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特 内容心理学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

二、心理学体系
个体心理学:研究个体意识过程---实验心 理学(38年) 民族心理学:研究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 杂的精神过程。---社会心理学(20年)
三、心理科学观
(一)心理学与哲学 希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不能脱离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 关系。 (二)心理学与生理学---身心平行观 认为人的心理不是大脑生理过程产生的结果,心理过程与 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平行的系列。虽然心理学过程总 是有生理过程伴随,但心理过程并不依赖生理过程,心理 过程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受生理过程支配。 (三)心理
实验法+内省法 实验内省法的几条规则:1、自我观察开始时, 要做好心理准备;2、观察自我过程开始以后, 被试必须集中于内部的心理活动,3、控制实验 条件,使自我观察的过程能重复进行以便验证; 4、变化刺激条件,如增加或减少刺激。 贡献:1、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 2、把传统内省法改造成实验内省法 3、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局限:只限于研究低级心理(感知觉)
七、民族心理学
四个阶段:原始人阶段,图腾崇拜阶段, 英雄与神的阶段和人性发展阶段。 语言、风俗、神话是民族心理的三要素。 以群体心理为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
八、评价
(一)冯特的历史功绩 1、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 3、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二)冯特的历史局限 1、有内省主义倾向 2、理论体系庞杂混乱 3、元素主义倾向
(二)经验的结合 心理元素通过联想、统觉、心理复合的规律结合成复杂 的意识状态。 1、联想——被动、消极、低水平的结合方式 (1)融合 不同的心理元素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复合体,从这一复合 体中很难辨认出个别的心理元素。 痛的感觉与痛苦的情绪混合在一起,分不清楚痛的最终 来源。滑冰摔倒,痛苦哭泣(疼痛的原因,还是失败) (2)同化 当一个不为我们熟悉的事物进入意识时,我们总是通过 联想找出与之相似的事物,并将他们组合起来。 (3)合并 不同种类的感觉或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如听到枪 声脑子里出现枪的形象,同时产生恐惧。 (4)相继联想 把过去的感觉,情感回忆起来,并与现在的感觉和情感 结合。
第二章 冯特与德国的心理学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冯特认为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根据元素主义的 认识论,冯特将意识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感觉 和情感。感觉可以由形式、强度、持续时间来分类,情感 可以根据愉快—不愉快、紧张—放松、兴奋—压抑之间平 — — — 衡的三维来识别。 冯特根据他自己的内省观察发展了著名的情感三维说。实 验用一个节拍器,在一组有节律的嘀嗒声结束时,一些节 奏型比另一些节奏型听起来好像较愉快或较悦耳。于是, 构成这种经验第一部分的便是愉快—不愉快的主观情感。 — 第二类情感也是在听到嘀嗒声时发觉的。当等待每一相继 的嘀嗒声时出现紧张的情感,当所期待的嘀嗒声发生后就 产生松弛感。于是,构成这种经验第二部分的是紧张—放 — 松的主观情感。第三类情感是,当嘀嗒的速率增加时会引 起适度的情感,而当速率减少时则引起较沉静的情感。于 是,构成这种经验第三部分的是兴奋—压抑的主观情感。 —
冯特还提出过统觉学说。他认为,当我们看现实 世界时,我们见到的是一个知觉的单元。例如, 我们把树看作一个单元。我们看不到对它进行观 察的人在实验室所报告的亮度、色调、形状等各 种各样的感觉。我们的视觉神经把树“领会”为 一个单元,而不是“领会”为构成树的无数基本 感觉和情感的每一种要素。 意识经验的总和是怎样由基本的组成部分复合或 构成的呢?冯特假设了一个统觉学说来说明我们 统一的意识经验。他把各种要素联合成为一个单 元的实际过程称作“创造性综合”原则或“心理 合成律”。这样,要素的结合产生了新的特征。 冯特的这一观点类似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即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
二、赫尔曼·艾宾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 ( 1850.1.24~1909.2.26)
德国心理学家
(一)生平
艾宾浩斯生于1850年1月24日。先在波恩大学学习历 史与哲学,后进入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1873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76年,艾宾浩斯在巴黎一家 书摊上买了一本旧的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 这一偶然的事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不久也影响 了新心理科学。费希纳研究心理现象的数学方法使年 轻的艾宾浩斯顿开茅塞,他决心像费希纳研究心理物 理学那样,通过严格的系统的测量来研究记忆。 在这之前,W.冯特曾宣布过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心理 过程不能用实验研究。当时艾宾浩斯既没有大学教学 职位,没有老师,也没有进行研究的专门设备和实验 室。但是,他还是花了5年时间,用自己做被试,独 自进行实验,完成了一系列有控制的研究。
理学十大学派简介

理学十大学派综述一、内容心理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冯特(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二、意动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
可以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布伦塔诺1838年1月16日出生于德国望族,他的学生斯图姆夫、厄棱费尔和弗洛伊德等均是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意动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三、机能心理学派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包括意动心理学派、符茨堡学派、日内瓦学派、行为主义和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等。
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主要指美国的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实用主义心理学派)。
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
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提出意识流的概念。
杜威的心理学为美国狭义的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其心理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
作为意志论的冯特心理学体系

作为意志论的冯特心理学体系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内容心理学。
用铁钦纳的话来说,是构造主义心理学。
他的心理学体系主要内容有:1、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冯特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物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区别只在于直接与间接之分。
2、身心平行论。
在身心问题上,冯特是身心平行论者。
他认为人的心理不是人脑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后者互相平行的独立的过程。
这样,虽然他把心理只限于心理之,但却在一定意义上区分了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加强了对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的研究,从而坚持了心理学的独立存在。
3、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
在冯特看来,心理是可以分析、也必须进行分析的。
它的最终的,不可再分解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感觉、感情)。
而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出心理元素并确定由它们构成复合观念的原理与规律。
4、实验内省法。
心理这种经验是更依赖于经验者本身的经验,因此要研究它,得靠“内省”,即德文原意所指的“自我观察”。
内省法在冯特心理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有人把冯特的心理学称为内省心理学。
5、感情的三度说。
冯特认为感情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元素,是伴随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存在着三个维度:快与不快,兴奋与沉静,紧张与松弛。
6、意志心理学。
冯特认为意志是个复合过程,并重视感情在意志的形成上的作用,他的意志心理学贯彻了意志的感情论。
又认为意志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7、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
冯特设想的心理学结构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表现为个人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用实验的内省观察法去研究;二、表现为在以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去研究。
事实上,冯特一生,用了大约40年的功夫埋头于个体心理学的建设,同时也为其民族心理学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
到了他将近70岁时,他又花了近20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了民族心理学。
冯特并不认为心理学只是能实验为唯一方法的自然科学的。
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简要评价

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简要评价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一门有关心理学范畴下人类心理动机和行为的新兴学科,它有助于全面理解人类心理动机和行为的动因,从而丰富人们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主要理论框架及方法论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评价,并讨论其发展展望及存在问题。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学科,它旨在深入探究人类心理动机、行为动机和情绪变化的深层机制。
冯特曾指出,人类的心理动机和行为是被“心理内容”或“内容心理”所驱动的,而这种“心理内容”又是源自个体内部某种内在动机。
冯特认为,从这种内在动机中,人们会从环境中获取不同的心理内容,然后将这种心理内容转化为有意义的行为、思维和情绪。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会根据环境制定有意义的心理需求,然后设法以行为等方式来满足这些心理需求。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及方法论,有助于更加系统地探究和解释人类行为的动机机制。
其中,冯特提出的内容心理学三层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把人类心理动机和行为活动分为外部层、中部层和内部层,将环境视为内容转化和行为协调的中转层,以此来解释人类心理动机和行为变化的机制。
此外,冯特提出的内容心理学方法论也为心理学研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工具,如他开创的内容分析法、基于任务的记忆研究以及内容心理学实验室等。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理解和探究人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背后的机制,从而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控制心理过程,提升人们的自我激励水平、管理个人情绪和调节情绪。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可以在学习和教育、健康和心理干预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应用,这些应用也为未来的心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理论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此外,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应用也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第四章 冯特

第四章 实验心理学的 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第六节 冯特的贡献和局限
心理学的独立
墨菲在《近代心理学史导论》写到:“在冯特出版《生理心理学》与创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前, 心理学几乎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 论的门。1879年,它才算是有个安身之所和有个名字的一门实验的科学“
首先发现重量的最小可觉差,而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 觉差与标准刺激之经是一个常数。后又推广到研究皮肤 表面两点阈限,线的长短和音的高低,总结出一个公式, 即:K=△I/I, 其中K=常数;△I=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增加量;I= 强度。后大量实验证明,韦伯比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
激,刺激过强和过弱都不适用,因此有其局限性。
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法则——韦伯律。是第一个
发现感觉对于外在刺激物及二者具有相互依存性的
人。但只适用于中等强度。
最早系统用实验证明了“阈限”概念。
第四章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实验心理学诞生于德国? 一、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社会发展需要 哲学背景:观点与体系的准备
三、心理学的任务 1. 心理元素的分析------感觉、感情 感觉与外部世界相联系,代表着意识经验客观方面,
不同感觉的复合构成知觉和观念。情感代表意识经验 的主观方面,情感不与外部世界直接联系,而仅仅是 感觉的伴随物。
感情“三度说”:存在向度相反的三对基本感情 (1)愉快—不愉快(取决于刺激强度) (2)紧张—松弛(取决于刺激时间) (3)兴奋-沉静(取决于刺激的性质) 以生理实验论证学说,没有成功,当时和后来许多人都不赞 成此说,不过对情绪生理基础的研究还是有推动作用
第四章 实验心理学的 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内容心理学派: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
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
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
由于冯特的努力,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以后,成为各国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人物。
他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在研究方法上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
既然依赖于个体的直接经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抛弃内省就无法探索这种经验,这是冯特无法解决的矛盾。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第二章冯特与德国心理学

在海德堡大学有机会跟化学家(罗伯特·威尔海姆· 本生)一 起研究,两人共同对限制食盐摄入量对尿液成分的影响感兴趣 ,找不到合适的被试,冯特决定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继承了医学研究中持续到今天的自我实验的悠久历史 实验获得成功,在《应用化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描述实验结果 的论文 文献被引用 给冯特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决定从事学术和研究生涯
1、出生
1832年8月16日: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 路德派牧师所生的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父亲家族成员:历史学家、神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
、海德堡大学两位校长 母亲家族:科学家、医生、政府官员 当时的德国没有哪个家族拥有如此众多才智敏捷成就颇丰的 成员(Bringmann,Balance,&Even,1975,p.288)
第一节 冯特的“新”心理学
一、冯特的生平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三、实验内省法 四、冯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五、关于冯特心理学的争论与评价
一、冯特的生平及贡献
(一)生平 (二)贡献: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一)生平
1、出生 2、童年及求学 3、早期学术生涯 4、莱比锡岁月
(一)生平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 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 实验心理学之父。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 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 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宗教等
第二章 冯特与实验

• 心理复合体的形成规律: 心理复合体的形成规律:
• 创造性综合原则:不同心理元素组成了心理复 创造性综合原则: 合体,心理复合体就具有了新的性质, 合体,心理复合体就具有了新的性质,新的性 质并不是原有的心理元素的简单相加 。 • 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 心理关系原则: 了各元素的意义, 了各元素的意义,即每一个心理内容都通过与 其它的心理内容所处的关系而获得意义。 其它的心理内容所处的关系而获得意义。 • 心理对比原则:指心理内容中一些相互对立的 心理对比原则: 内容由于对立而加强。 内容由于对立而加强。
•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心理学研究必须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必须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内省法: ①、实验内省法: • 实验法: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 内省法:传统哲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内省法:传统哲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内省法: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 实验内省法: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 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 实验内省法特点:有规则;只用于简单的心理现象。 实验内省法特点:有规则;只用于简单的心理现象。 • 民族心理学的方法: ②、民族心理学的方法: • 对于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必须采用实验内省法以外的 方法进行研究。 方法进行研究。 • 借助于对人类文化产物的分析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 借助于对人类文化产物的分析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 揭示社会心理的发展规律。 揭示社会心理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 冯特与实验心 理学的建立
张 绣 蕊
• 本章内容共分三部分: 本章内容共分三部分: •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 ——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 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 国心理学家 • ----意动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
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冯特

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冯特哲学里有个三大终极问题之一,是你从哪里来?歌唱家毛阿敏也曾在《思念》中唱到: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心理学从哪里来呢,怎么诞生的呢?我们的新朋友,也希望她像一只蝴蝶飞进我们的窗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心理学这位新朋友以及和它相关的故事。
根据正式教材提到,1879年12月,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这一声“炮火”,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了。
之前就没有什么迹象吗?有!在1874年冯特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誉为心理学界的独立宣言。
好了,没有独立之前它是什么呢?她的老祖宗是哲学。
这个我们简单知道就可以了。
由此可以看出冯特可以说是心理学帮的帮主,很厉害,那么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帮主”的世界。
心理学帮的“帮主”,小时候却像一个“丐帮”帮主,完全看不出能有半点出息的迹象。
他看起来没有动力,也缺乏那份才气,更不用说会成为科学界和高等教育界一位杰出的巨人。
事实上还有点傻气,非常像是一个迫切需要被拯救的孩子。
冯特1832出生在德国西南部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村里的牧师,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可以说好朋友也是个智障儿童。
有没有关于他的故事?有!冯特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父亲来学校看他,发现他心不在焉的样子,盛怒之下竟当着同学的面煽了他几耳光。
冯特永远也忘不了这件事,可这并没有改变他什么。
在13岁的时候,他在上天主教专业学校,仍然是这么一位不长进的白日梦患者,他的老师常常公开煽他,另一位教师也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嘲笑他——教师的惩罚也不起作用,成绩依然很差。
这就是冯特的童年,可以说是悲惨的童年。
中学呢?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了高中,害羞、胆小,不适应环境,和朋友处理关系也不好,成绩也特别差。
有时候还逃课,又被父母送回学校。
七大心理学流派

七大心理学流派这七大心理学流派分别是——内容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皮亚杰学派神经生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以下排名不分先后)第一学派--内容心理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
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
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在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
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
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冯特一生治学严谨,论述丰硕。
1865年,他出版的《人体生理学教本)}一书,曾得到与他同时代的恩格斯的肯定,此后,他接连出版了《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灵魂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和《生理心理学原理》等著作。
这些成果,初步奠定了他他理论体系。
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体系是庞大的,据他的女儿后来收集的书目看,冯特一生写了近500种著作,一个人每天若以60页的速度来阅读他的著作,要用整整两年半的时间。
在这一点上,他甚至超过了后来几乎所有学派。
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由于"内容"与"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
该学派的理论兴盛了二三十年。
第二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第一讲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第一讲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一、略传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结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他生于德国曼汉市附近巴顿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就养成一种好学深思的习惯。
19岁入杜平根大学,第二年秋转海德堡大学继续学习医学和哲学,毕业后留校教生理学。
1856年春冯特到柏林大学跟当时被誉为“生理学之父”的约翰内斯·缪勒学习和研究生理学,同年返回海德堡大学,先后获取医学、哲学两个博士学位。
1857年任该校生理学讲师。
1858年后冯特任著名生理学教授赫尔姆霍茨的助手十余年,协助指导学生做肌肉收缩和神经冲动传导的实验。
此时,冯特开始研究生理心理学。
1862年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后改为“生理心理学”)讲座。
到1864年冯特升任副教授。
1874年冯特到苏黎世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这时他的学术兴趣已由生理学转向心理学。
1875年冯特到莱比锡大学任哲学教授,长达40多年,致力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工作,并于1879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
此后世界各国青年学生慕名前来学习的很多。
1881年他创办心理学专门刊物《哲学研究》,发表莱比锡实验论文报告。
1903年又改名为《心理学研究》。
1889年他被任命为莱比锡大学校长。
于1920年去世,终年88岁。
冯特是位学识渊博、著述甚丰的学者。
他的著作不仅数量多近500种,且涉及面广,除心理学外,还发表大量有关生理学、物理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学等方面的著作。
可以说,冯特兼生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于一身,但正如他的学生铁钦纳所说的:“冯特的全部思想集中于心理学”(Titchener,1929)。
他最大贡献也在于心理学。
冯特主要心理学著作有:1、《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1858--1862)。
在本书中,冯特第一次正式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贡献》这部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常被视为促进实验心理学诞生的著作。
十大心理学派简介

一、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经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则为心理元素,即为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
而人的心理,就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这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以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在于分析出心理元素并发现这些元素复合成复杂的观念的原理与规律。
由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内在的意识,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自我观察”,“自我体验”的实验内省法。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从实质上看,他的心理学体系基本上只是对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心理学成就的一个全面的历史总结。
他的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倾向还是停留在当时英国的以及德国的一些经验论、统觉说的传统的心理思想上,而并无整体上的对传统的较大突破。
而且,冯特的心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
所以,冯特的功绩并不在于他的内容心理学本身,而在于他为心理科学作出的那些不朽的贡献,一是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从数千年来附属于其他学科的状态彻底地分离、独立出来,二是总结、创立了一门崭新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三是利用创建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心理学的建设和发展。
为此,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在一次大学的演讲中所说的:“冯特到任何时候都将作为伟大的里程碑而永垂不朽。
”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派第二学派,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有根本区别。
它反对心理学只研究心理内容,而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心理活动的本身。
心理的活动又叫意动。
心理的内容与意动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举例来说,如我们看见一朵花,花的印象即为“内容”,看见即为“意动”;我们听一支歌,歌的印象为内容,听则为意动。
冯特、铁钦纳与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1832年生于德国,1920年逝世,享年88岁。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他学识渊博,一生著作达540余篇。
代表作有《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灵的讲演录》等。
1832年8月16日,威廉·马克西米利安·冯特出生于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
冯特家族很有背景,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
冯特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
因为冯特母亲的另外2个孩子都很早就夭折了,只剩下冯特和比他大8岁的哥哥卢德维格,而且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很少回家。
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只有一个邻居的小伙伴跟他玩得好,但却是个智障儿童。
8岁时,父亲的助手、牧师弗里德里克·穆勒成为他的老师。
孤独的冯特非常迷恋老师,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外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坚持要求和他一起过去,父母不得已只好同意让他和穆勒又在一起生活了一年。
1845年,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
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上课时常开小差,“沉迷于白日梦”,学习成绩很差,还逃过学、留过级。
于是有老师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智力上有一点问题,建议冯特的母亲给他找一个比较不依赖于智力的工作,比如邮差,每天跑跑腿、送送信就可以了。
冯特的母亲不想让他当邮差,于是就给冯特办理了转学手续,转到了海德堡的路德会高中,成绩却开始好转了。
在这期间,冯特的父亲去世,给冯特很大的影响和触动。
目睹母亲一个人操持生计的艰难,冯特开始用功学习,并于1852年顺利进入海德堡大学学医,为的是好找一个工作。
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在三年内完成了四年的学业,节省了一年开支。
第一讲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第一讲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一、略传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结构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他生于德国曼汉市附近巴顿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就养成一种好学深思的习惯。
19岁入杜平根大学,第二年秋转海德堡大学继续学习医学和哲学,毕业后留校教生理学。
1856年春冯特到柏林大学跟当时被誉为“生理学之父”的约翰内斯·缪勒学习和研究生理学,同年返回海德堡大学,先后获取医学、哲学两个博士学位。
1857年任该校生理学讲师。
1858年后冯特任著名生理学教授赫尔姆霍茨的助手十余年,协助指导学生做肌肉收缩和神经冲动传导的实验。
此时,冯特开始研究生理心理学。
1862年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后改为“生理心理学”)讲座。
到1864年冯特升任副教授。
1874年冯特到苏黎世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这时他的学术兴趣已由生理学转向心理学。
1875年冯特到莱比锡大学任哲学教授,长达40多年,致力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工作,并于1879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
此后世界各国青年学生慕名前来学习的很多。
1881年他创办心理学专门刊物《哲学研究》,发表莱比锡实验论文报告。
1903年又改名为《心理学研究》。
1889年他被任命为莱比锡大学校长。
于1920年去世,终年88岁。
冯特是位学识渊博、著述甚丰的学者。
他的著作不仅数量多近500种,且涉及面广,除心理学外,还发表大量有关生理学、物理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学等方面的著作。
可以说,冯特兼生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于一身,但正如他的学生铁钦纳所说的:“冯特的全部思想集中于心理学”(Titchener,1929)。
他最大贡献也在于心理学。
冯特主要心理学著作有:1、《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1858--1862)。
在本书中,冯特第一次正式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贡献》这部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常被视为促进实验心理学诞生的著作。
对冯特的评价

▲对冯特的评价[贡献]①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冯特最大的贡献。
冯特全面总结了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哲学心理学的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办第一种实验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确定了一批典型的心理学实验项目,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和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②冯特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
冯特广招门徒,霍尔、卡特尔、安吉尔、斯皮尔曼、铁钦纳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他们多数都成为各国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冯特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为实验的内省,从而使经验、思辨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
首创内容心理学派。
主张二分法,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和情感两种因素。
提出情感三维说。
这些观点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局限]①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无疑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1②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③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复杂又混乱。
◎最早用实验法研究身心关系的是费希纳,为什么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①费希纳的研究只限于感觉,而冯特的研究志在建立一门新的学科;②任何一个学科的出现都要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主题、具体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冯特的研究恰好具备;③冯特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实验心理学家,使得科学心理学得以在全世界迅速发展。
△对艾宾浩斯记忆研究工作的评价:[贡献]①他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是首创性的工作,具有历史意义;②康德曾认为高级心理活动不能用实验研究,而艾宾浩斯用实验方法研究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打破了这一禁区,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一个新局面;③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2④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心理元素是怎样结合成复杂的意识状态的。
1、【联想】:四种形式:
【融合】 即不同的心理元素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复合体,从这一复合体中很慢在辨别出个别的心理元素。
【同化】 当一个不为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进入意识时,我们总是通过联想找出与之相似的事物,并将他们结合起来。
合并 不同种类的感觉或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如听到枪声脑中产生枪的形象,同时产生恐惧。
为弥补实验心理学在研究思维与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方面的不足,通过对语言、神话、风俗等社会产物的分析,从中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及民族心理学。
【研究对象】:群体心理
【社会产物的具体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
【民族心理的三要素】:语言、神话和风俗
重点为【语言】的分析
冯特把语言同情绪表现和社会性的姿势相联系认为语言既不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创造,也不是人类尝试交流思想愿望的结果,而是一种高度进化并得以习惯化的自然形成物。
心理关系原则:不同元素的相互关系决定各个元素的意义,即每一种基本的意识状态总是在以其他的意识状态所处的关系中获得它的意义。这说明冯特注重整体的内在关系而不是元素本身。
心理对比原则:(心理关系原则的特例)两种相反或相抗的意识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加强。情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四、【民族心理学】
【相继联想】 如记忆过程,把过去的感觉、情感回忆起来,并与现在的心理元素相结合。
2、【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具有心理组合的功能。统觉的组合功能具有创造性综合的作用,各种心理元素就是通过统觉形成与原来成分不同的具有新性质的复合体。
3、【心理复合的规律】:
创造性综合原则:元素的组合长生了新的性质
【冯特研究室的研究内容】:
1、关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时间知觉的研究;
2、关于反应速度的研究;关于注意分配和注意广度的研究;
3、关于感情的研究;
4、关于字词联想的分析研究。
【局限】
1、以经验取代客观事实,把自然科学眼界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心理学研究的是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一是分析为最基本的意识状态,及心理元素。
1、【心理元素的分析】
冯特主张意识为一种过程,有各种心理元素组成,这些心理元素也是过程,动态而非静止。
1、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
它们具有强度和性质两种特性。
2、情感方面提出【情感三维说】,实验用一个发出戒律抵达神的节拍器来进行。得出情感的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
3、【意志】:冯特主张意志的情感说:意志在本质上是情感性质的,情感是意志的动因,是意志的决定因素。某些情感因强度不够,可能不会引起意志,但在缺乏情感的情况下绝不可能产生意志。他甚至称自己的心理观为“意志主义”。
虽然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但并没有忽视意识的整体性。
(二)【经验的结合】
【心理复合体】:由心理元素结合成,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由感情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情绪,情绪导致意志。
之所以区别于低级的交流形式,在于它有思想内容。
冯特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中介。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只谈及种族发展而未谈及个体发展
五、冯特的【历史功绩及局限】
【历史功绩】
1、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心理学从旧的哲学心理学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
2、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
3、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他的心理学体系中充满了矛盾,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腹。
【历史表明是冯特而不是费希纳创立了心理学原因】:
一是冯特具有明确促使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理念,而费希纳的兴趣则是用心理物理学论证他的泛灵论哲学;
二是冯特为创立新的实验心理学自觉地对本学科前人的成果做过许多整合工作,并加以继承和发展,而费希纳只限于提供心理物理学的新成果为心理学的独立而奠基。
但实际研究中这个观点是行不通的,这是他无法克服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独立于身体之外的心理是不存在的,强烈反对心身二元论,心理经验必须在心身统一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心理学改进生理学的方法,就象生理学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改进物理学方法一样。”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内省法】:艺实验条件控制内省,即在实验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注重利用人类一起和工具,如示波器、速示器、测时仪等。
“我在此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试图勾划一门新的科学领域。这个新的学科依赖于那些本身在某些方面就很不牢靠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而对于心理问题的实验处理从任何观点来看都必须承认还处于其早期阶段。对于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填补空白的最好办法是对其当前状况进行全面考察。”
2、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了实验室后,世界各国的很多青年学生来到莱比锡学习,为心理学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冯特用实验法创建与哲学心理学相对立的科学心理学,着重研究意识经验的理学为实验心理学、内容心理学、元素心理学。此外冯特将近70岁的时候,又采用分析和研究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等社会历史产物的方法,专门研究民族心理学。
一、冯特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心理学的对象。
2、【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反对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生理现象。
他持有心身平行论的观点:人的心理不是大脑生理过程产生的结果,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平行的系列。虽然心理过程总是伴随着生理过程,但心理过程不依赖于生理过程,它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受生理过程支配。冯特的这一观点显然受到莱布尼茨的影响,是一种唯心主义二元论的观点。
3、在心理学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主张以实验法为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为实验的内省;主张以分析一是元素和探索其结合方式好规律为研究课题,从而首创了内容心理学派;强调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意义,运用分析社会产物的方法研究民族心理学;主张二分法,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和情感两种元素,主张意志的情感说等。
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冯特认为只能用于研究简单的心理现象,如感知觉、联想和反应时间等,反对用以复杂的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课题。
2、【客观测量】:反应时和词语联想。
3、【心理产品分析法】: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如语言、神话、风俗、法律等来研究社会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任务】
(一)【经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