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论语》选读复习(课堂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 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为什么“羿善射,奡荡舟” ,却“俱不得其死然”? 为什么“禹,稷躬稼”却有了天下? 前者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后者用德政来治理国 家。通过对比,强调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不能达 到德治的效果。
3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德治)思想,均贫富含义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 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 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1、以德、礼导民 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4、反对横征暴敛 5、“足民”、藏富于民、以民为本 4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对统治者的具体要求:正身、以身作则 12.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 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各得其分”。 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 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 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3、“政”“德”“刑”“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重在制裁惩罚;“德”和“礼” 重在鼓励和熏陶。前者是法治思想,后者是德治思想。
10
重点问题
“君君臣臣”要如何理解?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在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 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 约,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强调臣有义 务,君也有义务。不像宋儒将君臣义务绝对化。
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 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 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
11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社会现实(社会转型,出世和入世)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事例) 孔子的精神心态(循礼卫道,力求用世,
有责任感,孤独前行)
12
重要问题
1.如何理解“沐浴而朝”和“不敢不 告”?
“沐一浴方而面朝说”明说孔明子孔仍子用对大这夫件的事政的治重责视任。要求 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 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 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 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礼的规范(秩序,孝悌,报恩)
复礼办法(克己,正名)
克己:12·1
崇古:3·14、7·5
秩序:3·1、6·25、12·11 道:16·2
正名:13·3
孝悌:1·2、2·8
报恩:17·21
崇乐尚仁:17·11、3·3 8
重点问题
礼与仁的关系: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 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 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 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2)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 孔子的政治主张: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德治。
7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 礼。(克己复礼的前提是“有道”)
礼乐崩坏(无道,要恢复周礼,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 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 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克己复礼”是孔子在 “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外在 表现。
9
重点问题
孝悌与仁的关系: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
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 正的做到“仁”,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 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人有仁爱之心?
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 孝行。也就是所谓的“色难”。
13
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
同:忧国忧民
异:孔子济世 (用世) 隐士避世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 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 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 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 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 知识分子的楷模。
14
2、如何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和牺牲精神。但 是从斗争策略上说还有欠缺。
《<论语>选读 》复习
1
政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为政以德 • 二 克己复礼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学习与教育 • 十一 诲人不倦 • 十二 高山仰止 • 十三 沂水春风
修身 • 五 仁者爱人 • 六 君子之风 • 八 周而不比
哲学 • 十四 中庸之道
2
《〈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 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强调正身(善)、正己教民、以身作则及 2.20 季康子问:“使民其敬效、果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 劝。”
德政的手段:正身(庄、孝慈)、教民、举贤
孔子的德治思想:爱民,富民,教民,举贤,正己。
5
重点问题
1、“去食”和“富之”有没有矛盾?
——没有矛盾。“去食”是特定语境下对“教民”的 强调。 2、如何理解“均无贫”的“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