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大学期末考试笔记

艺术学概论大学期末考试笔记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2.主管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1.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2.游戏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3.表现说..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4.巫术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弗雷泽..5.劳动说代表人物:希尔恩;俄国普列汉诺夫..艺术的起源归根结底艺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 ..艺术起源的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艺术的产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人类的起源最终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学..艺术教育的任务: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例:卡夫卡作品;小说变形记、审判、城堡、地洞..更表现在他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宗教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其次;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宗教艺术:所谓宗教艺术;是想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这个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这个影响追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此外;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艺术和科学的关系人类文化史上的三个辉煌时期:第一个辉煌时期;古希腊时期..第二个辉煌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个辉煌时期;当代社会..现代科学对艺术的影响: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第四;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第五章:实用艺术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建筑艺术: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中国园林欣赏特点:欣赏中国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他的文化美..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工艺美术品的三大类:一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例:绣花枕头、床单、玻璃器皿..一类是民间工艺用品..例:竹编器件、草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在一类是特种工艺美术品..例: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现代设计或工艺设计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第六章:造型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中国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第二;中国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第三;中国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第四;从更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第七章:表情艺术表情艺术: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表情艺术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第八章: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戏剧分类:按照作品的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的题材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戏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征..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电影的样式可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电视艺术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艺谈话节目;真人秀等等..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第九章: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所谓语言艺术;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载体..诗歌的分类: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和语言美..第十章: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艺术家自身具有的特点: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第二;正真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创作过程:艺术艺术创作从总体上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起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思维形式..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多种多样的形成: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桂归纳为特定的流派..第十一章: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语言..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形象;第三个层次是艺术意蕴..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变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绘画的艺术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笔触、笔法、墨法等..电影的艺术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艺术意蕴:所谓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艺术作品中对艺术意蕴的深入理解: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体思想..第五;还有一点要指出;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典型: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数的有机统一..意境的特点: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其精髓可提炼为:道、气、心、舞、悟、和..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第十二章: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含义:所谓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一;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第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第三;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第四;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艺术教育是_______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_______________..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3、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_____、_____ 、_____”..4、中国园林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两大体系..5、实用艺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与____________..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1、艺术系统包括哪些内容2、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哪些3、什么是艺术风格4、艺术作品的层次分为哪三个方面5、艺术批评的作用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特征有哪些有哪些表现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 1、美育全面发展的人 2、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3、实用坚固美观 4、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南方小型私家园林 5、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二、简答 1、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不仅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还应当包括艺术鉴赏这一环节..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创作和鉴赏的关系犹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马克思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同样;可以说;没有艺术创作;就不可能有艺术鉴赏;没有艺术鉴赏;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因此;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这三个过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艺术系统.. 2、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型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 3、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4、从纵向来看;艺术作品的层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 5、1.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三、论述 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2、“艺术的特征” 1 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要素..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_____、_____;以及________;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3、造型艺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4、表情艺术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5、综合艺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1、“艺术学之父”是谁艺术学包括哪三方面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3、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哪些4、什么是艺术流派5、什么是艺术思潮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特征有哪些有哪些表现答案:一、填空 1、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2、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式园林 3、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4、音乐舞蹈 5、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二、简答 1、19世纪末叶;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极力主张讲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他们应当是两门相互交叉而有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也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2、第一;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第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3、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4、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统称艺术流派.. 5、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三、论述 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2、“艺术的特征” 1 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指戏曲充分吸收了我国古典美学注重写意性的特点。首先是指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依靠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实物和情境;其次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布景也具有虚拟性,戏曲舞台大多不用布景,常常只用很少的几件道具;再次舞台的时空也具有极大地虚拟性。
1、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艺术传达活动
想象:想象具有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它的这种创造的能力,使其在艺术创作构思活动中占有核心地位,同时情感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
2、艺术创作心理:a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b意识与无意识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1、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a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的外在形式结构,是由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画等,艺术语言更重要的作用是创作艺术形象b第二层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的内在结构,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可分为视觉、听觉、综合、文学形象(视觉形象是由人眼睛直接感受的艺术形象,其构成材料都有空间性;听觉形象是由人耳朵直接感受的艺术形象,其构成材料是时间性的)c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具有象征、哲理和诗情
第五章:实用艺术
1、实用艺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a建筑艺术遵循“实用、坚固、美观”其中美观越来越重要 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相协调统一,形成了特有的空间造型美 建筑艺术是与物质和技术条件最为密切 b园林艺术:在一定地狱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创作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狱。 世界园林分为东方园林(中国)、欧洲园林(法国)和阿拉伯园林 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十分重视营造自然美和建筑美,充分利用与创造自然美,呈现出一种小桥流水、荷花飘香的自然风光;同时又注重中华民族建筑艺术形式,使其与环境融为一体。 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等艺术手法创造空间美感 c现代设计:被称为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从传统工艺美术中发展起来,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

艺术概论(彭吉象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概论(彭吉象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知识框架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要基础章节之一,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学习时,需要着重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把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概念以及该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三点启示。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时要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分点记忆,并熟悉对应代表学者的艺术哲学理念和代表作,以便答题时举例。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1)模仿说
(2)再现说
评析
这种观点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过分夸大了客观因素,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中存在片面性。

4、其他观点
中外艺术史上有影响的其他观点还包括“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拓展】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点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1、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考点三: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2、主体性
3、审美性(见表1-9)。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概论彭吉象笔记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概论彭吉象笔记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概论彭吉象笔记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史上的主 __: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客观精神说学探讨的学者。

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 __美学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主观精神说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

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 __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 __性质和特点。

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 __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综合知识艺术学类基础综合

综合知识艺术学类基础综合
(二)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马克思从艺术的起源以及主客体的关系上做了深刻的分析,阐明了艺术生产的三个主要 内容:主客观统一、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艺术系统的完整性。
“艺术生产” 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 点, 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 理论依据。
在贝尔看来,审美的情感不同于生活中的情感,只是一种纯形式的情感,人们在审美时, 不需要生活的观念和激情,只需要对形式、色彩感和三度空间的知识,审美是超然于生活之 上的。基于这种认识,贝尔否定叙述性的艺术品,认为这类作品只具有心理、历史方面的价 值,不能从审美上感动人。他尤其称赞原始艺术,认为原始艺术通常不带有叙述性质,看不 到精确的再现,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之有意味,是因为形式后面隐藏着物自体和终 极实在本身。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就是把握这个“终极实在”,人们不能靠理智和情感来把 握这个“实在”,只能在纯形式的直觉中,才能把握它。贝尔的假说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
(一)艺术是满足人类需要的精神生产
人类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大组成部分。为满足这两种生 活所分别进行的生产活动,称作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1)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2)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其中, 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它的成果构成了人 类 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物”罢了。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 的工具而已。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 编编
几种主要看法
艺艺
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客观



精神说”、“主观精神说”、 总论
“模仿说”或“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 上 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编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 艺
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
的。德国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 术
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 总
哲学体系之上。

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 道是文的本源。朱熹认为, 上 “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 编 单工具,“犹车之载物”罢了。 艺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 术 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 总

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

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 术
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总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
点;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编
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 艺 了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艺 术
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 总
的再创造。

(三)审美性

1、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 编
产品;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基础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艺
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 术 总
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论
三、“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
学研究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 编

第一章艺术得本质和特征

第一章艺术得本质和特征

• 在她之后,德国得格罗塞着重从方法论上建立艺术科学,她 得《艺术得起源》就是艺术社会学得重要著作之一。此外, 德国得狄索瓦和乌捷兹更就是大力倡导一般艺术学得研究, 确立了艺术学得学科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苏 联等国都相继开展了对艺术学得研究和探讨,我国也出现 了一些艺术学方面得译作和著作,标志着艺术学得研究更 加广泛和深入。近几十年来,艺术学在世界各国更就是有 了长足得发展。然而在我国,相对于文学研究得各个部门 艺术得研究来看,艺术学得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就是一个较 薄弱得环节。尤其就是如何深入发掘中华民族艺术之精髓, 广泛借鉴世界各国艺术学研究得优秀成果,从而形成具有 中国特色得马克思主义得艺术理论,更就是一项迫切而艰 巨得历史重任。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柏拉
图认为、理性世界就是第一 性得、感性世界就是第二性 得,而艺术世界仅仅就是第三 性得。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 伟大得哲学家
美、就是理念得感性显 现。
二、主观精神说
代表:康德
康德认为,艺术就是自我意识得 体现,就是生命本质得冲动,就是一 种自由自觉得活动。
得,不打好扎实得基本功,掌握熟练得艺术技巧,将 来很难进行艺术创作;然而艺术不就是技艺,除了 有高超得专业技能外,还要有思想,这就需要艺术 理论得学习。
1、 理论就是实践得产物,艺术理论则就是人 类广泛得艺术实践经验得概括和总结;
2、 艺术理论就就是要根据历史和现实,从古 今中外大量得艺术创作和实践经验中把一些规律 性得东西总结出来,用以指导艺术家得创作实践;
二、《艺术概论》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
概括得说,艺术理论就是以各门艺术得普 遍规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得。具体得说,艺 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得一 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类艺术现象共有 得普遍规律,主要就是研究艺术现象得共性 问题、艺术得基本原理和感性范畴问题。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1.艺术之父艺术之父艺术之父::费德勒2.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3.艺术本质看法有艺术本质看法有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柏拉图); );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尼采))。

模仿再现说4.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7.艺术的特征艺术的特征艺术的特征:A :A 形象性形象性:a,:a,: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夜宴图); );b,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罗丹《巴尔扎克》;c,;c,;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水浒人物,,阿Q形象形象))。

B 主体性。

主体性。

C C 审美性审美性:a,:a,: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山雄,,华山险,黄山奇黄山奇,,峨嵋秀峨嵋秀);b,);b,);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艺术的审美性是真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吝啬鬼》《吝啬鬼》); );c,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的理念))。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l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史“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德国古典美术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

但是,黑格尔关于美和艺术的看法又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理念”是内容,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

3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第二种,“主管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体的冲动”代表人物:1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沦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2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主管意志被说成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3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管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概论课程笔记上

艺术概论课程笔记上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1.艺术是什么P3艺术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二节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是不是艺术的必备特征论述题..P9(1)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形象性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也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2)艺术形象:指艺术作品中所创造的具体而又概括并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感染力的意象或意境..(3)在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其表现是不一样的;形象是艺术作品中的核心要素..(4)在再现性、叙事性作品中;艺术形象一般是指人物形象;也包括环境、场面、景物、事态及一切有形物体..而在表现性、抒情性的艺术作品中;并不一定出现人物形象;某艺术形象则主要指情景交融的画面或氛围意境..(5)所以;艺术形象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情景和氛围;可以“有形有象”也不一定“有形有象”可以象具体人物;山川风光;花鸟虫鱼那样有可视性和可触感也可以是无具象的一种情思、氛围或意境..2.面对相同或相似的题材;为什么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或艺术处理解答或分析P14答: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艺术创作更具独创性的特点;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3.为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答或分析P16答: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于艺术史实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4.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论述艺术的审美特征论述P18(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事实上;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例如:拉斐乐西斯廷圣母;他的圣母像可以说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的优点;着重体现民间母性或少女的善良、端庄、纯洁与美丽;使人产生感情的共鸣;画面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显示出拉斐乐所特有的和谐、圆融、高雅、明快的格调;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拉斐乐在宗教画中把圣母表现为人间美丽;年轻母亲形象的化身;使人产生感情的共鸣;体现了端庄、娴静和富于同情心的母性之美;包含着画家对人的崇高品质和纯正感情的赞美..(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真;升华的艺术真实..善;正确的道德评价..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例如: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就鲜明地体现了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这幅画取材于生活真实;它所描绘的沿街;河旁;桥上各色人物;足有几十种职业;上百种姿态;情绪也各不相同;反映出北宋首都汴京各阶层人物的生活..不光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提供了翔实的研究资料;具有同样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此外;这幅画又突破了自唐五代以来;宫廷画家多以贵族官宦生活为主题的人物画的桎梏;而是以中下层市民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直接反映市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它的人民性和现实性直接影响到后来明清插图和年画的发展;也深刻体现出艺术家对创造了当时繁华汴京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和赞美..然而;艺术家并没有局限于生活的真实;更没有流于道德说教;而是通过化“真”为“美”和化“善”为“美”;达到了真、善、美的融合..(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能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例:朱耷荷花水鸟图孤石倒立;疏荷斜挂;荷的残;字的呆;造型独特;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5.怎样理解现实丑和艺术美的关系P22(1)丑的现实也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源;艺术家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审美创造;也能将之转化为艺术美..(2)在艺术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进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作为艺术形象;它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3)例:罗丹雕塑美丽的欧米埃尔老妓女受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肉体..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对社会制度的愤怒;对这女子的摧残;罗丹刻画的丑陋是对全社会呼吁;美的事物是需要呵护和珍惜的..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名词解释1.艺术起源于“模仿”P23(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说法..(2)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3)基本观点: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4)简评:这种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因为;早期的人类艺术;特别是原始艺术;“模仿”占有相当大的成分..这种说法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的现实;其中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容..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提示事物的本质..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此外;这种说法还把“模仿”归结于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因此;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2.艺术起源于“游戏”P25(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风靡一时..(2)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3)主要观点: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4)简评:显然;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中;含有一些有价值的成分..这种说法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也提示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提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3.艺术起源于“表现”P26(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这种说法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2)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3)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的表现..(4)简评: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界具有一定的渊源和影响..毫无疑问;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艺术家确实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他人;向社会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4.艺术起源于“巫术”P28(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是二十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学说..(2)代表人物: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席勒;英国着名人类学家弗雷泽;法雷纳克(3)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的巫术仪式活动..(4)简评: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十分准确..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5.艺术起源于“劳动”P30(1)这是关于艺术发生的重要理论;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理论..(2)代表人物:俄国的普列汉诺夫(3)主要观点: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类物质生产劳动..(4)简评:劳动的的确是艺术得以产生的前提;因为它促成了人类以及人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的产生..但从劳动到艺术的诞生;经过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想象幻想等中介;艺术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论述题一.艺术起源的动因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为什么答:艺术起源的动因是多元的因为:一、理论基础: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二.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较为合理和科学的理论(2)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艺术史学家希尔恩(3)主要观点: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与劳动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4)评价: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提示艺术起源的奥秘..大量的史实分析;都在不同程度上证明了“多元决定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A.原始造型艺术史前图画;雕刻;洞穴壁画;几何图案等与模仿;巫术禁咒图腾标志劳动生活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B.原始歌舞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与模仿;巫术;游戏娱乐祈祷祭祀;图腾崇拜以及劳动生活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C.原始文学神话传说等与劳动;情感;想象;想象;幻想等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关系..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P381.艺术的社会功能:归根结底;艺术生产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最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三种功能..2.审美认知作用名词解释P39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答:“兴”;指人的日常行为;个人修为;即“修身之事”..“观”;指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即聚集人士;交流思想..“怨”;指“怨刺上政”;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整句话是指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本的名称..孔子这段话;除了强调文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外;也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识作用:一方面是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4.审美教育的作用P41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5.审美娱乐作用P44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第二节艺术教育1.什么是美育审美教育P47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促进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2.美育与艺术教育有何关系P47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在美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艺术教育的概念P50(1)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2)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同时;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P541.文化名词解释所谓文化:人类在其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和积累起来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的成果的总和;所以文化系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子系统..第二节艺术与哲家P571,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2.艺术对哲学的影响:艺术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3.谈谈你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看法论述:(1)西方现代派艺术泛指十九世纪末以来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各种艺术流派的总称..定义(2)产生的背景:社会的急剧动荡变化;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精神危机日益严重..例:A.无产阶级崛起;革命B.俄红色苏维埃革命剥夺私有财产;无产阶级站立起来了C.20世纪30年代;欧美金融危机..受到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种种反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例:A.克罗齐的表现主义注重主体心灵的表达代表人物挪威蒙克呐喊B.尼采的超人哲学上帝死了;没有信仰C.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D.柏格森的生命哲学E.萨特存在主义等各种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世界是荒诞的;他人就是地狱(3)思想特征:A.现代派艺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上表现出全面的扭曲和变形..B.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的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和绝望;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4)思想评价:A.物质生产越发达;人的精神生活越空虚;越苦闷;失去人的价值也就失去了自我的本质等等西方现代社会中各种深刻矛盾和病态的社会关系..对于人们观察资本主义社会状态有一定的认识价值;B.但是;现代派艺术的不少作品在揭露西方社会种种病态现象的同时;也宣扬了对人生;对历史;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悲观绝望;宣扬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尤其是一些作品中暴力和色情的内容更是直接宣扬腐朽;没落的社会主义观..(5)艺术特征:A.主观性;内向性..艺术家更注重主体心灵的表达;主体情感的宣泄..如表现主义艺术代表人物:挪威蒙克呐喊B.主题的模糊性;多义性;甚至“无主题倾向”——机械;速度和力量等;作品:被拴住的狗的动态巴拉..(6)评价:A.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其中;一些艺术技巧和手法具有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增加了艺术的表现手段..B.但是;现代派艺术常常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得作品怪诞离奇;隐晦费解;抽象混乱有时达到了极端荒谬的程度..4.宗教对于艺术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其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的两种相反的作用上..利: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来形象地宣传教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促进艺术的发展;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和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弊: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主要因为宗教要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5.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1)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2)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3)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4)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单选题1.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以下哪位作者的美学思想?(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黑格尔D.席勒【答案】C【解析】黑格尔提出的“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与柏拉图提出的“‘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同属于艺术本质中的客观精神说。

黑格尔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2.西方哪位思想家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A.亚里士多德B.康德C.苏格拉底D.柏拉图【答案】A【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真实世界的“模仿”,所以艺术具有真实性。

艺术可以“模仿”真实世界的外形,还能揭示真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3.认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的观点,出自以下哪部论著?( )A.《论艺术的精神》B.《原始文化》C.《艺术的故事》D.《没有地址的信》【答案】D【解析】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在1900年完成的专著《没有地址的信》中曾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通过对原始音乐、舞蹈、绘画艺术以及它们同生产劳动实际联系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认为艺术不是起源于“游戏”,而是起源于生产劳动。

4.“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是以下哪位雕塑家的观点?( )A.罗丹B. 马约尔C.米隆D.米开朗基罗【答案】A【解析】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彭吉象精选全文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彭吉象精选全文

艺术生产理论全面地研究艺术活动的全部过程, 清楚的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系统,而不是单纯 的强调某一方面。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性 二、主体性 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 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 实是艺术家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黑格尔认为,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
康 德 ( 1 7 2 4 年 4 月 2 2 日 -1804年2月12日)著 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 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 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 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 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 流派。
托尔斯泰(1828一1910)是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他以自己的名著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 文学。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作家的晚年作品 写出了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表 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蕴藏在俄国农民心中的愤 懑情绪,也表现了作家本人世界观的矛盾。这些作 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贵族地主和新 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罪恶,但又宣传了不以暴力抗恶 的思想。
卫城山门
帕提农神庙
埃雷赫透神庙
哈德良之拱(Hadrian's Arch)以及奥林匹亚宙斯神庙(Temple of Olympian Zeus)
19世纪的俄国是欧洲领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当西 欧主要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俄国仍是个落 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后其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异常强大,沙皇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是俄国地 主的总头目,他既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又是全俄的主宰, 具有无限的权威,全国任命必须绝对服从,并且沙皇用军 队和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来维护统治。一旦农奴发生暴动 分驻各地的军队立即前往镇压,沙皇政府还实行书刊检查 制度,限制人民的出版、言论自由。由此可见沙皇制度的 国家机器是十分强大的。这些国家机器的使命是维护农奴 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这为沙皇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提供了条件。

《艺术概论》总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总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常识1.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这应该是两门独立的学科,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艺术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3.法国雕塑家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这句话是要说明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审美欣赏的主体差异性。

二、概念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

该学说认为理念、道等是超然于物我之外的,但无法解释理念、道从何而来,因此客观精神说无法科学揭示艺术的本质。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观看法,主张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康德,尼采。

主观精神说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夸大了艺术家的主体性,无法全面解释艺术的本质。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该学说认为艺术只是生活的代替品,艺术自身没有内在的价值,没有自己的规律,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偏见。

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生产。

艺术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这个学说把艺术系统纳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解释,为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5.艺术真实:是指通过艺术家的提炼和加工,以假定性的艺术情境表现高度抽象了的生活真实,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一切艺术生产的共同规律。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概论
什么是审美?
辨别、领会事物的美。
什么是审美关系?
人在实践中同现实发生的审美、创 造美的关系。客体的审美特性和主 体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是它形成、 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它的确立使客 体成为审美的客体,主体成为审美 的主体。它是人从审美上把握世界、 改造世界和认识美、创造美的前提, 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什么是 自然美
自然界事物的美。与社会美合称“现实美”。主要有两种形态: 经过人直接改造加工的自然对象(如田园)的美;未经人直接改 造加工的自然对象(如星空、大海)的美。
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 包括人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和人所创造的社会物 质产品的美。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02
艺术作品的主体性
不同的艺术家,甚至相同的艺术家, 所创作的每一件艺术作品之间必然 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艺术 作品的个性,也就是这里所讲的主 体性。
艺术概论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顾闳中
艺术概论
同样是画人,虽然中西绘画形式不同,但所表现出的各自的个性是存 在的,也是不同的。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01
艺术的意识形态本质
艺术概论
艺术是意识形态,是特殊的意识形态,这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艺术主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 默化的作用。
艺术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它和其 他意识形态一样,由经济基础决定。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统率地位,但从它属于意识形态的本质来看,政治与艺术是并 列关系,根据事物分类的基本逻辑,它们只能相互影响,不可能相互决定。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的本质。

答: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的本质只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

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文以载道”说。

如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和宋代理学家朱熹。

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德康认为艺术和游戏是相通的,他看到并强调了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我国古代也有此方面的相关学说,如宋代岳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

“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答:(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秘密。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概论(彭吉象)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概论(彭吉象)

武隆印象:张艺谋任艺术顾问,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
川江号子
尼 采: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此作受弗洛伊德启迪, 表现了一个错乱的梦世 界。清晰的物体无序的 散落在画面上。湿面饼 般的软钟表、深远的背 景给人以虚幻、冷寂之 感,展示了无意识的梦 境。
《记忆的执著》达利
《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
勒内·马格利特 作品风格 •对常识的质疑 •对写实性的超越 •文字游戏 《单词的使用》
模仿说/再现说
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 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 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 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双喜写作“囍”,原指同时两件的喜事, 现多用在结婚庆典,表达双方欢喜之意,结 婚时贴“囍”是中华传统的民间喜庆习俗。
民间美术——剪纸
剪纸
艺术语言 “刀剪味”、“线线相连”
艺术特色
北方剪——粗犷朴拙,天真浑厚。 江南刻——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分类 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等,
纹饰 月牙纹,锯齿纹,云纹,圆形纹
艺术概论
上篇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究竟什么是艺术? 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的特点?
“艺术”是否可定义?
本质论:主张艺术能被梳理 反本质论:否定艺术的可被界定性
艺术如浩瀚、绚丽、神秘,却对人类非常重要的宇宙星际说不清楚,放弃探索 又着实可惜,更不可取。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
《加莱义民》
以诗人但丁为原型 《思想Leabharlann 》《巴尔扎克像》1898年

考研艺术学概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核心知识

考研艺术学概论: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核心知识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考点概述:一级考点:1、艺术的本质: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生产2、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第一章:一级考点1、艺术的本质: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生产艺术是理念或客观精神的体现。

——客观唯心主义(1)柏拉图:理念论——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刘勰:《文心雕龙》首篇《原道》文以载道1、艺术的本质: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生产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主观唯心主义(1)康德:天才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创作主体的重要性、“自由的艺术”、无功利性(2)(2)尼采:主观意志主宰一切;本能欲望具有无限能动性;《悲剧的诞生》(3)“情”、“志”;严羽“妙悟说”;袁宏道“性灵说”1、艺术的本质: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生产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1)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真实性;艺术模仿本质和规律;艺术比现实更真实(2)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反映现实;包括社会生活;“美”是生活1、艺术的本质: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生产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2、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典型2、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都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化真为美艺术作品中的丑(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内容美形式美二者的和谐统一(4)价值、局限性1、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1)克罗齐:“直觉即表现”(2)科林伍德: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3)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1、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万物有灵(2)弗雷泽:《金枝》,交感巫术(3)将军崖岩画、欧洲史前洞窟壁画;原始歌舞1、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1)希尔恩:《艺术的起源》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2)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发生于“动”(3)工具制造: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也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再现说〕4.形象性5.主体性6. 审美性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答复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根底?〔3〕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历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根本特征。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根底。

〔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达,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表达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略。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生产劳动说〞二、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2〕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4〕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开展之中?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①“模仿说〞、②“游戏说〞、③“表现说〞、④“巫术说〞、⑤“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2〕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要有具体阐述〔略〕。

〔3〕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开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艺术概论(前五章)

艺术概论(前五章)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和特征一、艺术门类的六种分类方法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表现艺术、再现艺术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动态艺术、静态艺术以欧美新分类法——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以艺术的美学原则(5类)——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l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史“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德国古典美术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

但是,黑格尔关于美和艺术的看法又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理念”是内容,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

3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第二种,“主管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体的冲动”代表人物:1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沦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2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主管意志被说成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3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管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2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注意着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对“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研究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的见解。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艺术形象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一说的形象性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主观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的这种依赖关系,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的,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是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

但与此同时,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这使得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二者之间归根结底就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艺术的审美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

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形式美。

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本章小结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代表人物: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主要观点: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艺术应当模仿事务应当有的样子,这实际上是对模仿自然或现实生活主动性的强调。

历史影响:长期以来,西方对写实艺术的重视和追求惟妙惟肖的逼真模仿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有密切的关系,肯定了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其次,它揭示了人类一种较原始的心理倾向,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描绘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把握,他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与智慧,从而引起生理上的快感和满足(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物: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这个理论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主要观点:这一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历史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尤其是这种说法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更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

事实上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于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活活动的文化活动为基础,并且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3)艺术起源于“表现”代表人物:克罗齐、科林伍德主要观点: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是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地表现说作了进一步地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而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于“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4)艺术起源于“巫术”巫术说是20世纪以来西方影响最大的艺术发生理论,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现,用巫术解释史前洞穴黑洞、原始歌舞有很强的说服力。

代表人物: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英国着名人类学家弗雷泽主要观点: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原始人思维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万物有灵。

山川草木、鱼兽虫鸟,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着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是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

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历史评价: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的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类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联系。

因此,无论是艺术的起源,乃至于巫术的起源,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5)艺术起源于“劳动”在我国艺术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生产。

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代表人物:希尔恩、普列汉诺夫主要观点: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

二、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理论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尤其是他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论决定的,而是多元论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着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就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艺术起源的归结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当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武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