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大纲
4.6体育舞蹈——【公共艺术(音乐篇)】

旗开得胜《体育舞蹈》教案1学一学多媒体先展示图片,学生初步学习关于体育舞蹈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体育舞蹈?2.舞蹈的发展史及舞蹈的分类。
11.多媒体播放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背景音乐的节拍是什么?②舞蹈的动作特点是什么?2.师生分析总结动作特点上下起伏、不断旋转、形成流动的环行线,上身一直保持挺立、平稳。
3.再次观赏,仔细观察基本舞步4.教师介绍基本舞步三拍三步、犹豫步、三拍两步、三拍四步。
11.多媒体播放资料,学生感受狐步的特点并思考从舞步上你能联想到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3.师生共同总结稳重大方、从容不迫、动作严谨、悠然轻松。
4.教师介绍基本动作三直门。
1.多媒体播放资料,介绍快步的的动作特点1听辨音乐节拍。
2.多媒体播放资料,介绍快步的基本节奏慢、慢、快、快、慢。
慢节奏两拍,快节奏一拍。
1.多媒体介绍探戈的发展史2.观赏探戈舞,小组谈论问题①探戈的节奏是怎样的?②音乐带有哪种情绪?舞蹈具有何种特征?音乐带有哀伤的情绪。
外表冷漠,内心奔腾是该舞蹈的突出特征。
3.再次观赏,模仿体验11.播放视频,你能说出这种舞蹈的名称吗?简单介绍桑巴的发展史。
2.多媒体播放视频,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舞蹈音乐是欢快热烈?还是快速紧张?3.模仿体验随视频舞动感受舞蹈与音乐的独特魅力。
1.介绍关于伦巴的相关知识2.播放视频,观赏舞蹈,思考问题①音乐节拍是怎样的?11.观赏视频,说说你对斗牛舞的感受?①舞蹈音乐的节拍是怎样的?②斗牛舞让你想到什么?2.分析总结舞蹈的特征舞者挺胸立腰,动作刚劲有力、神态趾高气扬。
3.感受舞蹈独特魅力1.观赏舞蹈,提出问题①舞蹈音乐的节拍是怎样的?11.介绍牛仔舞的相关知识2.小组合作,赏析舞蹈“请同学们按照前面教师安排的欣赏步骤来说说牛仔舞”。
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节拍、舞蹈时的气氛找出舞蹈的特征,仔细观察动作特点(教师慢示范)。
1。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课时分配表第一章情感目标: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音乐传递出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由音乐老师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如:(1)你经常在哪些场合中听到音乐?(2)你喜欢听音乐吗?经常听哪些类型的音乐?(3)你觉得人们在什么情形下会听音乐?(4)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播放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会变成怎样的?(5)你会去剧院听音乐会吗?在简短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下来,老师播放两首速度和力度不一的歌曲,让学生静心感受。
歌曲1 歌曲2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题——音乐的要素。
【基础知识】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主要包括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
这些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速度和力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
力度又称音强,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音乐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让人紧张、兴奋;速度越慢、力度越小,越让人放松、沉静。
2.节奏和旋律节奏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调的节拍,如有的节奏是“嘭恰,嘭恰恰”,有的是“咚咚呛”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美的主要艺术手段。
3.调式和曲式调式是指乐曲中的各音在音高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各音之间的内在规律。
调式因所包含的音数量不一、各音同主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音乐结构单位的名称有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其中动机为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两个动机可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可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可构成一个乐段。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

拧、推、抻
1、结合多媒体介绍安徽地理位置,舞蹈文化。
2、多媒体播放《鼓乡情韵》,学生欣赏。提出问题:
聆听了解
初赏
作品
分析,深入感知 作品的魅力。
鼓
乡
情韵Leabharlann ①这个舞蹈中用到的道具是什么?
②背景音乐你熟悉吗?
3、作品简介
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鼓乡情韵》
聆听感受舞 蹈音乐风格 思考问题
聆听
在欣赏中自主把 握舞蹈的情绪和 风格他点,感受 舞蹈的魅力
欣赏
观察
积极发言
模仿体会
欣赏
思考
通过再次欣赏与分 析,深入感知作品 的魅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 言,积极思考, 增进 学生的鉴赏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舞 蹈欣赏能力。
民
族 民 间 舞
邵
多
丽
再 次 欣 赏
1、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 三位轻盈美丽的傣家少女,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是怎 样的?
② 对比以往我们熟悉的傣族音乐,舞蹈《邵多丽》的 背景音乐是怎么样的?舒缓的、还是欢快的?编者这样 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赏 舞 蹈
1、 多媒体播放《扇舞丹青》,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 作品中背景音乐的乐器是什么?
② 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
2、 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舞蹈作品的相关知识。
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
感受舞蹈
逐步培养学生的舞 蹈欣赏能力。
扇
舞 丹青
民
族
民
间
舞
邵
多
丽
1、 学生分组讨论
旋律变化时的动作特点?
再
次 欣 赏
初 赏 舞 蹈
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表演艺术, 舞蹈动作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人体动作, 因为它能够表现 人的思想, 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它是一种 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音乐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音乐课程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遵循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生参与音乐研究、鉴赏音乐作品、实践音乐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音乐类别与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作品赏析和音乐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2.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
在基础模块,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欣赏音乐作品,研究音乐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赏析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审美原则的感知和领悟;在拓展模块,注重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关联和整合,培养艺术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音乐在哪里(3个课时)通过对自然、生活、殿堂三个环境的音乐声的研究,开拓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发现和认识身边的音乐开始,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二章音乐无界限(3个课时)通过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和题材,满足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强烈需求,提升研究音乐的热情。
然后,将通俗音乐元素与民族的、经典的音乐元素交融与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并拓展音乐研究领域。
第三章“多彩的音乐”将向学生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音乐。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大纲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通用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学时:36制(修)订时间:2019.8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公共艺术—音乐篇》是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声乐艺术、器乐艺术、戏剧艺术、影视和舞蹈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欣赏与鉴别音乐艺术作品。
同时,本课程还以课堂互动、音乐名片和拓展提高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采用艺术欣赏、讲座、学生演示等方式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对其进行艺术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明确音乐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等,奠定其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理论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和分析音乐艺术作品,可以了解民族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深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中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激发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可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作为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艺术实践,为学好其他艺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2)了解音乐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情况。
(4)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规律。
(5)掌握音乐艺术鉴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观察力、判断力和感受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1音乐表现形式——【公共艺术(音乐篇)】

旗开得胜《音乐表现形式》
教案
1
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
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1.想一想
声乐▏《我和你》
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4.师生交流
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
这首歌的名字仅仅指“我”和“你”两个人
聆听体验:感
受声乐这一
音乐表现形
式
讨论对音乐
的感受
讨论旋律的
特点,从而
了解中国民
族五声调式
感受《我和
你》的内在情
感,培养学生
的想象力和
音乐感受能
力
1。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音乐表现形式》教案学科课题教材音乐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音乐表现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 1.初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知识目标 2.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3、把握舞曲、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能轻声哼唱奥运主题歌《我和你》。
情感目标欣赏中表达与体验内心情感,感悟人生,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声乐、器乐两种音乐表现形式的音乐特点。
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形式、,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
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1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声乐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 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聆听体验感受声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4、师生交流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讨论对音乐的感受2引导学生对音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乐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我和你感受《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器乐曲“什么样的景象?序奏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①乐曲主要哪些乐器演奏的 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轻轻哼唱,感受特点,从而了音乐的中国风解中国民族味,体会音乐传五声调式。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

《中国民歌》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它是什么体裁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分类。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对民歌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族民歌┃《川江号子》1、播放《川江号子》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②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与共性:“号令”。
4、引导学生思考:在劳动过程中唱带有号令性的歌曲有什么作用?5、总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倾听节奏与旋律的变化,感受号子特点感受音乐,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总结通过听赏认识劳动号子,并在一系列互动中加深对劳动号子音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初听乐曲1、播放《小河淌水》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②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①山歌的定义。
②歌曲描述的是阿妹在月色下歌唱,呼唤远方阿哥的场景。
聆听体验感受歌声带来的意境思考回答在听赏、分析、歌唱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云南民歌的音色特点。
再次欣赏1、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旋律从容舒展、节奏自由4、总结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云南民歌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自然、坦率、色彩鲜艳,音乐曲风相对精致、细腻。
5、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江南民歌的音乐特点。
聆听感受云南民歌从容舒展,节奏自由,清新优美的音乐风格。
《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MTV,学生欣赏并思考:①歌曲是什么体裁的?②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师生共同了解“小调”的定义及其音乐特点。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4、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深入分析歌曲旋律级进音环绕音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特点委婉细腻、柔美抒情通过“听—唱—析”的步骤形成学生体验;进一步体会到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流畅、柔美抒情的音乐风格通过对比欣赏江苏、东北两首《茉莉花》,帮助学生理解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与人们的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有着极大的联系。
4第四节 合唱艺术——【《公共艺术》音乐 精品教案】

旗开得胜《合唱艺术》教案1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合唱曲《同一首歌》,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同学们听到哪些声音?②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合唱艺术》。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唱1、合唱的定义2、合唱的分类①按音色分为:同声合唱、混声合唱。
②按伴奏类型分为: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
③按声部分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或者更多声部。
聆听了解为赏析作品做好铺垫。
1、听赏女声二声部合唱《青春舞曲》,感受歌曲的2女声二声部合唱┃《青春舞曲》情绪。
2、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4、介绍作者——王洛宾5、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感受女声合唱的音色特点。
混声四部合唱┃《婚礼进行曲》1、播放混声四部合唱《婚礼进行曲》,学生欣赏并思考:①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它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介绍作者——威廉·理查德·瓦格纳。
4、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5、提出问题,深入分析:①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②歌曲有几个声部?6、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的音乐特点仔细聆听,感受歌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分析歌曲,感受风格。
引导学生参与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教案-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第一节-中国民族器乐曲

《中国民族器乐曲》教案2、听一听点击乐器, 听一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引出本课课题: 《中国民族器乐曲》。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初赏乐曲1.多媒体播放资料, 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②听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教师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的有关知识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演奏方式3、走进阿炳, 了解创作背景3.走进阿炳,了解创作背景3、走进阿炳,了解创作背景欣赏感受聆听了解达成知识目标再次赏析1.再次欣赏, 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2.提出问题:①《二泉映月》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②乐句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3.深入分析乐曲乐曲运用了句句紧扣, 环环相连, 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 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师生分析总结聆听二胡的音色, 并表述出来感受音乐, 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感受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琵琶独奏┃十里埋伏初听乐曲1.多媒体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 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3.介绍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的有关知识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代表作品琵琶曲分类(文曲武曲)4.作品简介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和创作背景。
聆听了解在听赏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
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再次欣赏1.学生再次欣赏并思考:聆听感受乐曲思考问题理解音乐片段的含义①乐曲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②乐曲分为几部分?展现了怎样的场面?③乐曲运用了怎样的演奏技法?2、多媒体出示乐曲标题, 师生共同赏析(1)乐曲分段第一部分: ①列营②吹打③点将④排阵⑤走队第二部分: ⑥埋伏⑦鸡鸣山小战⑧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 ⑨项王败阵⑩乌江自刎(2)演奏技法——轮指轮指, 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 即不同手指轮流在同一根弦上匀速弹奏。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五单元走进戏剧)

《走进话剧》教案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话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话剧,了解剧中人物的表现和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到的作用。
情感目标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聆听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话剧深刻的内涵教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话剧《茶馆》片段1、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2、这部话剧的名字是什么?观看视频认识话剧通过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话剧打好基础。
相认一、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二、《雷雨》剧情简介教师讲解故事概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三、理清人物关系1、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2、四种关系: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
周朴园——繁漪。
鲁贵——鲁侍萍3、多种关系的交织: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周繁漪——周萍:母子,情人关系。
周萍——四凤:兄妹,情人关系。
鲁大海——周萍、周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
鲁侍萍——周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
周冲——四凤:兄妹、恋爱关系。
三、《相认》片段欣赏了解作者、作品故事情节及里面的人物关系。
为更好的学习话剧雷雨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播放视频,提出问题:1、两人相认前内心是怎样的?2、相认后又有怎样的心理变化?3、周朴园的“冷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鲁侍萍面对30年后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周朴园,她感受如何?四、师生共同总结相认前似暗忽明往日浓情,相认后冷一恨中不乏爱的苦涩。
“冷笑”,自己甜蜜的爱情竟结出了吞不下吐不出的苦果。
离别30年,眼前的周朴园是一个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
2.3艺术歌曲——【公共艺术(音乐篇)】

旗开得胜《艺术歌曲》教案11.多媒体出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画像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称号?引出本课课题:《艺术歌曲》。
2.和学生一起了解艺术歌曲的形成、发展及各国的代表家和风格特点德国、奥地利、法国、俄罗斯、中国。
11《乘着歌声的翅膀》1.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MTV,学生欣赏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畅谈音乐感受3.介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和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及其作曲风格4.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5.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整体感受音乐形象,激发音乐想象感受流畅的旋律和柔美的钢琴伴奏,体验歌词的意境与歌曲旋律的温馨、恬静与诗意引导学生参与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11.多媒体播放《摇篮曲》,学生欣赏2.学生思考①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畅谈音乐感受4.介绍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5.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1.播放《我亲爱的》,学生欣赏11.多媒体播放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欣赏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①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他”是什么含义?3.了解词曲作家刘半农赵元任14.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5.学唱歌曲6.引导学生了解作品音乐特征了解作品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学唱歌曲,分析歌曲的音乐特征性,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总结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①歌词②演唱形式③伴奏④演唱水平作业1. 聆听艺术歌曲《母亲教我的歌》改编曲,思考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试着把你对改编前后的乐曲感受填写在表内,并体会作者写作本首歌曲时的内心感受。
2. 欣赏中外《摇篮曲》,感受它们的不同。
1。
5.5戏曲——【公共艺术(音乐篇)】

《戏曲》教案
播放京剧片段,提出问题
1.你欣赏过这段视频吗?
2.你知道这段视频是哪种艺术表演形式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戏曲,去体会戏曲的艺术魅
力。
2
一、了解京剧
了解京剧的起源及京剧的四大行当(生、
旦、净、丑)及京剧唱腔的分类(抒情性、叙
事性和戏剧性)。
二、了解《贵妃醉酒》及《海岛冰轮初转腾》
的故事情节
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
3
了解《四母探郎》及《坐宫》的故事情节、
剧情概要
《坐宫》是一折极其著名的生、旦唱功
戏,唱腔几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
4
了解《三岔口》的故事情节、剧情概要
《三岔口》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戏之一,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三岔口》的故事主要
源于《杨家将演义》中的一段戏。
5
了解昆曲《牡丹亭》及《游园惊梦》的故事
情节、剧情概要
6
7
了解越剧《红楼梦》及《金玉良缘》的故事
情节、剧情概要
《金玉良缘》是越剧《红楼梦》中一段脍炙
人口的经典唱段。
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
8
9
10。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篇)》课程标准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篇)》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三、任务单元划分
四、考核方式
建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占55%,期末考查占45%。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建议
1.选用中等职业学校专用公共艺术(音乐篇)教科书;
2. 选用适合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统一的拓展性学习资料,用以丰富课堂音像资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建议
1.加强音乐基础常识在学生中的普及;
2.有选择性的著名作品在学生中进行深入学习。
(三)师资建议
1.精通音乐基础知识的有经验教师;
2. 音乐知识面较广的音乐教师;
3.有较强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
(四)资源利用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满足高素质学生素质培的要求。
(五)教学评价
1.课程总目标能够按要求严格完成
2. 教学目标基本准确讲授完成;
3.教学课堂组织设计能够顺畅的达到计划效果;
4.学生知识完成情况,与所学知识有密切关联,如:在讲严肃高雅的交响音乐和我国
传统戏曲时,学生兴趣不浓,故而影响知识点的掌握。
建议增加这方面的视频影像及乐曲介绍的资料,以故事的通俗形式与学生的知识点切入,在进行生动的视频影像教学,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高雅音乐的兴趣,争取打开学生对交响音乐的喜爱之门。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展示给全班。
3、介绍调式和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4、播放器乐曲《序奏》,引导学生聆听、感受乐曲的音乐特点和所描绘的内容。
5、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想象。
6、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器乐曲的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情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特点及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目静听,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是什么?如何感受到这种情绪?2.研究:教师介绍音乐情绪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乐作品的情绪特点,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3.欣赏:教师播放一段轻快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辩听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特点,分析这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是什么?如何感受到这种情绪?4.分析:教师播放一段悲伤忧郁的音乐,让学生辩听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特点,分析这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是什么?如何感受到这种情绪?5.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不同音乐情绪的特点及其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情绪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6.练: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辩听音乐的情绪,并通过画画、写诗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7.作业:让学生选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析这首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音乐情绪的概念,感受不同音乐情绪的特点,并能够通过辩听音乐的特点,分析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大学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提升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一、音乐基本概念与元素1. 旋律:音乐中的音高变化,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2. 节奏:音乐中的时间组织,包括节拍、拍号等。
3. 音色:音乐中的声音质感,是区分不同乐器和演唱者的关键。
4. 和声:音乐中的音高关系,包括和弦、调式等。
二、音乐作品鉴赏1. 鉴赏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茉莉花》等。
2. 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及其作用。
3. 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并与自身情感产生共鸣。
三、音乐创作与表达1. 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技巧,如旋律创作、节奏设计等。
2.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
3. 分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回顾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
2. 提问: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述一下你所听到的音乐元素。
二、讲解音乐基本概念与元素1. 教师详细讲解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音乐元素的概念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结合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
三、音乐作品鉴赏1. 教师播放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及其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作品的鉴赏心得。
四、音乐创作与表达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旋律创作、节奏设计等。
2. 学生分组创作音乐作品,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3. 分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鉴赏和创作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质量。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五单元走进戏剧)

《走进话剧》教案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话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话剧,了解剧中人物的表现和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到的作用。
情感目标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聆听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话剧深刻的内涵教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话剧《茶馆》片段1、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2、这部话剧的名字是什么?观看视频认识话剧通过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话剧打好基础。
相认一、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二、《雷雨》剧情简介教师讲解故事概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三、理清人物关系1、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2、四种关系: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
周朴园——繁漪。
鲁贵——鲁侍萍3、多种关系的交织: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周繁漪——周萍:母子,情人关系。
周萍——四凤:兄妹,情人关系。
鲁大海——周萍、周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
鲁侍萍——周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
周冲——四凤:兄妹、恋爱关系。
三、《相认》片段欣赏了解作者、作品故事情节及里面的人物关系。
为更好的学习话剧雷雨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播放视频,提出问题:1、两人相认前内心是怎样的?2、相认后又有怎样的心理变化?3、周朴园的“冷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鲁侍萍面对30年后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周朴园,她感受如何?四、师生共同总结相认前似暗忽明往日浓情,相认后冷一恨中不乏爱的苦涩。
“冷笑”,自己甜蜜的爱情竟结出了吞不下吐不出的苦果。
离别30年,眼前的周朴园是一个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
3.5协奏曲——【公共艺术(音乐篇)】

协奏曲
第一乐章
作
品
介
绍
这部作品是享有古典音乐最高荣誉的“音乐之父”巴赫所创作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第二首,是巴洛克时期精美的复调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作品主要为小号、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4件乐器而写,再加上其他的伴奏乐器。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整个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叠句,在叠句各次重复出现之间有着织体清晰的插部,简短而生动的独奏、二重奏、三重奏主题此起彼伏,又相互关联。
(3)乐曲的最后末尾处的旋律特点是怎样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交流与探讨
通过感受音乐的色彩、节奏、旋律,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
师生总结: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音乐经过自然圆润、淋漓尽致的发展,进入了由整体乐队全奏开始的再现部,音乐变得强烈、激奋,威武有力。
聆听、感受
了解乐曲相关知识,更好地感受歌曲
序
曲
序曲分为两种。一种是歌剧、舞剧等演出前演奏的一段短曲,高度概括、浓缩和表达作品的情绪和剧情发展。另一种是音乐会序曲,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管弦乐曲。
总结序曲的艺术内涵
了解乐曲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入了解管弦乐曲的作品类型
降B小调
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降B小调
第一钢琴协奏曲
协奏曲通常是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而在第一乐章常常穿插一长段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由独奏者单独炫技表演,第二乐章是慢速,以便于独奏乐器抒发其歌唱性特点,最后的乐章往往带有活泼欢快的特性。
了解协奏曲的表现形式和演奏特点
为学习感受乐曲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F第一乐章
F大调第二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音乐表现形式》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乐▏我和你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4、师生交流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5、学唱歌曲聆听体验感受声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讨论对音乐的感受感受《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讨论旋律的特点,从而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轻轻哼唱,感受音乐的中国风味,体会音乐传递的信息。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序奏”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主要音乐作品。
欣赏听辨:音乐的变化及乐器的运用。
讨论总结聆听了解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第一首圆舞曲”1、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学生聆听感受。
①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指导探究,讨论交流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并思考:①第一圆舞曲分为几部分?②它的速度是怎样的?③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6、总结出圆舞曲、舞曲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通用执笔人:
适用学期:审核人:
学时:36制(修)订时间:2019.8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音乐篇》是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声乐艺术、器乐艺术、戏剧艺术、影视和舞蹈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欣赏与鉴别音乐艺术作品。
同时,本课程还以课堂互动、音乐名片和拓展提高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采用艺术欣赏、讲座、学生演示等方式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对其进行艺术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明确音乐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等,奠定其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理论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和分析音乐艺术作品,可以了解民族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深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中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激发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可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作为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艺术实践,为学好其他艺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2)了解音乐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情况。
(4)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规律。
(5)掌握音乐艺术鉴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观察力、判断力和感受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自觉性。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建议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知识性,教学方法上应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多地赏析或了解各类经典的音乐艺术作品。
课堂上可依据授课内容,适当采取主题讨论、辩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进行名作赏析时,教师可将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文学作品、故事、传说等与知识点相结合进行教学。
此外,在授课时还可以选用适合课程标准,且与教科书相统一的拓展性学习和音像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满足学生高素质培养的要求。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为理论课程,主要考核项目包括音乐基础理论(音乐的要素、表现形式和音乐的情绪),声乐艺术、器乐艺术、戏剧艺术、影视和舞蹈音乐的基础知识,名作赏析三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出勤及课堂表现10%,作业反馈20﹪,教学实践活动10%。
期末考核为开卷笔试,占总成绩的60%。
五、建议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