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菌,简单来说就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其具体定义为一种细菌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对同一类的三种。
多重耐药菌出现,主要原因是细菌变异以及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通常病情复杂,治愈非常困难,需要使用较高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上常见多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等。
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1.怎么确诊多重耐药菌?方法?2。
你们多重耐药菌都报哪些?怎么报?3.对检出率较高的多重耐药菌是否做同源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4.怎样总结多重耐药菌分析?多长时间公布一次?你们医院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能定期召开吗?根据群里的讨论,总结如下:所谓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MDR):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一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泛耐药(XDR):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一种)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的所有药物不敏感。
*屎肠球菌对碳青霉烯类固有耐药,粪肠球菌对链阳菌素类固有耐药,定义细菌耐药时要从若*中的某种病原体对某个代表性抗菌药物或这个类别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则1、MRSA:对苯唑西林和(或)头孢西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VRE:琼脂筛选法能检测全部的VRE型,为临床常规筛选VRE的既简便有可靠的方法;纸片扩散法(需验证万古霉素mic)、自动化药敏检测法及分子生物学法3、CR-ABA、CR—PAE: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MIC法。
对于XDRAB或PDRAB菌株建议采用MIC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给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参考。
对于XDRAB或PDRAB感染,推荐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联合药敏试验,如琼脂棋盘稀释法可精确判断两药是否有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但该方法较为繁琐;也可采用K—B法,将待测药敏纸片放置相邻、距离合适的位置,次日观察两个纸片间抑菌圈是否有扩大;或用Etest法,把Etest条在合适的位置交叉叠放,可粗略观察药物间是否有协同作用。
4、CRE:纸片扩散法及MIC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求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验证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改良HOdge实验、EDTA协同实验、Etest条实验(IMI 和IMI+EDTA协同实验)因为目前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多重耐药菌完整ppt课件
血培养的数量:采集血培养都应该在使 用抗生素之前进行,推荐同时采集2~3 份血
可编辑课件PPT
7
痰培养:
将痰液标本接种于营 养培养基上,在一定 温度、湿度等条件下 ,使对营养要求较高 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 其进行鉴别,从而确 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 培养法
可编辑课件PPT
8
在ICU常见的几种超级细菌:
可编辑课件PPT
5
• 血培养: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 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 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 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 种人工培养法
• 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
• 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 的应用价值
可编辑课件PPT
6
采血量:对婴幼儿和儿童,一般采血 3~5ml用于血培养。成人血培养的标本 量为10ml,血液和肉汤比一般推荐为 1:5~10
可编辑课件PPT
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
1983年世界首例报道,最初在 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
长期大量使用第三代头孢后产生此 酶, β-内酰胺酶突变(CTM, SHV)。
ESBL能水解头孢类、青霉素类和氨曲 南,但可被棒酸、舒巴坦抑制
CAZ+CAL
ESBL不能水解炭青霉烯 类 抗生素(泰能)、头霉素类。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可编辑课件PPT
1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有 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 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 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泛耐菌株(P-resisitence):对几乎所有类抗菌 素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 头孢菌素、碳氢酶烯 、四环素类、奎诺酮及磺胺 类等耐药。
多重耐药菌管理
呼叫按钮 床头桌 床上托盘 电视遥控器 床上用台灯 便桶 床架和控制器
ICU环境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严重
CHAIR
REMOTE CONTROL
BED RAIL & CONTROLS
OVER BED TABLE
TELEPHONE
BED SIDE STAND
COMPUTERS & CABLES
415
14.1
肺炎克雷伯菌肺 炎亚种
401
13.4
铜绿假单胞菌
918 16.9
金黄色葡萄球菌 267 8.2
大肠埃希菌
371 12.6 鲍曼不动杆菌 386 12.9 金黄色葡萄球菌 565 1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铜绿假单胞菌 251 7.7 金黄色葡萄球菌 332
11.3 大肠埃希菌 339 11.3 克雷伯菌属
耐药菌三个概念
多重耐药(MDR):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的获得性(非天然的) 耐药
泛耐药(XDR):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 耐药。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耐药。
卫计委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2011)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多重耐药菌管理
一、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 ppt课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 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 病原体之一。
原因分析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 遍,如无指征用药、用药剂量不当等, 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医疗环境及设备
医院内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 要原因之一,医疗设备及环境的消毒不 彻底可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
患者免疫力低下
患者免疫力低下可增加感染多重耐药菌 的风险。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这类细菌在临床上较 为常见,给治疗和感染控制带来较大挑战。根据耐药性的不同,多重耐药菌可 分为不同类型,如泛耐药菌、全耐药菌等。
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总结词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防控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消毒等。
详细描述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即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为防控多重耐 药菌的传播,应加强手卫生,做到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对感染者要进行隔离,避免其与他人接触;同时加强 环境消毒,减少环境中细菌的残留。
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支持治疗
提高免疫力
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患 者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 、水分补充等支持治疗, 以增强抵抗力。
预防接种
鼓励患者接种针对多重耐 药菌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
07
总结与展望
多重耐药菌防控的难点与挑战
总结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 要病原菌,其传播途径广泛,危 害严重,耐药机制复杂,治疗难 度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03
避免伤口接触
避免皮肤或伤口接触到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遵守医院感染防控规定
01
多重耐药菌管理与防控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Fill in the title here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十三项指标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 五类七种
名称
细菌
耐药特征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耐药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
对万古霉素耐药
CRE CRAB CRPA
通过“感”字进入院感系统,如是医院感染,上报院感
多重耐药菌管理
Fill in the title here
院感系统,如何管理MDRO
临床医生怎么做? 多重耐药菌定植或者感染均需要执行接触隔离
执行隔离措施期间需要自查上报
多重耐药菌管理
Fill in the title here
院感系统,如何管理MDRO
如果找不到,就重新登录
多重耐药菌管理
Fill in the title here
院感系统,如何管理MDRO
临床医生怎么做? 通过“感”字进入院感系统
选中病人,鼠标右键,弹出框,判断污染、 定植、确认社区感染、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管理
Fill in the title here
院感系统,如何管理MDRO 临床医生怎么做?
多重耐药菌管理
Fill in the title here
如何判断检出多耐的患者是否存在感染?
1.定植与感染的定义 细菌感染:指细菌在体内或局部组织大量生长繁殖,其毒素或代谢产物
等引起机体受损,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如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 后(或机械通气撤机、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临床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 增多、性状改变或者吸痰次数增多,或无其他原因发热,或呼吸频率增加 等;影像学检查有新发肺部浸润影,或新发实变,或空洞形成;病原学依 据血培养阳性(排除其他部位感染),或下呼吸道标本定量或半定量培养 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体,即可判断为VAP。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欧阳学文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一、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于MRSA通常对其它耐酶半合成青霉素也耐药,因此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用苯唑西林来代替检测MRSA。
苯唑西林在贮存过程中药效不易降低,且对不均一耐药性检测效果更好,所以国内多数实验室都采用苯唑西林(我院也是)。
1.MRSA的治疗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
因其耐药机制是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性质的改变,因此,MRSA几乎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在同时,还可能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其次,对于以上药物有禁忌症,或是不可耐受的患者,也可使用其他的抗菌药物,如夫西地酸钠。
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可使用头孢吡普、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2.MRSA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好(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葡萄球菌效果反而不如第一代效果好。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预防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对多重耐药菌的定义稍有差别。
根据2012年欧美多国专家制定的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泛耐药(Extensivelydrug-resistant,EDR)及全耐药(Pandrug-resisitant,PDR)的专家共识:耐药是获得性耐药,不包括天然耐药。
MDR指对在抗菌谱范围内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包括耐药和中介),在推荐进行药敏测定的每类抗菌药中,至少1种不敏感,即认为对此类抗菌药耐药;XDR指除1~2类抗菌药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PDR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中的所有品种均不敏感。
多重耐药的细菌为多重耐药菌(MDRO)。
我国原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对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为: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015年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牵头,国内多家医院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国内首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中,将多重耐药菌修订为“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并指出多重耐药也包括了泛耐药和全耐药。
要弄清多重耐药就要清楚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类,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个大类:一、β-内酰胺类,所有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属于这个大类型。
二、大环内酯类,常用的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一般大环内酯类杀菌力不如β-内酰胺类,但是,可以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时候作为替代品。
另外,也有一些特殊感染,如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可以用大环内酯类。
三、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大都有一定的耳毒性和肾毒性,现在临床上用的不多。
四、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副作用多,杀菌力要比前面几大类弱,现在已经基本淘汰。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预防传播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感染
Dr.HU Bijie 12
1 接种疫苗
2018/9/16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 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 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 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 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 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碳青霉烯酶
产K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特征
阿米卡星
MIC (µg/ml) R 环丙沙星
R
R R
MIC (µg/ml) R
R或I
R R或I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氨曲南
厄他培南
庆大霉素 亚胺培南
头孢唑林
头孢匹肟 头孢西丁
R
R R
左氧氟沙星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R
R或I R
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 氯霉素
R
R R
39
超级细菌出现/MDRO泛滥, 我们需要改变什么呢?
接触传播的隔离
手卫生:洗手液、抗菌洗手液、手消毒液 医院环境消毒:手接触的物表 隔离衣、口罩与手套 隔离 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与去污染 。。。
更明智地合理使用抗菌
手卫生
2018/9/16
Dr.HU Bijie
18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13-2009):
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
耐多药微生物
01 简介
03 预防建议目录Fra bibliotek02 耐药机理 04 感染因素预测
多重耐药菌(MDROS)又称耐多药微生物,其出现是细菌变异及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结果。多重耐药有多种 不同的定义,常造成混乱。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明确指 出,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如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 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和 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每年有4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我国的滥用现象较美国更为严 重,WHO对我国滥用抗菌药的评估是:中国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 30%~60%患者使用了抗菌药。
哪些人具备革兰阴性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了帮助医生区分携带耐药病原菌患者和无耐药菌患者,可以回顾以下预测标准(prediction rules)。
预测标准1:与护理相关的革兰阴性棒状菌感染,往往是耐药肠杆菌引发的,除非进行过有创性操作,否则非 发酵菌引发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使用氟喹诺酮与氟喹诺酮耐药的发生关系密切。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可有多种,最重要者为灭活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的产生;次为靶 位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改变等;其他尚有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药物不易进入;细菌泵出系统增多、增 强,以排出已进入细菌内的药物;以及胞膜主动转运减少、建立新代谢途径、增加拮抗药物等,两种以上的机制 常可同时启动。
多重耐药菌知识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一、多重耐药菌的基本概念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1.1多重耐药(MDR):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1.2全耐药(PDR):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的细菌。
1.3广泛耐药(XDR):除1-2类抗菌药(主要指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
2、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多重耐药菌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重要的院内感染菌,发生率高2.1.1耐药药物: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2.1.2敏感药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福普丁/奎奴普丁及达托霉素等新药;其他实际敏感药物2.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易传递,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2.3.1产生该酶的主要细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伤寒沙门菌属2.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2.4.1可选药物:实际敏感的非β-内酰胺类药物: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等新药2.4.2积极培养、合理用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是应对产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切实可行的措施2.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2.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2.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1、感染源: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②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③被多重耐药菌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④污染的环境、设备;⑤工作人员的手等等2、易感人群:①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②婴幼儿及老年人;③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④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⑤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⑥住院时间长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营养不良者3、多重耐药菌感染人群的特点:①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的患者,手术时间长;②婴幼儿和老年人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与婴幼儿和老年人抵抗力低有关;③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基础疾病有关: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类患者;④多重耐药菌感染多数与性别无关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1、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
多重耐药菌
内源性定植(感染)通过病原体在患者体内 的移位而实现传播。
外源性定植(感染)则以接触感染为主,尤 其是以医院工作人员手为主要传播媒介,其 次为各种侵入性操作。
三:什么是定植
定植:指微生物存在于某一部位,并能繁 殖,但未造成症状和体征(未导致感染)。
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多重耐药菌无论是导致定植还 是导致感染,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上都需要重视并采用相 同的处理方法。
4:传播机制
多重耐药菌可能是来自内源性菌群(存在于皮肤、 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的条件病原体)或 是外源性菌群(由环境宿主或其他人传播的病原 体)。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的所有 药物均不敏感。
二:多重耐药菌的常见种类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1、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飞沫传播
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 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
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特别注意:
1:对于伤口分泌物标本,由于采样时易被污染以及伤口畅游邻近皮肤 正常菌群的异位定植,判读结果时也需要非常慎重。较可靠的方法是 取伤口的组织标本进行培养。
2:留置的导管易发生细菌定植,取自导管的标本,其培养出的细菌较难 区别是定植菌或致病菌,需结合其他标本培养结果(是否培养出同样 的菌种)以协助判读。
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ppt课件
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对手卫生、隔离措施、抗菌药 物合理使用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 关知识的宣教,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预防和控制的认知水 平。
05
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菌的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进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都 有了显著的突破。国内研究者们积极探 索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传播途径以 及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 重耐药菌的流行
限制抗生素使用和加 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关 键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 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研究新型抗菌药物和疗法 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威胁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VS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多重耐药菌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国际学术界通过开展跨国合作、共享研 究成果等方式,推动了多重耐药菌研究的 快速发展。同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 加大了对多重耐药菌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研究热点与前沿
耐药机制研究
研究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等技术手段,深入探讨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为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详细描述
应采取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等措施,根据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危 险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强化手卫生管理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应建立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剂的使用。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确 保医护人员和患者遵循手卫生规范。
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
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多重耐药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被定义为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每类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细菌。
广泛耐药菌(Extensive Drug Resistant Organism,XDRO)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全耐药菌(Pan-Drug Resistant Organism,PDRO)是指对目前所做的所有体外药敏试验药物全部耐药的细菌。
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均为单独一类抗菌药物。
对于一类抗菌药物中其中任何一种耐药,就被定义为该类耐药。
多重耐药菌定义中的“耐药”不包括天然耐药,仅指获得性耐药。
MDR包含XDR、PDR。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产NDM-1和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艰难梭菌(CD)等。
需要接触隔离的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VRE、CRE,包括产NDM-1和KPC的肠杆菌科细菌、CR-AB、CD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危重患者入住ICU、长期住院患者、既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插管或侵袭性操作(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经鼻胃管、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免疫抑制剂使用等。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方式传播,如通过污染的手、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等。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多重耐药菌,需要关注重点部门和人群。
重点部门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和烧伤病房等。
重点人群则包括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及伴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多重耐药菌
整理课件
12
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
目前尚无单一抗生素可以控制 ; 多采取联合治疗措施。
整理课件
13
质粒介导的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
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耐药;但 可被棒酸、舒巴坦抑制。
对头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现已有耐药 现象) 易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肺炎克雷伯 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 菌、其它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整理课件
21
并在耐药监测中发现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与头孢菌素仅存在部分交叉耐 药,因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 假单胞菌的感染仍有许多可选头孢他 啶,同样头孢他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仍有许多可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整理课件
22
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及抗生素 选用
该菌有多种耐药机制存在,应根据药敏 试验结果选择治疗药物。
1、根据被检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治疗药物。 在未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前,可根据经验选择药 物。但药敏试验结果与经验用药不符,应尽早 更改。经验用药时间尽可能缩短,以免病原菌 被抑制而培养不出来。 2、尽量选择对病原菌有效的窄谱抗菌素。广 谱药不可长期使用,也不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以免大量杀灭体内正常菌群,导致菌群失调, 诱发二重感染。
整理课件
1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L1酶:天然碳青酶 烯酶
对多粘菌素B、替卡西林、氨曲南、 亚胺培南耐药。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L2酶:属于2e类 水解头孢菌素、氨曲南,能被克拉 维酸抑制;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较敏感。
整理课件
20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由于存在膜通透性低、生物被膜、产生头孢菌 素酶、金属酶及主动外排等耐药机制,对许多 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即使对其作用比较强的碳 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三代头 孢菌素的头孢他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 、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氨基糖甙类的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的环丙 沙星,近年大医院的耐药监测发现其敏感率均 在85%以下。
多重耐药菌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
•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 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 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 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 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 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 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 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 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1.不合理的使用和滥用抗生素是耐药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医 学领域外的抗生素滥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是获得性耐药的重 要因素。 • 2.细菌耐药蔓延迅速: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细菌间转移, 也可以通过医疗行造成多重耐药菌在病人间传播,病房与病房间、医 院与另一个医院间,跨地区、跨国界蔓延; • 3.对多重耐药菌监测不力:主要表现为我国耐药监测水平低、监测网 覆盖不广、缺乏系统性、实验室监测标准不统一。 • 4.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困难 • 5.易感人群的增加:由于大型手术、肿瘤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免疫力低下患者(如HIV患者)的快速增加,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多 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的增加,尤其对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威胁更大。 • 6.个人的不良卫生习惯、公共卫生条件差容易导致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 多重耐药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复杂性和难治 性,其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 1.社会危害:多重耐药菌不仅对人类健康影响重大,而且 被视为全球未来主要的安全威胁和一些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 2.费用增加:多重耐药菌患者往往需要使用更有效却更昂 贵的药物治疗,同时患者的病程和住院时间的延长、频繁 反复住院以致医疗纠纷的增加、以及高死亡率等,从而导 致医疗费用的增加; • 3.有可能成为无法控制的灾难性的生物武器。 •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加强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那么,是哪些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预防建议
下列一些建议可能有助于防止MDR的滋长和和繁衍:
1. 严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带菌者),辟专室、专区进行隔离;
2. 由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对MDR感染者进行医疗护理,发现为带菌者时暂调离工作岗位;
3. 检查每一病员前必须用消毒液洗净双手,并按需要更换口罩、白大衣或手套;
4. 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
5.对医务人员进行“谨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再教育;
6. 国内外各地区进行统一操作规程的耐药菌及MDR监测;
7.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必须有合格医生的处方,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必须经指定医生复签后方可发药;
8. 国内外感染病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定期开会、讨论和合作。
在医院或地区内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轮替使用,可能有助于敏感菌战胜MDR,但需国内外多地区推行和鉴定后,始能作出有效与否的正确判断。
加入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于保健品中当无可非议,但加入有致病可能的肠球菌属似并不妥当。
低毒、对控制MDR有效的新抗菌药物自当更多开发,但合理用好现有抗菌药物无疑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测因素
对革兰阴性细菌的抗生素选择对临床转归的影响
考虑到多重耐药(MDR)的不断增加,合理选择抗菌治疗对于避免出现治疗失败至关重要。
Bochud等在近期的一篇综述中指出,早期、合理应用抗菌治疗例如,对于患革兰阴性菌菌症和脓毒症的患者,与接受不合理治疗的患者相比,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能使整体病死率减半(49%对28%,P<0.001)。
由于抗菌治疗不合理导致的病死率甚至高出产ESBL菌症患者的病死率,后者约为30%~80%。
哪些人具备革兰阴性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了帮助医生区分携带耐药病原菌患者和无耐药菌患者,可以回顾以下预测标准(prediction rules)。
预测标准1 与护理相关的革兰阴性棒状菌感染,往往是耐药肠杆菌引发的,除非进行过有创性操作,否则非发酵菌引发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使用氟喹诺酮与氟喹诺酮耐药的发生关系密切。
预测标准2 在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发生感染,提示有可能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并且对所有联合选择药物(co-selected agents)发生耐药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多重耐药(MDR)的联合选择(co-selection)的含义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异唑类或喹诺酮等存在耐药。
鉴于这些预测标准,通过评价患者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接触的程度、早期抗生素治疗史以及患者特点,建立了一个耐药病原菌发生的风险分层体系。
嗜麦芽寡养(窄食) 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动物体内,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和大剂量应用,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属中呈上升趋势,因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窄食单胞菌属中的成员,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菌,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其中易感因素包括:体弱,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插管,手术,移植,使用呼吸机等。
从菌株的来源及分布来看,该菌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在其他疾病中亦分离到该菌,说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内感染的重要作用。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2),外膜通透性低,对多种抗生素不易渗透,可产生多种B-内酰胺酶,如青霉素酶,头孢菌素L2酶以及金属锌酶,因此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同时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也耐药。
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较强,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用药。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在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支持的危险因素存在时,要警惕该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旦检出该菌,须根据药敏,及时,足量联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此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和保护机体免疫状态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也十分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和过氧化氢的渗透有屏障作用;而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可透过肺炎克雷伯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利福平可透过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被膜但却不能杀死膜内细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