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部编版《邓稼先》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3提高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家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3.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2.2课文中的难点语句解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2学生分享对邓稼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2学生根据问题提示,梳理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语句。

3.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4.2教师重点解析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5.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7.课后作业7.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提高了表达能力。

4.课后作业环节,加强了家校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邓稼先》2.多媒体课件3.网络资源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搜集、了解有关邓稼生平事迹及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2、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3、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二、重点难点1、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2、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脑海中浮现中“原子弹”这个词时,你会联想到什么?想到它爆炸的巨大威力?想到它对国防安全的重要,还是想到它涉及的复杂原理?无论我们想起什么,都不能忽略在它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

正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安稳。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这是张爱萍将军在悼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核奠基者邓稼先时所写的词,高度概括了其生平及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邓稼先》。

(二)人物介绍杨振宁: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这位战斗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邓稼先:(1924.6.25—1986.7.29)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浏览全文,抓小标题和关键句,把握文章内容。

通过品读语句,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结合背景资料和细节描写,认识邓稼先所做贡献,感受其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学习精读,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及表达的妙处。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殊,理解长短句交替、句式服从于情感表现的需要。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读“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词儿: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谈谈你读这首歌的感受,由此引入课题《邓稼先》。

二、精读语句,探究文本本文选自1993年8月的《人民日报》,从标题看,是写人物,我们从作者杨振宁的角度,看看他眼中的邓稼先。

请你快速浏览全文,谈谈以下话题:(一)“我”眼中的朋友1.示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问:从原文中看看“我”是如何评价这兄弟的?他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2.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现手法向我们介绍他兄弟的?明确: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得出结论……3.抓关键句、品读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二)戈壁滩上的科学家1.自然环境恶劣《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问:文中是如何用哪些词写邓稼先工作的自然环境的?明确: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蓬断草枯、风沙呼啸、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我不能走”。

2.政治环境不稳定作者本身也是大科学家,他写科学家邓稼先,更是俗话说“内行看门道”,他眼中的邓稼先具备怎样的科学精神?明确:本文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但是主题却很集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的邓稼先“没有私心、有最高奉献精神”。

示例——文革时,邓稼先“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送信证实事实。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 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 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1 邓稼先【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二、作者简介杨振宁,生于1922年,安徽人。

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国留学期间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三、整体感知1.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概述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1/ 7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以凸现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深情赞誉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邓稼先是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人。

从他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可以看出来。

四、探究赏析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为什么?讨论明确: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2/ 7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执教者:胡龙芳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重点、难点)3、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教学方法:自读、品读、发现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近代史,那是中国屈辱的历史,我国的很多地方被列强割据,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这其中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就包括“两弹元勋”邓稼先,今天我们就杨振宁去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二、预习检测1、文体知识2、字词积累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第二部分,简介“两弹一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现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第六部分,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他是永恒的骄傲2、结合文本,概括邓稼先的贡献,并结合事例具体分析他的精神品质。

要求:组长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讲究效率,集思广益,发言时语言流畅、语句完整、声音洪亮,有补充,有评价!(大家边读边圈出、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并在语句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明确:他参与研制原子弹,但守口如瓶,表现他做事谨慎认真;他能说服工宣队,表现他无私、朴实、可信的人格魅力;他亲自证实中国自主研制原子弹,表现他处处为国着想,忠诚于民族,不愿国家蒙受委屈、误解;常年在戈壁滩工作,环境艰苦,埋葬同事,危险上前,表现了他学识渊博、专业过硬、不怕吃苦、无私奉献、沉稳果断、认真执着的精神品质3、文本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4、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明确:老师借用刘雨濛同学的话“时代呼唤邓稼先这样的人,需要邓稼先这样的精神”,足可见邓稼先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贡献5、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明确:对比手法,更利于突出人物形象,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真诚坦白的邓稼先,一个低调朴实的邓稼先,这种性格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孕育培养了邓稼先,一句“祖国的建设需要我”,邓稼先从美国回来了,续写了28年的奇迹与感动下面让我们深入课文,感受这份感动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邓稼先大家纵观全文,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明确:以“我最感动的词语或句子是……原因在于它……”作答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因为他表现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3到4人)五、体验反思(从下列话题中任选其一)1、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他给你最大的震撼是什么?2、文章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呈现,你有尝试的想法吗?3、作者丰富的人文素养、开阔的眼界和胸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养?4、走近大师,你悟到了什么?六、总结邓稼先带给我们的有思考、有感动“如果这件事做成了,那么我的一生过得很有价值,我死而无憾”邓稼先的声音仍旧萦绕在耳旁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为了不受宰割的中国,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烂激情,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请大家牢记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永恒的骄傲”的大漠英雄——邓稼先七、课后作业1、巩固基础:积累课文内字词,摘抄感人的句子2、素材积累: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邓稼先只是其中之一同学们选取其中一位,搜集整理他们的小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1.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通过分析《邓稼先》一文的语境、结构及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语言建构与应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品格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本解读和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的决策和挑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敬佩的英雄人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这位科学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本文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突显其爱国精神与科研贡献。这是我们对我国现代科学史的重要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具体事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邓稼先如何克服困难,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学习生字词:诸如“卓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3.分析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了解其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贡献。
4.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邓稼先的描写,展现其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品读课文分析邓稼先形象。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视频导入新课,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

这样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板书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邓稼先,(多媒体出示邓稼先画像);介绍作者(展示杨振宁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字词:(多媒体显示)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热泪盈眶.鞠躬尽瘁.彷徨..邓稼.先宰.割元勋.诞.生开拓.署.名挚.友奠.基妇孺.皆知孕.育签.字颤.抖截.然不同筹.划殷.红鲜.红殷.切鲜.为人知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四、再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注意勾画圈点,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正确地掌握课内生字词。

2.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邓稼先为我国的核弹事业做出的贡献。

3.感悟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教学重难点1.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邓稼先为我国的核弹事业做出的贡献。

2.感悟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电影画面)这是什么的画面?是的!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在西北大漠,罗布泊那惊天动地的一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是足以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的场面;这是一个醒来的民族震天动地的呐喊!这是足以载入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的伟大时刻。

有人说:原子弹是一个民族“铁的脊梁”。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挺直了腰板。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说话有了分量!全世界每个人心灵的天平上都称出了“中国”这两个字的重量!……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板书)2.本文的作者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他和和邓稼先什么关系?(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年。

)有着50年友谊的朋友,亲如兄弟,那么他写的这篇回忆录一定别有一种真情在里面。

3.阅读测试:①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②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美国,普渡大学)③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1986年,直肠癌)④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奥本海默)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1964.10.16-1967.6.17)⑥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古罗布泊)二、分组合作学习,感受邓稼先人格魅力(一)速读探究:邓稼先是怎样的人1.速读各部分,在此基础上,勾画出2~3个关键词。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学情分析:《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了解人物事迹,感受人物形象一、新课导入:以当下疫情导入新课。

我们2020年被迫在家上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天出入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的原因是什么?是现今仍然在全世界大规模流行的新冠疫情。

让我们想一想这场病毒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谁是拯救我们于水火的人?是你吗?是我吗?是歌星吗?是每天刷快手和抖音的高手们吗?都不是,这个时候,只有科学家、医学家和我们可爱的战士们,只有......才可以拯救这次灾难,拯救我们!他们是国家重器,国家栋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就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授课过程:(一)人物及背景:1、邓稼先简介: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

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邓稼先》(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细读课文,思考:
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这些 文字体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提示:可通过词语、句子、修辞、写作手法 等角度去赏析。
文中评价邓稼先的词语:
忠厚平实 忠诚纯正 甘于奉献 热爱祖国
真诚坦白 朴实
治学严谨 热爱人民
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儿 没有私心 与人为善 实事求是 身先士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写邓稼先墓志铭。
谢谢!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 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 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 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 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疑难探究
●1.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表明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突出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
●2.标出文中的排比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整齐的短句,展现了邓稼先卓越的才能,字里行间流露着钦佩
赞颂之情。
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3.邓稼先遇到危险时是怎么说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疑难探究
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永恒的骄傲”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邓稼先 的?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 歌、挽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题邓稼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

2.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品格与超凡的能力。

4.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2.学习作者杨振宁,做一个对民族、对祖国、对朋友充满至情至爱的人。

二、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

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课前预习文体知识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读准字音宰割(zǎi)元勋(xūn)氢弹(qīnɡ)直肠癌(ái)奠基(diàn)妇孺皆知(rú)选聘(pìn)夐(xiònɡ)曛(xūn)铤(tǐnɡ)筹划(chóu)殷红(yān)挚友(zhì)彷徨(pánɡ huánɡ)辨清字形愧(kuì)惭愧摄(shè)摄影槐(huái)槐树慑(shè)威慑魁(kuí)魁梧镊(niè)镊子理解词语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的特征。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汲取文章最有价值的养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夜晚的星空,因有繁星的点缀而绚丽夺目;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让我们先通过一段小视频来稍作了解。

二.整体感悟1.小组合作讨论文章各层大意,全班交流。

2.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3.赏析本文小标题的好处。

三.品味研究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教师集中讨论结果并稍作总结。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小结:3.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我国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的课文。

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人格。

2.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讨论(1)邓稼先为什么被称为“两弹”元勋?(2)邓稼先在核事业中做出了哪些贡献?(3)邓稼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描写、抒情等。

5.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邓稼先的相关事迹,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邓稼先的事迹,互相交流学习。

6.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邓稼先”为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如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

(3)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课堂交流,互相评价。

(2)教育学生要学习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邓稼先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原创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原创教案

邓稼先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内容;品词析句,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作者思路,抓住词语进行语文学习的能力。

3、体会、感悟邓稼先爱国情感及作者的对邓稼先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美之情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从几个截面突出一个中心,在一个中心之下深入表现人物各个方面的精神品质。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悟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气质,以及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研究和武器的这段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中,邓稼先在这一巨大转变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义何在。

为什么称他是“元勋”。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学生交流所了解的关于“两弹一星”的资料和邓稼先及杨振宁的资料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月日总第课时《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作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2.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人教版新版部编版《邓稼先》教学教材

人教版新版部编版《邓稼先》教学教材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中国人就从 这一天开始 拥有了自己 “铁的脊梁骨”, 挺直了腰板。
1967年6月17日中国 在新疆罗布泊爆炸 了第一颗氢弹。
中 国 于 1966 年 12 月 28 日 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 验 。 1967 年 6 月 17 日 由 飞 机 空 投 的 300 万 吨 级 氢 弹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国籍 (异)
美国
中国
职务 (同)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功劳 (同)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1998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2004年起定居北京。
▪士1学94位7年。,26岁,获美国印第安你那知吗?州道他的是普谁渡大学博 ▪ 人称“娃娃博士”。
▪ 1979年,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 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 动奖章。
▪ 1986年7月29日,因癌症去世。
▪ 1999年,党பைடு நூலகம்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追授了金 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 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
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
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
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 分的具体化。
整体感知:考点链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6年1月,被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首次授予国家 级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 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 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 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 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 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 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 武器的重要技术领 导人,为我国成功 研制原子弹、氢弹 和新型核武器作出 了重大贡献。1999 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邓稼先与杨振宁在美 国留学时
杨振宁到医院看望 病中的邓嫁先 (左)。1986年摄 于北京。
• 邓稼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山河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张爱萍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 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 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 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 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 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 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 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杨振宁
学习目标
1. 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 了解回忆性传记的特点。(重点)
2.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 篇布局的手法;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 言。(难点)
3. 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崇高精神。(重点)
▪ 1966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至死不懈 xiè
当之无愧 kuì 热泪盈眶 (kuàng) 可歌可泣 (qì) 选聘 pìn
鞠躬尽瘁 (jū cuì) 彷 徨 (páng huáng)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萦带 yíng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xiǎn) 夐 xiòng
宰割 (zǎi) 开拓 tuò
元勋 xūn 诞生 dàn 凛 lǐn 署名 shǔ 挚友 zhì 曛 xūn
19
▪士1学94位7年。,26岁,获美国印第安你那知吗?州道他的是普谁渡大学博 ▪ 人称“娃娃博士”。
▪ 1979年,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 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 动奖章。
▪ 1986年7月29日,因癌症去世。
▪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追授了金 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50年的友谊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亲如兄弟的 好朋友
得知邓稼先逝世后,杨振 宁含泪写出这篇至情之文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杨振宁和邓稼先在芝加哥大学 隐姓埋名28载
1972年,邓稼先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全面领导 核武器的改进和发展工作。这是7月1日,邓稼先 (中排右一)陪同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 访问的杨振宁博士(前排右五)。
奠基 diàn
难堪 kān 妇孺皆知 rú
孕育 yùn
签字 qiān 马革裹尸 guǒ
颤抖 chàn 筹划 chóu
铤 tǐng
昼夜 zhòu
谣言 yáo 截然不同 jié 邓稼先 jià 锋芒毕露lù 燕然勒功 lè 背诵 bèi sòng 昆仑 kūn lún 家喻户晓 yù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
•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
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 “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 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gàn 昌、 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 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 是人造地球卫星。
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
,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
妇孺皆知: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贡到献死出为全止部精力,过度劳累,
人物传记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 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 “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 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 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
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 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它
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 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 1986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你授知。道他是 ▪ 1957年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诺贝谁尔吗物?理奖。
▪ 1980年获Rumford奖。
▪ 1986年获自由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 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 1994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 奖。
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 “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 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 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 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 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 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 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两弹元勋”邓稼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