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公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公开课)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 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
产。”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唱词反映出古代中国的一种经济类型:_ _ _ _? 该经济类型的特点:____? 自给自足 、封闭性、
自然经济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反映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经营方式?
坎儿井示意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东汉 马钧
脚踏翻车
人类文明演进的形态
史 前 文 明 时 期 工 业 文 明 时 期
农 耕 文 明 时 期
中国农业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时 期 秦朝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10倍或十几倍 中国 《齐民要术》 粟:24-200倍 麦:44-200倍
6世纪
公元前27年- 罗马时代 4-5倍 476年 《克洛米拉农书》 13世纪 英国《亨利农书》 3倍
(中国古代农业)积两千年的累计,才有增长4.5倍的成 绩,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仅为0.1‰。 这个发展速度,……但若与欧洲一些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前 后的增长率相比(英国工业革命前农业生产增长率为40%, 年平均增长率为5%。)就显得极为缓慢了。 ——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以家庭为单位)小农户个体经营
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郑 国 渠
BC236年
都 江 堰
BC256年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 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史记》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教学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一、独学指导(一)知识指导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二)独立学习知识点一: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历史地位1、起源: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流域和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经济,并最早培植了和等作物。
(2)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
(3)许多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地位:农耕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 _和,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知识点二: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演进(1)古代农业最初经历了“ ”的原始阶段,直至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这种耕作方式。
(2)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①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和农具。
②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农具有所改进,如出现便于中耕的和便于的收获的以及播种工具;东汉时,一牛挽犁逐渐取代。
③唐代出现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评价:的改进,提高了农产品亩产量,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古代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1、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代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在秦国变法,废除制,确立了。
(3)北魏到唐中叶推行制,国家授田给,农民承担。
2、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方式剥削农民。
总之,土地兼并根本原因是。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优秀课件1

典例分析
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甽(沟)。五耕五耨,必
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
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我国南稻北粟生产格局的形成。 2.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3.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 变。 4.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 含义。 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起源和地位
1.来源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
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 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 神农也”。
【考古印证】
罗家角遗址发现7040±150年前的人工 栽培稻; 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一万年前的栽培稻 壳。
2.地域差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粟麦生产为
结论: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 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形成并日臻成熟。
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史料 从整体上讲,中国的农耕经济经过五千余年的磨炼,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农业
生产技术足以夸示世界。但是从生产力纵向的发展来考察,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 是战国至汉唐之间,铁器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奠定了中国 农耕技术的基本格局。
2.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1)开始: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 的私有土地。 (2)加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3)确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 全面肯定。 3.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 要途径。 (3)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自耕农与地主的 区别在于他所有的土地规模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PPT课件34 人民版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u一家一户为主(小农户)——个体经营 精耕细作 u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u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u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u水利事业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耕作方式的 演进 3.水利事业的 发展
木石工具
刀耕火种
金(铜)石 并用
耜耕
铁、牛
铁犁牛耕
(1)传说:大禹治水 (2)文献:《河渠书》《沟洫志》 (3)战国:都江堰(李冰)和郑国渠(郑国) (4)关中:井渠法 (5)汉代:王景治黄 (6)唐代: 渠堰使(官职) (7)明清: 排灌工具的改进
石器
骨耜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 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 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通用课件

对现代农业的启示与借鉴
01
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
02
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 展
03
关注农民生活与农村 建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农具与灌溉
农具
古代中国农业中,常用的农具包括犁、耙、锄头等。这些农具多由铁、木等材料制成,用于翻耕、碎土、除草等 作业。
灌溉设施
为了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古代中国农民修建了许多灌溉设施,如水利、水车、井渠等。这些设施有效地提高了 农田的灌溉效率,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种植与养殖技 术
选育良种 肥料与改良土壤 养殖技术
04
农业经济与人口增长
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耕地资源的开发 农业经济与人口增长的互动
农业经济与城市化
01
农产品交换与3
城市化对农业经济的反哺
农业文明与农民生活
农业技术与农民生活
农业文化与农民精神生活
农业经济与农民社会地位
05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与贡献
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农民生活与乡村社会
农业经济与社会、 政治、文化等方面 的互动关系。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 念和特点。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 国国家财政和民间 生活中的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演变及其历史意义。
02
土地制度
井田制
均田制
唐代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国家将无 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按人口 数量受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 并问题。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制度与政策 • 古代中国农业技术与工具 •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 • 结论与展望
01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地位
01
公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C
五.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 (1)作用: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种类:田亩税、人头税 2.徭役: (1)种类:力役和兵役 (2)评价: ①进步:使许多大型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②局限:沉重的赋役,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激 化阶级矛盾。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1、含义: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 ⑴时间: 生产力的发展 ⑵原因: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黄梅戏《天仙配》片断
……夫妻双双把家还,
唐代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授口份田八十亩, 死后由政府收回,除非地广人稀的地区,不得 过限占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可能存在着土地国家所有制 B.均田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地权” D.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土地与劳动者分离的问题
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会导致怎样的社会问题?
C
想一想
不利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沉重的赋税
沉重的徭役:力役、兵役
四.贫者无立锥之地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有力者无 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 表现形式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井田制
必修二复习线索
一.本册内容总线索: 1.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 (1)按时代可分为古代农业文明、近代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 (2)按社会发展可分为奴隶社会农业文明、封建社会农业文明、 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社会主义社会工业文明 2.由孤立隔绝向经济全球化发展(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 展)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按政策可分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2)按技术可分为工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开辟后)、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3)按国家可分为荷兰、英国、美国等 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1)按国家可分为苏联(苏俄)、中国 (2)按政策可分为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ppt课件

ppt课件.
2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四、重点难点问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
2、根据歌词总结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2)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2、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 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 下水利灌溉工程。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
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
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
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
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ppt课件.
17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3)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ppt课件.
22
1.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 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田1、”农具的革新和演变
原始社会 ——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打制石器
汉曲柄锄
青 铜 铲
骨器
汉 代 铁 镰 汉代铁战铧国铁口犁
磨制石器 ppt课件.
4
西汉赵过推广播种工 具耧车。
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 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 机。一次可播三行。一 人一牛,“日种一顷”, 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 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1、阻碍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会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7 人民版优质公开课件

当今社会的确是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 烈的社 会,是 一个追 求速成 的社会 ,许多 的人都 在赶路 脚步匆 匆,忙 着做着 自己的 事情。 生下来 后,忙 着长大 ,忙着 工作, 忙着打 拼,睁 开眼就 是各种 烦心事 压在心 中:房 子、孩 子、车 子、位 子、票 子…… 他们唯 恐落后 于人, 唯恐受 人轻视 ,跟别 人比金 钱、比 地位, 比拥有 ,不停 地奔波 ,你追 我赶, 气喘吁 吁,为 了追求 物质财 富、争 取想得 的名和 利、实 现个人 的理想 ,呈现 在人们 面前的 总是一 副:麻 木的表 情,忙 乱的脚 步,总 以为前 面有一 个巨大 的幸福 在等着 他,为 了早日 抵达目 的地, 日夜高 速奔跑 前行, 生命就 在疲于 的奔忙 中消耗 掉,精 神也在 残酷的 竞争和 快节奏 的生活 中趋于 紧张, 以致麻 木或崩 溃。百 花的争 奇斗艳 ,吸引 不了他 们向前 凝望的 眼神; 婉转悠 扬的歌 声,打 动不了 他们执 着的心 灵;灵 山香气 氤氲, 难以改 变他们 坚毅的 神情; 一路上 风光无 限,停 滞不了 他们奔 忙的身 影,他 们关注 着一些 虚无的 东西, 而忘了 生命的 本质意 义。748219美 文网
泰半之赋 (赋税沉重)
沉重的力役 (徭役沉重)
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
三 “泰半之赋”与沉重的力役——中国 古代的赋税、徭役制度
1、 古代赋税制度: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 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2、 沉重的力役: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强征 天下民夫。孟姜女千里寻夫,得 悉其夫已劳累而死,悲恸欲绝, 痛哭不止,竟哭倒了长城,最后, 孟姜女投海而死。人们在其投海 之处修建了孟姜女庙(在今河北 山关)。孟女的传说,反映了中 国古代封建社会沉重的徭役给人 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正式版标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特点;2.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3.掌握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4.分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2.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
三、教学难点:1.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地位;2.以概念的方式简单介绍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a.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占据重要地位;b.农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少有商品交换;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基础,兼有集体经济;d.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力和手工劳动占主导地位。
2.古代中国的农作物种植:a.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稻、麦、豆等;b.发展了水稻水田耕作技术;c.使用灌溉和施肥技术提高产量。
3.古代中国的养殖技术:a.发展了家畜饲养,如猪、牛、羊等;b.运用圈养、放牧等方式进行养殖;c.利用养殖提供肉食和农业生产劳动力。
步骤三:案例分析(40分钟)1.分组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选择一个时代或地区,重点讨论该时代或地区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小组报告与全班分享,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农业经济与古代农业经济的异同之处,并列出相关问题;2.布置作业:完成思考题与回答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材:相关章节;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六、教学评价:1.整体表现评价:小组讨论报告、思考题回答;2.个别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笔记完整度。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和知识讲解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优秀经典公开课)

主题二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思考】下面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 质如何?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 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提示: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 制。
1.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井田制(性质:土地国有制)。 (2)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2.土地兼并 (1)表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影响:生产秩序破坏;小农破产,社会动荡。 (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均田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 珠玉,饥不可食,寒不 可衣,以为币用,不识 其始终。
——汉景帝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
思考: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 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 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 一现象突出表明( D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①牛耕普及、铁制农具发展 曲柄锄、大镰、耧车
②牛耕技术 一牛挽犁(东汉)
[3]唐代 曲辕犁
⑶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
2.评价: (1)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使亩产量提高,促进农业发展 (2)局限: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思维点击】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 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一、教案背景古代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农业历史,农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基本知识;3. 理解古代农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5分钟)a. 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b. 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组织形式。
2. 古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30分钟)a. 农具和农业技术的发展;b. 劳动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3. 古代农业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30分钟)a. 农业经济对社会分工和城市化的推动作用;b. 农业经济对国家财政和税收的影响;c. 农业经济对文化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呈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农具和农业制度的发展、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农业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图表分析法:使用相关图表和数据,辅助学生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解读。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2.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技术和制度进行总结和分析。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农具和农业制度的发展、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2. 相关文献和资料:提供古代农业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深入研究。
七、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历史。
2. 文化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古代农业经济的文化展示,以激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反思通过该教案的教学,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
书.农战篇》
(2)战争时期士兵和粮食的主要来源
。”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吕氏春秋.上农》 (3)有利于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
精品课件
小农经济存在什么弊端呢?
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抵御天灾人祸 的能力薄弱……
这就要求政府为农业的发展做些什么呢?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五、中华文明以农兴
思考:现在的中国农业应该如何发展呢?
精品课件
本课小结
古 代 中
农具和 刀耕火种 耕作技术 铁犁牛耕
出现:春秋战国 发展和改良:汉、唐
国
的 农
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业汉:井渠、王景治黄河经济 基本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主
精品课件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小农经济的特点
生产单位“小”, 一家一户
生产形式“小”, 男耕女织
精品课件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朱陈村
唐 白居易
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纷纭。 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
一牛挽犁精品课件
二、铁犁牛耕谱新篇——生产工具和
耕作技术的变革
农业阶段 时间
农业工具
耕作方式
原始农业 石器时代 木质、石质、骨质农具 刀耕火种
传统农业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 铁农具数量大增
二牛抬杠
东汉
曲柄锄、大镰、耧车 一牛挽犁
唐朝
精品课曲件 辕犁
一牛挽犁
二、铁犁牛耕谱新篇——生产工具和
耕作技术的变革
弥补小农之不足,兴修水利
精品课件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江堰
精品课件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 江 堰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精品课件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都江堰 郑国渠 井渠
精品课件
四、风调雨顺唯水利——水利工程
“ 西域 本无此法,及 汉 通 西域 ,以塞外乏水, 且沙土善崩,故以井渠法施之塞下。”
精品—课件 —王国维 《西域井渠考
3
天坛祭祀
精品课件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社会的存在、 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在中华民族 的开化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 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它的一系列 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 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八卦田
精品课件
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精品课件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神话传说
OR
精品课件
考古发现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两遗址成就说明距今七八千年前 我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精品课件
炭化粟和菜籽
南 (半坡遗址出土) 稻 北
农具的发展过程: 木石
青铜
铁质
农业动力:人力
畜力
铁犁牛耕的出现对古代农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 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117市斤。唐宋 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 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
精品课件 ——《中国历史通论》
铁质农与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更加坚韧、 锋利、耐用,逐渐成为农具的主体……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畜力耕作方式的 发展,中国传统农业也开始进入光辉时期。
——中国农业博物馆 铁犁牛耕的发明和推广,还产生唐了代什的么牛影耕响? 商周时期的协田耕作
解放了劳动力,使得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成为可能
精品课件
浪费严重、地力损耗、环境破坏……
如何提高农业产量?
精品课件
如何提高农业产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
精品课件
你们认识这些农具吗?了解他们的功用吗?
大镰
精品课件
耧车
你们认识这些农具吗?了解他们的功用吗?
曲柄锄
铁质农具的出现
精品课件
曲辕犁
耕作方式有什么变化呢?
二牛抬杠 精品课件
耕作方式有什么变化呢? 人力——牛耕·
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神话传说可以为历史发现提供线索
精品课件
一、悠悠千古话农业——农业的起源
1、时间: 远古时期(距今七八千年前) 原
2、农具: 木质、石质农具(耒耜等)
始
3、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农 业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 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1、小农经济的特点
生产单位“小”, 一家一户
生产形式“小”, 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小”, 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 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 精品课自件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三、你耕田来我织布——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地位 古代农业经济的主导形式
“……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1)国家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