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唐代舞蹈思想的七点内容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舞蹈艺术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
唐朝舞蹈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多样唐朝舞蹈形式多样,包括宫廷舞、民间舞、宗教舞等。
其中,宫廷舞是最为精致华丽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的舞姿优美、动作流畅、音乐和谐,富有宫廷文化的特点。
民间舞则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舞蹈动作更加自然、朴实,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民间文化特色。
宗教舞则是一种具有宗教仪式性质的舞蹈形式,它的舞姿庄重、肃穆,富有宗教气息。
二、舞姿优美唐朝舞蹈的舞姿优美,动作流畅,舞蹈者的身体柔韧度和协调性都非常高。
唐朝舞蹈注重舞姿的美感,舞者的身体线条流畅,舞姿优美,舞蹈动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音乐和谐唐朝舞蹈的音乐和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唐朝舞蹈的音乐和舞蹈动作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四、服饰华丽唐朝舞蹈的服饰华丽,富有宫廷文化的特点。
宫廷舞的服饰多为华丽的宫廷服饰,民间舞则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服饰更加朴实自然。
唐朝舞蹈的服饰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五、文化内涵丰富唐朝舞蹈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还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如汉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文化,以及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
唐朝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总之,唐朝舞蹈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式多样、舞姿优美、音乐和谐、服饰华丽、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舞蹈艺术的瑰宝之一。
唐朝舞蹈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上,更是对今天的舞蹈艺术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唐代乐舞艺术特征及舞蹈思想

唐代乐舞艺术特征及舞蹈思想作者:唐敏来源:《艺海》2013年第05期[摘要] 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创作了诸多在历史上享有盛誉的舞蹈精品,体现出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合。
唐代乐舞的艺术特征及乐舞思想对宋、元、明、清及至近、现、当代的舞蹈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唐代艺术特征舞蹈思想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由于舞蹈是唐代各阶层社会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遍的娱乐手段,因此唐代舞蹈空前繁荣,创作了诸多在历史上享有盛誉的舞蹈精品,体现出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合。
唐代乐舞的式样多、种类全、分类细,其艺术特征及舞蹈思想有着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
一、艺术特征唐代吸收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历代以来的乐舞精髓,其专门乐舞机构的设立更是推动了乐舞规模的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超高技艺的乐舞艺人,创作了大量的乐舞节目,丰富的表演手段和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乐舞极大的包容性,唐代乐舞融多民族、多地域、多种风格于一炉,构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1、乐舞的综合性古人对“乐”的解释是:“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
”唐代乐舞的完善发展推动了歌舞戏作品的形成,依据任半塘先生的考证和说法,乐舞精品《西凉伎》和《踏谣娘》等就属于综合技艺作品,形式更是兼备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说白这五种技艺,充分体现了诗、舞、乐等艺术的综合性。
2、气韵的讲究性气韵是唐代乐舞最本质的艺术特征之一,有了“气”才有“形”和“情”,有了“形”和“情”才有“神”和“韵”,气韵贯穿于乐舞的形体动作和情感表现的始末,只有呼吸的韵律、气息的引导才能让每一个具体的舞蹈动作具备生动的因素,使之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从而愈发显现出唐代宫廷乐舞典雅、端庄的美感和雍容华贵的气度。
3、形式的多元性舞蹈大融合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汉族乐舞、少数名族乐舞、外国乐舞的相互融合,再加之中原乐舞文化与西域异族乐舞的相互碰撞渗透,交融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乐舞文化,在唐代技艺高超舞蹈家的构思后,创作了大量不同内容的宫廷乐舞和风格各异的民间舞蹈,构成了唐代乐舞表演形式的多元性。
唐代乐舞艺术特征及舞蹈思想

艺 术 特 征
唐代 吸 收 了周 、 秦、 汉、 魏、 晋、 南 北朝 、 隋 历 代 以 来 的
慧
乐 舞 精 髓 ,其 专 门 乐 舞 机 构 的 设 立 更 是 推 动 了 乐 舞 规 模
大 量 不 同 内容 的 宫 廷 乐 舞 和 风 格 各 异 的 民 间 舞 蹈 ,构 成
[ 2 ] 李超 . 刘 风 学 唐 乐舞 训 练 与表 演 特 征 初 探 [ J ] . 北京舞蹈 学院学报 : 舞
蹈基 础 理 论 研 究 版 , 2 0 1 1 ( 2 ) : 4 O .
了唐代 乐舞表 演形 式 的多元性 。
[ 关键词] 唐视 觉 形 象 , 具 体 表 现 为 人 体 的 姿 态 唐代 是 中国古 代 舞蹈 发 展史 上 一个 辉 煌 的 时代 , 由 于 舞蹈是 唐" f - t : 各阶层 社会 生活 中一种 极 为普遍 的娱 乐手 段 , 因此 唐代 舞蹈空 前繁 荣 , 创 作 了诸 多 在 历 史 上 享 有 盛 动作、 空 间 调 度 以及 服 装 道 具 , 从《 乐记 》 “ 屈 伸俯 仰 、 缀 兆 舒疾” 、 “ 文采 节奏 ” 等 记载 就可 以看 出 , 有什 么 样 的“ 乐”
唐代乐舞艺术特征及舞蹈思想
唐 敏 湖 南涉外 经济 学 院音乐 学院
[ 摘 要 ] 唐 代 是 中 国古 代 舞 蹈 发 展 史上 一 个 辉 煌 的 时 代 ,创 作 了诸 多在
舞 思 想 与 诗 歌 及 音 乐 有 着 不 可 忽 视 的联 系 , 而“ 乐” 又 是 古代 礼 乐统 治 中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 从《 破 阵 乐》 就 可 以 看 出唐代 “ 舞 以象功德 ” 那不 可动 摇 的观 念 , 使 其 乐 舞 思 想 具 有 了更 为 丰 富 的 内 涵 。
唐诗逸学古典舞蹈

唐诗逸学古典舞蹈引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唐诗和古典舞蹈分别代表了优美的语言艺术和华丽的身体表演艺术形式。
让我们一起探索唐诗如何启发和丰富古典舞蹈,以及舞蹈如何通过表现手段来诠释唐诗的韵味。
唐诗的艺术魅力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是唐诗盛行的黄金时期。
唐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含义深远的意境,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韵律音调唐诗具有独特的韵律音调,通过调子和押韵的方式给诗歌注入了生命力。
这种鲜明的音律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为古典舞蹈提供了舞动的基调。
2. 意境描绘唐诗以其深邃的意境描绘着大自然、人生百态和情感世界。
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意象的运用,唐诗能够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古典舞蹈可以借鉴唐诗的意象,通过身体姿势和舞步来描绘唐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景象。
3. 文人情怀唐代文人崇尚自由、豪放的精神,他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唐诗中的文人情怀是古典舞蹈创作的重要灵感之源,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人类的情感世界,使古典舞蹈更具深度和内涵。
古典舞蹈和唐诗的结合古典舞蹈作为一种高度技巧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与唐诗相结合,产生了奇妙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以下是古典舞蹈和唐诗结合的几个方面:古典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舞者可以通过学习唐诗,将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转化为舞蹈动作和表情。
这种呼应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唐诗中的深意,并通过古典舞蹈的表演形式得到全新的艺术感受。
2. 舞蹈剧目创作古典舞蹈剧目是将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
唐诗中的经典作品可以成为舞蹈剧目的源头和创作题材。
将唐诗中的故事情节和意象融入到舞蹈中,可以使演出更加生动有趣,并且为观众展现出唐诗的艺术魅力。
3. 舞台美术设计古典舞蹈演出除了舞者的精湛技巧之外,舞台美术设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诗中的山水和文人雅致可以成为舞台美术设计的灵感来源,通过布景、道具和服装的设计,将唐诗中的意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乐舞艺术特征及舞蹈思想

唐代乐舞艺术特征及舞蹈思想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和开放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乐舞艺术的鼎盛时期。
唐代乐舞艺术独具特色,表现出独特的舞蹈思想。
首先,唐代乐舞艺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唐代乐舞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舞剧、歌舞、宫廷舞蹈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其中,舞剧是唐代乐舞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大规模的剧场演出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舞剧内容广泛包括了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宫廷故事等,通过舞蹈、表演、音乐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壮丽。
其次,唐代乐舞艺术注重舞者的技巧和形态美。
在唐代,舞蹈技巧得到了高度发展,舞者的身体灵活性和舞蹈技巧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唐代的舞者通常是具有出色的技艺和独特的舞姿的专业舞蹈演员,他们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精细的表演技巧,展示了独特的舞蹈形态美。
唐代的舞蹈注重动作的流畅和节奏的饱满,舞者通过肢体的灵活运动和舞蹈的变化,展现出优美动人的舞姿。
此外,唐代乐舞艺术表现了独特的舞蹈思想。
唐代舞蹈思想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追求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统一、唐代乐舞艺术追求形态美,并以舞蹈表达情感和意境,通过肢体的动态和舞蹈的节奏,表达内心世界中的喜怒哀乐。
此外,唐代乐舞艺术还注重创新和变革。
唐代乐舞艺术与其他地区的艺术相互交流,吸收了中亚、西亚和印度等地的舞蹈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总之,唐代乐舞艺术在形式、技巧和思想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
唐代乐舞艺术形式多样,技巧高超,表现了优美的舞蹈形态美和深刻的舞蹈
思想。
唐代乐舞艺术的繁荣和独特之处,对后世的乐舞艺术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唐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时代。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从唐朝音乐与舞蹈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的特点唐朝音乐以丰富多样的曲调和乐器演奏而闻名。
首先,唐代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性和情感的表达。
许多脍炙人口的曲调在这个时期出现,例如《阳关三叠》、《凉州词》等,这些曲调具有婉转抒情的特点,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唐朝音乐注重曲调的变化和节奏感。
不同曲调在音乐中相互结合,使整个演奏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唐代音乐还使用了多种乐器,包括丝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通过这些乐器的演奏,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独特韵味。
二、舞蹈的特点唐代舞蹈以舞姿婀娜、形态优美而著称。
首先,唐朝舞蹈注重舞者的表演技巧和舞姿的展现。
舞者们通过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舞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长恨歌》中舞者们的舞姿婀娜多姿,将诗意和舞蹈完美结合,使人们欣赏到了高贵优雅的艺术魅力。
另外,唐代舞蹈还注重舞台布景和服装的设计。
舞台布景的精美细致和服装的华丽繁复,为舞蹈表演增添了视觉上的享受。
三、唐代音乐与舞蹈的代表作品唐朝音乐与舞蹈的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长恨歌》、《凉州词》、《广陵散》等。
《长恨歌》是唐代宫廷歌舞剧,以统一的曲调和舞蹈动作展现了杨贵妃的美丽与伤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凉州词》是一首表现边塞风情的歌曲,它融入了西域音乐的元素,通过动听的旋律和舞蹈动作,展现了大漠风光与边疆人民的生活。
《广陵散》是一首以琵琶独奏为主的器乐曲,通过曲调的起伏和变化,表现了忧愁和雄壮的情感,成为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四、对后世的影响唐朝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音乐方面,唐代音乐曲调的丰富和多样性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灵感。
许多古琴曲、笛子曲等乐曲的基础就是在唐代形成的。
唐朝的舞蹈与音乐艺术

唐朝的舞蹈与音乐艺术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在舞蹈与音乐艺术方面有着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唐朝时期的舞蹈和音乐艺术,介绍其特点和影响,并通过一些经典的作品来展示唐代艺术之美。
一、唐朝舞蹈的特点唐朝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高峰时期,其舞蹈形式丰富多样,表达手法独具特色。
相比于其他时期的舞蹈,唐朝舞蹈更加注重挥洒情感和展示身体的灵活性。
唐代舞者的动作优美而大气,舞蹈在力度和形态上都具备了更高的艺术追求。
另外,唐朝舞蹈还注重场景的逼真和服饰的华丽。
舞台背景的布置、服饰的选择以及配乐的运用等都是唐代舞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使得唐朝舞蹈既能够引人入胜,又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二、唐朝音乐的特点随着舞蹈形式的发展,唐朝音乐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唐朝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体系融合了当时多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唐代音乐丰富多样,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乐舞音乐等多种形式。
在唐朝音乐中,以雅乐最为著名。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一种,用于重大场合和庆典活动,曲调庄重优美,气势磅礴。
在雅乐中,乐器和人声的结合极其和谐,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三、经典舞蹈作品欣赏1. 《梨园春·序》:这是一首唐代宫廷舞曲,舞者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在宫殿前翩翩起舞。
乐曲明快悠扬,舞姿流畅而婉转,展示了唐代舞蹈优雅和高贵的一面。
2. 《霓裳羽衣舞》:这是一支唐朝的舞蹈,曲调婉转欢快。
舞者身穿羽衣,仿佛仙女下凡,展示出唐代舞蹈的轻盈和飘逸。
3. 《大唐昭君图》:这是唐朝的宫廷舞剧,讲述了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舞剧中舞者的精湛技艺和舞蹈动作的精准演绎让人叹为观止。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舞蹈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舞蹈艺术的瑰丽和魅力。
唐代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高超的技巧,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四、唐代舞蹈和音乐的影响唐朝的舞蹈和音乐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唐代舞蹈艺术的繁盛时期

唐代舞蹈艺术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盛的时期,艺术也是如此。
唐代舞蹈艺术在繁盛的时期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了中国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
一、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背景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顶峰时期,文化繁盛,艺术发展迅速。
唐朝时期,统治者倡导“尚武好文”,鼓励兵士和文人都要学会舞蹈。
唐代皇帝更是喜欢舞蹈,他们自己也亲自参与和督导舞蹈表演,对于舞蹈文化的会演都很重视。
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为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此时期还有很多外来文化,给唐代舞蹈艺术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形式。
二、唐代舞蹈艺术的特点唐代舞蹈艺术特点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方面:1. 门类繁多唐代舞蹈艺术的门类很多。
其中,宫廷舞、娱乐舞、神仙才艺都是显著的代表。
唐代的宫廷舞蹈大气恢弘,舞步轻盈优美;娱乐舞和肢体舞则更具轻松欢快的节奏;神仙才艺中飞天舞便是最著名的一种,尤其是“丝竹合奏”表演更是把唐代舞蹈艺术的独特风格展现出来。
2. 表演形式多样唐代舞蹈艺术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舞蹈要求单人表演,有的则需要多人配合演绎,更有很多大规模的盛大宴会上演出的集体舞蹈。
唐代的舞蹈演员不仅要表演舞蹈本身,还要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状态。
3. 跳的动作复杂唐代舞蹈艺术的动作也很特别,舞者常常极力展示自己的身体能力。
舞者们在跳舞时缓缓扭腰、转身、站立,再一跳一滚,动作相对而复杂,难度极大。
还有一些蕴含着时间、空间、人物、形式等等因素的动作组合,需要舞蹈演员进行长期专业训练才能掌握。
三、唐代舞蹈艺术的意义唐代舞蹈艺术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深的文化历史意义。
1. 表现时代精神唐代舞蹈艺术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社会思想,在唐代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舞蹈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在阐述着唐代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感。
2. 传承中华文化唐代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它人们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社会,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朝舞蹈特点

唐朝舞蹈特点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舞蹈在当时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唐代舞蹈以其优美的形态、灵动的动作和多样的表现方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唐朝舞蹈的特点,包括舞蹈形式、舞蹈音乐、舞蹈演出和舞蹈服饰等方面。
唐朝舞蹈的形式宫廷舞蹈宫廷舞蹈是唐朝舞蹈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在皇宫中演出。
宫廷舞蹈以优雅、大气的舞姿为特点,强调舞姿的舒展和舞者的仪态。
宫廷舞蹈的动作优雅流畅,舞者的身姿伸展开来,寓意着皇权的神圣与威严。
民间舞蹈唐朝的民间舞蹈多样丰富,表现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民间舞蹈形式灵活多变,有手舞、足舞、器舞等多种类型。
民间舞蹈动作活泼、欢快,节奏明快,富有强烈的节日气氛。
佛教舞蹈佛教舞蹈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
佛教舞蹈主要是在寺庙中演出,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宣扬佛教教义和慈悲信仰。
佛教舞蹈的动作庄重肃穆,舞者身穿僧袍,舞姿严谨庄重。
唐朝舞蹈音乐唐代舞蹈音乐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代舞蹈音乐主要包括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种类型。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唐代舞蹈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音乐具有严谨庄重的特点,音调高亢而宏大。
宫廷音乐往往由管乐和弦乐组成,乐曲优美婉转,与舞者的动作相得益彰。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音乐节奏明快、欢快活泼,能够激发人们的情绪。
民间舞蹈音乐往往以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为主,音乐旋律简单明快,让舞者能够更好地表达欢乐和喜悦的情感。
唐朝舞蹈的演出形式群舞唐朝舞蹈中,群舞是一种普遍的表演形式。
群舞中有多名舞者同时执行相同的或类似的舞蹈动作,形成整齐划一的画面。
群舞能够展现出舞蹈的壮美和集体的力量感。
独舞独舞在唐朝舞蹈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形式,一名舞者独自表演舞蹈,动作流畅、婉转。
独舞能够更好地展示舞者的个人表达和技巧。
伴舞伴舞是唐朝舞蹈中舞者之间互相配合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伴舞中,舞者之间相互呼应,相互配合,通过相互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唐代的舞蹈文化

唐代的舞蹈教育对现代舞蹈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为现代舞蹈教育 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唐代舞蹈教育的多元化体系和方法为现代舞 蹈教育提供了多种选择和可能性。其次,唐代舞蹈教育强调技艺与文化的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理念对现代舞蹈教育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最后, 唐代舞蹈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启示了现代舞蹈教育在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 中的作用。
影响
唐代舞蹈陶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 仅为人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现了唐代舞蹈的真实面貌,而且对现代舞 蹈艺术发展产生了启示作用。
1、历史文化价值
唐代舞蹈陶俑作为古代舞蹈艺术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唐代舞蹈文化提供了重要 的历史依据。通过对陶俑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唐代舞蹈的表演形式、风格特 点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进一步深化对唐代历史文化的认识。
细节阐述
1、唐代的舞蹈教育机构和师资 力量
唐代舞蹈教育机构主要有宫廷教坊和地方教坊。宫廷教坊是为皇室服务的专业 舞蹈教育机构,师资力量雄厚,聚集了众多的专业舞蹈艺人。地方教坊则是在 各地进行的民间舞蹈教育,由民间艺人自发组织并进行教学。
2、唐代的舞蹈教育内容和课程 设置
唐代舞蹈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舞伎、雅乐、胡旋舞等。在教学上, 唐代采用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主要包括 舞蹈史、音乐理论等,实践课程则包括各种舞蹈技艺的传授和排练。此外,唐 代还强调舞蹈艺术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组织了各种舞蹈表演和比赛活动。
谢谢观看
3、社会价值
唐代舞蹈陶俑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们不仅能 够展现出唐代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心态和社会风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人民生活状况。对于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审美艺术史 唐代舞蹈

唐代舞蹈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一、唐代舞蹈空前繁荣的原因在古老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空前繁荣强盛的时代。
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强大,蔚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一代文学之代表唐诗自不必说,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种艺术门类也齐头并进,各领风骚,汇成了绚丽多姿的艺术百花园。
舞蹈这一古老的艺术,宛如百花园中一丛盛开的奇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它带着青春的朝气,蓬勃的生机,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在中国舞蹈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篇章。
舞蹈至唐代臻于极盛不是偶然的,除了时代提供的条件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因。
源远流长的古代舞蹈:唐代舞蹈植根于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古代舞蹈,在前代传承发展的基础上绽开绚丽夺目之花,结出丰硕甘美之果。
空前活跃的中外乐舞交流: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极盛时期,而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通过交流、吸收、融合其他地区或其他民族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是文化史上的一种规律性现象,自然也符合乐舞的发展规律,唐代乐舞的兴盛以及取得的高度成就,正是在这一空前广泛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出现的。
唐朝统治者乐舞观的变化:在乐与政的关系上,唐代统治者显然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明确指出“国之兴衰,未必由此”,对传统礼乐观的大胆修正。
这一思想观念上的解放,既有助于乐摆脱礼的束缚,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也为供观赏娱乐的俗乐舞的兴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大开了方便之门。
二、唐代舞蹈的特点艺术总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并于其中凝聚和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内容及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舞蹈自然也不例外。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国家空前强大统一的局面,较长时期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唐代舞蹈的高度发达和繁荣,也造就了唐代舞蹈欣欣向荣、丰富多彩、健康明朗的艺术风貌。
尽管每一个舞蹈各有其不同的风姿,不同历史时期舞蹈也有所变化,但在总体上仍然清晰地显示出它所特有的迥别于其他时代的恢宏壮大的大唐气象。
唐代乐舞艺术特征及舞蹈思想_唐敏

一、艺术特征 唐代吸收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历代以来的 乐舞精髓,其专门乐舞机构的设立更是推动了乐舞规模 的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超高技艺的乐舞艺人,创作 了大量的乐舞节目,丰富的表演手段和艺术形式充分展 示了乐舞极大的包容性,唐代乐舞融多民族、多地域、多 种风格于一炉,构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1、乐舞的综合性 古人对“乐”的解释是: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唐代乐舞的 完善发展推动了歌舞戏作品的形成,依据任半塘先生的 考证和说法,乐舞精品《西凉伎》和《踏谣娘》等就属于综 合技艺作品,形式更是兼备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说 白这五种技艺,充分体现了诗、舞、乐等艺术的综合性。 2、气韵的讲究性 气韵是唐代乐舞最本质的艺术特征之一,有了“气” 才有“形”和“情”,有了“形”和“情”才有“神”和“韵”,气韵 贯穿于乐舞的形体动作和情感表现的始末,只有呼吸的 韵律、气息的引导才能让每一个具体的舞蹈动作具备生 动的因素,使之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从而愈发显现出唐代 宫廷乐舞典雅、端庄的美感和雍容华贵的气度。 3、形式的多元性 舞蹈大融合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汉族乐舞、少 数名族乐舞、外国乐舞的相互融合,再加之中原乐舞文化 与西域异族乐舞的相互碰撞渗透,交融佛、儒、道三教合 一的乐舞文化,在唐代技艺高超舞蹈家的构思后,创作了 大量不同内容的宫廷乐舞和风格各异的民间舞蹈,构成 了唐代乐舞表演形式的多元性。 二、乐舞思想 我们知道,与今天单纯意义上“音乐”概念不同, “乐” 在中国古代是指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其乐
唐代音乐与舞蹈的研究

唐代音乐与舞蹈的研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期,它不仅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鼎盛时期,还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唐代,音乐与舞蹈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们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唐代音乐与舞蹈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一、唐代音乐的特点在唐代,音乐是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
唐代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曲调多样性:唐代音乐曲调丰富多彩,既有慢板,又有快板,有吟咏,也有口部发声。
此外,唐代音乐还有一些特别的乐器,如笙、箫、琵琶等,让音乐更加丰富。
2. 音乐形式的改变:在唐代,从器乐曲、歌唱到舞蹈音乐,形式逐渐丰富多样化,不仅演奏的乐器更加多样,而且演奏的方式也更加丰富。
3. 音乐演奏技巧的发展:在唐代,乐器制作时尺寸大小严格制定,在演奏技巧方面,逐渐出现了流传至今,如加强手法直接使得优化音乐效果。
二、唐代舞蹈的研究成果随着对唐代文化的深入研究,唐代舞蹈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唐代舞蹈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舞蹈类型的丰富多彩:在唐代,舞蹈类型丰富多彩,有泥舞、齐舞、旋舞等等,每种舞蹈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舞步。
2. 舞蹈的演变:在唐代,舞蹈的演变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一些舞蹈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新的舞蹈类型,这种情况在唐代的宫廷舞蹈中尤为突出。
3. 舞蹈的装束演变:在唐代,舞蹈装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以繁琐、丰富为特点,讲究对比度的表现,拓展了唐代舞蹈的表现范围。
三、唐代音乐与舞蹈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唐代音乐与舞蹈在中国和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唐代音乐与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的最高水平。
2. 唐代音乐与舞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与舞蹈。
例如,唐代音乐对于日本古典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唐代音乐与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唐朝乐舞的基本介绍

唐朝乐舞的基本介绍唐朝乐舞是中国唐朝的汉族舞蹈艺术,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下,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唐朝乐舞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唐朝乐舞的分类* 软舞o 绿腰o 霓裳羽衣舞o 惊鸿舞o 凌波舞* 健舞o 胡旋舞o 胡腾舞* 宫宴舞o 七部伎o 九部伎o 十部伎o 坐部伎o 立部伎* 四方乐舞* 剑器舞唐朝乐舞舞蹈大家* 公孙大娘* 杨贵妃* 梅妃* 谢阿蛮* 张云容唐朝乐舞的特色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舞蹈艺术,唐代舞蹈式样之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历代所不能企及. 舞蹈以独立的表演艺术风格登上艺术舞台.舞蹈分类以动作技巧和风格特征来划分,说明了舞蹈动作技巧体系的完善. 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说明了编导水平的成熟.舞蹈能够在唐朝发展的如此繁荣,这和唐朝的君主,经济,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自唐高祖登基之后,宫廷舞蹈开始了改革发展,宴享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 而"立部伎""坐部伎"中最为著名也最有影响的一部乐舞是<秦王破阵乐><新唐书.礼乐志>记:"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很可惜的是,我国已经失传,但在日本还有保留.而说起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万不陌生.此乐舞由唐玄宗作曲,杨玉环表演,是在汉代<相和大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其气势华贵辉宏.相传,唐玄宗梦游月宫,闻仙乐觅见众仙女着羽衣,在神仙幻境中翩然起舞.蒙醒后依据回忆记下乐曲命贵妃杨玉环和乐舞蹈.也正是因为君主的喜爱和推崇,推进了舞蹈的发展,歌舞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事,尤其是在士族大夫和贵族阶层中,每宴游,必有舞.如此之下,歌舞艺妓云云,但地位低下,命运悲惨,没有人的尊严,完全供他人娱乐,为佐宴之物,更甚者,她们随时都有可能丧身权贵。
唐代舞谱相关知识点总结

唐代舞谱相关知识点总结唐代舞谱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当时的舞蹈形式、动作和技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了解唐代舞谱的相关知识点,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舞蹈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唐代舞谱的概述、特点、类型、内容、价值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唐代舞谱的概述唐代舞谱是指唐代时期所编纂的舞蹈记谱文献,它记录了唐代舞蹈的各种形式、技巧和动作,是研究唐代舞蹈的重要资料。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舞蹈艺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唐代舞谱的出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唐代舞谱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和应用,至今仍保留了不少珍贵资料。
二、唐代舞谱的特点1. 多样性:唐代舞谱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宫廷舞、宴会舞、宗教舞等不同类型,涵盖了唐代舞蹈的各个领域。
2. 详尽性:唐代舞谱对舞蹈的动作、姿势、技巧做了详细的描述,为后人研究舞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艺术性:唐代舞谱中所记载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舞蹈形式,更融入了当时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唐代舞谱的类型1. 宫廷舞谱:记录了当时宫廷中各种仪式、活动中所演练的舞蹈形式,以及宫廷女子在各种场合的舞蹈动作。
2. 宴会舞谱:记录了唐代各种宴会、婚庆、祭祀等活动中所演练的舞蹈形式,一般以欢快、优美的舞蹈为主。
3. 宗教舞谱:记录了唐代宗教仪式中所表演的舞蹈形式,多为神话、祭祀等主题。
4. 民间舞谱:记录了唐代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所演练的舞蹈形式,如劳动舞、婚庆舞等。
四、唐代舞谱的内容1. 舞蹈形式:它包括了当时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如歌舞、器舞、仪式舞等。
2. 舞蹈动作:舞谱中详细记载了各种舞蹈动作的名称、要领和技巧,如旋转、踢腿、走位等。
3. 舞蹈音乐:舞蹈动作往往伴随着音乐节奏,舞谱中通常也会记录相关的音乐曲目和节拍。
五、唐代舞谱的价值1. 历史价值:唐代舞谱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舞蹈艺术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唐代的舞蹈艺术与表演技巧

唐代的舞蹈艺术与表演技巧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不仅是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巅峰,也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高峰期之一。
唐代的舞蹈艺术不仅在形式上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技巧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代的舞蹈艺术形式多样,有宫廷舞蹈、宗教舞蹈、民间舞蹈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宫廷舞蹈。
宫廷舞蹈要求舞蹈者仪态端庄、气度高雅,动作流畅、姿态优美。
此外,还要掌握一些特定的表演技巧,如轻盈、灵动、含蓄等,以展现皇家的典雅气质。
唐代宫廷舞蹈的舞姿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如“梨园仙子”般的身姿、“虹霓妆”般的装束等,都是富有文化内涵的表现手法。
同时,唐代宫廷舞蹈的音乐、灯光、服饰等细节也十分讲究,以达到更加细腻、逼真的表演效果。
除了形式的创新外,唐代舞蹈艺术在技巧上的创新也值得我们注意。
唐代的舞蹈技巧具有灵活多样、独具特色的特点。
例如,跳舞时要求有连贯性、跳动流畅、手脚配合。
在表演动作上,更要求各种各样的跨度、转身等技巧,如蹬跳、双跳、奔跑、旋转等等。
这些技巧对于形成唐代舞蹈艺术的独特风格和特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唐代舞蹈艺术中,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独舞。
独舞是指一个舞者单独跳舞,不需要其他人的配合。
在唐代,独舞被视为一种高难度的表演形式,舞者要具备非常高的技巧和创造力。
唐代独舞形式多样,有以纯舞技为主的“独奏”舞蹈,也有以情感表现为主的“独唱”舞蹈。
其中,最为著名的独舞之一就是“杨门女将”。
这是一种以剑术为主题的独舞,舞者要在跳舞的同时,手持长剑,以剑术动作为舞蹈的主要形式,体现了唐代女性的刚毅和果敢。
总之,唐代舞蹈艺术在形式和技巧上的创新及其表演技巧的创新,为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唐代的舞蹈艺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技巧上,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舞蹈艺术》

《唐代舞蹈艺术》
唐代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唐代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黄金时期,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唐代舞蹈艺术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全球文化中也享有盛誉。
唐代舞蹈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宗教舞蹈等多种类型。
其中宫廷舞蹈以其华丽、庄重、高雅的特点闻名于世,是唐代舞蹈艺术的代表之作。
而民间舞蹈则以朴实、欢快、自然的特点为主要特色,反映了唐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唐代舞蹈艺术在形态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唐代的舞蹈形态以独舞为主,配合着人声、乐器等音乐元素,营造出历史悠久、深邃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唐代舞蹈艺术的形态多变,动作优美、灵活,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唐代舞蹈艺术的舞蹈动作往往是由一系列的单元动作组成,整个舞蹈的编排更是对唐代社会风情、文化内涵的体现。
唐代舞蹈艺术在文化内涵上也极为丰富。
唐代的舞蹈艺术在表现上以传统的道德观念、爱情、战争、宗教、神话等为主题,通过形态的表现来传达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唐代人民的思想与情感。
此外,唐代舞蹈艺术还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展现了唐代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国际影响力。
总之,唐代舞蹈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舞蹈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
全球文化中也享有盛誉。
唐代舞蹈艺术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等都反映了唐代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成就,对今天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唐诗中的宗教乐舞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唐诗中的宗教乐舞唐代疆域辽阔,经济发达。
由于在文化上秉持开放精神,广泛吸收、容纳了古丝路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唐·张说《醉中诗》)唐代的诗歌与乐舞堪称文化艺术的双璧。
唐代乐舞流行朝野,广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成为诗人们创作的素材,被称为“乐舞诗”。
而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诗歌和乐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者交相辉映,成为后人了解唐代宗教诗歌与乐舞的吉光片羽。
《胁侍菩萨与伎乐天》(敦煌莫高窟172窟·盛唐)一、唐代宗教乐舞的特色之一,是融合了古丝路沿线的各个地区的舞蹈文化元素。
当时,这些地区大都信仰佛教,向唐王朝传入了很多佛教乐舞。
比如,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骠国(位于今缅甸)乐传入长安(今陕西西安)。
骠国乐共有12首乐曲,包括乐舞作品和器乐作品。
其中曲名如《佛印》《禅定》《甘蔗王》(意为“佛教民如蔗之甘”)等,都是佛教乐舞,“乐曲皆演释氏经论之意”。
(《旧唐书·骠国传》)对此,唐代诗人留下了众多诗篇。
白居易《骠国乐》诗:“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元稹《骠国乐》诗:“促舞跳趫筋节硬,繁辞变乱名字讹。
千弹万唱皆咽咽,左旋右转空傞傞。
”这些诗句是对其舞姿的生动描绘:舞者头梳椎髻,佩戴珠缨花鬘,在玉螺和铜鼓的伴奏下,如龙蛇蜿蜒般地舞蹈(这种舞蹈在南传上座部佛教流传地区至今流传)。
古丝路上的佛教乐舞为中国传统佛教乐舞注入了新的元素。
佛教初传中国,佛曲念唱都使用梵音梵文。
但是当时传入的佛曲在音节上适应不了汉语歌词;而用汉曲来咏唱梵文则语音与乐调无法协调,所以采用说唱形式的“俗讲”。
(参见慧皎《高僧传·经师论》)而古丝路上传入的佛教乐舞为此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因此被广为接受。
所以白居易《骠国乐》诗中写道:“闻君政化甚圣明,欲感人心致太平。
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
唐代舞蹈发展知识点总结

唐代舞蹈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唐代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为舞蹈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唐代有许多重要的舞蹈作品问世,如《霓裳羽衣舞》、《敕勒歌舞》、《杂剧》等,这些舞蹈作品对后世舞蹈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在唐代,舞蹈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娱乐、宗教仪式等各个领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舞蹈艺术体系。
尤其是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
3. 唐代还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舞蹈家和舞蹈理论家,他们对舞蹈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以著名的舞蹈家李白和杜甫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舞蹈元素,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唐代舞蹈的重要资料。
二、唐代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 宫廷舞蹈的特点宫廷舞蹈是唐代舞蹈的代表形式之一,以其高雅、华丽和庄重的风格而著称。
在唐代,宫廷舞蹈主要是为了宴会、庆典等场合而创作和演出的,其舞姿端庄、优美,富有仪式感和神秘感。
宫廷舞蹈的服饰、音乐、舞姿等方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组合,体现了君王的威严和统治者的风范。
2. 民间舞蹈的特点民间舞蹈在唐代得到了大力发展,其特点是质朴、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唐代的农民、手工艺人、商贾等各个阶层的人民都喜爱跳舞,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民间舞蹈的舞姿灵动、富有活力,常常表现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特色,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人民的生活情趣。
3. 舞蹈音乐的特点唐代舞蹈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唐代的舞蹈音乐以琵琶、箫、笙等民族乐器为主要伴奏,音乐旋律优美动听,与舞蹈的舞姿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音乐风格。
三、唐代舞蹈的影响和传承1. 对后世舞蹈的影响唐代舞蹈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对后世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舞蹈作品和舞蹈理论为后世舞蹈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思想启示,成为后世舞蹈创作和表演的重要参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简述唐代舞蹈思想的七点内容
唐代舞蹈思想之一:舞者乐之容
表现为人体的姿态动作、空间调度、服装道具。
但这里的舞者乐之容的“容”除了上述字面意思之外,还有更加深入的内涵。
“乐”作为古代礼乐统治中的重要因素,其性质为——乐与政通,那么,对唐代而言,乐舞不仅与政通,还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国情;从乐舞的内容形式中,能反映出国家的气象;也就是说“乐”决定“容”,有什么样的“乐”就会有什么样的“容”,乐舞之宣扬“文”与“武”,反映了统治者是和平仁慈还是好战残暴;由此可见,舞者乐之容的意思不仅是说舞蹈是乐的外化体现,还阐述了乐、舞蹈、与国家政治的彼此反映与关联。
唐代舞蹈思想之二:舞以象功德
舞以象功德也非常好理解了,就是乐舞象征着统治者的政绩与功德,从周代纪功舞蹈的内容我们就已经知道,功成作乐自那时起已经成为历代君王的传统,成为毋庸置疑的共识;既功成作乐,以舞象之;
这些作品都无不作证着舞以象功德再唐代的进一步深入化、多样化以及思想化。
唐代舞蹈思想之三:舞以美德操
在唐代,乐舞被当成善人心、美道德、成教化、易风俗的有效手段;乐舞是以情感为中心的艺术,舞蹈也是凭借人体动作来表达某种情感意念,容易被人接受,起到陶冶性情、高尚情操的作用;舞以美
德操的传统同样可以在周代礼乐制度中的六小舞中找到源头,六小舞对贵族子弟或端庄之文气或健壮之武身的熏陶都是以乐舞为手段的对人的教化,但是在唐代,这种教化相对于六小舞对人的外在气度的教化更深了一步,更加明确的关注到了乐舞对善人心、美道德、成教化、易风俗的深刻作用。
唐代舞蹈思想之四:舞以摅shū情志
舞以摅shū情志,是指舞蹈能够展示人类心灵与情感世界;舞蹈是表达人类情感表现最直接强烈的手段;舞蹈可以充分展示文字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人类的心态、心志、情感、情思;可见,舞蹈对人类心灵与情感世界之“情”的表达,经过汉、魏晋之以舞言“情”的发展之后,在唐代获得了进一步的思想上的共识性确立。
唐代舞蹈思想之五:悲悦在人心
欢者听之则喜悦,哀者听之则悲伤。
悲与悦主要在于人内心的感受,不是音乐本身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在“乐舞”与“人心”的关系问题上,唐代的这种悲悦在人心的思想虽然有所进步,但其只强调了审美主体——“人心”的单方面,而忽略了审美客体——“乐舞”的影响力。
如果忽视这一点,也就否认了乐舞所具有的情感影响力,则历代统治者一致将乐舞作为治心、劝善、和风俗、谐人神的手段,也就成为了虚妄。
唐代舞蹈思想之六:知乐为君子
在知乐为君子的理论思想认识中,“乐”可按层次高低分为声、音、乐;“声”是最低层次的乐;“音”则被当做具有一定艺术性质的
音乐;惟有“乐”才是积淀了多种内容,包括艺术、政治、哲学意义的东西,把握了“乐”几乎相当于了解了“道”,可见“乐”之内涵的丰富与深刻;这也就是为何“惟君子能知其乐”的原因。
可见在唐代,“乐”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舞蹈思想之七:礼乐宁邦国礼
为了区别等级,乐是为了和睦上下,乐与礼相互调剂,就能使人们分贵贱而不疏远,情融洽而不轻慢;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
但礼与乐要有“度”,既不能损,亦不能盈,礼损则坏,乐盈则崩。
可见礼乐宁邦国思想是唐代对礼乐制度的肯定与明晰,乐与礼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统治阶级的秘术,而成了当时乐舞思想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