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_深圳建科大楼设计

合集下载

光储直柔案例

光储直柔案例

光储直柔案例案例一:深圳建科大楼光储直柔案例案例来源:本案例来源于相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研究报告以及对深圳建科大楼实地调研资料。

案例详情:深圳建科大楼是光储直柔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

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将光能、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技术融合到建筑的能源体系中。

在光能利用方面,大楼的外立面采用了高效的光伏板。

这些光伏板根据建筑的朝向和当地的日照条件进行了优化布局。

通过这种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

光伏系统所产生的电能不仅仅能够满足大楼部分日常用电需求,例如照明、小型办公设备用电等,而且在电能充足时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

储能系统是光储直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建科大楼采用了先进的锂电池储能技术。

这种储能系统能够在白天光伏发电量较大时储存电能,在夜间或者光照不足的情况下释放电能。

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光伏发电间歇性的问题,提高了建筑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直流配电系统也是该大楼的一大特色。

与传统的交流配电相比,直流配电减少了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大楼内的许多设备,如LED 照明灯具、电脑等,本身就可以采用直流供电。

通过直流配电系统,电能可以直接从光伏板或者储能系统输送到这些设备上,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柔性交互体现在大楼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建筑内外部的能源状况,自动调整电能的分配和使用。

例如,当电网电价较低时,可以优先从电网获取电能并存储起来;当光伏发电充足且建筑用电需求较低时,可以将多余电能反馈给电网。

这种柔性的交互方式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能源环境,同时也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做出了贡献。

总结反思:深圳建科大楼的光储直柔案例为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从成功之处来看,其整合了多种能源技术,构建了一个高效、稳定且灵活的建筑能源系统。

这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还提高了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的自主性。

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光储直柔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相对较高,这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建筑项目来说可能是一个阻碍。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_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_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Excha nge Platforml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秦皇岛市墙改和建筑节能办公室杜少东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柳琴臧倩摘要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在每一阶段侧重点各异,这些侧重点联系在一起,就组成了项目的主要成本框架。

比较分析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与效益,计算增量成本的投资回收期与项目的生命周期的关系,有利于论证投资绿色 建筑项目的可行性。

按初始化建设增加和年度节约成本划分因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投资在建设期内会增加,所以我们把增 加支出的公式表示成:C ; = C 1 — C 。

C'表示的是初始化建设阶段增加的成本 0表示的是绿色建筑实际的建设成本C 0表示的是传统建筑的建设成本则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投资回收期公 式表示为:_ ICL * tC'表示的是初始化建设增加成本 A 表示的是年度节能收益值 r 表示的是折现率t 表示的 是投资回收期二、绿色建筑的效益分析1、 直接效益“直接效益”指的是绿色建筑可以为其投资主体赢得的经济 利益。

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 资源的有效使用使用可再生资源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主要内容,比方说通过 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等,能够减少耗电量;节水器具能减少水资 源的消耗;回收、利用中水、废水所减少的排污费与水费等等。

(2) 绿化的价值在这里指的主要是建筑物的绿化面积,主要有垂直绿化(山 墙、阳台等等)与水平绿化(屋顶)两种形式,通过绿化不仅能 降温、遮阳,而且还可以减少空调的耗电量。

(3) 回收的价值绿色建筑在寿命终止后进行回收的残值为回收价值,如建筑 拆除物的回收利用价值、报废设备的回收残渣以及循环利用废弃 物的价值等等。

2、 间接效益“间接效益”指的是由绿色建筑带来的不仅仅属于投资者的 效益,这些效益对人们的健康与环境都极为有利,由社会成员所 共享。

3、 计算方法V 114 China Acsciemic Jcurnal Electronic Publisiliii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rj ip :.neT关键词房地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我国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 义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 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深圳建科大楼绿色建筑技术

深圳建科大楼绿色建筑技术
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 (3)2009 年 12 月,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证书编号 NO.PD31903); (4)2010 年 4 月,获 2010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奖 (5)2010 年 6 月,全国首个通过“百项绿色建筑与百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即“双
用技术,进一步进行立体遮阳隔热。
屋顶绿化:屋面设置为免浇水屋顶花园,上方设有太阳能花架遮阳,光伏发电的同时
具有遮阳隔热的作用。
架空层绿化:建筑首层、中部和屋顶所设计的架空层均采用绿化措施,在最大程度实
现生态补偿的同时,尽量改善周边热环境。
垂直绿化:大楼每层均种植攀岩植物,包括:中部楼梯间采用垂直遮阳格栅,北侧楼
图2.2 垂直功能布局
图2.3 噪声模拟分析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平面布局设计与隔热、采光和空气品质 结合朝向和风向进行平面布局设计,以获得良好的采光、隔热效果及空气品质。大
楼东侧及南侧日照好,同时处于上风向,布置为办公等主要使用空间;大楼西侧日晒影 响室内热舒适性,因此尽量布置为电梯间、楼梯间、洗手间等辅助空间,其中洗手间及 吸烟区布置于下风向的西北侧。西侧的辅助房间对主要使用空间构成天然的“功能遮阳”。
图2.8 适宜的多开敞面设计 图2.9 典型层通风流线示意图(报告厅、办公层)
2)自然采光技术 “凹”字体型使建筑进深控制在合适的尺度,提高室内可利用自然采光区域比例之
外,大楼还利用立面窗户形式设计、反光遮阳板、光导管和天井等措施增强自然采光效 果。
适宜的窗洞设计:对于实验和展示区等一般需要人工控制室内环境的功能区,采用 较小窗墙比的深凹窗洞设计,有利于屏蔽外界日照和温差变化对室内的影响,降低空调 能耗。对于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办公空间,采用较大窗墙比的带形连续窗户设计,以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绿建典型案例

绿建典型案例

谢谢
40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毛细管冷辐射吊顶空调末端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光电、光热系统及风力发电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遮阳板、中悬窗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遮阳反光板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可自然采光通风的报告厅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
• 华侨城体育中心
• 简介:建筑面积5130㎡,包括新建体育馆4341㎡和原有
体育用品商店和游泳更衣室的改造。
• 特色:50%以上的生活热水通过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达到36%;40%以上的室外地面为透 水地面。
• 特色:
• ► 远程会议系统 • ► 住宅户式智能自动控制系统/ • ► 能耗分项计量自动控制系统
► 高效人体工学办公家具 ► 环保节能节材装饰材料 • ► 卷帘外遮阳防盗隔热系统 ► 自动通风换气窗 ► 场地(车道)雨水回渗回收技术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 特色:
• ► 节能玻璃观光电梯 • ► 呼吸式通道幕墙系统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 特色:
• ► 太阳能光电幕墙 • ► 太阳能热水系统 • ► 微风启动风力发电系统 • ► 高效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阳台式太阳能集热器 ► 光、风互补庭院灯 • ►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 温度、湿度、空气质量、 ► 风速、照度感应系统
公共建筑典型案例---深圳建科大楼
• 简介:建筑面积1994m2。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

绿色低碳建筑案例

绿色低碳建筑案例

以下是几个绿色低碳建筑的案例:
集美万科中心
集美万科中心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一座集商业、办公和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是“低碳、环保、智能、舒适”,采用了大量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如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徐州艺术中心
徐州艺术中心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座集艺术展览、演出、文化创意和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文化中心。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如建筑整体包裹式玻璃幕墙、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深圳B10创意园
深圳B10创意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是一座集文化、创意和科技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如生态建筑材料、自然通风、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等,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这些绿色低碳建筑案例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效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筑实例] 巨牛的绿色建筑——深圳万科总部大楼(带图)

[建筑实例] 巨牛的绿色建筑——深圳万科总部大楼(带图)

[建筑实例]巨牛的绿色建筑——深圳万科总部大楼(带图)万科中心地处深圳盐田区大鹏湾畔大梅沙旅游度假区,北靠梧桐山绿色山脊,南依大鹏湾海域,与香港新界隔海相望。

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万科中心是集办公、住宅和酒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群,是深圳市第一批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2006年7月,美国的史蒂芬•霍尔建筑师事务所以设计理念为“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的设计方案一举中标该项目。

上周借去深圳出差的机会,专程参观了这座建筑,觉得确实不错。

首先,建筑从体形上非常突出。

整个建筑漂浮在空中,若干巨型筒体及实腹厚墙、落地柱支撑起上部层结构,在底部形成了连续的大空间,落地筒、实腹墙及柱水平距离50米以上,上部建筑端部悬臂15米以上,非常具有未来感。

据说建筑师的理念是“斜拉桥上盖房子”,通过合理布置高强钢丝斜拉索,实现大跨度结构跨越和悬臂。

这是我国第一座集大跨度、钢结构、悬拉索与预应力于一体的新型综合建筑。

其次,完全架空的建筑底层有十几米高,大大降低了庞大的建筑体量对城市视野的影响,街道及整个城市立面得以延续。

少量地面出租的空间让租户使用当地的自然材料竹子茅草等自己建造,建筑立面有了DIY的意味,具备很大的可变性和灵活性。

下沉庭院、水系、绿地、山丘的完美组合形成丰富的立体景观,使空间最大化开放,留出景观空间,并可以加强风的对流,营造局部良好的微气候环境。

最值得称道的是,以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布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导则》(简称LEED)为评估依据,万科中心居然达到LEED认证的铂金级。

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的发展主题,绿色建筑是建筑师及建筑行业的追求目标,万科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技术、本地绿色建筑材料等低成本、低投入方式,平衡和保护周边生态系统,节约能源,同时保证办公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和舒适性,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

万科中心在节能环保上亮点也颇多。

利用中水以及人工湿地做到100%处理污水,并用于景观灌溉以及消防蓄水。

会呼吸的绿色建筑:深圳建科大楼

会呼吸的绿色建筑:深圳建科大楼

会呼吸的绿⾊建筑:深圳建科⼤楼会呼吸的绿⾊建筑:深圳建科⼤楼建科⼤楼是夏热冬暖地区绿⾊建筑技术的⽰范楼,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艺的实验基地,⽣态、能源、环境数据采集楼,建筑技术、艺术的展⽰基地,绿⾊建筑技术的科普教育基地。

⼤楼达到了绿⾊建筑三星级和LEED⾦级的要求,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

建科⼤楼地理位置建科⼤楼⼩档案总⽤地:3000平⽅⽶;总建筑⾯积:1.8万平⽅⽶;总⾼度:57.9⽶;地上12层;地下2层。

绿⾊建筑强调“适宜”和“精细”,每个功能都在整体最优的协调下选择⾃⼰最恰当的位置,内因、外因、有利因素、制约因素都被⼀起进⾏综合的评判。

⼤楼建设采⽤三维⽴体分区的⽅法,将不同的功能⽴体叠加起来,根据各功能不同的使⽤性质、空间需求和相互之间的流线关系,分别将其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

⼤楼的平⾯布置也同样体现了内部功能于周边⾃然的“对话”。

建科⼤楼的平⾯不⽤于传统的⽅形——集中的“⼝”字形设计,⽽是采⽤了朝东“挖”掉⼀块的“凹”字形的布局。

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探寻⼀种在深圳⽓候条件下,最能够实现⾃然采光、⾃然通风的平⾯形式。

相⽐较“⼝”字形的传统矩形平⾯,“凹”字形的平⾯能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室外的外墙,也就能让更多的⼈有机会坐到临近窗⼝的位置,享受⾃然的光线和通风。

“凹”字形的凹⼝旋转朝向东南向,迎着深圳地区的常年主导风——东南风,并且前后两个空间微微错开,进⼀步加强了室内形成“穿堂风”的效果。

⼤楼为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作出了贡献。

1 采⽤⾼透⽔性与⾼保⽔性、低⽇照反射率的路⾯铺装材料;确保地⾯铺装被建筑或⾼⼤乔⽊的阴影覆盖,覆盖率超过50%。

2 设置露天⽔体,在⼤楼⾸层东侧设置喷泉⽔池,在架空层及南侧布置⼈⼯湿地,并连同架空层有效降低⼩区域温度,创造乘凉场所。

3 采⽤⾮常规能源以减少排热,如以太阳能、风能替代常规能源。

4 屋顶构架采⽤⽇照反射率⾼的材料,如光电板和浅⾊的涂料。

玻璃采⽤对热能反射性能⾼的Low-E玻璃。

深圳市建科院大楼——华南地区高性能的绿色建筑

深圳市建科院大楼——华南地区高性能的绿色建筑

深圳市建科院大楼——华南地区高性能的绿色建筑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引自:建筑2030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节选和引用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BNL)介绍深圳市建科院大楼的英文报告《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

本文的发表得到了原作者的许可,在此向原文的作者表示感谢。

大楼是深圳建科院自行设计并持有的办公大楼,项目在2006至2007年进行设计,并在2009年三月竣工。

大楼设计采用了综合一体的设计方法,采用了40多项低能耗且低造价的可持续建筑设计技术,项目投入运营后实际能源使用强度为每年63 kWh/平方米,显著低于一般商业建筑每年90-200kWh/平方米的能源消耗。

项目获得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标识以及美国LEED 金级认证。

深圳建科院大楼外景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建筑功能的组织建科院大楼为12层,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标准层的平面为U型,此处形成了一个高达12米的室外中庭,这一设计能更好地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标准层平面来源:LBNL《中国的一栋建筑如何改变世界》大楼设计时运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周边的声学环境,对于声音比较敏感的办公空间设置在较高的楼层,在较低的楼层采用噪音控制的手段隔绝噪音,并将展览空间和会堂设置在较低的楼层以减少对于办公区域的影响。

围护结构大楼的外墙采用了不同的保温技术,7层及以上的楼层使用了聚苯乙烯板和铝板幕墙,较低的楼层使用了环保的保温材料。

内墙的保温材料为聚氨酯面板。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0.023W/m·K。

大楼的玻璃采用镀Low-E膜的双层玻璃,U值为3.5-4.0,提升了建筑的热工性能。

大楼位于夏热冬暖的地区,采用了不同遮阳手法。

办公区的窗户上安装了向外挑出的水平遮阳板;建筑的西立面局部进行了立体绿化,剩下的部分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这些光伏板的可见光通透率为0.2,因此可以保证室内仍获得一定光照。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深圳建科大楼设计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深圳建科大楼设计
3、绿化建设:深圳建科大楼注重绿化建设,通过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植物,实 现景观与建筑的融合。绿化植物能够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有助 于节能减排。
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
1、建设水系:深圳建科大楼在设计过程中巧妙地利用了地理位置,与周边的 水系相互融合。建筑物周围的水体能够调节微气候,增加湿气,有助于改善室内 环境。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深圳建 科大楼设计
目录
01 平民化绿色建筑的优 势
03 技术创新
02 深圳建科大楼设计 04 生态文化
05 实践体会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深圳建 科大楼设计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深圳建科大楼设计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全球的焦点。绿色建筑 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健康性,还能降低环境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很多人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仍停留在高端、昂贵的阶段,认为只有富豪才 能享受绿色建筑的益处。本次演示将以深圳建科大楼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实现平 民化的绿色建筑,让更多人科大楼的设计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平民化绿色建筑的实际 可行性。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能等方面的优化,能够使建 筑物更加贴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绿色建筑 理念的重要性和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结论
结论
综上所述,平民化绿色建筑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重要性。深圳建科大楼设计成 功地实现了绿色建筑的目标,通过采用创新技术和生态文化理念,彰显了绿色建 筑的魅力。作为设计师和建设者,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将其融入到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环保的未来。
参考内容

深圳建科大楼—容纳丰富的生活,激发四射的活力

深圳建科大楼—容纳丰富的生活,激发四射的活力

深圳建科⼤楼—容纳丰富的⽣活,激发四射的活⼒ 搬进建科⼤楼的新办公室已有⼗来天。

这段⽇⼦,我⼀直沉浸在新环境的兴奋中——终于可以借搬家之机仔细的梳理⼀下⾃⼰那些堆积如⼭的资料,并享受狂扔东西的快乐,这些堆积的物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作效率和⼼情,改善环境对我来讲会有个新的开始。

其实,像我⼀样,很多⼈对⼯作的热情与环境有着莫⼤关系;⽆奈,⼤家都知道这个事实,却很少有⼈可以改变它。

建科⼤楼是我们⾃⾏建设、⾃⼰设计的新办公场所,我们希望有新的尝试,创造⼀个不同以往的新办公空间。

这座建筑的外观如同搭积⽊的游戏,从下到上,由实验室、报告厅、办公区等多种功能体堆叠⽽起。

办公区的带形窗、报告厅的起坡地⾯、实验室的实墙⼩窗都被如实的反映在外⽴⾯上,似乎不加修饰,却⼜是对体量动态⽣成的精⼼表达。

功能的⽴体叠加形成了这座建筑的独特⾯貌! 这是⼀栋绿⾊办公楼,正如⼤家所想象的那样。

⼤楼运⽤了约40项技术措施,屋顶上的太阳能板、风⼒发电机、外墙的遮阳板、光伏幕墙以及多处的空中花园等等,⼀系列的“绿⾊符号”让建筑有着明显的概念标识。

但在这⾥,我们不必陷⼊技术的讨论,我想说,这座建筑的内涵远不⽌是技术措施的罗列,更是融⼊了这些年来我们追求全新办公空间的思考。

景观报告厅——⾯对⼭景的折叠门可以完全开放建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室内⾛廊,取⽽代之的是,每层都有⼀个兼具交通、会谈、休闲功能的半室外平台位于建筑中间楼层的共享空中花园 建筑的空间设计体现着对传统统办公模式的颠覆。

特⾊之⼀在于标准层的平⾯模式。

不同于⼀般办公楼紧凑集中的⼤平⾯模式,这座建筑⾯向东侧留出凹⼝,平⾯被分割为两个板块,从⽽把东南风引导⼊空间内部,每块使⽤空间也获得了不同以往的三⾯⾃然采光。

从这⼏天⾝处其中的实际感受来看,室内始终充溢着柔和的⾃然光,流动着徐徐的清风,没有空调、也很少开灯。

特⾊之⼆在于灰空间价值的最⼤挖掘。

不同于常见办公楼嵌⼊⼏个空中花园的做法,这⾥的空中平台不再只是⼈们⼯作之余休闲、散⼼的场所,⽽是替代了传统办公的⾛廊、门厅、会客区及交流区等功能,层层设置、⽆处不在,甚⾄成为建筑的核⼼。

建科大楼: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

建科大楼: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
墙构 造 、立 面 及开 窗 形 式等 各 方各 面 的 确立 也 都经 过优 化 组 合 。 为
了确 定 一种 技 术 方式 .研究 了十几 种 技 术路 线 的 贡献 率后 才 选定 最
佳平 衡值 。 从设 计 到建 设 ,建科 大楼 采 用 了一 系 列适 宜 技术 共4 0多项 ( 其
特别关注——
Th S ci F us e pe al oc
建科大楼 :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
口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 目概 况
建 科 大楼 位 于 深圳 市 福 田区北 部 梅 林 片 区 ,总 建 筑面 积 18 . 建 科 大楼 是 深 圳 市 建 筑科 学 研 究 院 ( 下 简称 I R)科 以 B 研 办公 楼 ,项 目 以探 索低 成 本和 软 技术 为核 心 的绿 色 建 筑 实 现 模式 为宗 旨 , 以实现 建 筑 全寿 命 周 期 内最 大 限度 节 约 和 高
的 生活 工作 方式 、交往 方 式 、行 为方 式 、思 想 方式 )。 从 方 案创 作开 始 .整个 过 程 都定 量 验证 .并 大量 应 用新 的设 计
屋 面雨水 收集 及绿 化系统
技术 ,利 用计 算机 对 能耗 、通 风 、采 光 、噪声 、太 阳能 等进 行模 拟 分析 。楼 体 的 竖 向布 局 与功 能 相 关联 .材料 、通风 、 自然采 光 、外
中被 动 、低 成本 和 管 理技 术 占6 %左 右 ).每 一项 技 术都 是 建科 大 8
楼这 一 整合 运 用平 台 上 “ 肉相连 的 一部 分 。 它们 并非 机械 地对 血
应于 绿 色建 筑 的 某单 项 指标 .而是 在 机 理 上 响应绿 色 建 筑 的总体 诉

深圳建科大楼(2014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朱颖心、林波荣

深圳建科大楼(2014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朱颖心、林波荣

32
小结

被动优先的策略,强调依靠与自然的融合 ,营造舒适、人性的办公环境 充分应用了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影响人 体舒适度的主要特征,融合到建筑及系统 的设计、运营之中,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 果和较高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33
谢谢聆听!
Corridor stairs
Office
Indoor service
在6层的空中花园 办公区
Meeting Printer Hot water N
办公区
Office
15m
会议/打印/开水
17.5m
高层楼层的平台和走廊
室外的开水间
4
300座会议厅的可开启外墙与敞开式楼梯
5
中间平台遮阳情况
屋顶花园遮阳
单位面积电耗 (kWh/m2) 32.7 181.1 9.7 60.2 62.1 -
花园
(忽略)
9
同类办公楼单位面积电耗比较
kWh/m2
2007深圳统计(57栋) 建科院大楼2011.11-2012.10 103.6
60.2
统计样本的最小值为全年总电耗~50kWh/m2的两座建筑,其使用状况与舒适情况不清楚。 可能是采用分体空调、人员密度较低、没有完全使用、室内环境不舒适的建筑。除这两个建筑 外,其他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都高于60kWh/m2,均高于建科大楼。
Air temperature (oC)
30 29 28 27 26 25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Time 3

深圳建科大楼

深圳建科大楼
多功能会议室
员工餐厅
健身房和休闲区
提供多样化、营养均衡的餐饮选择,满足员工不同口味需求。
提供健身器材和休闲设施,帮助员工释放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03
02
01
节能建筑设计
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和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04
CHAPTER
运营管理情况分析
深圳建科大楼采用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通过引入优秀的物业管理公司和团队,实现大楼的全面、高效、安全管理。
节能减排措施
能源消耗情况
深圳建科大楼制定了全面的维修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巡查、预防性维护、紧急维修等内容,确保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维修保养计划
物业管理团队严格按照维修保养计划执行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故障和隐患,确保大楼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同时,定期对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深圳建科大楼
汇报人:XX
目录
大楼概述建设过程回顾大楼内部设施介绍运营管理情况分析智能化技术应用展示对外合作与交流平台搭建
01
CHAPTER
大楼概述
深圳建科大楼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紧邻城市交通干道,交通便利。
周边拥有丰富的商业设施,如购物中心、餐饮、银行等,为入驻企业和员工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商务环境。
维修保养实施情况
05
CHAPTER
智能化技术应用展示
1
2
3
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空调与通风系统
根据室内光线和时间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色温,节能且保护视力。
照明系统
智能调度电梯运行,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等待时间。
电梯与楼宇交通系统
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大楼内外情况,确保安全。

深圳32个绿色节能示范项目介绍

深圳32个绿色节能示范项目介绍

深圳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1. 建科大楼(绿色建筑示范)建科大楼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级示范工程项目。

是华南地区首个大规模综合运用绿色、节能技术设计建造的办公建筑示范楼。

作为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办公大楼,该项目肩负着深圳地区节能绿色示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展示的重要功能。

项目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和模拟运算,在整体绿色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将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充分整合,建设成一个适宜南方地区、具有可推广、示范意义开放式综合示范平台。

项目面积:18170平方米建设地点:深圳市福田区梅林中康路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 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绿色建筑示范)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拟建为全国安置房示范小区。

利用模拟技术优化小区单体设计、降噪、照明,并根据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技术,采用了半集中式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分布于屋顶和建筑立面,用温差控制方式启动集热与供热水系统循环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技术,经计算机模拟计算小区节能率>50%。

项目面积:平方米建设地点: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建设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局3. 深圳市高新区软件大厦(绿色建筑示范)深圳市高新区软件大厦采用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技术,优化室内环境设计,采用绿色施工、生物多样、生态复原性等一系列措施,是深圳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之一。

项目面积:平方米建设地点:深圳市高新园区建设单位: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4. 万科城四期(绿色建筑示范)万科城四期是万科近年来在绿色建筑方面的代表项目之一,是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中荷可持续示范项目。

该项目成熟运用多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实现建筑节能65%,可再生能源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达到5%以上。

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精度,极大地减少建造阶段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建造阶段的节能环保。

项目面积:.45平方米建设地点: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建设单位: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5. 深圳市南山区档案信心大厦(绿色建筑示范)作为深圳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之一,深圳市南山区档案信心大厦由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将技术成熟的太阳能的电能转化充分利用,使之成为一座低能耗办公大楼。

深圳建科大楼

深圳建科大楼
水泥纤维挤塑板:水泥预制构件,在 墙板内侧喷涂聚氨酯,再结合室内壁 柜,形成内保温系统,完成了围护结 构、隔热、装饰盒室内家具综合一体 化设计。
深圳建科大楼
隔热装饰一体化铝板外墙:铝 面复合板外保温系统
隔热装饰一体化铝板外墙:铝 面复合板外保温系统
深圳建科大楼
种植花槽:采用滴管系统,通过干管、支管、毛管的滴头,在低压下 向土壤经常、缓慢的滴水,是向土壤供应水分、肥料和其它化学剂的 一种灌溉系统。
• 双通道光电幕墙安装于西南立面, 一方面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另一方 面利用烟囱效应,将西晒的热量带 走。
• 建筑遮阳构件 设置水平向的花池和 钢方通等遮阳构件。
• 遮阳绿叶幕 利用爬山虎的生理周期 特点。
深圳建科大楼
逆变器
太阳能光伏电板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分别安装在建筑屋顶、西侧幕墙、南侧遮阳板。
深圳建科大楼
深圳建科大楼 低成本空间创意
蓝亦睿 2014.09.13
深圳建科大楼
建科大楼位于深圳 市福田区北部梅林 片区,总建筑面积 1.8万平方米,地上 12层,地下2层, 建筑功能包括实验、 研发、办公、学术 交流、地下停车、 休闲及生活辅助设 施等。
体型关系 深圳建科大楼
深圳建科大楼
最高压区、次低压区和 次高压区、最低压区两 两对应,利于室内通风
在人员较少或者对人工照明依赖度较高 的低层部分,设计不同规格的条形深凹 窗,自由灵活适应不同的开窗面积需求, 人员密集的办公区域采用能充分利用自 然光的水平带窗设计,结合外置遮阳反 光板和隔热构造窗间LBG铝板幕墙。
深圳建科大楼
遮阳反光板:经模拟在本大楼中位于窗上部四 分之一处的效果最佳,对临窗座位起到遮阳作 用,同时将光线反射入房间深处,增加室内自 然光分布的均匀度。

深圳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深圳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深圳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改造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一种建筑形式。

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城市,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深圳,有着许多独特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首先,深圳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注重节能减排。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管控。

例如,在建筑的外墙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减少了热量的传递损失;在采光方面,通过设计合理的窗户和光控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降低用电需求;并且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其次,深圳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虑到深圳气候干燥,淡水资源紧缺的特点,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普遍采用了多种节水措施。

例如,在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方面,安装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和喷淋等方面,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同时,在建筑的排水系统中引入灰水回用技术,将洗手、洗澡等过程中产生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利用。

再次,深圳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

深圳作为一个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在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要求修复和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在建筑周围布置绿化带和花园,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设计生态屋顶和垂直绿化,提供更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繁衍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最后,深圳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注重与社会的融合。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环保的建筑形式,更应该是建筑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注重人性化的布局和空间设计,提供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引入智能化技术,提供便利的生活体验,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等。

总结起来,深圳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以节能减排、水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以及与社会的融合为核心。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深圳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深圳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也为其他城市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绿色建筑共享——深圳建科大楼核心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共享——深圳建科大楼核心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共享——深圳建科大楼核心设计理念
叶青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 共享设计方法及发展过程rn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做绿色建筑一定会对传统的设计理论产生冲击,甚至是革命.在绿色建筑各要素与传统理论的碰撞当中,我们提出共享设计的思想方法.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叶青
【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
【相关文献】
1.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大楼绿色设计理念浅析 [J], 孙延超;张炜
2.深圳建科大楼:绿色建筑新标本 [J], 李金;
3.被动优先的绿色建筑设计探析r——以深圳建科院大楼及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为例 [J], 赵喆骅;李晓芸
4.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J], 杜少东;柳琴;臧倩
5.高层办公楼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评析——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J], 王少健;王敏;胡姗姗;邝志斌;赵海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片区,总建筑面积 1.8 万 m2,地上 12 系列适宜技术共有 40 多项(其中被动、低
层,地下 2 层,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 成本和管理技术占 68% 左右),每一项技
办公、学术交流、地下停车、休闲及生活 术 都 是 建 科 大 楼 这 一 整 合 运 用 平 台 上
辅助设施等。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 “血肉相连”的一部分。它们并非机械地
43.52%。
“多功能空间”。
3) 节材
3.2.1 自然通风设计
项目设计无装饰性构件,全部采用
对建筑场地的环境进行研究(建立监
预拌混凝土,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 测站),根据监测数据模拟分析建筑风环
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约 1 0 . 1 5 %。 境(风压、空气龄等),并成为建筑方案确
所有应用材料均以满足功能需要为目的, 定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室外风场规律,
模的整座大楼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约150 居民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建筑也应具
万元,其中相对常规建筑节约电费 145 万 有“社会公民”意识,要尽其社会责任!
元,节约水费 5.4 万元,节约标煤 610t,
绿色建筑基于一种平等的生命观,
每年可减排 CO21600t。
不因为我们是智慧的人类,就剥夺植物、 蚂蚁的生存权;也不因为我们建得起楼,
节能措施 6:能源管理系统。项目设 置全楼能耗系统计量系统。系统分软件、 硬件两部分,硬件主要为各种能耗基表 如水表、电表、热能表等,抄收部分如抄 表模块、集中器等,数据接收处理部分, 如管理电脑、数据库服务器等。系统分别 对各种用能系统用能量进行计量、加工、 存储。
节能措施 7:可再生能源利用。每层
架安装单晶硅光伏电池板,西立面和南 生间设计,利用产业化生产标准部件,提
立面采用光伏幕墙系统。同时与光伏遮 高制造环节的材料利用效率,节约用材。
阳棚结合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将光伏板 3.2 平民特性之二:人与自然共享平台
和遮阳构件结合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来说,任何
同时起到遮阳的作用。生活热水基本利 人工的建筑其实都是占据了原属于自然
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 对应于绿色建筑的某单项指标,而是在
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 机理上响应绿色建筑的总体诉求,是在
空间体块中,附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诸环节进行整体
外围护构造,从而形成由内而外自然生 考虑并能够满足人们舒适健康需求的综
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合性措施。
建科大楼已实现了最初的建设目标,
其以 4300 元 /m2 的工程单方造价,达到 3 平民化绿色建筑特性
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和美国 3.1 平民特性之一:建筑是社会的建筑
LEED 金级的要求,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社
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对于自然资源
会效益—经初步测算分析,1.8 万 m2 规 与社会资源的消耗、对城市环境及周边
园艺设计采用 本地植物物种
地下空间自然 首层架空开放 采光通风设计 式多功能展厅
工字型平面,争取
最大化自然采光通 综合措施减少
风效果
热岛效应
地下室雨水水箱与 水环空调系统相结合设计
节能筒灯为主;办公区域均采用格栅型 荧光灯盘,光源选用 T5 灯管,替代传统 的 T8 灯管。办公区域照明采用智能照明 控制方式。
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518049) 收稿日期:2009-12-15
1 项目概况
本身是一个共享平台,设计结果要实现
深圳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 建筑本身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
究院(以下简称 IBR)科研办公楼,该项目 神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经济平台的目的。
以探索低成本和软技术为核心的绿色建
将不必要的装饰性材料消耗减到最低。 进行窗墙比控制,然后研究各个不同立
充分发挥各种材料自身的装饰和功能效 面采用不同的外窗形式(平开、上悬、中
果。如办公空间取消传统的吊顶设计,采 悬窗等),结合采用遮阳反光板;同时外
用暴露式顶部处理,地面采用磨光水泥 窗朝向和形式考虑外部噪声影响。在
仰视 毛细管冷辐射吊顶空调末端
座位送新风系统及 高温大温差风机
人工湿地及中水系统
节水卫生器具 外墙 XPS 保温隔热系统
地面雨水回收回渗技术
喷泉景观水用于水环热泵 空调冷却水
地下室自然通风和采光 地下空间光纤光导管 采光技术 移动式外墙遮阳百叶
技术集成示意图
太阳能地砖 新型外墙板
检测 C O 2 浓度新风控制系统
自行车停车位,淋浴间, 太阳能电动车
节能措施 4:热回收。新风系统采用 全热交换器,通过新风与排风的热交换, 回收部分冷量,新风热回收机组采用焓 交换效率大于 6 0 % 的热交换式换气机。 经估算,全年单位空调面积可回收的冷 量约为 97.9MJ/m2。
节能措施 5: 新风可调和变频技术的 应用。全空气系统的新风入口及其通路 均按全新风配置,通过调节系统的新、回 风阀开启度,可实现过渡季节按全新风 运行,空调季节按最小新风比运行。新风 比的调节范围在 3 0 %~1 0 0 %。冷却塔和 冷却水泵随负荷变化可进行运行台数调 节或变频调节。
究成果、专利技术,承载了实践绿色生 构造、立面及开窗形式等各方各面的确
活、绿色办公方式的梦想,期望成为一座 立也都经过优化组合。在设计中,为了确
荟萃地域特色、绿色科技和建筑艺术的 定一种技术方式,往往会研究十几种技
绿色科研办公建筑。
术路线的贡献率后才选定最佳平衡值。
建科大楼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部梅
从设计到建设,建科大楼采用了一
1) 节能 60% 以上 项目建筑设计总能耗为国家批准或备 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 75.3%。主要节能 贡献要素: 节能围护结构+ 空调系统 + 低 功率密度照明系统 + 新风热回收 +CO2 控 制 + 自然通风 + 规模化可再生能源。 节能措施 1:量体裁衣节能外围护结 构。大楼屋顶采用 30mm 厚 XPS 倒置式隔 热构造,同时南北主要区域采用种植屋 面;5 层及 5 层以下外墙采用挤塑水泥外 墙板和装饰一体化的内保温结构,7 层以 上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 LBG 金 属饰面保温板;外窗玻璃部分采用传热 系数 K ≤ 2.6,遮阳系数 SC ≤ 0.40 的中 空 L o w - E 玻璃铝合金窗,西南立面部分 采用透光比为 20%的光电幕墙,同时东 立面、北立面和南立面均设计遮阳反光 板等外遮阳措施。 节能措施 2:4 种节能空调对比应用。 地下 1 层实验室空调采用水环式空调,冷 却水就近采用水景池内的水,由于靠近 水景水池,管路系统简单,运行可靠,在 使用时间上也可以灵活运行。主要办公 区域采用水环空调+冷却塔+风机盘管。 9 层南区和11 层南区为小开间空间,考虑 到平时正常时间使用空调外,某些房间 还会在节假日不定期使用,故采用风冷 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全热新风系统。1 0 层采用高温冷水机组+辐射顶板+溶液 新风除湿系统,新风经除湿降温后承担 室内湿负荷,干式风机盘管(或毛细管冷 辐射吊顶) 承担室内显热负荷。 节能措施 3:绿色节能照明。会议区 域照明和地下车库照明选用 LED 光源,楼 梯间采用受红外感应开关控制的自熄式 吸顶灯(节能灯光源);大厅、走道主要以
五层剖轴测 建筑学报 2010.1 ARCHITECTURAL JOURNAL
剖面
16
残疾人卫生间兼淋浴房采用半集中式太 地面,设备管线水平、垂直布置均暴露安
阳能热水系统;食堂、专家公寓冲凉房采 装,减少围护用材,同时方便更换检修,
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大楼屋顶花 避免二次破坏的材料浪费。采用整体卫
2 共享设计方法
买得起房,就占据其他人(他们也是这个
建筑设计过程是个共享参与权的过 社会的成员,也是这个城市的居民)的生
程,设计的全过程体现了权利和资源的 存空间。
共享,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同时,建筑 3.1.1 开放的责任
建筑学报 2010.1 ARCHITECTURAL JOURNAL
14
建科大楼通过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 的建筑形态和开放的展示流线,以积极 的态度向每一个前来的市民展示绿色、 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实时运行情况, 以更直观、“可触摸”的方式普及宣传绿 色建筑,使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 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3.1.2 自律的责任(高效运行、节能减排)
全景 总平面
消防车紧急出入口


15
人行出入口
开放大堂
人行主入口
人行次入口 人行次入口


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太阳能高温集热板
节地技术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 空调排风热回收系统 屋顶绿化及雨水回收系统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
—深圳建科大楼设计
袁小宜 叶青 刘宗源 沈粤湘 张炜
摘要 / 介绍了在共享设计理论指导下深圳建 科大楼项目的实践,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努 力倡导平民绿色理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绿色 建筑之路。 关键词 / 深圳建科大楼 平民绿色 共享设 计 再设计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sharing of design, the project practice of IBR Research Building Indicates that on the background of unceasing emergence of “collaged”and high cost green building today, advocating popular green design of “the local, the low consumptive and the minute”should be the way to create green architec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Research building of Shenzhen IBR, popular green, sharing of design, sustained 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