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通过分析句段中的细节,学会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会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说明自己的理由。
4.品读、积累古诗词,理解诗句意思,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句段中的细节,学会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
2.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会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说明自己的理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1.回顾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回顾课文,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2.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3.学习《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如: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师总结:读书时,同学们应该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三、词句段运用,学习习作。
生活中总有美好的瞬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
怎样留住这些瞬间,定格这份精彩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思考:1.你喜欢哪个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情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3篇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语⽂园地三》教案 教学⽬标 1.学习根据阅读⽬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法。
2.学习细节描写⽅法,写出⼈⼊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逐条列举的表达⽅式。
3.积累古诗词《春⽇》。
教学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语⽂园地 ⼀、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故宫博物院》这篇课⽂的前⾯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处景点。
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学⽣⾃由说。
3.教师⼩结:我们要为家⼈计划故宫⼀⽇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遍,⽽是重点阅读材料⼀、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和材料四。
4.同学们再想⼀下,我们在学习《⽵节⼈》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玩这种玩具” 这⼀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5.教师再次⼩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节⼈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下。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法。
(板书:阅读⽬的——阅读⽅法) ⼆、词句段运⽤ (⼀)看例⼦,仿写⼈物⼊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字,谈谈⾃⼰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的发⾔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学会在读书时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2.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条理性。
4.积累背诵《春日》一诗。
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会如何描写人在入迷时的样子。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你是怎样理解阅读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人在入迷时的样子该怎样描写等,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学习和交流。
二、交流反馈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了解到阅读方面的哪些知识?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我们应该采用哪些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明确:学习到这个单元,我们知道了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使精读与快速阅读能有效结合。
2.课件出示具体的问题和阅读材料,思考:怎样选择阅读方法?哪部分详读?哪部分略读?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自由交流)明确:读书时要养成一个习惯,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和任务,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3.学生自由交流有关阅读的具体方法、步骤,教师总结。
小结:可以从阅读目的、任务、阅读材料的性质、阅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总结。
三、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课文例句,思考:怎样才能将人入迷的样子写生动?明确: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去写,也可以写当时的场景、氛围等。
2.读课文中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思考: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明确:加点的部分采用序数词,分条罗列了几项内容,对生命的存在条件进行了说明,显得思路清晰,一目了然,逻辑性强。
「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语文园地三》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上语文《语文园地三》优质精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语文园地三》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书写。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创意写作的指导与评价。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创意写作的构思与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学习生字词(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
(2)学生自学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强调重点、难点。
3.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学习修辞手法(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创意写作(1)教师给出写作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
(2)学生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与交流。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设计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选择一个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展示自己的创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内容包括:1. 认识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章节内容:语文园地三“成语积累”部分。
详细内容:学习成语“画龙点睛、胸有成竹、滥竽充数、掩耳盗铃”。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章节内容:语文园地三“阅读”部分。
详细内容:阅读文章《竹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阅读理解的提高。
2. 教学重点:成语的学习;文章《竹石》的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语卡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成语笔记本、阅读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成语卡片,让学生尝试用成语描述卡片上的画面。
2. 成语学习(10分钟)例题讲解: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并举例说明。
随堂练习:学生用成语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3. 阅读理解(10分钟)文章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竹石》,理解文章内容。
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成语运用(10分钟)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用成语编写故事,并进行分享。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与成语相关的文章和书籍。
六、板书设计1. 成语部分:画龙点睛、胸有成竹、滥竽充数、掩耳盗铃2. 阅读部分:文章竹石作者:郑燮文章大意:描述竹子和石头的美好品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今天学习的成语编写一个故事,不少于100字。
a. 文章主要描述了哪些事物?b. 请简述作者对竹子和石头的赞美。
2. 答案:故事编写:根据学生的创作能力,给出合理评价。
阅读理解:a. 竹子和石头。
b. 作者赞美竹子和石头坚韧、无私、纯洁的美好品质。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word版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梳理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引导学生通过词句段运用的练习,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学习用先总说观点,再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表达一个观点。
(重点)3.了解古诗《春日》的大意,背诵并积累古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词句段运用”中有关句子的PPT,古诗《春日》图片。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旨在将单元学习中获得的语文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语文知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有目的地阅读”,侧重“不同目的,不同读法”。
交流平台列举了三个方面的阅读策略:一是根据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二是根据任务性质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三是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阅读习惯。
其中“不同目的,不同读法”是交流和总结的重点,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反思讨论,把握一条基本规律:根据目的任务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区分略读与细读,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率。
2.词句段运用“词句段运用”旨在从例句中学得表达的方法并加以迁移运用,形成表达技能。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重在把“体验”写生动,把“看法”写具体。
教学第一题时,先引导学生阅读三个句段,感受其中主要角色的入迷状态;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提炼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最后联系生活,运用方法。
教学第二题时,可以先研究例句,发现表达的方法,然后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迁移运用。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旨在丰富语言积累。
朱熹的《春日》是一首咏春的抒情诗,前两句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时候,在泗水河畔欣赏无尽的春光;后两句表达了游春时的感悟,“万紫千红总是春”隐喻了孔子的思想犹如万紫千红的春天,也是一首借物寓理的哲理诗。
教学重在诵读积累,在“景”与“理”处略加点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诗词的朗读与感悟:《江南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诗词的朗读节奏、韵律,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词汇的积累与应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如“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境中。
-写作技巧的借鉴与运用:分析《春天的故事》等文章的写作特点,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感悟和写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诗词意境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或文章中的春天描写,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使用的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创作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春天描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对任何内容有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语文园地三》这一单元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尝试让他们理解春天的美好。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于诗词的朗读和感悟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技巧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我发现,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如何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和写作技巧,仍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爬山虎的脚》,基础训练“词语盘点”,习作“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爬山虎的脚》一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
2. 通过“词语盘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激发写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对爬山虎生长过程的描述。
教学重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以及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爬山虎的脚》a. 学生自主阅读,概括文章大意。
b.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
c. 学生结合实际,讨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3. 基础训练:词语盘点a. 学生自读词语,理解词义。
b. 教师讲解词语的用法,并进行举例。
c. 学生进行词语练习,巩固所学。
4. 习作:生活是语文的源泉a.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进行讨论。
b. 教师指导写作方法,并进行现场写作。
c. 学生互评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5. 日积月累:古诗学习a.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c. 学生背诵并默写古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爬山虎的脚》2. 内容:a. 爬山虎的生长过程b. 词语盘点:词义、用法c.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d. 古诗学习七、作业设计2. 写作作业:以“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3. 课后练习:完成语文园地三的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阅读理解小说的要求撰写读后感和心得体会;2.能够自主阅读小说,并从中获取知识、感受和体会;3.了解古诗词的韵律特征及押韵方法,能熟练朗读《静夜思》、《登高》等古诗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阅读小说并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2.正确使用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熟练运用其中的韵律特征及押韵方式。
三、教学过程1. 阅读小说《竹马》1.教师进行导入,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
学生们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通过与同桌讨论来分享自己的理解。
2.老师指导学生们讨论小说中的情感、人物性格、风格等要素,了解作者的文学意图。
3.学生们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进行讲解并互相交流,教师对学生们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学习古诗词1.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习《静夜思》、《登高》等古诗词,并指导学生们掌握其韵律特征及押韵方式。
2.学生们进行反复朗读练习,学习正确的吐字和语音语调。
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和点拨。
3. 师生互动讨论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们进行再次思考并提出问题。
2.学生们进行课堂互动并与教师的互动,针对自己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估。
四、教学评价1.通过阅读小说《竹马》,学生们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读懂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们通过朗读《静夜思》、《登高》等古诗词,掌握古诗词的韵律特征及押韵方式,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感。
3.通过对学生们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的指导和点评,让学生们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体会教师在这堂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美感:小说《竹马》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情绪的故事,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们的理解。
2.注意小组互动和教师指导:在学习古诗词中,学生们进行反复朗读练习,需要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点评,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音意识。
3.评价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进行评估和点评,让学生们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观察能力。
六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7篇六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
(教师)2.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过程:展示台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一、谈话导入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
教学反思: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展示台”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汉字,多多益善,以此激发孩子们课外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学语文。
“日积月累”古诗的背诵,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慢慢爱上读古诗,爱上古老的诗词文化。
六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篇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认、读、说、写的过程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2、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运用学习方法。
3、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总结收获1.导入: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课文,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你们从这些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位学习伙伴的收获吧!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学生齐读交流材料。
3.小组交流,讨论内容,提取阅读经验。
指名学生分享得到的信息,教师指导。
(1)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
(2)浏览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
(3)养成先想目的再选择方法的阅读习惯。
4.提示学生要从交流材料中区分“策略”和“方法”。
5.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梳理阅读策略方法。
7.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8.小结:读书时要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可以将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二、积累古诗,拓展迁移1.导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你们知道哪个季节意味着生命和希望吗?是的,那就是春天(同步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你们还记得哪些我们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句?哪位同学愿意来背诵一下?2.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表扬。
3.下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春天的诗句,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吧!(同步出示春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韩愈《晚春》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七)4.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感受春的气息。
5.过渡:古往今来,不仅是我们热爱生机勃勃的春天,古人也常常吟诵诗词来赞美春天。
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有一位诗人,他和春天有个美丽的邂逅,这位诗人就是朱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春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三 教案
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 能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形成“有目的地阅读”的良好习惯。
2. 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3. 学习怎样清楚、有序、完整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4. 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一张药品使用说明书;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 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过程Ⅰ交流平台:总结阅读策略1. 师:学完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同学们肯定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丰富阅读经验。
2. 实际运用。
(1)课件出示药品使用说明书,讨论以下问题:①你的姐姐想知道这种药的成分和用法,她会怎么阅读这张说明书呢?②你的妈妈想了解这种药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她会怎么阅读这张说明书呢?③你想知道这种药的味道如何,你又会如何去阅读这张说明书呢?(2)交流:同一张说明书,为什么每个人看的内容和方法都不一样?预设:当人们的阅读目的不同时,所关注的内容、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有目的地阅读。
3. 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关于“有目的地阅读”的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把学习到的阅读策略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有目的地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Ⅱ词句段运用:关注描写方法1. 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自由朗读句段,体会其描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2)圈画出句段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 读例句1,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写出大家对玩竹节人这件事入迷的样子的。
预设1 :“摆”字表现了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预设 2 :“攒”指“聚,凑集,拼凑”,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吸引,纷纷聚集在一起。
预设3 :“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激动的样子。
师:“摆”“攒”“跺”“拍”都是动词,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和体裁,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喜爱和审美能力。
2.能正确地朗读咏春诗,感受其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课文所反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能初步理解“文学鉴赏”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法和活动。
二、教学重点1.了解《咏春诗》的历史背景和诗歌特点。
2.学习《咏春诗》的诵读和朗诵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美感。
三、教学难点1.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素养。
2.帮助学生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咏春诗》的背景、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2.体验法:通过朗读和创作诗歌,帮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的魅力和美感。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0分钟)通过短暂的一段时间,让学生熟悉《咏春诗》的标题和作者,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预习课文(10分钟)对《咏春诗》的背景、主题和文化内涵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能初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3.诗歌朗诵(20分钟)请学生阅读《咏春诗》,提醒他们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语感,帮助学生发现和感受诗歌的美和艺术魅力。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讨《咏春诗》的文学内涵和美学价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5.诗歌创作(20分钟)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转化为文字和语言,体验诗歌的美好和艺术魅力。
6.总结课堂(10分钟)通过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强调诗歌的美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咏春诗》鉴赏:历史背景诗歌特点语感体验文学鉴赏方法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1.关于小组讨论:虽然小组讨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能因为分组问题出现冷嘲热讽和矛盾冲突。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情景剧的基本特点和构成方法。
2.熟悉情境剧的表演技巧,能够较好地表演情景剧。
3.能够理解课文中奇妙的课外世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情景剧的构成方法和表演技巧。
2.课文中奇妙的课外世界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难点1.情境剧的表演技巧和动作表演的效果。
2.对新颖奇妙的课外世界的准确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情景剧的构成和表演技巧1.师生共同学习情景剧的构成方法和表演技巧,重点讲解表演技巧中舞台表演的三个要素。
2.学习后,学生们分组进行情景剧的编排和表演,同时老师利用监控设备对学生表演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3.通过监控的反馈,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和总结情景剧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矫正和补充。
2. 《语文园地三》中的奇妙课外世界1.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课文,启发学生们对课文中奇妙想象世界的探究。
2.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头脑风暴、探究学法等方式,想象自己的奇妙想象世界,并在相应的场景中进行创作。
3.在学生创作完成后,老师教授相关美术表现方法,帮助学生们将自己的想象世界表现出来。
四、教学评价1.利用态度评价、行为评价和效果评价三维度的综合教学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
2.通过师生间反馈性评价,及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通过课上小组合作和巡回交流,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时间安排本次教学共选用3节课时间,具体安排如下:教学步骤课时数目时间分配1. 情景剧的构成和表演技巧 1 40分钟2. 学生们分组进行情景剧的编排和表演 1 80 分钟3. 《语文园地三》中的奇妙想象世界 1 80 分钟六、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掌握情景剧的构成方法和表演技巧,学生们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情景剧的表演要素和表演要求。
通过学生们分组编排和表演情景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演能力,同时又能为他们创造多个表演机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三((创新教案))
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
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
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
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
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圆满
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
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
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
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
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
消遣式的阅读,
没有明确的阅读
目的,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
与否均无所谓。
需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
全景式阅读法(精读法)
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①读一下文章的题目、摘要、目录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②沿着这个脉络去细读,读完再回过头来看文脉通不通,全文谈了几个问题,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阐述的是什么观点?有无新的规定、提法或方略?
点评:这一段话的第一自然段是对刘老师的正面描写,句句都是直接写刘老师的。后面一段写了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虽然不是直接写刘老师的,但却从侧面写出了刘老师的水平和成就。正是因为这段话运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所以才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刘老师真是一位令人钦敬的好老师。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2.练一练,学运用。
下边有三段描写小球迷的文字,请大家判断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①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②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拖住了:“唉呀呀,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看球赛,幸亏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破电视机。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
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
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
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5.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
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
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
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
(板书:说理)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春日》。
(2)简介作者。
(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
3.(板书:《春日》)解诗题。
(“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4】“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出示:【课件5】“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师生共同评价,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同学明确: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时,理由要充分合理,条理清晰,不含糊其次,不语无伦次。
按照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欣赏诗句——练习背诵这样的步骤安排对古诗的学习,符合古诗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