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下肢骨折
中医骨伤科(2)(1)
![中医骨伤科(2)(1)](https://img.taocdn.com/s3/m/001395e9c8d376eeaeaa313f.png)
名词解释:1.搭肩试验:(杜加试验)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
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者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够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体征,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
2.清创术:就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使污染伤口转变成为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一期愈合。
3.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4.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角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º~140º之间。
5.前倾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间的连线形成一个角度,称前倾角或扭转角,正常在12º~15º之间。
6.结节关节角(跟骨骨折):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º~45º的结节关节角,为跟距关节的一个重要标志。
7.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8.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等,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9.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以肱骨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为特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10.弹响指:指屈肌腱在狭窄的管腔内受压而变细,两端膨大呈葫芦状。
屈指时,膨大的肌腱部分通过腱鞘狭口受到阻碍,使屈伸活动受限,勉强用力伸屈患指或被动伸屈时,便出现扳机样的弹跳动作,并伴有弹响声。
简答题:1.肌力测定标准:可分为以下6级。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
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的阻力(接近正常)。
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d303811ff00bed5b9f31df3.png)
一、骨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新病人入院后,送到指定房间床位,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制度。
2、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发烧者按规范要求测量。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舌象、脉象、二便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4、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四肢骨折患肢抬高20°—30°,保持肢体在功能位;颈椎骨折抬高床头15°—20°,翻身时头、颈、躯干呈轴线;下肢骨折抬高床尾15°—20°。
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做好皮肤护理,详细交接班,并记录。
6、遵医嘱指导下确使用外治药或内服药,观察用药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7、手术患者按骨伤手术常规进行。
8、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注意观察肢体颜色、温度,按时活动肢体,如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形成压迫性溃疡,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出现缺血性挛缩。
9、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0、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11、根据病情,指导病人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功能锻炼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加强情志护理,严格执行护患沟通制度,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3、住院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家属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使其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等。
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
二、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3)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5)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2、术日晨护理(1)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a1cc54ec3a87c24128c47b.png)
郭某,女性,7岁。两小时前翻单杠时摔下,右肘 伸直位手掌着地,当即发现右肘部肿胀疼痛,肘 前突起,不能自如伸屈活动,不能持物。检查: 右肘部肿胀、压痛、有骨擦音,肘前可摸到骨折 端顶在皮下。肘后呈靴形畸形,肘后三角关系正 常,桡动脉搏动可,手部活动及感觉正常。X线片 示:右侧肱骨髁上可见由前下斜向后上的骨折线, 骨折的近端向前移位,远端向后移位。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病例二 孙某,女性,55岁,行走时不慎摔倒,左手掌着
地,腕关节呈背伸位,即致左腕部肿痛,活动受 限。经查:左腕部肿胀压痛明显,呈“餐叉样”畸 形,腕关节功能障碍。 要求:诊断、辨证分型、病因病机简析、整复及 固定方法、固定时间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诊断:左桡骨下端骨折。 辨证分型:伸直 型。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1)患者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2)拟定早期治 疗方案。
(1)诊断:右肱骨干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 (2)诊断依据:①右上臂外伤史;②右上臂中下段
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③右腕下垂,手指不 能背伸,拇指不能外展,右“虎口”区皮肤感觉迟钝; ④X片检查提示右肱骨干中下1/3处骨折,骨折断端有 重叠、侧方移位。 (3)早期治疗方案:骨折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 定。支架固定右腕于背伸位,服用神经营养药,观察 腕部、手指感觉运动恢复情况。中药内服:以活血行 气,祛瘀止痛为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功能锻炼: 练习右腕、肘、手指的屈伸活动。
要求:(1)诊断;(2)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病例分析
(1)诊断:伸直型右肱骨髁上骨折 (2)整复固定法: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住其上
臂和前臂作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然后术者 两手分别握住远近段,相对挤压,矫正旋转和侧方移 位后,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两手四指重叠环 抱骨折近段向后拉,并令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 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骨擦音,即可复位。 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90º~110º位置3周,为防止肘内 翻,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夹 板固定。如外固定后患肢出现血循环障碍,应立即松 解全部外固定,置肘关节于屈曲40º位置进行观察。
正确解读中西医治疗骨折四原则
![正确解读中西医治疗骨折四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9727c9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8.png)
正确解读中西医治疗骨折四原则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等博采各地中医骨伤之长,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形成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疗法,其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
时至今日,骨伤科针对骨折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但这十六字原则始终指导着我们临床实践。
但部分西医骨科从业人员、部分个体医疗机构,对以上原则存在曲解、误解,现在我们就来正确解读一下中西医治疗骨折四原则。
笔者临床生涯中,曾遇在外个体医疗机构内就医患者,或是桡骨远端骨折、或是三踝骨折、或是肩、肘关节脱位患者,在个体医疗机构内行手法复位后来医院复查复位情况,见患者均未进行夹板或是石膏外固定,向患者指出不妥,竟遭患者指责,说进行复位的个体医疗机构医师乃是祖传数代的中医骨伤名家,向其告知骨折治疗的“动静结合”原则,即复位后以祖传中药外敷患部即可,不需要进行固定,应早期活动骨折处防止关节僵硬。
至外敷中药月余,患者均觉不对,返院复查,骨折端完全移位未愈。
以上完全是对“动静结合”原则的误解,骨折治疗中的动静结合原则,指的是骨折复位、固定(包括内固定及外固定)后,应根据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包括骨折后早期、中期、后期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肢端血液循环、加强静脉回流,利于肿胀消退,同时利于肌力恢复,防止关节僵硬的发生。
说到“筋骨并重”时,曾有西医从业人员问我,什么是“筋”,说骨科学应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其中并无“筋”的概念,所以中医骨伤是不科学的。
何为“筋”?中医讲的筋主要泛指人体软组织结构,例如血管、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皮下组织都属于中医学“筋”的范畴。
何为“筋骨并重”,指的就是治疗骨折、治疗软组织损伤要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
例如治疗伴有动脉损伤的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仅仅是切开复位固定骨折端,对动脉损伤也应该进行妥善处理,又如治疗伴有肩锁关节脱位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除了复位、固定骨折端外,应对断裂的肩锁、喙锁韧带进行修补,诸如此类例子太多,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举。
骨折-下肢骨折(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骨折-下肢骨折(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297869c0722192e4436f639.png)
【治疗】
应按照骨折的时间、类型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等 决定治疗方案。新鲜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不 需复位,但患肢应制动;移位骨折应尽早给予 复位和固定;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髋关节 重建术或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的截骨术,以促进 骨折愈合或改善功能。
1.整复方法
(1)屈髋屈膝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握其 腘窝,并使膝、股均屈曲90°,向上牵引,纠正缩短畸形。 然后内旋外展髋关节并伸直下肢,以纠正成角畸形, 并使折面紧密接触。复位后可做手掌试验,如患肢外 旋畸形消失,表示已复位(图6-69)。
第三节 下肢骨折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故需要良好的 稳定结构,两下肢要等长。当下肢发生骨折后, 对骨折整复要求高,不仅需要患肢与健肢的长 度相等,而且要求对位对线良好。若患肢成角 畸形,将会影响肢体的承重力;若患肢短缩在 2cm以上者,则会出现跛行。
Hale Waihona Puke 下肢肌肉发达,骨折整复后,单纯夹板固 定难以保持断端整复后的位置,尤其是股 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常需配 合持续牵引,固定时间也应相对长些,以 防止过早负重而发生畸形或再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踝上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 髌骨骨折 胫骨髁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 踝部骨折 距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跖骨骨折 趾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 的骨折。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角 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 140°之间。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儿 童平均为151°,而成人男性为132°,女性为 127°。
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部分在关节囊外,而且一般移位 不多,除由股骨干髋腔来的滋养血管的血供断绝外, 由关节囊来的血运大多完整无损,骨折近端血液供应 良好,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较低。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2c60c031b765ce050814f3.png)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11.12.下1/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
中医骨伤科骨折概论课件
![中医骨伤科骨折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ed914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1.png)
七 骨折的治疗
28
骨折治疗的原则
• 动静结合: 固定与活动相结合。
• 筋骨并重: 骨与软组织并重。
• 内外兼治: 局部与全身兼治。
• 医患合作: 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
•
性相结合。
29
骨折的治疗
• 复位: 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到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 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 固定: 采用某种方法用以维持复位后的位置。 • 练功: 在不影响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运动,
(一)按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 骨折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 外界相通
12
(二)按骨折的损伤程度
• 单纯骨折 • 复杂骨折 • 不完全骨折 • 完全骨折
13
(三)按骨折线的形态
35
切开复位
切开骨折部的软组织, 暴露骨折端, 在直视 下将骨折复位。
36
骨折的固定
• 外固定 • 内固定
37
外固定
• 小夹板固定 • 石膏绷带固定 • 持续牵引 • 骨外固定器 • 外展架
38
39
40
41
牵引架(布朗氏架)
42
床头牵引架
43
44
45
骨折的内固定
• 螺丝钉 • 接骨板 • 髓内钉
• 功能复位: 骨折复位虽尽了很大努力,仍未 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在此位置下愈合,对 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
32
功能复位的标准
• 旋转、分离移位: 必须完全纠正 • 成角移位: 对于下肢,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可
以轻微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侧方成 角,必须完全矫正。对于上肢,肱骨干可稍有畸 形,前臂双骨折不能有成角畸形。 • 短缩移位: 成人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 • 侧方移位(横形骨折): 骨干部位对位达1/3,干 骺端对位达3/4。
下肢科护理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
![下肢科护理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8605282e192e45361066f52a.png)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胫腓骨骨折常指小腿部胫腓骨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致。
一、护理评估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全身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的观察警惕合并损伤和其他系统并发症;如足趾不能主动活动,皮肤感觉减退,观察是否保持有效固定,防止并发症。
(2)局部情况:局部肿胀程度,肢端血液循环变化骨折早起局部可进行冷敷,老年合并糖尿病或心脏病时做好内科观察和护理,观察是否保持有效固定,防止并发症。
三、给药护理1、临床一般根据骨折三期辩证用药:(1)骨折初期,由于骨断筋伤、脉络受损、血行脉外而致气滞血瘀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治则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如:散瘀汤、逐瘀安痛汤方剂(2)骨折中期,以和迎生新、接骨续筋为治则,如:生骨汤(3)骨折后期,由于气血耗损,往往出现虚像,以补气养血及补益肝肾、续筋接骨之法为主,如:生骨汤或患局外敷膏药等。
2、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反应,外敷应注意不要烫伤皮肤,采用温热湿敷、熏洗要注意温度。
3、疼痛时遵医嘱口服止痛药或肌注止痛剂等4、温水冲服泻叶,以预防便秘。
四、饮食护理1、损伤初期:1-2周,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饮食宜清淡,选用调理脾胃,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如:丝瓜、茄子、蜂蜜、鸭肉等,忌酸性、生冷寒凉、燥热、油腻之物。
2、损伤恢复期:2-4周,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宜用补益气血的食品,如:桂圆、大枣、木耳、兔肉、鸡肉、鸡蛋等。
3、伤病后期:5周以上,此期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长,如:栗子、枸杞、核桃、海参、甲鱼、猪蹄、鸡爪等。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4c212c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0.png)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2 】因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持续性中止所致.病位常见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主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等.(一)护理评估 1. 受伤史.暴力性质.2. 其他脏器有无毁伤.3. 患肢痛苦悲伤.肿胀.瘀斑.功效障碍.畸形等情形.4. 生涯自理才能及心理社会状况.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讨成果.(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嘱患者保持功效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3)病情不雅察,做好护理记载:不雅察患者的性命体征.患肢局部痛苦悲伤.皮肤色彩.温度等病情变化,发明平常实时报告医师并合营处理.2.用药护理(1)痛苦悲伤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留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实时揭去,并留意不雅察药后反响.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颖蔬菜.生果,多饮水.4.情志护理生涯上赐与关怀和照料,使之安心养病.5.临症护理(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愚昧15°.外展0°.膝关节愚昧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3)准时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沾染.6.并发症护理(1)出血1)不雅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形.2)赐与局部榨取止血或手术.须如果补充血容量.(2)神经毁伤1)不雅察患肢肢端血运.感到及活动情形.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如发明平常,实时报告请示大夫.(3)沾染1)不雅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2)实时换药,每日两次赐与75%酒精消毒针孔,抗炎治疗.(4)骨筋膜室分解征1)不雅察有无进行性痛苦悲伤.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不雅察肢端血供活动感到及全身情形,不雅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2)预防:日常平凡要实时调剂石膏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举高患肢,按医嘱准确应用甘露醇.3)如疑惑产生骨筋膜室分解征,应立刻通知大夫,解开石膏或支具,平放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合营大夫做好切开减压的预备.(5)肺栓塞:1)不雅察神志.性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形.典范表现为发烧.体温忽然升高.脉快.呼吸艰苦.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昏黄或晕厥.周身乏力.可消失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暗影.2)做好预防,骨折部位赐与确切的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段轻柔,当心搬运,患肢举高位放置,预防沾染和防治休克,改正酸中毒,给氧.3)轻微骨折创伤有显著低血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说明者,有显著的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削减等)可以初步诊断,应亲密不雅察.并应开端治疗.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可赐与呼吸支撑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沉着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厉掌握晶体液量,加强抗沾染等.(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留意不雅察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现象,如发明肢体肿胀.麻痹.痛苦悲伤等情形实时报告大夫.2)预防:加强小腿肌肉静态压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以活血通络.止痛.4)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5)若有肿胀,遵医嘱用芒硝2000克.加冰片10克外敷患侧下肢,以渗湿利水消肿.(7)肌肉萎缩.关节柔软1)依据患者的活动才能,早期进行肌肉压缩锤炼.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压缩放松活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活动.(8)压疮1)不雅察患者痛苦悲伤的部位,皮牵引或石膏支具对皮肤的卡压情形,留意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消失水疱.2)留意骶尾部皮肤情形.卧床患者准时翻身.抬臀,实时调剂皮牵引.(9)便秘1)评估患者的饮食构造.排便习惯.今朝的排便情形.活动情形.2)许多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怕造成别人麻烦,应清除患者的心理挂念,宣教便秘及便秘防治的相干常识,宣教保持大便通行的主要性.(三)辩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畅,阳光充足,温湿度合适,准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沾染发烧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固,大便通行,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3)加强情志调护,清除不必要的挂念,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优越的精力状况,进行有用地肢体功效锤炼,加强治疗信念,促进早日康复.(4)亲密不雅察患者的神志.毁伤情形及全身状况,若有面无人色.气短懒言.四肢阙冷.大汗漓淋.脉搏细数,甚至晕厥等贫血气脱时,应立刻通知医师,合营挽救.(5)凋谢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留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若干.有无异物及主要血管.神经的毁伤等.(6)患肢痛苦悲伤影响睡眠及歇息时,除举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敷消淤膏,暂时遵医嘱可服止痛药治疗.(7)瘀血肿痛显著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消失皮疹时,停用.(8)外敷中草药单方:如新伤红肿,可用生栀子.接骨木,捣烂外敷或调面粉敷. (9)针刺止痛上肢宜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 (10)本证宜选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方子.中药汤剂宜温服.(11)保持大便通行,大便湿润者,选用麻子仁丸,水煎服.也可选用番泻叶代茶饮或蜂蜜开水冲服.(12)加强功效锤炼,防止产生肌肉萎缩.骨质松散和关节柔软等并发症,以促进功效的尽快恢复.(13)指点患者留意养成优越的生涯习惯,做好小我卫生,协助患者擦身.按摩.翻身等,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2.肝肾亏虚证(1)病室情形宜安静,室温宜偏暖,留意气象变化,避免六淫侵袭.(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物,如枸杞.山药.桑葚.芝麻等.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如韭菜.生姜,戒烟酒.(3)久病宜致各类情志问题,可见掉眠.多梦.纳差.焦躁不安或沉默寡言等症状,故要加强情志调护,必要时合营疏肝理气佐以补益肝肾的中药治疗.(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歇息,可佐以中药治疗.(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6)骨折康复期,气象变化时,若局部痛苦悲伤.关节柔软者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留意防止烫伤.(7)本证可选服补益肝肾之地黄汤加味,如阴虚者,用麦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偏阳虚者,用桂附地黄汤;气贫血者,用八味汤等.汤剂宜温服.(四)健康指点 1. 留意安全,防止产生不测骨折.2. 加强体育锤炼,加强体能和身材的调和性,防止骨质松散,削减骨折产生.3. 指点患者进行合理有用的.循序渐进的功效锤炼.4. 指点患者准时改换体位,准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5. 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勉励患者尽量应用手杖,防止负重再跌仆.6. 按期到病院复查.。
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
![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14a0e8b52acfc788ebc9be.png)
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摘要:U的:研究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科在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伴肢体肿胀的患者共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治疗组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20%片露醇250ml静脉滴注。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程长短、副作用发生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辩证施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釆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有效率74.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治疗组正常、轻度肿胀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和治疗组治疗前患肢周径差异较小,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治疗后第7d和治疗后第20d两组患肢周径逐渐减小,且治疗组患肢周径较对照组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运用中医辩证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明确,有效防止肿胀发生的反复,减少疗疗程长短,无其他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中医辩证施治20%甘露醇刖S在骨伤科中,术后骨折部位肢体肿胀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而且随着肿胀的轻重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肿胀部位的疼痛程度,进一步影响到患肢的术后恢复,从局部淤青到出现张力性水泡,甚至出现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大大增加感染的儿率和患肢坏死的风险。
对于高龄患者发生术后肢体肿胀后,不仅增加了疾病痛苦,延长了其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还极易发生如坠积性肺炎、血栓、褥疮、尿路感染、心血管意外和脑血管意外等严重性并发症。
因此给予肿胀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能减轻和缓解肢体肿痛症状,还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风险。
避免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所以关于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治疗研究具有临床实际意义和价值。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的同时伴随着软组织的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使全身或局部出现保护性的炎症反应。
《中医骨伤科学》各论第六章骨折第1、2节)
![《中医骨伤科学》各论第六章骨折第1、2节)](https://img.taocdn.com/s3/m/14d533722b160b4e767fcfcf.png)
随着毛细血管增生侵入,血肿 织大部分转变为软骨,如何软骨内成 痂逐渐被清除,并
逐渐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 骨形成中间骨痂。内外骨痂与中间骨 且骨髓腔重新沟通,
骨折端初步连接在一起,形成 痂回合后,不断钙化、增强,达临床 恢复骨的正常结构。
纤维性骨痂。
愈合。
61
病例(骨折愈合过程)
复位当天
四周
八周
62
迟发性畸形
肘外翻
60
骨折愈合过程
血肿机化期
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痂改造塑形期
骨折后4-8周。骨折后,断端处内、 随着肢体活动和负
骨折后断端血肿于伤后6-8h内 外骨膜增生肥厚,内外骨膜与骨皮质 重,应力轴线上的
即开始凝成血凝块。骨折端因 由成骨细胞增生而分别形成内、外骨 骨痂不断得到加强,
血循环中断,逐步发生坏死。 痂。由血肿机化而形成的纤维结缔组 应力轴线以外的骨
27
骨折的合并伤与并发症
28
• 合并伤:骨折的同时合并有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者称之为合并 伤。
• 合并伤最常见的脑、脊髓、和肺部损伤,其次为周围神经损伤、 泌尿系统损伤、血管损伤和腹腔内脏损伤。
• 其中一部分是由骨折直接造成的损伤,另一部分是与骨折同时发 生的损伤。
29
骨折的并发症:骨折后引发的机体病理性
容易骨折。 • (2)、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
骨骼力学结构薄弱处事骨折的好发部位,如小儿的骨骺 分离、老年人的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 • (3)、骨骼本身的病变
骨代谢异常、骨的感染性疾病和骨肿瘤等容易导致病理 性骨折。
5
3、骨折移位
其移位的程度和方向:与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搬运情 况等外在因素有关,还与肢体远侧端的重量、肌肉附着点 及其收缩牵拉力等内在因素有关。
中医专长考核:中医骨伤科骨折的治疗——固定治疗、练功治疗
![中医专长考核:中医骨伤科骨折的治疗——固定治疗、练功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c16e9d3b90d6c85ec3ac6ef.png)
中医专长考核:中医骨伤科骨折的治疗——固定治疗、练功治疗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骨伤科学:骨折的治疗——固定治疗、练功治疗”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学习,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固定治疗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
复位后,固定起到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已复位的骨折必须持续地固定在良好的位置,防止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为止。
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分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类。
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和持续牵引等,内固定有钢板、螺丝钉、钢丝、克氏针、哈氏棒等。
练功治疗练功活动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折经固定后,必须尽早进行练功活动,使伤肢及全身在解除疼痛的情况下,做全面的主动活动,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发生筋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练功活动必须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稳定程度,选择适当的练功姿势,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练功活动。
逐步加大活动量,从复位、固定后即开始锻炼,并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患肢局部肿胀、疼痛,容易再发生移位,筋骨正处于修复阶段。
此期练功的目的是消瘀退肿,加强气血循环,方法是使患肢肌肉做舒缩活动,但骨折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或轻微活动。
健肢及身体其他各部关节也应进行练功活动,卧床患者并须加强深呼吸练习并结合自我按摩等。
练功时以健肢带动患肢,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以患处不痛为原则,切忌任何粗暴的被动活动。
2.骨折中期两周以后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骨折部日趋稳定。
此期练功的目的是加强去瘀生新、和营续骨能力,防止局部筋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全身的并发症。
练功活动的形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外,并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逐步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
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至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
3.骨折后期骨折已临床愈合,夹缚固定已解除,但筋骨未坚,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
下肢骨折PPT课件
![下肢骨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7831c5dd3383c4bb4cd283.png)
股骨干解剖特点: • 骨皮质坚固、厚(承受较大的应力) • 肌肉附着点多(收缩移位,易生长) • 血管丰富(易损伤A、V、N)
股骨干骨折
•直接暴力 (打击、 挤压): 横断、粉 碎骨折
病因病理
• 间接暴力 (扭转、杠 杆):斜形、 螺旋形骨折
•儿童受伤: 青枝骨折
股骨干骨折
骨折移位情况
• 熟悉:股骨髁上、髁间骨折解剖特点 • 掌握: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复位手法及固定方法。
股骨髁上骨折
位置: 在腓肠 肌始点 上 2~4cm 的范围
• 多发于青壮 年 • 直接暴力
• 骨折易损伤A
股骨髁上骨折
分型
屈曲型
伸直型
股骨髁间骨折
在股骨髁上骨折的基础上,残余暴力继 续作用于骨折部,将股骨髁劈成二块,成“T” 或“Y”型骨折
2、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15
教学目的
• 了解: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方法、药物 治疗
• 熟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 • 掌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鉴别诊断要点、
复位手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距:
•致密纵行骨板 •颈干承重结构 •血运丰富
股骨转子间骨折
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X线片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髌骨骨折
髌骨
•伸膝作用 •增强肌力 •保护膝关节
髌骨骨折
骨折类型
髌骨骨折 治疗要求:属于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平滑 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
• 无移位:抽吸瘀血,伸直位外固定 • 有移位:手术内固定 • 尽早练习股四头肌 • 药物配合:中药熏洗,通利关节
6、胫骨髁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中医骨伤科毕业实习临床操作技术大纲
![中医骨伤科毕业实习临床操作技术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b659cc941ea76e58fa0481.png)
中医骨伤科毕业实习临床操作技术大纲一、皮肤牵引术【适应证】1 .儿童下肢骨折。
2 .部分成年人的肩部、髋部骨折。
3 .防止关节挛缩,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所致的关节屈曲挛缩。
4 .关节制动、减压,如髋关节脱位、炎症。
【禁忌证】1 .有皮肤损伤或开放性骨折者。
2 .骨折移位重叠严重需大重量牵引者。
3 .胶布过敏者。
【器械及药物】宽胶布、中央有孔的扩张板、绳索、绷带、剪刀、牵引架、重锤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以儿童股骨干骨折为例。
1 .患肢剃除毛发并用肥皂水、清水洗净,拭干。
2 .裁剪适当长(患肢两倍)、宽(3 一5 cm )的胶布,中部贴一扩张板,孔中穿过牵引绳,胶布两端中央剪开一定长度。
3 .胶布上方一般与骨折平面平齐或稍高,扩张板与足底相距5Cm ,骨突部垫以小纱布。
4 .以绷带两卷自踝上缠绕患肢,直至胶布顶端远侧1Cm 。
5 .患肢置于托马斯架上,通过滑车的重锤牵引,一般为体重的1/8-1/12 ,牵引时间为4 周。
【注意事项】1 .注意血液循坏情况:特别对于儿童双下肢悬吊牵引,应注意双足血液循环情况。
2 .下肢牵引患者要注意防止腓总神经受压而出现麻痹、足下垂。
3 .每2-3 日测量肢体长度并两侧对比,借以调整重量,经常检查调整绷带松紧度。
4 .注意保持有效的牵引装置,如滑轮是否滑动,牵引重量是否失效。
5 .注意保持正确的牵引力线,若有偏歪,及时纠正。
6 .牵引3天后床边照片复查,以后每周照片复查一次。
二、骨牵引术【适应证】1 .成人不稳定性骨折。
2 .年龄大于5 岁的儿童不稳定性骨折。
3 .颈椎、骨盆骨折脱位。
【禁忌证】1 .复合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2 .严重心脏功能不全者。
【解剖关系】1 .髌骨下面为髌股关节,组成膝关节一部分,股骨踝上约10 cm 处为股动脉,股骨髁后为国动脉及神经。
2 .尺骨鹰嘴内侧肱骨内裸后外侧尺神经沟为尺神经的通道。
3 .膝关节腔后有神经及国动脉通过。
4 .胫结节为髌韧带止点,儿童时为未骨化骨能,故儿童牵引时应注意勿伤及骨能,应避开骨能部位穿牵引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主,尤内侧A于基底部关节
•
囊滑膜反折处入股骨头;
•
②股骨干滋养动脉;
•
③圆韧带小动脉
诊查要点
• 年龄特点: • 老年人多发 • 外伤史与症状: • 绊倒病史,外旋暴力致伤多 • 疼痛、畸形、功能障碍 • (活动受限) • 局部体征: • 患肢多见内收、外旋,短
缩畸形腹股沟处压痛、大粗隆 叩击痛、轴心叩击痛阳性;三 角底边缩短;大转子顶端在线 之上,明显突出
• 手术目的: • 降低死亡率 • 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
治疗
整复方法:屈髋屈膝法,牵引复位法 固定方法: 患肢外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足中立位(三不:不侧卧、不盘腿、不下地)穿
丁字鞋或轻重量皮肤牵引6~8 W也可用多根钢针或螺纹钉内固定 手术治疗: 根据情况选用转子间移位截骨术、转子下外展截骨术、股骨头切除、人工股 骨头置换等 药物治疗:三期辩证用药 练功活动: 加强股四头肌舒缩训练,以及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 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脱钙现象。根据X线情况决定是否弃拐行走 辩证调护:改善全身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或加重
伤口流血且可见骨折断端
胫腓骨干骨折 ——临床表现与诊断
• X线表现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
• 预后: 开放骨折:软组织缺损、感染、骨外露 闭合骨折: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可伴血管、神经伤 胫骨下 1/3 愈合较慢
胫腓骨干骨折——治疗
• 手法复位外固定
•
——闭合性骨折,移位少者尤长螺旋、斜形
X线表现:明确诊断与分型
骨折线: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前二者囊内骨骨折) 角:内收型 > 50度、外展型 < 30度;
Ⅰ型 < 30度、Ⅱ型 30~70 、Ⅲ型 > 70度
• 分型: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治疗
• 原则:新鲜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不需复位,但患肢要制动;移位骨折要及早复 位和固定;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髋关节重建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或改善功 能。
股骨干骨折 ()
病因病机
• 直接暴力致伤多
• 上1/3骨折: • 近段屈曲、外旋、
外展 • 远段向上、后、
内 • 向外成角、短缩 • 中1/3骨折: • 远段向外成角
诊查要点
• 外伤史与症状:剧痛、畸形、髋膝不能活动 • 局部体征:肿胀、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 • X线表现:可确诊 • 下1/3骨折:可伤及坐骨神经、腘动静脉
顺序 分 类
缩写 足的位置 距骨移动方向
1 旋后/外旋
内翻
外旋
2 旋前/外展 3 旋前/外旋 4 旋后/内收 5 旋前/背屈
外翻 外翻 内翻 外翻
外展 外旋 内收 背屈
常用术语
外旋损伤 无下胫腓分离
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以青壮年 多见,髌骨骨折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即 横断、粉碎、纵型和撕脱型,而横断型占 髌骨骨折的2/3。
常规治疗方法及优缺点
手法复位固定 固定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但只适应于移位轻或无异位骨折,而且, 固定时间长,易导致膝关节强直。 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 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
——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伤者
• 清创、外固定架固定
•
——软组织广泛损伤的开放性骨折
• 皮瓣(带蒂、游离)移植对消灭创面的作用
石膏外固定
石膏切楔
石膏靴
开放性骨分类 Ⅰ型:开放性骨折,伤口小于1,清洁 Ⅱ型:开放性骨折,伤口长于1,无广泛软组织
损伤、撕脱或撕脱的皮瓣
踝部骨折 ()
第六章 骨 折 第二节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 ()
股骨上端解剖概要
• 髋关节组成:股骨头(颈、转子)—— 髋臼 • 颈干角:正常值在110 ~ 140 °之间,平均男性
132°、女性 127°、小儿151 ° • 前倾角:12~15 ° ,儿童较大
股骨上端解剖概要
• 股骨头血供:①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升支供血
药物治疗:三期辩证用药
•
练功活动: 加强股四头肌舒缩训练,以及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
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脱钙现象。6个月根据X线情况决定是否弃拐行
走
•
辩证调护:改善全身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或加重
( , 动力加压髋部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病因病机
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方向 顺转子间骨折 反转子间骨折 转子下骨折 根据股骨矩的完整性 稳定型骨折 不稳定型骨折
治疗
• 急救时临时夹板固定
• 持续牵引及局部固定
• 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多段骨折,并血管神经 伤者
•
方法:接骨板,加压负重钢板,髓内钉
•
新进展:闭合复位、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
定
• 新生儿骨折:伤肢用绷带固定于胸腹部
• 幼儿骨折(3、4岁以下):垂牵直引悬吊牵引
牵引
牵引
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髁上骨折
• 整复方法:屈髋屈膝法,牵引复位法
•
固定方法: 患肢外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足中立位(三不:不侧卧、不盘腿、
不下地)穿丁字鞋或轻重量皮肤牵引6~8 W也可用多根钢针或螺纹钉内固定
手术治疗: 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者可根据情况选用转子间移位截骨术、
转子下外展截骨术、股骨头切除、人工股骨头置换等
•
分型
• 单纯骨折无移位 • 合并有小转子的撕脱骨折,股骨矩完整 • 合并有小转子的撕脱骨折,累及股骨矩 • 伴有大小转子的粉碎骨折 • 为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下外下,
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矩破坏
诊查要点
• 症状:肿胀明显,常有皮下瘀斑 • 体征:压痛点在大转子,内收、外旋、短
缩畸形
治疗(手术治疗)
踝部骨折——分类与移位机理
• 分类法(1950):是一个较完善、较能被广泛接 受的踝部骨折分类法。
• 每一型包括两个名称,第一个是损伤时足所处的 位置;第二个是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外力作用后的 移动方向。
• 主要分为五个骨折类型(按发生的多少依次排列 如下表,表内并包括该型损伤的简称)
分类法(1950)
固定牢固、骨折对位好,但需二次手 术,有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胫腓骨骨折 ( &)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表现与诊断
外伤史: 直接暴力——横、短斜、粉碎,由外向内开放 性骨折,多
间接暴力——长斜、螺旋(腓高于胫),由 内向外开放骨折 症状:疼痛、功能障碍、畸形、伤口流血 体征:肿胀、压痛、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