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分析

合集下载

锦州在辽宁属于什么档次

锦州在辽宁属于什么档次

锦州一个四线小城市。

在辽宁省的十四个城市里,论综合实力排第六。

锦州,辽宁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辽宁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辽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和东北地区交通枢纽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城市。

经济不发达但同时物价也不高,交通还算发达,距离大城市不是特别远。

锦州的高中教育和省内部分其他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省内拿的出手大学有三所渤海大学、辽宁工业、锦州医科大,像运校、化校这几年进国企的也不少,就业率也挺高。

锦州的美食不得不提锦州烧烤了,除了烧烤还有锦州特有的土豆豆皮,还有干豆腐、沟帮子熏鸡等。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分析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片位于东北地区的土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辽宁省已经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辽宁省经济的现状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工业体系相对完善,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特别是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辽宁省还拥有多个重大经济区域,如沈阳、大连等城市,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辽宁省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经济增速相对较低,增长动力不足。

其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资源环境压力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优势辽宁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门户,辽宁省与俄罗斯、朝鲜等国接壤,形成了较为便利的陆路贸易通道。

此外,辽宁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经济外部环境方面,辽宁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开放合作的平台。

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辽宁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培育外贸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挑战与问题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但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产业结构过于依赖重工业,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动力。

其次,环保压力不断增加,资源约束日益严峻。

同时,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创新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辽宁省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倡导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辽宁省还积极参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以辽宁省为例

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以辽宁省为例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10月233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①——以辽宁省为例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庄连平摘 要: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从反映城镇自身发展质量状况的“核心载体”和区域发展质量的“区域载体”入手,选取了涵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19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在测度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同时,从动态角度分析了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变动情况。

关键词:城市化质量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233-05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7.5%,提高了29.5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92个百分点,有两三亿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中国日前公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城市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城镇人口人数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数,城市化推进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自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城市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量”的增长,其根本内涵应该是“质”的提升,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同时,应该伴随城市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居民可以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捷、经济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小城乡差距。

因此应该通过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和测度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综观国内的一些文献,目前尚无一套统一和规范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文本在总结前人文献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尝试以辽宁省为例,归纳出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价城市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辽宁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分析

辽宁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分析

2 区域 城 市 化 水 平 综 合 测度
2 1 指标 体 系 .
本文 采用 复合 指标 来衡 量 城 市 化水 平 , 过 对 城 市化 内涵 的分 析 , 循 指标 选 取 的 科 学性 、 统 通 遵 系 性 、 整性 、 效性 和 可 比性 的原 则 , 考 欧 向军 、 峰 等 学者 的研 究 , 完 有 参 甄 ] 构建 了 由人 口城 市 化 、 济城 经 市 化 、 活方式 城 市化 和地 域景 观城 市化 等 4个一 级 指标 、9个 二级 指标 构 成 的描 述辽 宁 省 城市 化水 生 1
分类 经 济 城 市 化 人 口城 市 化
评 价 指 标 人均 G P, 均 工 业 总 产 值 , 三 产 业 产 值 占 GD D 人 二 P的 比重 , 镇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城 非农 业 人 口 比重 , 三 产 业 从 业 人 员 比 重 , 万 人 口 中大 学 生 , 区人 口 第 每 市
摘 要 : 市化是 社会 、 济 、 城 经 文化 等 多种 因素综 合发展 的过 程 , 一个 多维概 念. 于 目 为 鉴 前城 市 化水 平测 度 常用 的单 一评价 指标 不 能全 面 、 学地 反 映城 市化 丰 富 内涵 的现 实 , 科 剖 析城 市 化 的 内涵 , 并从 人 口城 市 化 、 经济城 市 化 、 生活 方式城 市 化和地 域景 观城 市 化等 方 面构 建 区域城 市 化水平 测度 的综合 评 价指 标 体 系. 用 熵值 法 对 1 9 ~2 0 运 9 5 0 9年 辽 宁 省 城 市化水 平进 行 综合分 析. 认为 辽 宁省 城 市化 水 平 在 不 断提 高 的过 程 中, 先表 现为 首 经 济城 市 化 的快速 发展 , 次表现 为人 口城 市 化 、 其 生活方 式城 市化 , 生活 方式城 市 化和 但

辽宁省内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与速度分析

辽宁省内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与速度分析

第 4 章辽宁省内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与速度分析4.1 辽宁省各市人口城镇化水平分析。

如图 3 所示,图中横线为辽宁省五普 52.91%的人口城镇化率。

从人口城镇化水平角度看,五普人口城镇化率最高为抚顺的 71.51%,人口城镇化率最低为葫芦岛的 32.58%,最高最低两者相差 38.93 个百分点。

高于全省人口城镇化的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和盘锦。

低于全省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有锦州、营口、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

2000 年辽宁省高于全国 36.22%水平的共有 12 个城市,辽宁省大多数市人口城镇化率要高于全国水平,这是由于鞍山、抚顺、本溪和盘锦重工业的快速开展,吸引大量人员参与工业建设,进一步提升了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

如图 4 所示,从地域分布角度来看:2000 年辽宁省各市人口城镇化率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相对高水平城市: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和本溪,由于这些城市工业根底较好或者煤炭资源和钢铁产业较为兴旺,所以这些城市的城市化率要高于全省其他城;第二层次为相对中等水平城市:主要分布在大连和辽中南城市群或沿海城市,如营口和盘锦。

这类城市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进行人口城镇化开展,其人口城镇化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第三层次为相对低水平城市:主要为辽西北城市和铁岭。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业根底薄弱和边缘性区位条件,使得这些地区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其他城市。

如图 5 所示,图中横线为辽宁省 2021 年 62.15%的人口城镇化率。

从人口城镇化水平角度:2021 年人口城镇化率最高为沈阳的 77.07%,人口城镇化率最低为朝阳的38.11%,最高最低两者相差 38.96 个百分点。

高于全省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和盘锦。

低于全省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有丹东、锦州、营口、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

2021 年辽宁省高于全国 47.5%水平的共有 12 个城市,辽宁省大多数市人口城镇化率仍高于全国水平,相比 2000年,高于全国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增加两个。

2024年度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评价结果

2024年度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2024年度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整体表现良好,为辽宁省经济的发展和资产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以下是该评价的详细介绍:一、综合评价体系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机构的资质认定情况、机构的经营管理情况、机构的评估技术水平、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口碑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辽宁省各资产评估机构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二、机构的资质认定情况在资产评估领域,资质认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024年度,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的资质认定情况普遍较好,大部分机构都通过了资质认定,并获得了相应的资质证书。

这表明这些机构在资产评估领域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能够为客户提供合法合规的资产评估服务。

三、机构的经营管理情况良好的经营管理是一个资产评估机构成功的关键。

2024年度,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在经营管理方面总体表现良好,大部分机构都能够有效管理和运作自己的业务,保证业务的稳定发展。

此外,一些优秀的机构还通过创新和改进业务模式,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四、机构的评估技术水平评估技术水平是一个资产评估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度,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技术水平方面整体表现不俗,大部分机构都具备一定的评估技术实力,能够胜任各类资产评估任务。

此外,一些领先的机构还采用了先进的评估技术和方法,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口碑服务质量和口碑是一个资产评估机构最终成功的关键。

2024年度,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在服务质量和口碑方面整体表现较好,大部分机构都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和信任。

这些机构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和项目。

总的来说,2024年度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辽宁省资产评估机构整体表现良好,为辽宁省的经济和资产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各资产评估机构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为辽宁省的经济持续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
行动态 分析 。 二、 究方法 、 研 思路与数 据来源
G P比重 、4第 三产业 产 值 占地 区 G P比重 、5就业 总 D x D X
人数 、 6教育业 从业人数 、 7社会 资产投 资 、 X X X8财政 固定 预 算收 入 、 9城 镇 居 民可 支配 收入 、 0实有 道 路 长度 、 X X1 X1 人 均用 水量 、 2企 业 单位 数 、 3进 口总额 、 4出 1 X1 X1 X1
( ) 据 来 源 二 数
利用《 国统计年 鉴》辽宁统计年鉴 》 中 《 以及其他 各地级
城 市统 计年鉴 采集 20 0 5~2 0 0 9年各城 市 的地 区国 民生产 总值 ( 区 G P 、 业 构 成 、 地 D )产 就业 总 人数 、 行 业 就业 人 分
子 分析法在 地理研 究 中应用 的也非 常广泛 , 其是在 城市 尤 综 合竞 争力方 向上 , 同主成分分 析及 聚类分析 相结 合能深

。 ……
戳糍磷辩

伟 李 盼 b ,
( 辽宁师范大学 a .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 发展 中心 ;. b城市与环境学院 , 辽宁 大连 16 2 ) 10 9
摘要: 以沈 阳经济 区 内 8个城 市 为研 究对 象 , 选取有 关反 映经济发展 水平的 1 8个指标 , 应用 因子 分析 , 主成 分分析 和聚 类分析 等方法 ,利 用 S S P S软件 对这些城 市近 五年的 发展 状况进行 了多元统计 分析 , 算与 比较 结果显示沈 1 阳经济区经济发展不 均衡 沈 阳综合 实力最强 ,鞍 山次之 , 营 1、 阳、 :辽 7 本溪再 次之 , 铁岭 、 抚顺和 阜新综合 实力较 弱 , 并且在近 几年各城 市的综合 实力排名顺序 变动不大。为提 高经济区的整体 的发展 水平提供 了参考 的依据,为促进辽 宁省经济发展提 出了具有参 考价值的分析 关键 词 : 沈阳经济 区; 因子分析 ; 综合 实力

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

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省份之一,也存在各城市发展不协调、城市实力不均衡的问题。

为更好地了解辽宁省各城市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政策促进全省发展,我们基于已有理论成果构建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对辽宁省下设城市进行评价,科学施策提升全省城市综合实力。

一、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的综合实力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因此要选取不同角度的指标进行评价。

根据之前的理论成果,评价与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基于《辽宁省统计年鉴(2019)》从经济、环境、社会等三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表1)二、辽宁省各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实证评价因子分析(一)数据的处理。

全部数据来自于《辽宁省统计年鉴(2019)》,指标的选取上由于各指标数据量纲不同,所有指标数据需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指标数据的量纲影响。

而且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分为正、逆指标两类,正指标数值越大,带来的影响就越大;反之,逆指标数值越小,影响就越大。

因此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逆指标进行处理。

1、逆指标的处理。

指标值越小,带来的影响越大的指标称之为逆指标。

为了保证全部变量的正向性,需要对逆指标进行转化。

在9个指标中,2个指标为正向指标。

指标中只有工业废气排放总量(X9)为逆向指标,对其采用的转化方法是取倒数-X。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采用Z-score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首先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将这些数据代入标准化公式中,经计算得到数据的标准化值。

其变换公式为:Z ij=x ij-x⎺j sj,x⎺j=1nni=1∑x ij,s2j=1n-1ni=1∑(x ij-x⎺2j)2[],在SPSS26.0中可自动进行Z-score标准化。

(二)数据的检验。

因子分析是指从众多原始变量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文/胡月(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提要]近年来,随着“东北振兴”倡议的稳步推进,辽宁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城市迅猛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

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综合实力分析作者:关伟李盼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9期摘要:以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有关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18个指标,应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这些城市近五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测算与比较。

结果显示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沈阳综合实力最强,鞍山次之,营口、辽阳、本溪再次之,铁岭、抚顺和阜新综合实力较弱,并且在近几年各城市的综合实力排名顺序变动不大。

为提高经济区的整体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为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因子分析;综合实力中图分类号:F0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36-02一、引言沈阳经济区原名为“辽中城市群”,是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7个城市构成。

2008年7月21日,辽宁省政府召开了沈阳经济区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将辽宁中部城市群更名为沈阳经济区,并将阜新市正式纳入沈阳经济区。

因子分析最早是由心理学家Chales Spearman在1904年提出,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寻求这些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被称为公因子的不可观测变量,来表示基本数据结构。

这些公因子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从而有利于研究者达到简化数据结构,方便研究的目的。

目前,因子分析可以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地质学、生物学、生理学、环境学以及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1]因子分析法在地理研究中应用的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方向上,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相结合能深入的反应城市的发展状况,城市之间的联系情况。

我国应用因子分析研究城市综合实力的文献也有,孔凡文,王英华,才旭[2]对沈阳经济区整体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分析;范坤,吴月,周静,陈忠祥[3]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宁夏县域综合实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辽宁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辽宁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辽宁省城 市循 环经济发展水 平综合评 价
冯 艳
( 阳师范大学 , 宁 沈 阳 10 3 ) 沈 辽 04 1

要: 国的许 多城 市 已经 面临越 来越严 重的责源、 我 环境和发展 的 困境 , 通过循 环经济 建设 可 以改 变城 市的发展
模式 , 高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对循环 经济 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 发展 循环 经济的一 个必要步骤 , 充分考虑 经济 提 在
3%, 1 铁矿石 3 %, O 水泥 4 %… 。发展循 环经 济是我 国社 O I 会经济可 持续 发展 的迫 切要 求 。 目前 , 国已有 部分城 我
市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辽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是 大范围、 全方位进行的, 全省 l 4个市都制定了工作方案,
有领导 、 有计 划 、 有步骤 地进 行实施 。在建 设循环 经济型
消耗 的能源 和原 材料 所 占的 比重却 是 : 油 7 4 原 煤 原 . %,
生产—— 消费——废弃物排放 ) 基础 上构 建 , 偏重 于
关注经济的增长和结构转变, 对资源节约和荐循环利用
等方面缺乏考虑 , 对今天循 环经济 新模 式 的引进 、 和 实施 控制 已失去 意义 。因此 。 急需研 究 并 建立 新 的循 环 经济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考核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定量
评价 工具 。国 内一 些学 者 已经 开始 了这方 面 的研 究 . 周
国梅借鉴 了生态 效率 的 概念 。 对循 环经 济 的评 价指 标体 系进行 了初步设 计 ; 铁 宁则建 议 在 国 家生 态市建 设 指 崔 标 中强化 循环 经济 的指 标 ; 元炯 亮 认 为生 态 工业 园是循

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分析和评价

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分析和评价
2 0 1 3年第 2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C RE S E ARC H G UI DE
N o . 2 5, 2 01 3 S e r i a l No . 2 0 7
总第 2 0 7期
辽 宁 省 城 市 竞 争 力 分 析 和 评 价
于 淼 , 耿雅冬
城 市 竞 争 力 的有 效 策略 。
关键词 : 主成分分析 ; 城 市竞争力 ; 辽 宁省 中图分类号 : F 2 9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2 5 — 0 2 3 6 — 0 3
城市竞争力是~个综合 的概念 , 具有 丰富的内涵【 1 1 。国外
级指标
二级指标 地 区生产总值( x。 ) 、 第 三产业 增加值( x ) 、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x ) 、 社会 消费品零 售总额( x ) 、 建
经济实力
筑业增加值 ( x )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x )
基础设施 旅 客运输量 ( x ) 、 货物运输量( x ) 、 人均居 民生活用 电量 ( x 。 ) 、 人均家庭生 活用水量( x, 。 )
人才科技水平
政府作用
高等学 校专任教师数 ( x ) 、 科学研究 、 技术服务行业人数 ( x , ) 、 教育支出( x . )
地 方财政 收入 ( X ) 、 地方财政支出( X )
对外开放程பைடு நூலகம்
外 贸进 出 口总额 ( x . ) 、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 ( x 。 ) 反映了各个主分量在描述被评价对象上所起 的作用。 ( 3 ) 计算
理论等 。国内对城市竞争力 的研 究 比较深入 , 保鹏 飞提 出了 城市竞争 力的“ 弓弦箭模 型” , 连 玉明提 出“ 城 市价 值链理论

辽宁省经济发展状况浅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状况浅析

辽宁省经济发展状况浅析汇报人:日期:•辽宁省经济发展概述•辽宁省产业经济发展分析•辽宁省经济增长动力研究•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辽宁省经济发展策略建议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辽宁省经济发展概述近年来,辽宁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2019年GDP增速为5.5%,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正增长。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较快。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辽宁省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辽宁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定位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辽宁省的农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重要的交通枢纽辽宁省的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重要的工业基地辽宁省作为传统的工业基地,其工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优势明显。

03自然资源丰富:辽宁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01优势02地理位置优越: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结合部,是连接两大区域的重要通道。

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人才资源充足:辽宁省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挑战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尽管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但传统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辽宁省的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环境的限制,辽宁省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这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02辽宁省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导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导,其中重工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如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时间演变分析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时间演变分析
为 r反映城 市竞 争 力 水 平 , 并且对各城市 进行排序 , 选
统计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 理是通过数学变换 把众多 可能相互包含重 复信 息的指标转化成新 的相互独 立的 综合指标 , 并选取在总信 息量 中比例较大的少数几个综
择 了主成分 分析法 对城市 竞争 力进行 测定 与 比较 ; 同
其他 城 市 具有 更 强 、 更 为 持 续 的 发 展 能 力 和 发 展 趋
本研 究 以辽 中南 城 市 群 为 研 究对 象 , 从 综 合 经 济 实 力、 基 础设 施 、 对 外 开放 等 5 个 方 面选 取 3 3个评 价指 标 ,
组成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 并 运用 S P S S软件对城
群 的研 究 较少 。所 以 , 研 究 辽 中南 城 市 群 竞 争 力 对 于促 进 辽 宁振 兴经 济 、 协调 发展 具 有重 要 现实 意义 。
占全省的 8 8 %, 是辽宁省经济 发展核 心区 , 也是我国重
要 的工 业基 地 和东 北地 区 发展 的龙 头 。
数据来源于《 辽宁省统计年鉴》 、 《 中国城市统计年 鉴》 。考虑到计 算结果 的客观性 和真实性 , 选取 2 0 0 3 ,
0 引 言
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 的主体形态 , 在我 国未来 区 域经济发展 中占有重要 的战略地位 , 并逐渐成 为国家城 镇化 战略的重要 内容。 目前 , 关于辽 中南城 市群 的研究 主要是针对城市规模的演变 、 城市群产业集聚的格局 和 城市群发展对策的研究 , 对辽 中南城市群城 市竞争力方 面的研究较弱。城市竞 争力是指城市通过提供 自然的、 经济的、 文化 的和制度的环境 , 集聚 、 吸收和利用各种促 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明要素 的能力 , 并最终表现 为比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平 的 比较评 价 。本文 提 出了评 价城 市循 环 经济 发展
水 平 的指标 体 系 , 用综 合评 价法 , 合 辽宁 主要城 运 结 市 的实 际情 况 , 其 各 城 市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对
了横 向 比较评 价 。

源在 整个 经济 活 动 中得 到合 理 持 久 应 用 , 效 提 高 有 资源 的配 置效 率 。循 环经 济 以“ 量化 、 利 用 、 减 再 再
循环 ” 3 为原 则 , ( R) 要求 以 尽 可 能 少 的 资 源 消 耗 和 环境 代 价实 现最 大 的发展 效 益 。2 0世 纪 9 0年代 以 来 , 随着 资源 环境 问题 的 日益严 重 , 伴 国际社会 逐 步 认 识 到 , 实现 经 济和环 境 双赢 的战 略 目标 , 须改 要 必 变 传 统 的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立 新 的 经 济 发 展 模 建 式 … 。 目前 我 国 已有 部 分 行 业 和 城 市 开 展 了循 环 经济试 点 工作 。随 着我 国不 断 推 进 循 环 经 济 建设 , 循环 经济 在各个 层 面 上 的管 理 工 作 正 向着 制 度 化 、 规范 化方 向发 展 。 因此 积极 开展 循环 经 济发 展水 平 综 合评 价 , 时 、 及 准确 和科 学地 掌握 循环 经 济 的发 展 状况 , 为循环 经 济发展 战 略管 理提供 决 策依 据 , 为发 展 规划 和政 策制 定提 供科 学数 据 支持 具有 重要 的实
评价 问题 一 般 步 骤 J 明 确 评 价 目 的 ; 定 被 评 价 : 确
对 象 ; 立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集 评 价 指标 的原 始 值 、 建 收 评 价指标 的预处 理 ; 定与 各 项 评 价 指 标 相 应 的 权 确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比较分析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比较分析

税 尚楠 、 吴希翎认 为, 城市化 的科 学 内涵是 “ 乡村人 民和 城市人 民共 同创造 和分享经 济增 长的利益 , 同享用人类数 共 千年来积 累起来 的科 学 、 文化宝 藏 , 论在什么地 方居住其 无 生活都是无差别的 。” 城市化至少包 含着 三个方面 的含义: 1 . 城市化是乡村 人 口向城市集 中的过程 。大批农村劳动 “

要 : 过 对 城 市化 内涵 的探 究 , 出人 口等 单 一指 标 测 度 的城 市化 水 平 , 经不 能 反 映城 市化 的 全部 内涵 , 通 得 已 因
此 采 用 层 次 分 析 法对 辽 宁 省 1 4市城 市化 化 水 平 进 行 综合 测 度 并 比较 分析 。 并 对 辽 宁 省 不 同城 市化 水 平 城 市 进 行 分 类 , l 分 为 高 中低 三 类 ; 析 辽 宁省 城 市化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区间 产 业 结 构 不 均 衡 、 业化 与城 市化 发 展 不 协 将 4市 分 地 工
力需 要 寻 找 出路 , 是 原 有 的 城 市 根 本 无 法 容 纳 这 么多 的剩 可 余劳动力 , 因此农村非农化和都市化成为必然 的选择 。” 这 过 程是城 市化进 程 “ ” 量 的增加 过程 , 城市 化的初 级 阶 是 段 。其结果是导致城市人 口不 断地膨 胀 、 城市数量不断地增 加、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地扩张 。 2城市化是产业 结构转变 、 . 城市文 明不 断发展与传播 的
二 、 市化 指标体 系的建立 及权 重 城
1 . 城市化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选取指标 , 利用软件计算出 相关 矩阵 特征值 , 以及各 主成分 的贡献 率和累积 贡献率 。按照特 征值大于 1 的原则, 其选取 4 个主因子, 其累计方差达到8. 7 9 2%, 8 基本上能 够反 映出原始 变量 的绝大部分 信息 ,具有显 著代表 l 生,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辽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地区之一。

本文将探讨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对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经济总体发展情况辽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重镇,其经济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辽宁的GDP总量达到了2.9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11位。

这一数据显示了辽宁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二、重点产业发展1.装备制造业辽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装备制造业。

该省拥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国有军工企业,以及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一大批民营装备制造企业。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煤炭工业辽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该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也具备较强的煤炭开采和加工能力。

煤炭工业不仅为辽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3.钢铁产业辽宁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著名的钢铁企业,如阜新钢铁集团、鞍钢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的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辽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问题与挑战尽管辽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产业结构不合理辽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重工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辽宁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2.环境污染问题辽宁在经济发展中长期依赖煤炭和重工业,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成为这个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3.人才流失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就业空间有限,辽宁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年轻人普遍选择去发达地区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这给辽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辽宁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辽宁正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辽宁中部旅游城镇发展现状分析

辽宁中部旅游城镇发展现状分析

辽宁中部旅游城镇发展现状分析1. 背景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其中,中部地区是辽宁省的重要经济命脉,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区域。

本文将对辽宁省中部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中部地区的旅游城镇分布情况辽宁省中部地区旅游城镇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锦州、葫芦岛、丹东、营口等市。

其中,锦州市旅游城镇包括:北镇市、凌海市、义县、黑山县、太和区;葫芦岛市旅游城镇包括: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丹东市旅游城镇有:东港市、凤城市、宽甸县;营口市旅游城镇包括:鲅鱼圈区、老边区、西市区、站前区。

3. 中部地区旅游城镇特点3.1 地理特点辽宁省中部地区旅游城镇地理位置优越,多数位于海滨和沿海地区,具有美丽的海滨风景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还有森林公园、温泉度假区等优美的自然景点。

3.2 人文特点辽宁省中部地区旅游城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锦州市北镇市的“金属地球仪之都”、丹东市宽甸县的刘公岛、董海川故居、抚顺市东洲区的东洲古镇等文化景点,深受游客的喜爱。

3.3 产业特点中部地区旅游城镇的产业特点主要以“旅游+”的形式为主,如旅游农业、旅游观光、旅游购物等,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盈利,而且也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4. 中部地区旅游城镇存在的问题4.1 交通不便中部地区的某些旅游城镇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交通不便,很多游客选择其他地区进行旅游,导致当地旅游业的损失。

4.2 旅游设施不完善由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些旅游城镇旅游设施过于陈旧,不能满足现代游客对旅游的需求。

4.3 人才匮乏一些旅游城镇缺乏相关人才,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无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

5. 中部地区旅游城镇未来发展方向5.1 加强旅游交通建设中部地区的旅游城镇应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交通状况,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加强当地公路建设和开通公共交通,可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盈利。

5.2 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中部地区旅游城镇应该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入,打造更具有时尚与特色的景区。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城市竞争力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城市竞争力评价

第10卷第3期2017年6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0No.3Jun.2017收稿日期:2017-04-18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2014026)。

作者简介:郑 阳(1980-),女,辽宁沈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已于2017-05-2313∶29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70523.1329.004.html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7.03.1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城市竞争力评价郑 阳,玄 雪(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沈阳110870)摘 要: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地区间差异,研究辽宁省各大城市竞争力可以掌握其经济现状和发展潜力,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7个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归纳成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水平、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程度5个维度。

根据综合得分排列辽宁省各城市竞争力顺序,并解释各主要成分,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城市竞争力;发展潜力;发展战略;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7)03-0251-0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部分城市已被赋予国际化的内涵。

城市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和增强城市竞争能力是推动地区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实力的重点工作。

EdwardJ.Malecki研究指出,竞争力是指为所辖区域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的能力,地区、国家竞争力均可以这样理解[1]。

Robert把城市竞争力定义为创造社会财富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的能力,从国家层面来看,竞争力代表着国家的生产率[2]。

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辽宁省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经 济 的 同 时对 制 约经 济 发 展 的其 他 因 素有 所 忽 略 ,所 以为 了使 自 己的竞 争 力 突 破 当面 的 现状 ,这 些 问题 需 要 亟 待解 决 ; 国计 民 生 因 子F 得 分 最 高 的是 大 连 ,一 方 面 由于 大 连 重工 业较 少 ,而 且其 2 经 济 发 展 主 要靠 地 处 沿 海 城 市 的优 越 性 ,积 极 吸 引 外 资 ,是 辽 中南 城 市 群经 济 的发展 的增 长 极 ,也 是 连接 东 北 地 区进 出 口的纽 带,因为大连无重工业 ,当地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外资投资,在当 今面临经济危机下,如何改变依赖外资发展的现状是制约当前大 连发展的一个桎梏 ;生活因子F 方面,得分最高的为本溪市 、抚 3 顺市、盘锦市、朝 阳市,因辽宁省是东北地区的农业大户 ,这四 个 城 市 的农 业 发展 比其 他 市较 多 ;环 境 因子F 中 ,鞍 山市 、 本溪 4 市 、营 口市 、 申新 市 、 葫芦 岛市 ,这 几 个城 市的 环 境治 理 和保 护 . 方面 做 的较好 ,为 当 地 居 民的 生 活营 造 出一种 和 谐 的气 氛 ; 生产 因子 F ,营 口市 、阜 新 市 、铁 岭市 、朝 阳市 得 分较 高 ,这几 个 市 5 在当地的经济增长方面比较突} ,可能由于基数比较小,所 以其 } {
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 明显:服务因子F ,鞍 山市、丹东市、营口 6 市、阜新市 、盘锦市 、铁岭市、朝阳市的得分较高 ,在居民生活 服务方面 ,这儿个地区的政府很关切当地居民的生活,出台很多
政策 加 强改 善 当地 的居 民 的生活 条件 。 根据综合因子分析的结果看 出,排名前3 的是沈阳、大连和鞍 山,且沈 阳和大 连 的得分 相近 。沈 阳作 为辽 宁省 的中心城 市 , 自身 所 具备 的 中心地 位 、核心作 用 、 巨大 经济 效益 、强 烈的辐 射能 力以 及在资金、技术、人才 、信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使其在周 边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很好的集聚、辐射、中介和信息作用,这是 任何中小城市无法 比拟的,尤其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 自身容量趋 于饱 和 时,大 城 市发达 的经 济基础 就会 促进 周边 区域经 济 的发展 ,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其基础设施的得分较低,需要加大 政府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出台相关政策以消除公共资源的 “ 公地悲 剧 ”。而 大连 地处 沿海 ,外 资大量 投入 ,使大 连 的经济迅 速增 长 , 成为 东北地 区进 出 口最大 的城 市 ,连 接 辽宁 中部城 市群 、环渤海 经 济 圈和 东北 亚经 济 圈的关 键纽 带 ,但 其经 济发 展单 一 ,是 影响其 发 展 的 一大障 碍 。鞍 山是 是 东北地 区最 大 的钢铁城 市 , 以资源为经 济 发 展 导 向的 资源 性城 市 ,其 发展 对 周 边城 市 具 有较 强 的辐 射 力 , 但 ,最近 几年 随着 资源 的枯 竭 ,如何 由依赖 资源 发展 的模式 转变 为 其 他模 式 ,使 城市 经济 得到 长远 发展 ,是鞍 山市 面临 的最大 问题 。 而其 他城 市 的综合 因子 得分较 低 ,在城 市经 济竞 争力水 平上 的综 合 得分也较低,在城市发展战略上应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只有经济 发展了,城市设施水平及其他方面才能搞上去。 三、政策与建议 以 中心 城 市 为核 心 , 建 立 合 理 的城 市 网络 体 系 ;发 展 中小 城市 ,提高城市竞争力。当前辽宁省应将 中心城市的发展作为战 略重 点 ,发 挥 沈 阳 、大 连 中心 城 市的 作用 , 以这 些 中心 城 市为 核 心 ,建 立合 理 的 城 市 网络 体 系 ,并 形 成具 有 一 定规 模 的 、 能发 挥 区 域 经 济优 势 的 城 市群 ,如 以沈 阳 为主 要 发 展 极 ,大 连 为主 要 口 岸 和 次 中心 的辽 中 南城 市 群 ,发 挥 网络 城 市 的辐 射 、 集聚 作 用 , 以形成地区绎济新的增长级,带动地 区经济的腾飞。 发 挥 政 府 的 规 划 作 用 , 提 高 政 府 管 理 效 率 ,配 合 企 业 发 展 ,增 强本地 区企业 的竞争力加快政府 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方式 的创新 ,由直接 经营企业转变为经营城 市,通过经营城市创造 独 特 的城 市 环 境 和 吸 引 力 促 使 企 业 家 更 好 的 经 营 企 业 , 对 于 经 济 发 展 不 足 的城 市 , 应 积 极 创 造 良好 的投 资环 境 , 吸 引 外 来 企 业 家 前 来 投 资办 厂 , 最 大 的 发 挥 政 府 的 正外 部性 。 辽 宁 省 政府 应 注 重 各 省 市 的经 济 发展 不 平 衡 现 象 , 出 台各 种 鼓 励 政 策 , 以 经 济 发 展 快 的城 市 带 动经 济 发 展 慢 的城 市 ,科 学 制 定 经济 发展 规划 ,加强公共基础建设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 良好 的服务 平 台,强化政府 的监 督制 度,适当降低政府 的直接 ,尽量减少 间接 支 出尤 其 在信 息成 本 的支 出上 面 , 以 降低 政 府 的 高 成本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6月
236
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分析
田美香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110159)
摘 要:本文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14个城市进行综合实力评价,计算各城市综合实力得分并进行排名,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区域划分。

关键词:综合实力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6—0236—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各城市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各城市的经济差异也逐渐凸显,这将影响辽宁省整体的发展。

对辽宁省各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将有助于正确评价辽宁省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省内各城市认清自己的定位与现状,促进城市间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实力的稳步提高。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评价城市综合实力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的原则,设计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作为建立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

故本文首先对近些年来部分学者在进行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时所运用的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依据数据的可得性,整理出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等28个指标作为本文所需的指标体系框架。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所选指标个数较多且相关性较强,且相对来说有部分指标影响并不大,故为了使指标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简洁性,有必要对上述指标体系框架作进一步筛选。

一般做法是:先将累积贡献率达到85%的主成分找出来,由于主成分是各指标的线性组合,故保留在主成分组合中载荷系数大于0.7的指标,将其他指标删除。

在剩余的指标中继续进行主成分分析,采取同样的删除方法。

这样经过有限次的主成分分析后,使所有余下的指标都达到保留的标准,则这些保留下来的指标就构成最终的指标体系。

[2]
经过四次主成分分析后,在原指标框架中的28个指标中筛选可得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X1—地区生产总值、X2—地方财政收入、X3—地方财政支出、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X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X7—工业总产值、X8—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X15—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X17—职工平均工资、X18—城镇人口比重、X24—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27—邮电业务总量、X28—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四、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 依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用SPSS 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根据主成分选取原则选取两个主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总方差解释表 主成分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权重 F1 83.48% 83.48% 0.87 F2 12.13% 95.61% 0.13 计算辽宁省各城市综合实力得分,并进行排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辽宁省各城市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名 城市 F1 F2 综合 排名 沈阳 2.46 0.06 2.15 1 大连 2.18 0.11 1.91 2 鞍山 0.11 0.26 0.13 3 抚顺 -0.32 0.89 -0.16 4 本溪 -0.52 1.27 -0.28 6 丹东 -0.38 -0.69 -0.42 10 锦州 -0.27 -1.03 -0.37 9 营口 -0.38 0.14 -0.32 7 阜新 -0.49 -1.04 -0.56 14 辽阳 -0.47 0.55 -0.34 8 盘锦 -0.63 2.23 -0.25 5 铁岭 -0.43 -0.72 -0.47 11 朝阳 -0.42 -1.00 -0.49 12 葫芦岛 -0.44 -1.04 -0.51 13 根据表2中各城市综合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辽宁省内的较发达城市、中等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划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辽宁省区域划分 较发达城市 沈阳、大连 中等发达城市 鞍山、盘锦、抚顺、辽阳、本
溪、营口、锦州
欠发达城市 铁岭、朝阳、丹东、葫芦岛、
阜新
四、评价结果分析 1、辽宁省各城市综合实力强弱明显,差距较大。

沈阳、大连两个城市分别位居第一、二位,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城市。

鞍山等7个城市处于中等发达水平,而辽宁省的西北部城市群,如铁岭、朝阳、阜新等得分较低,综合实力较弱。

由此可见,辽宁省的区域经济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发展现象。

2、政府应当从有利于全省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不削弱较发达城市的发展为前提,积极扶持欠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共同发展。

3、较发达城市应当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地区逐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中等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在保持并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优势的同时要学习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引进资源、人才和先进技术,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其经济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辽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