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略例·明象》原文、注释、译文及主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略例·明象》原文、注释、译文及主题分析

作者简介

王弼(226-249),字辅嗣,曾任尚书郎,魏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和《周易略例》等作品。王弼建立了完备的玄学体系,对后世思想史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易略例》共包括《明彖》(tuàn)、《明爻(yáo)通变》、《明卦适变通爻》、《辨位》、《略例下》、《卦略》以及《明象》等七篇短文,对《周易》的编纂体例、卦爻结构及其思想内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义理派的新易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原文及注释(一)

夫象者1,出意者也2;言者,明象者也3。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4。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5。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quán)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6。

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7。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伪,而画可忘也8。

是故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徵9。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顺,何必坤(kūn)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qián)乃为马10?而或者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11。

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愈弥甚。纵复或值,而义无所取。盖存象忘意之由也。忘象以求其意,义斯见矣。

1.象:卦象;物象,表象。《易传·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而

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赜:深奥,奥妙,玄理。物宜:义理,道理,规律。

2.意:同后文的“义”,指物宜,义理,即由卦象或任何物象所蕴含的意义,也

是“象”和“言”的本原。出:同下文的“生”:显现,开始,产生。《说文·生部》:“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3.言:指卦辞或爻辞,泛指语言。

4.观:指示,呈现,体察,体悟。观象: 体察“言”中所显示的“象”。观意:

体悟“象”中所显示的“意”。

5.忘:忽略,不执著。

6.蹄:兔网,捕兔的工具。筌:捕鱼的竹器。之《庄子·外物》:“荃者,所以

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7.邢璹(xíng shú)曰:“未得象者存言,言则非象;未得意者存象,象则非意。”

这里对言、象、意作了明确的区分,虽然“象”是由“意”所生,但“象”

并不是“意”;虽“言”是由“象”所生,但“言”并不是“象”。

8.情伪:虚实,情实,真相。此句语出《易传·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9.触:接触,逢,抵。类:指犬的相似,引申为同类的事物。徵:信,验。

10.坤:地,大地。乾:天。

11.或:通“惑”,迷惑。纪:纲纪,要领。

译文

物象是显现义理的,言辞是明示物象的。要详尽义理,没有比物象更恰当;要阐明物象,没有比言辞更合适。言辞因物象而产生,因此就可以循着言辞来体察物象;物象是由义理所生,因此就可以循着物象来体悟义理。义理因物象得以显现,物象因言辞而能得以明示。

因此,言辞就是用于明示物象的,得到物象就不能执著于言辞;物象是显现义理的,得到义理就不能再执著于物象。这就像兔网是用来猎捕兔子的,得到兔子就不能再执著于兔网;竹器是用来捕捞鱼的,得到鱼就不能再留恋于竹器。这样,言辞就像是物象的兔网;物象就像是捕捉义理的竹器。因此,只是言辞存在,就是没有得物象;仅仅是物象的存在就是没有达到义理。

物象是由义理所产生,如果仅仅是物象的存在就不再是那显现义理的物象本身了;言辞是由物象所产生,同样如果仅仅存在言辞也并非是阐明物象的言辞本身了。那么,不执著于物象的人就是得到义理的人,忽视言辞的人就是完全体察了物象的人。得到义理就在于不执著于物象,要体察物象就需要不迷恋于言辞。因此,通过明示物象来显现义理,就可以不执著于物象;重叠八卦而成六十四卦来极尽事物的情实,就可以不执著于卦象了!

因此,触逢同类的事物可以产生物象,集合义理可以相互证验。如果义理合于刚健,就不必拘泥于具体的马的物象;若事类合于柔顺,就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牛的物象。如果爻辞合于柔顺,就不必拘泥于牛为大地的物象;义理如果应合刚健,就不必执著于马为天的物象。然而,惑罔之人执著于把马定为天的物象,按照图文来责求卦意,仅仅看到马之物象而没有天的卦意,这样虚假之说蔓延滋长,无法抓住卦意之要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