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举例说明典型人物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典型人物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1. 介绍主题典型人物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和背景环境,作家可以将故事中的情节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矛盾冲突。
在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往往与典型环境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这一主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2. 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通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他们往往是作品的中心人物,通过其形象的塑造,作家可以向读者展现出具体的人物性格、情感和行为。
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多种多样,有的具有积极向上的形象,如忠诚、勇敢、善良等;有的则具有消极的形象,如自私、懦弱、狡诈等。
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可以向读者展现出不同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典型环境的描绘除了典型人物形象外,典型环境的描绘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部分。
环境不仅包括具体的地理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等。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营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而典型环境的描绘也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整个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4. 典型人物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人物形象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通常体现为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典型人物形象在特定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举止和情感体验,环境的压力、限制和诱惑都会对人物的成长和命运产生重要影响;另典型环境中的具体事件、社会背景和生活条件也会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特定的环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影响力。
典型人物形象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两者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情节和主题,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和社会意义。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范例简析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范例简析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范例简析一部叙事作品的艺术成就如何,关键取决于是否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也就是说是否具有高度典型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然而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放在典型的环境中来完成的,这在典型环境中又是怎样来展示这一形象呢?我们说,环境与人物是紧密联系是,人是在环境中行动的,环境也紧紧围绕着人。
例如,莫泊桑在他的《小说》一文中阐述说:"…要寻求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的环境里使得这个人必定完成的行动和举止。
作家在整个作品中使他的人物都按照这种方式,以致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其内在的本性、思想、神态或犹豫的反映。
"因此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在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身上,体现了自己的主张和风格。
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
他好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
这就决定了他待人、接物、处世的基本态度:一切以金钱为转移。
于是面对亲弟弟于勒"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的三度起落浮沉,菲利普采取了"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的三种不同态度。
小说绘声、绘色、绘形地塑造了在法国那种典型环境下的这样一个典型人物;这足以证明这篇小说的艺术成就之高和作家因此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所在了。
无独有偶,同一个国家的喜剧大师--莫里哀在其《伪君子》中,也塑造了不朽的艺术典型答丢夫,这是作者从生活环境中,借鉴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艺术成果而成功塑造出来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我们不难看出,答丢夫首先有各种伪善行为,但除了伪善之外,他还有无耻、卑劣、贪婪、阴险、狠毒等特征,这些都与他伪善的主要特征统一为一个完整的生动的艺术形象。
其次他有真实性、现实性,也有生动的个性特征。
第三,答丢夫并非脱离生活的概念图解,而是有比较生动个性的。
因此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统一的。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采用典型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来塑造典型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典型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典型人物是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
在典型环境中描写典型人物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林黛玉这一典型人物。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冰雪聪明、才思过人而又孤高冷傲、多愁善感的弱女子。
但她的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却是她性格中的瑕疵,但正是有这一点瑕疵使我们感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可信性,也使我们体会到了她的可爱。
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我认为林黛玉所处的环境有三个:一是她处在清朝康、雍、乾封建时期,二是出身于书香门第,除了两个丫鬟外,孑然一身,二是贾府和大观园。
总的来说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在她所处的整个大环境下形成的。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首先,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还逼迫着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的性格发展。
林黛玉所处的大环境正是清王朝号称极盛的康、雍、乾时期,是封建中国最后一度的回光返照。
表面上歌舞升平,政局稳定,而骨子里却充溢着沉积已久的历史苦闷和难以界说的种种骚动。
而她自小就读很多的书,才思敏捷,这使得她在《红楼梦》中创作的诗是最多的,如《葬花辞》、《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名篇。
她作诗数量之多,只有贾宝玉可以与之匹敌。
但很明显,林黛玉诗作大多是精品,而贾宝玉诗的质量则是参差不齐的。
她太单纯了,对封建社会也缺乏相应的认识,她只想到父母早亡,无人作主;只想到自已体弱多病,不能久待。
这使得她受封建礼教的约束较少,最终成就她的叛逆性格。
但她却没有想到封建势力的魔网早已笼罩在她的头上,当她与宝玉的感情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的时候,这个魔网也在一步紧一步地慢慢收缩了。
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摘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一部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可以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
莫怀戚的《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很好地诠释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在长江边,一群师兄弟肆无忌惮的爱恨、生死,其中,八师兄是莫怀戚最浓墨重彩的一个角色。
本文着重分析八师兄血液里的沸腾的浪漫与狠厉因子,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八师兄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他那随性洒脱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典型形象;浪漫;狠厉《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是一部充满着人文关怀的作品。
与散文相比,小说创作用复杂变幻的笔调,为小说研究带来了一个更具张力的阐释空间。
这一部小说把对当世人们生存趋向推向了社会的最底层,塑造出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
《白沙码头》中的江湖不是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也不等同于“与正统社会相对立的一个秘密社会”,莫怀戚独具匠心,选择了八十年代的白沙码头作为人物的活动背景,着重讲述了八师兄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勾勒出一个浪漫的音乐家和狠厉的赌徒相融合的人物形象。
一、浪漫的音乐家:痴情与滥情白沙码头人物构成复杂,主要是当年的孤儿,他们有工人、学者、音乐家、木匠、工会主席等,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用原文来讲,“白沙码头是一个收养之地,没有什么人安放不下来。
”莫怀戚聚焦在这样一群颠沛流离的人身上,本身就是通过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发展传递出一种重庆江湖的意味。
八师兄也是这些孤儿中的一员,他是一个有着学琴天赋的儿童,被一个右派教授发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就这样,八师兄在教授的引导下踏上了音乐这条道路。
及至十岁,八师兄引发了一场动乱,在那场动乱中,他得到了一把名琴——史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长大后的八师兄成为了重庆第一剧院的首席小提琴,在那时,八师兄恋爱了,他的初恋叫“公主”——也是当年的女孤儿。
然而,命运弄人,当民众抛弃了艺术,女朋友为了金钱出轨,这个音乐天才只好背着那把绝世名琴远走他乡,四处流浪。
杂乱的边塞小镇,充满着异域风光,八师兄以琴为盾,以弓为矛,与马匪们斗智斗勇,最终在一个旅店停下脚步。
论《春琴抄》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关系分析

|RADIO &TV JOURNAL 2020.08谷崎润一郎是明治后期活跃在日本文坛的耽美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
《春琴抄》被认为是谷崎描写“女性崇拜”与“阴翳美学”的集大成之作,自1933年发表以来广受好评,被誉为“这个时期代表所谓古典主义时代谷崎文学的力作”①。
1976年,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倾情演绎电影《春琴抄》,更是将其推向唯美主义的高潮。
《春琴抄》讲述了盲女琴师春琴与仆人佐助之间名为师徒、实为夫妻的“虐恋”。
目前,对《春琴抄》的研究绝大多数围绕着女性崇拜及唯美主义角度进行,很少有学者涉及该作品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研究。
1888年4月,恩格斯在给玛格丽特的信中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观点②,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成为探讨文艺作品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文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角度出发,对春琴及佐助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从语义来讲泛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事件;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典型指文艺作品塑造出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文艺形象。
这个文艺形象既可以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也可以指典型情节、典型场面等。
文艺作品中可以列举出若干种典型,这些典型撑起了文艺作品的框架,是区分优质作品与劣质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必然包含着若干典型,在这若干典型中,最具分量、最为重要且不具有重复性的是典型人物。
以文艺作品中的“人”做“典型”专用名词的对象,与用人、物、事为典型的对象相比,无论从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来衡量,还是从人与艺术的关系来讲,前者的审视高度要比后者的高,其目标专一,而不像后者那样分散③。
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并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
典型环境分为环境共性和环境个性。
前者指故事发生的特定历史时代的本质特征,即所谓的“大环境”;后者指人物活动范围内的周遭环境,又称“小环境”。
典型环境承载着典型人物的生活与发展。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关于《水浒传》中人物林冲分析我读水浒传读的比较多,特别喜欢林冲这个人物,喜欢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以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而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历来被人们交口称赞。
可以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人们评价《水浒传》艺术价值高低的一个关键之点。
这也是我为什么选中《水浒传》,选中林冲的原因。
在写林冲时,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
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成功的将典型的山神庙与草料场有关环境的描写,将林冲的一系列经典展现出来。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林冲的细致个性与快意恩仇的性格。
而反过来又通过林冲反衬出环境的气氛,可谓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完美展现。
关于文中典型环境草料场与山神庙的分析首先,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
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
“风雪”渲染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了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同时,暗示陆谦之流的阴谋已经开始实施,象征高俅之流构成的社会环境如刀风剑雪,极其恶劣。
其次,“风雪”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
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了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
典型环境典型人物(1)

浅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林黛玉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经典而被国内学者竞相研究和推崇,“四大名著”如此之高的声望并不在于《红楼梦》被多少学者所爱戴和其描绘的美轮美奂的措辞流转;而更多的是在于《红楼梦》本身所蕴含和折射的文学艺术美感和作者曹雪芹想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现实与现实衬托人物进而着重描绘社会现实和人物关系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
可以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的诠释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本文首先从《红楼梦》的主人公林黛玉本身的性格入手,从反叛者,多愁善感以及孤高冷傲三个方面的性格特质来浅析林黛玉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而又从社会背景,贾府、大观园等林黛玉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其次将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融合在一起,综合阐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辩证关系与林黛玉这一典型人物的形象美感及其特点。
最终到达更好理解整部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林黛玉;红楼梦前言在文学创作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形象与环境。
但是一般的形象与环境不足以衬托出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内涵,那么典型环境与典型形象就此应运而生。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文学典型形象既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形态。
通过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分析和思考,有助于我们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消化。
作为清代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
之所以《红楼梦》有着这么高的荣誉和称号,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作者曹雪芹将当时正处在清,康、雍、乾三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回光返照式的中国大地上所反应出的种种社会现实和残酷完全浓缩在了一部《红楼梦》中,浓缩在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主线的人物在贾府和大观园中的日常琐事,恩恩怨怨以及感情纠葛中。
这种以小见大的文学展现手法,无疑是《红楼梦》最大的亮点之一。
另一方面,《红楼梦》最为突出的一点就在于作者对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可以说看透了整部《红楼梦》,就可以看透人生。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叙事作品和戏剧作品中,作家要深刻地描写人的种种生活情景,反映现实的各种关系,就要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可以说,在这些作品里,创作的中心就是创造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形象是叙事性作品和戏剧作品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又称“文学典型”、“艺术典型”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
从剖析中外文学史上典型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到,它们在艺术创造上的共同点就是,首先都有比较独特完整的个性。
以人们熟知的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阿Q来说,他就有一个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个性。
他质朴勤劳,但也沾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对地主阶级的人物和“假洋鬼子”之流有一个本能的敌视,却自卑自贱;他愚昧无知却又很自尊自负;他忌讳缺点,却很能忘却和自我开解所受的侮辱和迫害;他不理解革命但却强烈地向往革命……这些性格特征,在“精神胜利”这种心态的胶结下,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独特性格整体,贯串在阿Q形象发展的始终,成为他与其他典型人物不相同的个性。
这一个性刻画得十分鲜明突出,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生活内容,发人深思。
这是典型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审美特征,是典型人物形象与一般人物形象区别的基本点。
鲁迅小说《药》里的夏瑜,《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都是表现了高贵思想品德的人物形象,但人们并不称它们为文学典型,就因为作者并没有在它们身上着力刻画独特完整的个性。
因此,个性的塑造是典型人物形象的生命。
没有它,人物形象就不能生动感人,就不能宛如雕像一般竖立在人类文艺的殿堂里。
恩格斯在评论敏·考茨基的《旧人和新人》时,称赞她在作品里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出来了,认为应该做到每个人都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就是指出艺术典型的这一方面性质。
典型人物形象的另一个审美特性在于,它的独特完整个性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或历史必然性,因而同时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以阿Q形象来说,他那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个性,就反映着我国辛亥革命时代,贫苦农民受封建地主阶级深重政治经济压迫和精神奴役的历史本质。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摘要: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环境中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都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形象引言:《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3小说单元第一课,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传统小说的基本要素。
本文我们重点鉴赏典型环境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1 本文环境的特点(1)以林黛玉的行踪为依据,用流程图的形式欣赏贾府的整体建筑布局1.1 林黛玉拜见贾母(1段)荣国府东脚门---荣国府正大门---荣国府西角门---二门---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三间厅---贾母正房大院---五间上房1.2 林黛玉拜见贾赦(7段)原路返回从荣国府西角门出---荣国府正大门---荣国府东南角---二门---仪门1---仪门2---仪门3---正房厢庑游廊---贾赦院---正房(2)以林黛玉的视角为依据,明确贾府众人生活的硬件、软件环境。
1.3 林黛玉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四处都用“大”来形容,足见贾府与别处不同,外观宏伟。
1.4 林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从西边角门进去。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另换了小厮上来抬。
至一垂花门,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扶黛玉下轿。
过穿堂,转过插屏,经三间过厅,到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才由丫头迎进屋内。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给人一种侯门深似海的感觉,足以见得贾府布局讲究、礼仪繁琐。
2 环境描写的作用2.1典型环境描写直接塑造人物形象。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评《婉的大学》中陈婉形象内容梗概:《婉的大学》是当代作家梁晓声的一部中篇小说,陈婉是他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北京某名牌大学中文系文秘专业的学生,也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刻划典型环境而塑造出的成功的艺术典型。
她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性格极为复杂,既内向、隐忍,又敏感、自卑。
本文笔者试从陈婉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来分析这一当代大学生的典型形象,并积极地探讨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思想的改变与转移;以及创作此艺术典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性格现实主义参考资料:蔡仪《文学概论》、《新编文艺学概论》、刘叔成《心理学》《毕业论文指导书》梁晓声的中篇小说《婉的大学》(《小说家》一九九九年,婉、赵薇、徐小芬、赵萌等一系列感人的当代大学生典型,这其中,陈婉形象最令人瞩目,她的离开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尤其是广大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灵,给她们留下了对人生的无尽的思索。
陈婉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完全可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并非溢美之词,陈婉的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她之所以具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她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亦即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充分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典型人物形象。
本文试从陈婉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思想的改变与人生目标的转移等多方面入手,对这个艺术典型做一些个人的粗浅的分析。
贫寒家境塑造性格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对社会的生活反映主要是通过作者对笔下人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的刻划来反映的。
这就涉及到了恩格斯所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理论——“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是指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而又足以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阶层或某种社会关系的本质的人物形象。
典型环境则是指作品中具体人物所处的,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阶级关系本质的特定的环境。
而作品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又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截然分开,离开了特定的典型环境,就谈不上人物的典型性;反过来,离开了具体的典型人物,环境的典型性也就没有了意义,不复存在了。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浅析《羊脂球》中的羊脂球范聪中文11201摘要:莫泊桑的《羊脂球》通过对普法战争背景下十个人的旅途故事,以羊脂球为主人公,运用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寡廉鲜耻、不顾民族利益的丑恶嘴脸,高度囊括了在民族利益危机面前各个阶层的表现,有强烈的共性特征,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在马车这个小环境中真实塑造了羊脂球这一典型人物,也真实的再现了法国当时的社会风貌。
关键词:羊脂球;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对比;细节描写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把一个马车上的乘客:一个“下贱”的妓女羊脂球和一群“高洁”的同车人对照起来,在对比与细节中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爱国妓女形象。
一、典型人物羊脂球莫泊桑是在一系列真实而生动的细节描写以及与马车上的其他人的对比中刻画出羊脂球这一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首先在真实而生动的的细节中塑造羊脂球这一典型人物,羊脂球的性格特征能展示得那样鲜明而深刻与成功的细节描写紧密关联,当饥饿严重侵袭逃难马车上的人时,只有被他们冷落轻视的羊脂球带着丰富的食物。
小说用笔不多却较为细腻地勾画了羊脂球请难友们进餐的细节。
如,她“用一道谦卑而甜美的声音”,邀请两个圣女“分尝”她的“便餐”;又如,她对饿极了而拉不开脸的两对“高贵”夫妇,感到“进退两难”而“脸上发红”,终于鼓足勇气用“吞吞吐吐”的语调和句式探问:“是不是敢于向……献出……”这些简洁而细致的细节描绘,鲜明地揭示了社会地位低下的羊脂球,有着善良慷慨的美德和特有的表现形式。
接着,在同胞相聚中,小说又从言语、神情、动作诸方而,以简略鲜明的细节,突出了羊脂球与众不同之处。
如她用“热烈语言”表现的对入侵者的“天然怒气”和“真正的愤慨”,以及扑到敌人脖子上用手死扼的行动勾勒,初步点示了她的爱国热情。
之后,在敌人为非作歹的旅馆里,她坚决拒绝自称“爱国”的“民主朋友”的性欲要求,理由是她“决不肯在敌人近边受人爱抚”。
论《文学理论》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论《文学理论》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论《文学理论》中的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2010年04月30日星期五17:09所谓典型人物是指一个独特的这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说其熟悉是因为典型人物是从人们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说其陌生又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创造的。
现以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为例论述作品中祥子和虎妞的形象。
首先,祥子来自农村,在农村这一个背景下生活,热爱生活,憧憬美好的生活前景,对城里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个热忱的青年来到城市,企图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得到城市生活的肯定。
于是在拉车这一行希望有朝一日有一辆自己的车。
然而城市里的这种生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控制的了的。
他逐渐在城市中被城市这种市侩风气所影响,进而变得嚣张跋扈,虽然他并没有那么多资本去显摆。
虎妞,这个三十七八的黄花大闺女,在她爹势力的威胁下,最终没能及时在年轻的时候嫁出去,而在遇到祥子的时候却喜欢上了这个结实的小伙子。
于是利用祥子的弱点威逼利诱,强迫祥子娶她为妻。
在这里我将逐一进行阐述。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里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都做过了。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你唯一一点小小的愿望都不可能实现,也就是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自己的一辆车。
他省吃俭用省下了将近100块钱的买了一辆自己心仪的车。
正当他春风得意地拉着自己的车,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
那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
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们的东西,还得去挑水烧火喂牲口,汗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就这样破灭了。
然而似乎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
在他随着兵们逃跑的日子里,他想过要逃,并且在一个黑夜里他趁着兵荒马乱的当儿,牵了三匹骆驼与他同行。
卖了骆驼后他只得到三十多块钱,于是又开始了自己攒钱的生涯。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关于《水浒传》中人物林冲分析我读水浒传读的比较多,特别喜欢林冲这个人物,喜欢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以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而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历来被人们交口称赞。
可以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人们评价《水浒传》艺术价值高低的一个关键之点。
这也是我为什么选中《水浒传》,选中林冲的原因。
在写林冲时,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
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成功的将典型的山神庙与草料场有关环境的描写,将林冲的一系列经典展现出来。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林冲的细致个性与快意恩仇的性格。
而反过来又通过林冲反衬出环境的气氛,可谓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完美展现。
关于文中典型环境草料场与山神庙的分析首先,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
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
“风雪”渲染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了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同时,暗示陆谦之流的阴谋已经开始实施,象征高俅之流构成的社会环境如刀风剑雪,极其恶劣。
其次,“风雪”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
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了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
也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三个女性形象说起

鲁迅 先生 的小说 《 祝福 》 的故事发生在 辛亥革命 们” 就划 分出 了对立 的两大阵营 正是在 当时所处 的
也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从 中国现代文学 中的三个女性形象说起
● 四川 省 巴 中 市 职 业 中学 I 王 洪 瑜
文学 作 品 作 为 一 种 时 空 艺 术 .环 境 是 其 不 可 在 《 福 》 刻 问 可 祝 里 缺 的要 素 。当我 们 鉴 赏 文 学 作 品 的时 候 , 们 便 会 暂 画 的祥 林 嫂 的反 抗 也 只 是 封 建 礼 教 “ 范 ” 下 的 产 我 规
为 一 定 的 社 会 环 境 决 定 人 物 的 典 型 性 格 的 形 成 和 发
么侍 萍 在 被 赶 出周 家 大 门 .有 了 三 十 多 年 苦 难 生 活
展 : 人 物 的行 为 , 必 然 受 环 境 的 影 响 和 制 约 。 中 经 历 之 后 . 以冷 静 地 再 次 面 对 周 朴 园 . 因 为 她 已 而 也 可 是 国 现 代 文 学 中 祥 林 嫂 、鲁 侍 萍 和 水 生 嫂 三 个 女 性 形 经 从 苦 难 的生 活 中 产 生 了 自觉 的 阶 级 意 识 。 当周 朴 象 的 性 格 塑 造 很 好 地 揭 示 了这 一 点 园探 问 被 侍 萍 抱 走 的孩 子 的 下 落 的 时 候 .侍 萍 明 确
的 文 学 世 界 就 是 文 学 作 品 的 环 境 所 谓 环 境 。 指 人 循 旧 礼 教 “ 一 而 终 ” 道 德 规 范 : 门 槛 是 祥 林 嫂 是 从 的 捐 物 活 动 的 整个 外部 世 界 , 体 地 说 . 括 人 物 成 长 、 具 包 活 不 甘 心 向命 运 低 头 的 表 现 .但 实 质 上 不 仅 使 她 深 陷 动 和 事件 发 生 、 展 的 时 间 、 点 和客 观外 界 条 件 、 发 地 气 封 建 礼 教 和 迷 信 的 泥 潭 .最 终 又 成 了 灵 魂 再 一 次 被 氛 等 。人 总 是 在 一 定 的 环 境 中生 活 . 事 也 总 是 在 一 愚 弄 摧 残 的 证 明 。 以 说 . 故 可 祥林 嫂 悲 惨 的命 运 结 局 正 定 的 环 境 中展 开 . 此 , 物 的 性 格 或 情 节 的 发 展 走 是 这 封 建 宗 法 社 会 的典 型 环 境 给 她 安 排 的 。 因 人 向必 然 要 受 到 环 境 的 影 响 和 制 约 。 格斯 说 :现 实 主 恩 “ 曹禺 的剧作 《 雨》 是 以 2 雷 则 0年 代 初 的 中 国 社 义 的 意思 是 : 细 节 的 真 实 外 , 要 真 实 地 再 现 典 型 会 为 背 景 。 一 时期 的 中国 社 会 矛 盾 空 前 尖 锐 , 革 除 还 这 大 环 境 中 的 典 型 人 物 。 ”《 玛 . 克 奈 斯 》 (致 哈 )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文/ 石禾子——谈《母亲的心事》的人物形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发生在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及其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无不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一定的社会问题。
《母亲的心事》这篇小说,就是利用富有新意的特定环境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塑造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挖掘较大的思想深度,准确反映出一种时代精神的。
作者笔下的张大妈形象,是以传奇性的色彩出现的:这个“一辈子不会抽烟”的73岁的老太太,突然拿起了大烟袋,这就引发读者对这个人物萌生一丝别样的好奇之感。
如果说蒙太尼里选择上帝而舍弃了亚瑟,是因为他对于基督教的癖爱和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教徒虔诚的信仰,那么,促成张大妈这一怪异举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里,正是作者用神来之笔着意造成的悬念。
家有家规,老太太自有自个儿的章程。
“老儿子对上象了”的消息,触动了一直积压在她心头的心事,她“乐在心里并唱个不停,又是高兴又是慌神”。
一个已经“入土半截子”的老人,因其质朴的性格使然,更凭着一生的生活经验,高兴之余,她首先想到的是在“老儿媳妇”来认门时,自己应如何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
因此,她毅然决然而又责无旁贷地“拿起了大烟袋”,其怪异行为令人费解,似近乎糊涂,却情有可原。
因为“在早年间,老头子在世……儿媳妇头回认门,给公婆装烟倒茶,老头子叼个大烟袋……张大妈把放有大白边的四四方方的红纸包,乐乐呵呵地塞进媳妇的花衣兜里”。
原来,烟袋是公婆给儿媳妇送“赏钱”的信物,而且“老张家祖祖辈辈就有那么个习惯”。
如今,老头子连同那杆烟袋都不在了,张大妈想儿媳妇,“就象三伏天喝了冰糖水,甚至还梦见老儿媳妇来认门,进屋就对张大妈说:您的大烟袋哪?我给您老装烟!”因此,她火急火燎地“托人写信给在南方工作的大闺女,叫女儿接信后给邮根大烟杆来”。
在“典型环境”中刻画人物形象

在“典型环境”中刻画人物形象
把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描写有利于典型人物的刻画。
在课文中叙述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在归途中,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探险队与严寒进行了搏斗,但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
最后,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在这种气候极其恶劣,生死悬于一线的环境中,探险队员们的优秀品质暴露无遗。
文学作品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骆驼祥子)

浅析文学作品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骆驼祥子》为例小说《骆驼祥子》作为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祥子这一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具有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祥子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即典型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包括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总形势的大环境,又有人物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个人具体生活。
祥子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统治的黑暗社会,而祥子作为一名劳动人民勤勤恳恳的、朴实善良却不断地被剥削、欺骗,生活一次次陷入绝境。
“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一是指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二是时代的脉搏和动向,且“总情势”是间接的,需要作家的把控和表现。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来到北平做车夫,攒够一百元买了辆新车却被宪兵连人带车抓走导致祥子梦想的第一次破灭;又如小福子不堪家庭重负出卖肉体。
由具体的个别性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军阀当道,社会黑暗腐败,下层人民生活悲苦艰辛。
这样的社会环境改变了纯真、上进的祥子,使他堕落,逼他走上了绝路,表现出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的影响。
其次,文学典型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两个美学特征。
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但是特征的属性之一又要求这个富有特征性的东西拥有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本质。
老舍抓住车夫这一生动具体的形象,以一个人的生活、心理状态的变化表现出旧社会的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而且“特征性”要求文学典型既需要一个主要性格贯穿整体,又要求用细节等的“特征性”来表现总特征。
虎妞是《骆驼祥子》中另一经典人物,她泼辣、大胆、干练又富有心机的性格特征在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虎妞帮助父亲刘四打理一个偌大的车场,将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周旋于各个车夫间。
她暗暗相中祥子这个年轻上进的小伙子并且步步为营,得偿所愿,可怜的祥子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这些都能反映虎妞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典型人物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

典型环境中典型⼈物的成功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物的成功塑造 ——谈谈赵永武先⽣中篇⼩说《民间风流债》的两个⼈物形象作者:杜崇斌中篇⼩说《乡村风流债》是西安市签约作家赵永武先⽣最近推出的中短篇⼩说集《寻她千百度》中的第⼀篇⼩说。
⼩说集《寻她千百度》2012年10⽉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系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之⼀。
已婚男⼥刘凤琴和成双龙是同村的乡党,他们在打⼯期间发⽣了婚外“⼀夜情”,由此事件作为导⽕索,引出了两个家庭⼀系列尖锐的⽭盾冲突,由于刘凤琴的丈夫黄有社的不依不饶,在他对成双龙的追问、逼迫、追索、敲诈以及反复折磨等⼀连串⾏为的作⽤下,最后导致两个家庭的变故和夫妻反⽬以及⼈性的变异等等。
这就是中篇⼩说《乡村风流债》的⼤致故事。
读这篇⼩说的时候,我⾸先联想到的就是世界短篇⼩说之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著名短篇⼩说《蛮⼦⼤妈》。
因为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共性就是都具备了现实主义⽂学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物这⼀重要属性。
蛮⼦⼤妈是⼀位普通的乡村⽼太太,她本不懂什么⾼贵的爱国情感,但她在得知⼉⼦在战场上被德国兵炸死后,失去爱⼦和唯⼀亲⼈的悲痛,让她的⼼理上发⽣了⼀系列情感反应,她决定复仇,她后来本能地烧死了四个借住在她家⾥的德国兵,为⼉⼦复了仇。
同样的道理,在特定的“发⽣了婚外⼀夜情”这个典型环境下,有过错、有偶然道德失范的刘凤琴却让读者产⽣了⽆限地同情和怜悯,没有过错的“正⼈君⼦”黄有社却让读者产⽣了⽆限的厌恶、鄙夷和唾弃。
为什么呢?我认为这就得益于赵先⽣对于特定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在赵先⽣的⼩说中,刘凤琴本是⼀名善良的农村⼥性,她勤劳、朴实、本分,⼜能很好地相夫教⼦、操持家务,她不是轻浮的荡妇,也不是游⼿好闲的好吃懒做的坏⼥⼈,但她却偶然与同村的乡党成双龙在打⼯期间发⽣了婚外“⼀夜情”,事后,她很后悔、很难过。
这件事成了她⼼中的⼀道伤疤,是她⼼中永远的痛。
她本想这个事情谁也不知道,或许永远就这样过去了。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关于《水浒传》中人物林冲分析我读水浒传读的比较多,特别喜欢林冲这个人物,喜欢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以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而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历来被人们交口称赞。
可以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人们评价《水浒传》艺术价值高低的一个关键之点。
这也是我为什么选中《水浒传》,选中林冲的原因。
在写林冲时,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
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成功的将典型的山神庙与草料场有关环境的描写,将林冲的一系列经典展现出来。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林冲的细致个性与快意恩仇的性格。
而反过来又通过林冲反衬出环境的气氛,可谓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完美展现。
关于文中典型环境草料场与山神庙的分析首先,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
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正在酝酿;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气氛趋于紧张;林冲夜宿山神庙时,那雪“越下得紧”,烘托出高潮的来临。
“风雪”渲染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了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同时,暗示陆谦之流的阴谋已经开始实施,象征高俅之流构成的社会环境如刀风剑雪,极其恶劣。
其次,“风雪”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
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了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摘要】塑造好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是一个戏曲艺术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终的艺术要求。
作为演员要想塑造好舞台形象,仅仅依据剧作家笔下的角色和依靠导演的说戏去照葫芦画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词】塑造;环境;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6)05-0076-01
演员创造角色,塑造形象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和诸多文化艺术素养,包括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
那么,我所饰演的?{莲――一个卖茶女子该如何从基点开始塑造呢?我以为,应该先从生活着手。
我想,一个演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
虽然我没有采茶卖茶的经历,没有这方面的体会,可这不妨碍一个演员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因为生活中不乏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深入体验乃至模仿这个过程,了解其产生的多种原因和多种形态表现。
?{莲是《烟雨杏花村》这本戏中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她身世凄凉,自幼失去双亲,无依无靠,是她的婆婆将其收养,抚养成人,她和婆婆的儿子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谁知刚刚准备成亲,丈夫却不幸涉水南湖丧了性
命,剩下寡母孤女,生活没有着落,是当时的池州太守李方玄爱民如子,为她婆媳在茶田上盖了一个小小茶亭,聊以糊口,另外又免除了她家的赋税,这让?{莲感激不已,谁知好
景不长,李大人被人陷害,罢免官职,下落不明,?{莲为报
深恩,轻信小人之言,被其利用,幸遇新上任的杜牧杜太守解救,这才没有铸成大错。
那么对于?{莲(如图)这个人物
的塑造我写两点心得体会。
?{ 莲
一、准确理解角色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前提
精研剧本,分析角色,乃是创作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个好的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在接受角色之后,要先精读剧本和有关资料,了解角色所处的背景和特定环境,准确地把握、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渐进入“角色”,以致你的一颦一蹙就是角色
的一颦一蹙,这时角色就成了你自身,成了你艺术创造的“对象化”,至此,演员的艺术创造力才能从角色扮演过程中自
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我在饰演“?{莲”时,是先从熟读剧本开始的,通过对
剧本的反复研读,了解到在这本戏中,?{莲是一个涉世未深
年仅十八九岁的卖茶女子,她勤劳,自立且坚强,又善良,大胆,正直,淳朴,待人接物热情真诚,丧夫后心疼婆母,不愿再嫁,对婆婆不离不弃,对父母官李大人知恩必报,为
救大人不顾一切,挺身而出,敢作敢当。
但因年轻幼稚单纯善良,以至于被人利用而毫不知情。
既然有了生活依据和人物的行动线,对于演员来说,则有了心理依据,也就有了创作表演的依据。
在此基础之上,我结合自己的舞台实践,借鉴吸收各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与艺术手段,利用戏曲程式化的技巧把握人物性格的内心分寸、尺度,把人物背景的支撑作为重要依据,运用准确适度的眼神,身体动作的幅度大小,以及呼吸的深浅来真正做到真听,真看,真思考。
二、唱腔上的技术处理是演员角色创造的需要
作为表演艺术,黄梅戏的唱腔是影响和制约戏剧舞台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论及戏曲声腔时说过:“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
在“中计”这折戏中,我对唱词唱腔反复推敲、仔细揣摩,在舞台演唱时根据剧情表达的需要,对唱腔作了各种特定环境下的不同的演唱处理。
如:在?{莲知悉婆母把自己当做亲生女儿,并求她不要管年迈的自己而再出嫁时,?{莲悲从心起,在高潮音乐过门时喊出痛彻心扉的“婆……婆……”扑到婆婆的怀中,泣不成声的演唱“我的好心的婆婆呀……”我在演唱这一句时处理成:在一句撕心肺裂的喊白“婆婆”过后,我要求乐队老师给我自己清唱,全场鸦雀无声,我先屏住呼吸,轻发“我的”两字,强调“好”字,“心的”两字用喉头哽住的哑音发出,在第一个“婆”字发出时,立刻
把音休止掉,再把气息往下一压,再发第二个“婆”字,然后慢发波音,再大吸气,哭发最后的“呀”字突出爆发情绪。
力求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以此表现和婆婆之间真挚的母女深情。
经过多部戏的打磨和塑造,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演员在舞台上最终展现的是角色的突出性格和真情实感,塑造的是人物的独特形象与灵魂。
作为一个热爱并终身从事黄梅戏艺术事业的演员,就应该秉承传统而又要不囿于传统,要在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基调与其微妙变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敢于通过对唱腔、眼神、身段、表情等表演方式、技巧上的借鉴、吸收、融合与创造,呈现给观众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七仙女”角色塑造的几点感悟[J].池州学院学报,2008-8-28.
[2]综合艺术更需要综合素质[J].黄梅戏艺术,200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