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实验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2006年12月目录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

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

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

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

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

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

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

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

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

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

[定稿]实验21药动学实验2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定稿]实验21药动学实验2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21药动学实验(2)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重要性。

观察小白鼠肝功能损伤对硫喷妥钠的作用的影响。

方法:腹腔注射硫喷妥钠溶液(0.1ml/10g)后,记录肝损伤组小鼠和正常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并观察肝脏的形态变化。

结果及结论:由于药品的配制误差以及反复注射的原因,导致全班实验失败。

解剖后发现正常小鼠肝脏成暗红色,表面光滑;而肝损小鼠肝脏呈灰褐色,表面有较强的颗粒感。

【关键词】翻正反射肝脏硫喷妥钠肝脏的生物转化是巴比妥类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

硫喷妥钠是脂溶性极高的药物。

脂溶性高的巴比妥类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由肾小球滤过较小,也易被肾小球再吸收,其主要消除方式由肝药酶代谢。

因此,肝脏损伤极易使硫喷妥钠的生物转化受阻,从而使小鼠的睡眠时间延长。

1.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正常小鼠和肝脏损伤小鼠各12只1.2 药品和试剂:4g/L 硫喷妥钠溶液;10%四氯化碳溶液。

1.3 实验器材:注射器,手术剪,镊子。

1.4 肝损模型试验前24h用10%四氯化碳溶液0.2mL/10g皮下注射,损伤小鼠肝功能。

(实验室已事先造模)1.5 小鼠手术取体重相近的正常及肝动能已损伤小鼠各一只,称体重,以苦味酸溶液作好标记,并试其翻正反射是否存在(将小鼠仰卧在试验台上,若能恢复正常体位,为翻正反射存在,否则为翻正反射消失)。

按0.1 mL/10g(40mg/kg)剂量腹腔注射(i.p.)4g/L 硫喷妥钠溶液。

2.结果2.1 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测定·由于药品的配制误差和反复注射的原因,以及注射水平的差异,导致全班实验失败。

·本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样本进入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min)翻正反射消失到恢复的时间(min)正常1 3 >109正常2 3 20肝损1 1 >109肝损2 3 >1092.2 肝脏形态观察将小白鼠处死(用颈椎脱臼法),解剖后取出肝脏观察形态改变,发现正常小鼠肝脏成暗红色,表面光滑;而肝损小鼠肝脏呈灰褐色,表面有较强的颗粒感。

药动学实验

药动学实验
做好扑热息痛实验的关键?注意事项?
①定时迅速采血,②排除血浆蛋白的干扰,③灌胃是否成功
注意:①灌胃确定插入胃中,另一端放入水中,②Ep管应先用肝素湿润抗凝,③第二次离心后若上清液不澄清,则微孔滤膜过滤。
片剂溶出度测定意义,哪些药剂需要测定?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从制剂内释放出溶解于体液才能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奏效,因此溶出是药物吸收的前提,测定固体制剂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过程称溶出度试验,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溶出和吸收的体外试验法。
4、药物的给药途径。静脉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的隔室模型往往不同。
5、采样时间也有可能有较大影响,如果采样安排不恰当可能错过分布期,就会往往误认为为单室;如果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不够或采样周期过短,不能测定消除相末端血药浓度,也会影响隔室模型的判断。
6、用残数平方和与加权残差平方和判断、拟合度法、IC法、F检验法判断时相关数据的计算误差。
为什么要测定两个波长下氨茶碱的吸光度并取其差值?
氨茶碱为临床用平喘药,由茶碱与乙二胺缩合而成。在酸性条件下,可用有机溶剂从血清中提取出茶碱,再用碱液将茶碱从有机溶剂中提取,测量入274和入298处的吸光度。因为A274为茶碱和本底,即溶剂、血清的吸光度,而A298为本底的吸光度,氨茶碱在A298的吸光度几乎为0,则ΔA=A274-A298正好为去除本地的影响后的药物氨茶碱的吸光度
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
①溶质在介质内的扩散系数,系数越大,溶出度越大。
②颗粒的表面积,增大表面积,即减小药物粒径可增加溶出度。
③溶液的浓度,更换溶剂,使浓度降低,溶出度越大。
④扩散层的厚度,厚度越小,溶出度越大。

药动学实验讲义

药动学实验讲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二O一O年五月目录1.前言---------------------------------------------------------------2页2.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3~4页3. 实验二血药浓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等药动学参数-----------------------------------------5~7页前言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及药物的体内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不仅将应用到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将贯通药动学、药剂学、分析化学、体内药物分析等课程,并使用UV、HPLC等现代分析仪器。

为了达到本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和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明白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操作,正确使用仪器,详细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不得任意涂改,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正确整洁。

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及室内卫生。

本实验讲义主要参考华西医科大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讲义》、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及北京医科大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编写,在此对两所学校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及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固体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溶出度的测定原理、方法与数据处理。

2.熟悉溶出度测定的意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溶出仪的基本构造与性能。

二.实验提要1.溶出度系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崩解(或溶散)度无法反映崩散后微细颗粒的再分散和溶解过程。

实验21 药动学实验1静脉注射苯酚磺酞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实验21 药动学实验1静脉注射苯酚磺酞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实验21药动学实验(1)静脉注射苯酚磺酞的药动学参数计算【摘要】目的:观察肾功能受损对药动学的影响。

方法:正常和肾损家兔分别耳缘静脉注射苯酚磺酞(PSP),颈动脉插管依次在给药后2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 采血,分光光度计法测血浆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k,T1/2,CL,V d)。

结果:正常家兔及肾损家兔在给药后PSP血浆浓度均逐渐降低,但肾损伤组在2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显著高于正常组,在25 min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而肾损家兔的药物消除速率常数(k)和清除率(CL)低于正常家兔,消除半衰期(t1/2)高于正常家兔,表观分布容积(V d)显著低于正常家兔。

结论:PSP主要经肾脏排泄,家兔肾功能受损后,PSP的排泄速率减慢,有关的药动学参数发生相应变化。

【关键词】苯酚磺酞肾脏清除率消除半衰期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基本过程和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过程。

PSP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全身,其血浆浓度与各组织器官的浓度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此时整个机体可视作单一房式,即一室模型,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测定血浆药物浓度,依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计算药动学参数。

PSP主要经肾脏排泄。

家兔肾功能受损后,PSP的排泄速率减慢,与消除有关的常数k,T1/2,CL就会发生改变,实验主要目的是观察这些常数的改变。

1.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家兔1.2 器材:动物手术器材,约10cm长细尼龙导管,20ml、5ml及1ml注射器各1副,7~5号针头3个,干洁刻度试管12支,5ml吸管1只,200μl移液器,缝线,小毛巾,洗耳球1只,80-2型台式离心机、7200型分光光度计。

1.3 药品和试剂6g/LPSP溶液、60 g/L升汞溶液、乌拉坦,苯巴比妥钠溶液、稀释液(0.9% NaCl 29ml +1 mol/L NaOH 1ml)、10 g/L 肝素钠溶液。

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概述

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概述

2-1-2 组织样品的消化
对于与组织结合很牢的药物,采用沉淀蛋白的 处理难以使药物充分释放出来,此时可将组织消 化。 剧烈的条件:如NaOH溶液,甲酸-双氧水 等;这种处理也可能导致药物的破坏,一般适用于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的实验。 温和的条件:常用蛋白水解酶使肽键降解。
2-1-3 缀合物的水解
历史
药物代谢的研究始于何时还没有一个非 常权威的考证,可能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四 十年代或更早,当时这方面的论文甚少, 直至六十年代,研究论文的数量才陡然增 加。其后的发展更加迅猛,从研究技术、 方法到研究内容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衍 生出不同的专业方向,甚至形成了独立的 学科。
药物代谢的研究内容
1. 吸收:药物从给药处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可以从速度 和数量加以定量。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血中药物浓度确 定。有关参数: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Cmax), 药时曲线下的面积AUC。 2. 分布:药物被血液运送到各组织的过程,也包括速度和 数量上的区别。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组织中药物含量来确 定。对于动物,可直接取各种组织来测定药物含量。人 则不能直接测定,只能利用数学方法来推算。有关参 数:分布容积(Vα) 3. 代谢(生物转化):药物在结构上被体内的酶系统改变 的情况。通过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来确定。 4. 排泄:药物通过粪便、尿液等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药物在粪尿中的含量来确定。 3、4合称为药物处置。有关参数:血桨半衰期(T1/2), 总清除率(CLs), 肾清除率(CLr)。
影响提取率和专一性的因素
1.pH值:与药物pka值有关,药物只有以非电离形 式存在时,才能被有机溶剂提取。 因此,对于碱性药物,pH应高于pka值1-2个 pH单位,对于酸性药物,pH应低于pka值1-2个pH 单位,药物可保持在非电离形式。 2.溶剂的极性: 非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小的溶剂中,极性大的 物质则易溶于极性溶剂中,因此,应根据被测组分 的极性选择相似极性的溶剂。 例如,代谢物的极性 通常比母体药物高,因此可利用不同极性的溶剂选 择性地提取母药和代谢物。

药动学实验报告

药动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血药浓度法测定扑热息痛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10药剂)指导老师:杨红梅老师组员: 1025001 陆洁 1025002 谭聪婷1025003 林小英 1025009 周晓妮1025010 文玉琴 1025011 莫振桂1025012 陈英澜实验时间:2013年5月22日【实验目的】掌握口服给药后用血药浓度法测定药物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加深对这些参数的理解。

【仪器与试剂】仪器: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法、具塞刻度试管,离心式管、涡旋混合器试剂:对乙酰氨基酚、1﹪肝素溶液、0.12mol/L氢氧化钡溶液、20g/L 硫酸锌溶液【实验原理】血管外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透皮给药等。

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常用一级过程描述,即药物以一级速度过程吸收进入体内,然后以一级速度过程从体内消除(一级吸收模型)。

体内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C=kaFX OV(k a-k)(e-kt-e-kat)对大多数药物来说,吸收速率常数k a d大于消除速率常数k。

当k a远大于k,且t较长时,则e-kat趋向零,上式可简化为:C=kaFX OV(k a-k)*e-kt利用尾段直线即可计算消除速度k。

残数浓度C残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C残=k a FX0V(k a-k)*e-kat利用残数线即可计算消除速度k a。

错误!未指定书签。

【试验方法】1 标准曲线的制备1.1 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5℃干燥恒重的扑热息痛1g(按含量计算称取)。

用热蒸馏水溶解,与25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置冰箱保存备用(40000vg/ml)。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40000vg/ml的浓贮备液1.25、2.5、3.75、5.0、6.2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用50、100、150、200、250vg/ml的标准溶液。

1.2 空白(无药)血浆的制备将实验动物家兔静脉处毛拔掉,涂擦酒精,用100W灯泡烤5min,再将耳静脉横向切开,用经1%肝素溶液处理并烘干的离心管采血约9ml。

药代动力学实验指导2

药代动力学实验指导2

实习指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实验一药物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掌握大鼠在体肠道灌流法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道吸收的机理及吸收速度常数(k a)与吸收半衰期[t1/2(a)]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在体法(in situ)和体内法(in v ivo)。

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生理影响,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

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认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

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

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扩散的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药物转运的速度可用Fick's(注:最后一稿校,全书一致)扩散定律描述:式中,为扩散速度;D为扩散系数;A为扩散表面积;k为分配系数;h为膜厚度,C GI为胃肠道中药物浓度;C为血药浓度。

在某一药物给予某一个体的吸收过程中,其D、A、h、k均为定值,可用透过系数P来表示,即。

当药物口服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药物,随血液迅速地分布于全身。

故胃肠道中的药物浓度(C GI)远大于血中药物浓度(C),则上式可简化为:上式表明药物被动转运(简单扩散)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表明被动转运速度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

若以消化液中药量(X a)的变化速度()表示透过速度,则:式中,k a为药物的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对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对数:式中,X a为t时间消化液中药量;X0为零时间消化液中药量。

以lg X a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由此直线斜率即可求出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并可计算吸收半衰期:本实验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进行大鼠在体小肠吸收试验。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蠕动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离心机、注射器、眼科剪刀、眼科镊子、手术刀片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是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对该领域的实验方法进行介绍。

1. 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是指对药物在体内产生的代谢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样品收集、样品处理和检测等方面。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药开发、药物治疗和毒理学等领域。

2. 实验方法2.1 体内样品收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中,体内样品收集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实验工作。

体内样品收集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以及其他生物学指标。

体内样品的收集方式有多种,如静脉采血、组织活检、尿液收集、呼出气收集、唾液收集等等。

静脉采血和尿液收集是最为常见的体内样品收集方式,它们能够反映药物的整体代谢和排泄情况。

组织活检是对某些组织特异性代谢酶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

2.2 样品处理对获得的体内样品进行处理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

样品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分离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并除去与分析无关的物质。

样品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沉淀、萃取、纯化等,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3 检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最后一步是对分离出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检测方法的种类繁多,选用何种方法需要考虑实验目的、样品特性、所需检测精度等因素。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毛细管电泳(CE)、质谱分析(MS)等。

3. 注意事项在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样品的采集、放置、处理以及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环境和相关因素,以尽量减少误差。

3.2 样品处理需要在不影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剔除与分析无关的物质,以提高检测精度。

大三《药物动力学》实验一

大三《药物动力学》实验一

华法林的含量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作:
精密称取华法林60 mg, 加0.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100 ml, 分 别量取0.1, 0.2, 0.3, 0.4, 0.5, 0.6 ml 药液至试管中,按次序加 入0.01 mol/L NaOH溶液0.9, 0.8, 0.7, 0.6, 0.5, 0.4 ml 和磷酸盐 缓冲液2 ml, 混合均匀。 按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320 nm的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求得标 准曲线方程。
52.9 % 乙醇:无水乙醇529 ml加水稀释至1000 ml即得。 华法林溶液(1 mg/ml): 精密称取华法林0.1 g, 加0.01 mol/L的
NaOH定量溶解至100 ml 即得。 水杨酸溶液(10 mg/ml): 精密称取水杨酸1 g, 用52.9 %乙醇溶
液稀释至100 ml 即得。
实验一、药物与蛋白结合 及竞争作用的研究
目的与要求
(一)实验目的 通过药物蛋白结合及竞争作用的研究,掌握平衡透析 法测定药物蛋白结合率。 (二)实验要求 1、熟悉药物的蛋白结合在药物分布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平衡透析法测定药物蛋白结合率的方法 3、了解水杨酸和华法林的蛋白竞争结合作用
实验原理
测定紫外吸收
计算
华法林蛋 白结合率
数据处理
水杨酸对华法林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时间
t (min) 吸光度A
测得浓度 透析液实际 C (µg/ml) 浓度C'(µg/ml)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C'=C×1.5
注意事项
1. 取血样所用的注射器与试管均需用肝素润湿。 2. 透析管结扎紧密,防止药液渗漏。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实验一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目的】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的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的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

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小白鼠8只,18~22g【药品】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器材】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方法与步骤】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

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实验三十五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处理

实验三十五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处理

实验三十五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处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能够用计算机进行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处理,掌握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2.明确药动学参数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掌握药动学参数的意义。

二、实验器材微型电子计算机、MS Excel 、计算器、坐标纸等。

三、实验内容根据下列数据,绘制药-时曲线和药-时半对数曲线图,进行有关计算,记录有关的计算结果。

计算练习:1.某患者静注1050mg 某药后的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如下:求该药的K 、t 1/2、V d 、Cl 、AUC 。

写出动力学方程。

计算过程示例如下:表1.某患者静注某药后血药浓度的处理2.某药静注100mg 后,定时收集尿液,得累积尿药量Xu 如下:试分别用速度法和亏量法求该药的K 、t 1/2、ke 。

写出动力学方程。

3.口服100mg 某药(V d =30L)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如下:求该药的K 、t 1/2、k a 及F 值。

写出动力学方程。

4.某患者口服100mg 某药(F =1)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如下:求该药的K 、k a 、t max 、C max 、V d 、AUC 值。

写出动力学方程。

计算给药后10h 的血药浓度。

5.某药静注100mg 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如下:求该药的α、β、A 、B 、k 10、k 12、k 21、Vc 、t 1/2β值。

写出动力学方程。

6.某药口服溶液剂、片剂的血药浓度法生物利用度数据如下:t (h) 1.0 2.0 3.0 4.0 6.08.010.0C (mg/L)109.7880.3558.8143.0423.0512.35 6.61t (h) 1.0 2.0 3.0 4.0 6.08.010.0C (mg/L)109.7880.3558.8143.0423.0512.35 6.61ln Cln C -t 回归斜率截距r动力学参数K t 1/2V d Cl动力学方程t (h)0 1.0 2.0 3.0 6.0122436486072X u (mg)0 4.027.7711.2620.4135.8848.6355.0557.8459.0659.58t (h)0.20.40.60.8 1.0 1.5 2.5 4.0 5.0C (mg/L)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0.660.39t (h)0.5 1.0 2.0 4.08.012.018.024.036.048.0C (mg/L) 5.49.917.225.829.826.619.413.3 5.9 2.6t (h)0.250.5 1.0 1.5 2.0 4.08.012.016.0C (mg/L)4332201411 6.5 2.8 1.20.52时间(h)血药浓度(mg/L)试计算:口服溶液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片剂与溶液剂比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实验1 大鼠口服给药药动学实验

[药动学] 实验1 大鼠口服给药药动学实验

【疑问回答】1.血浆样品中加入甲醇的作用是什么?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时,蛋白质会沉积在色谱柱上发生堵塞,严重影响分离效果。

因此为了防止分析仪器的污染、劣化,提高测定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必须进行除蛋白等前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有机破坏法、盐析、加热、加酸等。

本次实验加入甲醇的目的是将药物与蛋白质分离开以避免损坏色谱柱。

2.若实验过程中产生溶血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不影响。

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主要有三种:白蛋白主要与血浆中的弱酸性药物结合,α1-酸性糖蛋白主要与血浆中的弱碱性药物结合,脂蛋白主要与血浆中的脂溶性药物结合。

此外β、γ球蛋白主要与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结合。

对乙酰氨基酚为弱酸性、脂溶性药物,主要与白蛋白和脂蛋白结合。

溶血使血红蛋白释放,不与对乙酰氨基酚结合。

故溶血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题】1.简述血药法在药动学研究中的意义。

药物的药理效应往往与到达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及维持时间密切相关,又因为绝大多数药物需经血液循环达到作用部位,而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往往保持着动态平衡和定量关系,所以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有密切的相关性。

如果想按照作用部位药物浓度水平定量设计给药方案,必须掌握药物在ADME过程中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

药物动力学就是运用数学原理,研究体内药量(主要是血中药量)的经时变化规律,并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即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或坐标图象,来表示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种函数图线称之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

药物动力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如房室模型、速率常数、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半衰期等均是建立在血药法下。

2.血浆样品处理方法有哪些?(1)去除蛋白质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

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分离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HPLC柱不被污染),延长使用期限。

药物动力学实验

药物动力学实验
药物动力学实验
2020/12/17
药物动力学实验
实验设计: 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消除速度常数
n 实验目的
n 熟悉尿药法在药动学实验中的应用。 n 学会设计尿药法求消除速度常数等动力学参
数的方法。
n 设计实验要求
n 参考文献,自主设计实验室能够提供条件的 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前一周,提供给 实验教师。
n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动物、所需试剂、实 验步骤、仪器、测定方法等。
药物动力学实验
课前复习
血药浓度-时间公式
药物动力学实验
求消除速度常数
求药动学参数方法 血药浓度法
尿药 排泄量 尿药 速度
尿药法
求解
药物动力学实验
尿药法求药动学参数 ke Xu
X
knr Xnr
药速度法求药动学参数
当Ka>K,t充分大时,公式变为: 取对数:
经验公式:
lgC
-k 2.303 t
药物动力学实验
尿药亏量法求药动学参数
当Ka>K,t充分大时,公式变为:
经拉氏变换得:
lgC
经验公式:
-k 2.303 t
药物动力学实验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7
药物动力学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目录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二、验证性实验实验一磺胺嘧啶在体小肠吸收实验实验二磺胺类药物的组织分布实验实验三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实验四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药动学参数实验五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实验六苯酰甲硝唑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实验七 TD X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三、设计性实验实验一血药浓度测定与药动学研究实验二制剂生物利用度实验实验三阿司匹林缓释片体内外相关性实验实验四氨茶碱血药浓度的监测和治疗方案设计实验五重复一点法测定药动学参数四、综合性实验实验一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测定及溶出参数的计算实验二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测定与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血药浓度测定五、附录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使学生在掌握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能初步应用有关知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应用药物动力学的原理进行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给药方案设计及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等。

实验课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方法,熟悉生物样品处理与检测的方法,能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掌握实验方法在临床合理用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实验对象常为动物或人,通常通过给予受试对象药物或制剂后,检测不同时间生物样品中药物与代谢物的浓度变化来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

小鼠药代动力学实验方法流程

小鼠药代动力学实验方法流程

小鼠药代动力学实验方法流程小鼠药代动力学实验方法流程:
①实验设计与动物分组,确定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及采样时间点;
②药物制备,根据实验需求配制药物溶液;
③给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方式给予小鼠药物;
④血液样本采集,在预设时间点通过眼眶后静脉丛或心脏穿刺等方法采集小鼠血液;
⑤血浆分离,离心血液样本以分离出血浆;
⑥样品处理,对血浆进行蛋白沉淀、提取等前处理;
⑦分析测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测定药物浓度;
⑧数据处理,计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参数;
⑨结果分析,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如半衰期、清除率等;
⑩撰写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及结论。

实验三十五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处理

实验三十五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处理

实验三十五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处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能够用计算机进行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处理,掌握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2.明确药动学参数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掌握药动学参数的意义。

二、实验器材微型电子计算机、MS Excel 、计算器、坐标纸等。

三、实验内容根据下列数据,绘制药-时曲线和药-时半对数曲线图,进行有关计算,记录有关的计算结果。

计算练习:1.某患者静注1050mg 某药后的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如下:求该药的K 、t 1/2、V d 、Cl 、AUC 。

写出动力学方程。

计算过程示例如下:表1.某患者静注某药后血药浓度的处理2.某药静注100mg 后,定时收集尿液,得累积尿药量Xu 如下:试分别用速度法和亏量法求该药的K 、t 1/2、ke 。

写出动力学方程。

3.口服100mg 某药(V d =30L)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如下:求该药的K 、t 1/2、k a 及F 值。

写出动力学方程。

4.某患者口服100mg 某药(F =1)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如下:求该药的K 、k a 、t max 、C max 、V d 、AUC 值。

写出动力学方程。

计算给药后10h 的血药浓度。

5.某药静注100mg 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如下:求该药的α、β、A 、B 、k 10、k 12、k 21、Vc 、t 1/2β值。

写出动力学方程。

6.某药口服溶液剂、片剂的血药浓度法生物利用度数据如下:t (h) 1.0 2.0 3.0 4.0 6.08.010.0C (mg/L)109.7880.3558.8143.0423.0512.35 6.61t (h) 1.0 2.0 3.0 4.0 6.08.010.0C (mg/L)109.7880.3558.8143.0423.0512.35 6.61ln Cln C -t 回归斜率截距r动力学参数K t 1/2V d Cl动力学方程t (h)0 1.0 2.0 3.0 6.0122436486072X u (mg)0 4.027.7711.2620.4135.8848.6355.0557.8459.0659.58t (h)0.20.40.60.8 1.0 1.5 2.5 4.0 5.0C (mg/L)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0.660.39t (h)0.5 1.0 2.0 4.08.012.018.024.036.048.0C (mg/L) 5.49.917.225.829.826.619.413.3 5.9 2.6t (h)0.250.5 1.0 1.5 2.0 4.08.012.016.0C (mg/L)4332201411 6.5 2.8 1.20.52时间(h)血药浓度(mg/L)试计算:口服溶液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片剂与溶液剂比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药物动力学试验(共10张PPT)

药物动力学试验(共10张PPT)
A 0.401 0.496 0.455 0.555 5、1、2、3、4、6、8、12、18和24小时取血1ml,肝素钠抗凝,3500r/min离心10分钟,取血浆备用。
给大鼠静脉注射2氨7茶4 碱25mg/kg,分别在给药之前和给药后0.
1 茶碱在血清中的标准曲线
A 0.073 0.138 0.082 0.162 5、1、2、3、4、6、8、12、18和24小时取血1ml,肝素钠抗凝,3500r/min离心10分钟,取血浆备用。
茶碱的标准浓度及其吸收度
茶碱的标准浓
8μg/m
茶碱的标准曲线为:Y = 0.
4μg/mL
12μg/mL 16μg/mL
度 L 1mol/L HCl 0.
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氨茶碱后血药浓度的测定,掌握药物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氨茶碱后血药浓度的测定,掌握药物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茶碱的标准浓度及其吸收度
醇氯仿液5ml振荡提取,离心(10min)后,吸取下层 氯仿液4ml,用0.1mol/L NaOH 4ml反提,离心 (5min),取上清液3ml,用751型分光光度计在274nm 和298nm波长处测定。△A=(A274-A298)。
第6页,共10页。
第7页,共10页。
2 结果
2.1 茶碱在血清中的标准曲线
药物动力学试验
第1页,共10页。
目的要求:
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氨茶碱后血药浓度的 测定,掌握药物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第2页,共10页。
实验内容:
茶碱是临床常用的平喘药物,其治疗指数窄
(10~20μg/ml),是需要进行治疗药物 监测的常见药物之一。本实验采用双波 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静脉注射氨茶碱 后的血药浓度,然后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0.5 0.5 0.5 0.5 0.5
1
1 1 1 1 1
0.1 0.1
120
2.7
0.2
0.1
0.5
1
血药浓度计算
样品管OD
= 标准管OD 标准管药物浓度 (μg/ ml) 样品管OD 标准管药物浓度 标准管OD 血药浓度 = 样品管药物浓度 30
样品管药物浓度 (μg/ ml)
样品管药物浓度 =
【方法与步骤】
麻醉(称重,iv 3%戊 巴比妥钠1.0 ml/kg) 动脉插管:夹住近 心端,结扎远心端 气管插管 分离颈总动脉 肝素化:iv 1000u/ml 肝素生理盐水,1 ml/kg
取空白血样:>0.4ml 给药: iv 20%SD 1.5ml/kg 比色 计时,取给药后各 时间点血样0.2ml 显色
0.5%亚硝 充 0.5% 酸钠(ml) 分 麝香 摇 草酚 (先) 匀 (ml) 0.5 0.5 1 1
光密 度
浓度 g/ml
空白 标准
1
3
2.7
2.7
0.2
0.2
0.5
0.5
1
1
5
15 30 45 60 90
2.7
2.7 2.7 2.7 2.7
0.2
0.2 0.2 0.2 0.2 0.2
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 开机预热30min • 按‘模式’ 按钮‘透射比’ 放入空白 管(对应光孔处) • 打 开 盖 板 调 零 ( 0% ) , 合 上 盖 板 调 满 ( 100% ),如此三次。稳定后在合上盖板 状态下再次按‘模式’ ‘吸光度’ • 比色时由低高浓度进行,并且尽快完成
【结果与处理】
• 将所得数据填入表1中,并用计算机软件 绘制药物的药时曲线。
【注意事项】
• 麻醉药注射速度要慢 • 动脉插管时远心端一定结扎牢固;放血时动脉夹不 要离开血管;不能用镊子、止血钳夹血管 • 必须取空白血样,否则无法进行实验 • 注射药物一定要真正到达要注射的部位 • 每次取血前要先将插管中的残血放掉 • 每取一个血样必须更换吸头 • 将血样加到三氯醋酸试管中应立即摇匀 • 实验顺序不能颠倒(空白血样,显色等) • 因时间较长,注意补麻药和检查血管通畅度
表1 磺胺类药物血药浓度测定的步骤
试管 时间 7.5% 血液 (min) 三氯 (ml) 醋酸 (ml) 0 0 2.7 2.7 0.2 0.2 充 分 摇 匀 0.1 后 标准液0.1 离 心 0.1 5 分 0.1 钟, 0.1 取 0.1 上 清 0.1 液 1.5 0.1
ml
蒸馏水 (ml)
第一章 药动学实验
实验一 磺胺类药物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曲线
【目的】了解磺胺类药物( sulfonamides ) 静脉一次给药后血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原理】
• Sulfonamides 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生成有 色物质,通过比色可以对sulfonamides血药浓 度进行定量分析 • Sulfonamides 在酸性环境下使其苯环上的氨 基 ( —NH2 ) 离 子 化 生 成 铵 类 化 合 物 ( — NH3+),与亚硝酸钠反应后,发生重氮化反 应生成重氮盐( —N = N+— )。该化合物在 碱性条件下与麝香草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 在 525nm 波 长 下 比 色 , 其 光 密 度 与 Sulfonamides浓度成正比
【动物】 2kg左右兔一只 【药品】 • 20%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 • 7.5%三氯醋酸 • 0.1%SD标准液 • 0.5%亚硝酸钠 • 0.5%麝香草酚(用20%NaOH配制) • 1000u/ml肝素生理盐水 • 3%戊巴比妥钠 • 蒸馏水
【器材】
• • • • • • • 722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电子秤 手术器械 动脉夹、尼龙插管(或玻璃插管、硅胶管) 兔手术台 注射器及针头、移液器、吸头、离心管、试管、 试管架 • 计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