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教学论考研题库
语文课程教学论考研题库语文课程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考研题库中,可能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原则:探讨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情感、文化认同等,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应遵循的教育原则。
2. 语文教学内容的组织:分析语文教学中不同类型文本(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的选择和组织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教学内容。
3. 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介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4. 语文教学评价:讨论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5. 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来丰富语文教学。
6.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7.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分析语文教学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每个学生的独特发展。
8. 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讨论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来应对这些挑战。
9.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0. 语文教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介绍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整合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考研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将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准备考研时,学生应该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设计和评价中。
同时,也应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 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 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教育目标的需要,为指导学习者的 学习活动,发展学习者的品格,开发学习者的潜能而有计划地编制的学 科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包括为学生个 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 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 传最广、历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 “三百千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干家诗》 3、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全部行为方式。
运用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 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15、(1)写作教学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老师在哪些方面对学生写作指导: ①写前指导:教师面对班集体进行指导,提出要求明确重点,指导
①板书课题:如于漪教《茶花赋》,只写“茶花”二字,学生 喊:“掉了一个字!”然后再加上“赋”字,并由此展开讲解内容。
②揭示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如《父子情》用象征比喻等修辞 方法间接揭示主题。 ⑶介绍有关资料:
①介绍作者,如许多作家的笔名颇具有深意,莎士比亚的英语愿 意是“挥动长矛”作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战斗风格。
(其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 管理、交流以及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对于教学的含义在我国的四种理解:一是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 学两种不途径的学习;二是教授;三是教学生学;四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 4、语文学科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
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第一篇: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教你使用考研“三宝”:资料、试题和笔记研除了考知识、靠毅力,有时候也考方法,例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考研复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同学们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作用。
学习是离不开参考资料的,一本好的参考资料和习题集对同学们的学习知识点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考研成功的前提是要选择一些好的复习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武装。
那么,如何全面地搜集你所需要的复习资料呢?下面我们就针对考研如何获取资料、试题、笔记,下面为大家做简要分析。
考研资料搜集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有两个:一是考研的思想,二是考研的行动。
我们光有考研的想法还不够,还需要有行动,如收集资料、努力学习等,有时候我们总是苦于为找不到好的备考资料而发愁,其实,资料收集的方式也无外乎几种。
其一,找几个好的网站,查考你想要的资料,这些网站是专业内的综合网站,基本上你要找的资料都可以在这里免费找到,没有必要全部弄到手全部打印出来,找一下哪些资料是跟你的考试内容相符的,虽然指定教材的作者不是一个人,但内容总会大同小异。
其次,是论坛,有时候我们在论坛上看帖时,不要吝惜你查看帖子之后回复一句善意感谢的话,哪怕是对方提供的资料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很幸运的话,说不定会得到发帖子的人的意外帮助。
以往很多同学,已决定考研之后,就去买书、买试题、买笔记,但有的时候买的东西并不一定比网上随便,且还没有点击几下找到的资料更好。
除了网上,考生还要学会利用学校阅览室的免费资源,例如像新闻传播学考研的考生,图书馆里的《新闻大学》、《新闻爱好者》、《新闻战线》等杂志都可以拿过来看看,专家和学者们是怎么分析热点的。
我们也可作为借鉴。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还不会用知网,不会通过CNKI下载学术论文,如果你不觉得丢人的话,就去问问别人,但一定要掌握这个让你通往学术殿堂的检索工具。
参考书、试题的获取参考书、试题几乎是所有考研人必备的工具,工具是否选择得当直接关系到大家的最终成绩,所以考生在参考书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专业课参考书的选择。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 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 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 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 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据此, “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 “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 “教学”的含义是: 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语文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还培养了对文化、历史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理解。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修辞,掌握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文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修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教学论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复习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修辞知识。
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语文辅导班或培训班,通过听课和参与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拼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四书:宋代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二章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5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第三章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共四个阶段;2 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3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第四章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2、教育目的:指教育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3、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由哪几种要素构成答: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第五章语文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基本要素,请举例说明答:1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例p132页;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评价,理解的;3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有时候为了陈述简便,不引起误解和歧义情况下,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例子:134-135第六章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194页表2、四个学段识字数量: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3-4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5-6年级,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7-9年级,认识3500个,会写3000个;第七章阅读能力要素: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朗读法等; 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单向输出式评点法,双向交流式谈话法,多向交流式讨论法;第八章命题作文训练: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命题的最高艺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命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明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话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用一段指示语说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学习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于“供料作文”不同: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写作内容给学生最大选择性,而“供料”须与材料相吻合;文体上,话题作文谈话了文体意识,后者有较强文体要求;结构上,话题作文开放,灵活,提供了发挥舞台;话题作文训练注意: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第九章综合性学习特点: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p283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第十章1、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能动激发功能,诊断功能2、大语文教学观:由河北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概念核心是:确认语文在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契合;他的指导思想: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并且提出“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实验证明,他的观点和概念是成功的,并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3、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学说,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这两种形式;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为主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等;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语感能力答:语感: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心理学上叫做直觉能力;培养能力: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教育硕士语文专业课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
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
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
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
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
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
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2)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
教育硕士语文专业课6.人文教育的特点: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
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编语文课程论(1)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就是其基本特点。
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与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与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她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与范围扩大了;②其她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她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工具性:语文就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就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与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而言,它又就是学习其她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所谓人文性就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之中。
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一、语文课程的功能“多重功能”与“独特功能”(一)知识传递功能。
①文字语言知识与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二)能力培养功能。
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
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四)文化教育功能。
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就是学好其她各门学科的基础;就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就是从事工作与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古代语文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1、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2、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3、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一)识字教学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4、联系日常生活5、激发儿童的兴趣(二)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三)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2、多读、多写、多改3、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三、近现代语文教育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
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
”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
四、当代语文教育一、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标志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语文”学科名称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新的一页。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填空选择1.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申引为有组织是知识体系。
2.社会在变化,教育在发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
3.中国古代《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4.在西方教育学文献中,最早实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学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
他把教育学置于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提出和说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6.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在德国、苏联、日本和中国等。
7.近代以来,文化和社会飞速变迁,信息量剧增,常常强烈的要求教学改革,而要使教学出现质的飞跃,则一定要求教学内容即课程的改革。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9.课程作为教育内部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10.中国古代的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1.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课程上都有明显反应,突出表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以儒家典籍为主,主体是“五经”。
12.“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
1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14.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来说,“载道”是中国古代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15.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法来说,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7.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
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
语言文章说4。
语言文学说5。
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研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总结和复习,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这门课程,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研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涉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内容。
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语文教育为核心,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焦点主要有: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手段;语文评价的方法与手段等。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我们要了解教育学中的课程思想和教育原则,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要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和规律;还要熟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心理机制等。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然后,我们需要熟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课程与教学也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我们需要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关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
例如,我们要了解语文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模式和方法。
只有掌握了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我们需要了解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和经验,掌握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名词解说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目标 4.语文教学目标 5.语文课程标准 6.语文课程理念 7.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9.综合性学习10.语文素养 11.语文教学设计 12.情景作文 13.语文教材14.说课 15.校本课程 16.阅读教学二、简答题1.简要回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具体研究对象。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语文课程有哪些基本特点.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思路。
5.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6简述语文教育三个价值追求的具体内容。
7.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遵守哪些原则。
8.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二者的关系怎样。
9.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
10.简要回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
11.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2.请问“红领巾教学法”有何优缺点。
13.语文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4.写作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5.简述写作教学三个指导环节的具体指导内容。
16.为学生作文“打评语’有何要求。
1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18.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基本途径和方法。
19.语文综合性学的特点是什么。
20.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程序。
21.语文说课有哪些功能。
22.语文说课要力避哪些常见毛病。
23.简述语文说课与上课的不同。
24.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需要我们转变哪些方面的观念?25.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6.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三、论述题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2.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语文教学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试论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含义。
5.怎样理解语文课程是“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6.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什么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什么是“三、百、千、千”什么是“五经”、“四书”“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着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着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什么是文选读本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有哪些什么是评点法熟读、精思、博览以诵读为基础熟读,记忆理解,形成语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有所感悟;在熟读精思的同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评点法评点法是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古代作文教学有哪些经验注重基本功训练,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三大问题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目的问题-语文教育成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就是诵记和模仿;中国传统教育有哪“四大弊端”脱离语文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有哪些语文单独设课;国文名称出现1912年;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有哪些语文学科独立后的第一个名称是什么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汉语、文学等名称;“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 现代语文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现代语文学科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简述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汉语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贡献确定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学科性质;编写出了以现代文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的原则;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语文名称的不同认识;对语文名称有多种认识,语言文字吕,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叶,语言文化,汉语文学,等等,不同的名称说明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同,也说明人们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及其性质,并在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什么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要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目标体现哪些新的价值观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 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确立起新的学生观 ; 新课程把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课程的基本目标;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色,它使新课程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谈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另一重要维度;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三维目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作用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特征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突出了哪些思想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以下思想;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新课程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了解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写作的个性化,例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新课程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必须在哪些前提下才有意义口语交际的核心意思是“交际”二字,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参与,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1.乐于探究2.自主学习3.主动参与4.勤于动手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简析由总目标、必修课程目标、选修课程目标构成,较好地实现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衔接,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总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有哪些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知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精要好懂有用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什么特点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强调语文学科的个性特色;提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指出“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和文并重”都不符合教学实际,强调文道统一;重视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选材重视思想教育的任务;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1.从功能目标上看,从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人的单向度发展转向重视“全人”发展,由重视选拔取向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从课程内容上看,改变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繁难偏旧现状,密切课程与社会生活和时代的联系;3.从课程结构上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4.从教学方式上看,由关注怎么教的具体方法问题转向关注为什么教的目标问题和教什么的内容问题,关注教学的本质问题,努力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5.从课程评价上看,改变以往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从课程管理上说,增加了一定的弹性,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选择利用;什么是语文教材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语文教材主要有哪些功能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了哪几个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使用语文教材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材,首先要具备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二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三是有责任心,愿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调整;语文教学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是什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和过程的统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和情意的统一;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安排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科学价值、人类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 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例:“培养学生革命的骨气,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上面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是错误的,指出其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上面的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其次,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可理解的,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上面的陈述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测量和评价,故其陈述是错误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有哪些1、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教学内容要恰当,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要依据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师素质,要依据学生特点,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是什么1、多样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测定学习成绩,鉴定教学效果,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息,预测发展方向语文教学评价应注意什么问题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简介教案的内容及要求课时计划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记等;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关于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目前影响较大的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方面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于读书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健康读书的习惯阅读能力的要素有哪些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基本阅读能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创造力,阅读迁移力朗读技巧的训练突出哪四个方面朗读是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朗读技巧的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的不同要求朗读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射给大脑,立即理解;应注意:1、速度;2、理解; 3 、习惯;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这种方式要求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读物,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应注意:1、全面理解,逐次研读;2、仔细品味,融会贯通;3、读思结合,边读边记;4、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式;略读训练要注意把握大意,抓住重点;提高阅读速度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包括哪几个环节20世纪前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什么问题1、明确目的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什么是“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试举例说明;该方法是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练习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例如略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利用生活场景、图片、幻灯、投影、录像、演课本剧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练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训练任务 ;什么是写作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写作一般指的是学生写文章、写短文;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文体训练;写作速度训练联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联想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等,都属于接近联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属于相似联想;“读书有`蜜蜂式`和`蚯蚓式`,是博采百花酿成花蜜,还是吃进泥土又排出土粒”,属于对比联想;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包括哪些内容1、善于联想与想象;2 、深入地思考生活;3、全面、辨证地看问题;4、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学生书面语言训练应达到什么要求1、准确;2、简明;3 、得体;4 、生动;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1、写清楚;2、写具体;3、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1、抓住事物的特征;2、掌握说明的顺序;3、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1、指导学生立意;2、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3、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1、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2、语言要简明得体,注重规范性写作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讲评,互相沟通;写前指导应注意什么问题写前指导应适度、恰当;应把重心放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注重开启学生情感这一源泉;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方法可循;指导方式以集体为主,一般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作文批改的主要要求有哪些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作文讲评的主要要求有哪些要有重点;发挥多种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文讲评的常见方式是什么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命题作文有什么特点命题作文是由教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实现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能够密切配合阅读教学,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批改和讲评,避免作文教学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但如果命题不当,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味,达不到训练目的;想像作文训练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关联式想象作文;扩展式想象作文;延伸式想象作文;假想式想象作文;寓意式想象作文;科幻式想象作文;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主要区别有哪些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区别主要在于:从审题上说,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而供料作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从结构上说,供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