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五章__思维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


表面性:根据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思考问题。----“爬台阶”与“爬山”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P49: 简单分类;排序;掌握一些抽象词;简单的逻辑推理…… 如:分类:蔬菜;水果…… 纸好轻,铁很重,会沉下去的…… 桌子又不会动,不会死的…… 打针不哭,要坚强些……
分类表现出了概括水平,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5.1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的】 1、掌握思维的概念、特点、种类。 2、了解思维的发生,领会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3、把握学前儿童概念、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以及理解 的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难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 发展。
1、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在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2、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以间接性、概括性、问题解决为标准,出现了最初的用
语词的概括。
会概括即会思维,概括后的结论,可推广到同类事物或
现象上。
3、概括的三个发展阶段:

直观的概括:对物体最鲜明和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特征)加 以概括。 动作的概括:学会操作各种物体,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
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 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 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

例: 知道“花”、“草”、“树”,却不知“植物”; 知道自己是妈妈的“女儿”,不知“妈妈”也是“女儿”。 能理解“天黑暗了”;却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这人真黑”。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 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其 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 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 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 程。
(四)聚焦法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 想象和联想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表象产生的 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 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其 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 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 直接的、本质的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①认识的跳跃性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1、专家在如何表征问题上不同于新手。 新手分类更多地依赖于问题的表面信息,即 以客体和关键词为参照,肤浅地在问题表层上 表征问题;而专家分类问题则以解决问题所需 涉及的主要原则为依据,专家运用经验从问题 的更深层面和更精细加工的水平上表征问题。 2、专家用以表征问题的图式比新手的图式包含 更多抽象的信息和更多组织起来的子图式。 3、专家与新手解题时运用不同的策略。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 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 分,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 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是 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 维活动。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思维活动 大多属于这种类型。成人也有动作思维, 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 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这比儿童的动作思维水平高。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 头脑风暴
二、思维的种类
(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2.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一个 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第二节 表: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 理解: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 明的形象性。
❖ 2、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二)掌握概念的途径: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二、推理
❖概念 ▪ 内涵: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 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程。
❖ ②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 ③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
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

❖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团团转,而发现了 苯的六角环行结构。
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 条腿走路,中午用 两条腿走路,晚上 用三条腿走路?”
分析:四条腿——爬,两条腿——走,三条腿—— 拄拐杖;早晨——婴儿,中午——青年,晚上—— 老年
综合:婴儿期四脚爬行,青年期两腿直立走路, 老年期拄拐杖两腿直立走路——人
二、思维过程
(二)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 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eg:购买衣服
分类: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过 程。
二、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 抽象:抽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 性。
• 交通工具的抽象
2. 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将抽取出来的本 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 交通工具的概括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给定:有三根杆子A、B、C,A杆上有n个直径不同的圆 盘,每次移动一个盘,大盘不能移在小盘上面; 目标:把A杆上的n个碟子全部移到C杆上; 障碍:怎样移动才能按规则将A杆上的盘子移到C杆上。
实用文档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 用各种知例如识“和韩技信能分油,”经算过术游一戏系:列思维 操作,使问“题3斤得的以葫芦解7决斤的的灌过,程。
(四)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实用文档
四、作用
(1)预见功能 (2)理解功能 (3)补充功能 (4)调节功能
实用文档
五、分类 P98-100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
独特性(新)
(2)发散思维
实用文档
运用已获得的知 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
(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 方式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想象
猫说… … 小鸭子说… …
实用文档
一、想像的含义(P97) 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
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问题2: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 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 机抽取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 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
实用文档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用文档
问 题 答 案
实用文档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试卷与试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试卷与试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试卷总分:68答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

参考答案: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形成的对该事物的稳定形象。

参考答案:直观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也叫做感知运动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感知和动作。

参考答案:元认知: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或调节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即“对认知的认识”。

它涉及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测、自我调节。

二、选择题三、填空题想象[3分]1.表象[3分]2.直观行动思维[3分]3.元认知[3分]4.根据语言或如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

[2分]-----正确答案(C)1.无意想象A 有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幼儿想象的主要形式是( )。

[2分]-----正确答案(C)2.无意想象A 有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思维的核心特征是( )。

[2分]-----正确答案(A)3.概括性A间接性B逻辑性C直接性D3岁前的儿童思维主要是( )。

[2分]-----正确答案(A)4.直观行动思维A 间接性思维B 具体性思维C 抽象性思维D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可分为 无意想象 和 有意想象 。

[每空2分]1.思维具有 概括性 、 间接性 、 逻辑性 等主要特征。

[每空2分]2.0~3岁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产生了词的概括 、 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征 。

[每空2分]3.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主要表现为 相对具体性 、 不可逆性 、 自我中心 。

[每空2分]4.儿童形成数的概念,经历了 口头数数 、 给物说数 、 按数取物 、掌握数概念 四个发5.四、简答题参考答案:(1)学前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识想象;(2)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3)想象从完全脱离现实到合乎客观逻辑。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1、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4、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较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

5、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6、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7、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8、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

9、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⑴心理学3: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⑵意识3: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世人对现实‎的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

⑶无意识3: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⑷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3: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任何事物‎必须按照其‎本来面貌实‎实在在的去‎考察。

⑸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3:是指在心理‎学中要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

第二章⑹神经元2:是具有胞体‎和突起的特‎殊类型的细‎胞,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其主要功能‎为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胞体。

⑺神经兴奋1‎: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域‎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较安静的‎状态转为较‎活跃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神经兴奋‎。

⑻突触2: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每个突出都‎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

⑼反射1: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⑽条件反射1‎:是有机体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它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功‎能,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⑾无条件反射‎1: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反射。

第三章⑿感觉3: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⒀知觉3: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

⒁错觉3: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觉‎。

第四章⒂记忆3:是人脑对过‎去经验反应‎的心理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在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⒃记忆表象3‎:简称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⒄内隐记忆2‎:是指个体在‎无法一时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有时也叫无‎意识记忆。

⒅保持2: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储存在人‎脑中的过程‎,亦即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思维平P105 2.分析和综合P106-107 3.比较P107 4.抽象和概括P107 5.具体形象思维P108 6.抽象逻辑思维P108 7.聚合思维P108 8.发散思维P109 9.创造性思维P108 10.概念P10911.推理P112 12.心理定势P120-122 13.想像P121二、单项选择题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哪种特性?( )P106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2.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 )P106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P106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4.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它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P108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5.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 )P108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6.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 )P108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7.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被称为( )P108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8.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P108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9.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指的是( )P109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思维10.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是条件推理又称( )P114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11.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是指 ( )P112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12.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推理是指( )P112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13.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四、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2. 思维和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1)职能不同。 (2)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
第二节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 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我们读白居易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时,头脑中浮现 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画面。
资料链接
(2)类别变动法。这种方法用来克服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以提高思 维的变通性。 例如,给出“盆子”的概念,让受训练者首先想到它的一个特殊用途, 如装水果,然后归纳为“容器类”,继而在“容器类”中细想它可能有的特殊用途, 如装鸡蛋、装纽扣、装衣服等;接着换一种类别,再细想它的各种特殊用途。通过这 种方法,使受训练者对事物的用途有了变通性的认识,培养了创造力。 (3)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该方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① 界定问题,即在解决问题之前彻底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情况。 ② 开放头脑,即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于大脑激荡法中的畅所欲言直 至穷思竭虑的过程。 ③ 确定最佳构想,即在设想的各种办法中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 ④ 付诸实施,即把选择的解决办法进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调整、完善。

特别拓展
培养儿童想象力,大人要注意这三点 1.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永远不要用成年人现实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想象,为孩子保留思想里的那 一份跳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把会飞的汽车展现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的 父母确告诉孩子汽车是在地上跑的,让孩子重新构思。简简单单多么现实的教 导,父母觉得这样做没错,却不知道自己确是孩子想象力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永远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不要用现实去衡量和禁锢。 2.引导孩子敢于去想 不要觉得不切实际就不值得想象,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就是在于现实与不可 能之间的差距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都有敢于去想的想象 力,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想象,引导孩子跳出思想的禁锢,激发他们想象的 热情。

海南教师资格证2.《心理学》重点

海南教师资格证2.《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2,机能主义心理学 1)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 詹姆斯 物杜威. 杜威. 2)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3,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从一个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 《 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可观察的行为 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反应 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 反应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3)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上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部分复习题: 1,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 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 意什么问题? 意什么问题? 3,简答题: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 简答题: 4,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谈话法 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 5,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 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 作中的意义. 作中的意义.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重点篇章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六章 智力 第八章 人格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心理学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
温州医学院心理系 谢晓丹 2009.2
第一节 思维及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是指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 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完成 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二,思维的种类
依 据 方式 指向性 创新程度 类 别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维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爬山法:增加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 异,最终达到目标解决 逆向工作法: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自 目标的逻辑顺序向初始状态递归.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
b. c. d.
问题表征的方式:用最佳的方式表征 问题. 无关信息的干扰 功能的固着性 心向(心理定势)
定势: 定势:卢钦斯的水杯量水实验.
获得 100升 21 127 3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
具体动作思维:依靠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3岁以前的幼儿 具体形象思维: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 (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 (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7岁 学龄前儿童或者艺术家等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 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人类典 型的思维
第三节 问题解决
问题空间,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 操作 定义:问题解决是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 的认知操作(认知心理学) 三个特征: 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认知性操作
1,问题的基本成分
(1)起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 )起始状态:接受问题, 够完整; 够完整; (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 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也称算子
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知识-思维

心理学知识-思维

心理学知识-思维1.思维的特征【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其特征是:1、概括性。

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2、间接性。

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3、思维是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是: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3.想象的功能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

想象的功能有: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

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想象对机体得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4.想象的过程和种类1、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一下几种形式: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2、想象的种类按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现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它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附: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理想是当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

幻想和理想都是指向于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

但是,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而理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2、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
自然概念→记概念样例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 1、推理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 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 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学习,是一种信仰!
1、推理的概念
▲演绎推理 过程: 一般原理→具体结论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
三段论推理
线性推理
条件推理
气氛假说
语言—表象 整合模型
证实倾向
2、问题解决的概念

问题解决的定义 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特征 1、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认知性操作

【领会】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名词 1、认知性操作→算子 2、问题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空间搜索算子
2、创造性思维

相对常规思维而言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 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 序→并创造出新的成果 的思维活动
【领会】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发散思维测验 1、在教育领域密集使用 2、测验观念的流畅性 3、代表测试 (1)吉尔福特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
(2)托兰斯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领会】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1、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 ①人工概念→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2、赫尔,1920年首创 3、布鲁纳,研究最有名 →提出“假设检验模型”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检验假设理论 1、模式: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成功 2、该理论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 3、该理论在自然概念、人工概念都能得到支持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 偶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无意想象: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 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幻觉是一种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不随 意想象。
另外有些麻醉剂,如致幻剂LSD,注射 它,也能引起幻觉。
梦和幻觉均属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不随意 想象。但这绝不意味着不随意想象经常 在这种特殊的,甚至是不正常的情况下 产生。事实上,正常生活情况下,无意 想象是经常发生的。人们随着意境的出 现,可以产生无限暇想,它们既可能荒 诞无稽,又可能蕴含新意。所谓“浮想 联翩”常常是诗人、作家、艺术家进入 的意境。他们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蕴育、 启蒙,这些会成为创作的前奏。
6、个性特征
一个小孩拿了100块钱去买东西,此物品 进价18块,零售21块,老板找不开去邻 居家换了100块零钱找给小孩,后来邻居 发现100块是假的找老板,老板还给邻居 100块钱,问老板一共赔了多少钱?
四、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 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 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 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 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什么是思维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 程的重要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类借助已有的 知识经验,通过其他事物的媒介来 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 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或其属 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人类对同一类事 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事物之 间的联系与规律的反映。它是借助 于语言、借助于词来实现的。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 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 维过程。
3、抽象与概括
(abstract and briefly):
抽象:是把各种对象或现象之间 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提取出来, 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把各类事物的一般共性 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的一切其他 事物的思维过程。
2、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 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 解决的一种方法。
(1)手段—目标分析法
手段—目标分析法是把总目标分成一系 列子目标,采用已有的手段加以解决, 最终达到总目标。
(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 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 方法;
(3)爬山法
21
127 3
100
14 163 25 99
18
43
10
5
9
42
6
21
20
59
4
31
23
49
3
20
28
76
3
25
4、原型启发
5、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 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功能固着
(1)给你两根 蜡烛,一盒火柴, 几个图钉,你如何 才能把点燃的蜡烛 固定在墙上。
问 题 答 案
(2)在一个房间里,从天花板上垂 下两根绳子,要求你把它们系起来, 但是两根绳子离得很远,你无法同 时抓住它们,房间里还有一把椅子, 一把雨伞,一把钳子,如何解决?
就思维的起源来说,不管是种
系发展还是个体发展,思维的发生 和发展都要经历动作思维—形象思 维—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并在儿童 青少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一定的年 龄特征,但是,由于思维活动的复 杂性,这三种思维之间又能互相渗 透。对思维成熟者如成人来说,每 一种思维都可以高度发展,从这个 意义上说,这三种思维是“平等” 的,不能说有好有坏。
2、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具 体形象解决问题的过程。
4-6岁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始充分发 展起来。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 的具体形象或联想来进行的。
如:3+4=7
3、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抽 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 思维。
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逻辑思 维的萌芽。
真正的逻辑思维要到10-14岁才能 做到。
一是不经专门的教学而在同别人的日常 交往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中掌握概念。
二是在教学中有计划的熟悉有关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的条件下掌握概念。
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
(四)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
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相应的知识经 验。
2、运用变式突出概念本质特征。 变式:交替变更所提供的材料的形式。
先来看看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假设和分为甲岸和乙岸:
初始状态:甲岸,3野人,3牧师; 乙岸,0野人,0牧师; 船停在甲岸,船上有0个人;
目标状态:甲岸,0野人,0牧师; 乙岸,3野人,3牧师; 船停在乙岸,船上有0个人;
整个问题就抽象成了怎样从初始状态经 中间的一系列状态达到目标状态。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发展的水平不同可 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 思维。
1、动作思维:通过实际的操作解 决直观而具体的问题的思维过程。
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 他们的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成人有时也要运用表象(即人们 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和 动作进行思维,但这种直观动作思维 要比幼儿的直观动作思维水平高。
综合:指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 别部分或属性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过 程。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 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 两个方面,只有分析,才能清楚 地认识事物各个部分、各种属性 的意义,只有综合,才能认识这 种部分和属性的关系和联系,任 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 要综合。
2、 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把事物加 以对比,从而找出事物之间异同点及其 关系的思维操作活动。
3.中间状态: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 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 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野人过河问题属于人工智能学科中的一个 经典问题,问题描述如下: 有三个牧师
(也有的翻译为传教士)和三个野人过河, 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 一方或者船上,如果野人的人数大于牧师 的人数,那么牧师就会有危险. 你能不能找 出一种安全的渡河方法呢?

(二)有意想象: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 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 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 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的条件: A.对词语、符号或实物标志的正确理解; B.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 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 中。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常会遇到各种 问题和矛盾,只要有问题,就会促使 人去思考去研究解决。由于问题性质 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解决问题 的思维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的,无统一 的模式。
一、问题概述
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 但并不是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问题解决 的思维活动。
第一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 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特征:
形象性:以直观形式呈现 创造性:以新形象的方式呈现
(二)想象的作用 A. 补充作用 B. 预见作用 C. 代替作用 D. 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动机强度 2、知觉情境 3、定势作用 4、原型启发 5、功能固着 6、个性特征
1、动机强度
2、知觉情境 尝试解决下面这两个问题:
(1)用6根火柴组成四个等边三角 形,不能折断火柴。
用4根火柴组成一个“田”字。
(2)将右面9个 点用四条直线 连起来,要求 这四条直线用 一笔画成
一般认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必须具 备三个条件:
1、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必须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包括一系
列的心理操作程序。 3、必须有思维认知成分的参与。
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1.起始状态:也称给定,就是一组已知的 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2.目标状态: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 即问题要求的答案。
要顺利的进行创造想象,必须具备以下几 个条件:
A、创造动机。 B、原型启发。 C、思维的积极性。 D、灵感
3、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 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 的想象。
理想
空想
三、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1. 粘合 2. 夸张 3. 人格化 4. 典型化
四、想象的品质 1、想象的主动性 2、想象的丰富性 3、想象的生动性 4、想象的现实性 5、想象的新颖性 6、想象的深刻性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 的内涵。它是指一个概念的质。
例如:表的内涵是计时工具。
外延是指概念中所概括的具有本质属性 的事物。它用来说明概念的量的。
例如:表的外延是钟表、手表、电子表、 石英表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成反比关系。
(三)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概念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二)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思维沿着单一的方向,从所 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维。
发散思维: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 的信息,或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自 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 维。
(三)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 照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思维。
第二节 思维概述
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字或字母:
9 7 8 6 7 5 4 G J M P
王老汉用60元钱买了一匹马,卖出 时卖了70元,过了一段时间,又用 了80元买了回来,后来卖了90元, 问王老汉一共赚/赔了多少元?(不 记养马等其他一切费用)
王老汉用60元钱买了一匹白马,卖出 时卖了70元,过了一段时间,又用了 80元买了一匹黑马,后来卖了90元, 问王老汉一共赚/赔了多少元?(不记 养马等其他一切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