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外来宗教入华前的中国传统宗教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大国,也是一个信仰多元化的国度。

自古以来,中国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如儒教、道教、佛教等,这些宗教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的文化、思想、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吧。

一、原始信仰时期在中国原始信仰时期,人们信奉的是自然神灵。

由于当时人类社会还处于野蛮状态,生命力脆弱,自然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因此人们需要依靠信仰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在此时期,人们开始发展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他们会在重要的节日或者仪式中,向自然界的神灵献祭,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此外,还有一些人相信鬼神的存在,并开展祖先崇拜等活动来纪念先人。

二、古代宗教的崛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宗教信仰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和改进。

在古代社会中,出现了两个最重要的宗教,即儒教和道教。

儒教在周朝时期逐渐崛起,到东汉朝时期达到了顶峰。

儒教主张“仁爱”、“礼仪”,将社会道德标准的规范付诸在政治制度上,并不断强调人类的自由和尊严,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开始成为一个体系性的宗教是在汉朝时期。

道教主张自然之道和无为而治,强调精神修养和消除杂念的重要性,被称为“道法自然”。

三、佛教的引入和传播在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它主张“八正道”和“苦空”等教义,主张解脱众生痛苦。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

在唐代时期,佛教得到了政治上的支持和推广。

唐朝皇帝还曾多次赴印度、斯里兰卡等佛教圣地朝拜,并派官员到印度等国家去学习佛教文化。

同时,唐代的文化和艺术也因对佛教思想的借鉴、吸收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近现代宗教发展19世纪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入和现代化的迅速推进,宗教信仰也得到了空前的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宗教法”和“宗教事务条例”,对中国的宗教信仰活动进行了管理和制约,但也不断强调保障公民信仰自由。

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宗教文化国家,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许多种主流宗教,如道教、佛教、儒教等,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

这些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脉络的交织,搭建了一个广阔的维度,使得中国社会变得丰富多彩。

中国宗教文化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在那个时期,人们崇拜自然神,比如祖先、山神、水神等,这种信仰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一直流传至今。

而真正的宗教信仰在东周时期出现,出现了众多的教派。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教和道教。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仁爱”、“礼仪”等观念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也成为了东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东亚诸国。

道教则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最早出现在汉代,提倡修身养性,发展出内丹和外丹两种修炼方式,其中以外丹的道家元旦比较流行。

道教与儒教不同,道家思想侧重于自我修炼,强调个人思维方式的转变。

佛教是从外来引进的宗教,是在汉朝时由印度传入中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汉代佛教的传播和融合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兼容并蓄的特点也成为了佛教在中国传承至今的原因。

此外,在中国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信仰,例如土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它们源自于不同民族的地域、风俗、历史和文化,并在中国色彩浓重的文化传统中定格。

中国宗教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各种宗教之间、宗教与政治之间、宗教与民间传统之间都发生过许多交织、融合和分化的过程。

在古代中国,宗教与政治紧密相连,宗教与国家的关系紧密相连,政治影响了宗教的发展,并使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延续至今,宗教与政治在现代中国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政治稳定和宗教信仰共存、发展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众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不断演变和变革。

各种宗教的信徒和文化传承者都在不断地探寻当下的发展和传承方式,用新的方式、新的传播媒介来传承宗教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新的宗教文化模式。

中国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远古时期。

那个时代,人们相信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有灵魂和神格。

这些信仰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从而形成了一种与世俗世界有关的生命力量。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宗教是巫术。

巫师被认为能够与祖先、天神和神灵沟通,并能让神灵的力量保护人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宗教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化。

在周朝的时期,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开始发展。

两种思想都尝试揭示宇宙的真实本质并解释世界的起源和目的。

道家认为,宇宙是由无极到有极的自然力量所创造的。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通过冥想和自我修炼来发现并了解这些力量。

道家的核心概念是“道”,也就是一个抽象的、无形的实体,包含了所有存在的本质。

儒家则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类需要有一套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儒家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关心他人的感情,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立德之本。

在春秋战国时期,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

佛教通过提供一种超脱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来满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

佛教的教义强调人们需要减少欲望和集中精力修行,才能在此生中达到涅槃,超脱生死轮回。

汉唐时期,佛教、道教和儒教都开始繁荣起来。

随着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宗派和流派。

例如禅宗、净土宗、儒教程朱学派等等。

尽管这些宗派和信仰都有不同的思想和教义,但中国宗教的根基却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要素:宗教思想、宗教制度、宗教文化、宗教活动和宗教架构。

与此同时,中国宗教也带来了许多与社会、政治和文化交叉的影响。

例如,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士人士族便开始在经营寺庙、修建佛塔以及修缮供奉所等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

在唐朝,佛教因为受到皇帝的赏识,而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甚至是政府的支持。

总之,中国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它的发展经历了人们的信仰转变和膜拜方式的多次变革。

在时间的推移中,中国宗教贴近人们生活,关注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

然而,到了现代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宗教的需求渐渐减弱,只有少数人会去信仰传统宗教。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演变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其传统宗教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传统宗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并不断传承与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演变与传承,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宗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

最早的宗教信仰是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人们通过祭祀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指引。

这种信仰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了各种不同的宗教体系,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等。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周代的孔子。

儒教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礼治国的一种思想。

随着时代的演变,儒教逐渐与政治和文化紧密结合,并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

道教则强调“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和本源。

道教注重修炼,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生活。

道教在中国的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佛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

佛教强调“无我”、“缘起”,力求警示人们摆脱生死轮回。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面貌。

2. 宗教文化的传承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

在传承方面,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和各种官员莫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承担者。

例如,在汉朝时期,司马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者。

他编写了《史记》,记录下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

同时,传承宗教文化的各个组织在社会发展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佛教和道教都设立了一些类似于寺庙和道观的组织,为信众传授教义,并传承宗教文化。

这些组织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宗教文化在传承方面也发生了改变。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播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播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宗教信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然界、祖先、神灵、鬼神等有着深入的崇拜和信仰。

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和传播,形成了多种宗教信仰体系。

1. 原始宗教信仰在中国最早的历史时期,先民们对自然、鬼神和祖先崇拜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

这种信仰体系被称为原始宗教信仰。

先民们崇拜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太阳、月亮、星辰、山川等自然界,以及祖先、神灵、鬼神等非人类生物。

先民们认为,这些自然、非人类生物有着神秘的力量,可以支配人们的命运,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不幸。

2. 先秦时期的宗教信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了一些改变。

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观念。

儒家强调“仁爱”、“仁政”,认为人们应该尽心尽力地为社会造福。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干预社会,让自然自发地运转。

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们应该尽量让各种利益平衡,避免战争和矛盾。

3.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自我超越”、“解脱于苦海”,认为人们应该尽力消除自我的欲望和烦恼,追求精神上的解放。

佛教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之一。

佛教文化不仅影响了东亚地区,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和非洲等地区。

4. 道教的发展演变随着宗教信仰的不断发展,道教成为了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强调“内丹修炼”、“道法自然”,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修行和自我反省,达到灵魂上的超脱和精神上的自由。

道教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教文化体系。

5. 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入随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传入到了中国。

新编中国传统文化课件中国传统宗教

新编中国传统文化课件中国传统宗教

祭拜宗祠祖先牌位
客观而言,鬼神崇拜对 后世几千年的文化习俗产生 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影响。
首先,加固了社会伦理 道德的纲常界限,使中国社 会的家国伦理秩序从远古时 期就确定了下来,主导了华 夏民族政治伦理型文化的产 生。
三、对鬼魂的崇拜
其次,它加强了传统社会中的礼仪教化,能够培 养华夏子民的恭敬心,培养上下一体的家国伦理, 达致社会的和谐,对于培养传统国人温良恭俭让的 性格也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国 传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宗教



远古时期原始宗教的产生根源于华夏民族对人类自
身及未知世界的探求,其主要表现形式分为对动植物、
图腾及生殖力的自然崇拜及对于鬼魂的崇拜。相传其

始祖是轩辕黄帝的道教,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

分化、唐宋时期的大盛,到明清的衰落,对华夏民族 价值思想的养成有着基础性影响。佛教作为来源于古
• 五斗米道由主要从事符箓禁咒、祈福禳灾之类的活动, 故称做符箓派。张陵被奉为张天师。
• 后其孙张鲁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继续弘扬其教。张鲁以汉中为根据地,实际掌握地方行 政权,使得五斗米道因此而兴旺发达,并逐渐传播到全 国,成为全国性的大教派。
三、对鬼魂的崇拜
(三)远古鬼神信仰
殷商时代,其经由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发展成 为信仰天神和天命,初步建立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宗 教系统。
而它的表现形式为主要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 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了儒教的祖 先崇拜,以宗庙祭祀为外部特征。
三、对鬼魂的崇拜

他们相信人世间的一切因果,都代表了天神的
三、对鬼魂的崇拜
从根本而言,祖先崇拜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 为崇拜对象的宗教信仰,在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中, 崇拜祖先之灵成为社会意识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宗教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宗教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宗教的演变与发展中国的宗教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深远时代,从那时起,宗教在中国的文化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宗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等等,它们相互融合、影响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宗教独一无二的风貌。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宗教的演变与发展。

一、中国宗教的起源中国古代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人们信仰的是原始宗教,信仰自然的力量和神灵。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原始宗教与其他信仰系统融合,形成了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等多种形式的宗教信仰。

二、儒家思想的兴起儒家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和道德,提倡君子礼义廉耻的生活方式,强调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达到顶峰是在汉朝时期。

汉武帝时期兴办了国学和太学,把儒家思想正式确立为国家教育宗旨。

儒家哲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根基,对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佛教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融合,成为了中国宗教的一部分。

佛教不仅对中国影响深刻,也影响了整个亚洲和全球的文化。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仅在于其宗教信仰,更在于其思想影响。

佛教强调爱和慈悲心,解决人类苦难的根本问题。

这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对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道教的发展与演变道教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神秘的宗教。

它强调道、德和生命奥秘,提倡自然主义的哲学思想。

道教的创始人为道教尊神——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

道教的发展始于汉代,盛于唐代和宋代。

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道教神仙和道教修炼两个重要阶段。

道教的信仰宗旨在于“至人无己,神人无名,圣人无功”,其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和修身养性的特点,使道教在中国宗教信仰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形态发展。

五、中国古代宗教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古代宗教随着历史的演变发展,经过了多次的融合、发展和变革。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演化历程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宗教文化,如儒教、道教、佛教和一些民间信仰,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宗教文化体系。

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交相辉映、交融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这里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它们的演化历程。

1、古代儒教信仰《礼记》、《尚书》、《封禅书》、《孝经》等经典成为了儒家经典。

汉代的儒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一大宗教,儒家经典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和文化的代表。

儒家主张重视社会秩序、社会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协调等方面 ,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佛教的传入与发展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影响力逐渐扩大。

汉愍帝时,第一位印度佛教高僧康缘来到中国弘扬佛法,并翻译了一批佛教经典,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唐朝的艺术、文学、哲学等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3、道教的形成与发展道教起源于汉代,道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汉代宋明理学兴起之时,道家思想被人们逐渐重新关注。

道家思想的思想核心是追求心性中道,提倡无为而治。

它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民间信仰的传承民间信仰是我国古代信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民间信仰无固定的教条、神庙、教堂、教区或信徒的组织,而是一个庞大而零散的网状群体。

中国的民间信仰起源于远古的图腾、巫术、神怪信仰,它们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与佛教、道教和儒教相比,民间信仰规模虽然小,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5、现代宗教文化的挑战与思考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中国的宗教文化也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

在这个盛世之下,有志人士决定以新的思想信仰来对抗陈旧和自由的狭隘,这就是新的宗教文化发展的起点。

现代宗教文化是继承和发展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的生产、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也因此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宗教文化体系。

试论外来宗教的中国化路向

试论外来宗教的中国化路向

试论外来宗教的中国化路向●陈焱何其敏提要:文章通过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化演进的过程分析,归纳出外来宗教在我国主要经历了入门学习阶段,屈尊妥协阶段,价值认同阶段,文化融合阶段等中国化路向四过程,进而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兼容性与先进性。

关键词:佛教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文化一、几大外来宗教在中国的回顾(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外来宗教是在与中国文化不断对抗冲突、不断融合交融过程中才加入到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佛教思想与儒道思想分属不同类型、差异性较大的文化体系。

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消除差异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学习中国文化,二是佛教与儒道之间的文化冲突与抗争。

首先,佛教向中国文化的学习,在传播形式上以中国原始教的道术为媒介,内容上以格义为手段,用老庄的一些言论来进行比附,这是佛教在“六家七宗”以前传播的主要特征。

在学习中国文化方面,佛教主要以附属性和改造性为主。

附属性主要指两方面:第一,依附神仙方术:如安世高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术士,人称他“士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无声,无不得达。

”①西晋西域僧人佛图澄,史载他“少学道,妙通玄术。

永嘉四年,来适洛阳。

自云百有余岁,常服气自养,能积日不食,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

②第二,迎合玄学:佛教中的大乘般若学与玄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空”、“无”。

在佛教初传时期佛教以大乘佛教般若学为主进行传播,形成“玄佛合流”。

其次,文化冲突与抗争方面,主要表现在对于家、国持相反的态度。

儒学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地位,必然要排击佛教。

《理惑论》就是反映这种矛盾的。

③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而著《神灭论》之争更是文化冲突加深一步的明证。

在佛教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冲突与对抗中,向中国本土文化的妥协退让反而是佛教传播明智的进入方式。

首先,佛教从自身教义与儒家文化思想的共同点上进行诠释。

一方面从大量佛典文献中筛选出佛教思想的精髓内核,确定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教义理论和修持方式,另一方面使这些内容同固有的中国文化相融合并深入到民众的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第3章中国传统宗教

第3章中国传统宗教

魏晋时期
佛教借助玄学融合儒道的理论, 进一步使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儒道 思想融合起来。
隋唐时期
宋明时期
佛教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进程,成 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此时, 涌现出了一批与中国本土文化完全融 合的佛教宗派。
理学深受佛教思想影 响,理学家们基本都曾出 入于佛教。
10 三、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1 三、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佛教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 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也极为 深刻,尤பைடு நூலகம்是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和雕塑 等艺术。 • “书圣”王羲之 • 佛画 •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 云冈石窟, 或是河南的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中的彩塑佛像
第一节 佛教


第二节 道教
第三节 儒教
▲实贤大师
9 三、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但同时也逐步走向了融合。 佛教与儒家、道家等中国本土哲学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其所 体现出的是文化交流的客观规律,即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均发生变迁,并 从中产生出新的文化。
▲鸠摩罗什
6 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三)隋唐佛教
隋唐时期是封建王朝大一统时期。由于隋唐时期重新统 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盛世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 极大支持,使其得到空前的发展。
中国佛教由于唐末、五代这两次灭佛运动,以及朝代更 迭的影响,导致经文典籍大量散失、寺院毁坏、僧侣还俗众 多,致使佛教几乎到了衰落的地步,这种衰落直至宋代时期 才逐步得以恢复。
▲玄奘

古代中国宗教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古代中国宗教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古代中国宗教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中国的宗教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宗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个国家的历史长河中,宗教文化也经历过了多次演变和变革。

一、古代的宗教信仰体系在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主要包括儒教、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

其中儒教是当时的主要信仰体系,它被视为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代表,以及君主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教强调尊重传统、教化民众以及君子的道德品质,是中国的主流思想体系之一。

同时,道教也是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体系。

它强调自然、和谐以及修行之路,主张追求长寿、健康和灵气。

佛教在唐代传入中国,虽然开始时被视为外来宗教,但它很快就被汉族接受,并影响深远。

佛教的核心信仰是涅槃和轮回,它教授人们远离苦难、向上提升精神和靈魂的高度。

二、各种宗教信仰的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逐渐融合和发展。

例如,传统的儒教信仰也受到了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而道教和佛教信仰也互相融合、相互渗透。

从佛教来说,它融合了印度教、希腊、罗马和波斯等文化的特点。

在中国,佛教影响了儒教、道教和民间信仰,有些人甚至宣传“三教合一”的想法,其中儒佛融合最显著。

儒佛兼容并里的产生,既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统一管理的追求,又让人们对于自己的修养和天命有了新的认识。

从道教来说,它的教义也逐渐被汉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道教的追随者认为,人应该善待自然,而没有必要对它进行彻底的掌控。

此外,道教还倡导“内观”和“心静”,并强调了各种修行方法和护身技巧,对于人类健康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民间信仰的兴起在宗教体系中,民间信仰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涵盖了中国许多古老的信仰和习俗,包括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非正式的信仰系统、以及传统医疗和卜卦等。

不同于正式的三教,在民间信仰文化中,信众通常不用禁欲、虔诚,而是在承认先辈们的神灵权威、影响力以及应许的时候,展现了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恳求为己所用。

此外,许多的民间信仰文化还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第三讲外来宗教入华前的中国传统宗教发展概述

第三讲外来宗教入华前的中国传统宗教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7
1. 天帝崇拜 “天”作为至上神起于何时,难以细考,至少夏代 的天神崇拜是有文字数据可证的。(《墨子.兼爱 下》引《禹誓》,说禹进攻三苗前誓师,声称征代 有苗乃“用天之罚” ) 夏代统治者把天当作人间主宰,并有了一套祭天的 制度和活动。 商代天帝信仰的程度更深于夏代。《尚书.汤誓》 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这就是商灭夏的神 学根据,商汤则自称是天帝的新代理人。卜辞中, 殷人常称天神为上帝或帝。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9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从灵魂崇拜与图腾崇拜发展而来 的,它的成熟形态,产生于父权制和私有制 之后,其作用是确立和巩固父系血统关系, 以保证权力或财产的正常继承和分配。夏代 君王率先祭拜亲祖。(《礼记,祭法》) 殷人以共同祭祀始祖维持全族的团结。同一 氏族--同一宗族--同一家族的人祭杞--祭祖范 围的差别表示血统上的亲疏。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6
(二)夏商周三代宗教传统的形成与变迁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建立、发展和衰落时期。 襌让制让位给世袭制,但保留了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统治 阶级以血缘亲疏来分配财富和权力。 出现了反映君权的天神崇拜,反映宗法私有制的祖先崇拜, 并在这两种崇拜的影响下,原始的英雄崇拜发展为圣贤崇拜, 并保存和发展了普遍的鬼神崇拜。 出现了巫、祝、卜、史等组成的宗教神职人员。 夏代是宗法奴隶制初建时期,宗教不够发达;商代是宗法奴 隶制发展时期,神鬼崇拜相当盛行;周代是宗法奴隶制成熟 时期,宗法道德充实了宗教活动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4
圣贤崇拜是中国宗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征是把伟人看成圆满无缺、人力所不 及的超人,并对之膜拜。后来儒家神化五经, 祭拜尧舜周孔,道教神化老子庄子,以及民 间的关帝庙宇,武侯祠堂等,都是圣贤崇拜 发展的产物。

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古代的宗教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其间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宗教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本文中,笔者将探讨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与变革。

1. 宗教的起源中国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契丹文化和龙山文化。

当时人们开始膜拜天地、山川、祖先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将其视为超越人间的神灵。

这种信仰和崇拜的形式称之为原始宗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宗教逐渐演变为古代宗教。

首先出现的是礼仪宗教,即以宗教为媒介的社会规范和仪式。

该宗教在商、周两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此阶段文化发展的主导。

其次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逐渐兴起,它们主张追求个体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追求形式化的宗教信仰和仪式。

2. 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

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使者出使印度,将佛教带回了中国。

/p>佛教在中国发展了几个不同的分支。

其中,禅宗是最有名的一种分支。

它兴起于唐朝时期,倡导通过冥想和体验的方式来理解佛教的思想和哲学。

禅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主流,对中古时期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3. 宗教的兴盛和衰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宗教的兴盛和衰落变化多端。

例如,隋唐时期是中国宗教的鼎盛时期,尤其是佛教的兴盛达到了顶峰。

但是在唐朝末期和宋朝时期,宗教受到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影响,开始出现衰落。

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和古老的宗教信仰重新兴起。

道教和儒家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同时佛教也在某些地区得到了恢复和重新发展。

4. 宗教的现代面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多样化,宗教的现代面貌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放政策的推行导致了宗教的复苏和发展。

各种宗教的信徒数量逐渐增多,同样的宗教也包含了不同的信仰和思想。

例如,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个别派南传佛教、伊斯兰教等等,都在中国广泛发展。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沿革与演变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沿革与演变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沿革与演变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儒教、道教、释教、民间信仰等多种信仰体系。

这些信仰文化构成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思想世界,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古代的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国人民信奉的宗教以自然崇拜为主,如水、火、土、山等。

古代中国社会最早的祭祀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到了商、周时期,父母神、土地神、祖先神、神龟、神兽等都被人们所信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教和道教也随之兴起。

儒家主张“仁爱”、“和平”、“忠诚”、“孝敬”等观念,注重社会伦理道德和人的修养。

道教重在修炼道德,追求长生不死和神仙境界。

同时,释教也逐渐传入中国,佛教传入后的五华山、武当山、峨眉山、普陀山等佛教圣地,至今仍是信众朝圣的地方。

二、宗教文化的变迁随着时代变化,宗教文化也不断的发展和变革。

在汉晋时期,道教和佛教逐渐流行,至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在唐宋时期,佛教文化兴盛,民间信仰也发展成熟。

到了元明清时期,儒教重新得到重视,成为最主要的宗教信仰。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民间信仰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土地信仰、祖先信仰、山神信仰、玄妙信仰等。

每个地方的民间信仰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和宗教信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仰体系。

三、宗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多元化,宗教文化的意义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古代到现代,宗教文化始终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

另一方面,宗教也成为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一部分,如社会福利、医疗救助、灾害应对等方面。

宗教信仰的庇佑和宗教组织的力量也在某些特定场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沿革和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特色的形成,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身文化。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承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化灿烂,其中宗教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有道教、儒教、佛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演变,仍然在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中国宗教信仰的起源和演变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多以神话、祭祀和巫术为主,在商代时期,由于王权的提高,社会阶层形成,封建宗教开始形成。

公元前600年左右,孔子开始传播儒教,对中国宗教信仰的演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教主张人文本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纯粹的精神和道德观念。

公元前440年左右,老子创建了道教。

道教是一种既去俗又讲究吃喝玩乐的宗教,其思想源于自然界,强调追求自然之道,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具有很强的正面作用,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在中国传播得很快,因为其思想符合中国内心的渴望和精神需要。

佛教里强调个人精神的独立,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安宁,并注重缘起空性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二、传统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宗教信仰的影响。

从中国的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宗教信仰一直是中国文化和人民精神的中枢。

在中国的传统礼俗中,有很多的宗教信仰的影响,例如年节祭祀、喜庆活动等。

三、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宗教信仰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巫术”阶段到“宗教”阶段的演进。

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作用,历史上多数宗教信仰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传统宗教信仰在现代中国遭遇了很多挑战,包括科技文明、新思潮等。

虽然在现代社会,宗教信仰有着许多新的面貌,但古老的宗教信仰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精神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总之,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承,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引领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传统宗教的发展与变迁

中国传统宗教的发展与变迁

中国传统宗教的发展与变迁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

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诸如儒家、道家、佛教等各种不同的信仰流派都在中国繁荣发展。

虽然现如今宗教信仰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

本文将分别从“传统宗教的发展”和“传统宗教的变迁”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宗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悠久传承和发展变化。

一、“传统宗教的发展”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周边国家的影响,而宗教文化受到的影响更是深远。

在中国最早的宗教信仰中,儒家和道家是最主要的两大宗教。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讲究礼仪、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道家注重修炼个人道德和精神世界,倡导自然和谐、超越身体和时间等理念。

佛教是中国另一种重要的传统宗教信仰,也是中国在东方传统文化影响下发展出的重要信仰之一。

佛教强调个人的内心修行,关注矛盾问题的解决以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均衡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重视和追索。

作为中外文化融合的产物,佛教对于中华主流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哲学、心理、文学、视听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传统宗教的变迁”传统宗教的兴起和发展虽然带动了整个中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但宗教信仰和文化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宗教的发展曾经长期受到压制和削弱。

但改革开放后,中国宗教的发展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不仅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宗教信仰也逐渐兴起,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

尤其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各地的基督教教堂不断增加,信徒数量不断攀升。

不过也要看到,一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干扰和极少部分宗教团体的不当行为,还是对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信仰自由带来了挑战和冲击。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认知等等也在逐步的发生着变化。

旧中国的宗教思想及其演进变化

旧中国的宗教思想及其演进变化

旧中国的宗教思想及其演进变化近代以前的中国是一个以宗教为中心的国度,由于宗教的影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都呈现出特殊的面貌。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儒教三大宗教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宗教在中国的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思想认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宗教思想的演进变化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旧中国的宗教思想。

一、宗教思想的演变历程1. 佛教的引入与传播佛教是中国从印度引进的一种宗教,经过长期的传播,成为旧中国最重要的一种宗教之一。

早期的佛教传入中国时,主要是求得被普通人所接受,因此强调信仰、敬畏、禅定等内容,尤其是禅定,成为了佛教在中国本土传承的标志。

此时的佛教,与中国的儒教、道教等思想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状态。

2. 儒教思想的影响与佛教不同的是,儒教是中国自身的一种思想体系,具有更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渊源。

早期的儒教主要强调“礼”、“义”、“仁”等内容,以家庭、尊师重道等为理论支撑。

在扩展的过程中,当时的儒教经学家和学派也在不断地衍生和转化,出现了孟子学派、荀子学派等等。

3. 道教思想的崛起相较于佛教和儒教,道教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又一重要面向。

道教将自然界和宇宙视为一个整体,主张“无为而治”,以及将“一切万物”看为生命体系,而非物质世界的一种具象。

道家学派的先驱者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受到了众多思想家和信众的高度认可。

二、宗教思想的融合与相互影响1. 三教的碰撞与相互影响三教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早期的佛教、儒教、道教都吸收了其他思想体系的部分内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内涵。

在三教的碰撞与融合当中,它们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了新的文化格局和思想传统。

2. 三教的共性与相似之处尽管佛教、儒教、道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但它们又有着共同的内在关联和相似之处。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

三十换门神,夜半迎诸神;
大年初一接神,放爆节;初二祭财神;
初五接财神(迎五路财神);初八拜顺星(本命星
宿神);初九玉皇圣诞;
十三祭刘猛将军(虫王爷);十四迎紫姑;
十五上元天官圣诞,即上元节(民间多称‚元
宵节‛)。
• 再如: • 岁时节日中的燃放烟花爆竹、悬挂 桃符、贴门神春联、踏青戴柳、悬 艾挂蒲、张挂印符等风俗习惯,实 际上都是道教的禳灾祛邪、驱鬼避 瘟等法术的体现。
(四)祖先崇拜
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崇拜。 祖先崇拜是鬼神崇拜的发展和生殖 崇拜的继续。
(五)天神崇拜
“帝”就是我国奴隶制国家创造的
一个居住在天上的最高神。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
道家与道教
区别: 道家: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 把‚道‛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 法 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 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 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 一种宗教。有其经典、教义、信仰、仪式活动、 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 所。
多神教 一神教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本土道教
中国四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 亚、东北亚和南亚许 多国家和地区。
伊斯兰教:在中国称回教、
清真教---主要流传于亚洲和
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南
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
伊斯兰教第一圣地—麦加
基督教:(包括新教、天
主教、东正教)其教徒在

在长生不老欲望的驱使下,炼丹者在宽广的范围内 进行炼饵实践,扩大了医学的视野,发现了新的药物 以及药物的新药性,丰富了医药学的内容, 炼丹家大都又是医药学家,他们把化学药物应用 于医疗中,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8
周人灭商以后,将宗法奴隶制从低级提到高 级水平,使之成为整个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 的基本体制。 天神的社会宗法属性增强,天神“唯德是 辅”,人君必须“以德配天”。 主要缔造者:周公----使天神崇拜具有更多的 伦理色彩,提出了主要以义理规定天的神性 的天命论,为后来几千年传统宗教信仰奠定 了基础。儒家天命学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1
天帝崇拜和祖先崇拜 天帝崇拜 祖先崇拜及其制度、活动是三代 祖先崇拜 宗教活动最核心的内容,神权是政权的有机 组成部分,因而具有国家宗法性宗教的性质。 后来整个封建社会都以此为官方宗教和正统 信仰。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2
3. 鬼神崇拜 对天帝和祖先神以外的杂鬼百神的信仰和祭祀,是 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天帝崇拜和祖 先崇拜同时并存、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传统宗教的 庞杂体系。 三代皆以农业立国,祭祀百神主要是为了祈求神灵 消灾去疾,保证农业丰收(《左传·昭公元年》、 《史记·封襌书》)。(土神和谷神,合称为社稷神 ) 殷周皆有祭拜日月之神的活动(卜辞与古文献资料) 对山川之神的宗教祭祀,逐渐集中于五岳和四渎。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23
神仙之说在战国中后期开始流行,它反映了 人们逃避灾难、解脱生死、寻找世外桃源的 愿望。 (《庄子》、 《楚辞》、齐威王、宣 王和燕昭王皆曾派人入海求三神山 )。 这一时期的神仙传说属于宗教神话,不是一 种独立的宗教,它的流行基于个人信仰,与 国家宗教无直接关联。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24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27
3. 《三礼》和传统祭祀的制度化、理论化 三礼》和传统祭祀的制度化、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保存着先秦 宗法制度的遗典和旧说,但最后加工整理成书是在汉初。特 别是《礼记》,集中反映了汉初儒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和宗教 神学思想,它把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祭仪整理成较完备的 系统,又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曲礼》规定:“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 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 遍。士祭其先”。在宗教祭祀制度上有严格的等级界限。 《三礼》不能归结为神学,但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论述传统 国家宗法性宗教祭祀的问题,从而成为汉代神学经学的理论 根据之一。它对于后来历代封建王朝宗教祭祀仪规的建立, 都有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0
殷人的祖先崇拜着重于自然血缘阀系;而周 人的祖宗神如后稷、文王、武王,不仅死后 服侍天神,而且在宗法道德上足为后世子孙 的楷模。祀祖配天,始于周武王。 周代的庙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 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 庙制的等级与人们在政治地位上的等级是一 致的,这种制度的基本原则一直沿用到封建 社会解体。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4
圣贤崇拜是中国宗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征是把伟人看成圆满无缺、人力所不 及的超人,并对之膜拜。后来儒家神化五经, 祭拜尧舜周孔,道教神化老子庄子,以及民 间的关帝庙宇,武侯祠堂等,都是圣贤崇拜 发展的产物。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5
5. 巫、祝、卜、史 巫,能在神与人之间交流信息,调动鬼神之力为人 消灾致福,能降神、解梦、预言、祈雨、医病、占 星,是古代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职业。 祝,掌管宗教祭祀的具体仪规 卜,专替人决疑惑、断吉凶。殷人看重甲骨卜,周 人看重筮占,并从中发展出筮易(《易经》)。 史,记事者也(所记之事,大量是国家宗教活动的 内容 )。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3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具有以下特点: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起源古老。 第二,连续发展。 第三,神明多样。 第四,宗法内容。 第五,教化功能。 第六,农业祭祀。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4
二、外来宗教入华前的中国传统宗 教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26
2. 西汉的五帝崇拜及太一神 汉高祖刘邦起兵时曾被说成赤帝子下凡,当得火德。 刘邦不承认秦朝的历史合法,自称得水德,直接代 周而兴。 五帝崇拜缺乏至上神的观念,不利于统一的中央政 权的巩固。于是在五帝之上出现了新的天神,便是 “太一” 神,是改造了宇宙生成论中表示原初状态 的“太一”概念而来的。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25
1. 秦王朝的宗教信仰 秦王朝因为过重法治和国运短促,来不及建立系统 而缜密的封建国家宗教,但没有放弃对宗教的崇拜 和利用。 五行德运之说首次为最高封建统治者所利用(《史 记·封襌书》--秦得水德)。向天下宣示,秦朝之兴 适应了五行演化的法则,理当代周统治中国。这是 一个开端,汉以后的封建开国皇帝,纷纷效法。 迷信方士、求仙人不死之药,是秦始皇个人的宗教 信仰。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3
4. 圣贤崇拜 圣贤崇拜的对象不是完全虚构的神灵,而是有传说 根据或者实有的人物,但他们被赋予了神性或半神 性。其中有些崇拜对象被崇拜者当作远祖,但对他 们的敬奉主要不是出于血缘上寻根探本的动机,而 是敬重他们的功德,并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把他 们神化,使之成为半人半神的人物。 炎帝(古羌人氏族的始祖和宗神,创造了农业,号 炎帝 神农氏); 黄帝(北方部落联盟首领,曾战胜炎帝,打败蚩尤, 黄帝 统一了相当广阔的地区。后来逐渐被视为华夏族的 缔造者而受到祭拜)。 尧、舜、禹、商汤、周文、周武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6
(二)夏商周三代宗教传统的形成与变迁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建立、发展和衰落时期。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建立、发展和衰落时期。 襌让制让位给世袭制,但保留了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统治 阶级以血缘亲疏来分配财富和权力。 出现了反映君权的天神崇拜,反映宗法私有制的祖先崇拜, 并在这两种崇拜的影响下,原始的英雄崇拜发展为圣贤崇拜, 并保存和发展了普遍的鬼神崇拜。 出现了巫、祝、卜、史等组成的宗教神职人员。 夏代是宗法奴隶制初建时期,宗教不够发达;商代是宗法奴 隶制发展时期,神鬼崇拜相当盛行;周代是宗法奴隶制成熟 时期,宗法道德充实了宗教活动的内容。
(四)秦汉时期封建国家宗法性宗教 的建立
秦朝与西汉前期是统一的封建国家探索统治思想的 时期。这个统治思想的主体就是儒家经学,其核心 就是以忠孝为基本信条的纲常名教。 两汉时期儒学发展为神学经学。《三礼》提出了宗 教祭祀礼仪的方案,董仲舒初步建立起经学神学体 系,《白虎通》使神学经学法典化,标志着封建国 家宗法性宗教的正式完成。东汉,从道家中演化出 道教,再加上传入的佛教,中国历史上的儒、释、 道三教都是在汉代出现的。
19
2. 儒家的天命鬼神观念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不是宗教,但具有神学的内容。孔子 继承殷周的宗教信仰而又有所改造。第一,进一步消除天神 的人格形象性,使之抽象化,成为命运之天、义理之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 第二,进一步限制天命的作用范围,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将尽人事与听天命结合起来(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人能弘道” )。 第三,重祭祀而轻鬼神,突出祭祀的教育作用。祭祀祖先主 要是培养孝悌之心。 儒家热衷于提倡圣贤崇拜。孔子赞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孟 子“言必称尧舜” 。儒家所谓圣贤还不是神,早期也不祭 拜,但已经部分神化即偶像化,表现出某种宗教观念和感情。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起于何时,难以细考,至少夏代 的天神崇拜是有文字数据可证的。(《墨子.兼爱 下》引《禹誓》,说禹进攻三苗前誓师,声称征代 有苗乃“用天之罚” ) 夏代统治者把天当作人间主宰,并有了一套祭天的 制度和活动。 商代天帝信仰的程度更深于夏代。《尚书.汤誓》 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这就是商灭夏的神 学根据,商汤则自称是天帝的新代理人。卜辞中, 殷人常称天神为上帝或帝。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7
(三)春秋战国时期宗教神权的动摇
春秋战国是中国奴隶社会衰败和封建社会初 建时期。 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宗法性国 家宗教受到冲击和削弱。在中央神权动摇的 情况下,受阴阳五行说影响的新的宗教崇拜 ──五帝崇拜,以及神仙方术代之而兴。周代 的宗教观念,经过儒家的改造加工,与礼教 德治结合更为紧密,形成更系统更细致的理 论。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22
5. 阴阳五行说及神仙方术 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学派。 邹衍将阴阳与五行结合起来,用以说明天道人道的 变化规律。 邹衍的学说有三个要点:一,以阴阳二气的消长说 明季节的变化;二,天瑞天谴说;三,以五行相生 相胜解释朝代的兴衰(《吕氏春秋》 )。 出现了五帝、五神、五祀说。五帝和五神崇拜是天 帝崇拜衰落和阴阳五行说、黄老崇拜流行的结果, 它使天帝作为至上神的地位模糊起来,因而汉代又 有太一神出现。
5
(一)原始宗教
1939年在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存 有葬礼的遗迹,遗骸周围撒有含赤铜矿的红 色粉末。红色象征着光明、温暖的火和具有 生命力的血。此外,还有死者生前的装饰品 作为随葬物,如钻空的兽齿、石珠、骨珠等。 “山顶洞人”的遗迹被认为是二万五千年至 五万年前的东西,这是我国目前所能找到的 最古的宗教萌芽遗迹。
第三讲 外来宗教入华前的中国 传统宗教发展概述
一、中国古代传统宗教的特点 二、外来宗教入华前的中国传统宗教发 展概述 三、宗教与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1
一、中国古代传统宗教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 第三讲
2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牟钟鉴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 牟钟鉴 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 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 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 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以其它多种鬼 神崇拜为补充,形成相对稳固的郊社制度、 神崇拜为补充,形成相对稳固的郊社制度、 宗庙制度以及其它祭祖制度, 宗庙制度以及其它祭祖制度,成为维系社会 秩序和家族体系的精神力量, 秩序和家族体系的精神力量,成为慰籍中国 人的心灵的精神源泉。 人的心灵的精神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