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接诊处理指南

合集下载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感染可为渗出液;肝硬化腹水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白细胞升 高,以淋巴细胞为主,普通细菌培养阴性,有结核病史、接触史、 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灶。
⑶其他疾病引起腹水:如慢性胰源性腹水、结缔组织疾病、
Megis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等。
鉴别诊断
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
需与腹部肿瘤(肝Ca、结肠Ca、卵巢Ca)、Crohn病鉴别
病理
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前两型多见,可混合存在 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可伴黄(灰)白
色细小及融合之结节。腹水量中等以下,草黄色,也可为淡血性,偶见乳 糜性。
粘连型: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蛋白沉积使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肠袢
相互粘连可发生肠梗阻。
干酪型:以干酪样坏死病变为主,形成结核性脓肿,向肠管、腹腔、阴
项目 肠外结核 病程
瘘管、腹腔脓肿、肛周病变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溃疡形状 组织病理抗酸杆菌 干酪性肉芽肿
PPD实验
抗结核治疗
肠结核 多见 复发不多
克罗恩病 一般无 病程长,缓解与复发交替
少见 常无 呈横行,浅表而不规则 可有
有干酪性肉芽肿
可见 有 呈纵形、裂隙状 无
无干酪性肉芽肿
强阳性
弱-阳性
症状明显改善,肠道病变好转 无明显改善,肠道病变无好转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腹部影像学检查:超声、CT、磁共振可见增厚的腹膜、 腹水、腹腔内包块及瘘管。腹平片可见钙化影,提示 肠系膜淋巴结钙化;胃肠钡餐可见肠粘连、肠结核、 肠瘘、肠腔外肿块。
腹腔镜检查:适于腹水较多,诊断困难者。腹膜广泛 粘连者为禁忌。 镜下可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 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光泽,腹腔内条索状或幕状粘 连。组织病理有确诊价值。

肠结核治疗方案

肠结核治疗方案

肠结核治疗方案肠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侵犯肠道,特别是小肠。

它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密集地区,尤其是那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肠结核的治疗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疗法和手术治疗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肠结核治疗的主要方法。

通常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这些药物通常以联合疗法使用,以增加疗效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疗程通常为6个月或更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调整。

2. 支持性疗法肠结核治疗中的支持性疗法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水分补充,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加快康复过程。

此外,对于出现腹泻和营养不良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胰酶替代治疗和营养支持,以改善症状和促进恢复。

3. 手术治疗肠结核的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肠道梗阻、肠道穿孔、肠道出血、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手术的目标是清除病变部位,改善症状并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手术后仍需要药物治疗来防止复发和控制结核感染的扩散。

4. 随访和监测肠结核治疗过程中的随访和监测非常重要。

随访的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监测药物耐药性的发展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监测方面,可以通过定期抽血检查、胸部X射线、结核菌试验和症状评估等方法进行。

总结起来,肠结核的治疗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性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核心,需要选择适当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支持性疗法主要是为了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和康复环境,加速康复过程。

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症的患者,旨在改善症状和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发展。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随访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结核性腹膜炎疾病诊疗指南

结核性腹膜炎疾病诊疗指南

结核性腹膜炎疾病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年女性多见。

2.起病可缓急不一,症状轻重不等。

3.主要症状为发热,盗汗,消瘦,腹胀,不同程度腹痛、腹泻等。

【物理检查】1.全身情况:发热、消瘦、贫血、浮肿。

2.腹部检查:腹壁柔韧感,腹水,弥漫性压痛,不规则腹块。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沉,腹水常规检查及浓缩涂片找结核杆菌和结核杆菌培养。

2.结核菌素试验。

3.特殊检查:超声及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

【诊断要点】1.根据病史及体征,结合辅助检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腹胀、腹水者。

2.抗结核治疗有效。

3.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1.以腹水为主者,须与肝硬化、卵巢肿瘤、腹膜转移癌、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等相鉴别。

2.以腹痛为主者须与Crohn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慢性盆腔炎等相鉴别。

3.以腹块为主者,应根据腹块的部位,与胃癌、肝癌、结肠癌、卵巢癌等相鉴别。

4.以发热为主者,应与伤寒、败血症、淋巴瘤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必要时给予肠外全营养。

2.抗结核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则、足量、全程治疗。

药物选用及剂量参见肺结核章节。

由血型播散导致严重结核毒血症患者以及渗出型结核患者,在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放腹水治疗:大量腹水有压迫症状时,可放腹水。

4.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肠结核穿孔或肠系膜结核破溃者。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者。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者。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凡达到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肠结核复治疗方案

肠结核复治疗方案

一、引言肠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肠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肠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于肠结核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结核复治疗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二、肠结核复治原则1.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肠结核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因此,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2. 长期治疗、持续用药:肠结核治疗周期较长,需持续用药。

患者应遵医嘱,切勿擅自停药。

3. 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联合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4. 注意饮食、加强营养:肠结核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三、肠结核复治方案1. 抗结核药物治疗(1)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乙胺丁醇(EMB)等。

(2)二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SM)、阿米卡星(AMK)、环丝氨酸(CS)、丙硫异烟胺(PZA)等。

治疗剂量及疗程:①初治方案:INH+RFP+PZA+EMB,疗程6-9个月。

②复治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以下方案:A. INH+RFP+PZA+EMB,疗程6-9个月;B. INH+RFP+SM+EMB,疗程6-9个月;C. INH+RFP+PZA+AMK,疗程6-9个月。

2. 营养支持治疗(1)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2)补充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有助于病情恢复。

3. 对症治疗(1)腹泻:选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双歧杆菌等。

(2)腹痛:选用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布洛芬等。

(3)贫血:输血、补充铁剂等。

4. 中医治疗(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2)针灸、拔罐等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四、治疗期间注意事项1.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护理ppt课件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护理ppt课件
护理效果评估
通过对照实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护理干 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病因与发病机制
进一步了解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为 护理干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探索新型护理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探索新型的护理方法如中医护理、康复护理 等,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肠结核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等,而结核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 、盗汗、腹痛、腹胀等。
诊断
肠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而结核性腹膜炎 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02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评 估
评估内容与方法
01
02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避免与开 放性肺结核患者接触。
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旦发现疑似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症状, 应及早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自的护理研 究进展
研究现状与成果
护理干预措施
目前针对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 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 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接诊处理指南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接诊处理指南

一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接诊处理指南I常用知识I・1胃肠道结核的好发部位消化道结核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原发性少见。

病灶最常位于回盲部,其他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直肠、胃和食管。

1・2肠结核的病理分型溃疡型:受累肠壁淋巴组织出现干酪样坏死、进而形成溃疡,边缘不整,深浅不一,可因慢性穿孔形成腹腔内包裹性脓肿或肠痿,肠管因纤维组织增生可形成环形狭窄。

血管有闭塞性内膜炎,大岀血少见。

增生型:多局限在盲肠,肠壁局限性增厚变硬,常有瘤样肿块,可引起梗阻。

混合型:病理所见是上两型的综合。

1・3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分型渗岀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及黄白色或灰白色小结节,腹腔内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腹水少量至中等量,草黄色、淡血性或乳糜性。

粘连型: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肠祥粘连,常出现肠梗阻。

干酪型:腹腔内脏器间相互粘连,分隔成内有混浊积液的小房,伴干酪样坏死的组织,形成结核性脓肿,可形成窦道可痿管。

混合型:有两种以上的上述病变并存。

1・4提示肠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青壮年有肠外结核,主要是肺结核;临床表现腹泻、腹痛、右下腹压痛、腹块、原因不明的肠梗阻、腹水、腹壁柔韧感及原因不明的发热2周以上;X线顿餐有回盲部激惹、肠腔狭窄、肠段短缩、肠粘连征象;PPD试验强阳性;以单核细胞为主的渗出性腹水,一般细菌培养及找瘤细胞均阴性。

I.5结核的确诊条件病变组织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证实有结核杆菌生长;病变中可找到结核杆菌;镜下见有结核结节以及干酪样变化;手术确实发现病灶、釆取肠系膜淋巴结活检,证实有结核病变。

临床表现典型者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也可确诊。

肠结核的主要并发症II医嘱处理II. 1 一般检查血、尿、粪常规,粪检结核杆菌;血沉,PPD试验。

II. 2病原菌诊断腹水涂片找结核菌及其培养阳性率低。

腹水、痿口分泌物、大便粘液、活检组织及脓液行结核杆菌PCR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3、腹部肿块 常位于右下腹,比较固定,质中等,压痛。
4、全身症状 结核毒血症表现为长期发热、盗汗、乏力。还可出现消瘦、贫血等。
5、肠外结核表现 肺结核等。
并发症:
肠梗阻多见,还可有肠穿孔或瘘管形成。
肠出血较少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中度贫血、WBC一般正常;
血沉增快,结核活动程度的指标;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诊断标准
中青年患者,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脏器结核证据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伴有腹痛、腹胀、腹水、腹部肿块或腹壁柔韧感
腹水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普通细菌培养阴性,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X线胃肠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可确诊
鉴别诊断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者:
1、腹腔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癌、恶性淋巴瘤、腹膜间皮瘤等
粘连型: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肠袢相互粘连,并可和其他脏器紧密缠结,易发生肠梗阻。
干酪型:以干酪样坏死病变为主,肠曲、大网膜、肠系膜或腹腔内其他脏器之间相互粘连,干酪样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经常参与其中,形成结核性脓肿。并可形成窦道或瘘管。
临床表现
因病理类型和机体反应性不同而异。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少数病人起病急骤,以腹痛、高热为主要表现;有时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
3、X线检查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回肠末端为主。
4、瘘管更为常见,可有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5、抗结核治疗无效,手术切除标本找不到结核证据,有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病变
右侧结肠癌:年龄常在40岁以上,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无结核毒血症状,结肠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定诊断。
阿米巴肠病:大便呈果酱色,结肠镜检查或大便中找到病原体可诊断。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PPT课件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PPT课件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定义: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 腹膜感染。
发病情况:我国常见病之一,中青年多见, 女性多见,男女比1:2
病因:结核分枝杆菌,多继发于其它部位 结核病
感染途径
直接蔓延为主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卵巢输卵 管结核、肠结核为常见原发病。
血行播散少见 活性肺结核,关节、骨、睾丸 结核等。并可伴结核性多浆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
禁忌证:腹膜广泛粘连者
镜下表现: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 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混 浊粗糙
活组织检查:干酪样结节,结核杆菌阳性
诊断依据
病史 青壮年患者,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 临床表现 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两周以上),伴有腹痛、腹
胀、腹水、腹部包块或腹壁柔韧 腹水 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普通细菌培养阴性 X线胃肠钡餐检查 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PPD试验 强阳性。
增生型肠结核 病变肠段粘膜皱襞粗乱、增厚、
边缘不规则、肠腔多发向心性狭窄,小结节息 肉状充盈缺损
内镜:病变肠粘膜充血、水肿、环形溃 疡、边缘呈鼠咬状,炎性息肉,肠腔狭 窄
活检病理:干酪坏死性肉芽肿或找到结 核菌
.
病史:青壮年患者有肠外结核病史(如肺结核、喉结 核)或与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史。
肠梗阻 常见 出血 少见 急性肠穿孔 较少见 瘘管形成 晚期并发慢性穿孔,瘘管形成
.
血常规: 贫血,WBC正常或增高 血沉:常增快,是结核病变活动指标 粪便检查:糊状,极少粘液脓血便,镜
检可见少量脓细胞、红细胞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T-SPOT实验:阳性
胃肠钡餐造影或钡剂灌肠在肠结核的诊 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出现肠梗阻征象时, 为避免加重肠梗阻,最好行钡剂灌肠检查 而不行钡餐检查。

肠结核的症状治疗方案

肠结核的症状治疗方案

肠结核的症状治疗方案第1篇肠结核的症状治疗方案一、前言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多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案1. 诊断与评估(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症状、病程、既往治疗情况等。

(2)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腹部体征。

(3)进行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粪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光片、腹部超声、胃肠镜检查等。

(4)必要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药物治疗(1)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

(2)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症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止泻、止痛、改善贫血等。

(3)调节肠道菌群: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等药物,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

(4)免疫调节:根据患者免疫状态,给予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

3. 非药物治疗(1)营养支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改善营养状况。

(2)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3)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如适度运动、呼吸训练等。

4. 随访与评估(1)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症状、体征、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评估治疗效果,包括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三、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治疗方案合法合规。

2.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4. 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时发现并处理。

5.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作息等。

四、总结本方案针对肠结核的症状治疗,从诊断、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随访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结核性腹膜炎的症状及临床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症状及临床治疗

临床表现本病多数起病较缓,但急性发病者亦为数不鲜。

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

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蔽状态。

1.全身表现发热与盗汗最为常见,热型以低热和中等热居多,部分患者呈驰张热。

渗出型、干酪型病例或合并有严重的腹外结核的患者可呈稽留热,盗汗严重,重者有贫血、消瘦、水肿、口角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在育龄妇女中,停经不育者较常见。

2.腹痛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部。

当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应考虑腹腔结核病灶溃破后引起的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少有穿孔。

3.腹胀与腹水多数患者有腹胀感,可由结核病中毒症状或腹膜炎伴有的肠功能紊乱引起。

患者可出现腹水,以小量、中等量为多见。

腹水量较多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4.腹壁柔韧感柔韧感是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

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般较轻微,少数压痛明显并有反跳痛,后者多见于干酪型。

5.腹部包块粘连型及干酪型患者的腹部常可触及包块,多位于中下腹部。

包块大小不一,边缘不齐,有时呈横形块状物或有结节感,多有轻微触痛。

6.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粘连型患者便秘较为常见,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肝肿大可由营养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

如并发肠梗阻,可见蠕动波,肠鸣音亢进。

检查1.血象和血沉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干酪型及继发感染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沉既红细胞沉降率多数增快。

血沉也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简易指标。

2.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粟粒型结核或重症病人反而可呈阴性。

3.腹水检查近年主张对感染性腹水的判断应增加实验诊断指标,腹水葡萄糖<3.4mmol/L,pH<7.35时,指示细菌感染,特别是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提示结核性腹膜炎。

本病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

4.胃肠X线检查钡餐检查如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现象,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

肠结核、结核性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肠结核、结核性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复查内容
复查一般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 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X线 检查等,以便全面了解病情恢复
情况。
注意事项
在复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 状况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 地评估病情。同时,也要注意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便
更好地恢复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避免给病人食用辛辣、油腻、坚硬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
疼痛。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 支持和安慰。
减轻焦虑和恐惧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病人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应给予适当的 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其减轻不良情绪。
提供疾病知识和治疗信息
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有关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的疾病知识和治疗 信息,以便其更好地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腹腔脓肿的护理要点包括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腹痛等症状,以及及时采取措施引流 脓液和抗炎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休息,同时注意预防感
染。
04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的预 防与康复指导
预防措施
接种卡介苗
避免接触传染源
新生儿和儿童应按照国 家计划接种卡介苗,提 高免疫力,预防结核病。
避免与开放性肺结核患 者接触,特别是儿童和
老年人。
加强营养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摄入,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 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 如儿童、老年人、身体
虚弱者。
康复指导
01
02
03
04
遵循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抗结核治 疗,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疾病名:结核性腹膜炎英文名:tuberculous peritonitis缩写:别名:ICD号:K67.3*分类:消化科概述: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腹腔结核感染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直接蔓延或其他原发结核感染灶内的结核菌随淋巴、血行播散而来。

流行病学:结核病的发生与社会经济情况有密切关系。

营养不良、生活条件恶劣的人群,结核发病率高。

我国解放前结核病很常见;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因而结核病的发病也明显减少。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见,多数在20~40岁,但60岁以上也非罕见。

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为1∶2。

病因: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

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

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结核菌形态细长弯曲,两端钝圆,无芽孢或荚膜,无鞭毛,长约1~5μm,宽0.2~0.5μm。

在标本中呈分散状或成堆或互相排列成链状。

结核杆菌为需氧菌,在缺氧情况下不繁殖,但仍能生存较长时间。

在良好的条件下,约18~24h繁殖一代,菌体脂质成分约占其重量的1/4,染色时呈耐酸性。

结核菌对干燥和强酸、强碱的抵抗力很强,能较长期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在痰内可存活20~30h,阴湿处存活6~8个月。

但对湿热的抵抗力很低,煮沸5min或在阳光下直接曝晒2h即可杀灭。

紫外线消毒效果较好。

人型与牛型结核菌株皆是专性寄生物,分别以人与牛类C D D C D D C D D C DD为天然储存宿主。

两者对人、猴和豚鼠有同等强度的致病力。

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

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结核杆菌长期接触链霉素还可以产生依赖性,即所谓赖药性,但赖药菌在临床上很少见。

腹膜病变的来源有二:1.腹腔病灶 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或盆腔结核的活动病灶,直接蔓延到腹膜。

腹膜与腹腔疾病-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原则

腹膜与腹腔疾病-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原则

腹膜与腹腔疾病-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原则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是儿童腹腔结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小儿结核性腹膜炎早期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且其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过去曾为我国小儿常见病,死亡率很高。

随着社会上结核病得到控制,小儿结核也日趋罕见。

结核性腹膜炎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占80%以上,其中以学龄前儿童为常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结核性腹膜炎可能是全身血型播散的一部分,如肺部和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入血液后,经血行播散,引起结核性腹膜炎。

但更多见的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或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直接蔓延到浆膜或因肠系膜溃疡穿孔而引起的,多是局限性腹膜炎,但如干酪化的肠系膜淋巴结破溃,大量结核菌散布于腹腔,则可发生弥漫性腹膜炎。

此外,腹膜炎偶可引起结核性输卵管炎,但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临床表现1.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异。

临床上可分为3型:①渗出型(腹水型);②粘连型;③干酪溃疡型。

以主要表现定型,但渗出型可有部分粘连,粘连型亦可有少量积液,各型间可有过渡形式,难以截然划分。

结核性腹膜炎发病缓慢,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包括不规则低热、消瘦、面色苍白、容易疲乏、食欲不好、盗汗等。

此外,由于各型病理形态的不同,症状互有差别。

(1)渗出型:表现为全身消瘦,腹部逐渐膨大,脐窝变平,腹壁静脉显露,腹水多时,腹壁皮肤发亮,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上界上移,横膈抬高。

大量腹水时,影响胸廓的活动度。

呼吸变得浅表,甚至呼吸困难。

下肢可因腹腔受压而水肿。

渗出型腹膜炎大多数单独存在,亦可同时伴有胸膜炎。

(2)粘连型:一般体征不明显。

腹膜因炎症而增厚,所以在扪诊时可有特殊柔韧感,并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全腹有程度不等的压痛。

有时在上腹部可扪及边缘不整齐的横形块状物,此为粘连收缩的大网膜。

肠结核、结腹

肠结核、结腹
可能由伴有的溃疡型肠结核导致的吸收不
良、不完全性肠梗阻、干酪样坏死病变引
起的肠管内瘘等引起。有时腹泻与便秘交
替出现。
七、并发症
以肠梗阻为常见,多发生在粘连型 结核性腹膜炎。梗阻近端的肠段可发生 急性穿孔。肠瘘一般多见于干酪型,往 往同时有腹腔脓肿形成。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象 、血沉与结核菌素试验 类似于肠结核。
4、 腹部肿块:质中等,轻度压痛,不 易移动。
5、全身症状和肠外结核的表现。
辅助检查
1、血常规:中度贫血。 2、大便常规 为糊状,一般无粘液脓血,
显微镜下少许白细胞和红细胞。 3、血沉 明显增快 4、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
5、X线检查:
方法:钡餐检查(有肠梗阻时禁止)
钡剂灌肠
X线表现:粘膜襞粗乱、肠壁边缘不规则,


肠结核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
病灶愈合及防治并发症。
一、休息与营养 休息与营养可加强患者的抵抗
力,是治疗的基础。活动性肠结核须卧床休
息,积极改善营养,必要时可给静脉内高营养
治疗;
二、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 药
疗程:有短程疗法、标准疗法 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间歇用药是每周用药3次 两阶段是指强化阶段和巩固阶段。 常用药物有:异烟肼300 mg/日,利福平450~600 mg/日,链霉素0.75g /日,乙氨丁醇750 mg/日, 吡嗪酰胺1.5~2g/日。
鉴别诊断
—、肠结核与Crohn病的区别,后者具有下列
特点: 1、不伴有肺结核或其他肠外结核证据; 2、病程比肠结核更长,有缓解与复发趋
势; 3、x线:病变以回肠末段为主,呈节段性

肠结核疾病诊疗指南

肠结核疾病诊疗指南

肠结核疾病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中主要描述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块及全身中毒症状,尤其要注意既往有无肠外结核病史。

【物理检查】
主要注意腹部体征、浅表淋巴结等体征。

【辅助检查】
1.血沉、胸片,大便常规及培养、找抗酸杆菌等。

2.结核菌素试验。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或钡餐。

【诊断要点】
1.原有肠外结核病史。

2.腹痛、腹泻、便秘、发热、盗汗等。

3.腹部体征有右下腹压痛、肿块或肠梗阻。

4.典型的X线征象。

5.肠镜征象。

6.必须排除其它肠道疾病。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阿米巴肠病、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阑尾炎、淋巴瘤等鉴别。

【治疗原则】
1.休息,营养;
2.抗结核治疗;(详参“肺结核”一章)
3.对症治疗:如水、电解质平衡等;
4.手术治疗:
适用于:
(1)肠梗阻;
(2)肠穿孔;
(3)大出血。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肠镜显示原有病变已瘢痕化。

2.缓解: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肠镜显示病变溃疡有愈合趋势。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缓解者可出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接诊处理指南I常用知识I.1胃肠道结核的好发部位消化道结核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原发性少见。

病灶最常位于回盲部,其他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直肠、胃和食管。

I.2肠结核的病理分型溃疡型:受累肠壁淋巴组织出现干酪样坏死、进而形成溃疡,边缘不整,深浅不一,可因慢性穿孔形成腹腔内包裹性脓肿或肠瘘,肠管因纤维组织增生可形成环形狭窄。

血管有闭塞性内膜炎,大出血少见。

增生型:多局限在盲肠,肠壁局限性增厚变硬,常有瘤样肿块,可引起梗阻。

混合型:病理所见是上两型的综合。

I.3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分型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及黄白色或灰白色小结节,腹腔内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腹水少量至中等量,草黄色、淡血性或乳糜性。

粘连型: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肠袢粘连,常出现肠梗阻。

干酪型:腹腔内脏器间相互粘连,分隔成内有混浊积液的小房,伴干酪样坏死的组织,形成结核性脓肿,可形成窦道可瘘管。

混合型:有两种以上的上述病变并存。

I.4提示肠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青壮年有肠外结核,主要是肺结核;临床表现腹泻、腹痛、右下腹压痛、腹块、原因不明的肠梗阻、腹水、腹壁柔韧感及原因不明的发热2周以上;X线钡餐有回盲部激惹、肠腔狭窄、肠段短缩、肠粘连征象;PPD试验强阳性;以单核细胞为主的渗出性腹水,一般细菌培养及找瘤细胞均阴性。

I.5结核的确诊条件病变组织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证实有结核杆菌生长;病变中可找到结核杆菌;镜下见有结核结节以及干酪样变化;手术确实发现病灶、采取肠系膜淋巴结活检,证实有结核病变。

临床表现典型者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也可确诊。

肠结核的主要并发症II医嘱处理II.1一般检查血、尿、粪常规,粪检结核杆菌;血沉,PPD试验。

II.2病原菌诊断腹水涂片找结核菌及其培养阳性率低。

腹水、瘘口分泌物、大便粘液、活检组织及脓液行结核杆菌PCR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II.3腹水检查参见肝硬化腹水章节。

II.4器械检查II.4.1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粘膜病变,有时小块活检得不到位于粘膜下的肉芽肿,或可结合内镜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获得诊断。

肠镜下的典型表现包括不规则、环形及放射状溃疡;病灶范围可侵及回盲瓣;呈结节样增生;炎性假息肉和肠腔环形狭窄。

肠结核因始发于粘膜下层和淋巴管,活检不易取到病灶,而在溃疡旁堤样隆起的内侧缘和增生型结节顶端同一部位多次深凿活检可提高阳性率。

II.4.2腹腔镜对伴有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例有价值。

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者,对广泛腹膜粘连者属禁忌。

II.4.3腹部B超可以发现少量腹水及行穿刺定位,对腹部包块鉴别也有帮助。

II.4.4X线检查腹部平片或可发现钙化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X线钡餐可能发现肠粘连、肠瘘、肠腔外肿块;肠结核可有钡影跳跃征(stierlin sign),即病变肠段排空过快充盈不佳而其上下的肠段则充盈良好。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均可有“节段性”病变,仅发现鹅卵石征或线样征更提示克罗恩病。

钡灌肠不能了解回肠情况,必要时应行全消化道造影。

II.5一般处理加强休息和营养,适当用脂肪乳剂和氨基酸静脉内高营养治疗。

II.6药物治疗抗结核化疗应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注意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应用的原则。

II.6.1化疗药物链霉素(S):影响结核菌蛋白合成,主要作用于胞外菌。

0.75-1.0,im,qd。

50岁以上或肾功能减退者用0.5-0.75,im,qd。

孕妇慎用。

可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还可出现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异烟肼(H):抑制DNA合成,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用法0.3,qd。

大剂量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转氨酶升高。

可用维生素B6对抗周围神经炎,但可能影响异烟肼疗效。

利福平(R):抑制mRNA合成。

用法0.45,qd。

可有肝功能损害。

吡嗪酰胺(Z):杀灭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用法0.5,tid。

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胃肠不适和肝功能损害。

乙胺丁醇(E):抑菌药。

25m/kg,qd。

不良反应少,大剂量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视野缩小、中心盲点,一般停药可恢复。

氨硫脲(T):用法50mg,bid。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肾损害、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

利福定(D):用法0.15,qd,与利福平有交叉耐药。

对氨基水杨酸(P):抑菌药,用法4.0,bid。

因常引起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

II.6.2肺外结核化疗方案(1988,WHO)对怀疑有耐药菌感染或原发高耐药率地区的初治患者:2SHRZ/4HR、2EHRZ/4HR;对能接受全程督导的初治患者:2HRZ/4H3R3、2HRZ/4H2R2;对经济困难的初治患者:2SHRZ/6HT。

对病情轻的患者,可以选用简易方案:2SHR(D)/4HR(D);6HR、12HP、9HD。

II.6.3复发患者的处理短期规律用药后自行停药而复发者,应在严格督导下原方案治疗9个月;用较简易方案或无规律用药而复发者,则需另定方案。

III病历书写要点III.1本病特点青壮年多见,时有便血和穿孔。

可合并肺结核、闭经;内镜见病灶为非连续性,好发于以回盲部为中心的小肠、大肠;病灶特点为横行溃疡(环状)或地图状,深浅不一,常有围堤状隆起,有粘膜集中,假憩室。

病理检查炎症布全层,无裂沟,镜检见干酪型肉芽肿,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

无恶变,抗酸染色或PCR检测结核杆菌DNA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III.2症状特点肠结核80%以上有慢性隐痛,部位与病变位置有关。

进食后因可因胃结肠反射,肠蠕动加强及肠痉挛而诱发或加重疼痛,腹泻或呕吐后,疼痛可暂时缓解。

并发肠梗阻或穿孔时,腹痛突然加重。

结核性腹膜炎早期腹痛不明显,也可全程无腹痛。

常有腹泻,多出现在腹痛后,大便可呈稀水状、糊状或脓血便,常于清晨排便。

部分病人只有便秘而无腹泻。

便秘与腹泻交替常被认为是肠结核典型症状。

可有结核毒血症的全身表现,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腹胀可由结核毒血症或腹膜炎伴肠功能紊乱引起,并不一定有腹水。

III.3体征特点因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可有不同的体征。

常见右下腹肿块,位较深,质地硬,表面不平,有压痛,相对固定。

合并肠梗阻、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时可出现有关体征,如肠鸣亢进、肠型、压痛及反跳痛等。

III.4鉴别诊断III.4.1克罗恩病青壮年多见,便血少见,穿孔少有,常合并痔疮、肛裂、肠壁脓肿。

内镜所见病灶为非连续性(节段性分布);好发于以回肠末端为中心的回盲部、升结肠;病灶呈纵行溃疡,深凿见被覆厚白苔及粘液,可见铺路石样粘膜病变。

病理检查炎症布肠壁全层,常有裂沟,可形成瘘管,镜检见非干酪型肉芽肿,肠系膜淋巴结偶见;偶有恶变;抗酸染色或PCR检测结核杆菌DNA阴性;抗结核治疗无效。

III.4.2结肠癌中老年多见,常有便血,偶有穿孔,常合并贫血、肠梗阻;内镜所见病灶局限某一肠段;好发于直肠、回盲部、升结肠;病灶呈不规则溃疡,表面粗糙,质脆易出血;病理检查炎症布肠壁基层及全层,无裂沟,镜检见癌细胞团,抗酸染色或PCR检测结核杆菌DNA阴性;抗结核治疗无效。

III.4.3以腹水为主要表现鉴别诊断见肝硬化腹水章节。

IV外科手术的相关问题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的手术适应证包括:完全性肠梗阻;急性肠穿孔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肠穿孔;肠道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与腹腔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腹症不能鉴别。

对诊断不明病例,剖腹探查活检是最后果用且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肠结核手术时,术中可发现大肠肿块伴腹腔内多发大小结节,酷似恶性肿瘤广泛转移。

肠结核常合并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抗结核治疗可以使肠壁肉芽肿减少和萎缩,但不能使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消失,因此对于怀疑肠结核的病例,术中应常规切除部分肠系膜淋巴结送病理检查,以免误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而行结肠癌根治术。

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接诊处理指南I常用知识I.1失血量的临床评估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休克指数失血量(%)70 140 0.5 0100 100 1.0 30120 80 1.5 30-50140 70 2.0 50-70I.2低血容量休克的判断及补液(英国胃肠病学会推荐)分级指标1 2 3 4血液丢失(ml) <75 0-2000 >2000血液丢失(%bv) <15% 15-30% 30-40% >40% 脉率<100 >100 >120 >140血压正常正常下降下降脉压正常或增加减低减低减低呼吸率14-20 20-30 30-40 >35尿量>30 20-30 30-40 >35 精神状态轻度焦虑中度焦虑焦虑和意识模糊意识模糊和昏睡液体补充晶体样液晶体样液晶体样液和血液晶体样液和血液I.3英国胃肠病学会推荐的部分术语I.3.1再出血是指急性出血发作后生命体征及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稳定后24小时或以上后出现的新的呕血和黑便。

I.3.2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6小时内不能控制的出血指6小时内输血4个单位以上仍不能使收缩压增加20mmHg或收缩压>70mmHg,及/或不能使脉率减少至<100次/分或较基线脉率减少20次/分;6小时以后不能控制出血指下列任何一项:6小时后出现呕血;6小时后出现血压下降20mmHg及/或脉率增加>20次/分,需要输血2个单位或更多以使血细胞压积>27%,或血红蛋白>90g/L。

I.4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系统变量评分0123年龄(岁)<6060-79≥80生命征SBP>100mmHg,P<100次/分P>100次/分,SBP>100mmHgSBP<100mmHg,P>100次/分伴发病无心衰、缺血性心脏病和任何主要的伴发病肝衰竭、肾衰竭和癌肿播散诊断食管贲门粘膜撕裂/无病变/无近期出血迹象所有其他诊断上消化道恶性疾病显著近期出血迹象无或有黑点上消化道中有血液、血凝块黏附/可见喷血总分<3者伴有良好的预后,总分>8者伴有高死亡危险性I.5有关出血临床评估的注意事项以血流动力学状态了解出血严重程度时,直立后收缩压下降20mmHg或体位变化后脉搏增加20次/分,均提示失血量至少超过血容量的20%,出现卧位性低血压后应避免病人更换体位测量血量。

血流动力学状态会受服用 受体阻滞剂、年龄、血管弹性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I.6紧急输血指征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25%;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HCV低于25%。

I.7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制品选择输注血制品有两个目的:改善组织供氧和纠正出血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