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油脂[选修5]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油脂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油脂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油脂与肥皂形成的碱性油脂皂的制备过程。

3. 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油脂与肥皂形成碱性油脂皂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内容: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油脂与肥皂的制备过程。

3.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油脂的特点。

2. 实验法:进行制备肥皂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油脂与肥皂的联系。

3. 讨论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5分钟)- 讲解油脂的定义、来源和性质。

- 分类介绍动植物油脂和矿物油脂。

2. 油脂与肥皂的制备过程(25分钟)- 展示制备肥皂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 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3.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 讨论油脂在食品、化妆品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 实验操作记录:检查学生对制备肥皂实验的操作记录。

2. 口头答辩:让学生口头回答有关油脂的问题,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强化实践操作: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 加强生活联系: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布置:1. 作业:布置复习油脂相关知识的作业。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制备肥皂实验的实验报告。

以上为本次高中化学课程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油脂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油脂》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油脂》教学设计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课题新授课:油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油脂的概念2.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3.初步了解肥皂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涤剂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指导学习2.联系生活实际,讲练结合,注意方法规律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重点油脂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学法指导设计意图[教师引入] 投影:展示图片,引入油脂概念。

基础知识热身-——万丈高楼平地起,滚滚长江涓涓流。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高级脂肪酸:含碳原子数较多的脂肪酸。

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不饱和脂肪酸:油酸:C17H33COOH, 亚油酸C17H31COOH 2、油脂的定义:三分子高级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脱水酯化形成的酯.思考:油脂的脂与酯类的酯有何区别?基础不可忽视,精髓尽在其中!阅读教材P74完成填空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脂和酯的区别:形成酯的醇形成酯的酸内涵脂固定为甘油高级脂肪酸专指油脂酯任何醇或酚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包含油脂3.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在结构式中,R1,R2,R3相同的称为单甘油酯,不相同的称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学与问】油脂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吗?生答:不是,混甘油酯是纯净物。

【讲解】是否为纯净物不是取决于R是否相同,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相同。

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或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都是纯净物。

4.分类: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油”所含“烃基”的饱和度低,则其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

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

“脂肪”所含“烃基”的饱和度高,则其熔点高,常温下呈固态。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及反思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及反思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油脂的化学结构;
2.掌握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3.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油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油脂的化学结构;
2.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油脂的化学结构(15分钟):介绍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讲解甘油和脂肪酸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基本构成。

3.讲解油脂的性质和用途(15分钟):介绍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讲解油脂在食品加工、化妆品、生物燃料等方面的应用。

4.区分不同类型的油脂(10分钟):介绍植物油、动物油和合成油的区别,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油脂。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答学生提问。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试讲中,我感觉教学内容安排得比较合理,学生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用词不准确,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下次我会更加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我还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油脂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掌握油脂的分类以及其成分和性质。

教学重点:
1.油脂的定义和特点;
2.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油脂的分类以及其成分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油脂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油脂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滴管、试管、酒精灯等;
3.实验试剂:橄榄油、黄油等。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油脂产品,引导学生讨论油脂的特点和用途;
2.讲解:介绍油脂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实验:进行酸值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4.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油脂的成分和性质;
5.总结:总结油脂的分类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6.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油脂与健康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反馈:
1.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油脂的知识;
2.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
1.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做油脂相关的讲座,深入了解油脂的应用领域;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油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油脂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展开,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油脂与健康的关系,教学设计比较全面,但在实验环节的重视程度和延伸教学环节的增加上还有待改进。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封面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教学总结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2. 掌握不同种类油脂的特点和用途;3. 熟悉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4. 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油脂。

二、教学重点1. 油脂的基本知识;三、教学难点1. 油脂的生产工艺;2.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彩色教学幻灯片;2. 油脂样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验观察法。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引入讲述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为学生介绍《油脂》教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 重点与难点2.1 油脂的基本知识教师通过教学幻灯片,讲解油脂的定义、种类和生产工艺,让学生对油脂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油脂的特点、用途和市场需求,能够准确选择使用不同油脂。

2.3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教师通过实验观察法,让学生掌握常用油脂质量检测方法,如氢化值、酸值、过氧化值等。

3. 典型实验教师通过典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油脂的流程,从而深入了解油脂的生产过程。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涉及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帮助学生加深对油脂知识的印象。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入、重点与难点、典型实验和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油脂知识,并通过实验体验、案例分析等形式加深对油脂知识的理解。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 油脂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皂化反应和氢化反应。

1.通过油和脂的宏观状态,结合油和脂的结构区别,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认识油和脂区别的本质原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通过油脂的皂化和氢化反应,认识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3.通过油脂的结构特点,依据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模型,分析和预测油脂的化学性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油脂的组成与结构1.组成(1)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组成元素:C、H、O。

2.结构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

3.分类4.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油脂属于酯类,对应的醇不一定是丙三醇 ( × )提示:油脂是酯类的一种,特点为对应的酸和醇分别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②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 √ )提示:天然油脂大多为混合物。

③同种简单甘油酯可组成纯净物,同种混合甘油酯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 √ ) 提示:无论简单甘油酯还是混合甘油酯,只要只有一种成分,就是纯净物。

【微思考】油脂和乙酸乙酯是否为同系物?提示:否。

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含有3个酯基,乙酸乙酯含有1个酯基,不是同系物。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色、味、态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味的,但一般油脂因溶有维生素和色素等而有颜色和气味 密度密度比水的小,为0.9~0.95 g·cm -3 熔、沸点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工业上根据这一性质,常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

油脂本身也是一种较好的溶剂2.化学性质:(1)油脂的水解反应(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油脂的共性:1 mol 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 mol 甘油和3 mol 高级脂肪酸(或盐)。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 油脂(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 油脂(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物质第一节油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选修5中的《油脂》。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有机物质,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本节课习的油脂与人们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对本部分内容的习可以提高生的素养,丰富生活常识,将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一些现象,让生体会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加深对这门的习兴趣。

二、教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油脂的概念,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2、能力目标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了解油脂的物性质及用途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能力、观察能力和解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生的智力。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油脂的概念难点油脂的结构四、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习了醇、酸、酯等很多有机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生已经系统习了有机基础,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解。

习过程中既对前面所习的知识复习和巩固,加深认识和解,同时有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

同时,由于本部分习的油脂与人们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激发生习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习效率。

五、教方法案导、实验法六、课前准备1、生:课前预习导案、课内探究导案、教材2、教师:幻灯片、植物油3、教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植物油若干、两人一组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过程九、板书设计第一节油脂(1)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油脂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R 1、R 2、R 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3、油脂的分类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分⎩⎨⎧不相同)混甘油酯(相同)单甘油酯(321321R R R R R R4、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油脂》人教版高中选修五化学PPT精品课件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油脂》人教版高中选修五化学PPT精品课件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C )
④润滑油 ⑤花生油 ⑥石蜡 ⑦柴油
A.①②⑦
B.④⑤
C.①⑤
D.①③ xkw
二、油脂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味
密度 熔、沸点
黏度 溶解度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嗅、无味,但因溶有维生素和色素 等而有颜色和气味
比水小,在0.9 ~ 0.95 g/cm3之间 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无恒定的熔、沸点
(硬脂酸甘油酯 )
H2SO4
CH2OH
CH2OH ( 硬脂酸 ) (甘油)
二、油脂的性质
(3)碱性(NaOH或KOH溶液)条件下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3NaOH
CH2OH

3C17H35COONa+CHOH
C17H35COOCH2
CH2OH
皂化反应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下层: 甘油、 NaCl溶液
(蒸馏)
甘油
二、油脂的性质
肥皂的去污原理
CH3−(CH2)n−COO-
憎水基
亲水基
非极性基团(−R),不溶于水,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
极性基团,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
二、油脂的性质
(2)油脂的氢化 由液态的油转变为半固态的脂肪的过程,也称油脂的硬化 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称硬化油
课堂小结
1. 油脂的结构 2. 油脂的化学特性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
A.油脂属于酯类 学、、科网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高中化学选修5油脂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油脂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油脂教案教学内容:
1. 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2. 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3. 油脂的合成和提取方法
4. 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油脂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油脂的合成和提取方法
4. 了解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导入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油脂的兴趣。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概括油脂的基本性质。

二、讲解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1. 讲解油脂的化学结构和主要成分。

2. 通过示意图或实例展示油脂的分子式和结构。

三、探究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1. 分析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讨论油脂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学习油脂的合成和提取方法
1. 分析油脂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制。

2. 探讨油脂的提取方法和工业生产过程。

五、讨论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1. 分析油脂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

2. 探讨油脂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影响。

六、总结和提问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提出相关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课堂练习
1. 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油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作业布置
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油脂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油脂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对人体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和认识。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教案
第一课时:引入油脂
1. 学习目标:
了解油脂的基本性质
掌握油脂的生产和应用
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的生产和应用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内容:
1)油脂的定义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油脂的生产和应用
4)油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
教师介绍油脂的概念,并询问学生对油脂的认识。

步骤二:探究性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然后汇报给全班。

步骤三: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油脂的生产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油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步骤四:互动讨论
学生就油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

步骤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油脂的认识。

5. 总结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法,教授了学生油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对油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1油脂(含解析)(选修5)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1油脂(含解析)(选修5)

专题01 油脂一、油脂1.结构特点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其结构式可表示为。

其中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R1、R2、R3相同,则称为单甘油酯;若R1、R2、R3不同,则称为混甘油酯。

[特别提醒]①矿物油属于烃类,不是油脂,如汽油、煤油。

②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③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均不是混合物,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混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

典例1下列关于油脂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B.R1、R2、R3一定相同C.若R1、R2、R3都是饱和烃基,称为简单甘油酯D.若R1、R2、R3都是不饱和烃基,称为混合甘油酯【答案】A【解析】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甘油酯;在油脂的结构中,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R1、R2、R3都相同,称为简单甘油酯;若R1、R2、R3不相同,称为混合甘油酯,此时R1、R2、R3既可能是饱和烃基,也可能是不饱和烃基。

2.分类根据油脂在通常情况下的状态不同,把油脂分为油和脂肪。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沸点低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链均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3.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小,触摸时有明显的油腻感。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油脂的化学性质(1)油脂的加成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具有与乙烯相似的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等,如油酸甘油酯发生氢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特别提醒]油酸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其烃基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油脂的氢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

(2)油脂的水解①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皂化反应——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典例2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氢化反应的是 ( )A.软脂酸甘油酯B.油酸甘油酯C.硬脂酸甘油酯D.油酸【答案】B【解析】酯类物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如选项A、B、C。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知识分享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知识分享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

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的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油脂。

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以及他们的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思想。

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

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三、教材处理整节重点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概念和组成结构第二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教材中,主要突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而水解反应和氢化反应的原理则是整节的重点和难点。

开始还是以酯的水解反应和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入手,过让学生掌握起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单元 酯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单元 酯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苏教版]专题5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第一单元糖类 油脂酯的性质和应用学习目标1.复习酯化反应。

2.掌握酯的结构及其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下的水解。

学习重点:各类酯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学习难点:酯在酸性环境及碱性环境下的水解 学习过程一、酯化反应及其产物的命名: 1.一元羧酸和一元醇反应:R + R ’ →2.一元羧酸与二元醇反应:CH 3COOH + HOCH 2CH 2OH → 3.二元羧酸与一元醇反应: + CH 3CH 2OH →4.二元酸与二元醇反应: + →5.乙二酸和乙二醇的缩聚反应: n + n →6.醇与无机酸的反应: + HO-NO 2→7.羟基自身酯化: →二、酯1.酯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酯的通式:_____________;官能团:____________。

3.物理性质:低级酯是密度比水_____,______溶于水,有_________气味的____体。

—C —OH O—OH COOH COOH COOH COOHCH 2 CH 2 —OH —OH CH 2 CH CH 2 —OH —OH —OH COOH COOH CH 2 CH 2 —OH —OH —CH CH 3 —〔CH 2〕2 —COOH OH4乙酸乙酯在酸性环境下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下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酯在什么环境下水解比较完全?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酯化反应和酯在酸性环境下的水解是否是一对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油脂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学案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油脂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学案

第一节油脂[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

2.掌握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会书写油脂皂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1.营养素是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成分。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六类,统称为六大营养素。

每日摄取的主要食物及其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有机物面食蔬菜肉类油类蛋类主要成分糖类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脂类蛋白质油脂广泛分布在各种植物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特别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和动物皮下的脂肪组织,油脂含量丰富。

常温下,植物油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呈固态,称为脂肪,两者合称为油脂。

3.完成下列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推测油脂的物理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入1滴豆油,振荡油和水迅速分层且豆油漂浮在水面上油脂不溶于水,且油脂的密度比水小(2)向盛有2 mL汽油的试管中滴入1滴豆油,振荡液体不分层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3)分别向两支平放的试管口滴2滴豆油和水,将试管慢慢竖直豆油滴落的慢油脂的粘度比水大探究点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

其结构可以表示为,(1)结构式中,R1、R2、R3为同一种烃基的油脂称为简单甘油酯;R1、R2、R3为不同种烃基的油脂称为混合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多数都是混合甘油酯。

(2)酯和油脂的区别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而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中特殊的一类物质。

2.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有16~18个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

常见的有:(1)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结构简式为C17H35COOH;软脂酸,结构简式为C15H31COOH。

(2)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结构简式为C17H33COOH;亚油酸,结构简式为C17H31COOH。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4.1油脂+(选修5)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4.1油脂+(选修5)

第一节油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材处理整节重点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概念和组成结构第二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教材中,主要突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而水解反应和氢化反应的原理则是整节书的重点和难点。

建议将本节书分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节着重知识的迁移。

先从学生已经了解过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引出油脂的结构和组成;第二节着重新知识的理解。

开始还是以酯的水解反应和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入手,过让学生掌握起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策略:1,以老师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进行螺旋教学,以突破教学重点,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2,以本节课的设计分组实验为界面,复习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1,实验准备:药品:食用油、汽油、溴水或碘水仪器:试管、胶头滴管、2,多媒体课件:《油脂.ppt》教学流程:。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油脂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油脂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掌握油脂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并能够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油脂的分类、性质以及用途。

教学难点:各类油脂的区分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油脂样本、实验器材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 出示图片或示范样本,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都能接触到哪些油脂?它们有什么用途?
二、讲解油脂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定义油脂的概念及特点。

2. 介绍油脂的分类和主要成分。

三、油脂的性质和用途(15分钟)
1. 分类说明各类油脂的性质与用途。

2. 指导学生研究案例,分析不同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展示(15分钟)
1. 根据实验器材展示不同油脂的化学性质。

2. 演示实验步骤和结果。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给学生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分享并解决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整理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油脂教学课程,学生能够对油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油脂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同时,通过实验展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油脂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油脂

第一节油脂1.了解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

2.掌握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油脂的皂化反应和氢化反应等概念。

(重点) 3.初步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涤剂的应用,初步形成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基础·初探]1.组成(1)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组成元素:C、H、O。

2.结构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

3.分类4.常见的高级脂肪酸[题组·冲关]1.油脂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官能团是()A.羧基B.醛基C.酯基D.碳碳双键【解析】油脂属于酯类,分子中一定含有酯基。

【答案】 C2.油脂燃烧时,产物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A.CO B.CO2C.H2O D.SO2【解析】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燃烧产物中一定不含SO2。

【答案】 D3.下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①豆油②酱油③羊油④甘油⑤重油A.①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解析】豆油、羊油是油脂,属于酯类;甘油属于醇;重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答案】 A4.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导学号:88032057】【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答案】 C5.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导学号:880320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解析】根据油脂的性质和所给物质的结构分析各选项。

A项,动植物油脂和短链醇都是可再生资源;B项,生物柴油中含有多种酯;C项,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高达104~106,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 000左右,故动植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故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答案】 C油脂的性质[基础·初探]1.物理性质(1)密度:比水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第4点: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活动与探究建议⑥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是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

在化学2中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

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

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

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酯的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经过高一一年及对有机中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及比较学习能力。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让学生通过对酯的结构和性质的复习,引入对油脂的结构和性质的类比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的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油脂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水解和皂化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通过对肥皂制取的探究,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
5.什么是酯?
6.酯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总结结合学生的回答,将上述问题作解答。

聆听,思考,提
问。

油脂的结构类



引导学生对比酯和油脂的定义对比、思考、领
会。

加深对油
脂的理解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展

与酯的结构对
比,思考、理解。

加深对酯
的组成与
结构及与
油脂的关
系的理
解。

油脂的分类阅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课本后归
纳。

培养学生
自学归纳
能力。

油脂的物理性质实



[设问]
(1)平日家中做汤放油,油浮在水面上还是溶
于水中?
(2)衣服上的油渍怎样能洗净?
[学生回答后指出]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有关
“油脂的物理性质”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
结论。

[探索实验]
1.(1)取一支试管,注入2毫升水。

联系生活实际
积极回答。

分组进行有关
“油脂的物理
性质”的实验,
观察现象得出
结论。

现象:油浮在水
面上而不溶于
水中。

结论:(1)食用
引导学生
联系生活
实际,利
用实验验
证自己的
思考,得
出油脂具
有哪些物
理性质。

(2)向(1)中滴入几滴食用油,振动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2.用汽油擦洗布片上的油渍,观察现象。

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食用油不溶于水。

现象:布片上的油渍能用汽油擦洗干净。

结论:食用油易溶于汽油。

油脂的化学性质启



1.从“油脂的结构”特征分析它可能具有的
化学性质?
2.如何将“油”变成“脂肪”?
根据油脂的结
构对油脂的性
质作出推测。

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
能力。





1.油脂的氢化(加成反应)
2.水解反应
(1)酸性水解
(2)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
做皂化反应。

对比不饱和烃、
酯的相关性质
理解、领会。

培养学生
类比分析
能力。

自制实引导学生分析出制肥皂的过程:自主探究培养学生
肥皂验

究探究能力。

油脂的用途介

1.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2.油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阅读、聆听、了
解。



思考、理解。



展示“课堂练习”,指导学生解答。

思考解答培养学生
应用知识
的能力作

1.课本P78 习题 3、4
2.网上搜索“表面活性剂”“种类”“使用”,
写一篇介绍性小短文。

七、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A.煤油 B.润滑油 C.凡士林 D.牛油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油脂不属于酯类 B.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 D.油脂属于混合物
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4.基本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5.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萃取 B.蒸馏 C.分液 D.盐析
6.某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3.5g,加入50ml 0.5mol/L的NaOH后共热,当水解完全时,过量的NaOH恰好被13mL 0.1mol/L的盐酸中和,此水解后的饱和脂肪酸碳原子个数为()A.13 B.14 C.17 D.18
7.在油脂化工中,把与100g油脂加成时消耗的单质碘的克数称为磺值,用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分析某种油脂水解所得的高级脂肪酸时,只测定出两种高级脂肪酸,已知这种油脂的磺值为116,则这种油脂的结构为()
8.某天然油脂10g需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对该油脂1000g进行催化加氢时,消耗12gH2才能完全硬化。

试推断1mol该油脂平均含C=C为多少mol?
【答案】
1.D 2.A 3.D 4.D 5.D 6.D 7.C 8.29. 4mol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教学设计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式对油脂的性质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2、本教学设计补充肥皂制取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自主探究精神。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酯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对比酯的性质学习油脂的性质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油脂结构中的特点。

开展探究实验“肥皂的制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掌握油脂水解的反应特点。

本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费时,改在课外作为家庭小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既可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又可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