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棘球蚴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脑棘球蚴病讲义
脑棘球蚴病脑棘球蚴病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在脑内所致,单发多见,极少多发,但原发囊破裂种植形成的子囊可为多发。
1.CT巨大脑内囊肿,囊壁钙化,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2.MRI单发脑内囊肿,长Tl、长T2信号,囊壁可轻度强化。
棘球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因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而引起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分布于全世界广大的畜牧地区,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目前已却深的棘球绦虫有4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及少节棘球绦虫,后两种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
我国主要为细粒棘球绦虫病和泡型棘球蚴病。
1、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犬,其中卵对温度耐受性好,适合于在牧区传播。
2、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与狗密切接触,虫卵污染手指经口感染,此外,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招致感染。
3、易感人群患者以青壮年农民与牧民维多,少数民主较民族维多。
大多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发病。
临床常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颇似脑肿瘤;以及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癫痫发作等,病情缓慢进展,随着脑内囊肿增大病情逐渐加重。
感染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狗科动物小肠内,人、羊、牛、马和猪等为中间宿主。
狗粪排出虫卵污染饮水和蔬菜,人类误食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虫卵在人十二指肠孵化成六钩蚴后穿入门静脉,随血至肝、肺、脑等处,数月后发育成包虫囊肿。
脑包虫囊肿常为单发,常见于两侧大脑半球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也见于小脑、脑室和颅底部。
包虫多在数年后死亡,囊壁钙化;少数包虫继续生长,形成巨大囊肿。
CT和MRI通常发现非增强的相当于脑脊液密度的单一类圆形囊肿。
囊肿未破裂时嗜酸性粒细胞数正常。
60%-90%的患者血清学实验阳性。
囊肿破裂可导致过敏反应,通常不做脑穿刺活检。
治疗应采取手术彻底摘除囊肿,但囊肿不宜穿破,否则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头节移植复发。
药物治疗用阿苯哒唑和吡喹酮,可时囊肿缩小、组织过敏性反应和手术后继发性棘球蚴病,剂量400mg,2次/d,连用30日。
脑棘球蚴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监测
如出现以上提到的头痛、癫痫等症状,需尽快就 医。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何时需要就医?
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和血 液检查进行诊断。
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何时需要就医?
高危人群
感染该病的主要人群包括接触感染动物(如 狗和羊)的人。
农民、兽医和家庭养犬的人员特别需要注意 。
谁会感染脑棘球蚴病? 感染途径
人类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或直接接 触感染动物而感染。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谁会感染脑棘球蚴病?
症状表现
感染后可能出现头痛、癫痫、视力问题等神 经症状。
如何治疗脑棘球蚴病? 术后管理
手术后的定期复查非常重要,以防止复发。
患者在恢复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健 康。
如何治疗脑棘球蚴病? 长期随访
治愈后仍需定期随访,以确保没有新的感染或复 发。
这种病的潜在风险需要持续关注和管理。
谢谢观看
急救措施
在急性症状发作时,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挽救生 命。
应尽量避免延误就医时间,尤其是在症状加重时 。
如何预防脑棘球蚴病?
如何预防脑棘球蚴病?
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食用清洁 水源和食物。
特别是在处理动物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防 护。
如何预防脑棘球蚴病? 动物管理
定期对宠物进行பைடு நூலகம்虫,并确保它们的健康。
脑棘球蚴病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棘球蚴病? 2. 谁会感染脑棘球蚴病?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脑棘球蚴病? 5. 如何治疗脑棘球蚴病?
脑棘球蚴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棘球蚴病? 2. 谁会感染脑棘球蚴病? 3. 何时出现症状? 4. 怎么预防脑棘球蚴病? 5. 如何治疗脑棘球蚴病?
什么是脑棘球蚴病?
什么是脑棘球蚴病?
定义
脑棘球蚴病是由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 )引起的寄生虫病。
这种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
牧民、兽医和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感染风 险较高。
儿童由于不良卫生习惯,亦易感染。
谁会感染脑棘球蚴病? 易感因素
免疫系统低下的人群更易受到感染。
例如,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 人。
谁会感染脑棘球蚴病? 地理分布
脑棘球蚴病在一些特定地区更为常见,如拉 丁美洲、中东和部分非洲地区。
这些地区普遍存在与羊和狗的密切接触。
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怎么预防脑棘球蚴病?
怎么预防脑棘球蚴病? 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是在处理生肉或接触动物后。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怎么预防脑棘球蚴病? 食物安全
避免食用未经清洗的水果和蔬菜,确保食物 煮熟。
饮用安全的水源,避免生水。
怎么预防脑棘球蚴病? 动物管理
加强对宠物和家畜的管理与疫苗接种,定期 驱虫。
减少人与动物的直接接触,特别是在高风险 地区。
如何治疗脑棘球蚴病?
如何治疗脑棘球蚴病? 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抗寄生虫药物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阿苯达唑或美克洛噻唑。
如何治疗脑棘球蚴病? 手术指征
对于大肿瘤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可能是必 要的。
手术可帮助清除感染灶,减轻病症。
如何治疗脑棘球蚴病? 随访与监测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脑棘球蚴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棘球蚴病>>>
相关疾病: 脑型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脑血吸虫病、 颅内肿瘤、脑猪囊尾蚴病。
谢谢!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棘球蚴病>>>
病因:
可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经 肠系膜静脉随血流进入肝脏、肺脏发育为 包虫囊(棘球蚴)。包囊内充满透明的或 乳白色的囊液,囊液不凝固,有很强的抗 原性。此外包囊内还含有数量不等的原头 蚴,并可产生子囊、孙囊。当受感染的羊 的新鲜内脏被狗等犬科动物吞食后,包囊 内的原头蚴即可在其小肠内发育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棘球蚴病>>>
病因:
脑棘球蚴病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脑棘球 蚴病
(一)发病原因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 的疾病,在我国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多见。 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1个头节 和3个体节组成,其终宿主为狗、狼、狐 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主要为羊。当细粒 棘球绦虫的虫卵被羊吞食后,即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棘球蚴病>>>
症状及病史: 分布广泛,所以该型临床特点与脑转移瘤 相似。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棘球蚴病>>>
诊断:
脑棘球蚴病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脑棘球蚴 病
诊断 多见于牧区,病人有与狗、羊密切接 触史,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 为特征。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内试 验阳性率80%~95%,但可有假阳性。补体 结合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及脑血管造 影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CT或MRI检 查
内科学疾病部分:脑棘球蚴病>>>
病因:
成巨大囊肿。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囊即 包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 膜,两者间含有血管,供给营养。由于两 层包膜间很少粘连,故手术时极易剥离。
脑棘球蚴病健康宣教
提高公众意识
脑棘球蚴病的危害:介绍脑棘球蚴病的 01 症状、危害及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介绍脑棘球蚴病的传播途径, 02 如接触病畜、食用未煮熟的肉类等
预防措施:介绍如何预防脑棘球蚴病, 03 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畜等
提高公众意识:强调提高公众对脑棘球 04 蚴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传播
加强卫生宣传
03
接触性传播:直接 接触被脑棘球蚴感 染的动物或物品, 如皮毛、土壤等
临床表现
头痛:脑棘球蚴病
1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表现为持续性头痛,
有时伴有恶心、呕
吐。
癫痫发作:部分患
2
者可能出现癫痫发
作,表现为突然意
识丧失、四肢抽搐、
口吐白沫等。
精神症状:部分患
3
者可能出现精神症
状,如幻觉、妄想、
行为异常等。
谢谢
2019
宣传脑棘球蚴 病的传播途径
和预防措施
2021
加强卫生教育, 提高公众卫生
意识
01
02
03
04
提高公众对脑 棘球蚴病的认
识
2020
倡导健康生活 方式,减少感
染风险
2022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预防疾病,确保身体健康
脑膜炎:部分患者
4
可能出现脑膜炎,
表现为头痛、颈项
强直、脑膜刺激征
等。
颅内压增高:部分
脑棘球蚴病诊断与治疗PPT
康复指导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运动等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脑部CT或MRI检查,观察病灶变化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遵医嘱服用抗寄生虫药物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心理支持与干预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和治疗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疗程: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合适的药物疗程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灶,防止复发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
手术风险:可能出现脑损伤、癫痫等并发症
心理支持:患者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家庭支持等,以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和治疗过程
总结与展望
总结经验教训
诊断方法:CT、MRI等影像学检查
预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诊断技术:未来可能会出现更精确、快速的诊断方法,如基因检测、影像学技术等。
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休息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教育公众如何预防脑棘球蚴病
提高公众对脑棘球蚴病的认识
普及脑棘球蚴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防止食物污染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脑棘球蚴病的认识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等
脑棘球蚴病,脑棘球蚴病的症状,脑棘球蚴病治疗【专业知识】
脑棘球蚴病,脑棘球蚴病的症状,脑棘球蚴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人体感染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脑包虫占棘球蚴病病人的1%左右。
本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主要流行于畜牧区。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在我国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多见。
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1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其终宿主为狗、狼、狐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主要为羊。
当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被羊吞食后,即可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肠系膜静脉随血流进入肝脏、肺脏发育为包虫囊(棘球蚴)。
包囊内充满透明的或乳白色的囊液,囊液不凝固,有很强的抗原性。
此外包囊内还含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蚴,并可产生子囊、孙囊。
当受感染的羊的新鲜内脏被狗等犬科动物吞食后,包囊内的原头蚴即可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熟产卵。
人亦为包虫的中间宿主。
二、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棘球蚴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系指蚴虫经肝、肺、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发育为棘球蚴虫,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约第3周末即发育为棘球蚴,到第5个月可长至1cm大小。
多数幼虫在5年左右死亡,但部分则可继续生长形成巨大囊肿。
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囊即包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两者间含有血管,供给营养。
由于两层包膜间很少粘连,故手术时极易剥离。
内囊壁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前者具有弹性,状如粉皮,起保护和营养作用,生发层系寄生虫本体,可形成育囊、子囊、原头蚴(统称棘球蚴砂),当包囊破裂,原头蚴可再次形成新囊肿。
棘球蚴在颅内形成占位效应,可压迫脑室系统,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可引起脑实质损害造成癫痫发作及偏瘫、偏盲、偏侧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症状。
巨大的包囊尚可压迫破坏颅骨。
椎管内棘球蚴病以占位压迫为主要病理改变,若侵犯神经根则可引起剧烈疼痛。
症状体征一、症状1、原发型棘球蚴逐渐增大,造成颅内占位效应,并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颅内压增高。
【图】棘球蚴病(包虫病):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参考
【图】棘球蚴病(包虫病):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参考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echinococciasis),是人类感染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及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的幼虫所致的疾病。
前者以犬、狼等为终宿主,以羊、猪、骆驼、牛等为中间宿主;后者以狼、狐、犬等为终宿主,而中间宿主则为啮齿动物,特别是田鼠。
本病分布于全世界,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强度较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虫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态势。
在高发区,患病率可达5%甚至更高,在我国有22个省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包虫病例,其中主要发生在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西部,流行严重,全国受本病威胁人口约5000余万人。
NIKON 相差以及DIC 绦虫细粒棘球蚴包虫病(提供:GuoKai)病因及发病机制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上段,肠内寄生的成虫可达成百条至数千条,虫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水源、土壤和食物,家犬有舔舐肛门的习惯,由此可将虫卵散布于全身表面,与人接触时随时将虫卵传染给人。
人吞食虫卵后,经过消化道作用,在十二指肠孵出六钩蚴,六钩蚴穿破肠壁随血流或淋巴液进入门静脉系统,然后到达各器官,大部分停留在肝,部分到达肺、肾、脑、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经3~5月发育为直径10~30mm的棘球蚴,大者可达数百毫米,一个直径100mm大的棘球蚴内可有原头蚴10万个左右。
棘球蚴是由角质膜、生发层、子囊、头节、囊液构成的包虫囊肿,可掠夺营养,引起寄生部位邻近组织炎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造成机械性压迫,也可导致中毒症状及过敏反应。
细粒棘球绦虫的包囊往往生长缓慢,向囊内生长产生子棘球蚴囊。
多房棘球绦虫向囊外芽生,因此能够象癌症一样扩散到组织中。
症状特征本病发展缓慢,潜伏期1~30年,多数在儿童时期感染,至成年时期才表现症状,成人多发生在肝、肺,儿童多发生在脑部。
其临床表现因寄生部位、囊肿大小、机体反应性及有无合并症而异。
脑棘球蚴病护理查房PPT
脑棘球蚴病简介及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现状
脑棘球蚴病在一些地区仍然是公共卫生问题,尤 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某些国家的感染率高 达数十万病例。
脑棘球蚴病简介及流行病学 高危人群
农民、屠夫及其家人是最容易感染的群体。
此外,饮用未处理的水源和食用生食物的人也面 临较高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方向
疫苗研发
探索有效的疫苗以预防脑棘球蚴病的发生。
当前疫苗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 试验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诊断方法
开发更快速、准确的诊断工具,以便于早期发现 和治疗。
新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检测可能会提升诊断效率。
未来研究方向
流行病学研究
加强对脑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了解 其传播动态。
脑棘球蚴病护理查房PPT
演讲人:
目录
1. 脑棘球蚴病简介及流行病学 2. 临床表现与诊断 3. 护理措施 4. 预防措施 5. 未来研究方向
脑棘球蚴病简介及流行病学
脑棘球蚴病简介及流行病学
什么是脑棘球蚴病
脑棘球蚴病是由猪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 生虫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该疾病在猪和人之间传播,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 的猪肉或接触污染物传播。
通过数据分析制定更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
谢谢观看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记录患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体征有助于调整护理 计划。
护理措施
药物管理
根据医生处方给予抗寄生虫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 。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
护理措施
脑棘球蚴病护理PPT
教育内容包括疾病传播途径、饮食卫生及日 常生活注意事项。
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 。
可邀请心理医生参与,帮助患者应对焦虑和 抑郁情绪。
脑棘球蚴病的预防措施是什 么?
脑棘球蚴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食品安全
如何进行脑棘球蚴病的护理? 营养支持
为患者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其营养需求得到满 足。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
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防止并发症
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
如出现新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患者教育
提供相关知识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焦 虑。
如何进行脑棘球蚴病的护理 ?
如何进行脑棘球蚴病的护理? 定期监测
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
监测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调整治疗方 案。
如何进行脑棘球蚴病的护理? 药物管理
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观察可能的副作用。
与医生沟通,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
通过宣传活动和讲座,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
谢谢观看
确保吃的肉类经过充分烹饪,避免食用生或未熟 的猪肉。
在处理生肉时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脑棘球蚴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环境卫生
保持生活和饮食环境的清洁,定期消毒。
尤其是在感染风险较高的地区,环境卫生尤为重 要。
脑棘球蚴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健康教育
对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对脑棘球蚴病的 认识及预防意识。
脑棘球蚴病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症状管理
脑棘球蚴病相关知识
脑棘球蚴病相关知识概述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在世界各畜牧区均有散在流行,在我国散发于新疆、内蒙、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
可发生于人体各部位,以肝(60%)、肺(20%)多见,脑部少见,脑棘球蚴病约占全身棘球蚴病的1%~2%。
病因与发病机制狗、狼等犬属动物感染棘球绦虫后,其虫卵或成虫的妊娠节随粪便排出,污染牧场、畜舍、蔬菜、水源、土壤等,当人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在人体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借助六个小钩吸附于肠黏膜,然后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至肝脏发育成包虫。
六钩蚴也可通过肝脏到达肺脏或再通过肺脏到达其他部位发育成包虫。
因六钩蚴必须通过肝毛细血管和肺毛细血管才能到达颅内,故脑棘球蚴病的发病率较低,而由于颈内动脉较粗,六钩蚴常经此进入颅内,故大脑半球的顶叶、额叶为常见寄生部位,其他部位和脑室内棘球蚴病也可见到,而小脑棘球蚴病却极为罕见。
病理包虫囊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包膜,其内充满囊液,囊液无色透明,外观与脑脊液相似。
包虫囊又称为内囊,其外为宿主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厚约0.5~3mm,与脑组织无明显分界,称为外囊。
内囊壁厚1~3mm,由外面的角质层和内面的生发层组成,前者具有弹性,状如粉皮,由生发层细胞的分泌物组成,起保护生发层、吸收营养物质等作用。
生发层由一排细胞组成,是胚蚴增殖的基地,可形成生发囊、子囊和头节。
生发囊系生发层向内芽生而成,内含许多头节,破裂后头节进入囊液中,生发层亦可向外芽生为外生囊。
子囊结构和母囊相同,可产生生发囊及孙囊。
如此,母、子、孙囊三代可见于同一包囊内。
颅内棘球蚴病有两种类型:①原发性棘球蚴病,此型多为单发,是六钩蚴随血循环经肝、肺到达颅内寄生所致。
②继发性棘球蚴病,系原发包虫囊破裂,头节溢入颅腔后再发者,此型为多发,每个囊包即为一子囊,大多无头节。
包虫死后,囊液混浊,囊壁钙化。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是最突出表现,伴视力障碍、中枢性面瘫、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精神障碍等局灶性症状,50%的病人还有各种形式的癫痫发作,病童头颅可有不对称增大。
多房棘球蚴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多房棘球蚴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多房棘球蚴病是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型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人体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又称泡球蚴病(Ae)、多房性包虫病。
病程长,具隐袭进行性特点。
从生物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泡型与囊型包虫病均有显著不同。
二病因多房棘球绦虫较细粒棘球绦虫略小。
成虫长1.3~3.0mm,宽0.28~0.51mm。
节片有四五个。
头节有吸盘四个。
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共13~34个,大小不一。
卵巢分2叶,位于节片后半中部。
子宫弯曲,末端膨大为袋状,或球形,不分侧支,与细粒棘球绦虫妊娠节片内子宫有12~15分支不同,孕节子宫无侧囊,内含虫卵,平均为300个。
成熟节片中睾丸数26~36个,较细粒棘球绦虫的睾丸(45~65个)少。
生殖孔均在中横线前的侧缘,多为不规则交错开口,也可见一侧性开口。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很长,从感染至发病一般在20年或以上。
多房棘球蚴病病程长,具隐袭进行性特点。
早期无临床症状,仅在肝脏B型超声波普查时发现。
1.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或(与)肿块。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1)单纯肝肿大型临床症状视病变部位与大小而异。
肝右叶顶部为好发部位,肝脏背后内侧向上肿大,抬高膈肌,有时肝脏肋下未能扪及。
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病变位于肝左叶者,病种早期即出现上腹包块,易于发现。
患者一般情况视病程长短、肝内病变范围大小而异。
轻者一般情况尚好,重者肝脏整叶或两叶均有广泛病变,患者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2)梗阻性黄疸型泡球蚴病变累及肝门,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黄疸为进行性,常伴有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3)巨肝结节型或称为类肝癌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包块,局部隆起。
肝左右叶均极度肿大,分别在助缘下与剑突下10cm左右,质硬,表面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结节。
肝脏B超与CT扫描检查可见肝整叶大部被破坏,而另一叶呈显著代偿性增大,后者质度较软。
2.肺多房棘球蚴病肺部病变可由肝右叶病变侵袭横膈后至肺,或因血运转移引起。
脑棘球蚴病讲课PPT课件
脑棘球蚴病的预防
05
和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卫生 避免与棘球蚴病患者接触 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护理方法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脑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脑棘球蚴病。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棘球蚴污染的水和土壤。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感染。
病例4:患者女性,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确诊为脑棘球蚴病,经过 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痊愈。
诊疗经验和教训
早期诊断:对于脑棘球蚴病,早期 诊断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教训总结:对于已经发生的病例, 应进行深入的教训总结,分析原因 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病例再次发生。
临床经验: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 经验,以便准确判断病情和制定合 适的治疗方案。
04
脑棘球蚴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脑棘球蚴 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 一,常用的药物有吡 喹酮和阿苯达唑。
吡喹酮对细粒棘球 蚴有一定的疗效, 但对多房棘球蚴病 无效。
阿苯达唑可有效杀死 脑棘球蚴,但需要长 期服用,且对多房棘 球蚴病效果不佳。
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会 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 痛、恶心等,需在医生 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康复指导
定期进行脑棘球蚴病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自行停药或减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定期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状况
脑棘球蚴病的案例
06
分享和经验总结
病例分享:分享成功的诊疗经验和 教训,有助于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诊 疗水平。
脑泡型棘球蚴病健康宣教
避免接触感染源: 3 避免接触被感染的
动物、土壤等
提高健康意识
01
了解脑泡型棘球蚴病的传播 途径和危害
0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 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03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寄生虫的 野生动物和家畜
04
加强食品安全意识,避免食 用未煮熟或未的认 识,及时发现并治疗
措施预防脑泡型棘球 蚴病,如注意饮食卫 生、避免接触病源等
02 态度改变:提高对脑
泡型棘球蚴病的重视 程度,增强预防意识
04 健康结果改善:降低
脑泡型棘球蚴病的发 病率,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谢谢
#2023
避免接触感染源
1
避免接触被感 染的动物,如
狗、猫等
3
避免接触被感 染的土壤和水
源
2
避免食用被感 染的动物肉, 如狗肉、猫肉
等
4
避免接触被感 染的物品,如 被污染的衣物、
玩具等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饭前便后、 接触动物后及时洗手 1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加强 4
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2 惯:不吃生肉、生
抽搐等。
3
脑积水:脑泡型 棘球蚴病可能导 致脑积水,表现 为头痛、呕吐、 视物模糊等症状。
4
精神症状:部分 患者可能出现精 神症状,如焦虑、 抑郁、幻觉等。
5
脑膜炎:脑泡型 棘球蚴病可能导 致脑膜炎,表现 为头痛、发热、 颈部僵硬等症状。
脑泡型棘球蚴病的预防措 施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01
脑泡型棘球蚴病 的定义和症状
羊脑棘球蚴病的诊治与预防概述
发 病 初 期 及 时 诊 断 ,使 用 驱 虫 药 物 进 行 治 疗 ,能够 取 得 很
皮肤 隆 起 。 因为 出现 严 重 的神 经症 状 ,患病 牛 羊不 能 正 常采 食 , 好 治 疗效 果 。但 由于 该养 殖 场 已经错 过 最 佳 防治 时期 ,羊群 发 病
身体 逐 渐 消瘦 ,最后 导 致 死亡 。因此 ,做好 棘 球蚴 病 诊 断 防治 工 较 为 严重 ,因此 针 对 患病 羊采 用 手 术 治疗 方法 。手术 前 准 备好 碘
作 ,对促 进 牧 区畜牧 养殖 产业 健康 可持 续发 展有 着很 大 作用 。
酒 、酒精 、麻 醉剂 、消毒 剂 、缝 合 针 、棉 棒 、缝 合线 、注射 器 、
1 发 病 经 过
16号 针 头 、16号 细 铁丝 10cm、塑 胶管 20cm、止 血钳 、刀 片 等 。
2017年6月 13日一 养殖 户 向兽 医反 映 ,他 养 殖 的羊群 中出现 以 将 患 病羊 保 定后 ,患病 部 位 朝上 。准确 判 断包 囊位 置 ,手 术部 位
临 床 兽 医
中 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 34卷 第4期
羊脑棘球蚴病 的诊 治与预 防概 述
李 保 建
(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吐鲁番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 断中心,新 疆吐鲁番 838000) [摘 要 ] 棘球 蚴 病是 一 种 流行 于放 牧草 原 的人 畜共 患传 染性 疾 病 , 因其发 病 率和 致 死率很 高 ,一旦 动物 群 中发 生这 种 疾 病 ,将 会 造 成严 重 经 济损 失 。 犬科类 动 物是 棘球 蚴 病 虫 卵的 最终 宿主 ,在 放 牧地 区做 好 犬科类 动 物管 理 工作 ,是 预 防棘球 蚴 病 发生 的 重要 环
脑棘球蚴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棘球蚴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脑棘球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虫病引起,脑包虫占棘球虫病患者1%左右。
该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在畜牧区流行。
在中国,棘球虫病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细棘球绦虫的最终主人是犬科动物,人和羊都是包虫(棘球虫)的中间主人。
当细棘球绦虫的卵被羊吞下时,六钩虫可以孵化到十二指肠的肠壁上,通过肠系膜静脉进入肝脏,肺发育成包虫囊。
袋子里充满了透明或乳白色的囊液,不凝固,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此外,袋子里还含有不同数量的原始尾虫,并可以产生子囊和孙子囊。
当感染的羊的新鲜内脏被狗和其他犬科动物吞下时,袋子里的原始尾虫可以在它的小肠中发育成成成虫和成熟的产卵。
中枢神经系统棘球虫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指肝、肺、颈动脉进入颅内发育为棘球虫,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约第三周末发育为棘球虫,第五个月可长至1cm大小。
大多数幼虫在大约5年内死亡,但有些幼虫可以继续生长,形成巨大的囊肿。
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囊为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纤维膜,两者之间含有血管,提供营养。
由于两层膜之间粘附较少,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剥离。
内囊壁由角质层和毛发层组成,前者具有弹性,如粉末皮肤,具有保护和营养作用,毛发层是寄生虫本体,可形成囊、子囊、原尾虫(统称棘球尾虫砂),当袋破裂时,原尾虫可再次形成新的囊肿。
棘球尾虫在颅内形成占位作用,可压迫脑室系统,导致颅内压升高,并可引起一系列疾病。
脑棘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如下:1.原发型棘球虫逐渐增大,导致颅内占位效应,压迫和阻塞脑室系统,甚至增加颅内压。
由于包虫囊肿的扩张生长,刺激大脑皮层,导致癫痫发作。
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丧失、视盘水肿等囊肿较大,根据偏瘫、失语部位的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主要临床特征是颅内压升高和癫痫。
2.继发型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原发性棘球虫进入心脏期、潜伏静止期和颅压增加期,继发性棘球虫进入心脏。
由于大量棘球虫内容物突然进入血流,可出现虚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碍和过敏反应等症状。
羊脑棘球蚴病的诊治与预防概述
羊脑棘球蚴病的诊治与预防概述羊脑棘球蚴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由于人们食用了未经充分烹饪的感染了棘球蚴的生猪或山羊的肉而引起。
该疾病主要通过摄入感染了蚴囊的肉来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粪便或直接接触棘球蚴的囊泡来传播。
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羊脑棘球蚴病的诊治与预防方法。
诊断:1.临床表现:羊脑棘球蚴病潜伏期较长,通常为数年。
患者主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
严重病例还可能导致痉挛、偏瘫、意识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脑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显示脑囊泡,有助于确诊。
3.分析脑脊液:通过腰穿检测脑脊液中的蚴囊,可以帮助诊断羊脑棘球蚴病。
治疗:1.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尔比加宾和新活疟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棘球蚴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杀灭感染的目的。
2.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脑囊泡或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通过切除脑内的蚴囊来改善病情。
预防:1.完全烹饪肉食:羊肉或猪肉在烹饪过程中需要彻底煮熟,确保温度高于63°C,以杀死可能存在的棘球蚴。
2.避免生猪或山羊的肉直接接触口腔:在处理生肉时应戴手套,避免将污染的手直接接触口腔。
3.卫生教育:加强公众对羊脑棘球蚴病的认识,普及正确的烹饪方法和食品卫生知识。
4.动物检疫:加强对畜禽的检疫工作,确保肉类产品的安全。
5.外科手术感染控制: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手术器械、材料污染。
总结起来,羊脑棘球蚴病的诊治与预防需要多方面的措施综合应用。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同时,加强对食品卫生和动物检疫的管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脑棘球蚴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脑棘球蚴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脑棘球蚴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脑棘球蚴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脑棘球蚴病如何诊断鉴别,脑棘球蚴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脑棘球蚴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棘球蚴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头颅平片、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一、检查1.血液半数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可达70%。
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可显著增高。
2.皮内试验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min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
若血内有足量抗体,延迟反应不出现。
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5%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70%~90%棘球蚴病呈阳性反应,人或羊包虫囊液作为抗原(含头节的包虫囊液效果较好),囊液抗原性较低或包虫囊外膜甚厚至抗原不易溢出时,可呈假阴性反应。
囊肿穿破、手术近期或继发感染,阳性率可提高。
囊肿完全摘除后数月补体结合试验即可转阴。
如果包虫囊手术摘除后1年,本试验仍阳性,可视为复发。
本病与血吸虫病及猪囊尾蚴病之间存在着交叉反应。
1.头颅X线平片颅骨棘球蚴病病变从板障开始,破坏颅骨,并且容易破出骨板,形成颅内、外软组织肿块。
颅骨为局限或广泛的多囊或单囊形态的膨胀性病变。
多囊型呈葡萄串样,单囊型内板移位、硬脑膜移位及钙化,囊肿本身也可钙化。
局限于颅底者缺少单囊或多囊特点,而呈骨质硬化表现,一般均无骨膜反应。
脑包虫囊肿产生颅内压增高,后床突骨质吸收,蝶鞍扩大,小儿尚可出现指压痕,颅骨菲薄,甚至可致颅骨缺损,包虫囊肿疝出颅外。
还可见松果体移位。
浅表囊肿致邻近颅骨局限外凸,骨板变薄。
有时平片上显示弧线状、环形或蛋壳状及团块状钙化,如发现这种征象,可以定性。
2.脑血管造影脑包虫囊肿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尤以顶叶多,脑血管造影最能显示这种幕上的囊肿病变,造成周围血管弧状移位。
一般表现为:(1)囊肿部位无血管区。
(2)囊肿周围血管弧形受压、移位、环绕无血管区呈"手抱球"征象。
脑泡型棘球蚴病护理
心理护理
0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 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02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 持乐观的心态
03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04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 如放松训练、冥想等
预防措施
01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 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和食 物
02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 勤换衣服、勤洗澡
感染途径: 食用被污 染的食物 或水
02
感染源: 犬、猫等 动物粪便 中的棘球 蚴虫卵
03
04
感染部位: 脑部
感染症状: 头痛、恶 心、呕吐、 癫痫等
脑泡型棘球蚴病概述
01
脑泡型棘球蚴病是一种由 棘球蚴引起的疾病
02
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 呕吐、视力下降等
03
脑泡型棘球蚴病可引起脑 积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体格检查
1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 检查神经系统:意识、精神状态、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 3 检查皮肤:有无皮疹、红肿、疼痛等 4 检查肝脏:有无肿大、压痛、黄疸等 5 检查肺部:有无呼吸困难、啰音等 6 检查腹部:有无肿块、压痛、腹水等
辅助检查
脑电图检查: 了解脑部功能 5
04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等
病史采集
01
询问患者是否有接触史,如 接触过狗、猫等动物
02
了解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03
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乏力、 食欲不振等症状
04
询问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症 状,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
等
05
询问患者是否有眼部症状, 如视力下降、眼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棘球蚴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脑棘球蚴病,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引起的一种慢性脑、肝、肺、心肾等部位的寄生虫病,脑包虫占棘球蚴病病人的1%左右。
脑棘球蚴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在包虫流行区对颅压增高的病例应警惕脑棘球蚴病。
单发多见,极少多发,但原发囊破裂种植形成的子囊可为多发。
二流行病学脑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大牧区,甘肃宁夏四川、河北、黑龙江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
犬是脑棘球蚴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摄入虫卵而感染。
三病因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在中国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多见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1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其终宿主为狗、狼、狐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主要为羊。
当受感染的羊的新鲜内脏被狗等犬科动物吞食后,包囊内的原头蚴即可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熟产卵人亦为包虫的中间宿主。
四临床表现1.原发型
棘球蚴逐渐增大,造成颅内占位效应并对脑室系统压迫和梗阻,以至颅内压增高,由于包虫囊肿扩张性生长,刺激大脑皮质,引起癫痫发作,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盘水肿等。
可产生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2.继发型
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分原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期、潜伏静止期和颅压增高期。
继发棘球蚴破入心内时,由于大量棘球蚴的内容物突然进入血流,患者可出现虚脱,呼吸急迫,心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过敏性反应等。
五检查1.半数病人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可达70%。
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可显著增高。
2.皮内试验
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
若血内有足量抗体延迟反应不出现。
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5%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70%~90%棘球蚴病呈阳性反应。
4.其他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颅骨棘球蚴病病变从板障开始,破坏颅骨,并且容易破出骨板,形成颅内、外软组织肿块。
颅骨为局限或广泛的多囊或单囊形态的膨胀性病变。
多囊型呈葡萄串样,单囊型内板移位、硬脑膜移位及钙化,囊肿本身也可钙化。
(2)脑血管造影脑包虫囊肿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尤以顶叶多,脑血管造影最能显示这种幕上的囊肿病变,造成周围血管弧状移位。
(3)脑CT扫描脑内网形或类圆形囊肿,边界锐利,无囊周水肿,无周边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4)MRI扫描检查MRI的图像质量比CT扫描更加清晰,含有较大子囊的包虫囊肿,因子囊液较母囊液密度低,显示出母囊内子囊的数量及排列情况,可以确诊,MRI在密度的分辨上优于CT。
六诊断多见于牧区,病人有与狗、羊密切接触史,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特征。
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内试验阳性率80%~95%,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及脑血管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CT或MRI检查有助脑棘球蚴病确诊。
七鉴别诊断1.颅内肿瘤
脑棘球蚴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和定位症状与颅内肿瘤相似,故对来自流行区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做包虫卡松尼皮内试验和各种免疫学检查。
CT及MRI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2.颅内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一般认为是胚胎期蛛网膜发育不良所致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发病率高,常好发于脑池相关部位,如侧裂池等,CT和MRI检查可确诊。
3.脑部其他寄生虫病
(1)脑猪囊尾蚴病一般具有共同的临床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定位性体征等但脑棘球蚴病可伴发皮下结节,切取标本进行切片镜检便明确诊断。
(2)脑肺吸虫病大都伴有肺及其他部位的病变,通常腹部症状出现最早,肺部症状次之。
从铁锈色痰中可找到虫卵和夏克雷登结晶,结合肺部X线片,块状典型肺吸虫改变,不难鉴别。
(3)脑血吸虫病病人一般来自流行区,有涉水历史,肝及肠道受累较著粪便沉淀和孵化可查到虫卵和毛蚴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浅表溃疡、息肉瘢痕等病变。
取活组织,查到虫卵阳性率极高。
八并发症可并发囊内感染,造成脑脓肿。
外伤可引起脑包虫破裂,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棘球蚴可引起脑梗死。
术前或术中包虫囊肿破裂术后可有多发种植病灶出现。
后遗症可有轻偏瘫或单瘫、
失明癫痫等。
九治疗1.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在完整摘除包囊,严防囊液外溢引起复发。
术前应根据CTMRI或血管造影精确定位,手术创口和骨窗要足够大,分离时应十分小心必要时可用漂浮法切除,即将病人头放低,用洗疮器轻轻插入分离囊壁四周灌注大量生理盐水,将包囊漂浮起来完整切除。
2.药物治疗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重点研究的抗包虫药物,临床试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对广泛播散难以手术的病人采用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期;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采用药物治疗亦可减少复发率,提高疗效按WHO建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甲苯咪唑)均列为抗包虫的首选药物。
阿苯达唑口服吸收良好疗效显著,有取代甲苯达唑的趋势,分2次服,30天为一个疗程,可视病情连续治疗数个疗程。
亦有人建议长期大剂量阿苯达唑治疗,疗程可从17~66个月(平均36个月)不等。
一般病人对长期治疗均能耐受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治疗中应随访肝、肾功能与骨髓,孕妇忌用。
甲苯达唑国外采用的剂量与疗程不一,分3次口服疗程1个月,一般需治疗3个疗程,其间间隔半月。
也有人延长治疗至3~5年者。
十预后预后取决于包虫囊肿多少、大小、部位以及手术是否及时,若手术完全摘除可以根治,预后良好。
十一预防主要应加强流行区的处理和管制,严格肉食卫生检疫,大力开展卫生宣教。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