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哮喘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哮喘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国内外关于哮喘的研究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哮喘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1. 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由于哮喘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治疗方法也应该是个体化的。
因此,个体化治疗已成为哮喘治疗的趋势。
2. 生物学制剂治疗。
生物学制剂是指基于人类分子生物学的极微小分子或大分子构建的医药产品。
现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生物学制剂治疗哮喘,如单克隆抗体等。
3. 预防为主。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且易复发。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哮喘预防至关重要。
因此,预防为主已成为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措施。
4. 信息化诊疗。
哮喘信息化诊疗已成为国内外哮喘领域的一个趋势。
通过互联网智慧医疗技术,医生可以更好地监控病人的哮喘情况,准确定位病因,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5. 合理用药。
国内外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哮喘患者并不是所有病情都需要使用类固醇。
因此,合理用药已成为同行们关注的话题。
对于哮喘的治疗需要个体化、针对性,但总的来说,治疗时应该避免滥用药物,以免产生更多的问题。
总之,哮喘的治疗和研究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与交流,以期提高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吸入性生物制剂在哮喘疾病中的开发进展及前景
◇慢性气道疾病药物治疗新进展◇摘要全球超过3亿人饱受哮喘困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激发机制复杂,异质性强,是一类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
随着基于生理、病理等机制深入研究,陆续推出的治疗性小分子和激素药物已实现对大多数患者的控制和治疗,但仍有5%~10%的患者为难控制、难治疗性哮喘,即重度哮喘。
近十年来,得益于生物医药的迅猛发展,蛋白、抗体类药物凭借高有效性、高特异性、高安全性成为关键的重度哮喘治疗药物,然而由于生物制剂通常经注射给药,不可无创、快速地递送药物直接入肺迅速吸收起效,故而临床中亟需起效快、便捷、经济、安全的吸入式生物制剂。
本综述通过对哮喘发病机制的阐释,概括现行的小分子、激素类和生物类治疗药物,并总结吸入式哮喘生物制剂的研发历程,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大分子吸入药物研究方向的认知,更新该领域前沿动态,以期为更多吸入式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哮喘;给药途径;吸入给药;生物制剂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4)04-0406-08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4.007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以呼吸急促、咳嗽和胸闷等多种症状为特征,与慢性气道炎症,广泛、可逆性呼气性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等症状有关[1]。
全球超过3亿人饱受哮喘困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全球哮喘指南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建议,需对患者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尤其推荐个性化治疗方案。
随着生物制剂的发展,抗体类生物制剂已成功应用至哮喘治疗,为中重度哮喘患者带来了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选择,但其注射的给药方式,缓慢的起效速度,频繁的入院用药、高昂的用药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药物的推广,故而吸入式抗体药物的临床呼声日益高涨。
本综述对哮喘机制、现有治疗药物及吸入抗体药物的开发历程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加深对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全面认识,同时对吸入式抗体药物的开发必要性、开发难度、研发现状进行汇总更新。
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综述һ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局引导性项目(2019D012)作者简介:洪菲萍(1994~)ꎬ女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与哮喘药物基因组学ꎮ通信作者:杨一民(1963~)ꎬ男ꎬ本科ꎬ主任医师ꎬ研究方向:儿科呼吸系统疾病ꎬ电子邮箱:yym216@126.comꎮ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һ洪菲萍1㊀杨一民2(1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ꎬ福州市㊀350122ꎬ电子邮箱:136897915@qq.comꎻ2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ꎬ福建省厦门市㊀361009)ʌ提要ɔ㊀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和控制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首选药物ꎬ但其疗效欠佳ꎮ为了提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有效率ꎬ学者们开展了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ꎮ随着研究的深入ꎬ学者们发现一些影响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效果的基因位点ꎬ这为哮喘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药物基因组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ꎬ以期为糖皮质激素个体化治疗哮喘患者提供证据支持ꎮʌ关键词ɔ㊀支气管哮喘ꎻ糖皮质激素ꎻ药物基因组学ꎻ治疗ꎻ综述ʌ中图分类号ɔ㊀R562.25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0253 ̄4304(2020)07 ̄0879 ̄04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0.07.22㊀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 哮喘 )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ꎬ在2015年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年评估中ꎬ哮喘在疾病负担中居第23位[1]ꎮ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corticosteroidsꎬICS)作为治疗和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ꎬ仍存在一定不足ꎮ研究表明ꎬ在接受ICS治疗8~12周后ꎬ35%~40%的患者肺功能未显著改善ꎬ10%的患者仍存在哮喘发作的高风险[2-3]ꎬ而导致疗效较差的原因除了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差㊁环境污染加重㊁误诊为其他疾病外ꎬ遗传因素也是主要原因[4]ꎮ为提高ICS治疗哮喘的效果ꎬ实现个体化治疗ꎬ减少治疗费用ꎬ很多学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药物基因组学进行大量研究:(1)通过无假设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associationstudiesꎬGWAS)对数百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ꎬSNP)进行基因分型或推算研究ꎬ以确定其与疾病的关系ꎻ(2)通过候选基因研究法ꎬ对已知与目标基因内的遗传变异与疾病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ꎻ(3)结合大规模分子谱分析特征与遗传变异的多组学[5]ꎬ重复验证基因位点对药物疗效的影响ꎮ到目前为止ꎬ已经有一些基因的SNP被证实与ICS治疗哮喘的效果有关ꎬ可能在哮喘炎症进程及皮质类固醇抗炎作用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6]ꎮ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相关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ꎬ以期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ꎮ1㊀影响糖皮质激素合成的基因1.1㊀糖皮质激素诱导转录因子1基因的基因多态性㊀糖皮质激素诱导转录因子1基因(glucocorticoid ̄inducedtranscript1geneꎬGLCCI1)位于染色体7q21.3上ꎬ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ꎬ在哮喘患儿使用ICS治疗后ꎬ该基因表达增加[7]ꎮ研究表明ꎬ哮喘易感性及糖皮质激素疗效均与该基因有关ꎬ同时该基因可能是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早期标志物[8]ꎮ而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凋亡ꎬ从而发挥治疗作用ꎬGLCCI1表达的降低可能使这些细胞的凋亡减少ꎬ从而导致ICS的疗效下降[4]ꎮ研究表明ꎬGLCCI1基因的rs37972㊁rs37973位点可影响ICS治疗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s37972㊁rs37973位点可以降低GLCCI1的表达有关ꎬ其中rs37872位点可以引起次要变异等位基因转染的细胞中基因转录减少[5]ꎮHu等[9]发现ꎬ与健康儿童相比ꎬ哮喘儿童GLCCI1mRNA表达减少ꎬ而在使用ICS治疗12周后GLCCI1mRNA表达增加ꎻ在rs37973位点上ꎬ与野生纯合子(AA)相比ꎬ携带变异纯合子(GG)的哮喘患儿对糖皮质激素应答较弱ꎬ携带GA基因型哮喘患儿对糖皮质激素应答居中ꎮXu等[10]也得出了类似结论ꎮTantisira等[7]研究发现ꎬ携带GLCCI1基因rs37973位点AA基因型的哮喘患者在使用ICS治疗后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ꎬFEV1)的改善率只有携带GG基因型患者的1/3ꎮ然而ꎬHosking等[11]在非西班牙裔白种成年人和儿童中的追踪调查中却发现ꎬ该基因rs37973位点的变异与ICS治疗后的FEV1㊁病情恶化等无相关性ꎮ还有学者发现ꎬ使用ICS(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治疗4~8周后ꎬ在GLCCI1基因rs37972位点存在C>T变异的哮喘患者中ꎬCC基因型携带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提高约12%ꎬ而TT基因型携带者只提高4%[7]ꎮ而与GLCCI1基因rs1876828位点C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ꎬ携带TT基因型哮喘患儿在接受布地奈德或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后ꎬ出现延迟皮质醇应激反应[12]ꎻ而相比于该位点的C等位基因ꎬ携带有T等位基因的哮喘患者对ICS的反应更好[13]ꎮ1.2㊀T基因的基因多态性㊀T基因位于6q27上ꎬ是编码T基因座的蛋白质基序之一ꎬ而T基因所编码的DNA结合活性产物在所有脊椎动物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14]ꎮT基因可影响中胚层发育ꎬ参与皮质类固醇的调节ꎬ并影响哮喘患者的易感性和治疗反应[15]ꎬ其相关机制尚未明确ꎬ但有学者发现ꎬT基因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的表达有关[16]ꎮTantisira等[16]通过对444088个SNP位点进行初始GASW分析后ꎬ将T基因定为哮喘ICS反应的药物遗传基因座之一ꎮ在T基因的rs1134481㊁rs2305089㊁rs3099266位点上ꎬ基因型表现为变异纯合型的患者在接受ICS(氟替卡松)治疗6~8周后ꎬ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改变是野生纯合型患者的2~3倍ꎬ其中rs1134481位点对疗效影响最大ꎮ2㊀影响糖皮质激素结合的基因2.1㊀NR3C1的基因多态性㊀NR3C1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参与编码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ꎬGR)的基因ꎬ位于细胞诱导带5q31.3ꎬ可影响ICS治疗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ꎬ但相关机制尚未明确[5]ꎮ有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与NR3C1突变或多态性有关[17]ꎬ其突变可导致基因转录活性以及蛋白表达产物活性的降低或丧失ꎬ从而导致GR数量的降低ꎬ或影响GR对ICS的敏感性ꎬ最终引起激素抵抗[18]ꎮ有研究表明ꎬ中重度哮喘患儿在接受高剂量的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后4h后ꎬ携带NR3C1基因rs41423247位点野生纯合子GG型的患儿FEV1㊁氧饱和度改善较携带CC型㊁CG型的患儿更明显ꎬ哮喘人群中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人群[19]ꎮ此外NR3C1基因上的其他4个SNP位点ꎬTth111I㊁BclI㊁ER22/23EK和N363S也影响GR的敏感性[20]ꎬ但相关研究较少ꎮ2.2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1的多态性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1(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receptor1ꎬCRHR1)基因位于染色体7p21.3上ꎬ是介导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ꎬCRH)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 ̄cortico ̄tropichormoneꎬATCH)分泌的主要受体ꎮ当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ꎬCRH通过CRHR1刺激ATCH的分泌ꎬ从而增加皮质醇分泌水平ꎬ上调机体内源性抗炎潜能ꎮCRHR1基因变异可导致该基因功能降低ꎬ并通过减少ACTH分泌以抑制机体受炎症刺激而增加皮质醇分泌的潜能ꎬ使内源性皮质醇水平降低[21]ꎮCRHR1基因变异型rs1876828能够增强ICS治疗哮喘患者的效果ꎬ而变异型rs242941㊁rs242939则减弱ICS的疗效[22]ꎮ携带CRHR1基因rs242941位点GT和TT基因型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高于携带GG基因型者ꎬ基因型为变异纯合子TT的哮喘患者对ICS的治疗反应弱于基因型为杂合子GT和野生纯合子GG者[5]ꎬ这可能是因为CRHR1基因变异导致其功能下降ꎬ从而使ACTH分泌减少ꎬ皮质醇分泌被抑制ꎬ导致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增加ꎮ2.3㊀IgE ̄Fc片段受体2的基因的多态性㊀IgE ̄Fc片段受体2(Fc ̄fragmentofIgEreceptorⅡꎬFCER2)基因负责编码低亲和力IgE受体(CD23)ꎬ在哮喘的IgE调节中起重要作用[23]ꎬ而ICS会影响FCER2的表达和CD23的受体功能[24]ꎮKoster等[25]研究发现ꎬFCER2基因的rs28364072位点(T>C)与哮喘患儿使用ICS治疗后的肺功能改变㊁症状㊁恶化率及每日ICS的使用量有关ꎬ携带CC基因型患儿的疾病恶化风险是携带TT/TC型患儿的2倍ꎬ且发生喘息㊁瞌睡㊁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ꎮ此外ꎬ一项关于越南哮喘儿童的研究同样证实了ꎬ该基因rs28364072位点变异与每日ICS剂量增加有关ꎬ且还发现纯合变异体(CC)的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高于野生纯合型(TT)和杂合子(TC)变异体患者[26]ꎮ2.4㊀应激诱导磷酸化蛋白1基因的多态性㊀应激诱导磷酸化蛋白1(stress ̄inducedphosphoprotein1ꎬSTIP1)是一种协调GR受体伴侣蛋白ꎮ研究发现ꎬSTIP1基因变异可能参与了伴有肺功能障碍的严重哮喘患者的皮质醇调节ꎬSTIP1基因的rs4980524㊁rs2236647位点可能是调节STIP1表达的关键因素ꎬ两个位点都影响哮喘患者的基础肺功能和ICS治疗后对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改善作用ꎬ其中变异纯合子的基础肺功能最差ꎬ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改善最明显[27]ꎮ2.5㊀T框蛋白21基因的多态性㊀T框蛋白21(Tboxprotein21ꎬTBX21)基因位于17q21.32ꎬ是T ̄box转录因子中的一员ꎬ其作用是调节原始T细胞分化ꎬ以及Th1相关的细胞因子(主要是干扰素 ̄γ)分泌[28]ꎬ导致Th1和Th2失衡ꎬ从而抑制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ꎬIL) ̄4㊁IL ̄5和IL ̄13释放[29]ꎮ研究表明ꎬ剔除TBX21后ꎬ小鼠同时表现出哮喘的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ꎬ而4.5%的哮喘儿童携带TBX21变异体的杂合子[30]ꎮTBX21基因的rs16947078(A>G)位点与哮喘的易感性相关ꎬ携带该位点变异型等位基因的人群患哮喘的风险显著增加[31]ꎮ携带TBX21基因rs9910408位点(A>G)AA基因型哮喘患者接受ICS治疗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气道高反应性明显改善[29]ꎬ但彭真等[28]研究发现该位点对ICS治疗哮喘的疗效无明显影响ꎮ3㊀其㊀他㊀㊀ORMDL3是位于内质网膜的跨膜蛋白质ꎮ近年来ꎬ有研究证实ORMDL3是哮喘的易感基因之一[32]ꎮBerce等[33]研究发现ꎬORMDL3基因的rs2872507位点与ICS治疗哮喘的效果有关ꎬ其中携带AA㊁AG㊁GG基因型患者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改善效果依次降低ꎻ且使用ICS治疗后ꎬ各表型哮喘患者的ORMDL3表达均有增加ꎬ而其中又以携带变异纯合子AA基因型的哮喘患者最为显著ꎮ邹丽萍等[34]研究发现ꎬ应用过敏原和细胞因子刺激上皮细胞后ORMDL3mRNA表达增加ꎬ哮喘组的小鼠ORMDL3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ꎬ接受布地奈德雾化液治疗后哮喘小鼠ORMDL3mRNA水平降低ꎬ提示布地奈德可能通过下调ORMDL3的表达起到改善哮喘症状的作用ꎮ4㊀小㊀结㊀㊀近年来ꎬ学者们对哮喘的药物基因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ꎬ但只有GLCCI1(rs37973)㊁CRHR1(rs242941㊁rs1876828)㊁FCER2(rs28364072)基因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得到重复验证[4]ꎮ目前关于哮喘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4个问题:(1)疗效评价指标不一致ꎮ目前ꎬ各种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主要采用肺功能㊁哮喘症状㊁哮喘急性发作㊁支气管高反应性等作为疗效的参考指标ꎬ但以上指标不能客观反映哮喘的控制效果ꎬ这使哮喘的药物基因组学评估难度进一步增加ꎻ(2)成年和儿童哮喘患者遗传表型不同ꎬ成年患者的研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儿童哮喘人群[35]ꎻ(3)目前的GWAS研究多以白种人为参考样本ꎬ针对黄种人和黑种人的临床研究样本数量较少ꎬ因此需要在哮喘药物基因组领域展开国际合作ꎬ根据群体分层研究ꎬ以评估哮喘管理遗传标记的临床价值ꎻ(4)既往研究多以小样本为主ꎬ忽略了基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ꎮ探讨特定基因型在每个剂量或不同等级的剂量下如何影响药物作用ꎬ通过建立药效学模型将药物反应的生化过程与GWAS研究整合在一起是今后研究的方向[36]ꎮ随着哮喘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日益完善ꎬ基因检测将逐渐在哮喘的个体化治疗及早期防控中发挥作用ꎬ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ꎬ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及医疗费用ꎮ但哮喘药物基因组学的进一步发展仍需要各个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ꎬ运用更先进㊁更全面的实验方法ꎬ寻求哮喘患者更完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GBD2015ChronicRespiratoryDiseaseCollaborators.Globalꎬregionalꎬandnationaldeathsꎬprevalenceꎬdisability ̄adjustedlifeyearsꎬandyearslivedwithdisabilityfor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ndasthmaꎬ1990-2015: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5[J].LancetRespirMedꎬ2017ꎬ5(9):691-706. [2]㊀MalmstromKꎬRodriguez ̄GomezGꎬGuerraJꎬetal.Oralmonte ̄lukastꎬinhaledbeclomethasoneꎬandplaceboforchronicasthma.Arandomizedꎬcontrolledtrial.Montelukast/BeclomethasoneStudyGroup[J].AnnInternMedꎬ1999ꎬ130(6):487-495.[3]㊀SzeflerSJꎬPhillipsBRꎬMartinezFDꎬetal.Characterizationofwithin ̄subjectresponsestofluticasoneandmontelukastinchildhoodasthma[J].JAllergyClinImmunolꎬ2005ꎬ115(2):233-242.[4]㊀KeskinOꎬFarzanNꎬBirbenEꎬetal.Geneticassociationsoftheresponsetoinhaledcorticosteroidsinasthma:asystematicreview[J].ClinTranslAllergyꎬ2019ꎬ9:2. [5]㊀MateraMGꎬRinaldiBꎬCalzettaLA.Pharmacogeneticandpharmacogenomicconsiderationsofasthmatreatment[J].ExpertOpinDrugMetabToxicolꎬ2017ꎬ13(11):1159-1167. [6]㊀Duong ̄Thi ̄LyHꎬNguyen ̄Thi ̄ThuHꎬNguyen ̄HoangLꎬetal.Effectsofgeneticfactorstoinhaledcorticosteroidresponseinchildrenwithasthma:aliteraturereview[J].JIntMedResꎬ2017ꎬ45(6):1818-1830.[7]㊀TantisiraKGꎬLasky ̄SuJꎬHaradaMꎬetal.GenomewideassociationbetweenGLCCI1andresponsetoglucocorticoidtherapyinasthma[J].NEnglJMedꎬ2011ꎬ365(13):1173-1183.[8]㊀任丹阳ꎬ李云巍ꎬ涂彩霞ꎬ等.ADRB2㊁GLCCI1㊁FCER2基因检测在2例难治性哮喘患儿个体化用药中的实践[J].中国药房ꎬ2018ꎬ29(5):659-662. [9]㊀HuCPꎬXunQFꎬLiXZꎬetal.GLCCI1variationisassociatedwithasthmasusceptibilityandinhaledcorticosteroidresponseinaChineseHanpopulation[J].ArchMedResꎬ2016ꎬ47(2):118-125.[10]XuYꎬWuHꎬWuXꎬetal.GLCCI1rs37973:apotentialgeneticpredictoroftherapeuticresponsetoinhaledcorticosteroidsinChineseasthmapatients[J].Medicine(Baltimore)ꎬ2017ꎬ96(52):e9442.[11]HoskingLꎬBleeckerEꎬGhoshSꎬetal.GLCCI1rs37973doesnotinfluencetreatmentresponsetoinhaledcorticosteroidsinwhitesubjectswithasthma[J].JAllergyClinImmunolꎬ2014ꎬ133(2):587-589.[12]TsartsaliLꎬPapadopoulosMꎬLagonaEAꎬetal.Associationof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axis ̄relatedpolymorphismswithstressinasthmaticchildrenoninhaledcorticosteroids[J].Neuroimmunomodulationꎬ2012ꎬ19(2):88-95. [13]McGeachieMJꎬWuACꎬChangHHꎬetal.PredictinginhaledcorticosteroidresponseinasthmawithtwoassociatedSNPs[J].PharmacogenomicsJꎬ2013ꎬ13(4):306-311.[14]BollagRJꎬSiegfriedZꎬCebra ̄ThomasJAꎬetal.AnancientfamilyofembryonicallyexpressedmousegenessharingaconservedproteinmotifwiththeTlocus[J].NatGenetꎬ1994ꎬ7(3):383-389.[15]ShowellCꎬBinderOꎬConlonFL.T ̄boxgenesinearlyembryogenesis[J].DevDynꎬ2004ꎬ229(1):201-218. [16]TantisiraKGꎬDamaskAꎬSzeflerSJꎬetal.Genome ̄wideassociationidentifiestheTgeneasanovelasthmapharma ̄cogeneticlocus[J].AmJRespirCritCareMedꎬ2012ꎬ185(12):1286-1291.[17]ChoSH.Pharmacogenomicapproachestoasthmatreatment[J].AllergyAsthmaImmunolResꎬ2010ꎬ2(3):177-182. [18]张光远ꎬ陈㊀颖ꎬ邬㊀超ꎬ等.难治性哮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rs7701443㊁rs10052957位点基因多态性关系的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ꎬ2018ꎬ23(9):1604-1608. [19]KeskinOꎬUlucaÜꎬBirbenEꎬetal.Geneticassociationsoftheresponsetoinhaledcorticosteroidsinchildrenduringanasthmaexacerbation[J].PediatricAllergyImmunolꎬ2016ꎬ27(5):507-513.[20]ChengZꎬDaiLLꎬLiuQꎬetal.CorrelationbetweenpolymorphismsintheglucocorticoidreceptorgeneNR3C1andsusceptibilitytoasthmainaChinesepopulationfromtheHenanProvince[J].GenetMolResꎬ2016ꎬ15(2).doi:10.4238/gmr.15028507. [21]AwasthiSꎬGuptaSꎬAgarwalSꎬetal.CRHR1geneSNPsandresponsetosystemiccorticosteroidsinIndianasthmaticchildrenduringacuteexacerbation[J].IndianJPediatrꎬ2015ꎬ82(9):781-786.[22]雷雪春ꎬ朱黎明ꎬ戴爱国.药物基因组学与哮喘个体化给药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ꎬ2014ꎬ30(9):871-874.[23]AcharyaMꎬBorlandGꎬEdkinsALꎬetal.CD23/FcεRⅡ:molecularmulti ̄tasking[J].ClinExpImmunolꎬ2010ꎬ162(1):12-23.[24]朱丽丽ꎬ张海邻ꎬ李昌崇.糖皮质激素抗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ꎬ2017ꎬ37(1):51-56.[25]KosterESꎬMaitland ̄vanderZeeAHꎬTavendaleRꎬetal.FCER2T2206Cvariantassociatedwithchronicsymptomsandexacerbationsinsteroid ̄treatedasthmaticchildren[J].Allergyꎬ2011ꎬ66(12):1546-1552.[26]Nguyen ̄Thi ̄BichHꎬDuong ̄Thi ̄LyHꎬThomVTꎬetal.StudyofthecorrelationsbetweenfractionalexhalednitricoxideinexhaledbreathandatopicstatusꎬbloodeosinophilsꎬFCER2mutationꎬandasthmacontrolinVietnamesechildren[J].JAsthmaAllergyꎬ2016ꎬ9:163-170.[27]HawkinsGAꎬLazarusRꎬSmithRSꎬetal.TheglucocorticoidreceptorheterocomplexgeneSTIP1isassociatedwithimprovedlungfunctioninasthmaticsubjectstreatedwithinhaledcorticosteroids[J].JAllergyClinImmunolꎬ2009ꎬ123(6):1376-1383.[28]彭㊀真ꎬ王文艺ꎬ邬㊀超ꎬ等.TBX21基因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ꎬ2017ꎬ23(11):2017-2020.[29]LopertAꎬRijavecMꎬZavbiMꎬetal.Asthmatreatmentoutcomeinadultsisassociatedwithrs9910408inTBX21gene[J].SciRepꎬ2013ꎬ3:2915.[30]李京阳.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J].国际儿科学杂志ꎬ2012ꎬ39(5):444-447.[31]汪开华ꎬ肖朝明ꎬ魏㊀威.TBX21基因rs16947078位点的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ꎬ2012ꎬ28(2):108-111.[32]刘丽红ꎬ郭文才ꎬ周㊀江ꎬ等.ORMDL3基因rs7216389多态性与中国人哮喘易感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ꎬ2015ꎬ15(2):170-175.[33]BerceVꎬKozmusCEꎬPoto㊅cnikU.AssociationamongORMDL3geneexpressionꎬ17q21polymorphismandresponsetotreatmentwithinhaledcorticosteroidsinchildrenwithasthma[J].PharmacogenomicsJꎬ2013ꎬ13(6):523-529.[34]邹丽萍ꎬ张㊀希ꎬ张㊀艳ꎬ等.STAT6和ORMDL3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ꎬ2014ꎬ16(2):198-202.[35]FlemingLꎬMurrayCꎬBansalATꎬetal.Theburdenofsevereasthmainchildhoodandadolescence:resultsfromthepaediatricU ̄BIOPREDcohorts[J].EurRespirJꎬ2015ꎬ46(5):1322-1333.[36]WangYꎬTongCꎬWangZꎬetal.Pharmacodynamicgenome ̄wideassociationstudyidentifiesnewresponsivelociforglucocorticoidinterventioninasthma[J].PharmacogenomicsJꎬ2015ꎬ15(5):422-429.(收稿日期:2019-11-10㊀修回日期:2020-01-14)。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治疗现状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治疗现状哮喘、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是一组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疑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哮喘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和经济负担超过了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总和。
”因生态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支气管哮喘诱发因素多种多样,有些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种种药物的治疗作用要害有所差异,现论述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现状,以使更多患者获得康复治疗。
标签:支气管哮喘定义药物治疗现状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国外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全世界支气管哮喘者约1亿人,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
我国的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达3%。
支气管哮喘诱发因素多种多样,有些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种种药物的治疗作用要害有所差异,本文就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茶碱类茶碱是常用的平喘药物,应用已经有50余年。
茶碱是属于黄膘类衍生物,连年来许多研究评释,除了直接舒张平滑肌外,还具有抗炎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克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开释组胺,议决前进人体内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的浓度而克制其开释;其次,能低落支气管哮喘磨难者呼吸道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5(IL-5)的含量来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从而使嗜酸粒细胞开释白三烯淘汰约61%;第三,茶碱可显着克制中性粒细胞粘附毛细血管壁,进一步克制其游出毛细血管而发挥吞噬作用,同时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由于平喘效果显着,是临床上首选药之一,现在使用的有氨茶碱、喘定、定喘止咳片及茶碱缓释片、控释片等,以后重要是小剂量,长效控释制剂为其生长偏向。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L-23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L-23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一、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近年来,关于炎症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白细胞介素(IL)作为一类重要的炎症介质,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与IL-23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近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
通过收集患儿的血清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7与IL-23的含量。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两组间IL-17与IL-23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相关性。
三、结果1.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的含量,我们发现支气管哮喘患儿组的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这一结果表明,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IL-17的含量升高,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2.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23水平也有所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儿组的IL-23水平也有所升高。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IL-23可能也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3. 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与IL-23的水平呈正相关。
这一结果表明,这两种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四、讨论IL-17和IL-23是两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L-17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和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而IL-23则主要作用于T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从而加重炎症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两者呈正相关。
呼吸道疾病的病学研究进展
呼吸道疾病的病学研究进展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其病学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呼吸道疾病病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呼吸道感染疾病呼吸道感染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肺炎、鼻炎等。
近年来,随着病原体的不断变异和抗药性的增加,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流行形势愈发严峻。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积极开展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和病原学机制的研究,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当前,COP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病理生理机制和干预治疗方面。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肺部组织再建等因素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筛选和验证新的干预靶点,探索个体化治疗策略等。
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为特征。
近年来,关于哮喘的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的发病机制、致病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方面。
研究发现,哮喘病人气道内高浓度的炎症细胞、趋化因子等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阻塞性病变的主要原因。
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望在深入探索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四、肺癌肺癌是一种以肺部组织为起源的恶性肿瘤,其高发和高死亡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的病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一系列基因突变和蛋白质异常表达紧密相关。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分子机制、筛选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呼吸道疾病的病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病原学机制、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技术,其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背景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负责调节生命体内的许多关键过程,如催化化学反应、支持细胞结构和传递信号等。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识别、定量、分析和模拟生物体中所有蛋白质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的表达、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和调节。
与其它技术不同的是,蛋白质组学通过综合分析其它多种技术获得的大量数据,从而全面认识生物体中蛋白质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作用机制。
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蛋白质组学是一种综合的技术,并需要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从样本中获得大量有关蛋白质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是质谱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
1、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分析技术,通过质谱仪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其成分离子,并对这些离子的分子质量进行质量测定、分析和鉴定。
应用到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它可以通过肽段质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的工作。
同时,质谱技术作为高通量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也可通过基于“表征-鉴别-定量”策略从样本中高效地获得大量的蛋白质。
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质谱技术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自动化、灵敏度、精度、准确度和高通量检测能力甚至被认为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金标准”。
2、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以蛋白质为基质,类似于DNA芯片的方法检测和解析蛋白质功能。
与质谱技术所使用的方法不同,蛋白质芯片技术则基于蛋白质本身对于化学环境、温度、酸碱性、电场等因素的变化反应产生的行为,检测和解析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对于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发展实现,一方面这种技术可针对某些单一蛋白质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可针对高通量蛋白质研究。
IL-4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及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
这些生物学特性必须在与其效应细胞表面结合才可以发挥目前已经发现几在许多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譬如肿瘤【’型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支气管哮喘乙型肝炎‘等以及各种和免疫反应相关的疾病在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和的生物学活性有诸多的相似性也是卜翻角奴卜树卜司妞铀君粗”份妙嘴翁创以才仲霍卜扣脚褚林了毒如叮认阅重伙火粗,习份和卜印忱倪。
以葫“而钾日如叭卜『附如咧扮们门丫跳匀箱闪梦翻勺七一目肠咖毗一自从州乳的翻。
州‘沈翻么月摘淤用俩秀切图川平衡和一在细胞因子网络中的作用细胞因子在结构上也属于螺旋超家族且一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工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仅相距,“研究发现工一和工一的受体系统中有共同的部分即工一。
〔‘白细胞介素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白细胞介素受体工一主要在造血细胞表面表达在一些非造血细胞也有表达包括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肌肉纤维母细胞肝细胞和脑组织中每个细胞上受体数目可达一个工一有两型工型由工一。
链构成。
亚基是跨膜蛋白约与一高度亲和链也是一一工一和一的组成部分它可与工一和工一复合物结合链可以中度增加和的亲合力另外它还是信号转导途径中必不可少得成分链属于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型含有几和个亚基前二者的作用与书到月似图所以目前国际上将几受体称为型受体受体称为型受体卜‘欢图一的分子结构及与一和一的关系示竞图人和鼠的虽有种属上的差异但结构上仍有很大的相似性小鼠的包括细胞外的个氨基酸和细胞内的个氨基酸胞外部分与胞内部分通过一个由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区连接其结构类似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属于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小鼠的基因定位于号染色体的末端全长含个外显子和个内含子其全长由个外显子编码其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其胞外区含有型纤维素区保守的成对半肤氨酸残基及近膜区的序列后者与受体构象优化有关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发现工一的胞外区工一一呈型含个共价结合区区一位氨基酸残基和区一位氨基酸残基序列位于区折叠成由个反向平行的日片层构成的三明治结构工一一与儿一呈结合形成嵌合结构结合面含个独立的反相作用簇和为亲水性为疏水性侧链似披风样覆于其上其中为结合必需区将之突变后亲和力下降而对亲和力则影响不大有膜型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在第外显子‘端的交替剪接形成了可溶性只存在膜型一种形式其可溶性受体系由于蛋白酶水解致使受体胞外区自膜上脱落其基因位于染色体一一的生物学功能先与的链结合后才与链结合与结合的复合物可激活胞质内多种非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激酶使细胞内底物磷酸化从而触发信号如瀑布般传递启动种主要信号转导途径与凋亡有关的磷脂酞肌醇一途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途径胰岛素受体底物一工一途径以及控制基因转录的一途径如图示具体的传导及调节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赘述卜只以日只冤妻习馨、曰﹃馨吵⑩珍戮劝卜峪一一一曰卜压班」喇呼一鑫翼图受体在信号传导中的生物学作用支气管哮喘概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患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的高反应并引起气道缩窄临床上表现为反复的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图一链目前已经检测到的改变氨基酸的多态性位点是在工一链上第一个被识别的与特应症及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多态性位点它是在第个核普酸处代替了导致蛋白第个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了精氨酸这个位点恰好是和磷脂酶一的接合部位由于是介导工一敏感性基因表达的必须分子磷脂酶且可以通过调节分子的激活而下调工一的信号因此的改变可能影响一的抑制从而增强工一的效应美国英国德国波兰及西班牙等国的人群中均发现的多态性和支气管哮喘相关’潘世秀等对我国武汉地区人群的研究发现和当地儿童的支气管哮喘相关与成人无关但日本意大利等的人群则没有发现有相关性目前发现和特应症及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唯一在工一的胞外区的是位于第外显子的工替换使蛋白第个氨基酸由撷氨酸变成异亮氨酸这增加了工一和一的结合力同时提高的活性从携带巧的个体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显示工可以与工一一起增加的表达和工的产生实验提示和巧替换对亲和力没有影响但比较明显的是人和鼠表达工的细胞可以明显促进由工一介导的细胞的生长增强的活化和工£启动子的激活在细胞外的巧可以放大工一胞内部分末端的信号传导却不改变其和配体之间的亲和力这种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卜受体口链纂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提取从抗凝血中提出的量从限币。
阿罗格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安全性结果及讨论
安全性结果
在阿罗格脱敏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都能耐受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且发生率较低。少 数患者出现重度不良反应,但经及时处理均得到有效缓解。
讨论
阿罗格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安全性得到证实,但仍需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可 给予对症治疗;对于重度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过敏原特异性
针对不同患者的过敏原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 良反应。
生物标志物的识别
识别与阿罗格脱敏治疗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预测患者对 治疗的反应及预后。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与展望
严格筛选适应症患者
根据阿罗格脱敏治疗的机制和临床试验结果,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严格筛选适应症患者,确 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03
CATALOGUE
阿罗格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 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阿罗格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适用于经过吸入型糖皮质激 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后症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哮喘患者,特别是伴有过敏性鼻炎和(或)荨麻疹的患者。
禁忌症
对于存在免疫系统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 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禁用阿罗格脱敏治 疗。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避免使用此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及步骤
治疗方案
阿罗格脱敏治疗采用皮下注射方式,首先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以达到治疗效果。一般每周注射1-2次 ,每次注射后需观察30分钟,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整个治疗过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到医院 进行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步骤
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研究论文(共6篇)
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长期、持续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药物,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抑制病情的进展有着显著的效果。
但是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严格执行医嘱,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反之,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差,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20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岁。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照相仿(P>),对比研究具有可行性。
方法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常规抗感染、抗炎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普米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0)200~1600μg/d,2~4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吸入82激动剂予以配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病情监测和生活指导,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临床护理工作内容予以补充,给予更为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由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支气管哮喘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
同时向患者介绍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法、步骤、目的和预期效果,告知患者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增加患者对其的了解程度,消除心中的顾虑。
哮喘疾病调查与流行病学分析
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调查 技巧。
数据录入与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建立数据库,便于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与解读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 Logistic回归等,以揭示哮喘疾病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
03
哮喘疾病流行现状
哮喘疾病调查与流行 病学分析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 录
• 引言 •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 哮喘疾病流行现状 • 哮喘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 哮喘疾病诊断与治疗现状 • 哮喘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了解哮喘疾病的流行状况
通过调查和分析,掌握哮喘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 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流行病学指标,为制定防 治策略提供依据。
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研发更加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 ,提高哮喘的早期诊断率;同时 ,探索新型治疗药物和手段,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流程
通常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肺功能测试(如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等)以及必要的实验 室检查(如过敏原检测、呼出气一氧 化氮测定等)。
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法概述
常用药物
哮喘治疗药物主要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控制性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 剂(LABA)等,用于长期控制症状;缓解性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用于急性发作时的症状缓解 。
全球哮喘疾病流行情况
01
哮喘疾病在全球广泛分布,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存在差异。
02
发达国家哮喘患病率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与工业化、城
精准医学与支气管哮喘治疗
常见的哮喘表型分类
触发因 素分类
发病年龄
•过敏性哮喘、 •阿司匹林哮喘、 •职业性哮喘、 •运动性哮喘
•早发型 •晚发型
哮喘内因型(Endotype)
哮喘的内因型分类是根据哮喘发病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类。
可根据如下指标分类: pattern of inflammation (eosinophilic, neutrophilic, paucigranulocytic), biomarkers (exhaled nitric oxide, eosinophilia, urinary leukotriene E4),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BHR), and lung function.
• 表型,是指生物体的外在可见特征,是基因型和环境因 素相互作用的临床表现结果;
• 哮喘表型分类方法繁多:
Clinical features which define phenotypes include: age of onset, triggers (allergens, viruses, exercise, cigarette smoke), atopic vs. nonatopic disease, natural history (epidemiologic phenotypes), symptom-based phenotypes (episodic vs. multitrigger), severity, exacerbation-prone, and response to therapy
乙型肝炎 囊性纤维化
戒烟
生物标志物
干预
CYP2C19
氯吡格雷
GRIK1
托吡酯
【课题申报】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与生活质量改善
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与生活质量改善【课题申报】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与生活质量改善一、项目背景与意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的患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等,但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手段,本课题拟研究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方法,并探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二、研究目标1. 研究新免疫治疗方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探究新免疫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 分析新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
三、研究内容与方案1. 收集和整理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
2. 构建支气管哮喘新免疫治疗模型,如抗体治疗、细胞疫苗和特定免疫调节治疗等。
3. 设计且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新免疫治疗的生物学效应、安全性评价和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4. 采用临床问卷、生活质量评估等方法,定量分析新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5. 通过免疫细胞学、免疫组化和基因表达等实验方法,探究新免疫治疗的机制和影响途径。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 第一年:- 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患者特点及疾病相关指标。
- 建立支气管哮喘新免疫治疗模型,预研抗体治疗或细胞疫苗。
2. 第二年:- 开展新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构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变化。
- 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新免疫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 第三年:- 深入研究新免疫治疗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探索治疗的关键因素。
- 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论文和专利申请。
五、研究预期成果1. 初步建立支气管哮喘新免疫治疗模型,为治疗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2. 评价新免疫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2024年抗哮喘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抗哮喘药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哮喘患者数量的增加,抗哮喘药市场也逐渐壮大。
本文将对抗哮喘药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市场规模抗哮喘药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规模。
根据行业报告显示,抗哮喘药市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哮喘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
在各个地区中,北美地区是抗哮喘药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0%。
其次是欧洲地区,占据市场份额的30%。
亚太地区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迅速增长。
竞争态势抗哮喘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制药巨头和其他医药企业。
根据市场份额,全球前三家抗哮喘药生产商依次为A公司、B公司和C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广泛的市场宣传,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此外,与传统抗哮喘药相比,生物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推出新的生物类似物和基因工程药物,以提供更为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种新型药物的问世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挑战和商机。
市场前景随着全球哮喘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抗哮喘药市场的前景广阔。
除了传统的吸入型药物和口服药物外,市场还出现了吸入式干粉剂、喷雾器和注射剂等新型治疗方式。
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抗哮喘药的需求将会增加。
此外,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不断推出也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结论抗哮喘药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市场规模正在不断壮大。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将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并推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更高需求,抗哮喘药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注:本文所述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或企业观点。
呼吸道疾病的基础科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临床研究
诊断技术研究
开发新的诊断技术,提高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准 确性和时效性。
治疗策略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道感染,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预防策略研究
探讨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策略,如疫苗接种、生活习惯改变等。
03
呼吸道疾病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替换导致呼吸道疾病的缺陷基 因,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果与影响
学术成果丰硕
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呼吸 道疾病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的 产生和传播,为全球呼吸道 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
方案和预防措施。
技术水平提高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 在呼吸道疾病研究领域的技 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推动了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和发
展。
全球健康水平提升
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全球 呼吸道疾病防控和治疗水平 的提高,为全球健康水平的 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呼吸道疾病的基础科学研究现状
病原学研究
呼吸道病毒研究
针对常见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的 研究,包括病毒的基因组学、蛋 白质组学、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等方面。
细菌感染研究
针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如肺 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的研 究,包括细菌的致病机制、耐药 机制等方面。
真菌感染研究
针对引起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真菌 如曲霉菌、念珠菌等的研究,包 括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 等方面。
免疫学研究
01
固有免疫研究
探讨呼吸道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 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呼吸道感 染中的作用及机制。
02
适应性免疫研究
03
【课题申报】支气管哮喘的新生物学标志物验证1
支气管哮喘的新生物学标志物验证1课题申报书一、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气道的狭窄、炎症和过敏反应。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检测,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诊率。
因此,寻找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早期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索支气管哮喘的新生物学标志物,通过高通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不同基因、蛋白质或代谢产物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 高通量技术的应用:通过转录组学、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样本进行分析,获得大量的基因或蛋白质信息。
可以采用RNA-seq、LC-MS/MS等技术。
2. 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高通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质控、比对、定量和差异表达分析等,挖掘与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和参与的信号通路。
3. 生物学验证:选择关键的基因或蛋白质标志物进行生物学实验验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技术,验证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相关病理过程的关联。
4. 临床样本验证: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采集临床样本,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气道上皮细胞等,对验证的标志物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评估其作为支气管哮喘新生物学标志物的效能。
三、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1. 高通量技术分析结果:预计获得大量的基因或蛋白质表达谱数据,发现和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
2.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预测的标志物进行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重建,深入理解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3. 生物学验证结果:证实挖掘到的标志物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变化,并与相关病理过程的关联。
4. 临床样本验证结果:验证标志物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估其作为支气管哮喘新生物学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哮喘用药市场分析
哮喘用药市场分析一、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针对哮喘的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对当前哮喘用药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市场现状、主要药物类别、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哮喘用药市场现状据统计,全球哮喘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
与此相应,哮喘用药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目前,哮喘用药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等多种类别。
三、主要药物类别分析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ICS是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
代表性的药物如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LABA可以通过刺激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舒张气道,缓解哮喘症状。
代表性的药物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
3、白三烯调节剂:白三烯调节剂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从而减轻哮喘症状。
代表性的药物如孟鲁司特钠等。
四、竞争格局分析当前哮喘用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大型制药企业之间。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跨国制药公司如阿斯利康、GSK、赛诺菲等均在哮喘用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也在逐步进入该市场,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五、未来发展趋势1、创新药物研发: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哮喘的创新药物研发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
例如,针对免疫系统异常、炎症反应等关键环节的药物研发将取得突破。
2、个性化治疗: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针对不同哮喘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成为可能。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组、生活方式等信息的分析,为每位患者提供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3、联合治疗:目前,许多研究正在探索将不同类型的哮喘药物联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联合治疗的方式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4、预防性治疗: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哮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哮喘大鼠淋巴细胞蛋白质组的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支气管 哮喘 ( rnha atma 是 以气 道慢 性炎症 为 基础 ,有 嗜酸粒 细胞 、淋 巴细胞 、中性 粒 细胞 Bo ci s l h ) 及 气道上皮 细胞等 参与 的气道 炎症 _ .肥大 细胞 释放化 学介 质可 引起 气 道粘 膜损 伤 , 1 导致 气 道壁 结构 改变 , 如气 道上 皮纤维化 、平滑肌 增生 肥大 、 液 腺化 生 和新 血 管 的生 长 和增 生 等.细胞外 基 质 主要 粘 是胶原 和纤 维连接 蛋 白在 间质 中沉积 ,引起气 道管 壁弹性 减 弱 , 而 导致 气 道重 构 和肺 功 能异 常.而 从
近年来 , 基 因水 平上对 哮喘 的研究 较多 , 有关 蛋 白质组 学 的 研究 则很 少 , 仅 仅从 基 因的角 在 而 但
度来研 究哮 喘是远 远不够 的 , 通过 研究 由基 因编 码 和 翻译 的蛋 白质 , 能 真正 揭 示 哮 喘 的发病 机制 . 才
应用 蛋 白质组 学研 究哮 喘 ,目前 主要 是对 哮 喘患 者 或 动 物模 型 的各 种 标 本 ,包括 支气 管 肺 泡 灌洗 液
(A F 、 B L ) 支气 管活检 或肺 活检标 本 、 血液等 进行 蛋 白质 组学 分析 , 从而 发现 多种蛋 白在 哮喘 中的表达
升高或降低 , 而这些蛋白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均有一定的作用. a so M l t m等 研究发现 , mr 血小板衍生的
生长 因子 ( D F 可以通 过 影响 胶原 蛋 白Ⅵ 的合 成 、 滑 肌细 胞 的分 化 和气道 上 皮 的纤维 化 , 进气 PG ) 平 促 道重 塑 ;R sn rn oe ge 等 在体 外用 I—2刺激 T细胞来 研究体 外培 养 的 T细胞蛋 白质 组 的变化.上 述实 Ll
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护理新进展摘要:近些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不能够完全治愈,因此目前的治疗方式就是尽量减少患者疾病的发作,同时减轻他们哮喘发作时的症状,有效的预防患者的气道出现一些不可逆的阻塞,避免出现呼吸方面的衰竭。
在临床的实践当中,一些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对该疾病的治疗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疾病模式的改变和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对于医院的环境和护理的需求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医院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且把服务延续到患者出院之后,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
本文主要对支气管哮喘护理的新进展进行梳理。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护理;进展支气管哮喘是由于多种细胞所参与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气促和咳嗽作为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容易给患者的生活以及正常的工作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1]。
虽然这种疾病在临床当中是比较难以痊愈的,但是开展有效的护理,能够使得患者的疾病在治疗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2]。
目前对于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护理工作,结合具体的情况会分为急性支气管哮喘、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哮喘这三种类型[3]。
在护理工作当中,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外,还会使用一些非药物的护理手段,以此来更好地使得患者的支气管哮喘得到有效的治疗[4]。
一、药物方面的护理出现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在患病的时候会有过度吸气的情况存在,因此会出现大量排出汗液的情况,加上食欲不良的影响,体内容易缺乏水分[6]。
此时患者如果在使用一些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那么患者身体里面的水电解质就会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最终出现低价低氧性碱中毒。
对于这类型患者来说,要及时进行补液治疗,通常情况下是给予2500毫升左右的液体,并且保持每分钟的滴速在50滴左右[7]。
除此之外,对于患者还是进行一些解痉类药物的使用,例如:氨茶碱等等。
但是这些药物在使用的时候,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血液里面的药物浓度,确保这些浓度处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当中[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支气管哮喘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刘!华!殷凯生!!!摘!要"!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一项重要的生命科学的研究手段’近年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它主要依托质谱和二维电泳技术比较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组织或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的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而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靶点(在哮喘的研究中目前主要是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发现新的靶标为临床服务同时探讨其发病机制(!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质谱-二维电泳!!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基因组)后基因组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高通量分析蛋白质组的变化是生命科学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发展/"0(在肿瘤的研究中’包括肺癌的研究蛋白质组学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令人遗憾的是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居高不下的支气管哮喘蛋白质组学的原创性研究很少/!0(尽管蛋白质组学在哮喘的研究中有它的局限性和方法学上的困难’但相信对生命科学研究有如此重要地位的蛋白质组学一定会给哮喘的研究带来一线曙光(!!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现在进行蛋白质分离仍然采用三十多年前应用并发展起来的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30’第一维是等电聚焦%7:B ?>?@;A 7@\B @C :78G&’也就是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设定一个O M 值梯度来分离蛋白质(第二维就是通过0J 0E .)&,胶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来分离//’20’最后进行质谱鉴定/%0(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蛋白质分离过程受到很多外来因素的干扰’以至于最后发现的靶点蛋白质不能很好分析(首先’高丰度蛋白质比如血清蛋白可能掩盖低丰度蛋白质’以至于含量和浓度较少的差异蛋白质难以被发现-同时蛋白质提取过程中的降解和修饰化作用都可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4’*0’这个问题最近可能被一些新技术的发展所改进’包括修饰蛋白质的浓缩)强化/$’"#0’柱色谱对体液的预分离’以及选择性剔除高丰度蛋白质等/""’"!0(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质谱,质谱%F 5,P)F J ’,P 0,P 0&和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质谱%F 5,,0’,P 0,P 0&是目前蛋白质组学分离蛋白质技术的新进展(其次’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要注意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物质的酸碱度’一般要求相对分子质量在"####*!#####’O M 值在/*"#实验结果较好/"0(再次’重复性的问题也是蛋白质组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目前已基本解决并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的靶蛋白/"3E "20(总之’以二维凝胶电泳为基础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已经显示了其对新的生物学标记和治疗靶点发现的良好应用前景’对于研究不同疾病在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差异蛋白质的表达具有神奇的功效/"%’"40(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P 0仪器及技术的改进使蛋白质化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整个变更了蛋白质分析技术(在八十年代’,0’和P)F J ’技术上的突破促进了这些改变的发生(这两种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从大的)非挥发性物质如蛋白质和多肽中产生离子且没有明显的分析物碎片的难题’从而使P 0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0’和一些高性能的分离技术如毛细管电泳%5,&和高效液相色谱%M .F 5&联在一起应用时’对蛋白质和多肽结构的检测灵敏度和速度有令人惊奇的提高(分离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微分离技术和高性能的质谱仪的联用’还有微型喷雾器和,0’离子源的发明使得对多肽进行完全分析或序列测定所需的样品量减少’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几个O <B >减至九十年代中期所需的几个\<B >甚至更少(更高效率和灵敏度的质谱技术的发展是正在萌芽的蛋白质组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今天它仍在不断地得到更新(P 0分析方法应用于在生物机体中鉴别蛋白质)计算机途径搜索序列数据)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确定及磷酸化蛋白质或肽的检测等方面(目前最有前途和最流行的P 0技术主要!/%!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4年!第"卷!第!期!试刊!56789):;6<=%,>?@;A B 87@-?A :7B 8&’9C 8?!##4’-B >D "D (B D !有"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E 飞行时间质谱仪%P)F J ’E H I +P 0&’电喷雾离子化E 四极杆E 飞行时间质谱仪%,0’E T E H I +P 0&’,0’离子阱质谱仪’,0’E T E H I +’,0’E H I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E 离子阱E 飞行时间%P)F J ’E ’H E H I +&’P)F J ’E H I +E H I +’傅里叶变换E 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H E ’5L P 0&’P)F J ’离子阱’,0’E 离子淌度仪等(!&"!生物信息学工具!P 0鉴定结果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P 0发现差异蛋白质靶点在数据库中比对’确定其理化性质’完成了整个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新样本的出现使我们与有效的参考数据库的比对产生了困难’因此建立一个描述性的全面的生物现象数据库是必要的’而且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不仅要了解生物现象中存在的基因和蛋白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其质和量变化的动态过程’这方面蛋白质组学已经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E !#0("!支气管哮喘蛋白质组学应用的现状和前景蛋白质组学在哮喘中的应用起步较晚’其应用主要是比较蛋白质组学发现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最早的研究始于M B C ;<=8等/!"0’他利用非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和正常小鼠的肺组织行二维电泳和质谱’结果发现了!3个差异的蛋白质表达’其与气道重构’肺的解毒’细胞对炎症和应急的反应’血浆渗漏以及未知的功能有关’但并没有发现一些与哮喘免疫有直接相关的蛋白质靶点’作者分析可能是由于其在体内的低丰度而没有被有效检出’也可能是由于其主要是小肽段’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有关(最后作者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肺的引流淋巴结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F +&从而发现有效的新的蛋白质靶点(自此以后’人们开展了支气管哮喘蛋白质组学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到目前为止原创性研究已有"3篇’但偏重于基础或纯粹是基础性研究’选择不同的组织靶标以期发现新的有意义的靶点蛋白质’研究从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动物模型以及临床标本等方面进行’下面作一综述("&!!支气管哮喘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瑞典科学家+=_=A R B 等/!!0应用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P)F J ’,H I +和P)F J ’E H I +,H I +&方法检测哮喘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肺组织和1)F +’结果发现在炎症组织中一些蛋白质靶点显著增高’尤其是一些与低氧有关的蛋白质点的增高"精氨酸酶)相对分子质量4*###的糖调节蛋白质以及糖代谢酶等(P =><:;A B <等/!30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了与人类支气管哮喘’特发性纤维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I .J &有密切关系的肺成纤维细胞在静息状态和活化状态下蛋白质谱的变化’并运用定量质谱研究了转化生长因子E %"%H &+E %"&刺激下的成纤维细胞蛋白质谱’将其发现的肽段编写进了数据库’这也是从细胞水平研究哮喘发病机制较为全面的一项工作(在其工作中同时发现H &+E %在成肌纤维母细胞的分化中起着一个中心性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剪接因子%:O >7@78G \=@;B A :&的相对比率实现的(这项工作提示我们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仅仅是通过研究发现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同时也是研究哮喘发病分子机制的重要手段(F =‘:?8等/!/0研究了轻度哮喘患者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结果发现在气道上皮外的炎症反应中成纤维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气道纤维化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尤其是伸长的成纤维细胞%?>B 8G?R \7[A B [>=:;:&伴有L B 6)和L =@"的表达’说明它们的表达与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加有密切关系(与临床治疗有关的是韩国学者L B 6等/!20于!##/年完成的’他和同事研究了地塞米松治疗哮喘小鼠后肺的蛋白质组的变化并和正常小鼠进行比较(作者为了探讨临床部分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而设计实验’但却并没有建立糖皮质激素依赖的哮喘小鼠的模型’其结果是观察了激素治疗后哮喘小鼠肺蛋白质组的变化’说明了激素可以阻止杯状细胞的增生及具有抗炎作用’从而从靶点蛋白质的角度探讨了可能的激素作用机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激素依赖的机制做了一个很好的前期工作(研究结果也提示"细胞骨架蛋白)氧化应急)细胞凋亡可能与激素依赖有关(近段时间来’人们为了发现与哮喘发病免疫机制有关的可能的新的靶点’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有代表性的当属L B :?8G A ?8等/!%0和P C A O 6]等/!40的工作’L B :?8G A ?8从5J /Q H 细胞的分化角度研究了白介素E "!%’F E "!&刺激后5J /QH 细胞表达的/!个差异蛋白质靶点’其中有!!个上调’!#个下调(上调的蛋白质靶点包括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 ’+&和一个已知的’F E "!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R @R /&(下调的蛋白质有蛋白激酶.=V!以及它上游的的&H .=:?@R @/!和一个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P B ;E !(P ’+除了它的致炎和抗炎活性以外’还具有氧化还原酶的活性’通过结合5J 4/作为一个分泌因子诱导细胞信号传导’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被吸收(最近关于日本人群中P ’+启动子和特应性!2%!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4年!第"卷!第!期!试刊!56789):;6<=%,>?@;A B 87@-?A :7B 8&’9C 8?!##4’-B >D "D (B D !的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已见诸报道’而早期的研究中已经证实P ’+多态性与青少年关节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性有密切关系(在作者的研究中发现了’F E "!刺激后P ’+的上调’说明了P ’+多态性与辅助性H 细胞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R @R /可以在环氧化酶E !%5I U E !&抑制剂作用下在细胞内表达增加’也说明了.R @R /与炎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R @R /也是一种肿瘤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5E 9C 8?和5E +B :的活性而抑制).E "的活化(它也可以通过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子%?’+/)&的相互作用而抑制蛋白质的翻译’部分解释它的抗新生瘤的特征(5R @/!和.=V!是同一个细胞信号通路的成分’它们的活化抑制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以前研究’F E /可以加强5R @/!蛋白的数量’也间接说明了5R @/!和炎症之间的关系(从作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F E "!刺激后’5J /Q H 细胞的分化表达产物均与抗炎或致炎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全面分析这些产物开拓了研究哮喘发病的分子免疫机制的视野(P C A O 6]则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离子化E飞行时间%0,F J ’E H I +&质谱技术确定了哮喘母亲胚胎和脐带血的蛋白质谱和正常妊娠母亲的差异’结果证实了0,F J ’E H I +是一个有效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工具’并为进一步研究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组候选肽段’尤其是可能与妊娠哮喘有关的蛋白质靶点(为了发现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的小肽段’h ?B 等/!*0利用M .F 5代替二维电泳串联P 0研究哮喘小鼠血浆蛋白质和正常小鼠血浆蛋白质的比较’发现53\片段是一种有意义的靶点’作者认为其可能成为哮喘的一种新的诊断标志(对1)F +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始于i 6=B 等/!$0’他使用经典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比较了哮喘模型小鼠和对照组之间1)F +的差异蛋白质’结果发现了!*个差异的蛋白质靶点(其中’>C 8G V 78?是介导中性粒细胞向肺内迁移的重要介质’这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而中性粒细胞在过敏性气道炎症中的地位还没有有力的证据(已经有实验证实了早期过敏原激发后就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是否预示着中性粒细胞是过敏性炎症早期浸润的主要炎症细胞’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这是作者的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同时有实验证实在哮喘恶化期不管有否细菌感染’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G B [E 2是作者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第一次发现且有重要意义的靶点蛋白质’G B [E 2是氯离子通道的成分’伴随着氯离子的排出杯状细胞黏液分泌增加’在这过程中G B [E 2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G B [E 2在正常气道和过敏气道均有表达’但在过敏气道中明显增加’而在人类G B [E 2对应于65F 5)"’后者受控于Pe 52)5’Pe 52)5是负责杯状细胞代谢和黏液分泌的主要基因’可见发现G B [E 2在哮喘小鼠模型中高表达的意义(最早进行临床哮喘患者1)F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是美国学者W C 等/3#0(他于抗原激发前后!/6在健康人群和哮喘人群中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哮喘发病有关的蛋白质"细胞因子)化学因子)蛋白酶)补体片段)急性期反应蛋白)单核细胞特异性颗粒蛋白以及局部基质蛋白等(总之’支气管哮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兴未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也会见诸报道("&"!支气管哮喘蛋白质组学应用前景!目前关于哮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还是偏重于基础或者是纯粹基础性研究’有关临床治疗哮喘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比如"激素依赖性哮喘)脆性哮喘)运动性哮喘)老年性哮喘)月经性哮喘)感染性哮喘等’这些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难以处理的哮喘应是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也更有科研)学术和临床应用价值’具有更好的前景-同时选择好的研究靶组织也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尤其如何有效干预以便与哮喘发病的分子机制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上面综述的一些科研方法值得我们去总结)学习(#!结语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至今仍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尤其是关于哮喘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国际上目前仅有十几篇的原创性研究’而国内未见报道’可见其研究潜力和空间很大’同时国内的技术平台比较成熟’故积极开展国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迫在眉睫’关键是不要重复别人的工作(参!考!文!献"!5A =<?A 7’D H 6?O B ;?8;7=>B \O A B ;?B <7@:=8R O ?O;7R B <7@:\B A =>>?A G ]=8R =:;6<=A ?:?=A @6D )>>?A G ]’!##2’%#""!!4E "!34D !!L ?8?M ’‘=8R ?8W B A <,D ):;6<=’;6?R C @V >78G B \>C 8G R 7:?=:?O A B ;?B <7@:1956A B <=;B G A1)8=>];H ?@68B >17B <?RF 7\?0@7’!##2’*"2"!*2E !$/D3!I c \=A A ?>.MD M 7G 6A ?:B >C ;7B 8;^B E R 7<?8:7B 8=>?>?@;A B O6B A ?:7:B \O A B ;?78:D 917B >56?<’"$42’!2#"/##4E /#!"D /!H B B W)’F ??J h ’g 7<5WD J ?‘?>B O <?8;B \=8?\\?@;7‘?:=<O >?O A ?O =A =;7B 8<?;6B R \B A ;6?O A B ;?B <?=8=>]:7:B \[B R ]\>C 7RC :78G !E J G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4年!第"卷!第!期!试刊!56789):;6<=%,>?@;A B 87@-?A :7B 8&’9C 8?!##4’-B >D "D (B D !?>?@;A B O6B A ?:7:D 17B :@717B ;?@68B >17B @6?<’!##3’%4""24/E "244D 2!P =8=[>?HD )8=>]:7:B \@B <O >?Z O A B ;?78E OB >]O ?O ;7R ?:]:;?<:\B A O A B ;?B <7@::;C R 7?:D 956A B <=;B G A 1)8=>];H ?@68B >17B <?RF 7\?0@7’!##3’4*4"!$E /"D%!)?[?A :B >RL ’P =88PD P =:::O ?@;A B <?;A ]E [=:?R O A B ;?B <7@:D (=;C A ?’!##3’/!!""$*E !#4D 4!M B ‘78G 0’-B :6B >M ’-=8I B :;A C <9D H B ^=A R :67G 6O ?A \B A <=8@?;^B E R 7<?8:7B 8=>G ?>?>?@;A B O 6B A ?:7:C :78G C >;A =a B B <G ?>:D ,>?@;A B O6B A ?:7:’!###’!""!%"4E !%!"D*!i C BU ’0O ?7@6?AJWD 5B <O A ?6?8:7‘?=8=>]:7:B \@B <O >?Z O A B ;?B <?:C :78G <7@A B :@=>?:B >C ;7B 87:B ?>?@;A B \B @C :78GO A 7B A ;B8=A A B ^O MA =8G?;^B E R 7<?8:7B 8=>?>?@;A B O6B A ?:7:D .A B ;?B <7@:’!##!’!"2*E %*D $!I R =h ’(=G =:CH ’56=7;1HD ,8A 7@6<?8;=8=>]:7:B \O 6B :O 6B A ]>=;?R O A B ;?78:=:=;B B >\B A O A B [78G ;6?O 6B :O 6B OA B ;?B <?D (=;17B ;?@68B >’!##"’"$"34$E 3*!D"#!W 7>V 78:9)’U 7=8G L ’M B A ‘=;65D 0?>?@;7‘??8A 7@6<?8;B \>B ^E =[C 8R =8@?O ?O ;7R ?:78@B <O >?Z <7Z ;C A ?:[]?>C ;7B 8E <B R 7\7?RR 7:O>=@?<?8;@6A B <=;B G A =O 6]=8R ;6?7A 7R ?8;7\7@=;7B 8[]?>?@;A B E :O A =]7B 87a =;7B 8<=:::O ?@;A B <?;A ]D )8=>56?<’!##!’4/"3$33E 3$/"D ""!1B R 8=AWP ’1>=@V [C A 8L g ’g A 7:?9P ’?;=>D ,Z O >B 7;78G ;6?@B <O >?<?8;=A ]8=;C A ?B \F 5,P)F J ’,P 0,P 0=8R F 5,,0’,P 0,P 0\B A 78@A ?=:?R O A B ;?B <?@B ‘?A =G ?D 9)<P =::0O?@;A B <’!##3’"/"$4"E $4$D "!!06?\@6?@Vg ’h =BU ’+?8:?>=C5D +A =@;7B 8=;7B 8B \@];B :B >7@O A ?;?78:B 8=87<<B [7>7a ?R6?O =A 78@B >C <8D )8=>56?<’!##3’42""%$"E "%$*D "3!T C =R A B 87P ’9=<?:.D .A B ;?B <7@:=8R =C ;B <=;7B 8D ,>?@;A B O6B A ?:7:’"$$$’!#"%%/E %44D "/!&B A G )’I [?A <=7?A 5’1B G C ;6&’?;=>D H 6?@C A A ?8;:;=;?B \;^B E R 7<?8:7B 8=>?>?@;A B O6B A ?:7:^7;67<<B [7>7a ?R O M G A =R 7?8;:D ,>?@;A B O6B A ?:7:’!###’!"""#34E "#23D "2!F 78i ’5A B @V ?;;J g ’F 7<P 0’?;=>D M 7G 6E ;6A B C G 6O C ;=8=>]:7:B \OA B ;?78,O ?O ;7R ?@B <O >?Z ?:[]7<<C 8B O A ?@7O 7;=;7B 8=8R =C ;B <=;?RF 5E P 0,P 0D 917B >H ?@68B >’!##3’"/""/$E "22D"%!.?;A 7@B 78,+’F 7B ;;=F )D 5>787@=>=O O>7@=;7B 8:B \O A B ;?B <7@:D 9(C ;A ’!##3’"33"!/4%:E !/*/:D "4!P B B ;6=-g ’F ?O =G ?.’P 7>>?Ag ’?;=>D ’R ?8;7\7@=;7B 8B \=G ?8?@=C :78G 6C <=8@];B @6A B <?@B Z 7R =:?R ?\7@7?8@][]78;?GA =;7‘?G ?8B <7@:D .A B @(=;>)@=R0@7e 0)’!##3’"##"%#2E %"#D"*!H =]>B A5+’.=;B 8(W ’&A =^B B Rg F ’?;=>D ):]:;?<=;7@=O O A B =@6;B<B R ?>78G ’@=O ;C A 78G ’=8RR 7::?<78=;78GOA B ;?B <7@:?Z O ?A 7<?8;=>R =;=D (=;17B ;?@68B >’!##3’!""!/4E !2/D"$!P =88P ’9?8:?8I (D .A B ;?B <7@=8=>]:7:B \O B :;E ;A =8:>=;7B 8=><B R 7\7@=;7B 8D (=;17B ;?@68B >’!##3’!""!22E !%"D !#!F =<?A a 9’0?>>?M ’0@=O B a a =F ’?;=>D 5B A A ?>=;7B 8E =::B @7=;?R O ?O ;7R ?8?;^B A V :B \6C <=8@?A ?[A B :O 78=>\>C 7R D .A B ;?B <7@:’!##2’2"!4*$E !4$*D !"!M B C ;<=8L ’9?A B ?8g A 7_G :‘?>R ’P 7A _=<g B B >’?;=>D F C 8G O A B ;?B <?=>;?A =;7B 8:78=<B C :?<B R ?>\B A 8B 8=>>?A G7@=:;6<=D .A B ;?B <7@:’!##3’3"!##*E !#"*D!!!+=_=A R B ’’0‘?8::B 8F ’1C @6;)’?;=>D ’8@A ?=:?R >?‘?>:B \6]O B Z 7=E :?8:7;7‘?O A B ;?78:78=>>?A G 7@=7A ^=]78\>=<<=;7B 8D )<9L ?:O7A5A 7;5=A ?P ?R ’!##/’"4#"/44E /*/D!3!P =><:;A B <9’F =‘:?8g ’P =><:;A B <F ’?;=>D .A B ;?B <?=88B ;=;7B 8:=8R 7R ?8;7\7@=;7B 8:B \;6?6C <=8O C ><B 8=A ]\7[A B [>=:;D 9.A B ;?B <?L ?:’!##/’3"2!2E 234D!/!F =‘:?8g ’H C \‘?::B 8,’P =><:;A B <9’?;=>D .A ?:?8:?B \=@;7‘=;?R <B [7>?\7[A B [>=:;:78[A B 8@6B =>‘?B >=A >=‘=G?\A B <O =;7?8;:^7;6<7>R =:;6<=D )<9L ?:O7A5A 7;5=A ?P ?R ’!##/’"4#""#/$E "#2%D !2!L B 6&0’0678h ’0?B 0W ’?;=>D .A B ;?B <?=8=>]:7:B \R 7\\?A ?8;7=>O A B ;?78?Z O A ?::7B 878=>>?A G ?8E 78R C @?R =:;6<=;7@<7@?>C 8G =\;?A R ?Z =<?;6=:B 8?;A ?=;<?8;D .A B ;?B <7@:’!##/’/"33"*E 33!4D !%!L B :?8G A ?8)H ’(]<=8H )’F =6?:<==L ’?;=>D .A B ;?B <?O A B \7>78G B \78;?A >?C V 78E "!;A ?=;?R 6C <=8H6?>O?A @?>>:D .A B ;?B <7@:’!##2’2"3"34E 3"/"D!4!P C A O 6]-,’9B 68:B 8L +’W =8G h ,’?;=>D H 6??\\?@;B \<=;?A 8=>=:;6<=B 8O >=@?8;=>=8R@B A R[>B B R O A B ;?78O A B \7>?:D 90B @&]8?@B >’8‘?:;7G’!##2’"!"3/$E 322D !*!h ?B 0’L B 6&0’g 7<J M ’?;=>D T C =8;7;=;7‘?O A B \7>78G B \O >=:<=O ?O ;7R ?:78=:;6<=;7@<7@?C :78G >7f C 7R@6A B <=;B G A =O 6]=8R <=:::O ?@;A B <?;A ]D .A B ;?B <7@:’!##/’/"33#*E 33"4D !$!i 6=B 9’i 6CM ’F ?C 8G g h ’?;=>D ’8@A ?=:?R >C 8G V 78?=8R @67;78=:?>?‘?>:78=>>?A G 7@=7A ^=]78\>=<<=;7B 8"=O A B ;?B <7@:=O O A B =@6D .A B ;?B <7@:’!##2’2"!4$$E !*#4D 3#!W C9’g B [=]=:67P ’0B C :=,)’?;=>D J 7\\?A ?8;7=>O A B ;?B <7@=8=>]:7:B \[A B 8@6B =>‘?B >=A >=‘=G ?\>C 7R78=:;6<=;7@:\B >>B ^78G :?G<?8;=>=8;7G ?8@6=>>?8G?D P B >5?>>.A B ;?B <7@:’!##2’/""!2"E "!%/D %收稿日期"!##%E #!E !4&!4%!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4年!第"卷!第!期!试刊!56789):;6<=%,>?@;A B 87@-?A :7B 8&’9C 8?!##4’-B >D "D (B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