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复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积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幼儿的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创设有利条件,采取科学的、积极有效地教育措施和方法,对幼儿的进餐行为习惯系统地给予良好的培育、建构和引导,持之以恒地保持教育的一贯性、灵活性和一致性,并使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按统一标准要求幼儿,最终使幼儿形成主动、持久、稳定、自觉的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推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进餐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世界著名心里学家威廉·曕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安定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但是习惯的养成要做到也非一日之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遵循科学的原则,在进餐行为内容和顺序上给予合理的安排,在行为上给予规范,努力促进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一、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帮餐服务
2、愉快进餐
3、吃饭有正确的坐姿
4、能正确地使用餐具
5、不剩撒饭菜
6、吃饭不说话不吵闹
7、细嚼慢咽
8、吃饭时不看电视及做其它事情
9、餐前洗手
10、餐后不进行剧烈运动
11、饭后擦嘴漱口
12、会自己清理桌子
二、形成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
1、环境熏陶,形成氛围是培养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的基础
环境塑造着幼儿,同样影响着幼儿。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精神环境主宰着幼儿的习惯形成,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愿望。幼儿模仿性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教师要以身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幼儿的心中就是行为的方向和标准,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幼儿作出表率。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在教师好习惯的熏陶和影响下才会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分饭前一定要先洗手,要让幼儿懂得老师和小朋友是一样的。精神氛围还要求教师在进餐的各环节中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感染幼儿,使其产生喜欢用良好的行为来表现的愿望,当幼儿产生兴趣后,就能有较好的心态和情绪去主动完成进餐前后的各种良好行为。
其次,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墙壁的装饰、桌椅的摆放等物质环境也会影响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如在餐厅的墙上贴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情景,让幼儿明白爱惜粮食、不撒剩饭菜才是好孩子等。
2、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培养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五岁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较大。要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最主要的是要让幼儿明白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明确的要求能让幼儿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在幼儿明确了要求之后,再通过各种方式组织他们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和巩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例如培养幼儿进餐前准备的习惯,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先把小椅子摆放好,排队进盥洗室,再把衣袖卷起,然后洗手。洗手时要求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轻轻抓手心,五指张开洗干净……,然后在水池里把水甩干净,最后用毛巾擦干手,等待进餐。
由于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具体、明确,幼儿也就很清楚自己在什么环节应该怎样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行为。这样,便于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耐心说教,形成意识,使幼儿明白其中道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大多数只知道“应该去做”,而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我们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要耐心细致,让幼儿明白不遵守会带来的前因后果。如通过讲故事《卖米的孩子》,让孩子明白吃饭要养成不掉饭粒的好习惯等。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
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二点:一是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定要让幼儿认识清楚;二是说的要具体,讲清要点、细点,注意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这样,通过不断地讲道理,幼儿就慢慢地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乐于参加帮餐服务,促进进餐兴趣
教师让幼儿参加进餐前后的工作,如帮助教师一起摆碗筷、分饭菜等服务工作,不但能提升幼儿的进餐兴趣,而且能使他们对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的习得充满乐趣,对学习良好的进餐行为充满自信。
5、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随时进行强化
常言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积以时日,成效可见。”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活动、各个游戏、各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加以渗透和强化,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在各种小事和细节上坚持教育和培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要求孩子做到正确地拿调羹和筷子、自己收拾桌子上的残羹剩菜等等。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说,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幼儿年龄小,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及时、有效、合理地强化。例如可以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来不经意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慢慢地他们自己就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明白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地强化教育,不断地累积经验,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三、培养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方法
1、故事歌谣提示法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了方便幼儿记忆如何正确地去做一些良好的进餐行为,让幼儿欣赏一些有关好习惯的故事和歌谣,让幼儿边听边学、边念边做,故事和歌谣会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事,加深幼儿对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理解和记忆、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帮助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2、标志提醒法
为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自我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和幼儿一起设计一些行为准则,用简单、明了、色彩鲜艳的标志图表示出来。如在盥洗室墙壁贴上正确的洗手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