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相关习题讲解
01金属工艺与热处理练习题解析
![01金属工艺与热处理练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2c13d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7.png)
01⾦属⼯艺与热处理练习题解析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判断题(对的在题前的括号中打“√”,错的打“×”)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砂型铸造⽐⾦属型铸造的铸件晶粒更细。
(×)2.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引起的合⾦强度、硬度升⾼的现象。
(√)3.珠光体、索⽒体、屈⽒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学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
(×)5.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也随着增加。
(×)6.点焊、缝焊时,焊件的厚度基本不受限制。
(×)7.切削钢件时,因其塑性较⼤,故切屑成碎粒状。
(×)8.回转体外圆表⾯加⼯常采⽤车削、铣削、刨削、磨削及钻削等加⼯⽅法。
(×)9.车削槽时的背吃⼑量(切削深度)等于所切槽的宽度。
(√)10.珩磨机床上⼀般珩磨头与机床主轴采⽤浮动联接来珩磨孔,保证珩磨孔不会应加⼯孔的中⼼与机床主轴不同⼼⽽产⽣圆度误差,这种⽅式符合⾃为基准定位原则。
(√)11.冲压加⼯只能⽤于加⼯⾦属板材。
(×)12.冲压产品的尺度精度主要是由模具保证的。
(√)13.⾦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越⾼,塑性越好。
(√)σσ。
(×)14.材料强度极限bσ与屈服极限sσ之⽐值称为屈强⽐/b s15.⼑具的标注⾓度随着⼑具的安装条件和进给量的⼤⼩变化⽽变化。
(×)16.通常切削脆性材料,最容易出现后⼑⾯磨损。
(√)17.在选择车⼑的刃倾⾓λs时,粗加⼯取正值,以保证⼑尖强度;精加⼯取负值或零,使切屑流向待加⼯表⾯⼀侧,以免划伤⼯件已加⼯表⾯。
(×)18.当有⾊⾦属(如铜、铝等)的轴类零件要求尺⼨精度较⾼、表⾯粗糙度值较低时,不能采⽤磨削加⼯的⽅法,⽽只能采⽤超精车的⼯艺⽅法。
(√)19.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主偏⾓较⼤的车⼑进⾏切削,以减⼩径向切削分⼒。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0b06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3.png)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1. 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来改变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期望的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2. 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加热过程中,金属材料被加热到高温,使其达到晶体内部的活动化能,使原子间的结构发生改变。
保温是维持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时间,以使金属内部的结构达到均匀和稳定。
冷却过程中,金属材料被迅速冷却,使其内部结构固定,从而实现所需的性能改变。
3.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包括回火、退火、淬火、时效等。
回火是为了去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并增加材料的韧性。
退火是为了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来改善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
淬火是通过迅速冷却使材料产生高硬度和高强度。
时效是通过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来调控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4. 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例如,碳钢通过回火可以提高韧性,淬火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
铝合金可以通过时效使其硬度和强度提高。
还有一些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如表面处理和脱氢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纯净度。
5.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确保得到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温度控制可以使用炉温计或红外测温仪来实现。
时间控制可以通过保温时间和加热速率来控制。
冷却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冷却介质和速率来调控材料的性能。
6. 在热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化学成分、热处理敏感性和应用要求。
预处理可以包括去除表面污染物、退火去应力、调平等工艺,以减少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
7. 热处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硬度计等测试仪器来进行。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测量机械性能和硬度值,可以评估热处理效果和判断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 当进行热处理时,还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
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排放措施。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参考答案 (2)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参考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228ffa7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8.png)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严格控制铸钢、铸铁中的硫含量可使铸件产生热裂纹的倾向大大降低。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普通金属都是多晶体。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当晶核长大时,随过冷度增大,晶核的长大速度增大。
但当过冷度很大时,晶核长大的速度很快减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耐磨钢ZGMn13,经""水刨处理""后即可获得高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高的塑性和韧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合金元素加入钢中,会降低钢的回火稳定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共析转变时温度不变,且三相的成分也是确定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在连续式热处理炉中,钢带是成卷进行处理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铸铁可以经过热处理改变基体组织和石墨形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光线照射物体能够使物体变热。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火焰淬火最常用的燃料是氧-乙炔火焰混合气体。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在轧制过程中,原料的体积和成品的体积是不变的,只是形状和尺寸发生了变化。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对流板可提高罩式退火炉的传热效率。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正火与退火在冷却方法上的区别是:正火冷却较快,在空气中冷却,退火则是缓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疲劳破坏是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等温转变可以获得马氏体,连续冷却可以获得贝氏体。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热加工是指在室温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8.正火工艺是将钢加热到AC3+(30~50℃)或Accm+(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出炉空冷。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c208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9.png)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热处理是金属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改变金属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在金属热处理的学习过程中,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热处理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金属热处理习题及其答案。
1. 什么是金属的退火处理?请简要描述其作用和过程。
答:金属的退火处理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其作用是消除金属中的应力和晶界堆积缺陷,提高金属的塑性和韧性。
退火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2. 金属的淬火处理是什么意思?请简要描述其作用和过程。
答:金属的淬火处理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其作用是使金属产生马氏体组织,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过程包括加热、保温、迅速冷却和回火四个阶段。
3. 金属的回火处理是什么意思?请简要描述其作用和过程。
答:金属的回火处理是将淬火后的金属再次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其作用是减轻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可加工性。
回火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4. 金属的时效处理是什么意思?请简要描述其作用和过程。
答:金属的时效处理是将金属在较低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的过程。
其作用是使金属产生细小的析出相,提高金属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时效处理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5. 请简述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异同点。
答: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都是金属热处理的方法,但其作用和过程有所不同。
固溶处理是将金属加热至固溶温度,然后快速冷却的过程,其作用是溶解金属中的析出相,提高金属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时效处理是将金属在较低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的过程,其作用是使金属产生细小的析出相,提高金属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6. 请简述金属的冷处理是什么意思?它与热处理有何不同?答:金属的冷处理是在室温下对金属进行塑性变形和加工的过程。
与热处理相比,冷处理不涉及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主要通过机械力的作用来改变金属的形状和性能。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及资料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及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7afb7331b765ce05081470.png)
1.热处理工艺: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使金属和合金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工件使用性能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这种技术称为热处理工艺。
2.热处理工艺的分类:(1)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回火、淬火)(2)化学热处理(3)表面热处理(3)复合热处理3.由炉内热源把热量传给工件表面的过程,可以借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实现,工件表面获得热量以后向内部的传递过程,则靠热传导方式。
4.影响热处理工件加热的因素:(1)加热方式的影响,加热速度按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高温入炉加热的方向依次增大;(2)加热介质及工件放置方式的影响:①加热介质的影响;②工件在炉内排布方式的影响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通道;③工件本身的影响:工件的几何形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以及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质等直接影响工件内部的热量传递及温度场。
5.金属和合金在不同介质中加热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脱碳;物理作用有脱气,合金元素的蒸发等。
6.脱碳:钢在加热时不仅表面发生氧化,形成氧化铁,而且钢中的碳也会和气氛作用,使钢的表面失去一部分碳,含碳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脱碳钢脱碳的过程和脱碳层的组织特点:①钢件表面的碳与炉气发生化学反应(脱碳反应),形成含碳气体逸出表面,使表面碳浓度降低②由于表面碳浓度的降低,工件表面与内部发生浓度差,从而发生内部的碳向表面扩散的过程。
半脱碳层组织特点;自表面到中心组织依次为珠光体加铁素体逐渐过渡到珠光体,再至相当于该钢件未脱碳时的退火组织。
(F+P—P+C—退火组织)全脱碳层组织特点:表面为单一的铁素体区,向里为铁素体加珠光体逐渐过渡到相当于钢原始含碳量缓冷组织在强氧化性气体中加热时,表面脱碳与表面氧化往往同时发生。
在一般情况下,表面脱碳现象比氧化现象更易发生,特别是含碳量高的钢。
7.碳势:即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不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含碳量。
8.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de18ea32d7375a5178061.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七章金属及合金的回复和再结晶7-1 用冷拔铜丝线制作导线,冷拔之后应如何如理,为什么答:应采取回复退火(去应力退火)处理:即将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原因:铜丝冷拔属于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冷变形加工,冷塑性变形会使铜丝产生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该残留内应力的存在容易导致铜丝在使用过程中断裂。
因此,应当采用去应力退火使冷拔铜丝在基本上保持加工硬化的条件下降低其内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内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提高其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7-2 一块厚纯金属板经冷弯并再结晶退火后,试画出截面上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答:解答此题就是画出金属冷变形后晶粒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示意图(可参考教材P195,图7-1)7-3 已知W、Fe、Cu的熔点分别为3399℃、1538℃和1083℃,试估算其再结晶温度。
答:再结晶温度:通常把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70%以上)的金属,在约1h的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超过95%再结晶转变量的温度作为再结晶温度。
≈δTm,对于工业纯1、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间存在一经验关系式:T再金属来说:δ值为,取计算。
2、应当指出,为了消除冷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现象,再结晶退火温度通常要比其最低再结晶温度高出100-200℃。
=,可得:如上所述取T再W=3399×=℃再=1538×=℃Fe再Cu=1083×=℃再7-4 说明以下概念的本质区别: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2、再结晶时晶核长大和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答: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定义一次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的等轴晶粒,位错密度显着下降,性能发生显着变化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称为(一次)再结晶。
金属热处理原理复习参考
![金属热处理原理复习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807c2c18bd63186bcebbcc2.png)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一(参考答案)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了相变阻力?主要特征:①界面能-惯习面②界面能-位向关系③弹性应变能④缺陷的影响⑤原子迁移率低⑥有亚稳过渡相形成相变阻力:界面能+弹性应变能。
2.固态相变的形核位置有哪些?为什么非均匀形核成为固态相变的主要形核方式?均匀形核、晶界形核(界面、界棱、界隅)、位错、空位等。
原因:1)固态下原子激活能大,均匀形核率低;2)非均匀形核降低了临界形核功,提供补充能量。
3.试计算奥氏体含2.11%的碳(wt%)时,平均几个γ-Fe晶胞才有一个碳原子?设n个晶胞有一个碳原子:=n.2484.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是怎样形成的。
并讨论为什么在铁素体消失的瞬间,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奥氏体形成驱动力:奥氏体与珠光体自由能差值,转变通过扩散进行,分以下4个阶段:1)奥氏体核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交界处通过C原子扩散形成;2)奥氏体核通过渗碳体溶解、C在奥氏体中扩散以及在奥氏体两侧边界向铁素体、渗碳体推移进行;3)渗碳体溶解;4)奥氏体均匀化。
铁素体消失的瞬间,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的原因:奥氏体/渗碳体界面处的碳浓度差远远大于奥氏体/铁素体界面处的浓度差,所以只需溶解一小部分渗碳体就可以使其相界面处的奥氏体达到饱和,而必须溶解大量的铁素体才能使其相界面处奥氏体的碳浓度趋于平衡。
故在共析钢中总是铁素体先消失,有剩余渗碳体残留下来。
5.快速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与恒温下的奥氏体形成对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①快速加热A形成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形成。
②加热速度越快,A晶粒越细小,但易长大。
③随加热速度加快,A成分不均匀性增大。
6.什么叫组织遗传?如果淬火过热,应如何返修?组织遗传:相变后,新相仍保持旧相晶粒的大小和形状。
返修:1)中速加热;2)采用快速或慢速加热到高于临界点150~200℃,使粗晶粒通过再结晶细化;3)先进行一次退火以获得平衡组织,然后再进行加热。
热处理习题及答案(吴超版)
![热处理习题及答案(吴超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7ceda9f705cc1754270906.png)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复习题一、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1.相变特征:(1)新相和母相间存在不同的界面(相界面特殊),按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
(2)新相晶核与母相间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存在惯习面(3)产生应变能,相变阻力大(4)易出现过渡相:在有些情况下,固态相变不能直接形成自由能最低的稳定相,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中间阶段,先形成一系列自由能较低的过渡相(又称中间亚稳相),然后在条件允许时才形成自由能最低的稳定相.相变过程可以写成:母相―→较不稳定过渡相―→较稳定过渡相―→稳定(5)母相晶体缺陷的促进作用:固态相变时,母相中晶体缺陷起促进作用。
新相优先在晶体缺陷处形核。
(6)原子的扩散速度对固态相变有显著的影响。
固态相变必须通过某些组元的扩散才能进行,扩散成为相变的主要控制因素。
2.相变阻力:相界面的存在,产生应变能,原子的扩散3.相变驱动力:存在位相关系和惯习面,过渡相的形成,晶体缺陷二、奥氏体晶核优先在什么地方形成?为什么?奥氏体晶核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界面上形成,原因是:(1)两相界面处碳原子的浓度差较大,有利于获得奥氏体晶核形成所需的碳浓度;(2)两相界面处原子排列不规则,铁原子可通过短程扩散由母相点阵向新相点阵转移,形核所需结构起伏小(3)两相界面处杂质和晶体缺陷多,畸变能高,新相形核可能消除部分缺陷使系统自由能降低,新相形成的应变能也容易释放;三、简述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基本过程。
奥氏体转变(由α到γ的点阵重构、渗碳体的溶解、以及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重新分布的过程):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向α和Fe3C两个方向长大→剩余碳化物溶解→奥氏体均匀化四、什么是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说明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 10℃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第七章金属热处理原理复习题(已做完)
![第七章金属热处理原理复习题(已做完)](https://img.taocdn.com/s3/m/fa8b792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70.png)
第七章⾦属热处理原理复习题(已做完)第七章《⾦属热处理原理》部分复习题⼀、名词解释:1.实际晶粒度:某⼀具体热处理或热加⼯条件下的奥⽒体的晶粒度叫实际晶粒度2.马⽒体、贝⽒体(上贝⽒体和下贝⽒体):过冷奥⽒体的等温转变中温转变时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称为贝⽒体,上贝⽒体(B上):550℃~350℃,呈⽻⽑状,⼩⽚状的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之间,下贝⽒体(B 下):350℃~Ms:在光学显微镜下为⿊⾊针状,在电⼦显微镜下可看到在铁素体针内沿⼀定⽅向分布着细⼩的碳化物(Fe2.4C)颗粒。
贝⽒体:过冷奥⽒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时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
⼆、填空题:1.钢加热时奥⽒体形成是由奥⽒体形核;晶核的长⼤;未溶碳化物(Fe3C)溶解;奥⽒体成分均匀化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2.在过冷奥⽒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体的主要相同点是都是它们都是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不同点是层间距不同,且珠光体层间距较⼤,屈似体层间距最⼩。
3.⽤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体的组织特征呈⽻⽑状状,⽽下贝⽒体则呈⿊⾊针状。
4.与共析钢相⽐,⾮共析钢C曲线的特征是多⼀条过冷A→F或(Fe3CⅡ)的转变开始线,亚共析钢左上部多⼀条过冷A转变为铁素体(F)的转变开始线,过共析钢多⼀条过冷A中析出⼆次渗碳体(Fe3CII) 开始线。
5.马⽒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板条状、针状两种。
其中板条状马⽒体的韧性较好。
6.⾼碳淬⽕马⽒体和回⽕马⽒体在形成条件上的区别是前者是在淬⽕中形成,后者在低温回⽕时形成,在⾦相显微镜下观察⼆者的区别是前者为⽵叶形,后者为⿊⾊针装。
7.⽬前较普遍采⽤的测定钢的淬透性的⽅法是“末端淬⽕法”即端淬试验。
三、判断题:1.所谓本质细晶粒钢就是⼀种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发⽣粗化的钢。
(×)2.当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 c1和A c3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由铁素体和奥⽒体构成的两相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中奥⽒体的碳含量总是⼤于钢的碳含量。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352e0879563c1ec5da7194.png)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二参考答案1.真空加热的特点有哪些?答:1)加热速度缓慢2)氧化作用被抑制3)表面净化4)脱气作用5)蒸发现象2.有一批马氏体不锈钢工件(1Cr13、2Cr13、3Cr13)在真空中加热淬火后发现表面抗蚀性显著下降,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由于真空加热过程中的金属蒸发,表面Cr含量降低,不再满足1/8定律,从而导致抗蚀性显著下降。
3.试比较退火和正火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均为中间热处理工艺;均获得接近平衡态珠光体类组织。
不同点:冷却速度不同;过冷度不同;正火会发生伪共析转变,对于高碳钢,无先共析相;正火可以作为性能要求不高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4.简述正火和退火工艺的选用原则。
答:1)Wc<0.25%低碳钢:正火代替退火(从切削加工性角度考虑)2)0.25%<Wc<0.5%:正火代替退火(从经济性考虑(此时硬度尚可加工))3)0.5%<Wc<0.7%:完全退火(改善加工性)4)Wc>0.7%:球化退火(如果有网状渗碳体,先用正火消除)5)正火可作为性能要求不高零件的最终热处理6)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经济性角度考虑)5.根据球化退火的工艺原理,球化退火可分为哪四大类?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球化退火工艺适用范围低温球化(接近Ac1长时间保温球化)Ac1-(10~30℃)高合金结构钢及过共析钢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以及冷变形钢的球化退火。
球化效果差,原始组织粗大者更不适用。
细珠光体在低温球化后仍保留大量细片状碳化物。
缓慢冷却球化退火Ac1+(10~20℃)共析及过共析碳钢的球化退火;球化较充分,周期长。
等温球化退火Ac1+(20~30℃)Ar1-(20~30℃)过共析碳钢、合金工具钢的球化退火;球化充分,易控制,周期较短,适宜大件。
周期(循环)球化退火Ac1+(10~20℃)Ar1-(20~30℃)过共析碳钢及合金工具钢的球化退火;周期较短,球化较充分,但控制较繁,不宜大件退火。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540d8026c85ec3a87c2c584.png)
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1、什么是强度?材料强度设计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别是什么?2、什么是塑性?塑性对材料的使用有何实际意义?3、绘出简化后的Fe-Fe3C相图。
4、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含碳量1%的铁碳合金比含碳量0.5%的铁碳合金的硬度高。
(2)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1250℃高温下进行锻轧加工。
(3)靠近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的铸造性能好。
5、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组织性能如何变化?6、铁碳相图中的几个单相分别是什么?其本质及性能如何?第二章钢的热处理原理1、何谓奥氏体?简述奥氏体转变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钢热处理后的性能有何影响?2、什么是过冷奥氏体与残余奥氏体。
3、为什么相同含碳量的合金钢比碳素钢热处理的加热温度要高、保温时间要长?4、画出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
并标出:(1)各区的组织和临界点(线)代表的意义;(2)临界冷却曲线;,S,T+M组织的冷却曲线。
(3)分别获得M、P、B下5、什么是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如何消除?6、说明45钢试样(Φ10mm)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780℃,860℃,1100℃。
7、马氏体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硬度为什么很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的脆性?8、简述随回火温度升高,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与性能的变化趋势。
第三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简述退火的种类、目的、用途。
2、什么是正火?正火有哪些应用?3、什么是淬火,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什么是临界冷却速度?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5、什么是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方法有哪几种?表面淬火适应于什么钢?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及应用。
6、有一具有网状渗碳体的T12钢坯,应进行哪些热处理才能达到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的目的?试说明热处理后的组织状态。
7、简述化学热处理的几个基本过程。
渗碳缓冷后和再经淬火回火后由表面到心部是由什么组织组成?8、什么是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9、过共析钢一般在什么温度下淬火?为什么?10、将共析钢加热至780℃,经保温后,请回答:(1)若以图示的V1、V2、V3、V4、V5和V6的速度进行冷却,各得到什么组织?(2)如将V1冷却后的钢重新加热至530℃,经保温后冷却又将得到什么组织?力学性能有何变化?11、甲、乙两厂生产同一种零件,均选用 45 钢,硬度要求 220 ~ 250HBS 。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_整理版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_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9ba22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0.png)
⾦属热处理原理及⼯艺总结_整理版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缺陷对⾦属性能有何影响?答:如果⾦属中⽆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定值后,⾦属的强度⼜随晶体缺陷的增加⽽增加。
因此,⽆论点缺陷,线缺陷和⾯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使晶体强度增加。
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属的电阻,降低⾦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在⼀般情况下不显⽰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向上原⼦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间结合⼒不同,因⽽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向上的⼒相互抵消平衡,因⽽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有何影响?答:①冷却速度越⼤,则过冷度也越⼤。
②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则晶体内形核率和长⼤速度都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进⾏,但当冷速达到⼀定值以后则结晶过程将减慢,因为这时原⼦的扩散能⼒减弱。
③过冷度增⼤,ΔF⼤,结晶驱动⼒⼤,形核率和长⼤速度都⼤,且N的增加⽐G增加得快,提⾼了N与G的⽐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困难。
8.⾦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①⾦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
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但形成率的增长⽐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法也会增⼤形核率。
9.在铸造⽣产中,采⽤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在⽣产中如何应⽤变质处理?答:①采⽤的⽅法:变质处理,钢模铸造以及在砂模中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的⽅法来控制晶粒⼤⼩。
②变质处理:在液态⾦属结晶前,特意加⼊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量可以成为⾮⾃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增加,从⽽提⾼了形核率,细化晶粒。
③机械振动、搅拌。
第⼆章⾦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2.产⽣加⼯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硬化在⾦属加⼯中有什么利弊?答:①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直⾄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变形愈⼤,晶粒破碎的程度愈⼤,这样使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晶粒的拉长⽽被拉长。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1dd56ecd0d233d4b14e69a8.png)
第一章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解答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e43f6b9f121dd36a32d8268.png)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1、过冷奥氏体是指过冷到( C )温度以下,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B、MrC、A12、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是(B)。
A、C曲线B、铁碳相图C、钢的Ms线3、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必须( A )临界冷却速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4、T12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C )。
A、Ac cm+30-50°CB、Ac3+30-50°CC、Ac1+30-50°C5、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B )。
A、含硫量B、临界冷却速度C、含碳量D、含硅量6、钢的热硬性是指钢在高温下保持( C )的能力。
A、高抗氧化性B、高强度C、高硬度和高耐磨性7、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钢的( C )。
A、含硫量B、含锰量C、含碳量D、含硅量8、一般来说,碳素钢淬火应选择( C )作为冷却介质。
A、矿物油B、20°C自来水C、20°C的10%食盐水溶液9、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称为( B ).A、淬硬性B、淬透性C、耐磨性10、钢的回火处理在( C )后进行。
A、正火B、退火C、淬火11、调质处理就是( C )的热处理。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12、化学热处理与其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 C )。
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13、零件渗碳后一般须经( A )处理,才能使表面硬而耐磨。
A、淬火+低温回火B、正火C、调质14、用1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应采用( C )热处理A、淬火+低温回火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15、用65Mn钢做弹簧,淬火后应进行( C );A、低温回火B、中温回火C、高温回火二、判断题(在题号前作记号“√”或“×”)1、(×)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总是低于相图的临界点。
2、(√)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的。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赵乃勤课后习题答案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赵乃勤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57c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2.png)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赵乃勤课后习题答案
1.热处理是指利用高温作用于金属材料表面,以改变材料内部晶体结
构和性能,以达到冶金的目的的工艺过程。
(√)
2.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改变其结构、改善性能和
加工性能。
(√)
3.热处理的工艺有四大类,即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处理。
(√)
4.热处理的工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温热处理,另一类是高温热处理。
(×)
5.正火是指把金属材料暴露在容许温度范围内,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使晶粒增大和结构软化。
(√)
6.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再以低温水进行冷却,使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
7.回火处理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在容许温度范围内,并保
持一定的时间,以达到调整结构、改善性能和加工性能的目的。
(√)
8.淬火可以改善金属的结构,减少晶粒尺寸,增加材料的塑性和冲击
韧性。
(√)
9.退火可以增加材料的韧性,改善机械性能,改变材料的组织。
(√)
10.热处理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温度超过了容许温度,会将材料结构破坏,从而影响性能。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a13c768f242336c1eb95e53.png)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奥氏体形成的热力条件()。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奥氏体。
()越大,驱动力越大,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
2.共析奥氏体形成过程包括()()()和()四个阶段。
3.( )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而()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
4.本质晶粒度是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之一,对于()钢可有较宽的热处理加工范围,对于()钢则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引起晶粒粗化而是性能变坏。
5.()晶粒度对钢件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较大。
6.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途径主要有()()( )( )和()。
7.()遗传对热处理工件危害很大,它强烈降低钢的强韧性,使之变脆,必须避免和消除。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原因1.奥氏体晶核是在珠光体中各处均匀形成的。
()2.钢中碳含量越高,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完全奥氏体化所需时间越短。
()3.同一种钢,原始组织越细,奥氏体转变速度越慢。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在任何加热条件下均比本质粗晶粒钢细小。
()5.在一定加热的温度下,随温度时间延长,晶粒将不断长大。
()6.所有合金元素都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奥氏体晶粒。
()三、选择题1.Ac1、A1、Ar1的关系是__________。
A..Ac1>A>1Ar1 B. Ar1>A1>Ac1 C.A1>Ar1>Ac1 D.A1>Ac1>Ar12. Ac1、Ac3、Ac cm是实际()时的临界点。
A. 冷却B.加热C.平衡D.保温3.本质晶粒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奥氏体晶粒()A.长大速度B. 大小C. 起始尺寸D. 长大极限4.实际上产中,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A. 起始晶粒度B.本质晶粒度C.实际晶粒度D.名义晶粒度四、简答题1.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2. 奥氏体晶核为什么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3. 为什么铁素体消失后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6628b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2.png)
金属热处理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由于感应淬火时加热速度极快、仅改变工件表面组织而保持心部的原始组织,因此心部冷态金属的高强度会制约表层淬火时所产生的裂纹,使工件开裂倾向小。
另外、由于感应加热时间短、因此工件表面氧化、脱碳也少。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奥氏体的强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尺寸较大的马氏体不锈钢工件无需预热,可直接淬火。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由于多晶体是晶体,符合晶体的力学特征,所以它呈各向异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变质处理是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又称变质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片状珠光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于片间距和珠光体团的直径。
因为珠光体的片层越细,珠光体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越多,其塑性变形抗力就越大,因而其强度、硬度也就越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不同金属材料的密度是不同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耐磨钢是指在巨大压力和强烈冲击载荷作用下能发生硬化的高锰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非晶体的原子是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的物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LY12为超硬铝合金。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铁素体的本质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相。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除含铁(Fe)和碳(C)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钢就是合金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液态金属只有在过冷条件下才能够结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在半环状工件淬火冷却时,为使圆弧不增大,可使内圆弧向上冷却或用夹具固定工件冷却。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93bb91227916888486d7d6.png)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0-1 何谓钢的退火退火种类及用途如何答: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种类:根据加热温度可以分为在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退火用途: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
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 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
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4、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轧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状态。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相关习题讲解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相关习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e4bf4bc77da26924c5b01d.png)
(B
)在渗碳体内;
7
9、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21.9.721.9.7Tuesday, September 07, 2021 10、市场销售中最重要的字就是“问”。06:05:3006:05:3006:059/7/2021 6:05:30 AM 11、现今,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意,坦白讲,我害怕我们会假创意之名犯下一切过失。21.9.706:05:3006:05Sep-217-Sep-21 12、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06:05:3006:05:3006:05Tuesday, September 07,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721.9.706:05:3006:05:30September 7, 2021 14、市场营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2021年9月7日星期二上午6时5分30秒06:05:3021.9.7 15、我就像一个厨师,喜欢品尝食物。如果不好吃,我就不要它。2021年9月上午6时5分21.9.706:05September 7, 2021 16、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2021年9月7日星期二6时5分30秒06:05:307 September 2021 17、利人为利已的根基,市场营销上老是为自己着想,而不顾及到他人,他人也不会顾及你。上午6时5分30秒上午6时5分06:05:3021.9.7
(二)贝氏体的韧性 可以看出下贝氏体的韧性优于上贝氏体。从整体上看随贝氏体的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应用范围:
• 1.预备热处理:调整低、中碳钢的硬
•
度;消除过共析钢中的Fe3CⅡ(除网
)。
• 2.最终热处理:用于力学性能要求不
•
高的普通零件。
14
4-1 试说明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马氏体的 正方度取决于什么?为何出现反常正方度?
1.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类型有两种: 体心立方结构(WC<0.2%) 体心正方结构(WC>0.2%)
4
2. 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 • 界面能和应变能均是相变的阻力
应变能(由共格应变能和比容差应变能构成)
3.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驱动力? 均匀形核:新旧相的体积自由能差ΔGv 非均匀形核:ΔGv和ΔGd(缺陷消失释放能)
1-4-1 固态相变均匀形核的驱动力是( c )
(A)界面能差;
(B)应变能差;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1
1-3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有何 关系?
2
1-3-1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关系 是(b )
(A)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球状; (B)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薄片状; (C)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针状; (D)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几何形态
1-3-2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有 很大的关系,一般过冷度大时新相的形态呈现出( 盘 )状;而过冷度比较小时,当新旧两相的比容 差小时,新相的形态是( 球状 ) ;当新旧两相 的比容差大时,新相的形态是( 针状 )。
(a)C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可能存在的位置; (b)C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一组扁八面体间隙位置 可能存在的情况; 2。马氏体正方度与含碳量呈直线关系,含碳量愈高,正方度 愈大。
15
4-2 马氏体传变有哪些特点?
• 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 • 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象 • 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 • 马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 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界面上原子排列不规则,位错等晶体学缺陷密度 较大,处于能量较高的状态,比较容易满足能量 起伏;
同时新相晶核形成时,可以使部分晶体学缺陷消 失,使系统的能量进一步下降,因此在相界面处 是奥氏体形核的首选位置。
6
2-2-1 珠光体奥氏体化时奥氏体晶核优 先形核的部位是( c )
(A)在铁素体内 ;
8
2-10 为什么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及控制的研究 对于热处理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钢的力学性能有至关 重要的影响,奥氏体的晶粒越细小,冷却 后奥氏体的转变产物的室温组织也越小, 钢的强度和韧性也越好;
确定热处理的加热方式; 确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9
3-2 试对珠光体片层间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减 少做出定性的解释。
珠光体型相变为扩散型相变,是受碳、铁原子的扩 散控制的。 当珠光体的形成温度下降时,过冷度ΔT增加,扩 散变得较为困难,从而层片间距必然减小(以缩短 原子的扩散距离),所以片层间距离S与ΔT成反比 关系。 原子所需扩散的距离就要增大,这使转变发生困难 ; 若S过小,则由于相界面面积增大,而使表面能增 大小,,这而使时相Δ变GV不不变易,进△行G。S增可加见,,必S与然Δ使T相必变然驱存动在力一过 定的定量关系。
12
3-23 说明球化退火的目的,并解释常用的三 种球化退火工艺。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组织, 具有低的硬度和高的塑用范围。为了获得最佳的切削加 工性,为什么对不同碳含量钢要选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 目的: 消除应力;调整硬度;细化晶粒;均匀成 分;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11
3-17 说明先共析铁素相不同形态及形成条件
1. 先共析相为块状组织:长大受扩散控制,新旧相的界面 是非共格界面,含碳量远离共析成分;
2. 先共析相为片状组织(魏氏组织):先共析相与奥氏体 的界面时共格或半共格界面,中低碳钢,冷却速度适中 ;
3. 先共析相为网状组织:碳含量靠近共析成分,奥氏体晶 粒粗大,冷却速度慢。
16
4-4 简述钢中马氏体结构特征、晶体学特点和 力学性能
板条马氏 体
片状 马氏
体
形貌 特 征
晶体 学 特 征
亚结
构
17
4-5 影响Ms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3-3 改错题 3
1-4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那些因素构成 相变阻力?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驱动力?
1.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 新相和母相间存在不同的界面(相界面特殊) 新相晶核与母相间的晶体学关系(有一定的位
向关系、存在惯习面) 相变阻力大(应变能的产生) 母相晶体缺陷的促进作用 易出现过渡相 原子迁移率低
(B
)在渗碳体内;
(C)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上;(D
)在珠光体团边界
7
2-5 为什么铁素体和渗碳体不能同时消失,而总有部 分渗碳体剩余?
按相平衡理论,从Fe-Fe3C相图可以看出,在高 于AC1温度,刚刚形成的奥氏体,靠近Cem的C浓度 高于共析成分较少,而靠近F处的C浓度低于共析成 分较多(即ES线的斜率较大,GS线的斜率较小)。 所以,在奥氏体刚刚形成时,即F全部消失时,奥氏 体的平均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这就进一步说明,共 析钢的P刚刚形成的A的平均碳含量降低,低于共析 成分,必然有部分碳化物残留,只有继续加热保温, 残留碳化物才能逐渐溶解。
10
3-4 为什么说珠光体转变是以扩散为 基础并受扩散所控制?
碳含量C% 晶格类型
γ → α+
0.77
0.0218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Fe3C 6.69
复杂斜方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 程:
一个是碳的扩散,以生成高碳的渗碳体和低碳的 铁素体;
另一个是晶体点阵的重构,由面心立方的奥氏体 转变为体心立方点阵的铁素体和复杂单斜点阵的渗 碳体。
(C)新旧相的体积自由能差;(D)体系自由能差
5
2-2 奥氏体晶核在什么地方优先形核?为什么?
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上优先形核的原因,可做如 下的解释:
界面两侧两相的碳含量相差很大(0.0218%和 6.69%),因此在界面上碳浓度分布很不均匀, 比较容易满足成分起伏;
界面两侧晶体结构相差较大,原子排列不规则, 原子的活动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满足结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