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第一章教案.pdf

合集下载

线性代数教案同济版

线性代数教案同济版

线性代数教案同济版第一章线性代数基本概念1.1 向量空间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空间的概念及其性质;2. 掌握向量空间中的线性组合和线性关系;3. 了解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

教学内容:1. 向量空间的概念;2. 向量空间的性质;3. 线性组合和线性关系;4. 基和维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方法:1. 通过具体例子引入向量空间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向量空间的基本性质;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线性组合和线性关系的计算方法;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和维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线性代数》(同济版);2. 教学PPT;3. 练习题及答案。

教学步骤:1. 引入向量空间的概念,讲解向量空间的基本性质;2. 讲解线性组合和线性关系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3. 介绍基和维数的概念,讲解计算方法,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向量空间概念的理解;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线性组合和线性关系计算方法的掌握;3. 案例分析,检查学生对基和维数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1.2 线性变换教学目标:1. 理解线性变换的概念及其性质;2. 掌握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3. 了解线性变换的图像和核。

教学内容:1. 线性变换的概念;2. 线性变换的性质;3. 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4. 线性变换的图像和核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方法:1. 通过具体例子引入线性变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方法;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线性变换的图像和核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线性代数》(同济版);2. 教学PPT;3. 练习题及答案。

教学步骤:1. 引入线性变换的概念,讲解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2. 讲解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方法,举例说明;3. 介绍线性变换的图像和核的概念,讲解计算方法,举例说明;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线性代数教案(正式打印版)

线性代数教案(正式打印版)

第(1)次课授课时间()基本内容备注第一节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一、二阶行列式的定义从二元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引出二阶行列式的概念。

设二元线性方程组⎩⎨⎧=+=+22222211212111bxaxabxaxa用消元法,当021122211≠-aaaa时,解得211222111212112211222112121221,aaaababaxaaaababax--=--=令2112221122211211aaaaaaaa-=,称为二阶行列式,则如果将D中第一列的元素11a,21a换成常数项1b,2b,则可得到另一个行列式,用字母1D表示,于是有2221211ababD=按二阶行列式的定义,它等于两项的代数和:212221abab-,这就是公式(2)中1x的表达式的分子。

同理将D中第二列的元素a 12,a 22换成常数项b1,b2 ,可得到另一个行列式,用字母2D表示,于是有2121112babaD=按二阶行列式的定义,它等于两项的代数和:121211baba-,这就是公式(2)中2x的表达式的分子。

于是二元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又可写为⎪⎪⎩⎪⎪⎨⎧==DDxDDx2211其中0≠D例1.解线性方程组.1212232121⎪⎩⎪⎨⎧=+=-xxxx同样,在解三元一次方程组⎪⎩⎪⎨⎧=++=++=++333323213123232221211313212111bxaxaxabxaxaxabxaxaxa时,要用到“三阶行列式”,这里可采用如下的定义.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设三元线性方程组⎪⎩⎪⎨⎧=++=++=++333323213123232221211313212111bxaxaxabxaxaxabxaxaxa用消元法解得定义设有9个数排成3行3列的数表333231232221131211aaaaaaaaa记333231232221131211aaaaaaaaaD=322113312312332211aaaaaaaaa++=332112322311312213aaaaaaaaa---,称为三阶行列式,则三阶行列式所表示的6项的代数和,也用对角线法则来记忆: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三个元素相乘取正号,从右上角到左下角三个元素取负号,即例2. 计算三阶行列式243122421----=D.(-14)例3. 求解方程094321112=xx(32==xx或)例4. 解线性方程组.5573422⎪⎩⎪⎨⎧=+-=++-=++-zyxzyxzyx解先计算系数行列式573411112--=D069556371210≠-=----+-=第( 2 )次课授课时间()第( 3 )次课授课时间()基本内容备注第六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义在n阶行列式中,把元素ija所处的第i行、第j列划去,剩下的元素按原排列构成的1-n阶行列式,称为ija的余子式,记为ijM;而ijjiijMA+-=)1(称为ij a的代数余子式.引理如果n阶行列式中的第i行除ija外其余元素均为零,即:nnnjnijnjaaaaaaaD11111=.则:ijijAaD=.证先证简单情形:nnnnnaaaaaaaD212222111=再证一般情形:定理行列式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即按行:()jiAaAaAajninjiji≠=+++02211按列:()jiAaAaAanjnijiji≠=+++02211证:(此定理称为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nnnniniinaaaaaaaaaD2121112110+++++++++=nnnninnnnnninnnnninaaaaaaaaaaaaaaaaaaaaa211121121211211211112110+++=).,2,1(2211niAaAaAaininiiii=+++=例1:335111243152113------=D.解:例2:21122112----=nD解: 21122112----=n D 211221100121---=+++nr r1+=n D n .从而解得 1+=n D n .例3.证明范德蒙行列式112112222121111---=n nn n nnn x x x x x x x x x D()1i j n i j x x ≥>≥=-∏.其中,记号“∏”表示全体同类因子的乘积.证 用归纳法因为 =-==1221211x x x x D ()21i j i j x x ≥>≥-∏ 所以,当2=n n=2时,(4)式成立.现设(4)式对1-n 时成立,要证对n 时也成立.为此,设法把nD 降阶;从第n 行开始,后行减去前行的1x 倍,有()()()()()()213112213311222221331111110000n n n n n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D x x x x x x x x x ---------=---(按第一列展开,并提出因子1x x i -)行列式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第( 4 )次课授课时间()第(5)次课授课时间()基本内容备注第一节矩阵一、矩阵的定义称m行、n列的数表mnmmnnaaaaaaaaa212222111211为nm⨯矩阵,或简称为矩阵;表示为⎪⎪⎪⎪⎪⎭⎫⎝⎛=mnmmnnaaaaaaaaaA212222111211或简记为nmijaA⨯=)(,或)(ijaA=或n m A⨯;其中ij a表示A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

金迎迎线性代数电子教案first

金迎迎线性代数电子教案first

两式相减x消 2,去 得
( a 1 a 2 1 a 2 1 a 2 ) 2 x 1 b 1 a 2 a 2 1 b 2 ; 2
类似地,消 x1,去得 ( a 1 a 2 1 a 2 1 a 2 ) 2 x 1 2 a 1 b 2 1 b 1 a 2 ,1
当 a1a 1 22 a1a 2 21 0时方, 程组的解为 x1 ab111aa2222aa1122ba221,x2aa 11a 1b 1 222 a b1 1aa 2 2211.
2 当 n4 k,4 k1时为偶排列;
当 n 4 k 2 ,4 k 3 时为奇排列.
3 2 k 1 2 k 1 2 2 k 2 3 2 k 3 k 1 k
解 2 k 1 2 k 1 2 2 k 2 3 2 k 3 k 1 k
01 1
主对角线 a11 副对角线 a21
a12 a11a22a12a21.
a 22
对于二元线性方程组 a a1 2x x 1 11 1 a a1 2x 2 x 22 2 b b1 2,.
若记
Da11 a12,
系数行列式
a21 a22
a a1 2x x 1 11 1 a a1 2x 2 x 22 2 b b1 2,. Da11 a12, a21 a22
二、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问题 把n个不同的元素, 排共 成有 一几 列种 同的排法?
定义 把 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叫做这 n个
元素的全排列(或排列).
n个不同的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通常
用 Pn 表示. 由引例 P33216. 同理 Pn n (n1)(n2) 321n!.
排列的逆序数
我们规定各元素之间有一个标准次序, n 个 不同的自然数,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大学本科生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

3.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线性代数基本概念1.1 向量及其运算1.2 线性方程组1.3 矩阵及其运算1.4 行列式2. 第二章: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2.1 线性空间2.2 线性变换2.3 矩阵与线性变换2.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 第三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3.2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3 矩阵的对角化3.4 二次型4.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4.1 高斯消元法4.2 克莱姆法则4.3 矩阵的逆4.4 最小二乘法5. 第五章:线性代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线性规划5.2 最小二乘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5.3 线性代数在工程中的应用5.4 线性代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

2. 讨论:组织学生就线性代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线性代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线性代数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济大学数学系编)。

2. 辅助教材:可参考《线性代数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谢乃明编著)。

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浏览线性代数相关网站、论坛,拓展知识面。

4. 软件工具:推荐使用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辅助学习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3)能够应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线性方程组;(2)矩阵及其运算;(3)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5)二次型。

二、第一章:线性方程组1. 教学目标(1)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3)能够应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2)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高斯消元法、克莱姆法则;(3)线性方程组的应用:线性规划、电路方程等。

三、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1. 教学目标(1)理解矩阵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矩阵的运算方法;(3)能够应用矩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矩阵的定义和性质;(2)矩阵的运算:加法、数乘、乘法;(3)矩阵的逆矩阵及其求法;(4)矩阵的应用: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等。

四、第三章: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1. 教学目标(1)理解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线性变换的表示方法;(3)能够应用线性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线性空间的定义和性质;(2)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3)线性变换的表示方法:矩阵表示、坐标表示;(4)线性变换的应用: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

五、第四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 教学目标(1)理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3)能够应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和性质;(2)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幂法、矩阵对角化;(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应用:线性变换、振动系统等。

六、第五章:二次型1.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型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3)能够应用二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二次型的定义和性质;(2)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配方法、矩阵的对角化;(3)二次型的应用:最小二乘法、优化问题等。

线性代数教案-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代数教案-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代数教学教案
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授课序号 01
教学基本指标
教学课题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参考教材
第一章 第一节 矩阵的概念及运算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 矩阵的定义、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矩 阵的转置 同济版《线性代数》
课的类型 教学手段 教学难点
作业布置
新知识课 黑板多媒体结合 矩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
kaij
.
mn
4. 矩阵的数乘运算满足的运算规律:
(1) k A B kA kB ;
(2) (k l) A kA lA ;
(3) (kl) A k(lA) l(kA) ;
(4) 1A A ;
(5) 1 A A ;
(6) 0 A Omn .
三、矩阵乘法:
1. 矩阵乘法的定义:设矩阵 A (aij ) 是一个 m p 矩阵,矩阵 B (bij ) 是一个 p n 矩阵,定义矩阵 A 与 B
的乘积是一个 m n 矩阵 C (cij ) ,其中矩阵 C (cij ) 的第 i 行第 j 列元素 cij 是由矩阵 A 的第 i 行元素
ai1, ai2, , aip 与矩阵 B 的第 j 列相应元素 b1j , b2 j , , bpj 乘积之和,即
p
cij = aikbkj ai1b1 j ai2b2 j aipbpj . k 1
a12 a22
a1n a2n
x1 x2
a11x1 a12 x2 a1n xn a21x1 a22 x2 a2n xn
.
am1
am2
amn xn
am1 x1
am2
x2
amn xn
再根据矩阵相等的定义,该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矩阵形式来表示: Ax .

线性代数电子教案

线性代数电子教案

3.三阶行列式定义:式的左边称为三阶行列式(3-th determinant ),通常也记为∆.在∆中,横的称为行(row ),纵的称为列(column ),其中a ij (i ,j =1,2,3)是数,称它为此行列式的第i 行第j 列的元素.式的右边称为三阶行列式的展开式.利用二阶行列式可以把展开式写成:323122211333312321123332232211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若记 3332232211a a a a M =, 3331232112a a a a M =, 3231222113a a a a M =, 111111)1(M A +-=, 122112)1(M A +-=, 133113)1(M A +-=则有 131312121111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其中 j A 1称为元素j a 1的代数余子式(algebraic complement minor)(3,2,1=j ),j M 1称为元素j a 1的余子式(complement minor),它是∆中划去元素j a 1所在的行、列后所余下的元素按原位置组成的二阶行列式.4.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引进了三阶行列式, 对于三元线性方程组⎪⎩⎪⎨⎧=++=++=++333323213123232221211313212111b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的解就可写成: ∆∆=11x ∆∆=22x ∆∆=33x .称也为方程组(1—4)的系数行列式,它是由未知数的所有系数组成的行列式, j ∆(j =1,2,3)是将∆的第j 列换成常数列而得到的三阶行列式。

5.三阶行列式对角线法则计算法则:如图1—1.例1 计算三阶行列式312213332112322311322113312312332211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a 11 a 21 a 31 a 12 a 22 a 32

(15 分钟) (3 分钟)
a 13 a 23 a 33
(2)给出一个三元线性方程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用行列式的形式写出
其解的形式。
(5 分钟) (7 分钟)
(3)给出计算三阶行列式的方法(对角线法则)
a 11 a 21 a 31
a 12 a 22 a 32
简介本课程的基本情况 ↓ 由引例引出二阶行列式 ↓
教 学 过 程 示 意 图
给出二阶行列式的定义 ↓ 举例、练习 ↓ 给出三阶行列式的定义 ↓ 练习、交流 ↓ 师生总结
1 简介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的基本情况
(20 分钟)
(1)介绍本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5 分钟) 目的是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个大体的认识,学习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2)提出本学期对大家的一些基本要求。 分钟) (5 2 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20 分钟) (1)给出一个引例: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线性方程组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线性代数》教案
编 号
章 节 教学目的 课 时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一节 二阶、三阶行列式 了解二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掌握对角线法则;掌握运用二、三阶行列式 求解二、三元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2 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具
粉笔
黑板擦
彩色粉笔
重点: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对角线法则
重点 难点
难点:对角线法则
a 13 a 23 a 33
7 举例、练习、交流、反馈 给出指导。
(30 分钟)
(1)举例,练习。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随堂检查,与学生进行交流, (2)针对发现的问题,随堂进行讲解。 8 小结 (5 分钟) (1) 用提问互动的方式,和学生共同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2)布置作业 1 引例 3 三阶行列式 3.1 定义 3.2 计算 4 练习 画图

线性代数-教案1章

线性代数-教案1章


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学 2013 级化学工程本科班 姜翠翠 助教 李振东 李金林 编《线性代数》
教研室 (实验室 ) 授 课 班 级 主 讲 教 师 职 称
使 用 教 材
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五 年 三月

课 名 课 类 任 教 授 对
N ( j1 j2 jn )

a1 j1 a2 j2 anjn
称为行列式的一般项.
当 n=2、3 时,这样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与上面§1.1 中用对 角线法则定义的是一致的.当 n=1 时,一阶行列为|a11|= a11.如
a11 a 21 a31 a12 a 22 a32 a 42 a13 a14 a 23 a 24 a33 a34 a 43 a 44
其中元素 aij 的第一个下标 i 表示这个元素位于第 i 行,称为行 标,第二个下标 j 表示此元素位于第 j 列,称为列标.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以下规律: (1) 二阶行列式是 2!项的代数和,三阶行列式是 3!项的代数 和; (2) 二阶行列式中每一项是两个元素的乘积,它们分别取自不同 的行和不同的列,三阶行列式中的每一项是三个元素的乘积,它们也 是取自不同的行和不同的列; (3) 每一项的符号是:当这一项中元素的行标是按自然序排列 时,如果元素的列标为偶排列,则取正号;为奇排列,则取负号. 作为二、三阶行列式的推广我们给出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定义 1 组成的符号
教 学 重 点 及 难 点
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行列式的计算,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的 定义和计算,会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解方程组及逆矩阵,向量组的线 性相关性,利用正 交变换化对称矩阵为对角型矩阵等有关知识。
注: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线性代数 吴赣昌 教案--第一章--行列式

线性代数 吴赣昌 教案--第一章--行列式
授课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月日
《线性代数》教案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
1
授课时间
教学时间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一章行列式
第一节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
⑴了解行列式的概念
⑵掌握二阶、三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与难点
二阶、三阶行列式的计算
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例1解方程组
例2计算三阶行列式
例3求解方程
例4解三元线性方程组
本学期要求叙述5分钟
课程介绍20分钟
理论讲解35分钟,习题选讲25分钟,练习、答疑5分钟
提问:行列式是什么?是否具有几何意义?
注:沙路法则是对角线发则的变形,仅适用于要条件.
2.求一个二次多项式 ,使
张天德线性代数习题精选精解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课后小结这节课介绍了行列式的性质知道了当对行列式的行或列进行了某些变换如行与列互换交换两行列位置某行列乘以某个数某行列乘以某数后加到另一行列等后变换前后两个行列式的值仍保持着线性关系们可以利用这些关系大大简化高阶行列式的计算
学年度第学期
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方案
P5 2⑵⑶3
课外阅读
资料或自主学习体系安排
1.《经济应用数学基础》编写组编,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学习指导,同心出版社,1995
2.张天德,线性代数习题精选精解,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special/opencourse/daishu.html,麻省理工公开课:线性代数
内容要点
一、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
定义1在 阶行列式 中,去掉元素 所在的第 行和第 列后,余下的 阶行列式,称为 中元素 的余子式,记为 ,再记 称 为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

线性代数教案_第一章_行列式

线性代数教案_第一章_行列式

授课章节行列式§1.1 n阶行列式目的要求理解二阶与三阶行列式,了解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重点二阶与三阶行列式计算,行列式的性质,克拉默法则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克拉默法则行列式的理论是人们从解线性方程组的需要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在线性代数、其他数学分支以及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中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章里我们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 行列式的定义;(2) 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3) 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本章的重点是行列式的计算,要求在理解n阶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性质的基础上,熟练正确地计算三阶、四阶及简单的n阶行列式.计算行列式的基本思路是:按行(列)展开公式,通过降阶来计算.但在展开之前往往先利用行列式性质通过对行列式的恒等变形,使行列式中出现较多的零和公因式,从而简化计算.常用的行列式计算方法和技巧有:直接利用定义法,化三角形法,降阶法,递推法,数学归纳法,利用已知行列式法.行列式在本章的应用是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要掌握克莱姆法则并注意克莱姆法则应用的条件.§1 n阶行列式一、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解方程是代数中一个基本的问题,行列式的概念起源于解线性方程组,它是从二元与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引出来的.因此我们首先讨论解方程组的问题.下面考察二元一次方程组(1.1)当时,由消元法知此方程组有唯一解,即(1.2)可见,方程组的解完全可由方程组中的未知数系数以及常数项表示出来,这就是一般二元线性方程组的解公式。

但这个公式很不好记忆,应用时十分不方便。

由此可想而知,多元线性方程组的解公式肯定更为复杂。

因此,我们引进新的符号来表示上述解公式,这就是行列式的起源。

1、二阶行列式:由4个数及双竖线组成的符号称为二阶行列式。

注:(1)构成:二阶行列式含有两行,两列。

横排的数构成行,纵排的数构成列。

行列式中的数()称为行列式的元素。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

第一章行列式§1.1 n阶行列式§1.2 n阶行列式的性质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n级排列、逆序逆序数奇排列偶排列n 阶行列式定义及行列式的计算,了解和掌握n阶行列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n阶行列式定义及计算义,n阶行列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n阶行列式定义、基本性质及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与过程:1.课堂考勤2.讲授新课§1.1 n 阶行列式定义一、导言线性方程组和矩阵在工程技术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应用,而行列式就是研究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理论和矩阵理论的重要工具。

二、新授(一) n级排列及其奇偶性1.定义:由n个数1,2,3,……,组成的一个有序数组称为一个n级排列。

例1 4321是一个4级排列,35241是一个5级排列.123…n是一个n级排列,它是唯一一个按着由小到大的次序组成的n级排列,称它为n级标准排列.2.定义:在一个排列中的两个数,如果排在前面的数大于排在后面的数,则称这两个数构成一个逆序。

在一个排列中逆序的总数称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排列 j1j2…j n的逆序数记为τ(j1 j2… j n)。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称为奇排列,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称为偶排列。

例3 在4级排列中,τ(3412)=2+2=4,故4级排列3412为一个偶排列。

τ(2341)=1+1+1=3,故4级排列2341为一个奇排列。

定理1.1:一个排列中的任何两个元素对换,排列改变奇偶性 (二) 二阶、三阶行列式对于二元线性方程组⎩⎨⎧=+=+22221211212111b x a x a b x a x a (1.1) 采用加减消元法从方程组里消去一个未知量来求解,为此: 第一个方程乘以a 22与第二个方程乘以a 12相减得(a 11a 22-a 21a 12)x 1= b 1a 22- b 2a 12第二个方程乘以a 11与第一个方程乘以a 21相减得(a 11a 22-a 21a 12)x 2=a 11b 2-a 21b 1若a 11a 22-a 21a 12≠0,方程组的解为122122111122211a a a a a b a b x --=122122*********a a a a b a b a x --= (1.2)容易验证(1.2)式是方程组(1.1)的解。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和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线性方程组、矩阵及其运算、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第一节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线性代数的发展历程,理解向量、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等基本概念。

2. 教学内容:a. 线性代数的起源和发展;b. 向量的定义和性质;c.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d. 线性空间的定义和性质。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线性代数的历史背景,通过练习,巩固基本概念。

三、第二节线性方程组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会运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b. 高斯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c. 克莱姆法则;d. 线性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第三节矩阵及其运算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运算规则,会运用矩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矩阵的定义和性质;b. 矩阵的运算(加法、数乘、乘法);c. 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d. 矩阵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矩阵的基本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第四节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数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线性空间的概念和性质;b. 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c. 线性变换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第五节行列式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行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线性代数》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

1、理解矩阵的定义,知道零矩阵、单位阵、对角阵、行阶梯形阵、行最简阶梯阵、对称矩阵等特殊矩阵,知道两矩阵相等的概念;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运算及其它运算规律;
3、知道矩阵的分块方法和在矩阵运算中的作用。

《线性代数》教案
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并能熟练的求出它们的通解;
2、熟练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
《线性代数》教案
1、知道向量的内积与正交,了解正交矩阵的概念及性质。

2、理解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其求法。

1、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知道矩阵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会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矩阵;
2、掌握线性无关的向量组的Schmidt正交规范化的方法;
1、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的表示,了解二次型秩的概念;
2、会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把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方法;
3、知道惯性定理,掌握正定二次型的判定。

第一章1,2,3节线性代数教案

第一章1,2,3节线性代数教案

第一章 行列式主要内容:排列N 阶行列式行列式的性质 行列式的计算 行列式展开定理 Cramer 法则§1.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一、二阶行列式二元线性方程组11112212112222a x a xb a x a x b +=⎧⎨+=⎩(1)(2)用消元法解:22(1):a ⨯1122112222122,a a x a a x b a +=12(2):a ⨯1221112222212,a a x a a x b a +=两式相减消去2x 得:112212*********();a a a a x b a a b -=- 类似地,消去1x 得:112212212112121(),a a a a x a b b a -=- 所以当112212210a a a a -≠时,方程组的有解:122122*********b a a b x a a a a -=-,112121*********.a b b ax a a a a -=- (3)引入行列式记号11122122a a a a 11221221a a a a =-,其中称ij a 为二阶行列式的元素, i 为行标,j为列标,其计算遵循对角线法则,即主对角线元素乘积减去副对角线元素的乘积。

从而上面二元线性方程组的解122122*********b a a b x a a a a -=-,112121211221221a b b ax a a a a -=-可以表示为:112222111122122,b a b a x a a a a = 111122211122122a b a b x a a a a =(4) 例1:求解二元线性方程组1212321221x x x x -=⎧⎨+=⎩解:由于323(4)70,21D -==--=≠ 112212(2)14,11D -==--= 231232421,21D ==-=- 因此,11142,7D x D === 22213.7D x D -===- 二、三阶行列式三元线性方程组111122133121122223323113223333a x a x a x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 (5) 同样可以用消元法求解,分析其解的结构后引入三阶行列式记号:111213212223313233a a a a a a a a a =112233122331132132a a a a a a a a a ++112332122133132231a a a a a a a a a ---,其计算遵循对角线法则。

线性代数教案同济版

线性代数教案同济版

线性代数教案同济版第一章绪论1.1 线性代数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线性代数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强调线性代数在数学、物理、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1.2 为什么要学习线性代数解释线性代数的重要性,包括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研究。

引导学生理解线性代数与其他数学分支的关系。

1.3 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介绍向量、向量空间、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等基本概念。

解释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

1.4 线性方程组介绍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解释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求解过程。

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2.1 矩阵的定义与基本性质介绍矩阵的概念和矩阵的元素。

解释矩阵的运算规则和矩阵的转置。

2.2 矩阵的运算教授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

给出矩阵运算的例子和练习题。

2.3 逆矩阵介绍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教授逆矩阵的求法和应用。

2.4 矩阵的特殊类型介绍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对称矩阵等特殊类型的矩阵。

解释特殊矩阵的性质和应用。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的求解3.1 高斯消元法介绍高斯消元法的原理和步骤。

给出高斯消元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3.2 克莱姆法则介绍克莱姆法则的原理和条件。

解释克莱姆法则的应用和求解过程。

3.3 矩阵的秩介绍矩阵秩的概念和性质。

教授矩阵秩的求法和应用。

3.4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解释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结构。

给出线性方程组解的例子和练习题。

第四章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4.1 向量空间的概念与性质介绍向量空间的概念和向量空间的性质。

解释向量空间的基本运算和向量空间的基。

4.2 线性变换的概念与性质介绍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解释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和线性变换的域。

4.3 线性变换的运算教授线性变换的加法、减法和乘法等运算。

给出线性变换的例子和练习题。

4.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介绍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和性质。

教授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和应用。

第五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5.1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介绍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和性质。

线性代数第一章教案

线性代数第一章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 行列式行列式的理论是人们从解线性方程组的需要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线性代数以及其他数学分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章里我们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 行列式的定义;(2) 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3) 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本章的重点是行列式的计算,要求在理解n 阶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性质的基础上,熟练正确地计算三阶、四阶及简单的n 阶行列式.计算行列式的基本思路是:按行(列)展开公式,通过降阶来计算.但在展开之前往往先利用行列式性质通过对行列式的恒等变形,使行列式中出现较多的零和公因式,从而简化计算.常用的行列式计算方法和技巧有:直接利用定义法,化三角形法,降阶法,递推法,数学归纳法,利用已知行列式法.行列式在本章的应用是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要掌握克莱姆法则并注意克莱姆法则应用的条件.重点:行列式性质;行列式的计算。

难点:行列式性质;高阶行列式的计算;克莱姆法则。

§1.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行列式的概念起源于解线性方程组,它是从二元与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引出来的.因此我们首先讨论解方程组的问题.设有二元线性方程组⎩⎨⎧=+=+22221211112111b x a x a b x a x a (1)用加减消元法容易求出未知量x 1,x 2的值,当a 11a 22 – a 12a 21≠0 时,有⎪⎪⎩⎪⎪⎨⎧--=--=211222112112112211222112122211a a a a a b b a x a a a a b a a b x (2)这就是一般二元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但这个公式很不好记忆,应用时不方便,因此,我们引进新的符号来表示(2)这个结果,这就是行列式的起源.我们称4个数组成的符号2112221122211211a a a a a a a a -=为二阶行列式.它含有两行,两列.横的叫行,纵的叫列.行列式中的数叫做行列式的元素.从上式知,二阶行列式是这样两项的代数和:一个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又叫行列式的主对角线)上两个元素的乘积,取正号;另一个是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对角线(又叫次对角线)上两个元素的乘积,取负号.根据定义,容易得知(2) 中的两个分子可分别写成222121212221a b a b b a a b =-,221111211211b a b a a b b a =-,如果记22211211a a a a D =,2221211a b a b D =,2211112b a b a D =则当D ≠0时,方程组(1) 的解(2)可以表示成2221121122212111a a a a a b a b DD x ==, 2221121122111122a a a a b a b a D D x ==, (3) 象这样用行列式来表示解,形式简便整齐,便于记忆.首先(3) 中分母的行列式是从(1) 式中的系数按其原有的相对位置而排成的.分子中的行列式,x 1的分子是把系数行列式中的第1列换成(1)的常数项得到的,而x 2的分子则是把系数行列式的第2列换成常数项而得到的.例1 用二阶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231422121x x x x 解:这时 0214323142≠=⨯-⨯==D ,5243132411-=⨯-⨯==D ,3112221122=⨯-⨯==D ,因此,方程组的解是2511-==D D x ,2322==D D x , 对于三元一次线性方程组⎪⎩⎪⎨⎧=++=++=++333323213123232221211313212111b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4)作类似的讨论,我们引入三阶行列式的概念.我们称符号312213332112322311322113312312332211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5)为三阶行列式,它有三行三列,是六项的代数和.这六项的和也可用对角线法则来记忆: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三个元素的乘积取正号,从右上角到左下角三个元素的乘积取负号.例2 532134212- 1062012242301325)4(123223)4(211532=-+--+==⨯⨯-⨯-⨯-⨯⨯-⨯⨯-+⨯⨯+⨯⨯=令 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a a a D = 3332323222131211a a b a a b a a b D =,3333123221131112a b a a b a a b a D =,3323122221112113b a a b a a b a a D =. 当 D ≠0时,(4)的解可简单地表示成D D x 11=,D Dx 22=,DD x 33= (6)它的结构与前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类似.例3 解线性方程组⎪⎩⎪⎨⎧=-+=-+=+-423152302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解:28231523112=---=D , 132345211101=---=D , 472415131022=--=D , 21431123123=-=D . 所以,281311==D D x ,284722==D D x ,43282133===D D x .例4 已知010100=-a bb a,问a ,b 应满足什么条件?(其中a ,b 均为实数). 解:2210100b a a b b a +=-,若要a 2+b 2=0,则a 与b 须同时等于零.因此,当a =0且b =0时给定行列式等于零.为了得到更为一般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公式,我们需要引入n 阶行列式的概念,为此,先介绍排列的有关知识.§1.2 排列在n 阶行列式的定义中,要用到排列的某些知识,为此先介绍排列的一些基本知识. 定义1 由数码1,2,…,n 组成一个有序数组称为一个n 级排列.例如,1234是一个4级排列,3412也是一个4级排列,而52341是一个5级排列.由数码1,2,3组成的所有3级排列为:123,132,213,231,312,321共有3!=6个.数字由小到大的n 级排列1234…n 称为自然序排列.定义2 在一个n 级排列i 1i 2…i n 中,如果有较大的数 i t 排在较小的数 i s 的前面(i s <i t ), 则称i t 与i s 构成一个逆序,一个n 级排列中逆序的总数,称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记作N (i 1i 2…i n ).例如, 在4 级排列3412中, 31,32,41,42,各构成一个逆序数,所以,排列3412的逆序数为N (3412)=4.同样可计算排列52341的逆序数为N (52341)=7.容易看出, 自然序排列的逆序数为0.定义3 如果排列i 1i 2…i n 的逆序数N (i 1i 2…i n )是奇数,则称此排列为奇排列,逆序数是偶数的排列则称为偶排列.例如,排列3412是偶排列.排列52341是奇排列. 自然排列123…n 是偶排列. 定义4 在一个n 级排列i 1…i s …i t …i n 中, 如果其中某两个数i s 与i t 对调位置,其余各数位置不变,就得到另一个新的n 级排列i 1…i t …i s …i n ,这样的变换称为一个对换,记作(i s ,i t ).如在排列3412中,将4与2对换, 得到新的排列3214. 并且我们看到:偶排列3412经过4与2的对换后,变成了奇排列3214. 反之,也可以说奇排列3214经过2与4的对换后,变成了偶排列3412.一般地,有以下定理:定理1 任一排列经过一次对换后,其奇偶性改变.证明:首先讨论对换相邻两个数的情况,该排列为:a 1a 2…a l i jb 1b 2…b mc 1c 2…c n将相邻两个数i 与j 作一次对换,则排列变为a 1a 2…a l j ib 1 b 2…b mc 1c 2…c n显然对数a 1,a 2,…a l ,b 1,b 2,…,b m 和c 1c 2…c n 来说,并不改变它们的逆序数.但当i<j 时, 经过i 与j 的对换后,排列的逆序数增加1个;当i >j 时,经过i 与j 的对换后,排列的逆序数减少1个.所以对换相邻两数后,排列改变了奇偶性.再讨论一般情况,设排列为a 1a 2…a l ib 1b 2…b m jc 1c 2…c n将i 与j 作一次对换,则排列变为a 1a 2…a l jb 1b 2…b m ic 1 c 2…c n这就是对换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情况.但它可以看成是先将i 与b 1对换,再与b 2对换,…,最后与b m 的对换,即i 与它后面的数作m 次相邻两数的对换变成排列a 1a 2…a lb 1b 2…b m i jc 1…c n然后将数j 与它前面的数i ,b m …,b 1作m +1次相邻两数的对换而成.而对换不相邻的数i 与j (中间有m 个数),相当于作2m +1次相邻两数的对换.由前面的证明知,排列的奇偶性改变了2m +1次,而2m +1为奇数,因此,不相邻的两数i ,j 经过对换后的排列与原排列的奇偶性不同.定理2 在所有的n 级排列中(n ≥2),奇排列与偶排列的个数相等,各为2!n 个.证明:设在n !个n 级排列中,奇排列共有p 个,偶排列共有q 个.对这p 个奇排列施以同一个对换,如都对换(1,2),则由定理1知p 个奇排列全部变为偶排列,由于偶排列一共只有q 个,所以p ≤q ;同理将全部的偶排列施以同一对换(1,2),则q 个偶排列全部变为奇排列,于是又有q ≤p ,所以q = p ,即奇排列与偶排列的个数相等.又由于n 级排列共有n !个,所以q + p = n !,2!n p q ==.定理3 任一n 级排列i 1i 2…i n 都可通过一系列对换与n 级自然序排列12…n 互变,且所作对换的次数与这个n 级排列有相同的奇偶性.证明:对排列的级数用数学归纳法证之. 对于2级排列,结论显然成立.假设对n –1级排列,结论成立,现在证明对于n 级排列,结论也成立.若i n =n ,则根据归纳假设i 1i 2…i n –1是n –1级排列,可经过一系列对换变成12…(n –1),于是这一系列对换就把i 1i 2…i n 变成12…n .若i n ≠n ,则先施行i n 与n 的对换,使之变成i 1'i 2'…'i 'n –1n ,这就归结成上面的情形.相仿地,12…n 也可经过一系列对换变成i 1i 2…i n ,因此结论成立.因为12…n 是偶排列,由定理1可知,当i 1i 2…i n 是奇(偶)排列时,必须施行奇(偶)数次对换方能变成偶排列,所以,所施行对换的次数与排列i 1i 2…i n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思考:1.决定i 、j 的值,使 (1) 1245i 6j 97为奇排列; (2) 3972i 15j 4为偶排列.2.排列n (n –1)(n –2)…321经过多少次相邻两数对换变成自然顺序排列?§1.3 n 阶行列式本节我们从观察二阶、三阶行列式的特征入手.引出n 阶行列式的定义. 已知二阶与三阶行列式分别为2112221122211211a a a a a a a a -=312213332112322311322113312312332211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其中元素a ij 的第一个下标i 表示这个元素位于第i 行,称为行标,第二个下标j 表示此元素位于第j 列,称为列标.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以下规律:(1) 二阶行列式是2!项的代数和,三阶行列式是3!项的代数和;(2) 二阶行列式中每一项是两个元素的乘积,它们分别取自不同的行和不同的列,三阶行列式中的每一项是三个元素的乘积,它们也是取自不同的行和不同的列;(3) 每一项的符号是:当这一项中元素的行标是按自然序排列时,如果元素的列标为偶排列,则取正号;为奇排列,则取负号.作为二、三阶行列式的推广我们给出n 阶行列式的定义.定义1 由排成n 行n 列的n 2个元素a ij (i ,j =1,2,…,n )组成的符号nn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称为n 阶行列式.它是n !项的代数和,每一项是取自不同行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各项的符号是:每一项中各元素的行标排成自然序排列,如果列标的排列为偶排列时,则取正号;为奇排列,则取负号.于是得nn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n j j j 21n n nj j j j j j N a a a 212121)()1(- (1)其中∑nj j j 21表示对所有的n 级排列j 1j 2…j n 求和.(1)式称为n 阶行列式按行标自然顺序排列的展开式.)(21)1(n j j j N -n nj j j a a a 2121称为行列式的一般项.当n =2、3时,这样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与上面§1.1中用对角线法则定义的是一致的.当n =1时,一阶行列为|a 11|= a 11.如当n =4时,4阶行列式44342414434241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表示4!=24项的代数和,因为取自不同行、不同列4个元素的乘积恰为4!项.根据n 阶行列式的定义,4阶行列式为4434241443424133323123222113121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444=j j j j j j j j j j j N a a a a 213214321321)()1( 例如a 14a 23a 31a 42行标排列为1234,元素取自不同的行;列标排列为4312,元素取自不同的列,因为N (4312)=5,所以该项取负号,即–a 14a 23a 31a 42是上述行列式中的一项.为了熟悉n 阶行列式的定义,我们来看下面几个问题. 例1 在5阶行列式中,a 12a 23a 35a 41a 54这一项应取什么符号?解:这一项各元素的行标是按自然顺序排列的,而列标的排列为23514. 因 N (23514)=4,故这一项应取正号.例2 写出4阶行列式中,带负号且包含因子a 11a 23的项. 解:包含因子a 11a 23项的一般形式为44j j j j N a a a a 34332311)13()1(-按定义,j 3可取2或4,j 4可取4或2,因此包含因子a 11a 23的项只能是a 11a 23a 32a 44或a 11a 23a 34a 42但因 N (1324)=1为奇数N (1342)=2为偶数所以此项只能是 –a 11a 23a 32a 44.例3 计算行列式hgvuf e y x d c b a 0000解 这是一个四阶行列式,按行列式的定义,它应有4!=24项.但只有以下四项adeh ,adfg ,bceh ,bcfg不为零.与这四项相对应得列标的4级排列分别为1234,1243,2134和2143,而N (1234)=0,N (1243)=1,N (2134)=1和N (2143)=2,所以第一项和第四项应取正号,第二项和第三项应取负号,即hgvuf e y x d c b a 0000= adeh –adfg –bceh +bcfg例4 计算上三角形行列式nnnn a a a a a a D 21221211 000=其中a ii ≠0 (i =1, 2,…, n ).解:由n 阶行列式的定义,应有n !项,其一般项为nnj j j a a a 2121但由于D 中有许多元素为零,只需求出上述一切项中不为零的项即可.在D 中,第n 行元素除a nn 外,其余均为0.所以j n =n ;在第n –1行中,除a n –1n –1和a n –1n 外,其余元素都是零,因而j n –1只取n –1、n 这两个可能,又由于a nn 、a n –1n 位于同一列,而j n =n .所以只有j n –1 = n –1.这样逐步往上推,不难看出,在展开式中只有a 11a 22…a nn 一项不等于零.而这项的列标所组成的排列的逆序数是N (12…n )=0故取正号.因此,由行列式的定义有nnnn a a a a a a D 2122121100==a 11a 22…a nn 即上三角形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乘积.同理可求得下三角形行列式nnn n a a a a a a021222111=a 11a 22…a nn 特别地,对角形行列式nna a a 0002211=a 11a 22…a nn 上(下)三角形行列式及对角形行列式的值,均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例5 计算行列式0000001121n n n a a a - 解 这个行列式除了a 1n a 2n –1…a n 1这一项外,其余项均为零,现在来看这一项的符号,列标的n 级排列为n (n –1)…21,N (n (n –1)…21)= (n –1)+ (n –2)+…+2+1=2)1(-⋅n n ,所以 0000000001121n n na a a -=11212)1()1(n n n n n a a a --- 同理可计算出000112222111211n n na a a a a a a -=nnnn n nn na a a a a a 112121000-- =11212)1()1(n n n n n a a a --- 由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中的每一项都是取自不同的行不同的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所以可得出:如果行列式有一行(列)的元素全为0,则该行列式等于0.在n 阶行列式中,为了决定每一项的正负号,我们把n 个元素的行标排成自然序排列,即n nj j j a a a 2121.事实上,数的乘法是满足交换律的,因而这n 个元素的次序是可以任意写的,一般地,n 阶行列式的项可以写成n n j i j i j i a a a 2211 (2)其中i 1i 2…i n ,j 1 j 2…j n 是两个n 阶排列,它的符号由下面的定理来决定.定理1 n 阶行列式的一般项可以写成n n n n j i j i j i j j j N i i i N a a a 22112121)()()1(+- (3)其中i 1i 2…i n ,j 1j 2…j n 都是n 级排列.证明:若根据n 阶行列式的定义来决定(2)的符号,就要把这n 个元素重新排一下,使得它们的行标成自然顺序,也就是排成''2'121n nj j j a a a (4)于是它的符号是)'''(21)1(n j jj N -现在来证明(1)与(3)是一致的.我们知道从(2)变到(4)可经过一系列元素的对换来实现.每作一次对换,元素的行标与列标所组成的排列i 1i 2…i n ,j 1j 2…j n 就同时作一次对换,也就是N (i 1i 2…i n )与N (j 1j 2…j n )同时改变奇偶性,因而它的和N (i 1i 2…i n )+N (j 1j 2…j n )的奇偶性不改变.这就是说,对(2)作一次元素的对换不改变(3)的值,因此在一系列对换之后有)'''()'''()12()()(21212121)1()1()1(n n n n j j j N j j j N n N j j j N i i i N -=--++=这就证明了(1)与(3)是一致的.例如,a 21a 32a 14a 43是4阶行列式中一项,它和符号应为(–1)N (2314)+N (1243)= (–1)2+1= –1.如按行标排成自然顺序,就是a 14a 21a 32a 43,因而它的符号是(–1)N (4123)=(–1)3= –1同样,由数的乘法的交换律,我们也可以把行列式的一般项n nj j j a a a 2121中元素的列标排成自然顺序123…n ,而此时相应的行标的n 级排列为i 1i 2…i n ,则行列式定义又可叙述为∑-n n n i i i n i i i i i i N nnn n n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1212121)(212222111211)1(=.思考题:1.如果n 阶行列式所有元素变号,问行列式的值如何变化? 2.由行列式的定义计算f (x )=xx x x x111123111212-中x 4与x 3的系数,并说明理由.§1.4 行列式的性质当行列式的阶数较高时,直接根据定义计算n 阶行列式的值是困难的,本节将介绍行列式的性质,以便用这些性质把复杂的行列式转化为较简单的行列式(如上三角形行列式等)来计算.将行列式D 的行列互换后得到的行列式称为行列式D 的转置行列式,记作D T ,即若nn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212222111211=, 则nnnn n n Ta a a a a a a a a D 212221212111=.反之,行列式D 也是行列式D T 的转置行列式,即行列式D 与行列式D T 互为转置行列式.性质1 行列式D 与它的转置行列式D T 的值相等.证:行列式D 中的元素a ij (i , j =1, 2, …,n )在D T 中位于第j 行第i 列上,也就是说它的行标是j , 列标是i ,因此,将行列式D T 按列自然序排列展开,得∑-=nn n j j j nj j j j j j N T a a a D 21212121)()1(这正是行列式D 按行自然序排列的展开式.所以D =D T .这一性质表明,行列式中的行、列的地位是对称的,即对于“行”成立的性质,对“列”也同样成立,反之亦然.性质2 交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变号. 证:设行列式)()(21212111211行行s 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nnn n sn s s in i i n= 将第i 行与第s 行(1≤i <s ≤n )互换后,得到行列式)()(212121112111行行s 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nnn n in i i sn s s n=显然,乘积n s i nj sj ij j a a a a 11在行列式D 和D 1中,都是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根据§3 定理1,对于行列式D ,这一项的符号由)()1(1)1(n s i j j j j N n s i N +-决定;而对行列式D 1,这一项的符号由)()1(1)1(n s i j j j j N n i s N +-决定.而排列1…i …s …n 与排列1…s …i …n 的奇偶性相反,所以)()1(1)1(n s i j j j j N n s i N +-= –)()1(1)1(n s i j j j j N n i s N +-即D 1中的每一项都是D 中的对应项的相反数,所以D = –D 1.例1 计算行列式53704008000051753603924--=D 解:将第一、二行互换,第三、五行互换,得504008053070392417536)1(2---=D 将第一、五列互换,得120!5543215084000753004392067531)1(3-=-=⋅⋅⋅⋅-=---=D 推论 若行列式有两行(列)的对应元素相同,则此行列式的值等于零. 证:将行列式D 中对应元素相同的两行互换,结果仍是D ,但由性质2有D = –D , 所以D =0.性质3 行列式某一行(列)所有元素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符号的外面.即nnn n in i i n nn n n in i i n a a a a a a a a a k a a a ka ka ka a a a211111211211111211= 证:由行列式的定义有 左端=∑-nn i n j j j nj ij j j j j N a ka a 21121)()1(1)( =∑-nn i n j j j nj ij j j j j N a a a k211211)()1(=右端.此性质也可表述为:用数k 乘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等于用数k 乘此行列式. 推论:如果行列式中有两行(列)的对应元素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的值等于零. 证:由性质3和性质2的推论即可得到.性质4 如果行列式的某一行 (列)的各元素都是两个数的和,则此行列式等于两个相应的行列式的和,即nnn n in i i n nn n n in i i n nnn n in in i i i i n a a a c c c a a a a a a b b b a a a a a a c b c b c b a a a21211121121211121121221111211+=+++证:左端=∑+-nn i i n j j j nj ij ij j j j j j N a c b a a 212121)()1(21)(=∑-nn i n j j j nj ij j j j j j N a b a a 21212121)()1(∑-+nn i n j j j nj ij j j j j j N a c a a 21212121)()1( =nnn n in i i n nn n n in i i n a a a c c c a a a a a a b b b a a a212111211212111211+=右端.性质5 把行列式的某一行 (列)的所有元素乘以数k 加到另一行(列)的相应元素上,行列式的值不变.即nn n n sn s s ini i 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21212111211=nnn n sn in s i s i in i i na a a a ka a ka a a a a a a a2122112111211+++ 证:由性质4右端=nn n n in i i in i i n a a a ka ka ka a a a a a a21212111211+nnn n sn s s ini i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21212111211=k ⋅0 +nnn n sn s s ini i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21212111211=左端 作为行列式性质的应用,我们来看下面几个例子.例2 计算行列式3111131111311113=D解:这个行列式的特点是各行4个数的和都是6,我们把第2、3、4各列同时加到第1列,把公因子提出,然后把第1行×(–1)加到第2、3、4行上就成为三角形行列式.具体计算如下:4826200002000020111163111131111311111631161316113611163=⨯====D例3 计算行列式011212120112110-----=D解:13211021102011)112121110011112121011110------=-----------=D 4)2()2()1(12420021102011)1(22042002110211=-⨯-⨯-⨯-=------=-⨯------=例4 试证明:011=++++=cb adb a dcd a c b d c b aD 11证:把2、3列同时加到第4列上去,则得0111111)(11=+++=++++++++++++=a dd cc b b ad c b a dc b a adb c b a d c d c b a c b d c b a b a D 1111例5 计算n +1阶行列式xa a a a x a a a a x a a a a x D n n n 321212121= 解:将D 的第2列、第3列、…、第n+1列全加到第1列上,然后从第1列提取公因子∑=+ni iax 1得xa a a x a a a x a a a a x D n n n ni i 32222111111)(∑=+==nni i a x a a a a a x a a a x a x ------+∑= 2312212111010010001)( =)())()((211n ni ia x ax a x a x ---+∑=例6 解方程0)1(11111)2(111112111111111111=------xn xn x x解法一:×(–a 1) ×(–a 2) …… ×(–a n )=-⨯------)1( )1(11111)2(111112111111111111xn xn x x])2][()3[()1)(()2(00)3(000001000000011111x n x n x x xn xn x x------=------所以方程的解为x 1=0, x 2=1, …, x n –2=n –3, x n –1=n –2.解法二:根据性质2的推论,若行列式有两行的元素相同,行列式等于零.而所给行列式的第1行的元素全是1,第2行,第3行,…第n 行的元素只有对角线上的元素不是1,其余均为1.因此令对角线上的某个元素为1,则行列式必等于零.于是得到1–x =1 2–x =1 … (n –2)–x =1 (n –1)–x =1有一成立时原行列式的值为零.所以方程的解为x 1=0, x 2,=1,…, x n –2=n –3, x n –1=n –2.例7 计算n 阶行列式),2,1( 321213132n i a x xa a a a x a a a a x a a a a xD i n nn =≠= 解:将第1行乘以(–1)分别加到第2、3、…、n 行上得nn a x xa a x xa a x x a a a a x D ------= 0000001312132 从第一列提出x –a 1,从第二提出x –a 2,…,从第n 列提出x –a n ,便得到10101010011)())((3322121----------=nn n a x a a x a a x a a x x a x a x a x D 由,1111a x a a x x-+=-并把第2、第3、…、第n 列都加于第1列,有 100010000101)())((3322121nn n i i in a x a a x a a x a a x a a x a x a x D ----+---=∑= )1)(())((121∑=-+---=ni iin a x a a x a x a x 例8 试证明奇数阶反对称行列式000021212112=---=n nnn a a a a a a D证:D 的转置行列式为00021212112nnnn T a a a a a a D ---=从D T 中每一行提出一个公因子(–1),于是有D a a a a a a D n n nnnnT )1(000)1(21212112-=----=,但由性质1知道D T =D∴ D =(–1)n D又由n 为奇数,所以有D = –D , 即 2D =0, 因此 D =0.思考题:1.证明下列各题:222333111)(111c c b b a a c b a c c b b a a ++=. 2.计算下列n 阶行列式:111110000000002211n n a a a a a a ---;§1.5 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本节我们要研究如何把较高阶的行列式转化为较低阶行列式的问题,从而得到计算行列式的另一种基本方法——降阶法.为此,先介绍代数余子式的概念.定义 在n 阶行列式中,划去元素a ij 所在的第i 行和第j 列后,余下的元素按原来的位置构成一个n –1阶行列式,称为元素a ij 的余子式,记作Mij .元素a ij 的余子式Mij 前面添上符号(–1)i+j 称为元素a ij 的代数余子式,记作A ij .即A ij =(–1)i +j M ij .例如:在四阶行列式4443424134333231242322211413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a a a a D = 中a 23的余子式是M 23=444241343231141211a a a a a a a a a 而 A 23=(–1)2+3M 23= –444241343231141211a a a a a a a a a 是a 23的代数余子式. 定理1 n 阶行列式D 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即D =a i 1A i 1+a i 2A i 2+…+a in A in (i =1,2,…,n )或 D =a 1j A 1j +a 2j A 2j +…+a nj A nj (j=1,2,…,n ).证明:只需证明按行展开的情形,按列展开的情形同理可证. 1°先证按第一行展开的情形.根据性质4有nnn n n nnn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2122221112112122221112110000000++++++++++==nnn n nnnn n n n n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21222211212222112212222111+++= 按行列式的定义∑-=nn n j j j nj j j j j j N nnn n na a a a a a a a a a21212121)(212222111)1(0111111112)(1121221)1(A a M a a a a nn n j j j nj j j j j N ==-=∑同理12121212122212212212222112)1(00)1(00A a 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nn n nnnn n n =-=-=… … …n n n n n nn n nnn nnn nnn n n n A a 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111111122121121222211)1(00)1(00=-=-=----所以 D =a 11A 11+a 12A 12+…+a 1n A 1n .2°再证按第i 行展开的情形将第i 行分别与第i –1行、第i –2行、…、第1行进行交换,把第i 行换到第1行,然后再按1°的情形,即有22121111112111211211)1()1()1()1()1(i i i i i i nnn n nini i i M a M a a a a a a a a a a D +-+----+--=-=inin i i i i in n in i A a A a A a M a +++=--+++- 221111)1()1(定理2 n 阶行列式D 中某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等于零,即:a i 1A s 1+a i 2A s 2+…+a in A sn =0 (i ≠s )或 a 1j A 1t +a 2j A 2t +…+a nj A nt =0 (j ≠t ).证:只证行的情形,列的情形同理可证.考虑辅助行列式)()(212121112111行行s 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nnn n in i i in i i n= 这个行列式的第i 行与第s 列的对应元素相同,它的值应等于零,由定理1将D 1按第s 行展开,有D 1= a i 1A s 1+a i 2A s 2+…+a in A sn =0 (i ≠s ).定理1和定理2可以合并写成a i 1A s 1+a i 2A s 2+…+a in A sn =⎩⎨⎧≠=)(0)(s i s i D或 a 1j A 1t +a 2j A 2t +…+a jn A nt =⎩⎨⎧≠=)(0)(t j t j D定理1表明,n 阶行列式可以用n –1阶行列式来表示,因此该定理又称行列式的降阶展开定理.利用它并结合行列式的性质,可以大大简化行列式的计算.计算行列式时,一般利用性质将某一行(列)化简为仅有一个非零元素,再按定理1展开,变为低一阶行列式,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将行列式化为三阶或二阶.这在行列式的计算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1 计算行列式 511242170131312-----=D解:D 的第四行已有一个元素是零,利用性质5,有( 1 3323111)1(013321831311112113214-⨯⨯----=----=-=+D8525534)1(25503401111 11-=--=---=+例2 计算n 阶行列式abb a a bab a D 000000000000=解:按第一列展开得nn n n n n n b a bb aa bab b a b b ab a a b a a D 1111111)1()1( 000000000)1(00000000)1(+-+-++-+=-+=-+-=例3 计算yy x xD -+-+=1111111111111111,其中 xy ≠0.解:根据定理1,把行列式适当地加一行一列,然后利用性质5,有yy x x y y xx D ------=-⨯-+-+=00100010001000111111)1(111111110111101111011111第2列提出因子x ,第3列提出–x ,第4列提出y ,第5列提出–y ,得加到各 行11 1 1 1100000100000101111110101001001010001111111)()(2222⨯⨯⨯⨯=--=--------=y x y y x x y x y y x x y y x x D例4 试证∏≤<≤-----=ni j j i n nn n n n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111312112232221321)(1111(1) 式中左端叫范德蒙行列式.结论说明,n 阶范德蒙行列式之值等于a 1, a 2, …, a n ,这n 个数的所有可能的差a i –a j (1≤j<i ≤n )的乘积.证明:用数学归纳法1°当n=2时,计算2阶范德蒙行列式的值:122111a a a a -=可见n=2时,结论成立.2°假设对于n –1阶范德蒙行列式结论成立,来看n 阶范德蒙行列式:把第n –1行的(–a 1)倍加到第n 行,再把第n –2行的(–a 1)倍加到第n –1行,如此继续作,最后把第1行的(–a 1)倍加到第2行,得到211231132211212312321221131211312112232221223222132100011111111-----------------------=n nn n n n n n nn n n nn n n n n n n n n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121323122211331221131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n ---------=---223223211312111)())((------=n nn n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后面这个行列式是n –1阶范德蒙行列式,由归纳假设得∏≤<≤----=ni j j i n nn n na a a a a a a a 22232232)(111于是上述n 阶范德蒙行列式等于∏≤<≤----ni j j in a aa a a a a a 211312)()())(( ∏≤<≤-ni j j ia a1=)(。

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

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

线性代数大学数学中两门最重要的课程是线性代数和微积分. 大学数学系本科的其它数学课程都是以线性代数和微积分为基础的.线性代数是讨论矩阵理论, 有限维向量空间及其线性变换理论的一门学科. 线性代数在数学, 物理学(量子力学), 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 密码学等学科有重要的应用. 我的研究方向是代数群和量子群, 线性代数是我的这个研究方向的理论基础.大家在刚开始学这门课时, 可能会觉得有些痛苦. 可能会觉得概念太多, 太抽象, 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等到你们把这门课学完以后, 你们会发现其实这门课一点也不抽象, 很多概念的提出都是很自然的.本书主要讨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及其应用, 并且介绍一点简单的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知识.第一章引入行列式求解未知数个数和方程个数相等的方程组, 并且要求系数行列式不为零. (克拉默法则)第二章引进矩阵的概念并且研究矩阵具有的性质第三章研究如何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第四章通过引入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理论进一步研究线性方程组的解得结构.第五章线性方程组理论的应用: 如何利用正交矩阵把对称矩阵化简为对角矩阵, 二次型的化简问题.第六章抽象的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理论.第一章 行列式§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解方程是代数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中学中, 我们解过一元, 二元, 三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二次方程. 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有求根公式, 其实一元三次方程, 一元四次方程也有根式求解, 但是一般高于四次的一元方程是不能用根式求解的. 这个问题是伽罗瓦通过引入群的概念彻底解决的, 他把一元高次方程的根式求解问题转化为群论的问题, 然后通过研究群的一些性质最终解决了根式求解的问题.在这门课程当中我们不讨论高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我们讨论的是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也就是讨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在这本书的前面三章中, 我们主要讨论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第一章引进行列式的概念来求解线性方程组.第二章引进矩阵的概念, 并且讨论矩阵的一些基本性质.第三章我们讨论利用矩阵这个工具来研究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11112212112222a x a xb a x a x b +=⎧⎨+=⎩, 其中12,x x 是未知数.若112212210a a a a -≠, 则122212112211121122122111221221,b a b a a b a bx x a a a a a a a a --==--令1112112212212122a a a a a a a a =-称为数表11122122a a a a 对应的二阶行列式.对角线.§2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定义: 由1,2,,n 组成的一个有序数组称为一个n 级排列.例如231是一个三级排列. 所有的三级排列: 123, 132, 213, 231, 312, 321.定义: 在一个排列中, 如果一对数的前后位置与大小顺序相反, 即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则称之为一个逆序, 一个排列中逆序的总数称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例如: 排列2431中, 21, 43, 41, 31都是逆序. 2431的逆序数是4.记12()n j j j τ=排列12n j j j 的逆序数.定义: 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称为偶排列,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称为奇排列. 例: (2431)4τ=, 所以2431是偶排列.(3214)3τ=,所以3214是奇排列. 逆序数的计算:设12n p p p 为1,2,,n 的一个全排列,则其逆序数为12n t t t t =+++其中i t 为排在i p 前,且比i p 大的数的个数. 例: 求排列13(21)24(2)n n ⋅-的逆序数.解: 10t =, 20t =, , 0n t =, 11n t n +=-, 22n t n +=-,, 20n t =.所以21(1)(13(21)24(2))(1)(2)02ni i n nn n t n n τ=-⋅-==-+-++=∑. □§3 n 阶行列式的定义1212)12j j j a a .32 112332122133132231a a a a a a a a a ---()123123123()1231j j j j j j j j j a a a τ=-∑是一个三级排列.其中123()j j j τ是123j j j 的逆序数, 求和符号Σ是对所有三级排列求和. 下面我们来定义一般的n 阶行列式.定义:()12121211121()2122212121n n n n j j j n j j nj j j j n n n n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τ=-∑是一个级排列,称为数表111212122212n n n n nna a a a a a a a a 的一个n 阶行列式, 其中12()n j j j τ一个排列12n j j j 的逆序数. 简记为det()ij a . 其中从11a 到nn a 的斜线称为主对角线. 从1n a 到1n a 的斜线称为副对角线. ij a 位于这个数表的第i 行第j 列, 称为行列式的()i,j 元. 根据后面的定义, n 行n 列的数表称为n 阶矩阵, 而行列式称为这个矩阵对应的行列式.注意: 1. 求和符号Σ是对所有的n 级排列求和, 所以该和式共有n !项. 2. 1212n j j nj a a a 是行列式的不同行不同列的元素的乘积.3. 1212n j j nj a a a 这一项的乘积顺序是按照行指标来排列的, 行指标是按照自然顺序nμμ=20n nλλ.(对角行列式)证: 记111a μ=, 222a μ=, , nn n a μ=.因为行列式等于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代数和, 行列式的第一行除了11a 以外其余元素都是零, 所以第一行只能取11a , 第二行除了22a 以外其余元素都是零, 所以第二行只能取22a , 类似的第n 行除了nn a 以外其余元素都是零, 所以第n 行只能取nn a ,所以1122(12)112212(1)0n nn n nna a a a a a τμμμ=-=.记11n b λ=, 2,12n b λ-=,, 1n n b λ=.因为行列式等于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代数和,行列式的第一行只能取1n b , 第二行只能取2,1n b -, 类似的第n 行只能取1n b ,所以1(1)2,1((1)21)212,11121(1)(1)nn n n n n n n n n n b b b b b b τλλλ----=-=-. □★例2.证明(1)1111220*nn nna a a a a =. (下三角行列式)(2)111122*nn nna a a a a =. (上三角行列式)证: 只证(1). 因为行列式的第一行除了11a 以外其余元素都是零, 所以第一行只能取11a , 第二行除了12a 和22a 以外其余元素都是零, 但是因为行列式等于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代数和, 而12a 和11a 在同一列, 所以第二行不能取12a , 只能取22a , 类似的第n 行只能取nn a , 所以11(12)11221122(1)0*n nn nn nna a a a a a a a τ=-=. □定理.()12121211121()2122212121n n n n i i i n i i i n i i i n n n n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τ=-∑是一个级排列.在这个求和当中, 我们是把列指标按自然顺序排列,行指标取遍所有的n 阶排列. 这个定理用来证明下面一节的性质1.§5 行列式的性质1212n n n n nna a a a a , 则1212n n nnnna a D a a a 称为D 的例123456789D =, 147258369T D =.注意:D 的),(j i 元=TD 的),(j i 元.T由上面的定理知 ∑-=nn n i i i n i i i i i i T b b b D 21212121)()1(τ ∑-=nn n i i i ni i i i i i a a a 21212121)()1(τD =. □性质2. i r 表示行列式的第i 行, i c 表示行列式的第i 列 交换行列式的j i ,两行记做j i r r ↔. 交换行列式的j i ,两行记做j i c c ↔.若 1()i ji j r rD D c c ↔−−−−→↔或, 则D D -=1.例13123789123456456456789123789r r D ↔=−−−−→=-. 12213123546456879789c c D ↔−−−−→=-.推论. 若行列式有两行(或两列)完全相同, 则此行列式为0.证: 设行列式D 的第i 行和第j 行完全相同. 则i jr r D D ↔−−−−→, D D =-. 所以0D =. □例 1234560123D ==.性质3. 行列式的第i 行(或列)乘以k , 记为i kr (或i kc ).设1()ii kr D D kc −−−→或, 则1D kD =.例123123456456023123k kk k ==.12n n n n n n nnnnnna a a a a a =+.例 151515262626373737a b a b c dc d e fe f ++=++. 性质6. 把行列式的第j 行的k 倍加到第i 行, 记作i j r kr +.把行列式的第j 列的k 倍加到第i 列, 记作i j c kc +.若1()i ji j r krD D c kc +−−−−→+或, 则1D D =.例 2112312345645263789789r kr k k k ++++.计算行列式. 一. 利用运算i j r r ↔和i j r kr +可把行列式化简成上三角行列式.例1. 21323112312312322258012012133812023001r r r r r r --=---. □例2.23421232123212320012021302132021300120012021402140001r r r r ↔---=-. □ 2节课完例3: 计算1123133795.24213571464410102D -----=----- 解: 312111231112310010200102232421024135714635714644101024410102r r r r D---------+----------514111231112310010200102430241020410215302153441010200222r r r r -------------------23421123111231020410204101020010202153001120022200222r r r r ------↔+----------- 4353112311123102041020412001020010200010000100222026r r r r ------++----------541123102041212.0010200010006r r ---+-=----★例4. 计算a b b b ba b b D b b a b b b b a=. 解:12213113411433300030003000a b b b b a b b b b c c r r D a ba b b a b r r c c r r c c a bb a b a b a bbba a b+++-+--+-++-+- 3(3)()a b a b =+-. □例5. 计算0111110111110111110111110n n D =.解: 1111111111110111010001101100100(1)(1)111010001011110001n n nnn n n n D n n n -------===------. □例6. 设行列式1112132122233132335a a a a a a a a a =. 求313233332122232311121313333a a a a D a a a a a a a a -=--. 解: 313233111213231321222321222311121331323335a a a a a a c c r r D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例7. 证明33()ax byay bz az bx x y z ay bzaz bx ax by a b yz x az bx ax by ay bz zxy++++++=++++.证: 左式xay bz az bx y ay bz az bxa yaz bx ax by b z az bx ax by zax by ay bz x ax by ay bz++++=+++++++++x ay bzazy bzaz bxa y az bx axb z bx ax by z ax by ay x by ay bz ++=+++++22x ay bzzyz az bxa y az bxx b z x ax by z ax byy x y ay bz++=+++++ 22x ayzyz bxa y azx b z x by z axy xy bz =+33xy zyz xa y zx b z x y zxy xyz=+=右式. □例8. (1)11111111111111111111k nknk kkk kn n k kk n nnn nna a c c a ab b a ac c b b a a b b b b =⋅.(2) 111111111111111111111k knk kk k n k kk n nnn nkn n a a a a b b a a d d b b a a b b d d b b =⋅.证: 我们只证明(1), 类似可以证明(2). (1)的左式记为D .记11111kk kk a a D a a =, 11121nn nnb b D b b =.则111*0i j k ka r kr D a a a +=若干次运算的.121*0i j n kb r kr D b b b +=若干次运算的.对D 的前k 行作与1D 相同的行运算, 对D 的后n 行作与2D 相同的行运算.所以111121*kk n na a D a ab b D D bb===. □二. 利用递推法计算行列式.例9. 计算2n 阶行列式20n a ba b Dc dcd=.解: 第2n 行依次与第21n -行, 第22n -行, , 第2行对换. 第2n 列依次与第21n -列, 第22n -列, , 第2列对换.所以2(22)22222(1)()0n n n n a b D cdad bc D D ---==--.43434323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a ba ba b r r c c ab c d c d D c d a b a b r r c c c d c d c d ⎛⎫⎪↔↔ ⎪= ⎪↔↔ ⎪⎪⎝⎭例如记2n n x D =, 1nn xad bc x -=-, 12()a bx D ad bc c d===-. 所以121()()n n n n D x x ad bc ad bc -==-=-. □§6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一般来说, 高阶行列式的计算比较复杂. 在这一节当中我们讨论如何把高阶行列式的计算题 化简成低阶行列式的计算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首先需要引入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 的概念.定义. 在n 阶行列式中,把元素ij a 所在的第i 行、第j 列划去,剩下的元素按原来的排列 构成的1n -阶行列式,称为ij a 的余子式,记为ij M ;而()1i jij ij A M +=-称为ij a 的代数余子式.例 在111213212223313233a a a a a a a a a 中, 21a 的余子式是1213213233aa M a a =, 21a 的代数余子式是21212121(1)A M M +=-=-.在介绍行列式的行列展开公式之前, 我们先介绍一个引理. 引理. 若行列式D 中的第i 行所有()ik a k j ≠为零,即11111j n ij n njnn a a a a D a a a = 则ij ij D a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