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是生物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机制,为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实验支持。
一、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生物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手段,主要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化学变化过程。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用于分析物质的吸收特性,进而推断它们的结构;红外光谱则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谐振运动,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质谱则是通过对物质进行高能离子化,随后将离子进行质量筛选,最终得到物质的质谱图谱,从而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二、酶动力学实验技术酶动力学实验技术用于研究酶的催化过程和酶动力学参数,对于理解酶的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酶动力学实验技术包括酶活测定、酶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酶的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机制,为酶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三、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生物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分离和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DNA、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测定。
根据所用电场的性质,电泳技术可分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
其中,凝胶电泳是利用凝胶基质来分离生物大分子,其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凝胶浓度和凝胶孔径的选择;而毛细管电泳则是利用毛细管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其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毛细管的粗细和表面电荷特性。
四、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结构解析和动力学研究。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获取分子的核磁共振信号,从而得到核磁共振谱图,进而推断出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用于蛋白质结构的解析、代谢产物的鉴定等。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在生物化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化分析技术的种类及其原理
生化分析技术的种类及其原理生化分析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的技术,主要通过对生物体内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来揭示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情况等。
现代生化分析技术种类繁多,不同的技术具有不同的优劣点和适应范围。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常用的生化分析技术及其原理。
1.光度法光度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主要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来判断其中某一化学组分的含量。
光度法的原理是,当光通过含有溶质的溶液时,会被溶质吸收,而溶质吸收光的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溶液吸收光的强度来计算其中化学物质的含量,从而实现溶液中某个成分的量的测定。
2.比色法比色法也是一种利用溶液的吸光度进行分析的技术,与光度法相似。
比色法的原理是,溶液的吸光度与其中每个化学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如果对比溶液的吸光度,就可以计算出其中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因此,比色法常常被用来检测蛋白质的含量。
3.电泳电泳技术也是生化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利用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和分析。
特别是在蛋白质分析中,电泳技术被广泛应用。
电泳技术的原理是,将物质置于电场中,不同量、不同形状、不同电荷的物质会受到不同的电场作用力,从而在分析设备中产生运动。
这种运动的速度取决于物质的大小和电荷,因此,不同的物质会在电泳中分别移动到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它们的分离和测定。
4.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是生化分析中的一种复杂的技术,它通过利用液相在调节压力、流速和溶液种类等条件下尽可能快地流过反应器,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快速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是,将物质溶于某种溶剂中,然后通过某种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是当前生化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以上就是生化分析技术的一些种类及其原理的介绍。
当然,目前在生化分析技术中,各种技术是互相结合使用的。
另外,由于生化分析技术通常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人员较高的技能水平,因此普通人不要随意尝试。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分子及其功能的学科,与其他化学学科相比,它的特点是针对生命体系进行研究。
因此,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需求比较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一、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技术,也可以用来鉴定DNA或RNA中所含的蛋白质。
在此技术中,蛋白质通过电荷、分子量或结构等因素分离,在凝胶上形成带状条纹。
根据这些条纹的位置和形态,可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数量和品种。
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RT-PCR是一种用于检测RNA的技术,首先将RNA转录成cDNA,然后进行PCR扩增。
由于RNA不易稳定,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RNA的提取和保存,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该技术用于检测病毒等疾病的诊断、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突变等多个方面。
三、糖转运实验糖转运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细胞膜上的糖转运体的实验。
在糖转运实验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放射性标记的糖分子,测量它们在不同时间内对于细胞膜上的糖转运体的吸收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研究不同的糖转运体的种类和功能,进而研究其在人体内的应用和药物的研发。
四、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对样品分子进行鉴定和定量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和新药研发。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样品的制备和保存,并使用合适的离子化方法和背景校正方法,以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五、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晶体学是研究蛋白质晶体结构的一种技术。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蛋白质结晶,然后使用X射线或中子衍射等方法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该技术广泛用于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研究。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研究生命体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这些技术在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基因转录等多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最后,前景看好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有哪些
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有哪些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学科,实验技术在生物化学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一、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来定量分析物质浓度的方法。
在生物化学中,常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浓度。
例如,通过测量蛋白质在 280nm 处的吸光度,可以估算蛋白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快速,且灵敏度较高。
二、电泳技术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在生物化学中,常用的电泳技术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常用于分离和分析 DNA 片段,根据 DNA 片段的大小不同,在凝胶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则常用于分离蛋白质,能够分辨分子量差异较小的蛋白质。
三、层析技术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层析技术有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凝胶过滤层析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后流出。
离子交换层析基于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来分离物质。
亲和层析则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特异性亲和力进行分离,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四、离心技术离心是利用离心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密度、大小的颗粒分离的技术。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于分离细胞器、细胞组分、蛋白质复合物等。
差速离心通过逐渐提高离心速度,分步沉淀不同大小的颗粒。
密度梯度离心则是在离心管中形成密度梯度,使不同密度的颗粒在相应的密度区带中沉降,从而实现分离。
五、PCR 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 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的循环过程,使 DNA 片段呈指数级扩增。
PCR 技术在基因诊断、基因克隆、基因突变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ELISA 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的技术。
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
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
一、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物质的方法,根据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大小差异,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和薄层色谱(TLC)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色谱技术常用于对生物样品中的分子进行纯化和分析。
例如,气相色谱可用于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化合物,液相色谱则可以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二、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利用电场作用下物质的电荷和大小差异,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技术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凝胶过滤电泳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电泳技术常用于分离和检测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例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SDS-PAGE则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纯度。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利用质量分析仪器对物质的质量和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质谱技术常用于鉴定和定量生物分子。
例如,利用质谱仪可以对蛋白质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和碎片离子的质量谱图,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四、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是利用互补的DNA或RNA序列进行结合,从而检测目标序列的方法。
常见的核酸杂交技术包括Southern blot、Northernblot和in situ hybridization等。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核酸杂交技术常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DNA或RNA序列的存在。
例如,Southern blot可用于检测DNA片段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和拷贝数,Northern blot则可用于检测特定mRNA的表达水平。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一门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主要运用化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转化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其应用。
1. 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蛋白质混合物。
常见的蛋白质电泳方法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二维凝胶电泳。
SDS-PAGE通过蛋白质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结合,并在电场中沿凝胶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进行定量分析。
二维凝胶电泳则结合了分子量和等电点的信息,实现更高分辨率的分离。
2. DNA测序技术DNA测序技术是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手段,用于确定DNA序列。
目前常用的DNA测序技术包括链终止法(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链终止法通过使用缺少3'-OH基团的硫酸二酯链终止剂和核酸聚酶合成短链DNA,并借助电泳分离完成测序。
高通量测序则通过将DNA分子串联成DNA文库,并应用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从而大大提高测序效率和准确性。
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和浓度。
ELISA基于酶与底物的反应产生可检测信号的原理,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或发光信号来定量分析蛋白质。
ELISA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筛选等领域。
4.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能够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等。
质谱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NMR)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的强大工具。
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核磁共振技术包括核磁共振波谱(NMR spectroscopy)和核磁共振成像(NMR imaging)。
IVD五大版块解析生化免疫血球分子和POCT
IVD五大版块解析生化免疫血球分子和POCT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诊断领域的检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其中,IVD(In vitro diagnostic)技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免疫、血球和分子等领域。
本文将从五个主要版块入手,对生化、免疫、血球分析以及POCT(Point-of-Care Testing)进行解析。
一、生化检验生化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如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在IVD技术中,生化分析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种。
生化分析仪器通过对体液中的蛋白质、酶、电解质、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生物标志物进行定量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的效果。
二、免疫检验免疫检验是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反应原理进行的检验方法。
免疫分析常用于检测抗体、抗原及免疫相关分子的水平,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状态。
常见的免疫检验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免疫分析(FIA)等。
通过免疫分析仪器的使用,可以检测出一系列免疫相关的指标,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过敏反应等。
三、血球分析血球分析是对血液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血球分析包括血液常规检测、血液凝固功能检测等。
通过血球分析仪器,可以获得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形态等指标,用于评估血液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的发展程度。
血球分析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于检测血液病、感染性疾病等。
四、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是用于检测并分析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一类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分子诊断包括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检测、遗传性疾病的筛查、肿瘤的分子分型等。
五、POCTPOCT是指在患者身边或近患者处进行的即时检测。
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
这些实验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应用于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一、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在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纯化技术可以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分离纯化出目标蛋白质,以便进行深入的研究。
常见的蛋白质纯化技术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也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一种用于扩增DNA片段的重要技术。
它可以通过复制DNA序列来产生大量的目标DNA片段,从而实现对DNA的分析和研究。
PCR技术在基因工程、犯罪侦查、疾病诊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从而揭示蛋白质在生物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四、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指对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的技术。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和快速地获取DNA序列信息。
常见的基因测序技术包括链终止法、Sanger测序、高通量测序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基因组学的进步,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基因信息。
五、蛋白质结晶技术蛋白质结晶是蛋白质结构研究的重要步骤,通过结晶可以获取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结构信息。
蛋白质结晶技术包括溶液结晶、薄膜结晶、冷冻结晶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六、代谢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组成和变化的学科。
代谢组学技术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技术等。
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了解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变化,从而揭示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变化和调控机制。
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_百替生物
第五章 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生化检验常用的分析技术有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电泳分析技术、层析和离心分析技术及自动化分析技术。
其中光谱分析技术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技术,它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技术是根据物质吸收或发射辐射能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因不同分子的原子团和原子,其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不同,而相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其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强度与该物质的含量成正比关系。
因此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类技术称为光谱技术。
是一种最常用的生化检验测定技术,它主要包括吸收光谱(可见紫外、红外原子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荧光法、火焰发射光谱法)和散射光谱(比浊法)。
光是一种高速传播的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长(λ)的常用单位纳米(nm ),可见光波长400~760nm ,<400nm 称为紫外光,>760nm 称为红外光,波长愈短,能量愈大。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多原子分子的价电子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这种因物质分子对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激发态分子)是不稳定的,当返回基态时,便发射出相应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用于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光的吸收定律,即Lambert-Beer 是律,它是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定律。
一、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一)吸光度与透光度当光线通过均匀、透明的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散射,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透过溶液。
设入射光强度为Io ,透射光强度为It ,It 与Io 之比称为透光度(T ),即IoIt =T )透光度(T 常用百分数表示(T%),也称为百分透光度。
透光度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A ),又称为消光度(E ),光密度(OD ),即It Io lg =IoIt lg -=T lg -=A 吸光度与透光度的换算:T lg -100lg =T1lg=T lg -=A 如透光度=10%时 A = lg100-lg10 = 2-1 = 1透光度=20%时A = lg100-lg20 = 2-1.3 = 0.7(二)Lambert-Beer 定律1. Lambert 定律 当一束强度为Io 的单色光透过某种吸光溶液后,由于溶液吸收了一部分光,则透过的光线为It 。
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对人体体液、组织和细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生物化学检验中,有许多常用的技术,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一、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广泛应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糖类、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
另外,原子吸收光谱法也是光谱分析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主要用于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在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于检测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基于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其中,电位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
电位分析法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例如,在pH 测定中,使用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电池,根据测量的电位值计算溶液的 pH 值。
此外,电导分析法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水质分析和电解质浓度的测定。
三、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方法。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挥发性和热稳定性较好的化合物。
在生物化学检验中,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脂肪酸组成等。
液相色谱法则适用于分析热不稳定、不易挥发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药物分析、激素测定等领域。
四、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进行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分析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利用各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深入探索生物体内的分子机制,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包括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核酸提取与分析、酶活性检测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
一、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在生物化学研究中,蛋白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常用的表达系统包括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适用于表达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而真核表达系统如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则适用于表达复杂的蛋白质。
在蛋白质表达后,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化,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心超滤、离子交换层析等。
二、核酸提取与分析核酸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分子之一。
核酸提取与分析技术是研究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重要手段。
核酸提取方法有多种,如酚氯仿法、硅胶柱法、磁珠法等。
核酸分析方法包括凝胶电泳、PCR、酶切等。
通过核酸提取与分析技术,科研人员可以研究DNA序列、RNA表达等重要生物学问题。
三、酶活性检测酶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酶活性检测是评价酶的功能和活性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酶活性检测方法包括光谱法、比色法、荧光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酶的活性,研究酶的底物特异性、酶促反应动力学等问题。
总结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核酸提取与分析、酶活性检测等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深入研究生物体内的分子机制,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对读者有所帮助,激发读者对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兴趣,进一步探索生物学的奥秘。
生化遗传实验技术归纳总结
生化遗传实验技术归纳总结目前,生化遗传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生化遗传实验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克隆技术、PCR技术、电泳技术和基因组测序技术等。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生化遗传实验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体细胞核移植、基因工程或干细胞技术等方法,实现从一个个体中复制出与该个体完全一致的个体。
克隆技术可分为体细胞克隆和胚胎克隆两种类型。
体细胞克隆是指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母细胞中,然后发育成为一个与供体个体基因完全一致的个体。
胚胎克隆则是指源自胚胎干细胞的复制,通过分裂与发育产生多个与原个体基因相同的个体。
二、PCR技术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扩增技术,通过反复迭代的循环反应,在短时间内从少量样本中扩增目标DNA或RNA序列。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物种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等方面。
PCR技术具有灵敏、高效、快速和可靠的特点,成为许多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实验方法。
三、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方法,通过利用DNA、RNA或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分子的分离。
电泳技术主要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等。
电泳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型鉴定、蛋白质分析、核酸测序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为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分析工具。
四、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组测序技术是指对一个有机体的全部基因组进行测序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发展,从最早的Sanger测序法,到后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如Illumina测序技术、Ion Torrent测序技术等),基因组测序的精确性、效率和成本不断提高。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研究生物学基础、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和疾病诊断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总结:生化遗传实验技术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化试验基本技术物理化学
第二章生化实验基本技术第一节离心分离技术离心是蛋白质、酶、核酸与细胞亚组分分离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生化实验室中常用的分离、纯化的方法。
尤其是超速冷冻离心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方法。
离心机(centrifuge)是实施离心技术的装置。
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按照使用目的,可分为两类,即制备型离心机和分析型离心机。
前者主要用于分离生物材料,每次分离样品的容量比较大,后者则主要用于研究纯品大分子物质,包括某些颗粒体如核蛋白体等物质的性质,每次分析的样品容量很小,根据待测物质在离心场中的行为(可用离心机中的光学系统连续地监测),能推断其纯度、形状和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
这两类离心机由于用途不同,故其主要结构也有差异。
一、离心原理离心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将样品放入离心机转头的离心管内,离心机驱动时,样品液就随离心管做匀速圆周运动,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向外的离心力。
由于不同颗粒的质量、密度、大小与形状等彼此各不相同,在同一固定大小的离心场中沉降速度也就不相同,由此便可以得到相互间的分离。
(一)离心力和相对离心力离心力的单位为g,即重力加速度(980.6cm/S2),离心力的大小可根据离心时的旋转速度V(r/min 每分钟转数,revolution per minute)和物体离旋转轴中心的距离r(cm)按下式计算:g=r×V2×1.118×10或按下式计算所需的转速:()rgV/89445⨯=。
离心技术是根据微小颗粒物质在离心场中的行为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离心机的转头能够以稳定的角速度做圆周运动,从而产生一个强大的辐射向外的离心力场,它赋予处于其中的任何物体一个离心加速度,使之受到一个外向的离心力,其定义为:F = mω2r式中:F为离心力的强度;m为沉降颗粒的有效质量;ω为离心转子转动的角速度,其单位为rad/s;r为离心半径(cm),即转子中心轴到沉降颗粒之间的距离。
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技术
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化学生物学是一门融合了化学和生物学知识的交叉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规律性和机制,揭示生物现象背后的化学过程。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实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化学生物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 PCR技术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在体外复制DNA片段的技术。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扩增DNA序列,用于基因克隆、DNA测序、基因变异分析等领域。
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2.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是将DNA片段插入载体DNA中,并在细胞中复制的过程。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科研人员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调控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工具,如CRISPR/Cas9系统,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编辑。
这项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1. 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质纯化是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如柱层析、电泳等,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激酶活性测定技术激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酶类,参与调控细胞信号传导。
通过测定激酶的活性,可以了解其在细胞信号通路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三、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1.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技术之一,通过在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细胞系,可以进行各种细胞学实验,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研究。
2.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在细胞或组织中标记特定蛋白质或细胞器的方法,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细胞内蛋白的定位和表达水平,为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技术覆盖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些实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化学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为新药研发、疾病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一.分光光度技术1.定义:根据物质对不同孩长的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语。
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定t 、定性分析的技术。
2.基本原理:(图1-1光吸收示意)透光度T=It/lo吸光度A=lg(lo/ I1)朗伯-比尔(lambert-Beeri)定律:A=KLcK 为吸光率,L 为溶液厚度(em), c 为溶液浓度(mol/L)]摩尔吸光系数日ε:1摩尔浓度的溶液在厚度为I.cm 的吸光度。
c=A/ε3. 定量分析:(1)标准曲线(工作曲线)法(2) 对比法元-KCLCxS SX X S X S X S X C A A C C C L KC L KC A A *,===即(3)计算法: e=A/ε(4)差示分析法(适用于浓度过浓成过稀)(5) 多组分湖合物测定4.技术分类分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可见光(400-760 nm) &紫外光(200~ 40m) &红外光(大于760 nm)分光光度法;5.应用方向有机物成分分析&结构分析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内的微量元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电脉技术1.定义:带电荷的供试品在情性支持介质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脉动。
使组分分离成族窄的区带,用透宜的检洲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请或计算其百分含量的方法。
2.基本原理: 球形质点的迁移率与所带电成正比,与其半径及介质粘度成反比。
v=Q/6xrη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大,带电质点的迁移率加速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离pl越远,质点所带净电荷越多,电泳迁移幸越大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高子浓度增加时会引起质点迁移率的降低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4:技术分类:自由电泳(无支持体)区带电泳(有支持体):法纸电泳(常压及高压),博层电泳(薄膜及薄板).凝波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胶、柔丙烁配胶凝胶)等5. 电泳分析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小分子物质滤纸、纤维素、硅胶薄膜电泳复杂大分子物质凝胶电泳⑴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①这种薄顺对蛋白质样品吸阴性小,消除纸电沫中出现的“拖尾”现象②分离理应快,电泳时间短③样品用最少:④经过冰最酸乙醉溶液或其它看明液处理后可使膜透明化有利丁对电泳图潜的光吸收措测店和爱的长期保------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胰岛素、游菌酶、胎儿甲种球蛋白)⑵玻脂糖凝胶电泳①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对般蛋白质不起分子筛作用②琼脂糖凝胶弹性差,不适含管状电泳------用于等电液鱼、免疫电话、血清脂蛋白等蛋白质电脉,以及DNA、RNA、核苷酸的分析(3)聚丙烯肤胶凝胶电泳①可调节孔径大小②机械强度好,有弹性③分辨率高,用途广④无电涉----------用于不同分子量蛋白质的电泳分离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该种电泳使蛋白分子相对迁移率R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分子量的高低,因此可从已知分子a的标准蛋白的对数和相对迁移所作的标准曲线中求出供试品的分子量----------最常用定性分析蛋白质的电脉方法,特别用于蛋白质纯度检测&分子量制定⑷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利用有pH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由于其分辨率可达 0.01pH单位,因此特别适合于分离分子相近而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组分。
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一、引言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实验工具和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包括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核酸分离与纯化技术、酶活性测定技术以及基因克隆技术。
二、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物之一,其分离与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包括电泳分离技术、层析分离技术和亲和纯化技术。
1. 电泳分离技术电泳分离技术是利用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电泳分离技术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电荷和等电点进行分离和纯化。
2. 层析分离技术层析分离技术是基于溶液中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层析分离技术包括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亲和性进行分离和纯化。
3. 亲和纯化技术亲和纯化技术是利用特定配体与目标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常用的亲和纯化技术包括金属螯合亲和纯化、抗体亲和纯化和亲和标记纯化。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蛋白质与特定配体的亲和性进行分离和纯化。
三、核酸分离与纯化技术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其分离与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常用的核酸分离与纯化技术包括凝胶电泳、超滤技术和柱层析技术。
1. 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利用核酸在电场中的迁移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凝胶电泳技术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核酸的大小、电荷和形态进行分离和纯化。
2.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滤膜的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的方法。
常用的超滤技术包括离心超滤和压力超滤。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核酸的分子量和形态进行分离和纯化。
3. 柱层析技术柱层析技术是利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代谢和分子机制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了一系列实验技术和方法,用于分离、提取、纯化和分析生物体内的化学组分,以及研究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一、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它通过将混合物溶液在柱子中通过填充有吸附剂的柱子,利用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柱层析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柱子和吸附剂,如离子交换柱、凝胶过滤柱和逆相柱等。
二、电泳法电泳法是依据生物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方法包括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
凝胶电泳通过在凝胶中进行分离,根据分子的大小和电荷差异进行分离;毛细管电泳则通过在毛细管中进行分离,具有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
电泳法广泛应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抗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它基于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
ELISA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生物标志物等,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的质量和荷质比的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质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测定离子质量/荷质比,从而获得分析样品的结构信息。
质谱法常用于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鉴定和研究。
五、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是一种主要用于研究化合物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无创性分析手段。
核磁共振通过样品中核的磁共振现象,结合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获得相关的谱图。
核磁共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的结构鉴定、分析和代谢研究。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的重要方法。
柱层析法、电泳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质谱法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在实验中被广泛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常用技术
第四节 电泳分析技术
38
一、电泳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1. 原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 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带负电荷的 粒子向电场的正极移动;带正电荷的粒子 则向负极移动。各种物质由于所带净电荷 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而在电场中的迁移 方向和速度不同。利用物质的这种性质可 以对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它具有分辨力好,对蛋白质吸附极少,拖尾现象 轻微;不吸附染料,对区带周围的染料能完全洗 去,不干扰测定;样品需要量少、介质又可以透 明后定量扫描等优点。
临床生物化学上分离血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 血红蛋白、甲胎蛋白及同工酶等大分子物质。
45
缺点和注意事项: 吸水性差,水份易蒸发。 电泳槽要求密闭,维持水蒸气饱和 电流强度不宜过大,0.4~0.6mA/cm宽。
16
(二)分光光度技术的定量方法
2.标准曲线法 用途:
1、确定分析范围 2、减少系统误差 3、比较方法的灵敏度
17
方法: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液体的浓度在一定范 围内与吸光度成正比关系。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 品溶液(浓度应包含高、中、低浓度范围),按标 本处理方法作相同处理,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以标准液浓度为横座标,以吸光度为纵座标,将对 应各点连成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条直线称为标 准曲线。待测溶液测定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可 查出其相应的浓度。
4
光的本性 光的描述:波长和能量 可见光:400nm~760nm 紫外光:200 nm~400nm 红外光: 760nm~1000nm
5
光谱分析技术原理: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都具有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 征,以此来确定物质性质、结构或含量。
生物化学试验基本技术
缓冲 液
浓缩胶 分离胶
第五节
离心技术
一、基本原理
物体围绕中心轴旋转时会受到离心力F的作用。当物体的 质量为 M、体积为V、密度为D、旋转半径为r、角速度为ω (弧度数/秒)时,可得: F=Mω2r或者 F=V.D.ω2r
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E:每厘米的电压降 E=I(电流强度)/(电导 率) E与电泳速度成正比 电泳开始后,由于快离子 泳动率最大,在快离子后 面形成一个离子浓度低的 低电导区,产生较高的电 位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离 子加速移动,蛋白质样品 被进一步浓缩。
四个不连续性造成样品浓缩效应 原理包括: 缓冲液成分及pH的不连续性 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第四节 电泳技术
一、定义:
在溶液中,带电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二、电泳技术分类
是否用支持物
用支持物区带电泳
不用支持物电泳
凝胶支持物区带电泳
淀粉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
纸电泳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薄层电泳
示意图(交换树脂表面)
示意图(离子交换过程)
电离基团(磺酸根)
可交换离子(钠离子)
交换离子
不交换离子
示意图
B物质
水分子
A物质
3 吸附层析
原理:当气体或液体中某组分的分子在运动中碰到 一个固体表面时,分子会贴在固体表面上并停留一 定时间然后才离开,此为吸附现象。 吸附现象形成的原因:吸附作用可能由几种作用力 形成,包括被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相反电荷基团与 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 引力等。 在不同条件 下,占主要地位的作用力可能不同,也 可能几种力同时起作用 吸附剂:氧化铝、活性炭、硅胶;纤维素、淀粉、 聚酰胺;滑石、陶土、粘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一.分光光度技术
1.定义:根据物质对不同孩长的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语。
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定t 、定性分析的技术。
2.基本原理:(图1-1光吸收示意)
透光度T=It/lo
吸光度A=lg(lo/ I1)
朗伯-比尔(lambert-Beeri)定律:A=KLc
K 为吸光率,L 为溶液厚度(em), c 为溶液浓度
(mol/L)]
摩尔吸光系数日ε:1摩尔浓度的溶液在厚度为
I.cm 的吸光度。
c=A/ε
3. 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工作曲线)法
(2) 对比法元-KCLCx
S S
X X S X S X S X C A A C C C L KC L KC A A *,===即
(3)计算法: e=A/ε
(4)差示分析法(适用于浓度过浓成过稀)
(5) 多组分湖合物测定
4.技术分类
分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
可见光(400-760 nm) &紫外光(200~ 40m) &红外光(大于760 nm)分光光度法;
5.应用方向
有机物成分分析&结构分析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内的微量元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电脉技术
1.定义:带电荷的供试品在情性支持介质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
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脉动。
使组分分离成族窄的区带,用透宜的检洲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请或计算其百分含量的方法。
2.基本原理: 球形质点的迁移率与所带电成正比,与其半径及介质粘度成反比。
v=Q/6xrη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大,带电质点的迁移率加速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离pl越远,质点所带净电荷越多,电泳迁移幸越大
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高子浓度增加时会引起质点迁移率的降低
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4:技术分类:
自由电泳(无支持体)
区带电泳(有支持体):法纸电泳(常压及高压),博层电泳(薄膜及薄板).凝波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胶、柔丙烁配胶凝胶)等
5. 电泳分析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小分子物质滤纸、纤维素、硅胶薄膜电泳复杂大分子物质凝胶电泳
⑴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①这种薄顺对蛋白质样品吸阴性小,消除纸电沫中出现的“拖尾”现象
②分离理应快,电泳时间短
③样品用最少:
④经过冰最酸乙醉溶液或其它看明液处理后可使膜透明化有利丁对电泳图潜的光吸收措测店和爱的长期保
------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胰岛素、游菌酶、胎儿甲种球
蛋白)
⑵玻脂糖凝胶电泳
①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对般蛋白质不起分子筛作用
②琼脂糖凝胶弹性差,不适含管状电泳
------用于等电液鱼、免疫电话、血清脂蛋白等蛋白质电脉,以及DNA、RNA、核苷酸的分析
(3)聚丙烯肤胶凝胶电泳
①可调节孔径大小②机械强度好,有弹性
③分辨率高,用途广④无电涉
----------用于不同分子量蛋白质的电泳分离
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该种电泳使蛋白分子相对迁移率R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分子量的高低,因此可从已知分子a的标准蛋白的对数和相对迁移所作的标准曲线中求出供试品的分子量----------最常用定性分析蛋白质的电脉方法,特别用于蛋白质纯度检测&分子量制定
⑷等电聚焦电泳技术
利用有pH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
---------由于其分辨率可达 0.01pH单位,因此特别适合于分离分子相近而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组分。
适合研究蛋白质的数观不均性
⑸毛细管电泳①高灵敏度②高分游率
③高效快速④样品少⑤成本低
------------符合对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条件
三层析技术
固定相:固体物质或者是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
流动相:可以流动的物质,如水和各种溶媒
1.原理:当待分离的混合物队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
由于各组份的理化性质有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
结合等)的能力不同。
在两相中的分配(含量对比)不同,面口随流动相向镇移动。
各组份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组份,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
动的速度快。
2.技术分类
①按层析原理分类,
②按操作形式不同分类
3.层析法的特点与应用
①根据层析峰的位置及峰高或峰面积,可以定性及定量:
②析法与光学、电学或电化学仪器连用,可检测出层析后各组份的浓度或质量,同时绘出层析图:
③层析仪与电子计算机联用,可使操作及数据处理自动化,大大缩短分析时间:
④分讲幸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速度快
-----适用于杂质多、含量少的复杂样品分析,尤其适用于生物样品的分高分析
3.应用方向
柱层析、薄膜层析(以硅胶氧化铝为吸附剂)----分离极性或极性不强的有机物离子交换层析.-------分子量相对较小的球状蛋白的分离纯化
纸层析---------售氨基酸、糖类、联炎。
抗生素的分离
排阻层析------分离纯化、分析生物人分子尤其是蛋白质
亲和层析法--------适用于蛋白成的分离纯化气象层析氨基酸、脂肪酸、单糖、双期、固醉类物质的分离,名队。
蛋白质结构的测定
四、离心技术
1.定义:利用旋转运动的离心力,以及物质的沉障系数成浮力密度的差别进行分离,依缩和规纯的一项操作,
2.基本原理:利用转子高速施转时所产生的强大高心力,加快颗粒的沉降速度,把样品中不同沉降系数或浮力密度差的物质分离开,
1离心力: 2强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 3沉降介质的密度和粘度,
3心形式:
⑴离心过滤:在有孔转鼓的离心机中通过过滤介质分离悬浮液的过程为离心过滤
⑵离心沉降(或澄精):利用固液两相比重的差异在离心机无孔转鼓或管子中进行悬浮液沉降分离者为高心沉降(如用于净制含少量固体的液体时也称离心清) ⑶离心分离:利用不同溶质颗粒在液体各部分分布的差异,分离不同比重液体的过程为离心分离
-------离心过滤。
离心沉降同属固一液分离,离心分离则民液-液分离
4.应用方向
普通离心机-----物质的分离&提取
高速高心机-----对样品中的悬浮物质进行高纯度的分离.浓缩、精制、
提取,多用于血液、细胞、蛋白质、病毒、激素等的分离制备超速高心机-----既可以分离细胞的亚细胞器,也可以分离生物大分子
五.酶学技术
1.牌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注:在实际测定酶促反应速度时,以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为奶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阳H、抑制剂、激话剂、时u间
3.Km值的应用①鉴定酶的种炎
②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合力(Km伯越大,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小)③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计算不同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速度和当于最大反应速度的比率固设计适宜的底物浓度4.Vmax值的应用
用来计算肯的转化率TN博单位时间内每分子酶可使成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数
5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I)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4)在急性肤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5)在骨酪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5)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6)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7)在种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