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局部解剖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腹部

局部解剖学-腹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 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
横结肠及其系膜 以及覆盖胰、左肾、 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左侧界: 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界: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临床意义:
网膜囊位置较 深,胃后壁穿孔或 某些炎症导至网膜 囊内积液,早期常 局限在囊内,给诊 断带来一定困难。
(二)系膜mesentery
的凸向外侧的弧
形称半月线。
腹白线:
由两侧腹直 肌鞘纤维腹前
腹白线
正中线上彼此
交织而成。厚
而坚韧,血管
少。
2.腹外斜肌
肌纤维方向: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形成的主要结构:
①腹直肌鞘前层
②皮下环(浅环)
皮下环 (浅环) 内侧脚
脚间纤维 外侧脚
③腹股沟韧带
④腔隙韧带 ⑤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降部的毗邻:
前方: 横结肠及其系膜 后方: 右肾门及右输尿
管起始部
内侧: 胰头 胆总管 外侧: 结肠右曲
(3)十二指肠水平部
横跨第3腰椎,长约10cm 。
水平部的毗邻:
上方: 胰头 后方: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前方: 肠系膜根 肠系膜上A、V
(4)升部
从第3腰椎左
侧上升至第2腰椎
左侧急转向前下
1.结肠上区的腹膜间隙
位于膈与横结
肠及其系膜之间。
又称为膈下间隙或
肝周间隙。共有6个 腹膜间隙
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前间隙 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前间隙

腹股沟疝ppt课件

腹股沟疝ppt课件
腹股沟疝 (Inguinal hernia)
沈定丰
-
1
§ 疝(hernia)——任何脏器或组织离 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 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间 隙进入另一部位。
-
2
-
3
腹壁疝示意图
腹壁疝
-
4
腹壁疝示意图
切口疝 •

-
5
腹壁疝示意图
脐疝 • •
-
6
病因
b
1.腹壁强度降低 2 腹内压力增高
-
.精索静脉曲张 3.淋巴结、脂肪瘤等 4 . 隐睾 5.腰大肌冷脓疡 6.急性肠梗阻
-
31
直疝(Direct hernia)
b 定义:腹内脏器自腹股沟内侧部 分的腹壁弱点(Hesselbach 三角区)脱出形成的疝。
-
32
腹股沟疝示意图
腹股沟直疝 •

-
33
病因和症状
-
34
鉴别诊断主要与斜疝区别
年龄 途径 外形 疝块 内环 与疝 关系 与腹 a关系 机会
斜疝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由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疝块不在突出
精索在疝囊后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a脉外侧 较多
直疝
多见于老年 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
26
直疝三角 (Hesselbach三角)
腹股沟区疝好发原因与生理保护作用的存在。
-
27
斜疝 (Indirect hernia)
2 定义:腹内脏器通过腹股沟 管的内环,沿着腹股沟管斜 行而自其外环脱出的疝。
-
28
腹股沟疝示意图

腹股沟区标本的局部解剖学制作方法

腹股沟区标本的局部解剖学制作方法

[ 5 ] 李前进 、 王 宇翔、 尹艳艳 一种 简便 实用 的 口 腔溃疡 实验模 型[ J ] . 安徽 医科大 学学
报. 2 ( ] 0 2 ( 0 4 ): 3 2 7—3 2 8
显 示 小 腿 前 外 侧 区 与 足 背 部 层 次 和 解 剖 学 标 本 的 制 作 方 法
余 平 董迪烽 1 姚 伟 李 兵通 讯 作 者 ( 长 沙 医学 院 2 0 1 3级 本 科 临床 6班 湖 南 长 沙 4 1 0 2 1 9 ) ( 长沙 医学院附属 第一 医院耳鼻喉科 湖南 长沙 4 1 0 2 1 9 )
【 关键 词】 小腿前外侧与足背 ; 层次 ; 解剖; 方法 【 中图分类号 】 R 3 2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 2 0 1 5 ) 0 5— 0 7 0 0一 O 1 2 . 3 . 3 . 1 解 剖小腿前群肌 、 外侧群肌 : 在小腿 下 1 / 3 从 内测到外 侧依次 修洁小腿 前 方的胫骨前肌 、 拇长伸肌 、 趾长伸肌 和其外侧 的第三腓 骨肌 【 4 ] ; 于 小腿外 侧 , 修洁腓 骨 长、 短肌 , 显示出包被伸肌上支持带与腓骨肌支持带深面经 过的肌腱 的腱 滑液鞘 。 2 . 3 . 3 . 2解剖胫前 动脉和伴行静脉 : 分离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的上段 , 在 两肌之 间, 骨间膜前面 , 解剖 出胫前动脉和伴行静脉 ( 除去静脉保 留动脉 ) 。清理动脉 时注意 勿伤 及附近的神经。向上尽量分开胫 骨前肌与趾 长伸肌 , 在胫骨粗 隆水平处横 断胫 骨前 肌, 切除胫骨前肌上份残端 的肌纤维 , 沿胫前动脉 向上找出 向内上行 与胫骨前肌 深面 , 紧贴 胫 骨 外 侧 髁 的胫 前 返 动 脉 ( 与胫前返神经伴行 ) , 两 者 分 支 分 布 于 膝 关 节 。 在 小 腿 下 份 腓 骨内侧纵行切伸 肌支持带, 于第三腓骨肌外侧 , 显示 出腓动脉 的穿 支。 在局部解 剖学教学 中小腿前外侧 区与足 背部 层次及各血 管神经走行是 重点 内容 , 由于小腿前外侧 区与足背部结构较为复杂 , 使得学生在学 习理解上或有一 些难度 , 加上 目 前 临床上足和小腿下 1 1 3皮肤缺损骨关节外露发病率高 , 修 复较为 困难 , 因此此 区域 常被用来皮瓣移植手术 … 和胫骨前肌 群的移植 来矫正 马蹄 内翻足l , 3 j 。为了帮 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 区域结构 , 我们 设计 了小腿前外侧 区与 足背部层 次解剖标 本以 配合实验教学 , 教学效 果较好, 特将设计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1材料准备

医学-局部解剖学-腹股沟区和阴囊(一教班中文版)

医学-局部解剖学-腹股沟区和阴囊(一教班中文版)
腹部(二)
腹股沟区和阴囊
• 腹股沟区层次结构 • 腹股沟管 • 阴囊 • 精索、睾丸和精索的被膜
腹股沟区的境界和特点
• 腹外斜肌已移行为腱膜。 •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达不到腹股沟 韧带内侧部。 •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和 腹横肌筋膜形成了一个肌筋膜间隙, 称为腹股沟管。管内男性有精索,女 性 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人体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腹内压 力比平卧位时高三倍。
精索、睾丸和精索的被膜
睾丸下降与隐睾、交通性鞘膜积液或先天 性腹股沟斜疝发生的关系:
1.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脊 柱腰部的两侧,在腹后 壁的腹内筋膜和壁腹膜 之间。 2.胚胎3个月时,睾丸 下降至髂窝内。 3.胚胎7个月时,接近 腹股沟管深环,同时壁 腹膜形成鞘突。 4.待出生前,进入阴囊 内。
阴囊、睾丸和精索被膜与腹前外侧壁层次的延续关系
与腹膜陷凹的关系 从腹股沟外侧窝脱出 从腹股沟内侧 窝脱出
疝脱出的方向 出
自外上方向内下方脱出
向前脱
谢谢!
腹前外侧壁
阴囊、睾丸和精索
1.皮肤
1.皮肤
2.浅筋膜
2.肉膜
3.腹外斜肌腱膜及其筋膜 3.精索外筋膜
4.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筋膜4.提睾肌及其筋膜
5.腹横筋膜
5.精索内筋膜
6.腹膜外筋膜
6.脂肪组织
7.壁腹膜
7.睾丸鞘膜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

脱出部位
腹股沟深环
腹股沟三角
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位于动脉的外侧 位于动脉的 内侧
因此,该区是腹前外侧壁的薄弱区, 易发生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的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血管和神经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

SUMMAR Y
01
腹股沟区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腹股沟区位于下腹部的两侧,大致位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 之间。
它是一个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区域,连接骨盆和下肢。
结构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一个潜在的通道, 由内、外环和前、后壁组成。 它穿过腹股沟区,连接腹腔和
下肢。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是由腹横筋膜形成 的坚固结构,连接髂前上棘和 耻骨结节,支撑并稳定腹股沟 管。
疼痛等症状。
02
病因
炎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
03
治疗
治疗腹股沟区炎症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炎症,需要
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肿瘤
定义
腹股沟区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肿瘤病变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过滤、清除和免疫功能。
腹股沟淋巴结群主要分布在腹股 沟韧带下方,负责收集下肢和腹 部的淋巴液,过滤并清除其中的
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淋巴结还是T细胞和B细胞等免 疫细胞的重要聚集地,参与机体
免疫应答反应。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髋关节
髋关节是骨盆和下肢的连 接点,由股骨头和髋臼构 成,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 一。
耻骨联合
耻骨联合是两块耻骨之间 的连接,是骨盆的组成部 分,对维持骨盆稳定起到 重要作用。
肌肉
腹肌
腹肌包括腹横肌、腹内斜 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 主要功能是维持腹部压力 和协助呼吸。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

肌肉
髂腰肌
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连接腰椎和骨盆,主要作 用是使髋关节前屈。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
这两块肌肉位于腹部,对维持腹压和腰椎稳定性 起到重要作用。
腹外斜肌
覆盖腹部侧面,形成腹部的外层,并参与使髋关 节屈曲和旋转。
韧带
腹股沟韧带
连接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对稳定腹股沟区域的结构起到关键作 用。
髂耻束
连接髂骨和耻骨,强化了髋关节的稳定性。
02
对于男性而言,腹股沟区的位置接近精索,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03
对于女性而言,腹股沟区的位置接近卵巢和子宫,对于生殖系统的正 常运作有一定的影响。
04
腹股沟区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殖和泌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维 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构成
01
02
03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腹前外侧壁的 一个裂隙,由腹股沟韧带 将其分为上壁、下壁和前 壁。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是连接髂前上 棘和耻骨结节的强韧纤维 带,对维持腹股沟区的稳 定起到重要作用。
神经和血管
腹股沟区内有重要的神经 和血管通过,包括生殖股 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股 神经等。
02 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
神经
髂腹下神经
起源于第10、11胸神经,沿着腹外斜肌的深面下行,支配该肌以及腹内斜肌和 腹横肌。
生殖股神经
起源于第2、3腰神经,沿骨盆侧壁向前下方行进,支配大腿内侧的皮肤和肌肉。
04 腹股沟区的淋巴系统
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腹股沟区的淋巴结主要分为浅淋 巴结和深淋巴结两类。
保护功能
腹股沟区位于骨盆和大腿之间, 内部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腹部的局部解剖课件

腹部的局部解剖课件

8
腹膜腔、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腹膜腔的概念: 腹、盆腔脏器与腹膜的关系:
腹膜内位器官 腹膜外位器官 腹膜间位器官
腹部的局部解剖
9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腹部的局部解剖
10
腹壁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肌层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 局部结构
腹部的局部解剖
11
皮肤
特点:
前外侧皮肤薄而有弹性, 皮下组织松弛,
约1横指处—大腿阔筋膜相 愈着。 浅、深两层之间还有丰富的 淋巴管和小血管:腹壁浅动 脉、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静 脉、旋髂浅静脉,以及脐周 静脉网。
腹部的局部解剖
13
浅筋膜深层
中线 — 附于白线
两侧向下—腹股沟韧带下 方约一横指处—大腿阔 筋膜
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 间—向下—会阴浅筋膜 和阴茎浅筋膜(腹部浅 筋膜的深面与会阴浅隙 相通)。
肠系膜下静脉
腹部的局部解剖
42
胃的淋巴引流
胃左、右淋巴结 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幽门上、下淋巴结 脾淋巴结
腹部的局部解剖
43
胃的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腹部的局部解剖
44
胰腺和十二指肠
腹部的局部解剖
45
十二指肠 duodenum
胰腺 pancreas
腹部的局部解剖
脾 spleen
46
腹部的局部解剖
35
位置

毗邻
网膜、韧带
血管
淋巴回流
神经
腹部的局部解剖
36
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
胃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 右侧。
胃的位置
腹部的局部解剖
37
胃的毗邻
“胃床”:由胃后壁隔网 膜囊与胰、左肾、左肾 上腺、膈脚、脾、横结 肠及其系膜共同构成。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

无张力疝修补在中国(2007)
3,900,000 (based on disease prevalence)
382,200 (hernia procedures)
99,372 (tension-free) 55,227 (covered by PSR & HSR)
四个第一
1997年9月中国第一例有记录的无张力疝
*数据来源于ETHICON的市场调研情况。
1. 2. Lichtenstein. Hernia Repair Without Disability. 2nd ed. St. Louis, MO: Ishiyaku Euroamerica, Inc; 1986: chapt. 2 Abrahamson et al. Maingot’s Abdominal Operations. 9th ed. Appleton & Lange: East Norwalk, CT; 1990: Chapt. 11
Gilbert分型
Type 1
Type 2
Type 3
Type 4
Type 5
我国疝学组对腹股沟疝的分型
分型 疝环大小
疝周腹横筋膜 的坚实性 腹股沟管后壁 的完整性

直径≤1.5cm
有张力




直径1.5~3.0cm
直径≥3.0cm
变薄 张力下降
无张力 已萎缩
不完整
缺 损

复发疝
腹股沟疝是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同程度地
TRANSVERSE ABDOMINUS 腹横肌
腹横肌
腹横肌起始于胸腰筋膜、髂棘和腹股沟韧带的
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 腹横肌腱膜的上部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形 成腹直肌后鞘 腹横肌腱膜的下部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形 成腹直肌前鞘 腹横肌最下部分别参与了提睾肌和联合腱的组 成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医学PPT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医学PPT

2.3提睾肌耻骨束的组织学观察 对“提 睾肌耻骨束’与提睾肌二者的组织学关 系,我们做了常规组织学观察(HE),证 明两者均为骨骼肌。
图3 箭头所示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左侧:将“ 提睾肌耻骨束”翻向内侧)
图4 箭头所示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的分支 (左侧:将“ 提睾肌耻骨束”翻向外侧)
图5 提睾肌耻骨束的镜下观(横断面 H.E染色)
(3)提睾肌耻骨束的形态:“提睾肌耻骨束”近似扁平。 长短,宽窄,厚薄不一(附表)。
附表 提睾肌耻骨束的长、宽、厚度
──────────────────────────────
左(40侧)
右(40侧)
──────────────────────────────
长度 2.21士0.75(0.78) 2.10士0.75(0.77)
关键词
提睾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之一。手术治疗方法较多, 但均有一定的复发率,为1~10%左右,其中斜疝 为1~7%;直疝为斜疝的5~10倍;股疝约为6%, 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腹股沟区某些结 构的认识不同,以及对不同的病理解剖变化所采取 的手术方法不同等因素所致。我们对中国人腹股沟 区进行解剖中,看到尚未报道的肌束------提睾肌 耻骨束,现报道如下:
3讨论
• 3.1 我 们 通 过 查 阅 有 关 文 献 及 光 盘 检 索 (1966~1990),未见有对“提睾肌耻骨束” 的描述及命名。
• 3.2 Keith在手术中用法拉第电流刺激腹内斜 肌时,见弓状缘及腹直肌下部同时向腹股沟 韧带靠拢,发现腹股沟管及内环同时收缩, Keith称此为“掩闭器机理”。MacGreoger 首次证明“内环括约肌机能”的解剖学基础, 即来源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肌纤维。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 腹 部_PPT幻灯片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 腹 部_PPT幻灯片
腹部的分区:
腹上 区
腹上部 左季肋区
右季肋区
脐区
分区 腹中部 左腹外侧区
右腹外侧区腹下区腹下来自 左腹股沟区右腹股沟区
一、腹前外侧壁
(一)皮肤切口
1、自剑突沿前正中线 向下环绕脐切至耻骨联 合上缘。 2、自剑突向两侧沿肋 弓向外下切至腋中线。 3、自耻骨联合上缘沿 腹股沟向外切至髂前 上棘。
(二)解剖浅筋膜
1、剖察浅血管 2、辨认Camper筋膜 和Scarpa筋膜 3、观察肋间神经皮 支
二、腹膜及腹腔脏器的初步观察
(一)打开腹膜腔 (二)观察腹腔脏器
1、肝的位置和形态 2、胃的位置和毗邻 3、胰和脾的位置 4、空、回肠的位置 5、大肠的分部和特点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观察网膜 2、探察韧带 3、观察系膜
三、结肠上区
(一)解剖胃的血管和神经 1、胃左、右动脉 2、迷走神经前、后干 3、胃网膜左动脉 4、胃网膜右动脉
(二)解剖胰和脾的血管 1、解剖脾动脉 2、观察脾静脉 3、清理腹腔干 4、分离肝总动脉
(三)解剖肝12指肠韧带 1、肝固有动脉 2、胆总管 3、门静脉 4、肝胆三角
四、结肠下区
目的要求
• 1、了解肝胆三角的组成和胆囊动脉的行径。 • 2、熟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各管道的局部位置。 • 3、掌握胃的位置、毗邻和血液供应。 • 4、了解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支。 • 5、掌握阑尾的位置和阑尾动脉的行径。。
(一)解剖肠系膜上动、静脉 1、解剖肠系膜上动、静脉 2、切开小肠系膜根 3、解剖空、回肠动脉 4、中结肠动脉 5、右结肠动脉 6、回结肠动脉
(二)解剖肠系膜下动、静脉
1、解剖肠系膜下静脉 2、剖察肠系膜下动脉 3、左结肠动脉 4、乙状结肠动脉 5、直肠上动脉

局部解剖学11-腹股沟及腹膜腔

局部解剖学11-腹股沟及腹膜腔
凡引起腹肌张力下降、腹压升高的因素均可诱发腹股沟疝 的形成。
直 疝 、 斜 疝
斜疝
突出部位:腹股沟外侧窝 突出途径:腹股沟外侧窝→深环→腹股 沟管→浅环→阴囊
囊颈与腹壁下A关系:A外侧 囊颈与腹股沟韧带关系:韧带上方
腹 股 沟 斜 疝
直疝
突出部位:腹股沟内侧窝
突出途径:腹股沟内侧窝→直疝三 角→腹股沟管内侧份→浅环→阴囊
• 向下包绕精索形成精索内筋膜; • 腹环内侧加强腹横筋膜的纵行纤维束称凹间韧带; • 随髂血管延续,形成包绕股A、V 上段的股鞘。
精索的被膜
股 鞘 及 股 环 (复习)
股环境界 前 腹股沟Lig 后 耻骨梳Lig 内 腔隙Lig(陷窝Lig) 外 内侧纤维隔 上 腹膜(股环隔)
4.壁腹膜
形成脐正中襞,左右脐内侧襞,左右脐外侧襞; 腹股沟内(对皮下环)、外侧窝(对腹环);易形成疝;
出现一间隙 3.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形成潜在性裂隙 4. 人体站立时承受的腹内压力,较平卧时高出三倍
(三)腹股沟管
• 是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由腹膜外间隙斜穿 腹前外侧壁至皮下形成的一个潜在性裂隙,是腹
前外侧壁的重要结构和薄弱部位。
1. 位 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1.5cm,长约4cm;
腹外斜肌腱膜及表面的深筋膜自皮下环向下延续,覆 盖于精索表面形成精索外筋膜
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及腱膜
脚间纤维
上脚
陷窝韧带
反转韧带
Cooper韧带
下脚
2.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 于腹直肌外侧缘处融合成腹股沟镰,止于耻骨梳 • 向下包裹精索和睾丸形成提睾肌③




精索

腹股沟疝基本知识

腹股沟疝基本知识
1. 皮肤 2. 浅筋膜(皮下脂肪) 3. 深筋膜 4. 腹外斜肌 5. 腹内斜肌 6. 腹横肌 7. 腹横筋膜
C巴. 德R.- -B疝ar修d 复--- 和Ad腹va壁nc重ing建t的he领D航eliv者ery of Healthcare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
7. 腹横筋膜
• 在腹股沟区,腹横筋膜外侧与腹股沟 韧带,内侧与Cooper’s韧带相连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
腹膜 肠管 大网膜
C巴. 德R.- -B疝ar修d 复--- 和Ad腹va壁nc重ing建t的he领D航eliv者ery of Healthcare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
腹股沟区生理性薄弱因素:
1. 在腹沟内侧1/2区,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下缘与腹 股沟韧带之间,有一个极为薄弱的腹壁“空隙”区。因 为此区与其它腹前壁不同:完全没有强有力的肌肉层(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保护,仅一层腹外斜肌腱膜和一 层菲薄的腹横筋膜,力量极为薄弱,这就构成了腹股沟 区好发疝的解剖基础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
腹横筋膜 腹直肌
腹壁下动静脉 睾丸动静脉 输精管 髂动静脉 腹股沟韧带
C巴. 德R.- -B疝ar修d 复--- 和Ad腹va壁nc重ing建t的he领D航eliv者ery of Healthcare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
斜疝区 直 疝 区
股疝区
C巴. 德R.- -B疝ar修d 复--- 和Ad腹va壁nc重ing建t的he领D航eliv者ery of Healthcare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
1. 皮肤 2. 浅筋膜(皮下脂肪) 3. 深筋膜 4. 腹外斜肌 5. 腹内斜肌
C巴. 德R.- -B疝ar修d 复--- 和Ad腹va壁nc重ing建t的he领D航eliv者ery of Healthcare

局部解剖 腹股沟斜疝手术入路讲解

局部解剖 腹股沟斜疝手术入路讲解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 外侧的腹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 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 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发病 率最高。
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的发生位置
正常解剖结构
• 腹股沟斜疝 病理解剖结构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适应症】 易复性和难复性斜疝均应行手术治疗。
有下列情况者不宜手术: 1.增加腹内压的因素未能解除或缓解者,如慢性咳嗽、顽固性便秘、排
3.寻找、切开疝囊:用2把止血钳夹起上下两片腹外斜肌腱膜,
于其下面钝性分离,上片至显露出联合腱,下片至腹股沟韧带(图4)。 注意分离下片时勿伤及髂腹股沟神经,可将此神经自腹内斜肌上分 离出来(图4),用止血钳自神经下将下片腱膜拉至神经下方,再将腱 膜外翻,使神经被腱膜覆盖加以保护(图5、6)。
图4
远端疝囊若较小,可以剥除;若较大,不必剥离,敞开不缝合,如有
渗液,皮下组织可 以吸收。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6.修补斜疝:腹沟斜疝修补有多 种方式,根据腹股沟管前后壁的薄 弱程度,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常 用的有以下几种: (1)Ferguson修补法 (2)Bassini修补法 (3)Halsted修补法 (4)Shouldice修补法
Ferguson修补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于精索前将联合腱、腹内斜肌下缘与腹 股沟韧带缝合,以增强腹沟管前壁。适合于儿童、青壮年患 者腹股沟管后壁较完整的情况。用1 号线将切开的提睾肌和 精索内筋膜缝合,修复精索(图14)。可再用1号线将提睾肌和 腹内斜肌、联合腱间断缝合(图15),以使腹股沟韧带与联合 腱靠拢。
O腹u股tl沟in疝e 包括
股疝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
股疝(femoral hernia)是指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 股管,再经股管突出卵圆窝的疝,即疝囊通过股环、 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股疝是腹股沟区疝中发病 率最低的一种疝。

腹股沟疝(课件)

腹股沟疝(课件)

内环修补只适用于内环扩大、松弛的病例;这是疝修补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减少手术后疝复发;但对于内环区缺损不明显的病人,并无必要。
而腹股沟管壁的加强或修补是绝大部分腹股疝手术的主要步骤。方法很多,通常有加强腹股沟前壁和后壁两类手术。
加强腹股沟前壁的方法
佛格逊(Ferguson)法 方法:在切断疝囊颈作高位结扎后,不游离精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在精索前面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目的:是消灭上述两者间的空隙薄弱区。
添加标题
则不宜手术,可使用疝带治疗。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二、腹沟股斜疝
第二章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 基本症状: 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 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 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 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 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 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 内回纳消失。
病史长的巨大疝,估计腹壁缺
添加标题
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手法
添加标题
复位成功,也仅是一种姑息性
添加标题
临时措施,有一定的危险性,
添加标题
须严格控制,应用成功后建议
添加标题
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
添加标题
复发。
添加标题
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 高位结扎术 疝修补术 疝成形术三类
(二)手术治疗
添加标题
常用 Bassini法,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
添加标题
尼龙布等材料,作填充缺损成形术。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课件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课件
这两块肌肉分别位于腹部的左右两侧,主要功能是使腰椎侧屈。
韧带
髂股韧带
连接髂骨和股骨,主要功能是限制髋关节过 伸。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股沟管深面,由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联合肌 腱形成的弓状韧带,主要功能是维持腹股沟管的解 剖结构。
耻骨梳韧带
连接耻骨梳和股骨,主要功能是限制髋关节 的内收和外旋。
肌肉与韧带的相互作用
层次
01
02
03
皮肤
腹股沟区的皮肤较薄,容 易发生感染和湿疹。
浅筋膜
由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构 成,其中有浅血管和神经 分布。
深筋膜
即髂筋膜,是坚韧的纤维 膜,将腹股沟区与周围组 织分隔开。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由内、外环和 前、后壁组成。
它是一个潜在的通道,连接腹腔和阴囊或大阴唇 。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抵止于耻骨 结节,是阔筋膜的一个皱襞。
耻骨结节
是骨盆前缘的突出部分,位于腹部下方。
其他组织
皮肤
覆盖在腹股沟区的表面,具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 。
肌肉
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这些肌肉 为腹部提供了力量和稳定性。
神经
包括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 这些神经控制着腹股沟区的运动和感觉。
01
肌肉的活动可以影响韧带的紧张度,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 活动范围。
02
韧带可以限制肌肉的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过度伸展或扭伤。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和韧带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
03
稳定性至关重要。
05
腹股沟区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器官
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 下,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外斜肌腱膜
腹白线
腹直肌腱鞘
腹外斜肌 表浅血管
髂前上棘
腹股沟 韧带
脚间纤维
表浅髂 血管
腹股沟管浅环
阔筋膜
阴茎韧带
股管筛装筋膜
大隐静脉 精索
耻骨结节
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 向前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 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 向内侧与腹横肌腱膜会合形 成腹股沟镰 inguinal falx或 称联合腱 conjoint tendon,
缩时可上提睾丸。
腹内斜肌 oblique internus abdominis
在腹外斜肌深面。起始于胸腰筋膜、 髂棘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l/2或l/3,肌束 呈扇形,即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 下位3个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以 不同斜度放散而变成腱膜,在腹直肌外 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 成腹直肌鞘的前、后两层,在腹正中线 终于白线。
提睾肌耻骨束及其临床意义
杨凌洪 王竞 凌光烈 徐恩多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局解手术组
摘要
目的:通过对100侧腹股沟区标本的解剖观察, 研究疝的发病和疝修补术的复发的解剖 学因素。 方法: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常规解剖和 4~ 10倍的解剖放大镜进行观察。疝修补术 中使用 25~50 mA-V(毫安一伏)电 刺激此肌束观察生理反应。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 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 下止于髂棘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 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 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外 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 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 。
关键词
提睾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之一。手术治疗方法 较多,但均有一定的复发率,为1~10%左 右,其中斜疝为1~7%;直疝为斜疝的5~ 10倍;股疝约为6%,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主要是对腹股沟区某些结构的认识不同, 以及对不同的病理解剖变化所采取的手术方 法不同等因素所致。我们对中国人腹股沟区 进行解剖中,看到尚未报道的肌束------提睾 肌耻骨束,现报道如下:
精索中筋膜:腹内斜肌 精索内筋膜:腹横肌、腹横筋膜 精索外筋膜:腹外斜肌腱膜浅面的深筋膜 腹股沟管深(腹)环 deep inguinal ring
在腹股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 筋膜向外的突口。
腹内斜肌的最下部发出一些 细散的肌束,向下包绕精索和睾
丸,称为提睾肌 cremaster,收
图2 “ 提睾肌耻骨束”(右侧:箭头示“ 提睾肌耻骨束” )
(2)提睾肌耻骨束的走行与角度:“提 睾肌耻骨束”由提睾肌发出后,向内下 方走行,抵止于耻骨结节。在 100侧腹 股沟区标本中,“提睾肌耻骨束”主要 来源于提睾肌前部纤维者14侧,占14%; 主要来源于内侧肌纤维者80侧,占80%; 主要来源于后部肌纤维者6侧,占6%。 “ 提 睾 肌 耻 骨 束 ” 与 精 索 所成的角 度 (下角),与肌束发出的高度有关,发 出的部位愈高,角度愈小,反之愈大, 平均为22.86士6.21。
四、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 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 。由外上斜贯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 腹)环 deep inguinal ring ,管的外口即腹股沟 管浅(皮下)环。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 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 为腹股沟韧带。
2.2提睾肌耻骨束的形态及毗邻(l)提 睾肌耻骨束的起始和毗邻:提睾肌由腹 内斜肌下缘发出处至皮下环上缘这一段 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在100侧固 定标本中,“提睾肌耻骨束”由上段发 出者15侧,占 15%;由中段发出者 80侧,占80%;由下段发出者5侧,占5 %。“提睾肌耻骨束”的前面为腹外斜 肌腱膜,后面为腹横筋膜,内侧与联合 腱相邻,外侧与精索相邻(图2)。
腹膜下筋膜(腹膜外脂肪)
位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在腹 下部特别是腹股沟区脂肪组织较多;向 后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续。 由于有腹膜外脂肪组织,壁腹膜容易剥 离,故膀胱、剖腹产等手术,一般不需 进入腹膜腔,经腹膜外入路即可施行。
腹壁下动脉的体表投影
脐与腹股沟韧带中内1/3的连线
临床意义
术中确诊直疝与斜疝 的关键 腹穿时注意勿伤及此 动脉
耻 骨 梳 韧 带
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在腹内斜肌深面,较薄弱。起自下位6个肋 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髂棘和腹股沟韧带的外 侧l/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膜的上部与 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并经腹直肌后方至腹白线, 下部则和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一起经腹直肌的前方 至腹白线,分别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和前层。腹 横肌最下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腹股沟镰的构成。
2 结果
2.l在100侧腹股沟区标本和10侧腹股沟疝 手术中,我们见到由提睾肌发出一束肌纤 维向内下方走行,以腱膜性结构抵止于皮 下环内上方的耻骨结节,由于此肌束起源 于提睾肌,抵止于耻骨结节,可称为“提 睾肌耻骨束”(图1)。无论解剖标本及腹 股沟疝手术均见有此肌束,其出现率为100 %。
图1 箭头所示提睾肌耻骨束及髂腹股沟神经
(3)提睾肌耻骨束的形态:“提睾肌耻骨束”近似扁平。 长短,宽窄,厚薄不一(附表)。
附表 提睾肌耻骨束的长、宽、厚度 ────────────────────────────── 左(40侧) 右(40侧) ────────────────────────────── 长度 2.21士0.75(0.78) 2.10士0.75(0.77) (1.70~3.00) (1.80~3.00) 宽度 0.81士0.17(0.18) 0.83士0.17(0.18) (0.50~1.00) (0.50~1.00) 厚度 0.37士0.08(0.08) 0.38士0.08(0.08) (0.20~0.50) (0.20~0.60) ──────────────────────────────

下腹前壁内面观
在脐以下腹前壁的壁腹膜形成五条皱襞:位于 正中线者(由脐至膀胱尖)为脐正中襞median umbilical fold其中有脐正中韧带,是胚胎期脐尿 管的遗迹;位于脐正中外侧者为脐内侧襞 medial umbilical fold,内有脐动脉索,是胚胎期脐动脉 闭锁后的遗迹;最外侧者为脐外侧襞 lateral umbilical fold (腹壁下动脉襞),其中有腹壁下血 管。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的内、外侧,分 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腹 腔的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
腹股沟区 Inguinal Region
一、概 述
二、腹股沟区的范围

内界:腹直肌外缘 上界: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 下界:腹股沟韧带


三、腹股沟区腹壁的层次


皮肤 浅筋膜

Comper (浅层 Fat) Scarpa (深层 Fiber )

肌层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腹股沟韧带 inguinal lig.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lacunar lig.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
在髂腹下神经下方,相距约一横指并与其 平行,经腹股沟管,位于精索的外侧,出浅环 后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前部的皮肤。
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 束腱纤维向下后方止于耻骨梳, 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lacunar lig.。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 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为腹 股 沟 管 浅 ( 皮 下 ) 环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
1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分为尸体组和活体组。 (1)尸体组: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100 侧(成人80侧;儿童20侧;均为男性)用 常规解剖法和4~10倍的解剖放大镜进行 观察,并对提睾肌耻骨束进行了组织学观 察。
(2)活体组:在腹股沟疝10例手术中 进行观察(斜疝9例;直疝1例;均为男 性成人),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仰 卧位,术中每例均可见有提睾肌耻骨束, 同时 用 直流 电 分别 刺 激 “ 提 睾肌 耻 骨 束”、提睾肌及腹内斜肌下缘附近的肌 纤维,当直流电为 25~ 50 mA-V(毫 安一伏)时,出现生理反应,同时进行 了录像及拍照。
合计(80侧)
2.20士0.76(0.78) (1.70~3.00) 0.82士0.17(0.18) (0.50~1.00) 0. 37士008(0 08) (0.20~0.60)
(4)提睾肌耻骨束的神经支配:本文观
察见每侧“提睾肌耻骨束”的神经,均 来自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该支通过内 环走行于腹股沟管后内侧,发出数小支 支配“提睾肌耻骨束”。
五、腹股沟区生理性薄弱的因素
1、腹外斜肌在此初移行为腱膜; 2、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达不到腹股 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 3、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园韧 带在此通过,形成潜在的肌筋 膜裂隙; 4、人在站立时腹义
即腹壁下动脉与腹股沟韧带和腹
直肌外缘所围成的三角形(海氏 角)。 由此三角膨出的疝叫直疝
结果:发现自提睾肌发出一肌束,由外上向内下 以腱膜性结构抵止于耻骨结节,将其命名 为“提睾肌耻骨束”,出现率为 100%, 此肌束由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支配。用直 流电刺激此肌束或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可出现肌束收缩并使弓状下缘向腹股沟韧 带靠拢,导致弓状下缘下方的肌肉缺损间 隙变小。 结论:证实了以往提及的“掩闭器机理”和内环 的“括约肌机能”主要是由于此肌束的收 缩所致。疝修补术时保留此肌束可减少疝 的复发。
输精管 腹 睾丸血管 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