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合作共享发展--中国企业战略合作方式及路径的变革中国宝钢集团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合作、共享发展--中国企业战略合作方式及路径的变革中国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百花盛开,风景宜人的海南,与诸位相聚在博螯国际论坛。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并将中国纳入其全球化战略网络。中国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开放式合作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企业对等合作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外企业的战略合作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紧密,这样受到如此之多的关注。

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今天从企业战略合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宝钢战略合作的历程,与诸位一起思考中国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国际合作的方式及其路径的转换。

在全球化及区域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竞争与合作融合的趋势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战略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随着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加速转型,其国际合作方式及路径也同样需要加速变革。中国企业在国际合作过程中,通过引进、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及管理,大大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合作层次较低,合作方式单一,地域目标还局限在国内市场。随着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型,这种低层次合作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现实,越来越显示出其滞后性。有必要实施更加深入的国际合作,寻求新的合作方式和新的合作路径。

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进化与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长模式,表现在从“粗放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二是国际分工,表现在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进化;三是区域资源整合,表现在从“引进来”向“走出去”演进。

从“粗放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世界经济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已经将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由追求经济的增长数量转向增长质量和效益,并逐步提高到追求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追求更合理的经济结构、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效率的资本运作和管理等。这必然进一步促使中国企业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拿中国钢铁产业来看,自1996年开始,中国粗钢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全年产钢2.73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25.8%,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钢产量平均增长17.1%,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长率为5.3%。可以说,中国钢铁业等基础产业的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但是,中国钢铁业在整体上表现为产业集中度低,工艺装备尚不先进、能耗

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着较严重的粗放增长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战略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个战略转型是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中国在经济转型的大部分时间里,注重利用劳动力及相关资源优势,优先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等比较优势产业,并先后经历了“三来一补”、“出口加工导向”到“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以及如今的“中国制造”等标志性阶段,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潜能,引发了强劲的经济增长效应、示范学习效应及就业效应,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众多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但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由于起点较低,缺少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只能徘徊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极易受到倾销、反倾销的冲击。有必要突破比较优势,加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从生产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环节靠拢,以及从低端生产性环节向高端生产性环节进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突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研发能力薄弱等根本问题。

“引进来”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企业国际合作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中国投资,其中《财富》500强中就有400余家。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的投资热土和利润增长点。

但这种资本、知识单向流动的引进方式,其分工地位、层次和方式,大多以跨国公司为主导,往往容易使引进方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在高端技术及产品方面,往往形成了技术及产品依赖,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及技术创新。为了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好地、更全面地利用外部资源。从而改变被动参与的局面,有效提升产业与技术结构。中国企业必须实施“走出去”和道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才是完整的国际化。

战略决定合作的方式及路径,中国企业战略的转型与演进,必然要求深化合作,转变及丰富合作方式及路径。简单说,就是从单一合作走向全面战略合作,从低层次合作走向高层次合作,从内部市场国际化的合作走向全球化经营的合作。从而改变贸易结构及投资结构单一、技术单向引进多,双向联合研发少、生产加工领域合作多,而营销、研发领域合作少;引进来多,走出去少等滞后局面。

我们看到,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致力于自身核心能力培育的同时,努力将战略合作引向深入。从单一走向多元,由独立走向群体,从一般合作走向战略伙伴合作,并从一般的市场联盟走向产品扩展型联盟,从经营伙伴联盟走向学习伙伴联盟。逐步由生产加工、设备引进的合作,转向技术开发、市场整合、资本运作、规则建设、组织学习等高层次的合作。将自身的发展战略与国际合作方式及路径结合起来,摆脱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增强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强化了组织学习能力。为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宝钢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以钢铁业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

团。2003年度以年销售收入1204亿人民币名列世界500强第372位,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行业中的首批入围公司。2004年产钢214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18亿元人民币,标准普尔公布的宝钢最新外汇信用评级为BBB+,进入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行列。

熟悉宝钢的朋友们知道,宝钢的建设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同步,通过高起点引进,高起点创新,以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产品、技术、人才、市场等关键要素的配置。并逐步从产品贸易合作发展到技术贸易合作,从一般贸易投资发展到海外实业投资,从生产制造合作发展到联合技术研发、联合营销,从同业合作发展到打造上下游战略供应链,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发展之路。

近年来,宝钢进一步深化了与上下游以及竞争对手的战略合作。与铁矿石供应商CVRD、哈默斯利等企业的合资合作更加深入,从铁矿石延伸到钢铁、煤炭等领域的合作。与米其林等集团的合作内容扩展为材料供应、物流、共同研发、组织学习等;同时,与新日铁、阿塞乐合资合作的高强度汽车板项目、与上汽、阿塞乐合资的激光拼焊板项目、与一汽、住友合资的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已全面展开。另外,宝钢为实现规模与技术的双向突破,还广泛地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组织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高效的全面合作网络。

面向未来,宝钢以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世界一流企业,跻身世界钢铁企业前三强为目标。这决定了宝钢的战略合作,将坚持以高起点创新、培育核心能力作为深化合作的基础;以塑造及培育规模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作为战略合作的重点;以平等、互信作为战略合作的基本理念。

毋庸置疑,中国企业战略的转型及其深化国际合作的现实需求,必将给国际优秀跨国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由于国际市场的一体化以及资源的制约,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未来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环境适应力等前沿技术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深化合作空间。

宝钢将和国际跨国公司一起面向未来,秉持共享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摒弃控制型的垂直分工模式,更多的采取基于长远考虑的水平分工,实施真正的本地化经营。只有通过深化合作,才能营造良好的技术、人才及投资环境,做大做强高端技术及产品的市场,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只把中国作为低附加值制造中心、实施技术封锁、设置技术壁垒、阻断知识流动、遏制本地品牌拓展的行为必将被中国市场所抛弃。因为,不对等的合作不是真正的合作,也不可能长远的。

朋友们,经济愈发展,竞争愈激烈,合作愈重要。这不仅是全球经济网络化、信息化趋势下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客观现实。合作就是力量,既是成长的力量,也是发展的力量。宝钢愿同世界上所有优秀企业优势互补,深化合作,面向未来,共享发展,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