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第三部门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基于我国第三部门的理论认识和探析

基于我国第三部门的理论认识和探析

真 地 最终 第 三部 门被 作 为“ 救世 主 ” 市场 中介组织通 过社会 中介 服务 获 取收 益 , 以经济 利 益 为 弹上就 出现 了“ 空” 带 , 的角色而 出现 。他 们在市场失灵 和政 府失 灵 的中间地带 起 驱 动力 , 追求 自身利益 的过 程 中满足 社会 的需要 , 承扭 在 在
关键词 : 国; 我 第三部 门; 申辩
中图分类 号 :2 F9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3 9 (0 8 0—0 40 17 —1 8 2 0 ) 90 4—2
以营利为 目的 , 包括那些 以服务 和 民众 , 为社会 和他人 提供
1 认 清第 三部 门
带有 明显公 益性 的民 间组织 , 我们 通常所说 的 “ 第三部门” 一概念最早是在 1 7 年 由 T・ 维特等 帮助为宗 旨, 这 93 列 人提 出的 , 0世纪 8 自2 O年代 开始在西方流行 , O年代起 开 第三部 门就指 得这一类 。 9
第二 , 第三部 门与非 营利性 组织 的 区别 。一般 情 况下 , 弱势群体提供一定 必要的公共 服务 。 我们把非营 利 组织 分 为 政府 非 营利 组 织 和 私人 非 营 利 维 合 。二 , 第三部 门 与营 利组 织 的关 系 。在 市场 经 济条 件
下, 政府 通常被作为 第一 部门 , 以企 业等 为代表 的营利 性组
它 追求 利润是 设立 的非 营利性 部 门 , 我 国 的环保 部 、 育 部 、 通部 以 织是第二部 门 , 的最初 目的就 是利 益最 大化 , 如 教 交 他们 的本性 。但市场在提供 这些私 人 物品时 同样会 出现 失 及文化部 等 。他 们都 是 由政 府 出 资 , 为广 大人 民群 众 的利

我国第三部门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第三部门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第三部门管理问题研究作者:张亚男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9期【摘要】公共管理学不仅明确地将其他国家机关当作研究对象,而且也把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之中。

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管理构成当代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研究领域。

该领域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主题密切相关。

本文以第三部门管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第三部门管理的管理机制,存在的困境及突破,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第三部门管理;困境;突破1.第三部门的含义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和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之间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2.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研究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可以分为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

所谓外部管理机制,是指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指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立法管理、资格认证、注册管理、税收管理、财务审计、统计管理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在西方国家比较成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比较规范,但是在我国尚处于较为混乱的初始阶段。

内部管理机制指的是从第三部门的内部结构入手,研究如何建立适合各类非營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制问题。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内部监督机制、日常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

3.我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困境(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及其模糊,第三部门组织往往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衍生物,缺乏本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从政府的角度看,社团应该首先增强能力,完善自身的体制建设,然后才能考虑独立性问题;而从社团的角度看,政府部门应当先放弃对社团的行政干预,然后才能放弃资金支持。

这种矛盾的解决只能依靠双方长时间的相互博弈,速度是很缓慢的。

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领域,即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

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也可以分作三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如果说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营利组织是第二部门,那么,第三部门就是各种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总称或集合。

也就是说,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各种社会组织。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互为解决的体制出现了问题,出现了第二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市场不仅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失灵,在提供私人物品时也有一些功能缺陷。

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有效识别商品品质,于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就成了一个单靠市场交换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有“消协”之类的组织存在。

另一方面,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生产中存在着失灵,在公共事务方面也有失灵之处。

例如,由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政府所形成的社会政策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处于社会边缘的困难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需要。

第三部门与政府、企业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

第三部门发展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衡量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第三部门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不能仅靠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

分散经营的农户、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高科技产业的白领阶层等,这些不同利益主体为了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需要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组织,如分散的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协会联合与外界交涉,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农民为了使自己的农产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卖出好价钱,需要建立农产品协会等组织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而维护不同群体的权益,正是第三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一、第三部门的定义"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Levitt最先使用的。

以前人们往往把社会组织一分为二,非私即公,非公即私。

Levitt认为这种划分太粗陋,忽略了一大批处于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

它们所从事的是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

他将这类组织统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第三部门的内涵和外延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尽相同。

本人认为,定义中国第三部门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

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当然,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管理,应当细致分类,以便针对各种类型的第三部门按其特性区别对待。

真正较严格地满足上述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组织,可理解为狭义的或典型的第三部门。

二、中国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尽管总的来看,第三部门已经并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就其能够和应当发挥的作用而言,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是和国外第三部门的发展相比,和正在兴起并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相比,和改革开放中社会巨大变迁带来的需求相比,我国的第三部门显得明显的先天弱质、后天困难。

它们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

大多数第三部门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难以展现像我们在国外第三部门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机。

调查显示,41.4%的第三部门认为资金缺乏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他相关的重要问题依次是:缺乏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11.7%),缺乏人才(9.9%),政府支持力度不够(8.5%),组织内部管理问题(7.5%)等。

行政法视角下对第三部门的思考

行政法视角下对第三部门的思考

行政法视角下对第三部门的思考【摘要】当今社会,第三部门组织不但大量涌现,而且与政府组织一并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第三部门的概念、法律角色,以及在我国现行的民主法律体制下,以行政法的视角对第三部门的管理机制的创新及制度规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对政府对第三部门的依法行政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第三部门,行政法,思考一、引言第三部门(no gover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 )也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指的是除政府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企业)以外的组织或部门,包括志愿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或者民间协会等。

第三部门出现的原因有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失灵、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灵、自由主义的重新兴起和公民自觉意识的觉醒等。

第三部门作为公民社会不断成熟的产物,是公民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我们国家民主以及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非政府组织将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发展也对我国的宪法和行政法律关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政府对第三部门持什么态度,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第三部门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处于什么地位,需要行政法学予以回应,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顺应社会的发展。

二、第三部门的行政法作用分析第三部门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不和谐和冲突中充当协调和中介的角色:一方面它代表国家,执行和贯彻国家制度;另一方面它代表公民,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而这些都属于行政法研究的领域。

站在行政法的角度来看,第三部门这种所谓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作为具有较强专业性和独立性的中介组织体系,作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第三部门向政府传达社会的共同要求,同时协调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作为一条重要的联系纽带,非政府组织在其服务的社会基层民众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公众之间加强沟通和相互了解,为人们参与社会管理和增强民主意识提供渠道。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阐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和前景……………………………………………………….1 三、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行政倾向化严重………………………………………………………………………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所需资源不足,发展不平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第三部门自身能力不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有些部门组织存在营利化倾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对策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外部环境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第三部门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第三部门自身的“志愿失灵”赋予了第三部门存在的合法性。

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经济社会与西方的差异性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经费不足、公众对其信任的不足以及在监管上的不足的问题。

因此政府和第三部门双方需要在转变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公共参与和第三部门的公信力上作出努力。

关键词:第三部门;政府失灵;问题;对策基于第三部门自身的复杂性和相关研究视角的不同,在对第三部门概念的界定上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对第三部门界定较为严密的和权威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即要认定第三部门,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这种界定视角是基于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包容性最强,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1]。

另外,与第三部门概念相近的还有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志愿者组织等等。

第三部门作为弥补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所带来的恶果的重要社会自组织,在减轻政府负担、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水平以及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政治制度以及经济与社会的不同发展程度,我国第三部门相对于西方较为成熟的第三部门表现出一定的本土化差异。

这些差异对于我国第三部门在承接政府公共职能转移时是否会存在某些问题?如果存在,那么,如何加以解决?在处于社会转型中的我国,对这些疑问的解答应当对促进我国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第三部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普遍出现了机构臃肿、财政赤字、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期蔓延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也表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如何弥补市场调节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缺陷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后,一场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名的政府改革浪潮席卷全球,这场运动的核心内涵在于重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过去由政府单独提供的公共物品转移到第三部门身上。

论第三部门对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形塑作用

论第三部门对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形塑作用

论第三部门对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形塑作用【摘要】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形塑离不开第三部门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门在政治结构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实质影响、制度建设、舆论塑造、社会稳定性和民意参与等方面对政治结构产生着深远影响。

第三部门的存在促进了政治结构的完善和民主化进程,同时也为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和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第三部门的作用,促进中国政治结构的发展,使其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民众需求。

第三部门在塑造中国政治结构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已经日益凸显,为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需要不断加强第三部门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国政治结构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中国政治结构、第三部门、形塑作用、实质影响、制度建设、舆论塑造、社会稳定性、民意参与、不可替代作用、发展。

1. 引言1.1 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重要性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重要性体现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上。

政治结构决定了国家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关系,直接影响国家政治体系的运转和发展。

一个健康、高效的政治结构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促进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政治结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确保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当前中国政治结构的完善和健康发展对于国家全面建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有建立起符合国情实际、科学合理的政治结构,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增强国家整体竞争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1.2 第三部门在中国政治结构中的地位第三部门还承担着社会调解、公共安全等角色,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纽带。

第三部门在中国政治结构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逐渐形成了独立、自治的组织体系,具有独立的自主管理权和代表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第三部门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政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 正文2.1 第三部门对政治结构的实质影响第三部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弥补了政府在某些领域的不足。

三大部门关系视角下第三部门的社会角色研究

三大部门关系视角下第三部门的社会角色研究

三大部门关系视角下第三部门的社会角色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日趋多元。

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多变,政府与市场在解决社会福利方面要么丧失敏感性,要么太过功利化,脱胎于公私二元结构的第三股力量——第三部门组织,在此大背景下蓬勃发展。

分析第三部门组织的社会角色,发掘其社会作用,对于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大部门关系;第三部门组织;社会角色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宽领域全面转型,社会层次多变,经济结构复杂的时期。

这些因素协同作用,影响着政府、市场两大部门的作用效能。

近十年来第三部门组织在我国发展迅速,通过运用有别于行政资本、区隔于市场资本的第三类资源——社会资本影响全社会,实现组织目标。

在此背景下,以我国第三部门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社会角色,发掘其社会作用对于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社会三大部门之关系首先这里有必要对于观察维度作以说明。

从宏观层面上看现代社会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政府组织,活动于政治领域,无论民选与否都是以公民生而放弃的部分权利契约集成的公共权利为主线,从事公共物品的供给及公共利益的维护,按拥有权力划分不同层级,承担相应义务;二是利益组织或简称做市场组织,活动于经济领域,以追逐利益最优为主线,从事准公共产品及私人物品供给,企业是其社会利益的微观活动主体;三是民间组织或称作第三部门组织,以区别于前两类传统部门组织,它的出现转变了人们传统非公即私的观念,除了政府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外的一切组织均列入其范畴,包括诸如民间协会、社会团体以及志愿民团等。

站在宏观视角分析三部门关系有助于更好理解第三部门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

三部门的关系可以从对下面两个问题的分析中得出:一是社会利益的分配机制;二是现阶段的突出问题。

1.三大部门对社会利益的分配关于分配机制的讨论形成的观点认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市场属性决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市场作为社会利益初次分配的主体;政府则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初次分配;“有良知”的企业家慈善家应出于自愿捐赠服务公益。

西方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发展第三部门的启示

西方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发展第三部门的启示

2002年10月成都行政学院学报October.2002第8卷第5期Journal of Chengdu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 ol.8.N o.5西方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对我国发展第三部门的启示李勇军 路金亮(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50012) [收稿日期]2002-08-08 摘要:面临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困境,第三部门应运而生。

第三部门具有强大社会功能,对中国具有借鉴功能。

在中国要嵌入第三部门,政府应给予其合法性和行动空间,推动国家、个人和社会志愿组织共同负担机制的建立,加快政治社会化过程,注重智识群体在推动第三部门的专业性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第三部门;社会功能;智识群体;启示 中图分类号:D03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02)05—0023—02一所谓第三部门是指非公非私的、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国家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

这类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后,以迅猛的速度朝前发展。

据1985年的统计资料,从事这类组织的雇佣人员已超过美国就业人员的25%,拥有国民私人财富的15%。

20世纪90年代更是一场创建各种非营利的、非政府组织的运动,民众创建各种团体、基金会和类似组织,它们以开展人道服务、促进基层社会发展和保障公民权利、追求关系人类福祉等这些似乎为政府所忽视的目标为己任。

第三部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这一时期“政府失灵”现象的产生。

20世纪初叶,公共事务剧增,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人们开始尝试着政府干预,逐步强化了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力图通过扩大国家职能的方法逐步扭转经济和社会危机,提高行政效率,增进公共利益。

这种对国家管理的强化符合行政过渡时期公共事务增多对国家职能扩张的需要,具有时代的合理性。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国家行政思想日益显出了其与时代的格格不入的一面,渐渐陷入“政府失灵”的困境。

“人们开始反思负担过重和过分官僚化的政府是否有能力负担指派给它的繁重的工作任务。

浅议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趋势及其完善

浅议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趋势及其完善

浅议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趋势及其完善作者:刘芳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05期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第三部门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领域,研究第三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第三部门的组织发展、问题、作用、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其与政府的关系,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完善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

关键词:第三部门发展趋势组织完善一、第三部门含义及作用第三部门组织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 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 以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为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 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由于第三部门的发展越来越壮大,所以研究第三部门的作用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第三部门有利于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缺陷。

随着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壮大,如今第三部门已经进入我国的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服务、环保、文化等社会公共部门的核心领域,以其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社会发展,弥补政府对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短缺,帮助政府解决一些政府很难解决的事情,有力的服务了公民社会。

第二,第三部门有利于监督市场和政府,发展公共政策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常有发生,广大群众的参与使第三部门在社会的直接监督下进行,能够较好地避免贪污、浪费而且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过去闲置或未能利用的各种资源,增加资源利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第三部门有利于扩大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关注与帮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资源和人力薄弱的部门为它们提供各种信息、资金和其他资源,为政府公共决策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

第三,第三部门有利于促成一个社会资本的增长第三部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与传统经济部门相比第三部门在吸纳就业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积极效应。

浅谈第三部门

浅谈第三部门

浅谈第三部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这学期学习《第三部门与社会服务》这门课程,我从一个对第三部门一无所知的茫然者发展到了深刻认识、全力支持并且在班级组建属于我们大学生自己的“第三部门”的行动者。

第三部门,即“通过志愿提供公益”的NGO或NPO。

从范围上讲是指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企业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

因此,主要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未注册的草根组织。

第三部门是一个与传统模式相异的全新组织形式,他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既与竞争性的工商企业相联系,又与政府部门分不开。

判别一个组织是否属于第三部门,既要看该组织所从事的事业是公益性的还是私益性的,又要看这类组织的组织活动是志愿性的还是强制性的。

一般来说,以强制提供公益的组织属于第一部门(政府)的范畴,以志愿提供公益的组织属于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可以为社会志愿者提供服务社会的舞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其与政府的竞争合作有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面对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第三部门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为不同的个人、团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有利于建立一个政府与弱势群体沟通的良性渠道。

在当前社会中,中国的弱势群体还占到一个相当的比例。

而且在我们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缺少一种利益整合机制,公共决策与社会成员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社会变革导致了一部分社会群体的社会相对地位下降了,使他们产生了相对的剥夺感和被边缘化的危机,而政府对此所表现出来的力不从心又让这部分群体对政府政策不理解,有的民众甚至将某些社会问题扩大化、片面化。

第三部门不仅可以凭借其处于一线、贴近民众的优势成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渠道,“让弱势群体有自己的声音”,而且能够依靠其与政府机构的特殊关系表达和实现弱势群体的利益,并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权利,充分发挥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社会功能。

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与政府改革的关系

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与政府改革的关系

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与政府改革的关系摘要第三部门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产物,第三部门可以非常好的解决被政府与市场所忽视或者没有处理好的问题。

本文从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政府机构改革的角度,分析了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政府机构改革的相互影响,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以及推进我国政府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三部门的发展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已经成为目前公共管理话语体系中最热门的词汇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国家―民众”的二元结构也在被“国家―公民社会―民众”的三层结构取代。

而第三部门的发展也已日益成为建立良好公民秩序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

1 第三部门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1.1 第三部门的概念“第三部门”的定义最初是美国学者莱维特提出来的。

早期人们将社会组织分成两个部门,一个是政府,另外一个则是私营企业。

这些组织所管理的是政府和私营部门“干不好、干不了或者不该干”的事。

因此把这类组织定义为“第三部门”。

所谓的“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社会公共部门。

事实上,第三部门的概念在我国并没有十分官方地界定出来,但我们可以认为第三部门是指这样的一种社会公共部门,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所从事的是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的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1.2 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第三部门”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三部门是在第一、第二部门建立以后,同时在国家现代化实现之后,为了有效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而成长起来的,而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第一、第二部门的现代化与第三部门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伴随着这两个部门的发展而发展。

实际上在我国,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政府强、第三部门弱”。

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

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

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从“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谈起,对“第三部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随着中国的政治领域民主化改革和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三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产生了良性的互动,第三部门的独立程度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标签:第三部门;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在中共十六大召开的背景下,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强调必须加强政府管理创新理念,增强政府管理的民主性、责任性、服务性、回应性、开放性和透明性。

这次改革基本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并逐步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框架。

由此可见,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政府强制性权力在经济与社会生活领域的有序退出,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之间的“自主与互赖的关系”。

1 第三部门的产生及其发展所谓“第三部门”,就是除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种社会组织。

一般来说,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包括三大领域,即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与此相适应,人们的社会组织也可以分作三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如果说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营利组织是第二部门,那么,“第三部门”就是各种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总称或集合。

这类组织主要通过志愿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公益性服务。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是高度集中的科层制,其实质是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公与私、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几乎完全合为一体,在这样一种政治背景下,“第三部门”的存在就意味着与政府的对立,因此不可能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第三部门”。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摈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大量独立化、分散化的经济主体,为维护共同利益,结成了区别于行政系统新的组织形态——第三部门,同时出现了许多由民间兴办的非盈利性组织,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情况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情况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近30年来第三部门也蓬勃发展起来,其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部门的发展是见证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它的发展日益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从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互利互惠、公益性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第三部门的成长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和边界,规范着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改变着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政治环境,第三部门更是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壮大直接影行者国家未来的面貌,在第三部门的推动影响下,倡导互助互爱,支持公益事业。

当前是第三部门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现实的考验,需要严格审视中国当前第三部门发展的现状并做详细分析以做出合理解决方案,为其发展确定方向,制定政策,走向良性未来,促进其快速发展。

一、第三部门含义解释从范围上讲,第三部门是指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企业)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

从功能上讲,第三部门从事哪些政府和企业不愿意做,做不了或者做起来没有效率的事情。

根据以上界定,中国第三部门包括:人民团体类组织、国家规定的免登记社团、事业单位、地域性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

二、第三部门发展存在问题(一)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第三部门在改革以来得到了发展,但主要是停留在数量上的发展,第三部门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中国第三部门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之下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处于起步和萌芽阶段,绝大多数第三部门发育不好,部门内分工与合作、行业自律、部门文化、行为规范都存在严重不足,并且中国第三部门是政府主导,缺乏自主性,与政府的互动都毫无章法,第三部门与政府组织只能混淆,给第三部门巨大的瓶颈,难以在严格的国家体制下发展壮大,而第三部门虽然在服务领域起到了微乎其微的作用,但并不能使之发展壮大,需要国家政策给予高度重视。

(二)政府主导,缺乏自主性当前,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第三部门是严重缺乏自主性的。

中国的第三部门如何改革

中国的第三部门如何改革

中国的第三部门如何改革一、第三部门的定义: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或又称为志愿部门(Voluntary sector)是一社会学与经济学名词,意指在第一部门或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与第二部门或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之外,既非政府单位、又非一般民营企业的事业单位之总称。

虽然各国对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各自不同,但一般来说第三部门单位大都是由政府编列预算或私人企业出资,交由非政府单位维持经营的事业体。

二、中国第三部门的现状:第三部门受到政府、企业和海外力量等方面影响,缺乏自主性,属于“依附式发展”,并且依附关系长期存在。

[4]中国的第三部门整体弱小,缺乏自主性,命运掌握在政府、企业、海外力量等手中,尚不具备主宰自己未来的能力,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失调,将长期处于“依附”地位而发展。

受到政策和资源的限制及外部力量各有所需是造成第三部门“依附”的原因。

政府是唯一可用国家强制力来控制第三部门的力量的部门,国家拥有对第三部门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而企业凭借丰厚的资源对第三部门的影响力甚至更大,第三部门很难抵挡企业的大笔资金诱惑。

这被康晓光称为基金会普遍存在的“傍大款”现象。

“越来越多的第三部门为政府、企业"跑龙套",丧失了自主性。

[2011年2月26日,首部有关中国第三部门的报告《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在北京发布。

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部门受到政府、企业和海外力量等方面影响,缺乏自主性,属于“依附式发展”,并且依附关系长期存在。

同时,中国第三部门组织数量和种类与西方相比差距巨大。

在数量上,法国每万人拥有110个民间组织,日本是97个,美国52个,而中国仅为2.1个。

在种类上,民政注册的社会服务型组织明显多于其他类型。

截至2008年,科技与研究、教育、法律、卫生、文体、社会服务等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占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的86.2%。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问题探讨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问题探讨
和科学性的事业 , 或者是为了达到该税法明文规定的其它
目的 ; 二是该机 构的净收入 不能用于使私 人受惠 : 是该机 三
构所 从事 的主 要活 动不 是 为 了影响 立法 , 也不 公开 选举 。
联合 国依 据组织 的资金 来 源加 以定 义 , 为 收入不是 来 自 认
以市场价格出售 的商品和服务, 而是来 自其成员缴纳的会 费和支持者的捐款。美国约翰 一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
组织”“ 、免税组织” 等等。目前, 理论界对于第三部门尚没有 统一的概念。美国规定免税组织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 一是
律角度来看, 法律上的定义在一国之内十 隹 , 确 但由于各
国法律大相径庭 , 无法用于 比较研究。且中国有关非营利、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还在制定或修改之中, , 因此 采用这一定
特使用, 他认为原先将社会组织一分为二, 非私即公的划分
方法 是不科 学的 , 这种划 分忽视 了一 大批处于 政府 与企业
之间的社会组织。而这些组织从事的是政府和企业“ 不愿
出, 这四种定义各有侧重 , 差别也很大。事实上 , 如果根据 不同的定义对第三部门组织进行统计可能会得出相差很大
义显然并不完美。从资金来源角度看 , 由于很难确定一个
具 体的 比例 , 而且不 同国家 的差 异很大 , 如美 国第三部 门 例 有 3 . %的资 金来 源政府 资助 , 兰第 三部 门近 9 %资 13 荷 0 金 来源 于政府 , 因此这 一定义 也不 宜采用 。如 果严格按 照
该机构的运作 目 标完全是为了从事慈善性、 教育性、 宗教性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何为第三部门
是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 ; 三是有一个不致令任何 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 : 四是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 ; 五 是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凡符合这五个特

关于第三产业性质的再认识

关于第三产业性质的再认识

关于第三产业性质的再认识作者:陈淑芬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4期关于第三产业的性质问题,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在1935年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他认为,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因而他把农业和工业以外的其他经济活动统统划出来,称之为第三产业。

费希尔认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服务,即为农业和工业提供服务。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他出版的一本书中,运用了费希尔三次产业分类的方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之间的规律性。

克拉克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三大部门,即农业部门——第一产业;制造业部门——第二产业;服务业部门——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概念一经提出,就陆续被国际经济学家所引用,一些国家和经济组织也按照这一概念来划分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

按照克拉克的理论,全球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业分类就形成了在大致如下既定模式: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各类工业和建筑业。

如采矿业、制造业、水利、电力、蒸气、石油等;其余均为第三产业,或称服务业,如商业、金融业、保险业、电信业、运输业、咨询服务业、技术服务业,也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

也就是说,凡属第一、第二产业没有包括进去的部门,统统可以并入第三产业。

然而,同样是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丰富而极大发展起来的文化知识产业却一直被人们忽略了,尽管它们甚至存在于第一、第二产业之中或之前。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把第三产业固化为“服务”,概括为“服务性”是否妥当,确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产业分类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正确性,必须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众所周知,产业是随着人类的文化知识的积累、社会经济活动的扩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发展起来的。

产业链条的发展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也永远不会停止。

在农业经济社会,人们的交通运输工具是牛车、马车、木船以及手工制作的箩筐和扁担,在工业经济社会的火车、汽车、轮船等则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基于我国第三部门的理论认识和探析

基于我国第三部门的理论认识和探析

基于我国第三部门的理论认识和探析作者:王焕东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09期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第三部门在西方社会的兴起开始,它便起了弥补市场和政府失灵的作用,开始被作为治理社会的“第三条道路”而出现,对整个社会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鉴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它在中国的前进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上对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对第三部门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就显得犹为必要。

关键词:我国;第三部门;申辩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044-1 认清第三部门“第三部门”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3年由T•列维特等人提出的,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方流行, 90年代起开始在我国流行,现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而理论界把第三部门等同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中介组织等,但这是一种笼统的等同,并不具有严谨性。

严格意义上来说,第三部门与他们是有区别的,我们必须认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第三部门的正确研究开辟道路。

第一,第三部门与非政府组织的区别。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所谓的非政府组织应该是除了国家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

据此,市场中的企业等营利性组织应属于非政府组织,他们是受市场价值规律支配,并以自由等价交换和用货币来衡量产品价值的一种有偿服务性组织,显然他们违背了第三部门特点中的非营利性,因此应将以营利性为目的的企业等从非政府组织中排除。

第三部门只是非政府组织中的一部门。

第二,第三部门与非营利性组织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非营利组织分为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人非营利组合。

众所周知,政府非营利组织指得是由国家各级政府所设立的非营利性部门,如我国的环保部、教育部、交通部以及文化部等。

他们都是由政府出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但他们却不具有民间性、自治性的特点,故不能笼统地将两者混为一谈。

为更精确期间,我们应该将第三部门称为“非营利公共组织”。

第三,第三部门与中介组织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第三部门的再认识李文良一当前在学术界使用的概念中,于第三部门相近或可以替代的概念很多,如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志愿部门、第三领域和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等。

对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这些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以下几种:把第三部门看作是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

如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1条的定义,第三部门即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其中包括各种慈善机构、援助组织、青少年团体、宗教团体、工会、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

[1](P3)美国学者赫斯顿认为,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讲,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通常被认为是与国家和营利性组织活动相对立的。

非政府组织主张的合法性来源于对国家部门和私有部门的批评。

非政府组织的任务和实践活动非常激进,与国家和私有部门极为不同。

[2](P274)把第三部门界定为服务于公众目的的私人组织,即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民间组织。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萨拉蒙把第三部门定义为,数量众多的自我管理的私人组织,它们不致力于分配利润给股东或董事,而是在正式的国家机关之外追求公共目标。

他认为,第三部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们所提供的物质服务,几乎美国所有主要的社会运动,无论是民权运动、环境保护运动、消费者运动、妇女运动还是保守派运动,都在非营利部门建立了自己的根基。

根据英国1601慈善使用权法规的序文中对第三部门的界定,从事下列活动的组织为第三部门:……救济老人、虚弱的人和穷人……抚养病人、伤残士兵和船员,资助免费学校和大学的学者……维修桥梁、港口、避难所、道路、教堂、海堤、举办教育和孤儿院……救济、储备、维修教养院……穷女孩子的结婚问题……支持、帮助年轻的商贩、手工业者和穷困潦倒的人……救济或改造囚犯或俘虏……安排服兵役和其他税捐方面帮助任何贫困居民减轻他们的困难。

[1](P6)把第三部门看作是准行政机关或准公共部门,是公共部门的一部分。

如英国学者约翰·格林伍德在《英国行政管理》一书中指出,有些由政府领导部门的机构和半私人组织,既不同于中央部门,也不同于地方机关,但通常又和它们有关系,这类机构和组织都可以说是准行政机关。

这类组织的名称很多,如边缘机构、非部门的公务机关、半自治机构、半非行政组织、半自治的非行政部门的组织,等等。

[3](P180)以上这些对第三部门概念的界定,每一种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

对于第一种界定,即把第三部门看作是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

它概括了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第三部门的基本认识,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第三部门的发展现况。

并且,这种界定较好地把第三部门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述出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第三部门的发展。

但是,这种界定也有它的缺点:一是联合国宪章的定义仅仅是联合国对在国际范围内活动的非政府组织所使用的,不能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第三部门。

因为第三部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体系,它们的组织形式、内部结构和活动方式等多种多样、变化多端,加上各国甚至一国对第三部门的认识和作法也是不同的。

因此,很难用一个国际上统一的标准来界定在世界各国有不同表现形式的第三部门。

二是把第三部门看作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独立部门是否准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因为既便在发达国家,第三部门既不能与政府组织相割裂,也不能与营利组织(企业)相分离。

有的第三部门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有的第三部门也有一定的利润,即“非营利性较低”。

为此,把第三部门看作是“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这种观点没有准确概括出第三部门的涵义。

对于第二种界定,即把第三部门界定为服务于公众目的的私人组织,即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民间组织。

这种界定把第三部门与政府组织即纯粹公共部门的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的的相同性即公益性这一点表述得比较清晰。

同时,这种界定也把第三部门与作为纯粹的非公共部门即竞争性工商企业区别开来。

这种界定的缺点:一是把第三部门仅仅局限于私人组织或民间组织是不全面的,在第三部门中,包括大量的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公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各种科研机构等,这些组织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但它们却不是私人组织或民间组织,而是具有公共部门的一些性质。

二是为“公众利益”服务,是一个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

在埃及,一个律师协会可能是保证个人权利的有影响的力量,因而是一个促进公众利益的工具。

但在美国,同类的组织可能是一个合法的专业人员为抬高自己或夸大自己的一个工具,因而只是一个捞个人好处的工具。

在这个国家如埃及,第三部门包括这种组织,而在另一个国家如美国,第三部门则不包括这种组织,这就会引起较大的混乱。

对于第三种界定,即把第三部门看作是准行政机关或准公共部门,是公共部门的一部分。

和其他两种界定比较起来,包容性最强,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特别是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公益性企业如城市自来水公司。

还是各种学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种团体如中国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它们既不等同于政府组织又与其密不可分;它们不同于竞争性工商企业又与其有一定的联系。

它们是准公共部门。

借鉴以上对第三部门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所谓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纯粹的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的部门,即介于政府组织与竞争性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

它包括以下三类组织:一是公益性组织,如城市供水、交通、市政等组织,其性质属于企业化倾向比较明显的准公共部门;二是公共事业组织,如公共教育、科研、福利等组织,其性质属于企业化倾向较弱、政府管理较明显的准公共部门;三是非政府公共组织,如各类联合会、基金会等组织,其性质属于政府管理倾向明显的准公共部门。

二第三部门之所以纳入公共部门,原因如下:第三部门与公共部门的价值取向一致。

第三部门的生产和活动主要是公益性,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如城市自来水公司为全体公众提供用水服务;各种学校为全体公众提供教育;妇女联合会为所有妇女争取各种权利。

这与政府组织(纯粹公共部门)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作为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政府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自己宗旨,它只能追求公共利益,不允许追求政府自身的利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部门很难被归入私人领域或非公共部门,尽管它不属于纯粹的公共部门,将它称为准公共部门是合理的。

第三部门与公共部门为社会提供的物品一致。

无论是城市自来水公司提供的公共用水,还是各种学校提供的公共教育,从性质上讲,这些物品都是一种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而政府组织(纯粹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二者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是一致的,至少基本是一致的。

第三部门的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由于第三部门性质特殊,私人资本进入受到很大的限制,虽然我国加入WTO后,会加大向私人资本,特别是国外资本的开放程度,但私人资本或国外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它必须受政府的高度控制,其产品或服务价格必须接受政府的行政管制。

另外,第三部门的收入,特别是在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服务等社会福利领域,公共部门的支持的比重占该领域收入的45—55%。

[4](P32)在一定程度上,第三部门是公共部门实现其职能的有效工具。

第三部门市场化程度低或非市场化,其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因此,它与政府组织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被当做政府用来实现其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

如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要求公益性组织如城市公共交通公司不惜增加运行成本,报废污染严重的公交车辆,更新换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公共事业组织如各高等院校,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行素质教育,进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公共事业组织的这种行为事实上是政府履行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重要举措之一。

第三部门的部分领导由政府统一管理。

在我们国家,对第三部门公职人员的任用权主要由政府来掌握。

如公共事业组织即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的党委(组)的各级领导人员,如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政府有关机关任用。

而对于有些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有关领导则按公务员进行管理。

第三部门的部分人事权隶属于政府,这样既可以更好保证第三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质量,又可以促进第三部门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总之,把第三部门称为准公共部门,它是公共部门的一部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这样,不仅可以大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第三部门的经验,而且还可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部门发展的道路,避免一味照抄照搬、盲目效仿,不注重消化吸收或本土化而造成的各种弊端。

三由于第三部门既不同于工商企业,也不同于政府组织,但却又与工商企业,特别是政府组织密切相关,因此,第三部门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国内外学者对第三部门的特点都进行了概括。

美国学者莱斯特·塞拉蒙把第三部门称为非营利组织,他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正规性。

非营利组织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同时还要有法人资格,即民事责任能力。

那些临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或经常活动的非正式团体应被排除在外,尽管它们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是民间性。

非营利组织应从组织机构上与政府分离。

它不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其决策层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控制的董事会领导。

三是非营利性。

非营利组织不为所有者谋求利润。

它在一定时期内积累的盈余,不得在组织缔造者之间分配,必须投入组织的宗旨所规定的活动中。

四是自治性。

非营利组织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

五是志愿性。

在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著的志愿参与成分。

特别是形成有志愿者组织的董事会和广泛使用志愿工作人员。

六是公益性。

即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非营利组织的第二和第五个特征使之区别于下令组织,而第三和第六个特征使之区别于营利组织。

[5](P33)国内有的学者把第三部门的特征概括为:一是民间性,民间性意味着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既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又不受制于政府。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拿政府的资助,或完全没有政府官员参加其活动。

这里的关键是,第三部门的组织必须是民间性质的。

二是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意味着组织的利润不能分配给所有者和管理者。

第三部门组织有可能赚取一定的利润,但利润必须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而不能放到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腰包里。

不以营利为目的是第三部门组织与其他私营组织的最大差别所在。

三是组织性,组织性意味着有内部规章制度,有负责人,经常性活动。

在市场与政府之间还有很多非正式的,临时性的,随意性的群体,他们便不能算作第三部门的一部分。

四是自治性,自治性意味着各个组织自己管理自己,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受制于私营企业,还不受制于其他第三部门组织。

五是自愿性,志愿性意味着参与这些组织的活动是以志愿为基础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