝阳 22. ⼤怒主要影响机体的: A.呼吸功能 B.疏泄功能主升 C. C.调畅⽓机 C.肺司呼吸 C.脾 C.脾 C.脾脾阳 D. 调节胆汁分泌 D.肺主治节 D.肾 D.肾 D.肾 E. E. 调节⼥⼦⽉经和男⼦排精 E.肺主宣降 E.肺 E. C.脾主升清 D.脾主运化⽔⾕精微 E.脾为后天之本 C.体阴⽽⽤阳 D.为藏⾎之库 E.为罢极之本 D. 肾阳 E. 肺阳C.藏精功能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 A.⼼神不⾜ B.髓海空虚24. 下列哪⼀种不属于“五液”:A.尿B.涎 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A.右肾B.两肾26. 下列哪⼀项是指⼼:A.罢极之本B.⽓之本 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项: A.肺 B.⼼ 28. 称“相傅之官”的是: A. ⼼B.肝29. “诸湿肿满”,皆属于:A. ⼼B.肝 30. “男⼦以藏精,⼥⼦以系胞” A.命门 B.肾 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者,⾎之本B.肺者,罢极之本 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A.⼼藏神B.肝藏魂 33. 全⾝“⽔液”运⾏的通道是:A.肺B.脾C.34. “原⽓之别使”是指:A.肾B.⼗⼆经脉35. 胃⽓⼀般是指: A.胃的受纳功能D.脾胃功能的合称 D.⽓化功能E.运化功能C. C.肝失疏泄D.肝⽕上炎E.肺⽓虚损 C. ⼼包 C.肺C.肺指的是: C.⼼C.涕D.泪E.唾C.肾间动⽓封藏之本C. D. 腹腔 D.⽬ D.⽣之本E.脑E. D.脾 D.脾 D.脑C.肝者,⽓之本肺藏魄D. 三⾫ ----- ' ⼋、、脾藏意 E.膀胱 E.两肾之间仓廩之本E.脾者,⽣之本E.肾藏智C.奇经⼋脉 B.胃的腐熟功能E.⽔⾕精微之⽓D. 三⾫ ---- ' ⼋、、E.⾎脉C.脾的运化功能A.A.A.D 三⾫■-⼋、、A.胃的⽣理功能B.⼩肠的⽣理功能C.⼤肠的⽣理功能D.膀胱的⽣理功能E.肾的⽣理功能38.“决渎之官”是指A.肾B.膀胱C.肺 D.三⾫---- ' ⼋、、 E.脾39.“中正之官”是指A. ⼼B.肝C.胆 D.脾胃 E.肾40.有“化物”功能的是A.膀胱B.⼩肠C.⼤肠D.三⾫- '⼋、、E.脾41.“传导之官”是指A.膀胱B.⼩肠C.⼤肠D.三⾫'⼋、、A.⼼包B.胃C.胆D 三⾫■'⼋、、E.脾43.“州都之官”是指A.胃B.膀胱C.⼩肠D.⼤肠E..肾44.“五脏之本”是指:A. ⼼B.肝C.脾D.胃E.肾C.⼩肠 E.胃C.肝与肾D.肺与肾36. 称为“⽔⾕⽓⾎之海”的是:A.脾B.⼤肠37. “泌别清浊”是属于:45. 精⾎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与肾B.脾与肾46. 调节全⾝⽓机主要是哪两脏?A.⼼与肾B.脾与肾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既济的是:A.⼼与肾B.肝与肾48. 与⾎的⽣成、运⾏有关的两脏是:C.肝与脾C.脾与肾A.⼼与肾B.肺与肾C.肝与脾49. 连结肺司呼吸和⼼主⾎脉功能的中⼼环节是:C.宗⽓A.元⽓B.营⽓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的是:A.⼼与肝51. ⾆⾚糜烂,⼼⽕亢盛52. 腹胀冷痛,脾胃虚寒B.肺与⼼⼩便短B.⼩肠实热下利清⾕,五更泄泻,B.脾肾阳虚C.脾与肾D. 卫⽓E.肝与脾D.肝与肺D.⼼与肺D.肝与肺E. 肾⽓E.肝与⼼E.⼼与肝E.脾与肾D.肝与肾E.肺与肾C.肝胆⽕旺⽔肿者,多属:C.肝脾不调D.⼼⽕下移⼩肠E.膀胱湿热D. 脾⽓虚E. 肾阳虚53. 与⼤肠相表⾥的脏是:肝 B.⼼ C.脾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同居下焦D.⽔能⽣⽊D.肺E.B.E.精⾎互化同源于⽔⾕精⽓C. 同寄相⽕55. 与“⽓虚”关系最⼤的两个脏腑是:A.⼼与肺B.肺与脾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脾主运化,胃主受纳D.脾为阴⼟,胃为阳⼟C.脾与胃 D.肝与肺E.肺与肾B.E.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胃⾏其津液C.脾主升,胃主降第三章⽓⾎津液、单项选择题1.⽓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理功能C.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B.构成⼈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体和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肺在⽓⽣成过程中的作⽤为:B.呼出体内的浊⽓C.参与宗⽓的⽣成D.⾏脏腑之⽓E.参与新陈代谢3. 防⽌⾎液溢于脉外为⽓的:A.推动作⽤B.温煦作⽤4. ⽣命的基本特征为:A.⽓化运动B.⽓机升降5. 化⽣⾎液的最基本物质是:A.⽔⾕精微B.津液C.防御作⽤D.固摄作⽤C.⽓⾎充盈D.脏腑功能正常C.精D.营⽓E.元⽓E.⽓化作⽤E.经络功能正常精品⽂档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液的病理变化为: A.⾎虚 B.⾎瘀C.⾎寒7. 肝在⾎液代谢中的主要作⽤是:A.贮藏⾎液B.调节⾎量 8. 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A.⼼⽓B.肺⽓14. 理⽓活⾎以治⾎瘀的理论依据为: A.⽓能⽣⾎B.⽓能⾏⾎15. ⽓能⽣津的机理为:A.⽓为⽣津的物质基础 C. ⽓为⽣津的物质基础和动⼒E.⾎脱D.直接⽣⾎ E.肝⽊疏⼟E. ⾎液E.液 E.⼤肠 E.⼼D. ⽓能⽣津E.⽓能⽣精 E. 营⽓⾎能载⽓E.⾎可化⽓E.⽓能⽣⾎2. 分布于上肢内侧⾯的经脉,其前、中、后的顺序是:A.太阴、少阴、厥阴B.少阴、厥阴、太阴C.太阴、厥阴、少阴D.厥阴、少阴、太阴E.少阴、太阴、厥阴C.⾜阳明D.⼿阳明E.⾜太阴4. 按照⼗⼆经脉⽓⾎的流注次序,⼿少阳经上接: A.⾜太阴经 B.⾜厥阴经 C.⼿厥阴经D.⾜少阴经E.⾜太阳经5. 按照⼗⼆经脉⽓⾎流注次序,⼼经下接:A.肺经B.肾经C.膀胱经D.⼩肠经E.脾经 6. ⼗⼆经脉中,⼿⾜阴经交接于:7. ⼼包经在四肢的循⾏部位是: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中线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内侧后缘8. ⾜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部位是: A.内侧前缘 B.外侧前缘C.内侧中线D.⼣⼘侧中线E.内侧后缘9. ⼩肠经的经脉是:.选择题:1.⼈体⽓⾎运⾏的主要通道是 A.⼗⼆经别 B.⼗⼆经筋C.⼗⼆⽪部第四章经络D.⼗⼆经脉E.⼗五别络A.胃液B.肠液C.涕液 9. ⼈体正常⽔液的总称为:A.体液B.阴液C.津液 10. 下列哪⼀脏腑与津液⽣成⽆直接关系: A.脾 B.胃 C.⼼ 11. 下列哪⼀脏腑与津液的输布⽆直接关系: A.脾B.肺C.肝12. ⽓能⽣⾎的含义为:A.⽣⾎的动⼒B.⽣⾎的原料13. 直接推动⾎液循⾏的⽓为: D.⾎热C.调畅⽓机D.泪液 D.津D.⼩肠D.肾C.⽣⾎的动⼒和原料 C.卫⽓D.元⽓C.⽓能摄⾎D. B.⽓为⽣津的动⼒ D.⽓能化精A.上肢B.下肢C.头⾯D.胸中E.腹部A.督脉、任脉、带脉D.督脉、冲脉、带脉B.任脉、冲脉、带脉E.督脉、任脉、阴维脉13.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任脉B.冲脉、任脉C.阴跷脉、阳跷脉D.阴维脉、阳维脉E.肝经、肾经14.⼗⼆经脉的别络的分岀是从:A.四肢肘膝以上B.四肢肘膝以下C.体腔脏腑深部D.体腔脏腑浅部E.头⾯部第五章病因与发病选择题:1. 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A.风暑⽕B.风寒燥2. 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C.风暑湿 D.风燥暑 E.风燥湿12. “⼀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C.冲脉、督脉、任脉A.妇⼥带下B.咳嗽C.⼩便清长D.⼤便秘结E.汗出恶风3. 下列不属于⽔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 A.致病⼴泛变化多端 B.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C.易扰乱神明 D.伤津耗⽓E.多见滑腻⾆苔4. 毒蛇咬伤,伤⼝表现以⿇⽊为主,⽆明显红肿热痛,属于: A.风毒B.⽕毒C.风⽕毒D.⾎循毒E.混合毒5. 钩⾍的形成多由:A.饮⾷不洁B.⼿⾜⽪肤直接接触了粪⼟C.⾷⽣的或未经煮熟的猪⽜⾁D.脾胃虚弱E.饮⾷不节6. “邪之所凑,其⽓必虚”,系指: A.邪⽓损正B.正⽓抗邪C.邪正俱衰D.正虚致邪犯E.正胜邪负7.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的范畴:B.元⽓的抗病作⽤C.卫⽓的卫外功能D.机体“阴阳⾃和”的能⼒E.保健抗衰⽼的药物8. 同⼀邪⽓感受于⼈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发病,有的⼈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 A.邪⽓的性质B.正⽓的旺衰C.正胜邪负D.邪胜正负E.邪⽓的轻重 9. 某⼀疠⽓致病并流⾏,“⽆论⽼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此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 A.正胜邪负B.正⽓虚衰C.正邪两者D.邪⽓致病E.正⽓旺盛10.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邪⽓损正的范畴:A.造成机体形质的损伤B.导致机体阴阳失调C.改变个体体质特征D.促使疾病不药⽽愈E.导致机体体⽤失谐第六章病机单项选择1.病机理论,源于:A.《难经》B.《诸病源候论》D.阴阳、⽓⾎的功能失调E.内⽣五邪的病理变化 10. 邪正盛衰,决定着: A.病证的寒热 B.病位的表⾥C.⽓⾎的盛衰D.病证的虚实E.脏腑的盛衰11.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的盛衰变化B.⽓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C.阴与阳的盛衰变化D.正⽓与邪⽓的盛衰变化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12.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邪⽓亢盛,正⽓未衰 B.脏腑功能亢进紊乱 C.⽓⾎瘀滞D.⽔液贮留E.痰浊壅盛13. 从邪正⽃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邪盛正衰则病进B.正盛邪衰则病退C.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 正虚邪衰则病危E.正⽓衰竭,邪⽓独盛则死亡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不能外达的病机转变是:A.由实转虚B.虚实夹杂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15. “⾄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 A.正⽓不⾜,邪⽓亢盛,⽽见实象B.脏腑虚极,运化⽆⼒,外现实象E.《杂病源流犀烛》2. “病机⼗九条”奠定了下列哪项病机的理论基础:A.外感病机与痰饮病机B.脏腑病机与六⽓病机C.⽓⾎病机与津液病机D.六经病机与三焦病机E.卫⽓营⾎病机与内伤七情病机3. 所谓实,主要指邪⽓亢盛,⽽此时机体的正⽓,则是:A.正⽓未衰,抗邪有⼒C.正⽓受损,但尚有抗病能⼒ 4. “⼤实有羸状”的病机是: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 5. “⾄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6. 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B.正⽓已衰,但不严重 D.正⽓不⾜,⽆⼒抗邪C.实转为虚 C.因虚致实A.⼤便秘结B.尿黄⽽少C.潮热 7. 脾虚失运,⽓不化⽔,⽔湿停聚⽽见⽔肿,则属于:A.由实转虚B.真虚假实C.虚中夹实 8.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A.《医贯》B.《景岳全书》9.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 E.正⽓虚损,兼挟实邪D.虚转为实 D.由实转虚D.精神萎顿 C.《格致余论》A.经络的功能失调B.脏腑的功能失调E.谵语D.实中夹虚 D.《丹溪⼼法》C.卫⽓营⾎的功能失调E.真实假虚 E.真虚假实E.真实假虚 E.《内科撮要》C.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见实象D.脏腑失调,饮⾷积聚,⽽见实象E. 内⽣五邪⽽外现实象16. “⼤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A.脏腑⽓⾎失调,功能减退⽽见虚象B.邪⽓亢盛,正⽓衰败⽽见虚象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不能外达⽽见虚象D.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见虚象E.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见虚象17. 在下列形成邙⽇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C.⽓郁化⽕D. 瘀热在⾥E.痰⾷积滞,郁⽽化热 18. 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19.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阳⽓亢盛,阴⽓相对不⾜C.阴⽓和精⾎津液不⾜,机能虚性亢奋 E.阳热盛极,格阴于外 20.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阳⽓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C.阴寒伤阳,阴盛阳虚 E.阴寒积聚、阳⽓受抑⽽不升21. 病⼈持续⾼烧,突然出现⾯⾊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22. 病⼈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岀现畏寒肢冷,⼤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23. “吐下之余,定⽆完⽓”病机的理论依据是: A.⽓随津液⽽丢失 B.津⽓两虚 C.津亏⽆以载⽓ D.津液精⾎不⾜ 24. 《内经》所说:“⼤怒则形⽓绝,⽽⾎菀于上,使⼈薄厥”的病机,是指:A.⽓不摄⾎B.⽓机逆乱C.⾎随⽓脱D.⾎随⽓逆25. 形成⾎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失⾎过多,⾎脉空虚 B.脾虚⽓弱,⽣化⽆源 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思虑⽆穷⽽暗耗 26. ⽓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内脏下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急后重 27. ⾎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热以夜间为甚B.⾆质红绛C.⼼烦或躁扰发狂 28. ⾎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滞B.⽓虚C.⾎热 29 .何种⽓⾎关系失调,可出现⼈体某部瘫痪不⽤,甚⾄萎缩: A.⽓滞⾎瘀 B.⽓虚⾎瘀 C.⽓不摄⾎ 30. 形成津液不⾜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耗伤 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过⽤⾟燥药物化⽕耗伤31.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脏的⽓化功能减退:A.肺脾肝B.肺脾肾C.脾肾⼼D.⼼肾肝32. 从⼀定意义上说,伤津主要是失⽔,⽽最易引起伤津的则是: A.⾼热煎灼 B.慢性病耗伤 C.吐泻所伤D.汗岀所伤E.久病体虚,⽣成不⾜第七章防治原则B.阳热病邪侵袭⽽伤阴D.精⾎津液亏乏,阳不敛阴B.脏腑机能减退D.阳⽓虚损,导致精⾎津液不⾜ 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 E.阴阳亡失 E.津亏失养,机能减退E.⾎随⽓结 C. 劳⼒过度⽽耗伤D.⼦宫脱垂E.久利脱肛D. 衄⾎或吐⾎,⾎⾊鲜红E.崩漏⾊淡D.津液⼲涸E.津液停滞 D.⽓随⾎脱 E.⽓⾎两虚C.忧愁思虑⽽暗耗 E.肝肾脾⼀.选择题:1. 就病变过程中⽭盾主次关系⾔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A.正⽓为本,邪⽓为标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E.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2. 素体⽓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之,属于:A.标急则先治其标B.本急则先治其本C.标缓则先治其本3. 邙⽇病治阴”之“治阴”,系指:A.温散阴寒B.发表散寒C.滋阴制阳D.扶阳消阴4. “益⽕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A.阴偏盛B.阴偏衰C.阳偏衰D.阴虚致阳亢5. ⽓虚证治以补⽓,⼀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A.肺与⼤肠B.⼼与⼩肠C.脾与胃D.肝与胆6.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A.⽢寒⽣津B.降逆和胃C.清热利湿7.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A.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B.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D.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E.⼼⽕上炎治以通利⼩肠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本缓则先治其标E.标本兼治E.阴阳并补E.阳虚致阴盛E.肾与膀胱D.⽢温燥湿E.滋阴养⾎C.⼩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精品⽂档8.在寒冷的季节⾥应慎⽤寒性药物,此⽤药戒律称为:A.热因热⽤B.寒因寒⽤C.寒者热之D.⽤寒远寒E.⽤热远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真诀》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泽D、吴又可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A、刘完素 3、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理环境D、社会环境6、“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7、阴阳的概念是:()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B、代表白昼和黑夜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8、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A、寒与热B、动与静C、上升和外出D、表与里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统一的D、平衡的10、不属于阴的是:()A、晦晴的B、内在的C、静止的 D轻清的11、不属于阳的是:()A、明亮的B、外在的C、运动的D、重浊的12、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13、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脚厥冷,脉微软绝等症象,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14、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A、阴阳相互制约B、阴阳互根C、阴阳相互转化D、阴平阳秘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16、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1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失调18、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A、阳虚则寒B、阴胜则寒C、阴虚则热D、阳损及阴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 C阴阳两虚 D、重阴必阳20、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2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A、阴的绝对亢盛B、阳的绝对亢盛C、阴虚而致阳亢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22、“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23、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A、孤阴不生,孤阳不长B、阳平阳秘,精神乃治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24、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25、属于阳的药味是:()A、酸B、咸C、淡D、苦26、属于阴的药味是:()A、辛B、甘C、淡D、苦27、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28、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寒凉B、收敛C、承载D、条达舒畅29、五色中属水的是:()A、青B、黄C、白D、黑30、“喜”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A、木B、火C、土D、金3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A、木—肝、春、东B、土—脾、夏、南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32、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A、心B、肺C、脾D、肾3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心B、肺C、肝D、肾34、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之“所胜”是:()A、心B、脾C、肝D、肾35、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A、心B、肺C、脾 D肝36、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水生木37、肺气的肃降,能制约肝气的上升,肺与肝的这种关系属于五行学说中的:()A、相生关系B、相克关系C、相乘关系D、相侮关系38、肾阴上升以制约心阳,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克土B、土克水C、水克火D、火克金39、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水,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反侮40、肝气横逆犯脾,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克土B、木乘土C、木不疏土D、土侮木41、由于土本身不足,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这种情况称为:()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土D、土虚木乘4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为:()A、木来乘土B、水来克火C、木来克土D、土来侮木43、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证是:()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44、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D、肾阴不足至肝阳上亢4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培土制木B、佐金平木C、滋水涵木D、抑木扶土46、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培土生金D、益火补土47、“泻南补北”的治法适用于:()A、肝火偏盛,肺失清肃B、肾阴不足,心火偏旺C、肝旺脾虚D、脾虚湿盛48、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对由于思虑过度致疾的病人采用精神疗法时,可用哪种情志活动达到治疗目的?()A、喜B、怒C、惊D、恐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以下同)1、金元时期,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仲景B、张从正C、刘完素D、李杲E、朱丹溪2、创立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湿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A、赵献可B、张景岳C、叶天土D、吴鞠通E、王清任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主要体现于:()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D、异病同治,同病异治E、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5、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认为,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病理:()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区气候的差异D、地理环境的不同E、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6、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A、部位B、原因C、性质D、邪正关系E、治疗原则和方法7、属于阳的有:()A、运动的B、湿热的C、明亮的D、向外的E、上升的8、属于阴的有:()A、静止的B、寒冷的C、晦暗的D、内守的E、下降的9、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属于阴的有:()A、凝聚B、下降C、外出D、滋润E、抑制10、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属于阳的有:()A、推动B、温煦C、升发D、濡养E、兴奋11、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A、阴阳的相互对立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可以互相转化E、事物的无限可分性12、阴阳的对立制约,可体现于:()A、四季的变化B、昼夜的变化C、动极者,镇之以静D、阴胜则阳病E、阳胜则阴病13、阴阳的互根互用,可体现于:()A、气与血的关系B、津与液的关系C、兴奋与抑制的关系D、推动与温煦功能的关系E、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4、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阳的有:()A、体表B、上部C、背D、上肢E、心肺居上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阴的是:()A、体内B、下部C、腹D、下肢E、肝肾位于下16、下列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中属于阴的有:()A、精B、气C、血D、津E、液17、属阴阳失调的病理有:()A、阳胜则热B、阴胜则寒C、重寒则热D、阴虚则热E、阴阳互损18、属阴阳偏衰的病理有:()A、阴虚则热B、阳虚则寒C、阳盛则热D、重热则寒E、阴阳互损19、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有:()A、阴胜则阳病B、阳胜则阴病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互损20、阴阳偏胜的治疗,可应用下列哪几项原则和方法?()A、调整阴阳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寒者热之E、热者寒之21、阴阳偏衰的治疗,可应用下列哪几项原则和方法?()A、调整阴阳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22、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阴的有:()A、沉静少言B、形寒怕冷C、呼吸微弱D、语声低微E、脉数23、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阳的有:()A、躁动不安B、发热C、呼吸气粗D、语声高亢E、脉沉迟24、属于阳的药味有:()A、辛B、甘C、苦D、酸E、咸25、属于阴的药味有:()A、辛B、甘C、苦D、酸E、咸2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无限可分27、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向下B、生长C、生化D、承载E、受纳28、归属于木的有:()A、夏B、青C、肝D、筋E、目29、归属于土的有:()A、湿B、甘C、脾D、南E、思30、属五行相生关系的有:()A、土与木B、木与火C、土与金D、金与水E、火与土31、属“母子”关系的有:()A、心与脾B、脾与肺C、肺与肾D、肾与肝E、肝与心32、属于行相克关系的有:()A、金与木B、木与土C、火与土D、水与土E、金与水33、可用五行的相生关系来解释的是:()A、肝藏血以济心B、肺清肃下行以助肾水C、心火下降于肾使肾不寒D、肾阳湿煦脾阳E、肾藏精以滋养肝血34、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B、心水旺盛引动肝火C、肝气横逆犯脾D、肝之气火上逆肺E、肾精不足致肝血不足35、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肝病的脉症是:()A、面色青B、面色白C、喜食甘D、喜食酸E、脉弦36、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的脉症是:()A、面色黑B、面色赤C、口味苦D、口味酸E、脉洪37、适用“虚则补其母”治则的病证有:()A、肝肾阴虚B、肺肾阴虚 C脾肺气虚 D、肝旺脾虚E、肾阴虚而心火旺38、适用“抑制”法治疗的病证是:()A、肝气横逆犯脾B、脾胃湿热致肝失条达C、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D、肝火偏盛致肺失清肃E、肾阴不足致心火偏旺39、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40、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三、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为主导思想,以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中医学的基本特,一是,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