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完整版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第一章绪论 (2)

一、文化传播的轨迹 (2)

二、马克思主义与新闻传播 (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思想基础 (3)

一、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

二、人类交往论 (3)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 (4)

一、《莱茵报》时期 (4)

二、《新莱茵报》时期 (5)

三、《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 (6)

第四章列宁的新闻论著 (7)

一、建党时期 (7)

二、夺权时期 (8)

三、建设时期 (8)

第五章毛泽东的新闻论著 (10)

一、毛泽东新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0)

二、毛泽东早期的报刊实践 (10)

三、毛泽东早期新闻思想 (10)

四、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展(从建党到建国) (11)

五、对列宁办报原则的继承与改造 (11)

六、论著选讲 (11)

第六章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2)

一、报纸是党和群众联系的主要桥梁 (12)

二、做好记者工作的条件 (12)

第七章媒介文化:从法兰克福到伯明翰 (12)

第一章绪论

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

石刻象形文字→小规模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传媒就是信息”。

一、文化传播的轨迹

1、口头传播的时代:

以口耳相传方式传播的知识通常是民谣、谚语、民间故事、当地传闻与掌故,农耕社会的某些技艺和地方性知识。

除了少数宗教的和技能的秘传知识之外,这些口耳相传的知识多数属于集体经验、集体智慧和集体记忆,公共技艺。传播这些知识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集体话语或大众话语。

2、书籍印刷的时代

大众阅读社会的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应该是非常晚近的事情,按照瓦特的研究,较有规模的文学阅读社会的出现是从18世纪末期才开始的。以现代报纸、杂志、流通图书馆的出现、以及城市中产阶级和“小说的兴起”为标记。

按照麦克卢汉界说,广泛地社会阅读是从谷腾堡印刷机的发明之后,谷腾堡印刷机启动了资本主义的近代进程,把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大众的技能,把神圣语言变成了日常交流的语言。

3、电子图像的时代

现代大众传媒正在趋向于通过图象进行传播,人们通过图象与声音而不是阅读文字的形式来获得需要的知识与经验。

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衰落》中说,“衰败的中世纪心性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视觉感受的突出,这一突出与思想的萎缩密切相关,思想带上了视觉图象的形式,真正赋予思想一个概念就要首先有一个可见的形状。”

二、马克思主义与新闻传播

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以各种方式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德里克·詹姆逊:“政治视角是一切阅读和一切解释的绝对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创办、领导和参与的报刊有10多家,列宁有20多家;他们为之撰稿的报刊,均在百家以上。马克思以《莱茵报》编辑的身份登上社会舞台。恩格斯早在1839年他只有19岁就写了《乌培河谷来信》一文,反映社会敏感问题,发表在当时有广泛的影响的《德意志电讯》上。列宁以创办《火星报》开始他的革命政治生涯。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军阀的恶行,宣传民主思想,是人所共知的。

马克思《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

“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能够对它们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之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规定了。”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博士论文(1839-1841)

《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哲学情况同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极其相似。希腊哲学当时发生的情况是趋向实际,它从思辨的形而上学转向伦理学,黑格尔原则上完成了思辨哲学体系,但是黑格尔哲学依然停留在思辨和理念的领域内。而应该做的是在世界上实现这种理想,不光是停留在思想上不动,而要体现在物质现实上面。黑格尔的理论必须转变为马克思的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思想基础

一、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总结

1、新闻是上层建筑之一,它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

2、新闻事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化。

二、人类交往论

2009年02月18日新浪网转载《新京报》题为《全总:严防敌对势力对农民工群体渗透破坏》新闻稿。指出针对目前总数已经高达两千万的返乡农民工,全国总工会昨日启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这一行动将对1000万名农民工实施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的综合援助措施。其中还强调农民工大量失业可能对社会造成的不稳定已引发了高层的高度重视,公安部之前就已派出多个督导小组奔赴各地,以了解关于当地社会稳定的情况。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当前要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一些企业遇到的困难对农民工队伍进行渗透和破坏”。

1、以经济为中心的人类交往

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

这里提到的“文学”概念,含义广泛,既指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包括各种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意志意识形态》: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

2、人类交往的三种形态

最基本的交往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