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消灭私有制的辩证历史过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认识消灭私有制的辩证历史过程(一)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消灭私有制理论,包括消灭私有制的过程性,对生产力的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特别强调。必须科学认识其积极作用和灭亡的辩证历史过程,才能正确认识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关键词: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公有制;唯物史观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因此所有制改革问题也就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乃至全面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的不懈探索中,改变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同时又抵制私有化主张,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一些人把公有制经济比重的合理降低视为削弱,把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视为私有化。反思传统观点,客观认识各种所有制优劣及私有制经济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是科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性问题。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的科学理解
在未来社会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问题上,《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的这段话最能代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根据这一思想,把消灭私有制、建立单一公有制当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但实际上,这句话只是经典作家思想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全面来看,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还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消灭私有制的过程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某个世界改革家的思想、原则为根据,而只是现实历史运动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1]。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为前提科学理解。“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2]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是这么产生的,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合乎规律的演进、更替过程中,也将这样被消灭、被更高的公有制所替代。消灭私有制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性,是我们研究经典作家思想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这个《共产党宣言》的前身文件中,明确指出,不能一下子把私有制完全废除,“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苏联和中国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都未曾深刻理解“逐步改造现社会”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总是希望能尽快尽早消灭私有制,因而在作为历史瞬间的很短的几年时间内,“一下子”就完成了基本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历史任务。但走了弯路。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并未因此而得到更充分的准备。根本上说就是忽视了它的过程性。消灭私有制需要一个公有制经济产生、发展、壮大,与私有制并存并行发展,在所有制结构中逐步发挥其优越性,最后完全取代所有制的过程。必须深刻把握这一点,放到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看问题,才能深刻理解经典作家的思想。
2.他们特别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问题时,特别强调这些“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这也就是强调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
由于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万恶之源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无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往往不能深刻地认识到,经典作家对消灭私有制必备物质前提的
论述,正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取得革命胜利的苏联和中国无产阶级,都因无视这一区别而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陷于空想之地。中国由于对发展生产力前提的忽视,在最初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未能走出“贫穷、极端贫困普遍化”的落后状况,只能实行侵蚀公有制经济效率的粗陋的平均主义。不论是否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成“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陈腐污浊的东西确实死灰复燃了,邓小平感慨说“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在复活”3]。现在,我们深刻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一个统一体,在性质、价值目标和发展方向上相互规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又力求克服“用对钱袋的影响来衡量每一种活动的意义”4]的扭曲价值观导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成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面对的历史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