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 第五单元 惊愕交响曲|苏少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 第五单元 惊愕交响曲|苏少版

1.课程介绍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音乐的第五单元,主题是惊愕交响曲,使用的是苏少版。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响曲,以及它与其他音乐形式的不同之处。

让学生学习惊愕交响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了解其中的一些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等。

让学生学习如何欣赏音乐,如何通过音乐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上课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情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学习惊愕交响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中的一些音乐元素。

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让学生学会欣赏交响乐的特点和结构。

4.教学内容 4.1 交响曲的介绍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交响曲。

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曲,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结构以及曲目长度都很复杂。

每个乐章使用不同的音调体系,并被划分为不同的节奏和速度。

这些特征使得交响曲成为古典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形式之一。

4.2 惊愕交响曲的谈论在我们的第五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惊愕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于1788年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创作。

它是一部由四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它被普遍认为是古典音乐中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这部交响曲的名字“惊愕”实际上来自于它的第二个乐章,其中有一个令人吃惊的旋律。

这部交响曲的全长为约20分钟,于当时来说是一部非常庞大的作品,它的第一乐章开始于一种坚定的行板式,而其余三个乐章则从早期的格林代尔女伯爵三线调音乐开始,节数逐渐增加。

第二个乐章是交响曲中最著名的部分,拥有一个简短的主题(通常是由低音簧片持续演奏的),其余各个部分在不同的分部中反复出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奏,该乐章名为Andante,及致阿达格雷达(Adagio) (Fá major).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欣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来了解其中的一些元素。

4.3 欣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让我们现在来听一下惊愕交响曲的第二个乐章,记住尝试专注并感受音乐,尝试了解其中的一些元素。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2课欣赏2.《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2课欣赏2.《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2课欣赏2.《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惊愕交响曲》是花城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课的欣赏内容,这部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代表作之一。

本节课通过欣赏《惊愕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变奏,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音乐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的基本结构,分析其音乐元素。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交响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的结构分析,音乐元素的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变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音乐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海顿及《惊愕交响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分析第二乐章变奏的结构。

4.讨论:分组讨论音乐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

5.实践:分组演奏《惊愕交响曲》片段,体会音乐表演的魅力。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交响乐的特点及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1.结构:ABA’2.音乐元素:–旋律:优美、激昂–节奏:规律、变化–和声:丰富、和谐3.情感变化:平静 - 激动 - 平静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范文大全)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范文大全)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篇:《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作品概述】《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作者在力度的表现手法上,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教学目标】1、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了解音乐大师——海顿,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3、了解变奏的四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力度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力度卡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初听):1、同学们,你们知道“惊愕”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就是“惊奇、错愕”的意思。

为什么这首曲子叫“惊愕交响曲”呢?我们还是去亲身体验一番吧!(初听全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a、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b、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引出海顿“惊愕”的设计)2、音乐欣赏完了,说说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用“惊愕”做标题?其实,这段音乐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听音乐会是欧洲古代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

但是在音乐会开始之后,很多人都闭上眼睛,陶醉在柔美的音乐之中,有的还忍不住开始打盹。

这位幽默的音乐家于是就想出了一条妙计,决定和观众开一个小玩笑。

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静谧安详的曲调中,突然想起几次强有力的震撼声,让那些正在打瞌睡的贵族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哦,原来是音乐家在跟她们开玩笑呢!后来,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就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实验学校吴迪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作品《惊愕交响曲》是一首古典音乐交响曲,歌曲的旋律轻松幽默,运用力度变换和情绪对比跟观众开了一个玩笑。

让学生感受别样的交响音乐。

2.教学重、难点:A.哼唱主题音乐。

B.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C.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体验歌曲节奏、力度、变奏方式、有无惊愕等,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

我的教学目标如下:(1)会唱并记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能结合图形记谱听辨出主题变奏的次数,并对学习简易的变奏方法感兴趣。

(2)初步认知交响曲,对交响音乐感兴趣。

三、学情分析:交响曲,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和枯燥的。

设计上要增加趣味性、幽默性和故事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孩子,音乐基础较差,音乐素养较薄弱,能听懂听明白,并对西方的交响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四、说教法:本课应用音乐聆听、故事讲述、创设情境。

采取体验感受、教师示范、石琴演奏、口风琴齐奏、积分比赛、图示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听觉体验中提高修养,促进发展,让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学会探索、发现、创造。

五、说教学过程:(一)、教具准备:石琴、口风琴、娃娃、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我是从四个方面来设计)第一环节激情导入1、课前曲:根据本课内容,用音乐主题编创问候语。

(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产生美丽的遐想和学习的兴趣。

)2、(语言导入)老师刚刚用一段音乐编创的问候语,其实就是接下来要学习的一首作品。

在没有进行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几个力度几号。

3、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第二环节主题铭记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图示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记住主题旋律。

小班音乐欣赏精品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精品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精品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惊愕交响曲》这一经典音乐作品。

该作品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奇妙的音乐世界》中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惊愕交响曲》的聆听、分析、解读和欣赏,让学生了解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惊愕交响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惊愕交响曲》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卡片。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惊愕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气氛,提问:“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介绍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2)分析《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讲解音乐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惊愕交响曲》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详细解读。

(2)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惊愕交响曲》中的音乐要素,并在黑板上展示。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交响曲的基本结构: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行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急板2. 《惊愕交响曲》音乐特点: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和声:丰富、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惊愕交响曲》中的音乐要素,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交响曲,进行简要介绍。

2. 答案:(1)音乐要素分析: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和声:丰富、和谐(2)交响曲介绍(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掌握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还需加强。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一、说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艺术(音乐)教材,自我任教以来,深刻感受到教材的艺术魅力:1、以艺术的本质特征为主线:艺术的生活性、艺术的自然属性、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描绘性。

2、以人文主题构建块面内容:渗透学科知识;艺术形式的交融(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歌舞剧、音乐与诗歌、音乐与美术)。

3、以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

4、以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为最终目标。

我在实践教材时的指导思想:1、加强学科德育。

2、发挥学科特点。

3、增强人文内涵4、落实学科知识教材结构由两个单元组成,共六课。

教材所选音乐作品赋有经典性、民族性、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交融性。

二、说教学内容:《惊愕交响曲》(第一、二乐章)是第一单元第二课的音乐长廊板块中的一首听赏曲,作曲家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一位大师,后人称其为“交响乐之父”。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作曲家在力度上的表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在教时安排上,我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围绕第一乐章的赏析及交响乐队的简介展开教学,第二课时主要赏析第二乐章,让学生感受音乐、对变奏旋律片段的分析,从而学习掌握对音乐再创和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音乐欣赏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与鉴赏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为首要任务。

因此,在教学目标方面,我是这样制定的:1、通过聆听音乐,了解音乐家海顿,让海顿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从中懂得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格;2、在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作品过程中,让学生领略音乐中古典气质和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认识其精华所在;3、结合作品欣赏、作品分析,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欣赏1.《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主题2.《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变奏》说课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欣赏1.《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主题2.《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变奏》说课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欣赏1.《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2.《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变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惊愕交响曲》是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经典曲目,它由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创作。

本节课将聚焦于《惊愕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及变奏部分。

这一乐章以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展现了交响乐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一乐章,学生可以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音乐中的趣味性。

然而,对于交响乐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和变奏。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惊愕交响曲》的作者海顿及其作品特点。

2.能够识别并演唱第二乐章的主题和变奏。

3.掌握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主题和变奏的识别及演唱。

2.原因:主题和变奏在音乐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才能准确识别和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乐器实物、乐谱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讲解:介绍海顿及其作品特点,讲解第二乐章的主题和变奏。

3.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主题和变奏,学生跟随演唱。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讨论:分组讨论主题和变奏的差异,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总结课堂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作者、作品特点、第二乐章主题和变奏结构、教学目标等。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演唱准确性等;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对主题和变奏的掌握程度、音乐素养的提升等。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惊愕交响曲》说课稿1一、关于教材深刻感受到音乐学科独特的艺术魅力:1、它以艺术的本质特征为主线:其中包括艺术的生活性、艺术的自然属性、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描绘性等等。

2、以人文主题构建知识内容,渗透学科知识:体现在艺术形式的交融(比如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歌舞剧、音乐与诗歌、音乐与美术)等等。

3、以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

4、以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为最终目标。

(1)加强学科德育。

(2)发挥学科特点。

(3)增强人文内涵(4)落实学科知识。

二、教学内容《惊愕交响曲》是一首欣赏曲,作曲家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一位大师,后人称其为“交响乐之父”。

作曲家在作品中用幽默诙谐的音乐语言和多变的艺术手法,把一条简单的旋律,经过四次变奏升华,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惊愕。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惊愕“之名由此得来。

在教学安排上,我主要围绕第二乐章的赏析及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对变奏旋律片段的分析,从而学习掌握对音乐再创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音乐欣赏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与鉴赏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为首要任务。

因此,在教学目标方面,我是这样制定的.:1、通过聆听音乐,了解音乐家海顿,让海顿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从中懂得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格。

2、在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作品过程中,让学生领略音乐中古典气质和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认识其精华所在。

3、结合作品欣赏、作品分析,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四、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欧洲交响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接力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惊愕交响曲 第二乐章 (管弦乐合奏)》说课稿

接力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惊愕交响曲 第二乐章 (管弦乐合奏)》说课稿

接力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管弦乐合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管弦乐合奏)》是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展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乐器和音乐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管弦乐合奏的技巧和欣赏角度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创作背景,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管弦乐合奏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对乐曲的学唱和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乐曲的节奏和音准。

2.针对重难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多加练习,老师及时指导,保证学生的演奏效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术语。

2.采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曲的演奏技巧。

3.采用分组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采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乐曲的节奏、音准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对乐曲有深入的了解。

3.示范:播放优秀演奏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曲的魅力。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

5.展示: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奏,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乐曲的节奏和音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乐曲名称、创作者、创作背景、音乐术语、演奏技巧等。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3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3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教材分析《第九十四交响曲》是被称为“交响曲之父”的海顿所作。

作曲家在力度上的表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详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感受大小调的不同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己聆听分析作品,完成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并感受欧洲交响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感受欧洲交响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2、通过对《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学习,了解海顿及作品风格。

难点: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教法、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从中受益,所以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体验。

2、开放教学法: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音乐家海顿的资料进入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才能展示法——通过才能展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二)说学法1、体验法2、模仿法3、创造法4、合作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老师敲打小军鼓,同学们齐步走,稍后老师突然敲出一个重音。

片刻后,老师提问:听到敲击重音时的感觉?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惊愕的感觉,并板书。

(意图:采用了创设情境,感受体验的方法,初步让学生感受“惊愕(即被下一吓)”的感觉,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四章《古典音乐的魅力》中的《惊愕交响曲》。

该曲为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详细内容包括:曲式结构分析、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处理以及乐曲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曲式结构分析、和声处理。

教学重点:旋律特点、节奏变化、乐曲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惊愕交响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2. 例题讲解分析曲式结构,讲解乐曲的各个部分。

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和声处理。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4. 课堂互动学生模仿乐曲中的节奏,体验古典音乐的魅力。

教师演奏钢琴,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即兴创作。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曲式结构:奏鸣曲式2. 旋律特点:优美、抒情3. 节奏变化:多变、丰富4. 和声处理:和谐、饱满七、作业设计答案示例:《惊愕交响曲》是一首具有古典音乐魅力的作品。

其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旋律优美、抒情,节奏多变、丰富。

在和声处理上,海顿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技巧,使得乐曲和谐、饱满。

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拓展延伸:了解海顿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时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惊愕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

曲作者海顿是古典乐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海顿的“伦敦”交响曲,每一部都有一种固定的性格刻画,其中《第九十四交响曲》以其第二乐章最为著称。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外国作品和音乐家了解较少,对古典音乐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

2.八年级的学生比较活跃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3.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对交响曲的了解不多,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随琴唱一唱音乐主题,熟记音乐主题。

2.了解变奏Ⅱ和变奏Ⅲ、Ⅳ分别采用了什么变奏手法。

3.了解这首编号为“第九十四”的交响曲为什么叫“惊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变奏Ⅱ和变奏Ⅲ、Ⅳ分别采用了什么变奏手法。

2.难点:分析变奏手法(交响乐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庞大,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五、教学方法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作品风格,通过情境创设、聆听感知、探索发现、深入感悟、拓展延伸等,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分析音乐变奏手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学生聆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音频进入教室,多媒体播放交响乐现场的图片。

组织教学,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聆听感知:1.介绍作曲家:海顿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音乐奠基人之一。

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仅交响曲就超过了一百首。

其中有《惊愕》《告别》《伦敦》等。

此外还创作了清唱剧《四季》,室内乐《皇帝四重奏》等。

这首作品为什么叫“惊愕”?这首作品作于1791年,当时海顿首次来到英国,受到那里人们的热烈欢迎。

但是,那些衣冠楚楚、浑身珠光宝气的贵妇淑女并不懂海顿的音乐,她们只是附庸风雅到音乐会上凑凑热闹。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范文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范文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惊愕交响曲》是音乐学科中的一首经典作品,属于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之一。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培养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包括结构、节奏、旋律等要素。

②能力目标:能够听辨识别《惊愕交响曲》的曲调和情感表达。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欣赏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能够准确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难点是:听辨识别《惊愕交响曲》的曲调和情感表达。

二、说教法学法音乐是一门体验性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听觉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准备录音设备和音乐播放器,以便给学生播放《惊愕交响曲》的音乐。

同时,我还会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用于介绍和解释音乐的特点和背景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播放《惊愕交响曲》的开头部分,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会问学生他们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环节二、分析音乐特点通过播放整首《惊愕交响曲》,我会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结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这些音乐特点,并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加以解释。

环节三、体验音乐情感在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特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将选择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环节四、总结和展示通过以上的听辨和体验,我会让学生总结《惊愕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并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

这首交响曲是海顿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教材通过这首交响曲,旨在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他们对交响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交响乐的组成、特点等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他们专注地感受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背景、作者及交响乐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对交响曲的欣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背景、作者及交响乐的基本知识。

2.难点: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响乐的基本知识。

2.运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交响乐的演奏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海顿及《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教授:a.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如交响乐的组成、特点等。

b.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幽默元素。

c.播放交响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

3.实践环节:a.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中的幽默元素,分享自己的感受。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交响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总结与拓展:a.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交响乐的重要性。

b.推荐相关的交响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欣赏。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猫和老鼠之奶酪大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自编教材《猫和老鼠之奶酪大战》,内容是学习名曲《惊愕交响曲》。

这是海顿的名曲,乐曲A-B结构,A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

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鲜明的对比。

 教材的知识点为了解歌曲的A-B结构,知道歌曲的强弱对比;节奏训练,听音乐指令敲节奏。

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反复多次地进行节奏的训练。

通过音乐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欣赏音乐。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游戏的规则。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美国把艺术教育立法作为国民从幼儿到大学的必修学科之一。

为什幺这样重视艺术教育呢?新的教育观念与做法是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在学习奥尔夫教学法时已有很深的体会,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的目标和理念,并学到了不少实施目。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2016上半年世幼满天星小班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小二班孙萌一、设计意图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而音乐作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丰富着幼儿的生活和感官体验。

小班阶段的幼儿对色彩、线条、音乐、节奏、律动有浓厚兴趣,能用动作表达其感受,这一阶段是幼儿音乐感受力和听觉能力发展关键期。

指南中也建议:应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所以我以音乐欣赏作为本次观摩课的内容。

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我选取了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

因为这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

适宜小班幼儿欣赏,有助于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我们都知道:“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方法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

”因此本次活动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幼儿视觉听觉感官,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尝试用不同的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变化。

活动目标:基于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对幼儿学情的把握,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1、能专注的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变化。

2、尝试用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强音。

3、能积极、愉快的参加音乐游戏。

二、活动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专注的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强音,表现惊愕的感觉。

难点是:尝试用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中力度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对音乐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加强节奏感等,我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物质准备:视频课件、音乐、小丑图片、小兔图片四、活动流程本次活动我讲从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音乐欣赏,感受音乐中的强音---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中的强音做恐惧状---加深幼儿对音乐中强音的掌握---巩固幼儿对音乐强音的掌握等几方面来阐述。

小班说课稿幼儿园小班音乐《惊愕交响曲》说课稿0

小班说课稿幼儿园小班音乐《惊愕交响曲》说课稿0

小班说课稿幼儿园小班音乐《惊愕交响曲》说课稿0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班音乐《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活动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结合flash和图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

通过本次的欣赏活动初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本次活动幼儿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
1能专注的倾听音乐
2感受音乐中的强音,会用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强音
3能愉快,积极的参加游戏活动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强音。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学会用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强音。

本次活动的准备有;,各种乐器,图片
本次活动的过程:此次整个活动我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是音乐的欣赏,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中的强音,学习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中的强音,做恐惧状。

第二环节是游戏,加深幼儿对音乐中强音的掌握。

第一个游戏是让幼儿自由选择小兔子或肯德基爷爷学做害怕的游戏。

第二个游戏是和老师做害怕的游戏。

第三个游戏是和乐器做害怕的游戏。

第三个环节是听音乐自由表演帮助幼儿巩固对音乐强音的掌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说课稿
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朱月红
一、教学背景说明:
(一)、教材说明: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古典乐派”,本课为第一课时。

古典乐派是欧洲音乐发展中继巴洛克音乐之后、浪漫主义音乐之前的一个音乐流派,主要以“交响乐”的形式出现。

作者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是古典乐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因此,本课在初一、初二年级学习内容的衔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阶段学生了解欧洲音乐发展及相关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学生情况
1、初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外国作品和音乐家了解极少,对欧洲音乐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但他们对作品背后的故事较感兴趣,可借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3、初一阶段的学生比较活跃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2、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说明: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逐渐喜欢欧洲音乐,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通过创编活动,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聆听音乐片段,感受音乐变化,探究音乐表现要素和变奏手法;模仿变奏手法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简单的音乐创编;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海顿生平;会唱并记住主题旋律,能够听辩出主题的不同变奏;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力度的作用等相关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风格,体验音乐情绪;分析作品变奏手法,理解什么是“变奏曲”
2、难点:分析变奏手法(交响乐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庞大,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三)、教学方式:
聆听、感受为主,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变奏手法,并进行模仿创编
(四)、技术准备:
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等音响资料)
三、教学过程说明:
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
(一)情境创设:
聆听教师弹奏《小步舞曲》,回答相关问题:作品的名称、作者及所属流派。

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初一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导入本课:“巴洛克音乐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新的乐派的诞生,就是今天要学的古典主义音乐”。

这一
设计的目的:用《小步舞曲》的音乐情绪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取旧有知识和本课内容相衔接。

(二)感性认知:
1、初始音乐家:海顿
有关音乐家的重要信息仅凭老师的介绍,多数学生容易前听后忘,但他们爱看电影,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以此来整合学生的听觉、视觉、感知等,多方位开掘学生的体验活动,促使他们对外国音乐家产生兴趣。

2、设置谜面,激发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聆听欲望,教师用作品背后的一个小故事以猜谜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海顿生活的年代,一些附庸风雅的贵妇人根本听不懂音乐,但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却坐在音乐厅假装欣赏,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海顿非常看不惯这样的场面,就想了一个奇妙的办法把他们叫醒——是什么办法同学们想知道吗?”学生若想从音乐中得到答案,自然就会在下面的聆听中集中精神、认真聆听。

3、初听主题,尝试命名
听完主题片段,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自然得出前面谜语的答案,对作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这时老师并没有点名作品的题目,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听觉体验为作品命名,让学生体会“惊愕”的原因:力度的强烈对比,这也为后面总结力度的作用进行了铺垫。

同时“命名”也是简单的创作,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视唱主题
为了加深主题印象,为后面分析主题的每次变奏打下基础,一定要认真地视唱主题。

这里教师特意提出了顿音记号“▼”以及变化音,要求学生按照音乐标记进行演唱。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音乐课都要根据所学内容或多或少地点到一些音乐知识,这节课也不例外。

(三)分析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为学生终身学习引导方法,学会学习的过程非常重要”。

很多学生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因此,这一环节作为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自主学习经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

在聆听分析每次变奏时,我都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通过对比聆听,进行辨别。

例如第一变奏活泼的情绪表现是因为音色的改变,小提琴奏出的副旋律和主题旋律同时进行,使得音色变得明亮。

第二变奏改变的不仅有音色,还有调式。

大部分学生能听出音色的改变但分辨不出调式的改变,这时教师就及时提炼出C大调主题乐句1 1 3 3︱5 5 3︱4 4 2 2︱7 7
.. 5.︱和c小调的
主题乐句6 6
.. 3.︱进行对比弹奏和演唱,让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明白了.. 1 1︱3 3 1︱2 2 7 7
..︱5 5
主题和第二次变奏的不同:由原来的C大调改变为同主音的c小调,又简单地了解到了新的音乐知识——调式。

在分析每一次的变奏手法时,教师的提示或问题的提出都给出了学生聆听的目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音乐的形式要素在欣赏、分析、理解作品时要始终强调”,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积极主动、有目的地聆听音乐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或经验。

在分段聆听、分析之后,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变奏曲”,理解了力度的作用,总结出相关的音乐概念是自然而然,只是在语言表述方面不够严谨,需要老师的补充讲解。

(四)深入感悟:
分析之后,自然要深入理解和感悟作品,感受海顿的作品风格:幽默、诙谐、乐观。

这时教师及时地渗入德育: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必胜的信心!这一环节
使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力量。

(五)创作实践:
创编活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出个性和创造才能,同时加强审美体验。

从创编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这一环节也可以看作本节课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四、教学反思说明:
纵观本课,反思如下:
优点:
1、从学科特点出发,注重新旧概念衔接,注重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与感受;
2、在学生歌唱、聆听、创编等审美体验活动中始终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记号、强弱对
比、音区、音色、节奏等)的学习;
3、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为今后的自主学习甚至终身学习积累有效的知识经
验。

不足:
1、应全员参与进行小组创作成果的展示
本课教师让各小组只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可能忽视了其他学生也想要表现的心理期望。

既然是集体的智慧,就应让小组全员参与表现。

不必要求集体演唱的水平有多高,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创作的成就感。

也许这样才更符合课标所提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2、师生在镜头前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语言不够简练,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活跃。

归其原因:有镜头就会紧张。

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都有待于锻炼和提高——还需要上更多的公开课和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