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想北平》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老舍的《想北平》让我想起我所了解的只鳞片爪的北平,想起在精神上颠簸了四年的大学时光,想起可亲可爱的师友,……甚至想起由于老把“蹦”说成“笨”而被对面寝室的北京女孩纠正的尴尬。这真是一篇令人浮想联翩的文章,情感的厚重、语言的浅白造成的一种动人的亲切,让人回味无穷。
老舍说自己对北平爱到想说而说不出,我想他是觉得怎么说都还不够,怎么说都不足以完整表达他内心的这份挚爱。这份惴惴的深情在文章的前三段反复被表白,“(北平的)每一细小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我心中有个北平”。正因为情感上的这份刻骨铭心的依恋,在他的笔下对北平的想念自然而然化做孩子对母亲的本能的亲情,似乎这份情感就是与生俱来、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自然而然的。老舍正是像写自己熟悉而深爱的母亲一样写出北京这座人们意念中的帝王之城最“平民”的一面,从而也写出了自己与这座古城精神气质上的契合(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并且让人在同样“日常”“平民”的文字里理解、分享了他对北平的热爱。
从写作借鉴的角度回味一下,文章情感如此深厚却表露得朴实自然、张弛有度,这和语言运用的简洁、厚实相得益彰,如此浅白的语言却内蕴丰厚、极富感染力,真正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真正是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的最高技巧。由此想到郁达夫
的《故都的秋》,顿时觉得无论是情感还是语言都多了份过犹不及的矫饰了。所以,老舍在这篇散文中体现的用情有度和语言表达的“天然去雕饰”都是很值得把玩品味的。
二、说教法、学法
我想我心中也有一个北平,所以我很容易被老舍所引领跟他一起去“想”北平,那么是不是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北平呢?一个情感的北平甚至只是一个概念的北平?我想应该会有,即便没有也应该被指向、被建立,因为人需要诗意的栖居,需要一个精神的朝圣地,这就是“故乡”,它不局限于真正意义上的出生地。
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关键是激发每个人内心的这份情感需求,进而从故园之思这一普遍意义的层面来理解老舍对北平的想念,达成共鸣,进一步建构和拓展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乡土情结”。
在教法和学法上以文本研习为线,以听读、阅读、朗读体验和“评点”交流为点,充分利用编者设计的对话栏,铺设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的平台。突出情感体验和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品味课文的语言,通
过评点,进一步积累和掌握品味散文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一)布置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勾画出能引起自己共鸣或让自己产生问题的语句,在对话栏中进行评点。
补充关于“评点”这一研习方法的简介(结合教参P90的方法推荐并附上优秀的评点示例)
[说明]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逐步培养“评点”这种读书的好习惯。当然方法介绍和优秀示例是必不可少的,便于学生从模仿开始正确掌握这一阅读研习的基本方法。
(二)导入
1、今天我们进入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学习。故乡,是什么概念呢?故,旧也。故乡即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按《圣经》上的说法,人的故乡是在伊甸园,人被驱逐出伊甸园后就一直在异乡流浪,所以“思乡”(家园之思)就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母题”。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的一篇散文——老舍的《想北平》。
2、北平是历朝古都,这里有宏伟的故宫,巍峨的长城,美丽的颐和园,温馨的四合院……可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那么在土生土长的大作家老舍的笔下,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
又是怎样写出自己心中的北平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录音朗诵,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熟悉课文。
[说明]这一设计适应新教材的专题教学背景,逐步建立专题导入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题视野和专题整合的意识,引导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整体把握
1、听读全文,进入情境。
2、从题目入手,理清线索,紧抓情感之“神”。
教师引导:先来说说这个“想”字,文章中有哪些语句是对这个“想”字的呼应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明确:“可是,我真爱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爱的北平不是支支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粘和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第三节)“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教师点拨:所以,这个“想”字便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也就是这篇散文的“神”。
[说明]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文体特点也是散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才能迅速建立整体阅读的视角,从而为下一步的局部研习奠定基础。
(四)“评点”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