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初步认识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题:第1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第2道例题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知,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着教材还介绍了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本节课的内容教材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学生对于角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角的认识并不规范,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对于比较角的大小,学生会比较,但总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心理明白,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数学思考方面:能在做角和比较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比较发

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知。

解决问题方面:在做角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并能够提出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图钉、画在纸上的两个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五角星、三角形、剪刀)

2、提出问题:这些物体里还藏着一位图形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它藏在哪儿,你能下来指一指吗?好,老师把它画下来。象这样的图形就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找一找: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角的特点,师强调边是两条直直的线。)

2、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同学们所说的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板书边)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其它

两个让学生上台指着说一说。

3、交流: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么你能说一说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4、判断: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图形,你能帮老师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吗?(是和不是让学生说明理由。)

5、找角:在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面上也有角,你能找一找,指一指吗?

6、做角: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在生活中又找到了角,想亲自做个角吗?那么利用手中的材料自己制一个角?做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做的角。

7:展示:谁下来展示自己做的角。同学们同意吗?为什么是角?

8、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老师下去看的时候,收集了四个角,仔细观察这四个角,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最大的角和最小的角。)

(2)(老师拿掉大小角,)这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生交流)到底哪个角大呢?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比较一下?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演示比较的方法。

(3)老师这儿还有两个角,(出示在一张纸上的两个角,)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在每个组的桌子上也有这样两个角,小组同学想办法解决。(生交流演示)

9、思考:请同学们拿出用小棒做的角,请把角慢慢地变大,再

慢慢地变小,在变角的过程中,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生交流引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三、拓展应用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2、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课本71页第3题,生独立做在课本上,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和同学们说些什么?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教师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最后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用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

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学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后来在另一个班我立即作了调整,放手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有的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再出示钟面上两个相差不多的两个角,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有的学生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我先用实物剪刀做示范,把剪刀张开,角变大了,合起角变小了,剪刀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变。接着,我把黑板上画的一个角的一条边沿长,让学生体会较的大小没有变,再把另一条边延长,体会较的大小还是没有变。然后学生思考:如果把两条边缩短呢,这个叫的大小会不会变?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还有学生提出,如果交的大小合编的长度有关,那剪刀的两条边就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