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

合集下载

西南联大的经典事迹

西南联大的经典事迹

西南联大的经典事迹西南联大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段经典话题,许多历史事件中都与之相关。

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个事件如下:一、西南联大的创办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教育机构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一群爱国教育家们在四川省山区成立了一所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其理念是“学术自由、民主自治、服务人民”。

二、西南联大的校园文化西南联大校园特别注重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不同寻常地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实践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同时,这所学校还注重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建立了那个时代极为先进的“学生自治制度”,让学生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参与度。

三、西南联大的教育实践西南联大不仅仅是一所高等教育机构,更是一座思想交融和实践探索的基地。

学校的创始人和教师团队都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精英,他们秉承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倡导科学探索和实践创新。

西南联大以其独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不断培养了一批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给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思考。

四、西南联大的命运转折由于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西南联大的教育工作最终在1946年宣告结束,学校被迫关闭。

虽然西南联大只存在了短短9年,但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它的存在时间。

西南联大的毕业生涵盖了当时中国各个领域的人才精英,他们都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南联大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和一种价值观。

它在教育、科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国近代史埋下了宝贵的种子。

西南联大校规

西南联大校规

西南联大校规第一章总则校训:爱国、进取、求是、创新。

校风:民主、科学、务实、创新。

办学宗旨:服务国家、培养人才、推动科研。

第二章学生管理入学资格:符合国家招生政策,品德良好,具备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籍管理:学生须遵守学校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严禁违规作弊。

宿舍管理:遵循宿舍规章制度,维护宿舍内部秩序。

第三章教学管理教学计划:依据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学科发展方向。

课程评估:强调实际操作,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职责: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关心学生成长。

第四章科研管理科研项目:鼓励教职工积极申请科研项目,推动学校科研水平提升。

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室设备完善,规范实验室操作,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五章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收支必须合法合规,定期进行财务审计。

人事管理:依法用人,严格执行人事流程,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后勤服务: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保障校园安全。

第六章学风建设文明校风:提倡文明礼仪,尊重师长,团结友爱。

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七章纪律处分违纪处理:学校建立完善的纪律处分机制,对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批评、严重者停学或开除。

第八章附则校园安全: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学术道德:要求师生恪守学术道德,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结语:西南联合大学秉承“爱国、进取、求是、创新”的校训,努力打造一所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以上校规概要为指导全体师生的行为准则,旨在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西南联大简介(教学PPT)

西南联大简介(教学PPT)
• 党派形形色色 ,左、中、右云集 • 战国策派,国粹派或复古派,欧美派,正统派,激进左派,还有 “全
盘西化”论 • 无教学大纲,教师自编教材,讲授内容自定,发挥所长,独立讲授 • “挂牌上课” • 看书自由、上课自由、转系自由 • 北大传统、清华校风
2020/5/1
11
• “大学不是行政机构, 教授是这里的主人。有
• “教授治校”,顶撞陈立夫
• “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 而百虑,岂可以刻板文章,勒令从同。”
• “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 规,行之多年,纵不敢为极有成绩,亦可谓为尚无流弊, 似不必轻易更张。”
• 教授不加入国民党
2020/5/1
孓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 自由之使命。昔之所谓新旧,今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 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 于此注意也。”
2020/5/1
5
2020/5/1
6
1944年,学校财政 困难,被迫将校舍 铁皮屋顶卖掉,换 成茅草顶。
日军 1938年9月13日首次空袭昆明,此后轰炸不断,联 大屡遭损失。经费图书设施极度短缺,学生住房简陋, 人多拥挤不堪,每逢刮风下雨,经常屋漏墙倒。教师生 活状况同样窘迫,每当有断炊之虞,联大教授们甚至纷 纷典当衣物。
2020/5/1
16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J.依色雷尔
2020/5/1
15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 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 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 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 “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 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 还燕碣。 ——中文系教授罗膺中(罗庸)

蒙自西南联大简介

蒙自西南联大简介

蒙自西南联大简介
蒙特利尔西南联合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s campus: 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是加拿大著名的
研究型大学,由蒙特利尔大学、萨布罗克大学和魁北克联邦政府组成,三者共同构建蒙西联合大学。

蒙西联大拥有四门学科,分别为法学、
新闻、护理和生物医学,提供多种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

蒙西
联大致力于推动研究领域的创新发展,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教育
和研究方面多有突破,研究质量也不断提升。

同时,蒙特利尔西南联
合大学也为留学生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包括学习、住宿以及校园社
区的发展机会。

关于西南联大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西南联大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西南联大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西南联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所具有重要意义的高等学府,其创立和发展历程丰富而独特。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西南联大的历史背景、教育理念以及其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们将回顾西南联大的成立背景和历史起源。

西南联大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

当时国民政府正在抵御日本侵略,中国社会正面临严重的分裂和混乱。

为了加强国家的战斗力和提供高等教育的需求,西南联大在重庆成立,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其次,我们将探讨西南联大的教育理念。

西南联大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西南联大也倡导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和跨学科交流,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最后,我们将总结西南联大的影响和启示。

西南联大在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来了教育体制的创新和改革。

其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对中国其他高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西南联大也留下了众多优秀的师生,他们在学术、科研和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西南联大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教育理念以及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启示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思考。

本文将在后续的章节中具体阐述这些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对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的空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关于西南联大的话题。

引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述。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西南联大的历史背景和教育理念。

然后,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西南联大的历史背景和教育理念。

在2.1部分,我们将探讨西南联大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创立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在2.2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西南联大的教育理念,包括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特点等方面。

西南联大旧址介绍

西南联大旧址介绍

西南联大旧址介绍第一章:西南联大的背景与历史西南联合大学(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所重要高等学府。

成立于1938年,是当时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西南联大的创办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并为国家的抗战事业提供支持。

这所大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章:西南联大旧址的地理位置与建筑风格西南联大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坐落在青年路与博达路交汇处,占地面积达到了1500亩。

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四季如春,山水相辉映,为学习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南联大旧址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行政楼、学生宿舍等。

这些建筑物都充满了时代的痕迹,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第三章:西南联大旧址的教育资源与学科特色西南联大旧址在其辉煌的历史时期,曾拥有一批杰出的教育资源和学科特色。

学校设立了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

西南联大旧址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秉承“实事求是”的办学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章:西南联大旧址的文化底蕴与纪念意义西南联大旧址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承载着重要的纪念意义。

这里是中国抗战时期人民智慧和勇敢的结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西南联大旧址目前已成为了重要的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展览、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了解西南联大的历史,感受那段艰苦卓越的抗战岁月。

第五章: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西南联大旧址的历史遗迹,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西南联大简介ppt课件

西南联大简介ppt课件
• 党派形形色色 ,左、中、右云集 • 战国策派,国粹派或复古派,欧美派,正统派,激进左派,还有 “全
盘西化”论 • 无教学大纲,教师自编教材,讲授内容自定,发挥所长,独立讲授 • “挂牌上课” • 看书自由、上课自由、转系自由 • 北大传统、清华校风
11
• “大学不是行政机构, 教授是这里的主人。有
教授才有大学,大学是 依赖教授而存在的”
梅贻琦
• “校务公开、责任分担、 师生合作”
• “教授治学、学生求学、 职员治事、校长治校”
蒋梦麟
张伯苓
12
• 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著名教授,可谓大师 云集,群星灿烂。他们大都有留学美欧、日本的经历,据统计, 联大179位教授中,仅23位未留过学。文科教授中有国学根底深 厚的学者,有学贯中西的大师,有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 家。如中文系有闻一多、朱自清、王力、罗庸、唐兰、刘文典、 沈从文等;历史系有雷海宗、陈寅恪、钱穆、吴晗等;外文系 有吴宓、冯至、钱钟书、吴达元、叶公超、闻家驷等;法商学 院有张奚若、陈岱孙、陈序经、钱端升、潘光旦等;哲学心理 系有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等。理工学科有华罗庚、江泽涵、 杨武之、姜立夫、陈省身、周培源、吴有训、赵忠尧、吴大猷、 张文裕、王竹溪、杨石先、曾昭伦、苏国桢、李继侗、赵九章、 刘仙洲等。据统计,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61人,其中 曾在西南联大任过教的教师共27人,数理组28人中有11人,生 物组25人中有6人,人文组28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 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 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 响。”
• “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 命的校长。”
•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 大学校长。”
• “世界上有这种不自由的大 学么,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 鼻息么?” ——蔡元培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观了西南联合大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府。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西南联大的独特魅力,也对这所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

首先,西南联大的校园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校园内的建筑风格各异,古朴典雅。

尤其是那座古老的图书馆,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智慧和知识,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敬畏和敬重。

校园内的雕塑、园林、建筑无一不展现出西南联大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厚重历史。

其次,西南联大的师资力量令人钦佩。

在参观中,我得知西南联大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既有学术大师,也有教学能手。

这些老师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理念让人印象深刻。

在西南联大,学生们不仅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更能够得到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教诲,这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和机遇。

另外,西南联大的学术氛围也是令人赞叹的。

学校内部设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实践机会。

在这里,学生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更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理论,这对于学生的学术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西南联大的学生氛围也是我所向往的。

在校园里,我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学生们,他们在校园内自由自在地交流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西南联大,学生们不仅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更能够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西南联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所学校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有着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这些都让我对这所学校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我相信,在这样的学府中,我一定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

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

大学38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

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平日不苟言笑,偏有学生“调皮”,给他出一个题。

梅贻琦与韩咏华育有五个子女:梅祖彬、梅祖彤、梅祖杉、梅祖彦、梅祖芬。

长女梅祖彬读联大外文系,次女梅祖彤读生物系,三女梅祖杉读经济系。

独子梅祖彦读机械工程系,在参军热潮中,他应征入伍做翻译官。

他的二姐梅祖彤也应征参加了英国人组织的战地志愿医疗队,她是西南联大唯一参军的女生。

梅祖彬在联大很活跃,参加文艺演出、举办募捐。

她长得亭亭玉立,相貌清秀姣好,在联大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吸引到众多爱慕的目光。

她不乏追求者,其中一个特别奇葩。

赵宝煦接受张曼菱采访时,讲到这个“奇葩”追求梅祖彬的故事。

赵宝煦说:这是一个“宝贝”学生,不太动脑子,一根筋,只知道吃喝玩乐。

同学们都拿他穷开心。

有一天,他宣布,要追求梅祖彬。

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同学们都觉得好玩又好笑,这下有好戏看了,还“热心”帮他出谋划策。

“同学哄他,说你追啊,你得送花。

还说,街上买的花太一般了。

咱们宿舍外种了好多花,送这个就行,还省钱。

”这个“奇葩”马上跑到宿舍外边,打算摘花,付诸行动。

一个同学追出去对他说,这怎么行,你追求梅小姐,得写呈文,得到梅校长的批准后,再摘花去送。

这个“花痴”果真听从了这个建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奇葩”的求爱/刘义庆大学39议,按照格式写了一个呈文。

这样一个近乎调侃的条呈,日理万机的梅校长并没有回避,照样给了明确的批复——不准。

他维护了呈请制度的一贯性。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高等学府之一。

随着中国革命的推进,西南联大成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和先进人才的摇篮。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南联大校园,深刻感受到了这所学府的历史韵味和教育精神。

以下是我对参观西南联大的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的校园坐落在成都的一片青山绿水之间,环境优美宜人。

从校门进入,我首先看到了一座宏伟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伟大、光荣、正确”的口号。

这个纪念碑是西南联大的象征,也是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

我被这座纪念碑所震撼,深深地感受到了西南联大“求是创新,为人民”的精神内涵。

沿着一条林荫道前行,我来到了西南联大的标志性建筑——昆仑堂。

昆仑堂是以巨岩砌筑而成,形似一座宝塔。

它曾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教学楼之一,里面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学术讨论。

走进昆仑堂,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那些曾经在这里求知的先贤们的聪明才智和直面挑战的勇气。

参观西南联大的重要一站是冯玉祥纪念馆。

冯玉祥是西南联大的创办人之一,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纪念馆中陈列着冯玉祥的遗物、照片和手迹,生动再现了他的丰功伟绩。

我被冯玉祥的坚定意志和忠诚精神所感动,深受鼓舞。

他不仅为中国的独立、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西南联大这所学府的灵魂人物之一。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西南联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西南联大不仅是一所教育机构,更是一座思想文化的瑰宝。

在这里,诞生了众多杰出人才,如周恩来、杨洪文、蔡锷等。

他们以开拓进取、坚持真理的精神,为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观完西南联大后,我不禁思考:青年人应该如何面对未来,如何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首先要坚守初心,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西南联大的创立初衷就是为了服务人民,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牢记这一使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其次,要勇于探索创新。

西南联大凭借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获得了骄人的成就。

西南联大的故事

西南联大的故事

西南联大的故事
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所具有特
殊历史地位的大学。

它的创立与发展,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
波澜壮阔的历史。

西南联大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长卷。

西南联大的故事始于1936年。

当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
时期,国土沦陷,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有识之士决定
在国土沦陷区域创建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大学,以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抗日救国事业做出贡献。

于是,西南联大在重庆应运而生。

西南联大的创办者们志存高远,他们将学校定位为“以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人才”为目标。

学校设立了文、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招收了一大批优秀的师生。

在西南联大的校园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形
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学术氛围。

西南联大的故事,也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坎坷的历史。

在抗战期间,学校曾多次面临撤离的危机,但师生们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他们默默奉献,坚定不移。

西南联大的故事,更是一部充满光荣和传奇的历史。

在这里,
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茅以升、钱学森、丁文江等一批国家政治、军事、科技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南联大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激励着我们。

它告诉我们,只
要心怀理想,不畏艰难,就一定能创造出不朽的伟业。

西南联大的
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展望未来。

西南联大的校训

西南联大的校训

西南联大的校训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成立于20XX年,是一所以文理科学为主,以研究为基础,以创新驱动,实施多元化教育,培养具有高度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精英人才的国家重点大学。

西南联大吸收着国内外优秀人才,是一个优秀文化和科技完美结合的学术殿堂。

西南联大拥有一个传统的校训“勤奋创新,弘扬优秀”,反映了西南联大的特色、使命和宗旨,也激励着在校师生一直以来追求超越自我的良好崇高精神不懈努力。

“勤奋”是西南联大的基本理念。

西南联大希望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研究以及职业发展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努力,精益求精,勤奋求实,为学校争光。

无论是在学习中实现进步,还是在研究中取得突破,西南联大都强烈地提倡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淬炼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以“勤奋”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价值。

“创新”是西南联大学习的基础和重点。

西南联大努力培养学生追求突破、积极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在学习、研究、职业生涯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学校设立了诸多创新实践中心,设立了针对各类学生的创新学院,组织专业导师开展创意学习,鼓励学生在学术和实践中充分表现自我价值,以期取得革新突破。

“弘扬优秀”是西南联大奋斗的追求。

西南联大认为,一个优秀的社会必须有优秀的先行者。

因此,西南联大鼓励学生接受优秀的精神熏陶,探索优秀的发展路径,弘扬优秀的理念,传播优秀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南联大“勤奋创新,弘扬优秀”的校训,不仅表达了学校的理念,更激励着在校师生以过硬的学习成绩、拼搏的精神、勤奋的态度、创新的思维,追求超越自我的良好崇高精神,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拥有传统的校训,源自西南联大对学校的使命、宗旨以及学生的责任的坚定承诺。

西南联大将继续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拥抱“勤奋创新,弘扬优秀”的优良传统,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世界传播中国大学的文化和精神,最终实现西南联大的目标:建设一流的西南联大,打造亚太一流的大学。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西南联大,即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重要学府,也是中国共产党与革命的一段历史见证。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西南联大,并深受触动。

以下是我的参观体会和心得。

一、历史背景西南联大成立于1938年,是为了应对抗日战争而设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国家形势十分危急。

西南联大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大后方文化教育运动的开展。

这所大学在当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悲壮历史参观西南联大,我对这所学校的悲壮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战争的影响,西南联大多次迁徙,经历过灾难和磨难,但从未放弃。

特别是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在1951年,西南联大被解散,令人非常遗憾。

尽管如此,西南联大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下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三、红色记忆在西南联大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色记忆的力量。

西南联大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辈们的圣地,曾经有许多杰出的党员、革命家和学者在这里学习、工作、战斗。

在红军校场上,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激情和豪情壮志。

而如今,这些红色记忆仍然鼓舞着人们,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悟革命的力量。

四、英勇精神西南联大是英勇精神的象征。

在抗战年代,西南联大师生面对日寇的侵略,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

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毫不气馁地坚持抵抗,展示出了人类顽强拼搏的精神。

这种英勇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并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五、人文景观除了历史和精神外,西南联大还有许多美丽的人文景观。

校园植被葱茏,湖水碧绿,让人身心愉悦。

而校园内的雕塑和纪念碑更是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

在这些景观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六、思考与启示参观西南联大后,我深思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的精神,不断追求真理,努力成为更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西南联大简介

西南联大简介

“前人讲过的我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 过的。” ——陈寅 格
“联大传统并未在逝去的岁月中冻僵,却已成为中 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追随北大前 校长蔡元培、清华梅贻琦、南开张伯苓的传统, 联大为东西方文化 在中国土壤上喜结良缘作出了 榜样……这所大学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
❖ “教授治校”,顶撞陈立夫
❖ “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 而百虑,岂可以刻板文章,勒令从同。”
❖ “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 规,行之多年,纵不敢为极有成绩,亦可谓为尚无流弊, 似不必轻易更张。”
❖ 教授不加入国民党
学术自由
❖ “对于校局,则以为应追随蔡孓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 自由之使命。昔之所谓新旧,今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 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 于此注意也。”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J.依色雷尔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
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
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
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
中文系教授罗膺中(罗庸)
成茅草顶。
日军 1938年9月13日首次空袭昆明,此后轰炸不断,联 大屡遭损失。经费图书设施极度短缺,学生住房简陋, 人多拥挤不堪,每逢刮风下雨,经常屋漏墙倒。教师生 活状况同样窘迫,每当有断炊之虞,联大教授们甚至纷
纷典当衣物。
西南联大成就辉煌的教育逻辑
❖ 政府无力干预,自治传统得以延续 ❖ 追求学问真理,师生享有学术自由 ❖ 坚持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 一代名师主政,办学理念引导发展 ❖ 师资力量雄厚,硕学宏儒荟萃一堂

西南联大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西南联大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西南联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01
02
03
04
05
西南联大作为一所具有 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 名校,其人才培养模式 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西 南联大注重学生的综合 素质培养,以全面发展 为目标,不仅关注学生 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 生的能力、素质、创新 精神等多方面的培养。
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 育相结合:西南联大实 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相结合的模式,注重学 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和专 业知识学习,同时鼓励 学生跨学科学习,以拓 宽视野和知识面。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践能力
西南联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创新精神
西南联大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在人才培 养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激发他 们的创新潜能。
西南联大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多数毕业生能够顺利走上 工作岗位,这得益于学校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 养。
毕业生薪资水平
西南联大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表明学校的人才 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毕业生就业单位
西南联大毕业生就业单位涵盖了政府机构、科研院所、 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领域,说明学校培养 的人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和发展潜力。
在1937年至1946年期间,西南联大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西南联大的历史背景
西南联大的成立始于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存国家教育和文化精英,当时的国 民政府决定组建一所新的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简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在昆八年期间,高举“爱国、科学、民主”的伟大旗帜,“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促进云南的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7年“7·7”芦沟桥事件不久,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临大)。

但临大办学局面并没维持多久,12月13日,南京沦陷。

武汉震动,战火危及长沙,临大再次决定西迁昆明。

1938年2月临大师生分水、陆两路正式西迁。

4月胜利完成迁滇任务。

4月2日,奉教育部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联大)。

5月4日开始上课,开始了联大在昆八年的历史。

联大基本沿用临大时的行政体制,仍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校常务委员会总理校务(实际主持校务工作的是梅贻琦),下设总务长、训导长和教务长协助管理。

最初,联大工学院和理学院设于昆明,工学院借用拓东路迤西会馆、全蜀会馆和江西会馆上课,学生以盐仓货栈为宿舍;理学院租用昆华农校、昆华师范学校为校舍。

而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因在昆校舍无着,只好暂设蒙自,一个学期后蒙自分校回迁昆明。

1939年夏,联大新校舍建成。

8月,遵照教育部令,西南联大增设师范学院。

1940年11月1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附属学校开学,包括中、小学两部分。

至此,西南联大成为了一个设有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一个先修班、附中、附小及相继恢复了各校研究所的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

联大以“刚毅坚卓”作为校训,教导学生要成为一个刚强、有毅力而又卓尔不凡的人。

其校歌采用《满江红》的词牌名而填写,内容极赋爱国之情。

在八年艰苦办学环境中,校训和校歌极大地鼓舞着联大师生不断追求“爱国”、“科学”与“民主”的光明道路。

西南联大历史背景

西南联大历史背景

西南联大历史背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

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在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不久,上海、南京相继沦陷,长沙临时大学不得不再次西迁云南,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8年5月开始上课,到1946年5月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昆明整整八年。

抗战爆发,国难临头,当年中国的许多知识精英,不甘沦为亡国奴,组成西南联大,辗转南迁,以传承民族文化的薪火。

由于甫抵昆明时百废待举,校舍不敷,只得暂将部分师生迁至蒙自设分校。

1938年4月,文学、法学两院师生就这样分两路陆续抵达蒙自:一路由长沙南下,经广州、香港、越南海防,乘滇越铁路火车而来;另一路自湘黔步行入滇,再从昆明沿滇越铁路至蒙自。

蒙自是云南最早开放之地,当地人出以同胞之情和对文化人的崇仰,慷慨接纳了联大师生的到来。

“哥胪士洋行”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之一。

当年单身教师和学生就住在临近湖岸的哥胪士洋行楼内,是当时蒙自难得一见的西式楼房,带家眷的教师和女生则住在南湖北边的城里。

那时在这些楼内暂栖过的大名鼎鼎的教授有:陈岱孙、郑天挺、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钱穆、吴宓、叶公超、汤用彤、燕卜荪、马约翰。

而今,哥胪士洋行旧楼内已辟出西南联大校史和闻一多先生事迹的陈列室战火纷飞下的学园耕耘,孜孜矻矻的学术探究,委实不易,但蒙自毕竟僻处内陆腹地,多少也给心力交瘁、苦苦撑持的流亡者们提供了一方歇息之地。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政府安置,士绅让房,把这些流亡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住进了最好的房子。

西南联大的入学题

西南联大的入学题

西南联大的入学题
【实用版】
目录
1.西南联大简介
2.入学试题的背景和意义
3.入学试题的特点及代表性题目
4.对入学试题的评价和反思
正文
【西南联大简介】
西南联大,全名“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于 1938 年,由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建,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临时综合性大学。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西南联大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入学试题的背景和意义】
在战争年代,西南联大的入学考试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些入学试题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承载着选拔抗敌救国英才的重任。

它们反映了当时国内外形势,凝聚着教育者的智慧与心血。

【入学试题的特点及代表性题目】
西南联大的入学试题具有以下特点: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时事。

其中,代表性题目包括语文卷的作文题“论民主政治与国民教育”,历史卷的“比较中日两国的历史与现状”,数学卷的“解三角形问题”等。

这些题目既考察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又检验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对入学试题的评价和反思】
总体来说,西南联大的入学试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选拔功
能。

它们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然而,也有部分试题过于关注时事,可能对部分考生不公。

对此,教育者应继续探讨如何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既注重时事,又保证公平。

【结语】
总之,西南联大的入学试题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简介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

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

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

北大、清华、南开原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

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

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1]。

学校纪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旗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课,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滇8年期间,于1938年春在蒙自建立分校。

于1940年8月设叙永分校。

1946年5月,上述3校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校规 -回复

西南联大校规 -回复

西南联大校规-回复西南联合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校规对于塑造校园文化和规范学生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西南联大校规的问题,并探讨其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西南联大校规的定义和目的。

校规是学校为规范学生行为、维护校园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其目的旨在倡导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并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和谐。

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西南联大校规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校规对学生的学术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学生应当遵守学术诚信原则,不得进行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此外,校规还要求学生按照学院课程要求参与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并在学术交流中尊重他人的观点。

其次,西南联大校规也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社交礼仪。

学生应当遵守校园秩序,不得进行恶意闹事、打架斗殴等违反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校规还规定了学生在校园内的着装要求,要求学生穿着整洁、得体,保持校园形象的统一和正式。

此外,校规还对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组织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学生应当遵守社团活动的安全规定,不得进行危险行为。

校规还规定了学生组织的注册和管理程序,以确保学生组织活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利益。

再次,校规对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和住宿提出了规定。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规定的宿舍管理制度,保持宿舍的整洁和安全。

校规还规定了学生作息时间和作息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学习,保证身心健康和学业成果。

最后,我们可以分析西南联大校规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校规可以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学校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其次,校规可以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

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减少违规行为和校园纠纷的发生,提升校园的安全和谐程度。

这有助于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校规的制定和执行也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最璀璨的明珠
-----------西南联合大学
自清末民初引入现代大学制度以来,中国大学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现如今并没有一所中国大学在世界上有足够的影响力,但是在中国曾经的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方,却有一个培养出获诺贝尔获得者的好大学。

至今人们提起它,都在国内和国际上有极高的声誉,这所学校就是西南联合大学。

在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只知道在中国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所学校,但通过课程的学习加上对于资料的整理让我的内心对这样一所学校所取得的成绩为之一振。

这样一所学校及其所取得的旷世成就深深的吸引了我。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JohnIsrael说过:“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

”以下是我对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的一些看法,及对其成功原因的一些分析。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

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

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

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

西南联大存在的时间不满9年,就读学生不过八千,而且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三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朱光亚、邓稼先、王希季,近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少西南联大校友成为业务和政治骨干。

在台湾和海外,有重大成就的联大校友,也不乏其人。

这所在抗战期间临时组建的大学.为什么能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培育出超过北大、清华、南开30年里培养的人才,取得了堪比牛津、哈佛、耶鲁的辉煌成就?西南联大培养杰出人才的秘诀何在?西南联大的教育成功应该给我们今天的教育人以怎样的启示?
西南联合大学培养出这么多的优秀人才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办学理念的相融相契——西南联大成功联合的根本所在
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在战前都是国内很有名望的一流高等学府,各自都有不同的风格:北大开放自由;清华严谨求真;南开稳重务实。

各校的领导人也有不同的个性,在治理学校的方式、治学的态度上都会有差异。

因此,各方面、各种问题的意见不同和利益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三校“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


光大三校优秀传统、保持自身特色是西南联大在联合办学中一直倡导的主导管理思想。

联合办学成功的标志并不仅仅在于人事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在联合或并校以后能不能保持和发扬原学校所具有的优秀传统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使合并后的学校发挥出更大更好的办学效益。

我们看到,西南联大在继承三校原有精神的基础上,又根据联大所处的抗战的时代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了新的精神。

比如:根据抗战建国的需要,西南联大在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培育联大的艰苦奋斗精神;根据三校联合办学的现实,又突出了学校自身团结精神的培养。

三校的优良传统,在联合中不仅没有消弭或贬损,反而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达到了一种内在的融汇与升华。

逐渐形成了以“民主、自由、包容、团结、实干、谨严”为核心价值的西南联大精神。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西南联大成功联合的思想基础
“刚毅坚卓”为西南联大的校训,它是西南联大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战争时期的具体体现。

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西南联大人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为成就学术救国、以文化振兴民族的大业而去克服一切困难;因为有了这种精神。

西南联大人能以大局为重,化解矛盾,坚持团结;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西南联大人能够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严谨治学。

这一精神最能反映整个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的精神风貌,支撑着西南联大的其他精神。

西南联大之联合办学,固然为抗战期间之临时举措,但这种临时举措,不是在于形而是图其质。

联与不联,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表现。

西南联大在联合办学方面树立了典范。

它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并不是“一盘散沙”,连素来“文人相轻”的知识分子都能团结起来,何况其他民众呢?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使得三校师生同仇敌忾,充分显示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时的崇高气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为中华民族日后崛起留存了希望之火,也为当时所有的国人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

三、精诚团结的崭新风气——西南联大成功联合的重要保障
合作办学之初,如何维护团结是西南联大今后能否成功办学的首要问题。

由于时间仓促,其中的不和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三校在战前都是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办学风格。

校际之间的利益分配、三校领导人不同的治校方式、学者们的学术地位以及治学态度上的差异等等,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联合的流产。

具体地说,在办学理念上,清华、北大较为一致,南开与其有所差异,但这些都在精诚团结风气下被一一化解。

联大每一个人,都是互相尊重,互相关怀,谁也不干涉谁,谁也不打谁的主意。

学术上、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校风上,莫不如此。

后期,外间虽有压力,谣言不时流布,校内始终是团结的。

抗战胜利,还在昆明上课一年,除了个别有任务的几个人复员外,全部留在昆明,这也是了不起的。


四、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西南联大成功联合的有效机制
在行政管理上,西南联大从最高领导层到行政.后勤、训导等各部门几乎都是依靠教授治校。

西南联大的领导体制和行政组织系统,是根据三校合组的实际情况以及1938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来组建的。

西南联大不设校长,由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和秘书长杨振声组成常务委员会,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

常务委员会主席亲自主持三个会议并担任主席,使会议的议题和决议有利于常务委员会意图的贯彻。

一是常务委员会,由各处处长及各学院院长列席参加;二是校务会议.由常务委员、秘书主任、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各学院院长以及教授代表(由教授会选举12人为代表)组成;三是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常务委员会秘书长为教授会当然成员。

从职能上看,常务委员会是学校最高权力机关,校务会议依照常务委员会决议处理校务,而教授会议只是一个咨议机关。

梅贻琦始终把为学校服务视为“乃是应尽的义务”,时常想到“责任之重大,唯恐不能胜任”。

他始终坚持“吾从众”的治校方针,兼容并包。

尽力平衡各方关系,深得众望。

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曾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的态度代表了西南联大人对知识本身的诚笃。

共同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使西南联大聚集了众多一流的学术大师,加上三校的优良传统,吸引了无数的青年学生投奔联大,形成了良性循环。

合组后的西南联大设有5院26系2个专修科,规模居于全国之首,西南联大师生在为抗战建国努力学习的同时,把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联系,并为之努力奋斗。

西南联大的成功,是联合办学、团结从教的成果。

西南联大办学的整体效益,诚如“国立西南联合纪念碑”碑文所说:“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联合成功使西南联大的学术地位得到提升,使西南联大培养出了大批一流人才。

因为西南联大的存在,还全面推动了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为抗战建国作出了贡献。

西南联大成功联合的办学实践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尤其是从西南联大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中,我们将获得前进的动力。

如今,“西南联大”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思想,却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继承和发扬联大“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让大学成为一个“百家争鸣”的地方以及自由生产知识、传播知识的神圣殿堂。

第二,人才培养方面。

当初的西南联大以“知识救国,学术建国”为己任。

在当今全球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前提下,特别应该将联大的通才教育思想运用到当前的素质教育中。

第三,师资方面。

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是办好一所大学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西南联大师生捍卫民主、追求自由、知识救国、学术建国、探索真知、勇攀高峰的精神是当代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