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归纳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210306217
高中生物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解析: 本题通过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
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 能力。依据曲线 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 曲线 a代表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 越低,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所以A、C正确。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 剧烈,故此d点不是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的 点。 答案:D
差值为正值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2)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人为因素:如人工养殖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
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 (数量 ) 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如下:
(1)年龄组成
①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大; ②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③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
(2)性别比例 ①♀>♂→增长快; ②♀≈♂→相对稳定; ③♀<♂≈增长慢。
4、不同类型生物的存 活率
I型:接近于生理寿命时死亡率升高。如:人等大型哺乳动物 II型:种群各年龄期死亡率基本相似。如:鸟类,啮齿动物 III型:幼体死亡率很高。如:鱼类、两栖类等
5、种群的空间分布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种群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单位
(4)两个方面 ①内涵: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
和死亡率等一系列特征。
②外延:有复杂的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2.种群的特点: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具有 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等一系列特征的 有机整体。
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2021/4/17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提升
10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最大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维持种群数量的 最适值,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短时间内可恢复种群数量。丁点所对应 的种群数量高于最适值,此时进行捕获,可获取一定的捕获量,同时不影 响种群数量的恢复;其他三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均低于最适值,若进行 捕获则导致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故不应在甲、乙、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时开始捕获。
2021/4/17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提升
11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3.(2016·全国Ⅱ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 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 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人类本身也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种群,个人与集体休戚与共,唯有合作才 能共赢,如若站在地球唯一性来看,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都应该保护这个 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2021/4/17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提升
8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体验
1.(2017·全国Ⅲ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 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B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在加入草履虫后,如果研究者再加入另一种以酵母菌为食 在加入草履虫后, 物的生物, 物的生物,则三者之间最先发生的关系是 A.共生 A.共生 C.竞争 C.竞争 B.腐生 B.腐生 D.寄生 D.寄生 (
C )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侵入定居阶段 )。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 竞争平衡阶段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 衡。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 相对稳定阶段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 结构复杂、层次多。 结构复杂、层次多。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长期跟 踪研究了该地区森林受破坏地的河流和未受破坏地的河流中氮的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目的是研究一种生物种 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放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研究者检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 答相关问题: 答相关问题: (1)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各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繁殖 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 速度的影响, 速度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C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整章课件PPT)
2、种群特征
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 征和遗传特征
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年 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 死亡率等。
2.1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 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结构 最基本的参数。
怎样调查种群密度
样方法: 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计种群 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
N=mn((重重捕捕中个标体志数数)) × 标志数
样方法:
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水杉的种群密 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 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棵。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植物的 种群密度(单位:棵/hm2)?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问题: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1、林中垂直方向分布植物依次是什么? 乔木、灌木、草本
2、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光照强度、温度等差异
3、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差异原因是什么? 食物
4、还有什么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高山、海洋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 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和群落》章末总结课件
2.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说明:图中A、B、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对 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可见,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2
【例1】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 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1~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7.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10只大草履虫和10只双小 核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以枯草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 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结果如 下表所示:
天数
动物
2 4 6 8 10 12 14 16
双小核草履虫 15 60 80 81 80 82 81 80
大草履虫 12 35 50 60 61 62 60 62
“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增长速率曲线
如图所示,其中a所示为“J”型曲线,b所示为“S”型曲线。 把握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时,要从增长条件、增长率变化、有 无K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 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连续增长。“J”型增长由始至终 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 (2)“S”型曲线是由于环境条件有限,因此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 一方面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相对稳定。“S”型增长 由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 后减少。所以,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3)分析“S”型曲线每一段时间变化原因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除食物之外的非生物条件;食物因素;种内斗争(主要因争夺食物 而引起的);种间竞争(主要是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其中,后三种 是主要因素。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与群落章末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章末总结
项目一 整体构建 宏观把握
项目二 从具体的曲线图中区分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1)“J”型曲线中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J”型增长曲线 图一
“J”型曲线对 应的增长率
图二
“J”型曲线对应 的增长速率
图三
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中,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但由于 每年的基数不同,故种群每年增长的个体数是不同的,呈逐年增长 的趋势,故种群增长速率(相当于“J”型曲线的曲线斜率)逐渐增大。
项目三 K 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 A、B、C、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A′、C′、 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值。
[强化训练] 2.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 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 律
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 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 纳量
标志 种群中个体总数/标记个
的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重 体总数=重捕个体数/重
数量
围大的动物
捕法 捕中所含标记个体数
调查 方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
1 mL 菌液的总菌数=
显微计 (A/5)×25(或 16)×10
种群的
微生物种群密度
数法 000×B(A 为 5 个格中总
数量
菌数,B 为稀释倍数)
有较强的活动能 取样器 定性计算:记名计算法
答案:A 解析:许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但对于相对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农作物植株上蚜虫的 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 活动能力,身体微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竞争 (两种生物随 时间的推移必
然强者更强,
弱者更弱,表 现பைடு நூலகம்两极分化
捕食 (曲线上的 波动关系 是不同步 的,甚至 是相反的)
的发展趋势)
1.区分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①生存斗争是指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 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以维持个 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②种内斗争是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 地或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 ③种间斗争是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由于争夺资源、 空间等所发生 矛盾的现象,竞争、寄生、捕食等均属于种间斗争。它们之间 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下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 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X 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 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 e 点向下移动 C.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率限制因素的是 de 段 D.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 c 点
图中 a 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 么 b 可能代表的是( )
A.是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的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解析: 由图可知 b 数量大于 a, 可知选 A 错误; 由图明显可知, 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群数量下降, 而后者数量下 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 的变化随 b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 一种捕食关系,b 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答案:D
理想状态: 产生 条件 食物和空间 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等
现实状态: 食物 封闭环境:能 和空间有限; 各 量和物质有 种生态因素综 合作用 种群数量达到 限;没有补充 和更新 种群数量达到 环境容纳量 K 值后,将会因 营养物质消耗 而大量死亡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与群落章末总结课件必修3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2021/12/11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答案:(1)③ ② ① (2)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 且生存能力相同 (3)② (4)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5) 种群 群落
2021/12/11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项目五 区分调查种群密度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
方法
调查 方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2)“S”型曲线中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图四
2021/12/11
图五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图六
“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 降。其中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 K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
2021/12/11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
[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 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 叙述,正确的是( )
2021/12/11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答案:D 解析:图 1 为“S”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表示该种群 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 1 中的 a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于图 2 中的 c 点、图 3 中的 e 点;图 1 中 b 点种群数量为 K 值,从增长速率的角度考虑,则对应于图 3 中 f 点、图 2 中的 d 点。
12/11/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2021/12/1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
教材问题全突破 自我检测(教材第 85 页) 一、概念检测 1.判断:(l)× (2)× (3)√ (4)√ (5)× 2.选择:(1)D (2)D (3)C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3 群落的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教法讲授法及演示归纳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一课时:4.3群落的结构一、自主学习(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种群组成、优势种群。
(2)种间关系(3)群落的演替。
(4)群落的空间结构。
(5)各种群的占据位置.(6)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赤道,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本处教材中的资料阅读部分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阅读完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三)、种间关系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大豆与根瘤菌寄生无曲线图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存在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生物物种间竞争越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总结,图像尤为重要,学生要掌握与记忆。
捕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规律方法:(1)两条曲线“同升同降"为互利共生关系.(2)两条曲线“交替消长”,则可能为竞争关系或捕食关系.若两曲线的最高点相同为竞争关系,不同则为捕食关系。
(3)两曲线“一升一降”,则为寄生关系或竞争关系。
但竞争关系会导致物种灭绝,即下降曲线能降到零,而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二、合作探究、解惑答疑:阅读课本74页,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引起植物分层的的主要原因?2、引起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完成下表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种生物群落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2.类型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分层:光的利用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条件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五.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研究方法: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实施计划: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群落的空间分析→讨论三、变式训练: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 。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高效整合课件
种群和群落
章末高效整合
专题讲座
物种、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物种
种群 一定自然区 域内同种 生物个体 的集合
群落 一定自然区 域内各种 生物种群 的集合 种间关系的 研究范围,
在自然状态 下能够交 概念 配和繁殖 内 并产生可 涵 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 个体
种内关系的
判断物种 的标准 最重要的 首要特征 主要是 特征是种 是物种的 形态特 群密度, 丰富度, 征和能 年龄组成、 有垂直结 否自由 性别比例、 区 特 构和水平 交配并 出生率和 别 征 结构,群 产生可 死亡率、 落会发生 育后代。 迁入率和 初生演替 不同物 迁出率都 和次生演 种间存 影响种群
种群和群落特征的调查方法
取样 调 查 方 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植物或活动能 样方 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 力弱、活动 /样方数 法 范围小的动 物
3.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 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被人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 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 不脱落 答案: C
4.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 应该取1 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 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 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 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解析: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 小,A错误;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 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错误;调 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 误;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 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B正 确。 答案: B
_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归纳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306217
网络构建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82021/9/18Saturday, September 1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82021/9/182021/9/189/18/2021 3:27:2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82021/9/182021/9/18Sep-2118-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82021/9/182021/9/18Saturday, September 1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