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 ] 欧建平 , 1 庄广伦 , 周灿权 , 无精 子症 患者 10例取 精方 法及 等. 0 妊娠结局[ ] 中华男科 学,0 2 8 4)2 82 0 J. 2 0 , ( :5 —6 . [ ] 庄广伦 , 2 周灿 权 , 梁小燕 , 现代辅 助 生育技术 [ . 1版. 等. M] 第
存 时间为 2个 月 一 3个月。病理形 态学 1 5 2例均见胞质深红染的 大多边形上 皮样 细胞及横 纹肌样细胞 为主 , 色素 少。 结论 :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 色素瘤是一种 少见肿瘤 , 生存期短 、 其 恶性度 高。临床专科检 查以息 肉样外观伴表 面灰 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坏死 为特点。病理学以胞质深红 染仅有 少量黑 色素颗粒 的大 多边形上皮杆 细胞及横纹肌 样细胞 为主要成分 , 色素 黑
特 染及 免 疫 组 化 可 明确 诊 断 。
[ 关键词 ]鼻腔 ; 原发性恶性黑 色素瘤 ; 临床病理 [ 中图分类号 ]R 3 . [ 7 9 5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6 159 (07 0 -6 70 17 -0 8 20 )608 -3 Th i c pa ho o ia s r a i n n 1 s s o i a y M a i na t M ea o a e Cl ni o t l g c lOb e v to o Ca e fPr m r 3 lg n l n m o he Na a v t ft s lCa iy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0 5:7 —7 2 0 1 5 1 6.
[ ] MeioC, rn zC eur C a e a. eao si e 3 r Mat e h ge C, hnR C,t 1R lt nhpb — n i J i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五例临床分析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五例临床分析郝建海【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2页(P57-58)【关键词】黑色素瘤;鼻腔;外科手术;病理学,临床【作者】郝建海【作者单位】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2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1-5],多见于皮肤,较少发生于黏膜[6-9],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发生率极低,约占全部恶性黑色素瘤的1%[10-12]。
解放军251医院2006年3月—2012年3月收治鼻腔恶性黑色素瘤5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52~72岁,平均60.5岁;病程1个月~1年。
1.2 临床表现 3例有鼻腔堵塞感,1例右侧鼻腔流黑涕,1例鼻塞伴反复流鼻血。
肿瘤发生在单侧4例,双侧1例。
肿瘤原发于下鼻甲2例;原发于中鼻道,位于上颌窦口处2例;原发于中鼻道,侵及双侧鼻腔、鼻咽部及软腭后方,与周围无明显粘连,右侧眶板破坏,并伴分泌性中耳炎1例。
1.3 诊断本组均经病理学确诊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前活检确诊4例,术后病理确诊1例。
1.4 治疗 5例均行手术治疗。
3例于全麻下行同侧鼻侧切开术,累及的鼻腔侧壁包括肿瘤边缘部分黏膜一并切除,其中1例切除累及的部分眶壁,眶骨膜保留;2例术后行放疗,1例自行放弃放疗。
2例在鼻内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行放疗,另1例术前误诊为鼻息肉,鼻内镜下行鼻息肉摘除,术后病理确诊,建议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侧壁扩大切除术,患者到上级医院手术。
1.5 随访结果 5例均获随访。
2例术后1年死于局部复发;1例术前误诊为鼻息肉,患者自行到上级医院行鼻内镜下鼻腔侧壁扩大切除术后转入解放军251医院治疗,5个月后死于局部转移;1例术后3年死于远处转移;1例随访1年无复发。
2 讨论2.1 病因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病因不明,目前有两种学说:①某些化学致癌物质与紫外线共同作用下诱发所致;②免疫缺陷。
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陈海月;刘兰;田智博;金永德;金仁顺【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0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男性2例,女性8例,主要症状为鼻塞、流黄涕,组织学上细胞呈多形性,7例以上皮样细胞为主,3例以梭形细胞为主,4例仅见少量色素颗粒,3例无色素颗粒,全部病例免疫组化Vimentin、HMB45和S-100均呈阳性.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罕见,其病理学表现有差异,特别是在无色素性病例,因此免疫组化方法在诊断中很重要.【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8(036)001【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者】陈海月;刘兰;田智博;金永德;金仁顺【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延吉 1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延吉 1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延吉 1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吉林延吉 1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延吉1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恶性黑色素瘤是我国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大概为 0.2~0.8/10 万人/年[1],而原发于鼻腔鼻窦部的恶性黑色素瘤更为少见[2],其误诊率、漏诊率高。
本文收集近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原发性鼻腔鼻窦部的恶性黑色素瘤10例,分析临床病理特征。
1 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1月到2016年8月经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鼻腔鼻窦部恶性黑色素瘤10例,所有病例通过详问病史及仔细查体排除继发可能。
10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 1:4;年龄为53~71岁,平均年龄63.3岁,发生在鼻腔10例,其中4例累及上颌窦及蝶窦。
临床症状中主诉鼻塞、流黄涕5例,头疼伴乏力3例,流鼻血2例,累及鼻窦者视力和听力下降,1例三年后复发,1例在活检标本中因无色素颗粒没能诊断,进行肿物切除手术后作出诊断。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的可能,因此一般不主张在术前作活检。切除活 检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尽早将病变切 除,必要时可在术中行快速切片检查,一经病理 检验证实,即将病变组织广泛彻底或扩大性切除, 同时行预防性颈部淋巳结清扫。千万不要有任何 理由姑息迁就。
预后
•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10%~30%。 • 本病生存率低的原因可能是: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或此病 临床较少见以至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 。 • 解剖学上的限制不利于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导致局部复发 率高,同时鼻腔的血管、淋巴管丰富,促使肿瘤细胞的早 期扩散转移。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 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疫组化。
治疗
主要适用于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I 期、Ⅱ期病人,以手 术切除为主,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在内的根 治性切除,必要时跨越解剖区域组织,切除组织边缘的病 理检查应显示阴性。 过去认为本病是放疗抗拒性肿瘤,对放疗不敏感,但近年 来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专家认为虽然放疗无治愈之效, 但可作为术后补充治疗,同时对于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及肿 瘤晚期不宜手术患者,亦可以控制病情,延长生命。 目前多家医院采用以氮烯脒胺为主的联合用药进行化疗, 但其疗效却不甚确切。总之,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综合治 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仍需进一步探讨。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来源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极少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指
的是原发于鼻腔来神经嵴,分布于全身各处,多存在
于皮肤、眼球脉络膜和神经系统。因此,各组织均可发生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但最常发生于皮肤,发生于黏膜者 相当少见,而发生于鼻腔黏膜者为少见。鼻腔原发性恶性 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0.5%~2%。
特点
荐读: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分析
荐读: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分析▍本文为作者原创定义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nasal cavity andsinus, SNMM)。
是来源于鼻腔鼻窦黏膜中树突状黑色素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 约占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4%及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3.5%。
由Stewart于1951年首次报道。
常见发生部位为鼻中隔及鼻甲,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 无明显性别差异。
该病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
约20%的患者在就诊时即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确诊时多处于晚期。
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临床表现常见临床症状为一侧进行性鼻塞、反复涕中带血、嗅觉减退及面颊麻木疼痛。
易发生邻近结构侵犯,特别是眼眶和颅窝底侵犯,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眼痛和头痛等神经症状。
晚期多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或经血循环发生肺、脑、骨、肝等远处器官转移,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临床分期2010年NCC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指南对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分期分期直接从T3开始。
NX: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价。
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2015年中国专家组对AJCC的TNM分期进行了完善,将T1及T2期进行了细化。
相关检查鼻内镜检查:黑色素瘤根据瘤细胞胞质内黑色素的量分为色素型和无色素型, 无色素型约占1/3, 鼻内镜下肿块也因黑色素含量的不同呈黑色、灰黑色、棕色或暗红色等, 无色素和含微量黑色素者可表现为粉红色肿块, 但质脆和易出血为共同特征[8]。
A: 左侧中鼻道暗红色息肉样新生物,堵塞左鼻腔至后鼻孔B:左侧鼻腔下鼻甲及中鼻甲黏膜呈黑褐色CT检查平扫:软组织肿块呈中等密度,密度不均匀,瘤内出血可见斑片状高密度灶;增强:肿块不均匀、中等度强化,可伴低密度的液化坏死灶;骨质以浸润吸收为主,中鼻甲、钩突、筛窦间隔、上颌窦内侧壁常见。
鼻腔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约半数 病例 瘤细 胞 内可 发 现 黑 色 素颗 粒 ( 第3 8 2页 彩图 1 ) , 本组 3 例 根据 H E染色 观察 其细 胞形 态 、 组 织结 构 及发 现 胞 浆 内存 在 典 型 的黑 色 素小 体 而 直 接诊 断 为 恶 性 黑 色素 瘤 ; 其余 3 例 经免疫 组化 V i m、 I g/ B 4 5 、 S 一1 1 3 0 均 阳性 而确 诊 。
1 . 5 ) 岁 。4例 出现 单 侧 鼻 塞 、 鼻衄 , 1 例 出现 流脓 涕 伴 问歇性 头 痛 , 1 例 因听力下降 、 嗅 觉 减 退 就 诊 发 现 。病程 1 个 月 ~2 . 5年 , 平均( 9 . 5 4 - 2 . 3 ) 个月 。
1 . 2 检查方法 采用 P h i l i p s B r i l l i a n c e 1 6层 螺 旋
著. .镜下肿瘤主要 由小 圆形细胞 、 大 卜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 , 其中 3 例 见典 型的黑色素小体。结论
黑 色 素 瘤 的病 理 认 识 有 助 于对 c T作 出 正 确 判 断 。
提高鼻 腔原发恶 性
【 关 键词】 鼻腔
黑色素瘤
病理
X线计算机
恶性 黑 色素瘤 ( m a l i g n a n t m e l a n o m a , MM) 简 称 恶 黑, 来 源于黑 色 素细 胞 , 多发生于皮肤 、 黏膜 , 原 发 于鼻 腔 内的恶性 黑色 素 瘤 较 为罕 见 , 约 占全部 恶 性 黑色 素瘤 的 1 %_ l J 、本 病发 展 快 , 预后 较 差 , 5年 生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选 择 2 0 0 8年 7月 ~2 0 1 3年 5月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分析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CH l E C o M M UNI v Oo C TO S N SE T
鼻腔 鼻窦 恶性 黑 色素瘤 l 临床分 析 O例
朱 瑞
内, 向鼻腔侵犯 ; 例肿瘤 位于筛 窦, 内 1 眶 侧壁骨质破坏 , 侵犯 相应 内直 肌 , 颈部 且 彩超有颈 部 淋 巴结转 移 , 远处 转 移征 无
合钴 6 o放 射 治 疗 。1 0例 中 临 床 误 诊 2
2 , 例误诊 为鼻腔 出血坏死 性息 肉 , 例 1 1 例误诊为低 分化磷 状细胞 癌。手 术后标 本病理诊断均为恶性黑色素瘤 , 其中 2例 为无色素型 , 免疫组 化学检查 , S一10蛋 0
白阳性 8例( O 。 8 %) 治疗方法 :0例 均行 手术治疗 , 中 l 其
—
,
质脆 , 之 易 出血 。影像 学 检 查 :0 触 l
2 . 81
例均行鼻窦冠状 位和轴位 C T扫描 , 中 其 8例肿瘤局限于鼻 腔 , 侧上颌窦 或筛 窦 患 有 阻塞 性 炎症 ; 1例肿 瘤 位 于上 颌 窦 腔
5 徐纪为 , 陈丽荣 . 发性鼻黏膜 恶性 黑色素 原 瘤病理和免疫 组化 观察. 中华耳 鼻咽喉 科
黑的病理 改变为组织结构虽多样 性 , 细胞 浆内可有黑色素颗粒 , 电镜 下检查可见其
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单 鉴别击诊此断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淋巴瘤:鼻窦淋巴瘤多为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渐近性强化, 信号大部分较均匀,病灶大骨质破坏轻是其特点,信号较均匀。NK/T鼻型的淋 巴瘤信号均匀,常往鼻前庭生长,累及鼻翼皮肤及软组织。较少侵犯神经。
单 鉴别击诊此断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上以10-20岁年轻人或者50-60岁中老年人多见,表现为 嗅觉丧失。好发于鼻腔顶部,侵犯嗅神经沟为其特点,MRI信号上同鳞癌相似。
黑色素型:T1高信号,T2低信号。 无黑色素型:T1等/低信号,T2高/等信号。 混合型:取决于黑色素含量。 出血型:以出血为主要表现。
单 病例击1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 病例击2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 病例击3此少处黑编该病灶与一般的黑色素瘤不同,黑色素成分含量较少,与典型的黑色素瘤信号 不一样。病灶内迂曲的线状短T2信号以及增强后对应区域的线状强化是诊断要 点,与鼻窦癌较难鉴别。
单 鉴别击诊此断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鼻窦癌。 腺样囊性癌。 淋巴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单 鉴别击诊此断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鼻窦癌:鼻窦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以血涕为主,质硬,触之易出血,MRI表 现为等或长T1长T2信号,弥散受限,常同时累及多个窦腔,囊变坏死多见,增 强扫描常为明显不均匀强化,虫蚀状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 诊断与鉴别诊断
单 概述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鼻窦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nasal cavity andsinus, SNMM)。是来源于鼻腔鼻窦黏膜中树突状黑色素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 约占头 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4%及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3.5%。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魏盛珍;江金来【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年(卷),期】2007(014)006【摘要】目的:探讨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掌握其诊断及相关鉴别诊断要领,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特染及免疫组化确诊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瘤,并对其临床专科特征、生存随访情况、病理形态学特征及特染与免疫组化表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鼻塞或(和)鼻衄,9例伴轻重不等的头痛.专科检查均见广基性息肉样新生物填塞鼻腔,表面有暗灰褐黑色样坏死物覆附,触之为血痂或坏死物、质脆.8例临床诊断为鼻息肉、鼻窦炎,5例诊断为鼻肿瘤、鼻出血坏死性息肉伴鼻窦炎.治疗为手术加放、化疗综合手段,生存时间为2个月~53个月.病理形态学12例均见胞质深红染的大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及横纹肌样细胞为主,色素少.结论: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其生存期短、恶性度高.临床专科检查以息肉样外观伴表面灰褐色坏死为特点.病理学以胞质深红染仅有少量黑色素颗粒的大多边形上皮杆细胞及横纹肌样细胞为主要成分,黑色素特染及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总页数】3页(P687-689)【作者】魏盛珍;江金来【作者单位】达县中医院,四川,达州,635000;达县中医院,四川,达州,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J], 李海梅;余金霞;杨海军2.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J], 巩丽;赵建业;陈海琛;孙瑞琳;朱少君;兰淼;张伟3.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J], 王丽华;高志安4.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J], 唐大峻;秦胡兰5.膀胱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J], 任力;王萍;毛志远;岳颖;李德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八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放射治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9卷陆雪官(200032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冯炎(200032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胡超苏(200032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约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1%。
现报道本院1991~1997年间收治的8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放射治疗情况。
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2例。
年龄31~75岁。
临床表现为鼻出血(6例)、鼻塞(5例)、耳鸣(1例)和头痛(1例)。
1.2 诊断:6例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另外2例常规石蜡切片染色病理诊断分别为恶性淋巴瘤和低分化鳞癌,后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
CT扫描显示病灶局限于鼻腔内4例,侵犯筛窦4例,其中同时侵犯蝶窦和上颌窦3例,同时侵犯鼻咽2例和侵犯眼球后组织1例。
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地转移。
1.3 治疗:病灶局限于鼻腔内的病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加术后放射治疗,而病灶范围广泛的病例中3例行单纯放射治疗,1例行放射治疗加化疗。
放射源采用60Co或6MV X射线,设一前一侧野或两侧野加鼻前野,一前一侧野照射时加45°楔形板。
全部病例在TPS下显示肿瘤靶区包括在90%等剂量曲线内。
采用大分割少分次放射治疗,单次肿瘤量400cGy,2次/周。
8例中4例治疗情况为4800cGy,12次,39d,3例为4000cGy,10次,32d;另1例为6000cGy,15次,50d。
2 结果4例病灶广泛者放射治疗后均有肿瘤残留。
所有病例随访期均超过2年。
6例生存满1年,3例生存满2年,其中1例生存已达37个月。
5例死亡者中4例为病灶范围广泛而未行手术治疗,仅1例是术后放射治疗者;其中4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1例发生肝脏转移。
3 讨论3.1 诊断:原发于鼻腔的恶性黑色素瘤初发症状不典型,临床上易误诊。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a
入院记录姓名XXX工作单位XXXXXXXXXX性别X职别XXXXXXXXXX年龄XX岁入院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婚否X婚病史采取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籍贯XX省XXXXXX病史记录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民族X族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主诉:间断性左鼻出血X年,加重伴左鼻塞X周现病史:患者缘于X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鼻出血,量少,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以为“感冒”经当地卫生院冶疗后无好转(治疗不详)。
以后反复发作,呈间断性,X月前患者再次鼻出血并出鼻塞,鼻塞为不完全性,遂到重庆九院求治,九院诊断为“左鼻腔新生物”,并给予取活检病检示:“(左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建议手术,今来我院求治,门诊以“(左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收入院。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好,食欲佳,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有输血及代血制品史,未按计划预防接种。
个人史:出生原籍,未到外地久居,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
生活规律有烟酒嗜好。
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49岁绝经,夫妻关系和睦,有一子四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 36。
50C 脉搏 75次/ min 呼吸 18次/ min 血压 19/12KPa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癍,无皮疹,溃疡,无皮下出血,毛发分布正常,无稀疏、脱落,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无肝掌,无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压痛、包块及凹陷眼睑无水肿,无下垂、无倒睫,结膜无充血、水肿无黄染,瞳孔等圆大,约0。
3厘米,对光反射正常。
耳、鼻、咽、喉见专科检查。
口唇红润,舌苔正常,无偏斜,颈部无抵抗感,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无怒张,气管正中,肝颈静脉回流征(—),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正常,无桶状胸、漏斗胸,双侧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无增宽、变窄,触诊双侧语颤一致,无胸膜磨擦感,无皮下捻发感,叩诊双侧为正常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磨擦音。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附2例报道并复习文献)
来 患者 以上症状 反复 发作 , 感 冒时症状 明显加重 , 均 口服 药物治 疗 后可暂 时缓解 , 曾在成都市某 医院诊治 , 病情 无缓解 , 于2 0 1 1 年 l 0月 2 0日, 到本 院五官科门诊就诊 , 行鼻窦C T检查 , 结果 : 全 组 鼻窦炎 , 左侧 鼻前庭软 组织影 , 建议手术治疗 。 收入本 院五官科 住 院治疗 , 入 院后初步诊断 : ( 1 ) 慢性鼻 一鼻窦炎伴 鼻息 肉;( 2) 鼻 中隔偏 曲; ( 3 ) 慢性肥厚 性鼻炎 。 诊疗计划 : ( 1 ) 鼻通 鼻部雾化 ; 《 2) 曲安奈德 喷鼻 ; ( 3 )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抗感染 ; ( 4) 完 善
检查择 期手 术。 例2 : 患者 , 男, 7 3岁 , 左侧鼻腔 阻塞半年 , 查体 : 左侧 鼻腔可
间质少 。 本文 中 1 例可见瘤细胞 围绕血管呈特征性血管周 围细胞 瘤样 ̄ i l dd , 血 管之间可见退变区域 , 这 是由于广泛坏死 , 而血管周 围 的肿瘤细胞保 留下来的结果 … 。 ( 2 ) 上皮细胞型 : 上皮样瘤细胞
体积较大 , 卯 圆形或多 角形 , 胞质 丰富 , 轻度 嗜酸性 , 核 圆形或卵
见黑褐 色新生物 , 手术切 除部分组 织送检 , 病理诊断 “ 左侧鼻腔恶 性黑色素瘤 ” 。 患者去上级 医院治疗 , 失去随访 。
1 . 2 方法 手术 切除标本经 4 %中性 甲醛 固定 , 取材 、 石蜡 包 埋切片厚度 4 u m, HE 染色 。 免疫 组化染色 采用E n Vi s i o n 两步 法。 选 用S —l O 0 、 HMB 4 5 、 C D 5 6 、 C D 2 0 、 C D3£、 PC K。 购 自福 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 限公司 。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与中西医治疗
..87..
3_3 两 组 治疗 前 后 TSAb阳 性 率 比 较 。治疗 前 ,治 疗 组 35例 阳 件 (89.74% );对 照 组 37例 阳 性 (92.50%)。疗 程 结 束 后 ,治 疗 组 4例 阳 性 (10.25%);对 照 组 11例 阳性 (27.50% ),组 间
于眼 脉 络 膜 和 软脑 膜 处 。
恶黑 肉眼 形 态可 从原 来 呈棕 色或 黑 色 的扁 平点 、扁 平斑 块 , 经 过一 段 时期 (最 长 可达 数十 年 后 )面积 扩 展或 有 隆起 ,颜 色变
恶性黑色素瘤86例临床病理分析
测 吸 收 度 5 次 。 结 果 吸 收 度 平 均 值 为 0 3 1( S = .4 RD
0 30 ) . 5 % 。表 明 该 方法 精 密 度 良好 。 表 1 加 样 回收 率 试验 结果 ( 5 n= )
7 .样 品 含 量 测 定 : 批 号 为 2 0 0 1 、 0 6 7 9 取 06 7 1 2 00 1 、 200 0 0 6 8 3的 卵磷 脂 花 粉 片 , 别 按 “ ( ) 项 下 方 法 制 备 成 供 分 13 ” 试 品 溶 液 , 各 精 密 量 取 5 O l 按 “ . 项 下 方 法 测 定 吸 收 再 .m , 3” 度 , 入 回归 方程 计算 卵磷 脂 花 粉 片 中 总 黄 酮 含 量 , 果 详 见 代 结
宇新)
通讯 作 者 : 智 俊 , 子信 箱 :fz 16 tm 郭 电 g j 2 .o g@
・
8 ・ 7
维普资讯
・
毫 题硼 穷 ・
J eRse2 8 o3 N. d eS 0, 17 o M ,p0 V . 9
方 法 简 便 快 速 , 器 要 求不 高 , 属性 好 , 密 度 高 , 仪 专 精 可作 为评
价 卵 磷 脂 花 粉 片 内在 质 量 的 方法 。
参 考 文献
I 高金 燕 , 曾小 花 , 王毅 辉 , . 西芹 中提 取 黄酮 类 物 质 的初 步 研 究 等 从
讨
论
[ ] 中 国食 品添 加 剂 ,0 4, :8 J. 2 0 3 11 2 刘金 荣 , 文 斌 , 赵 王航 字 , . 等 超声 提 取 快 速鉴 定 黄 酮 类 化合 物 [ ] J.
含 量 测 定 值 偏 高 , 测 定 值 准 确 度 和 重 现 性 降 低 。 用 过 滤 的 使
原发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
右鼻腔
6 /1 1 0
:
于 1 9 8 9年
,
月 招 日 收住 院治 疗
R2 0 次/分
, ,
T36
K
.
.
5℃
P 8 0 次/ 分
,
Bp
a P
,
讨
一般 认 为
,
论
、
神 志清
贫血 外 貌
,
颈 部浅 表 淋 巴 结
.
无 肿大 大畸 形
心肺 ( 一 )
肝 脾无 肿大
,
右 侧外 鼻宽
,
鼻腔
.
鼻 窦 的 恶 性黑 色 素 瘤 占其
宜 J 春 医 专 学 报 o
忍犷
o
2
, o
e
;
6aΒιβλιοθήκη ( 1 2) :.
7 1
e
f
Y’ l h c
un
c M di
l Co l le g
原 发 性 鼻 腔 恶 性 黑 色素 瘤 一 例 报告
云 彭晓
( 一 附 院 耳 鼻喉 科 )
充 满 黑 色新 生 物 病
患 者黄
X
, ,
,
、
质软
脆
。
咬 除 上 领 窦前 壁 骨
反复 多次少 量鼻 出 血
一 般填 塞 即
出院 后 化疗 有黑色素瘤
1
月 后 随访 发 现
右 眼 内侧 球 结 膜
,
近 几 月 来 鼻 塞 加重
致 使 对 侧鼻 腔 亦通
“
,
颈 部 淋 巴 结 无肿 大
。
心肺 ( 一 )
,
气不畅
嗅觉 下 降
”
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Melan-A 蛋白被称为Tcell-1 识别的MM抗原,本文阳性率为 70.83%。此外角蛋白 、波形蛋白(Vimentin)等也可用于鉴别诊 断。
按照AJCC分期标准,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 助于判断MM有无远处转移。
MM的发病时间长,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常 易与“色素痣”、“寻常疣”及创伤后色素沉着等相混淆 。临床可使用“ABCDE法则”诊断早期的MM,即:
皮损数量:病灶单发69例,多发9例(8例患者 初诊时同时可见2处皮损,1例患者初诊时有3个皮 损),7例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现象。
症状:破溃的皮损均有轻度到中度的疼痛或瘙痒症状; 未破溃皮损除少数患者偶觉轻微瘙痒外,其余无自觉症 状。
系统检查:7例初诊患者区域浅表淋巴结肿大(其 中腋窝3例,腹股沟2例,肘部1例,腘窝2例),均行 淋巴结活检术,除1例为炎症性改变,其它6例均经病 理证实为肿瘤淋巴结转移。
早期MM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破溃及区域 淋巴结转移,移行转移和远隔转移。常见的远隔转移 部位包括皮肤、淋巴结、肺、脑、肝脏、骨等部位。 发生于非内脏部位远隔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要高于内 脏转移者,脑和骨部位的转移者生存期亦短,预后差。
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是判断临床分期的重要标准和独 立预后因素。 Andtbacka等认为,肿瘤厚度0.75~ 1mm的ⅠA 或ⅠB患者以及>1mm的患者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但国内 一般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及时行淋巴结清扫。对于 无条件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单位,可结合影像学检查, 包括区域淋巴结超声和CT检查,来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MM病 Nhomakorabea分级(期)
治疗:除3例患者因年老体弱、皮损面积过大且出现转移而 仅做活检,未予手术切除,余75例均行原发灶手术切除。32例 甲下及肢端MM行病变指(趾)超关节截肢术,5例行截肢术 (截除平面在跗跖关节或腕掌关节),6例足底负重区皮损行皮 瓣转位修复,7例非负重区皮损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29例接 受了生物治疗(干扰素α-2b、IL-2等)。9例患者转入肿瘤科进 行联合化疗,2例患者行生物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
1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疑难病例讨论
1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疑难病例讨论患者姓名:陈某,年龄:53岁,性别:男,床号:19床医疗诊断:1.鼻腔恶性黑色素瘤IV期2.肝脏转移瘤3.双肺转移瘤4.骨转移瘤主要病情及护理难点:患者2021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腔出血,未予重视,后鼻腔出血伴有黄色分泌物,呈恶臭味,遂就诊于XX县中医院,行耳鼻喉镜检查:右侧中鼻道可见透明状新生物,质软,触之易出血。
鼻窦CT重建:1.双侧上颌窦、筛卖、蝶窦、额卖炎症,右侧上颌实黏膜下囊肿可能2.双侧中、下鼻甲肥大伴有鼻道炎症,右侧鼻腔软组织填充。
排除手术禁忌症,予以行右侧鼻腔黏连松解术+取活检术,2021.3.27于XX医院病理会诊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予以行鼻腔、筛窦、部分上颌窦放疗,放疗期间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免疫冶疗好转出院,后期间断行免疫维持治疗4个周期,2021.10月复查考虑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肝脏转移,予以得行超声引导下肝脏包块穿刺活检,病理示:“肝左叶结节穿刺物”病理:少许肝组织内可见肿瘤性病变,结合免疫发组化结果,符合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
2022年4月复查评估为病情进展,出现双肺转移,2022.9.6因腰痛住院行1.5T磁共振平扫诊断:腰椎骨质增生,腰1、4椎体、骶1、2椎体及部分附件异常信号,结合病史,转移性病变不除外。
诊断腰椎骨转移瘤,1周前患者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后症状逐渐加重,现为求治疗门诊以“恶性黑色素瘤”收入我科,本次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有气短、乏力,有腹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食纳及夜休差,查体:鼻腔周围皮肤黏膜色泽减退,右侧鼻腔有有少量血性渗出,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
查血常规:血小板14*10~9/L,2.3日复查,血常规:红细胞1.68*10^12/L、血红蛋白4/L。
住院期间给予吸氧、纠正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输血、利尿等对症治疗,I级护理,普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难点:1.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2.水肿的护理3.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4.腹水患者的护理5.鼻咽癌患者出现鼻腔大出血时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该怎样处理?如何预防?护理措施一、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皮肤与黏膜是否存在出血点或者瘀斑、紫癜等,若皮肤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并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抓挠。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鼻腔恶性 黑色 素 瘤 是 一种 罕 见疾 病 , 发 生 率 其 占全 部恶性 黑色 素瘤的 1 %左右 [ 本 病 恶性 度 高, ,
发展 快 。本 文收集 6例 , 合文 献对 其临 床特点 、 结 形 态特 征 、 诊断要 点及 鉴别诊 断进行分 析 。
1 材 料与方 法 收 集 我院 2 0 ~2 0 0 2 0 6年 间外 科 活检 与手 术 切 除的鼻 腔 恶 性 黑 色 素瘤 6例 , 本 经 1 % 甲醛 固 标 0 定。 石蜡 包埋 , HE染 色 , 以及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所 用 抗 体 S一1 0蛋 白、 0 HMB 5和 波形 蛋 白、 C E 4 L A, MA 试 剂盒 ( 购 自中 山生 物技术 开发公 司 ) 均 。染 色前切 片做 微 波处理 , 抗原修 复 , 色步骤 按试 剂盒说 明书 染 进行,A D B显色, 已知 阳性 切 片作对 照 。 用
高, 后差 。 预 5年生 存率 为 1 %, 均生 存 率为 2年。 0 平
[ 关键词 ]鼻腔 恶性 黑 色素瘤 ; 免疫组 化 ; 病理 学
[ 图 分类 号 ] 3 ,2 [ 中 R7 96 文献 标 识 码 ]B [ 文 编 号 ]10 —9 12 0 ) 219 —2 论 040 5 ( 07 1—4 30
( 乌兰 察布 市 中心 医院 病理科 , 蒙古 集 宁 内
[ 要 ]目的: 讨 鼻腔 恶性 黑 色素 瘤的临 床病理特 征 和鉴 别诊 断 。方法 : 摘 探 收集 6 鼻 腔 恶性 黑 色素瘤, 例 观察 其临床 病理特 点, 进行 免疫组 化染 色。结果 : 全部 发生 于单 侧 鼻腔 , 检肿 瘤细胞 形 态多样 , 含 6例 镜 4例 有黑 色素颗 粒, 例 未 见。免疫 组化 HMB 5 +) S一1 0( 、 m ( 。 结论 : 2 4( 、 0 +) Vi +) 鼻腔 恶性 黑 色素 瘤恶性 度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
·基础医学系统研究·SYSTEMS MEDICINE系统医学系统医学2018年1月第3卷第2期原发于鼻腔的恶性素瘤极其少见,经常误诊为鼻腔的其它肿瘤。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鼻腔阻塞,面部肿胀等,患病人群通常为成年人和老年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发病速度快,侵略性强,预后很差。
该文对该院1996年12月—2016年12月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和讨论,施行免疫组化标记,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展开讨论,增加对该肿瘤的认知,避免医疗事故产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有20例,女性有30例,年龄在36~73岁之间,平均年龄(54.5±1.4),他们的主要临床病征表现为鼻腔阻塞,面部肿大,伴随头痛等,其中鼻腔阻塞有32例,面部肿大有17例,伴随头痛有13例,患者病程在1~6年之间,其中35例患者的病程低于2年,全部患者的肿瘤都发生在鼻腔单侧,左侧有30例,右侧有20例,见表1。
表1一般资料1.2方法标本选用10%的甲醛来固定,石蜡包埋、切片,50例数20男30女32鼻腔阻塞17面部肿大1335头痛病程<2DOI:10.19368/ki.2096-1782.2018.02.007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周洪亮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病理科,重庆409600[摘要]目的探究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征,分析研究该病的诊断,增加对该病的了解。
方法分析该院从1996年12月—2016年12月的5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展开免疫组化分析。
结果巨检中,送检组织中有15例为紫黑色,18例为灰红,17例为灰黑,镜检中,18例由大上皮样细胞构成,9例在大上皮细胞中可以看到梭形细胞的成分,12例由类似于小的淋巴细胞构成,11例由多种细胞构成,32例细胞黑色素明显,15例细胞黑色素较少,3例细胞没有黑色素存在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组织HMB45、S-100以及Vim 全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汪 娟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方法 结合组织形态学结构和免疫组化,对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 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59.8岁。
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
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均表达H M B -45、S -100蛋白、v i m e n t i n 。
结论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为其它鼻腔原发性肿瘤,导致临床处理不当,延误治疗,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更具有侵袭性、预后差等特点。
关键词:鼻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 73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08)02-0222-03P r i m a r y m u c o s a l m e l a n o m a i n n a s a l c a v i t y :a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10c a s e sWA N GJ u a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J i a n g y i n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o f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J i a n g y i n 2144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P u r p o s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p r i m a r ym u c o s a l m e l a n o m a s i n t h e n a s a l c a v i t y a n d t o d i s c u s s i t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i n 10c a s e s o f m u c o s a l m e l a n o m a s o f t h e n a s a l c a v i t y 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i n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s t u d i e s .R e s u l t s T h ep a t i e n t s w e r e 3m a l e sa n d 7f e -m a l e s ,a g e d f r o m 52t o 83y e a r s (m e a n 59.8y e a r s ).T h e t u m o r s w e r e c o m p o s e d o f a v a r i e t y o f c e l l s (s u c h a s e p i t h e l i o i d ,s p i n d l e d ,o r u n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s t a i ns h o w e d t h e t u m o r s 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 H MB -45,S -100a n dv i m e n t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s P r i -m a r y n a s a l m u c o s a l m e l a n o m a i s ar a r et u m o r t h a t i s f r e q u e n t l yc o n f u s e dw i t ho t h e r m a l i g n a n c i e s ,r e s u l t i n gi n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c l i n i c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T o c o m p a r e w i t h m e l a n o m a i n t h e s k i n ,i t u s u a l l y f o l l o w s a na g g r e s s i v e c o u r s e .K e yw o r d s :n a s a l c a v i t y ;m e l a n o m a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收稿日期:2007-09-28 修回日期:2007-12-17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江阴 214400作者简介:汪娟,女,主治医师。
T e l :(0510)89605955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较为少见。
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腔阻塞、鼻衄、颜面部肿胀。
许多临床资料证明该肿瘤生物学行为呈快速侵袭性发展,预后极差且易误诊。
笔者收集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对其组织形态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97~2006年间外科活检及手术切除的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1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2~83岁,平均59.8岁。
主要临床症状为鼻腔阻塞、鼻衄、头痛及肿块形成等。
其中鼻腔阻塞伴出血6例,头痛1例,肿块形成3例。
病程3个月~5年,其中7例病程小于1年,所有病例均发生于单侧鼻腔,左侧6例,右侧4例;其中(鼻中隔5例,下鼻甲3例,中鼻甲2例)。
本组10例,其中1例失访,9例随访3.5年。
生存时间最短4个月,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1年为5/9,2年为2/9,3年为1/9,1例术后8个月,尚在随访中。
1.2 方法 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 厚切片,H E 染色,所有抗体包括C K (A E 1/A E 3)、E M A 、v i m e n t i n 、S -100蛋白、H M B -45、C D 45、S M A 、G F A P 、N S E 、d e s m i n 及S P 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2 结果2.1 眼观 组织呈息肉样或碎块状,直径2.0~5.0c m ,颜色呈灰白淡红、灰黑、灰红色,其中灰白、淡红色3例,灰黑色5例,灰红色2例。
2.2 镜检 肿瘤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变异较大,6例主要由大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细胞体积较大,胞质界限较清楚,呈淡嗜酸性或双色性,部分胞质较透亮,核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一侧,核仁大而突出,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图1),部分中·222·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 l i n E x pP a t h o l 2008A p r ;24(2)DOI :10.13315/j .cn ki .cjcep .2008.02.041央可见瘤细胞排列成假腺泡状(图2),其中1例在大的上皮样细胞间可见少量梭形细胞(图3),胞质嗜酸性,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略小,但较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单个细胞坏死多见。
1例可见浆细胞样细胞(图4),瘤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伴不典型核偏位。
2例为几种细胞混合存在。
6例可见明显黑色素,3例含少量黑色素,1例无黑色素,黑色素颗粒多分布于瘤细胞胞质内,部分存在于细胞外,须与含铁血黄素相鉴别。
肿瘤间质血管较丰富,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其中7例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现特征性的血管周围细胞瘤样排列。
图1 瘤细胞上皮样,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 图2 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 图3 瘤细胞梭形,呈束状排列 图4 瘤细胞由小的淋巴浆细胞样细胞构成2.3 免疫表型 本组病例肿瘤组织均表达v i m e n-t i n、S-100蛋白、H M B-45,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S-100蛋白位于胞质及胞核,H M B-45位于胞质(图5~8)。
C K(A E1/A E3)、E M A、C D45、S M A、G F A P、N S E、d e s m i n均阴性。
3 讨论3.1 临床特点及诊断 正常成人鼻腔黏膜存在黑色素细胞,因此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肯定存在的,肿瘤通常发生于呼吸黏膜上皮和间质中的黑色素细胞[1]。
鼻腔黑色素瘤的发生与局部刺激、慢图5 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恶性黑色素瘤,H M B-45呈阳性,S P法图6 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恶性黑色素瘤,S-100蛋白呈阳性,S P法图7 腺泡状排列的恶性黑色素瘤H M B-45呈阳性,S P法图8 淋巴浆细胞样的恶性黑色素瘤H M B-45呈阳性,S P法性炎症、过敏反应以及吸烟无明确的相关性。
鼻腔黏膜黑色素细胞与皮肤部位防止紫外线的自由离子辐射产生的黑色素在功能上是不同的[2]。
目前为止,有关黑色素细胞恶性变的机制,尚不清楚。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占鼻腔原发性肿瘤的0.57%,约占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的4%[3]。
患者多为中老年,临床表现多为鼻腔阻塞、鼻出血和肿块形成等症状。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与其他鼻腔原发性恶性肿瘤相鉴别。
结合临床资料,在参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断的基础上,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学诊断应遵循以下几点:①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原发部位为中隔[4]、下鼻甲及中鼻甲,几乎不发生于上鼻甲,但就诊时病变如已经很广泛时则难以明确原发部位[5]。
②组织排列方式为弥漫实性、片状及腺泡状,细胞由上皮样、梭形、未分化细胞等组成,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异型性,在上皮基底层寻找痣细胞团样结构和交界活性,证实肿瘤的原发性[6]。
③在光镜下仔细寻找瘤细胞胞质内黑色素,而那些无色素的肿瘤可进行免疫组化检查,S-100蛋白、H M B-45、M e l a n A阳性,电镜下可找到前黑色素小体或黑色素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