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分享

合集下载

非法集资法律宣讲案例(3篇)

非法集资法律宣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防范非法集资的能力,本案例将以“梦想家园”项目为例,对非法集资的法律问题进行宣讲。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市一家名为“梦想家园”的公司以开发房地产项目为由,向社会公众宣传投资回报率高、风险低等特点,承诺投资者在项目完成后,可获得高额回报。

该公司通过举办讲座、散发传单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然而,在募集资金过程中,该公司并未实际开发房地产项目,而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前期投资者的回报,形成庞氏骗局。

截至2019年,该公司涉及非法集资金额达数十亿元,涉及投资者上万人。

三、法律分析1. 非法集资的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回报的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未经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非法集资;(2)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回报;(4)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集资信息。

2. “梦想家园”项目的非法集资行为(1)未经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非法集资。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需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许可证,而“梦想家园”公司并未取得相关资质,却以开发房地产项目为由非法募集资金。

(2)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该公司通过举办讲座、散发传单等方式,向广大投资者宣传投资回报率高、风险低等特点,吸引投资者投资。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回报。

该公司承诺投资者在项目完成后,可获得高额回报。

(4)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集资信息。

非法集资 案例

非法集资 案例

非法集资案例非法集资案例。

在当今社会,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给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吸收公众存款、募集资金的违法行为,通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参与,最终导致资金无法兑现,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例。

案例一,某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非法集资。

某公司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他们声称投资者只需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即可享受每月固定的高额收益。

然而,当投资者要求提现时,却发现平台方拒绝支付资金,甚至销号消失。

经查证,该公司并未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许可,其所谓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非法集资活动,涉嫌欺诈。

案例二,某地下钱庄非法吸收存款。

某地下钱庄以高息吸引存款人,承诺每年数倍的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前来存款。

然而,当存款人要求提取存款时,却发现钱庄方无法兑现,甚至关门跑路。

经调查发现,该地下钱庄没有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许可,其吸收存款的行为属于非法集资,已经构成犯罪。

案例三,某P2P平台涉嫌非法集资。

某P2P平台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加入其理财项目。

该平台承诺高额的年化收益,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当投资者要求提现时,却发现平台方无法兑现,甚至宣布破产清算。

经查证,该P2P平台并未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许可,其所谓的理财项目实际上是非法集资活动,已经涉嫌违法犯罪。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典型的非法集资行为,这些不法分子打着高额回报的幌子,利用投资者的贪念进行欺诈,最终导致投资者的资金无法兑现,给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警惕各种非法集资行为,选择正规、合法的投资渠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非法集资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参与,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要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严惩不法分子,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投入是有保障的,回报总是诱人的,可结局往往都是一场空欢喜。

对许多人来说,“非法集资”四个字,让他们有着刺骨之痛。

1.高安冰等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12年4月,高安冰、贾某商量以开展保险业务为名向社会公众融资,并先后在茌平县贾寨、肖庄等五乡镇建立渤海财产保险(后改名为“华安财产保险”)代办点,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期间,高安冰捏造“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茌平支公司”及该公司“保险股金”业务,以该公司的“保险股金”用于建设车辆检测线、重大车险提前赔付需要大量资金为名,通过五乡镇保险代办点向社会公开宣传,贾某招聘了10余名业务员帮助被告人高安冰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在渤海“保险股金”业务无法继续开展后,高安冰转而捏造“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茌平支公司”及该公司“保险股金”、“福满堂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继续通过业务员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吸收资金后,高安冰未将所吸资金用于车辆检测线投资及重大车险提前理赔业务,并造成60余万元无法归还。

2013年7月5日、7月26日高安冰、贾某分别因涉嫌集资诈骗罪被民警抓获。

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处高安冰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贾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2.徐飞集资诈骗案在担任保险代理员期间,自2008年至2011年3月,徐飞以到保险公司存款利息高并送大礼包为名,骗取滑县小铺乡大张庄村张国徽、徐万锯、徐万桥等55户存款共计人民币925760元。

所得赃款用于赌博全部挥霍。

同时,在代理保险过程中,徐飞向投保人宣称如一次性缴纳数年保险费,保险公司有免除部分保险费、打折或送烧鸡、购物卡、太空杯等礼品的优惠活动,在收取被害人徐建丽、张振凯、杜春霞、张俊辉、张国卫等42人三至七年不等的保险费后,除缴纳了当年应当缴的保险费外,下余保险费共计人民币215614.7元据为己有。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非法方式吸收公众资金的行为。

这类行为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最终导致投资者的损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例,以便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避免踏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案例一,某公司高息吸金。

某公司以“高息理财”为名义,向公众宣传其投资产品每月可获得20%的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参与。

然而,当投资者要求提取本金和收益时,却发现公司已经携款潜逃,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案例二,P2P平台跑路。

某P2P平台打着合法金融的旗号,向投资者承诺高额回报,并且声称所有资金都经过严格风控。

然而,当投资者要求提现时,发现平台已经停止运营,并且无法联系到平台方,投资者的资金也无法追回。

案例三,虚假项目欺诈。

某公司宣传其拥有独特的投资项目,声称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投资者参与后发现,所谓的项目实际上并不存在,公司只是通过虚假宣传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

案例四,庞氏骗局。

某个人或机构以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参与,然后利用后来投入的资金来偿还前期投资者的利息,形成了一个庞氏骗局。

最终当无法继续吸引新的资金时,庞氏骗局破产,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以上案例都是典型的非法集资行为,投资者应当引以为戒。

在投资时,一定要选择合法、可靠的投资渠道,谨防被非法集资者利用。

同时,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意识,不轻信高额回报的承诺,以免蒙受损失。

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非法集资行为的监管,严惩违法者,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非法集资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社会和投资者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希望通过加强监管和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能够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吴英非法集资案案例分析

吴英非法集资案案例分析

吴英非法集资案案例分析吴英非法集资案是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重大经济犯罪案件。

吴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通过非法集资活动从事金融投资,最终导致大量投资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一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于我们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和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吴英非法集资案揭示了非法集资的危害。

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方式进行的融资活动,通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人参与。

吴英通过高额的回报承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人,但实际上她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投资活动,而是通过不断吸引新的投资人进来来维持旧投资人的利益。

这种非法集资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破坏了金融秩序。

其次,吴英非法集资案揭示了非法集资的成因。

吴英之所以能够成功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与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等因素为非法集资提供了土壤。

另一方面,吴英自身的个人欲望和贪婪也是导致案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她利用了投资人的贪婪和不理性,使其盲目投资,最终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最后,吴英非法集资案对于防范非法集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针对非法集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防范。

首先,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类金融活动的监管,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违法行为的利润空间。

其次,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提高投资人的金融素质,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认识,使其不易受到非法集资的欺骗。

吴英非法集资案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次严重警示,对于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从这一案例中吸取教训,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公众的金融素质,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防范非法集资行为,保护广大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非法集资案例

非法集资案例

非法集资案例在当今社会,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方式吸收公众资金,承诺高额回报,最终却无法兑现承诺,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的行为。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例。

某公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

他们打着投资股票、期货、外汇等名义,向社会公众承诺每月固定的回报率,并且宣称本金不受损失,风险极低。

这些承诺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投入。

投资者们对于高额回报的诱惑,纷纷投入资金。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这家公司按照承诺,准时发放了投资者的回报款,让投资者们产生了对公司的信任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家公司开始出现拖欠回报、无法兑现承诺的情况。

投资者们纷纷向相关部门举报,但是当他们前去公司总部寻求解决方案时,发现公司的总部早已搬迁,公司的负责人也销声匿迹。

最终,这家公司被相关部门查封,负责人被刑事拘留。

但是对于投资者们来说,他们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他们不仅没有获得所谓的高额回报,还损失了本金,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非法集资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来说,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我们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被高额回报所吸引,要选择正规、合法的投资渠道,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于非法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稳定。

总之,非法集资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远离非法集资,共同维护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秩序。

希望通过对这类案例的深入了解和警惕,能够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稳定。

关于法律的人物案例素材(3篇)

关于法律的人物案例素材(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日益繁荣,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非法集资案件。

王某某非法集资案便是其中一起典型的案例。

王某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集资巨额资金,涉及众多受害者。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王某某非法集资案进行剖析,以期对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二、案情简介王某某,男,某市人,原为某投资公司负责人。

2010年至2015年期间,王某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口口相传、散发传单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非法集资。

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涉及受害者数百人。

2016年,王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判处有期徒刑。

三、法律分析1. 王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集资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案中,王某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不特定对象非法集资,数额巨大,符合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

2. 王某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王某某虚构高额回报的事实,隐瞒投资风险,骗取受害者巨额资金,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3. 王某某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行为。

本案中,王某某非法集资数额巨大,涉及受害者众多,符合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四、法律后果1. 王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法院依法对王某某判处有期徒刑。

2. 追缴非法所得法院依法对王某某的非法所得进行追缴,返还给受害者。

3. 刑罚执行王某某被依法执行刑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启示与建议1.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防范本案警示人们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对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及其启示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及其启示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及其启示非法集资,那可真是个大陷阱,就像隐藏在草丛里的毒蛇,冷不丁就会咬你一口。

今天咱就来说说那些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从中吸取点教训。

先说说那个“e租宝”的事儿吧。

哇塞,当时那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啊!“e租宝”打着高收益的幌子,什么年化收益率能达到百分之十几,这在正常的投资里哪能轻易见到这么高的回报啊?好多人就被这巨大的诱惑给迷惑住了。

它对外宣称是做融资租赁业务的,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

可是实际上呢?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他们虚构项目,把投资人的钱根本就没有用到所谓的业务上去,而是用来填补之前的窟窿,拆东墙补西墙。

那些投资者啊,以为自己找到了发财的捷径,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血汗钱投进去。

结果呢?最后血本无归。

这就好比你看到远处有一座金山,你满心欢喜地跑过去,以为自己要变成大富翁了,可到了跟前才发现,那就是个画出来的假金山,你一脚踩空,掉进了万丈深渊。

这告诉我们啥?高收益背后往往隐藏着高风险啊,哪有那么容易就赚大钱的事儿?如果一件事情好得不像真的,那它多半就不是真的。

还有那个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案子。

这名字听起来好像很正规的样子,毕竟带着“交易所”三个字呢。

它宣传说自己是稀有金属的交易平台,还说能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

很多老百姓觉得,稀有金属啊,那可是很值钱的东西,跟着投资准没错。

于是大量的人把钱投进去了。

可实际上呢,这个所谓的交易所玩的是资金盘的游戏。

他们利用新投资者的钱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收益,一旦没有足够的新投资者加入,资金链就断了。

这就像一群人站成一排传东西,东西只有一个,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能顺利地传下去,因为不断有新人加入排队。

可是当新人越来越少的时候,这个东西就传不下去了,最后所有人都傻了眼。

投资者们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损失了自己的钱财。

这让我们明白,对于那些我们不太了解的行业和投资项目,千万不能盲目跟风。

不能只看别人赚钱了就跟着去做,一定要自己先搞清楚里面的门道。

从这些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里,我们能得到不少启示呢。

普法典型案例

普法典型案例

普法典型案例案例一:某公司非法集资案某公司以“互助互利、共谋发展”的名义,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承诺高额回报。

然而,该公司并未按照承诺的方式进行投资运作,而是将募集的资金用于自身经营或个人消费。

最终,该公司无法偿还投资人的本金和回报,导致大量投资人遭受经济损失。

案例二:地下钱庄非法集资案某地下钱庄以高额利息吸引公众存款,并承诺保证本金安全。

然而,该地下钱庄并非合法金融机构,在未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非法经营。

当存款人想要提取存款时,发现该地下钱庄已经消失,本金无法追回。

案例三: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某P2P网贷平台以低门槛、高收益的方式吸引公众投资,承诺投资安全和高回报。

然而,该平台并未真正将资金用于借贷业务,而是进行了虚假宣传和资金挪用。

当投资人要求提现或平台出现问题时,发现无法联系平台方,投资款项无法追回。

案例四:虚假理财机构非法集资案某虚假理财机构以“高利息”、“保本保息”等诱人口号吸引公众投资,承诺通过各种理财产品实现高回报。

然而,该机构并未真正进行理财投资,而是利用新投资人的资金偿还旧投资人的本金和回报,形成传销式的非法集资活动。

案例五:非法借贷公司非法集资案某非法借贷公司以高额利息吸引公众借款,承诺放款快、手续简单。

然而,该公司并未取得借贷业务相关的许可证,利用高利息吸引借款人,实际上是非法集资。

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时,该公司采取恶劣手段威胁和追讨债务,给借款人带来严重经济和精神压力。

案例六:地产项目非法集资案某地产开发公司推出一项高回报的地产项目,吸引公众投资购买房产或股权。

然而,该公司并未按照承诺的方式进行开发和销售,而是挪用投资款项用于其他用途。

最终导致投资人无法取得合法产权或回报,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案例七:非法庞氏骗局案某个个人或组织以高额回报的方式吸引公众投资,要求投资者通过介绍新投资人来赚取回报。

然而,该骗局并没有真正的商业模式或投资项目,回报来源主要依赖于新投资人的加入。

保险公司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保险公司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保险公司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1.“保险+基金+信托”非法集资案
2018年,以山东某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宣传“保险+基金+信托”的理财产品,骗取了数百万元的投资款项。

该公司将保险作为“噱头”,诱导投资者将资金转入该公司的信托和基金账户,从而实现非法集资。

2.假冒国有保险公司非法集资案
2017年,北京某“中国保险公司”以假冒国有保险公司为名,推出“集团保险”、“万能险”等高息理财产品,以此吸引投资人资金。

该公
司通过虚构假案、许诺高额回报等手段,骗取了大量的投资款项。

3.养老保险非法集资案
2018年,北京某公司以养老保险为名,以“公司运营4年,没有一
位会员本金出现亏损”的承诺吸引投资人参与。

该公司以投资股票、黄金
等高风险投资品,承诺每年回报率达到25%以上,从而骗取大量的投资款项。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以虚假承诺、高额回报为噱头,以保险作为“切入点”,进行非法集资的手段。

这种非法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合法
权益,更破坏了市场秩序,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都造成了
不良影响。

为避免落入保险公司非法集资陷阱,投资人应当保持警惕,理性投资,选择正规、合法的保险公司和产品,避免被骗。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
保险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人的权益。

陕西高院发布打击整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

陕西高院发布打击整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

陕西高院发布打击整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10.30•【分类】其他正文陕西高院发布打击整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目录案例1:张某等4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案例2:“智冠系”非法集资案案例3:尚某某集资诈骗案案例4:孙某等人集资诈骗案案例5:史某、朱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01.张某等4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基本案情】2014年底,被告人张某为筹集建设养老院的资金,在未经国家金融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先后与艾某等人签订合作协议,由后者组建营销团队,通过在老年人聚集的公共场所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到工地参观、召开推介会、发布宣传视频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宣传,并以提供“养老享老”服务和高息返利为诱饵,引诱老年人出资办理会员卡,并承诺三年期满后可以将会员卡内资金转为住宿费用,期间按年化10-15%的利率返利。

2014年11月至2019年8月,张某共向747名老年人吸收资金共计5900余万元。

案发后,相关单位采取多项措施,将集资款尽数追回。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应予惩处。

张某等人有自首、全额退赃等情节,依法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遂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被告人张某等人三年至二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

所追回集资款全额发还集资参与人。

【典型意义】养老产业、“银发经济”蓬勃发展,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金融防范意识较差的特点以及寻求养老保障的心理,以提供老年服务、建设养老公寓等为由,以老年人为侵害对象进行非法集资,社会危害严重。

为守住老年人的“养老钱”,审理法院坚持打击犯罪与追赃挽损并重,多次与公安、检察机关会商,反复对被告人、辩护人释法明理,讲明退赃从宽的法律政策和法律后果,经多方不懈努力最终将涉案资金全部追回并发还集资参与人,挽回了损失,惩处了犯罪,真正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处置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汇编

处置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汇编

处置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汇编一、涉及民间借贷为由的非法集资案例1。

叶进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告人以做缺乏为名,以退休人员为主要对象,以开设讲座、老传新等方式,向公开,超高额年息,吸引公众存款。

】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叶进辉伙同他人,以名义,招聘多名业务经理,通过开设讲座、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等方式,向公开,以年收益24%的高额回报按季返息,向退休人员吸收,达920万园,案发时,尚有828万余园没有归还。

**市姑苏区人民XX审理认为,被告人叶进辉伙同他人,在未经金融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向公众吸收,其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根据被告人犯罪事实及量刑情节,于2021年7月判处被告人叶进辉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十万园。

2.朱建美集资案【标会又称打会,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信用融资行为。

但在高利驱使下,民间标会出现了恶性膨胀,由过去小规模、亲友之间互助互惠的集资逐渐演变成扩展到层面的一种单纯金钱游戏;标会的由过去主要用于经营、应急需要转变为流转于XX 标会之间赚取高额利息,或投入高风险行业乃至的牟取暴利犯罪.被告人在明知自身无应会和无偿还能力的情况下,采取高息竞标“得会”、给付高额利息等手段骗取行会会员,致使巨额集资款不能返还.】2021年6月至2021年7月间,朱建美明知自己无应会且得会后无力偿还的情况下,仍伙同其丈夫(另案处理)先后参与姚等63人所请的312个会,并在会上采用以会标的3080%的高额“标子"得会的手段,在**黄桥地区骗取会员行会共计1307万余园。

朱建美将所骗用于应会、购买房屋、汽车、高档消费等。

至案发时,尚有1136万余园未能归还。

**市中级人民XX审理认为,被告人朱建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造成特别,应依法予以惩处。

根据被告人犯罪事实及量刑情节,于2021年4月以集资罪判处朱建美无期徒刑,剥夺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五十万园。

法律案例事件及分析范文(3篇)

法律案例事件及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5月20日,某市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市一家名为“阳光财富”的投资公司涉嫌非法集资。

经调查,该公司自2018年3月起,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涉及金额巨大,涉及人数众多,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件。

二、案件经过1.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阳光财富”公司通过以下手段进行非法集资:(1)虚构投资项目:犯罪嫌疑人虚构多个投资项目,如房地产、矿产资源、高新技术等,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

(2)虚假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虚假宣传,夸大项目收益,隐瞒投资风险。

(3)签订虚假合同:与投资者签订虚假投资合同,约定高额回报,实则并无实际投资项目。

(4)设立虚假公司:为逃避监管,犯罪嫌疑人设立多家关联公司,将非法吸收的资金分散转入,以规避法律制裁。

2. 案件调查与侦破接到举报后,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件调查。

通过深入调查,专案组掌握了“阳光财富”公司的非法集资证据,并对其进行了抓捕。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成功追回部分涉案资金,解救了部分投资者。

三、案例分析1. 非法集资的特点非法集资具有以下特点:(1)虚构投资项目:非法集资者往往虚构投资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

(2)虚假宣传:非法集资者通过虚假宣传,夸大项目收益,隐瞒投资风险。

(3)签订虚假合同:非法集资者与投资者签订虚假合同,约定高额回报,实则并无实际投资项目。

(4)逃避监管:非法集资者为逃避监管,设立虚假公司,将非法吸收的资金分散转入。

2. 非法集资的危害非法集资具有以下危害:(1)扰乱金融秩序:非法集资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2)损害投资者利益:非法集资损害了投资者的财产安全,造成投资者损失。

(3)破坏社会信用:非法集资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 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的措施为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汇编

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汇编

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汇编谁抹黑了“香格里拉”——山东郭某某集资诈骗案案情简介身为山东金藏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乐陵新大地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郭某某,曾因涉嫌非法传销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分别被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重操旧业,变本加厉,通过各种非法手段疯狂敛财。

2007年5月,还处在取保候审期间的郭某某,注册成立了淄博香格里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云南昆明、甘肃兰州等地设立分公司、推广站,招募工作人员,建立了组织严密的传销网络。

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香格里拉公司以销售金藏煌系列保健品为名,发展“员工”收取门槛费,共计获利154万元。

同期,香格里拉公司宣称将投资开发香格里拉花山水库、温泉度假酒店、温泉生态园,与投资者签订标的名称为“新产品”的虚假《工业品买卖合同》,通过其传销网络,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5327万元,至案发仍有1769万元到期投资款无法偿还。

另外,在2008年1月至3月,香格里拉公司谎称金藏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在美国上市,以出具股权确认函的方式,以每股2.8元的价格,通过各地推广站,共计向178人销售金藏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始股总金额达383万元。

作案手段1.逃避打击,注册空壳公司,重建传销网络。

2007年3月,新大地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公安机关立案查处,486万元被扣押,由于资金链受到影响,无法兑付原有集资款,郭某某想到了吸纳新的资金还旧账的“妙计”,于是采取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等手段,在山东淄博注册成立了香格里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销售金藏煌系列保健品、发展“员工”为名,收取门槛费,传销商品。

公司成立后,郭某某组织和指挥王某某、郝某某等人相继在云南昆明市和甘肃兰州市设立了两个分公司,重新建立了一个辐射全国12个省、拥有51个推广站和3143 名传销人员的庞大传销网络。

该传销组织将全国划分成若干片区,由公司副总经理、市场部长等人分别负责。

通康集团非法集资案例

通康集团非法集资案例

通康集团非法集资案例背景通康集团是中国一家知名的保健品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北京。

该集团在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销售额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然而,通康集团在其经营过程中涉嫌非法集资,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调查。

过程2017年,中国监管机构开始对通康集团展开调查,怀疑该公司存在非法集资行为。

调查发现,通康集团通过虚构高额回报和承诺,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投资其所谓的“保健品项目”。

投资者被告知,只要购买通康集团的保健品,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和分红。

通康集团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包括电视广告、网络营销和直销等手段。

他们聘请了一些知名人士作为代言人,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此外,通康集团还组织了一些宣传活动和培训班,吸引更多人加入他们的投资计划。

据调查,通康集团的非法集资规模巨大,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他们通过不断发展下线会员和推广人员,不断扩大投资人数和规模。

投资者被告知,只要加入通康集团的投资计划,就可以享受高额回报和分红,甚至有机会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监管机构发现通康集团的运作模式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

首先,通康集团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保健品项目,他们所销售的产品质量堪忧,甚至存在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其次,通康集团的回报和分红完全依赖于新投资者的加入,属于典型的“庞氏骗局”。

最后,通康集团并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规运营,未向监管机构报备相关信息,也未获得必要的许可证。

结果2018年,中国监管机构对通康集团进行了强制取缔,并冻结了其资产。

数百名涉案人员被逮捕并面临刑事指控。

通康集团的投资者面临巨大的损失,许多人因此陷入了经济困境。

此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人们对于保健品行业的监管问题提出了更多的质疑,呼吁加强对类似公司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保健品公司的监管,加大了执法力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此案件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教育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广东高院发布3起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广东高院发布3起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广东高院发布3起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7.21•【分类】其他正文广东高院发布3起打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3起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

这3起案例均是近年来审结的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其中有的利用互联网借贷平台、有的虚构高额回报项目或投资“原始股权”等方式造成人民群众财产巨额损失,这些案件的判决体现了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管理秩序、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司法实践。

案例一董某等非法集资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互联网借贷平台非法集资主犯被判无期徒刑【基本案情】2013年,董某以控股公司交叉持股方式成立某网络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建立互联网借贷平台从事P2P业务,以投资理财、投资入股等方式非法集资,使用自融、截留融资款、高息养息等方法非法吸收和控制集资款,累计向5240人非法集资49亿余元,造成集资参与人损失16亿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董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董某无期徒刑;对受董某纠合的其余27名被告人,因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

【典型意义】互联网借贷平台是一种网络借贷信息服务中介机构,为出借人和借款人的直接借贷活动提供居间介绍服务。

本案被告人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互联网借贷平台,通过户外广告、报纸媒体、互联网等大肆虚假宣传,承诺保本保息,假借互联网借贷平台非法集资,造成集资参与人巨额财产损失。

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作用,依法严惩假借互联网金融创新非法敛财的犯罪分子。

案例二李某某、田某某集资诈骗案——虚构高额回报项目非法集资主犯被判有期徒刑【基本案情】2016年,李某某、田某某等人注册成立四家公司,以投资马来西亚燕屋可获300%的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公开集资后无法兑现集资款,289名投资人损失共7600万余元。

两非两资处置案例

两非两资处置案例

两非两资处置案例介绍在中国,两非和两资是指非法经营和非法集资的行为。

这些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法律法规,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影响。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打击和处置这些违法行为。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两非两资的产生原因、危害和相应的处置措施。

产生原因两非两资现象的产生源于我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产生原因: 1. 制度性因素: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我国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相对不健全,给一些人和机构提供了经营的空间。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缺乏对违法行为的有效监管。

2. 不稳定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一些人对于高收益的追逐和投资冒险。

3. 就业压力: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人由于技能不足或者就业机会减少,选择了非法经营和集资。

他们希望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更多的利润。

4. 信息不对称:一些非法经营和集资活动,往往通过虚假宣传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吸引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在获得真相之前已经被骗得体无完肤。

危害两非两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风险:非法经营和集资往往没有经过监管机构的审核和保护,风险较高。

一旦发生问题,投资者的资金可能面临丧失的风险。

2. 社会不稳定:大规模的非法经营和集资行为可能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冲击,带来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

3. 损害公众利益:非法经营和集资涉及的资金规模往往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对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造成严重影响。

处置案例案例一:非法经营背景某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向投资者销售虚拟货币,宣称能带来高额回报。

处置过程1.监管部门接到投资者的举报,立即展开调查。

2.调查发现,该公司的经营行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传销嫌疑。

3.监管部门果断采取行动,将该公司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带走,冻结其账户。

4.监管部门启动法律程序,依法追究该公司的刑事责任,并追回投资者的资金。

地方金融组织行政处罚案例

地方金融组织行政处罚案例

地方金融组织行政处罚案例近年来,我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于违规行为和违法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坚决进行处罚。

下面列举了一些地方金融组织行政处罚的案例,以展示监管部门对于金融乱象的严厉打击。

一、某银行违规发放贷款案某银行在借贷业务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对于贷款审查不严,导致大量不良贷款的发生。

监管部门对该银行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规行为,并罚款200万元。

二、某信托公司涉嫌违规销售理财产品案某信托公司通过虚假宣传和不实承诺,吸引大量投资者购买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监管部门对该信托公司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规销售行为,并罚款100万元。

三、某担保公司违规担保案某担保公司以不合规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导致大量债务违约事件的发生。

监管部门对该担保公司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规担保行为,并罚款150万元。

四、某小额贷款公司非法集资案某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进行集资,大量违规吸收公众存款,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监管部门对该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非法集资行为,并罚款300万元。

五、某保险公司违规销售保险产品案某保险公司通过虚假宣传和误导销售手段,推销不符合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监管部门对该保险公司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规销售行为,并罚款50万元。

六、某融资租赁公司违规经营案某融资租赁公司未按照规定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进行了违规经营活动,严重违反了金融监管规定。

监管部门对该融资租赁公司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规经营行为,并罚款80万元。

七、某农村信用社违规发放贷款案某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业务中存在审查不严、违规放款等问题,导致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

监管部门对该信用社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规行为,并罚款120万元。

八、某基金公司违规操纵市场案某基金公司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内幕交易等手段,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近年来法律热点案例分析(3篇)

近年来法律热点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法律热点案件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选取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法律热点案件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一:张某非法集资案张某,原为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014年至2016年,张某虚构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人民币5亿元。

在案发前,张某将大部分集资款用于个人挥霍和偿还债务,剩余部分被公安机关查封。

分析:本案涉及非法集资罪,张某的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万元。

启示:本案警示我们,要加强对非法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风险意识,防范金融风险。

2.案例分析二:杨某、李某环境污染案杨某、李某为某化工企业股东,2015年至2017年,二人指使企业员工在未采取有效环保措施的情况下,将含有重金属的废水直接排放至附近河流。

经检测,该河流水质严重超标,严重污染了环境。

分析:本案涉及环境污染罪,杨某、李某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害了公共利益。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判处杨某、李某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启示:本案提醒我们,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力度,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3.案例分析三:陈某网络诈骗案陈某,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结识被害人,以“投资理财”为诱饵,骗取被害人信任。

随后,陈某以各种理由要求被害人投资,并承诺高额回报。

被害人投入资金后,陈某将资金挥霍一空,携款潜逃。

分析:本案涉及网络诈骗罪,陈某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启示:本案提示我们,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4.案例分析四:刘某、王某故意伤害案刘某、王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肥油”不流外人田
——山东德州陵县向春油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一家原本正常营业的企业,却干起了向企业内部人员融资的勾当,妄想全员获利,最终却全员受害。

案情回顾
2011年l1月,陵县公安局经侦大队陆续接到社会人员报案称:山东向春油脂有限公司自2005年6月份至今,大肆进行融资活动。

经侦查,自2005年6月份至今,由豆某某(时任山东向春油脂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法人代表)决定以山东向春油脂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需要为由,在山东向春油脂有限公司职工内部开始融资。

后经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融资范围逐渐由公司内部发展为社会不特定人员。

在收到融资款后,由山东向春油脂有限公司会计为交款人出具两联收据,交款事由为股金,现资金链条断裂,致使4100余万元融资款无法偿还,受害人近600多人。

作案手段
向公司内部职工融资,并定期按照月息8里—1.5分的比例向交款人支付利息,具体工作由台某某(时任该公司监事)经办。

案件查处
1.领导重视
鉴于该案涉案金额较大、涉及人员较多,经侦大队立即将案件相关情况向县公安局党委进行了汇报,县局党委根据案件情况,并提请德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同意,立即启动了《处置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抽调县公安局经侦、网监以及审计、检察等部门精干人员组成专案组,对此案进行侦查。

各级领导多次听取案情汇报,研究侦查方案,提出侦查方向,为侦破此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整体作战
案件发生以后,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了由公、检、法、审计参加的联合工作小组,检察院提前介入,该案中向春油脂公司收到融资款后,为掩盖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给融资户出据的是股金单据,经和检察机关沟通,根据
实际案情,其行为应认定为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审计部门对该公司账目进行全面审计,对资金流向和融资数额进行了确认,为侦破此案打了基础。

3.以打促防,全力维稳
依法办案的同时,始终将维护稳定工作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在接待报案时,对报案人提出的情况、反映的问题逐个进行登记、解答,并一再向受害人申明利害关系,希望涉案受害人积极配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要信谣传谣,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在侦办过程中,针对陵县民间借贷的现状,起草了《关于打击非法融资的通告》通过电视等形式向全县人民播放,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认清非法融资的形式和危害,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案件警示
和以前相比,目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新的特点,一是犯罪方式由公开转为地下。

在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下,目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都由过去的公开或半公开转入地下,大多数以生意为掩护,如经营家电、建材、酒店、旅馆等为名,挂羊头卖狗肉,秘密吸收公众存款。

二是以高息为诱饵。

非法吸收的存款都是以高于金融机构几倍的利率诱惑公众。

存款早的公众得到较为丰厚的回报后,一方面加大自己的存款额,一方面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存款,犯罪嫌疑人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获取几倍的非法收入。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目的,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非法吸收存款大都以经营生意的形式出现,还有一些人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

这些人经常在电视上宣传所经营的商品好、规模大、效益高,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企业经营形势好、规模大的印象,消除存款人的防范意识,加上存款人都是亲朋好友介绍,所以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