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最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2021
15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 抑感和孤独感。
2021
16
登幽州台歌——总结
陈子昂压卷之作。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和孤独之感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2021
1
作者介绍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 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 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 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 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 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 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2021
6Biblioteka Baidu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021
7
品诗味
说说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喜欢它的理 由。(温馨提示:可以从炼字,内容、情感、 意境、描写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谈)
展示时,先把你喜欢的句子深情地朗读 出来,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以小组为 单位展示,也可以独自展示。
2021
2
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 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 切中时弊。三十六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 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 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2021
3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 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 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 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 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 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 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 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021
13
5..“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 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2021
14
❖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后两句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 广阔无垠的背景中,
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两相映照,分外动人。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 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 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 难求。
2021
4
学习目标:
了解写作的背景,熟记介绍。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体味诗中所流露出来的孤单寂寞悲
哀的情绪。
2021
5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 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 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 愤之情。
2021
17
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 什么人?
“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 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 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 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021
18
2.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的表现手 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_____的感情基调。
(直抒胸臆 苍凉悲壮)
2021
19
•
3.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 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 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 己的悲凉。
2021
8
1.“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 者。”中的“古人”和“来者”指什 么?
古人:古代的人。主要指古代知人善 任的君王
来者:后来的人。主要指后代 的贤君
2021
9
2.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作铺垫。
2021
10
天 地 人——孤独
2021
2021
20
11
3.请简要赏析“悠悠” 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2021
12
4.“独”的表达效果
末句的“独”字,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层点明 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突出 了诗人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这种 强烈的情怀,也代表了封建时代众多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曲,具有令人一唱 三叹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