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教育家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着名教育家简介镇康县第一中学罗自良整理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二、孟子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
中国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加以发展的。
1.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明人伦”的君子和大丈夫。
2.关于教育的作用。
他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但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3.他注意道德教育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
4.在教学方法上。
他主张包括深造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重思存疑、因材施教等。
重要着作《孟子》。
三、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临猗)人,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功能。
他认为,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
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
他认为学无止境、后来居上。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重要着作《荀子》。
四、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广川郡(今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外着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一、中国着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中国著名的教育理念
中国著名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中国著名教育家: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3、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个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4、荀子(约公元前286-前238)名况,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
他以为教育在"善伪"。
5、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中,涌现除了一大批教育家,那你知道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是谁吗?下面是为你搜集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希望对你有帮助!(1868一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光绪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补编修。
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移居香港,后病卒于香港。
其主要教育思想为:(1)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认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共和精神”的指导下,接受五个方面的教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才能完成,(2)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3)强调发展个性,崇尚自然。
为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强调要有“自动”、“自学”、“自助”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4)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
还支持“勤工俭学”和“工学互助”活动。
其著作辑有《蔡元培全集》。
陈独秀【近代】(1879;1942)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1918年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积极参加并领导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1920年12月,任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曾试图改革当时的教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创始人之一,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1924年著文主张收回教育权,支持教会学校学生的斗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因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被撤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职务。
1929年被开除出党。
著作辑为《独秀文存》胡适【近代】(1891;1962)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早年在上海梅溪学堂、澄忠学堂和中国公学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
先后入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业于杜威,获哲学博士学位。
中国古代教育学家简介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阳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有人说又称老聃。
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是说我国伟大的哲学先驱,其哲学思想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富有无穷奥妙。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无”为天地之始就是世界的开始状态,“有”为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
(约公元前479年~前381年)。
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山东邹城人。
著有《孟子》一书。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中国五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中国五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五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振兴,必然伴随教育家的崛起。
有研究者从公元前469年到20世纪70年代,统计出50名世界教育家,其中中国的教育家有孔子、荀子、朱熹、王守仁、蔡元培五位。
现将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摘录如下: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东西很多,下面仅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第一,孔子办教育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服务;第二,教育弟子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首位;第三,教育弟子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积极参加改革。
孔子一生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尧舜时代和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西周。
他的孙子子思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朱熹注:“祖述者,远宗其道;宪章者,近守其法”。
这就是说孔子远则推崇尧舜时期的政治,近则遵守西周初期文王、武王时的法度。
孔子对西周时代特别推崇,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是说西周的政治制度礼制,是吸取夏商二代的经验制定出来的,那是多么美好的制度啊!我愿意推行西周的礼制。
他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如果有谁用他治国,他就要在东方推行西周的政治制度,重建西周那样的国家。
孔子毕生把实行尧舜之政,恢复西周盛世作为他的最高政治理想。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社会历史正处于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正在崩溃,封建社会即将诞生,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孔子要历史回到西周奴隶制盛世去是不可能的。
他在鲁国从政与当权者季氏不合,从三十五岁开始招收门徒,培养自己的追随者。
随后又带着弟子遍访东方各国,历尽艰辛地宣传自己的主张,终不被各国执政者所用,最后,他只得痛苦地回到鲁国。
返鲁后,他广招门徒,开门设教,意欲通过办教育培养人才,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服务。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要培养推行德政礼治的人才。
在一个国家推行德政礼治,要靠圣君、贤臣和良民。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着名教育家1、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着名教育改革家。
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
着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2、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
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镇西:教育学博士,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着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顾泠沅:江苏吴江人。
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着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5、张思明: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
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张化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
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
中国历史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历史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发表时间:2013-3-27 17:51:23 来源:搜集整理编辑:李林点击/评论:450/01.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当代十六位着名教育家1、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着名教育改革家。
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
着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2、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
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镇西:教育学博士,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着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顾泠沅:江苏吴江人。
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着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5、张思明: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
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张化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
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家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家是谁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家族及其成员,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家族和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一、孔家(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家家族的代表人物。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他的思想和学说被后世奉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提倡“仁爱”和“礼制”,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
二、荀家(荀子)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是荀家家族的代表人物。
荀子的学说注重人性的善恶,主张通过教育和礼仪来修身立德,他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墨家(墨子)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工程师,他是墨家家族的代表人物。
墨子提倡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司马家(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司马家族的代表人物。
司马迁著有《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史家之宗”。
五、曹家(曹操)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曹家家族的代表人物。
曹操勇冠三军,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他统一北方,建立了魏国,他的行事风格和治国方针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六、司马家(司马光)司马光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司马家族的代表人物。
司马光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治学以经义为主,他的学说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司马家(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东汉末年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司马家族的代表人物。
司马迁著有《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史家之宗”。
以上列举的几个家族和人物只是中国历史上众多著名家族和人物的代表之一,他们的思想和成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家族的兴衰和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无论是在政治、文化还是哲学领域,都构成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1、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
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2、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
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镇西:教育学博士,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著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顾泠沅:江苏吴江人。
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5、张思明: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
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张化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
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
中国著名教育家介绍
中国著名教育家简介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二、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三、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古今优秀教师的例子
古今优秀教师的例子中国: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
他创办了儒家学派,提出了“诚、正、恕、勇、信”的教育理念,倡导“君子之道,仁、义、礼、智、信”的修养和德行。
他的教育思想和思想体系对于后世的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顾炎武:顾炎武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品德、知识和能力,使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勇敢、坚强、自信地生活。
他的著作《日知录》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类著作中的经典之作。
钱穆:钱穆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以清华大学教授的身份,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生。
他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人的独立、自由和全面发展,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和模式,鼓励青年学子大胆实践和创新。
荷兰:佛洛伊德:佛洛伊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教育家。
他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成长。
他的“自我心理学”理论更是对于后来的心理教育和自我教育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苏珊·考利:苏珊·考利是美国26年级教师,她以创新的教学方式、诠释了她对教育的热情和使命。
她在课堂上采用“美术课与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方式,将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之美,并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约翰·迪鲁伊:约翰·迪鲁伊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他指出,学习过程应该从底层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逐渐向上发展,最终达到创造和评价的顶层。
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这些古今优秀教师的例子都具有启迪性和榜样意义,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自己时代内和后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精髓,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育有用的人才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更可贵的是他的"庶、富、教"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后人就简称为"因材施教"。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很重视立志,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行",提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过则勿惮改"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宁死善道",在必要时宁愿"杀身以成仁",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
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
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非国之灾";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非国之害";但若"无学",则国"丧无日矣"。
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教亦多术"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一、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二、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三、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四、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五、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
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
他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
他主张"见善则迁","闻过则喜",并且"与人为善"。
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
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
他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他以为一个"大丈夫",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贵,"生我所欲",但在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
这与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一致的。
3、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个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他以撞钟为例,说:"扣则鸣,不扣亦鸣"。
要求教师不要处于"待问后对"的被动地位,应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做到"不扣亦鸣"。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这说明墨子已经看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可以说,墨子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
四、强调学以致用。
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意思是学习的目的在于行。
而且,他还认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必须把行为动机的"志"和行为效果的"功"结合起来。
4、荀子(约公元前286-前238)名况,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
他以为教育在"善伪"中有巨大作用。
通过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客观努力,知力德积累而成,谓之"积",圣人就是"人之所积"。
他还很重视"渐",即环境的影响。
经过长期的"积"和"渐",就达到"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就是说教育可以使人发生质变。
把人培养成"士"、"君子"和"圣人"。
在德育原则和方法上,荀子和孔孟相同之处甚至多,如他们都重视"笃志"、"内省",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一,长虑顾远。
他以为人都"好荣恶辱,好利恶害"。
可是有些人偏偏去做坏事,招来"危辱",这是他们没有受教育,只顾眼前利益,不能"长虑顾后",不知为长远利益打算的结果。
其二,积善成德。
他主张人要终生积善,只有这样才有"终乎为圣人"的希望。
其三,培养德操。
荀子认为德育的最后目标在于培养德操。
他要求一个人要养成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德操。
他说:"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这些话和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是同义语。
荀子一方面看重教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
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
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5、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尽小慎微",采取"众小成多、积小致巨"、"渐以致之"的方法。
他要求"明于性情",要"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
此外,他还强调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认为人犯错误往往是由于"知之所不明","虽有圣人之道,弗论不知其义"。
所以他以为不学便不能成德,智育和德育是不可分割的。
他还注意到"积习渐靡"的作用,要防止外物对人不知不觉的侵蚀。
6、王充(公元27-约97)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
他还以竹木经过雕琢刻削可以成为器用,低下的土地可由人的"埤增"而成为高地作比喻,说明教育的可能性和人的可塑性;以"孔门弟子七十二徒,皆任卿相之用"说明教育的重要性。
在王充看来,天下没有不可改变之性,没有不可教育之人。
只要"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就是象尧的不肖之子丹朱那样的人,也是可以勉于为善的。
7、郑玄(129-200)是汉末有名望的经学家,也是当时杰出的教育家。
他把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从学术宗派成见中解放了出来。
他要求学生的言行,必须符合礼。
他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可见,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博文的同时,还要约之以礼。
在治学和教学方法上,他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是在校注经学中,他严持客观态度,对后世两千年的学风影响很大。
二是郑玄是一个很讲究"积学"的人,他怕"积学"经验,就是要在"博稽"、"粗览"、"时睹"上下功夫。
所谓"博稽"就是要在教科书上下功夫,知识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粗览"就是要多读参考书,普遍浏览,以扩大知识面,便不要占时间太多;"时睹"是要选择一些精确可靠的资料,作为旁征博引之用,其参考价值较小,花时间也较少。
他认为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经学中有深奥道理,就能做到"由多求一","以一御万"。
这就是他教和学的成功经验,其中寓有逻辑学中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方法的合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