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
第一节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概括性的水平反映着思维的水平,它也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是思维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凭借语言得以实现;这是人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本质区别
思维的过程和种类
(一)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2、比较重要的思维过程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
3、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二)思维的种类
1、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第二节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心理学定义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函和外延两个方面。内函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分类:日常概念(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明确概念)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
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赫尔的“人工概念”的方法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
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赫尔:概念形成过程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共同因素的过程,而且受到反馈的影响。
布鲁纳: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
罗施:样例理论;自然概念不像人工概念那么确定,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即自然概念的形成用不着假设检验参与。后被马丁等人对成人所做的脸谱分类实验否定。
新观点:人们记忆中可能存在两类信息,即样例信息和类别信息。假设检验理论对于自然概念、人工概念的形成都适用。
(二)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
人工概念实验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如假设检验和信息反馈等,对于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也是适用的。
第三节推理和问题解决
推理
(一)推理的一般概念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过程。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两部分组成,其结果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即从一般的规则推导出来,其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在本质上它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
以下三种推理都是对演绎推理的研究
(二)三段论推理
由三个命题构成,其中两个命题为假定真实的前提,另一个命题为结论,该结论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可也能不符合。这三个命题都带有直接陈述的性质。
根据命题中的逻辑量词将命题分为: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如何进行三段论推理:武德沃斯和塞尔斯的气氛假说;气氛探索法
(三)线性推理(线性三段论)
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斯腾伯格的语言——表象整合模型
(四)条件推理(假言推理)
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推理。
证实倾向。沃森的试验说明这个问题。
问题解决的定义
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空间。解决问题就是消除问题空间,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来完成。
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
(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
(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
问题解决: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特征有:
(1)目标指向性(2)操作系列性(3)认知性操作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一)算法式
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
(二)启发式
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启发式方法。
缺点:不保证能够准确的找到答案
常见的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法核心:讲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2、爬山法以退为进
3、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表征的方式(二)无关信息的干扰(三)功能固着性(四)心向(心理定势)
第四节想象和创造性培养
想象和创造思维
(一)什么是想像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基本特征:新颖性、形象性
想像是创造性活动中的精髓部分。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在常规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发散思维测验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