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8 陈太丘与友期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的解释。

2.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3.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翻译、背诵课文,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智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二)初读课文1.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

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

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

另有《幽明录》,今佚。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

2.背景链接《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三)精读(一) 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基础知识精讲】一、背景材料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1、写法精讲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1)《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

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基于新课标语文任务群下的《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品读《方正》明礼诚信,传承中华优秀美德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区别的差异;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方正,拉进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与敬辞,在言语交际中的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4.依据课标,构建课前---课中----课后语文学习任务,提升学生文言素养。

学习重点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结合故事理解古人所说的“方正”的含义,把握陈元方这一人物的特点。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

通过辩论的形式开展学生活动。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清单1.字音尊君在(不) A.fǔ B.bù C.fǒu2.文学、文化常识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小说集是《陈太丘与友期行》出⼈《世说新语》的篇。

3.文言文实词虚词解释(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太丘舍去(3)君与家君期⼈中(4)元方⼈门不顾(5)去后乃⼈(6)则是⼈信(7)下车引之(8)尊君在不(9)相委而去4.翻译句子(1)⼈中不⼈,则是⼈信;对⼈骂父,则是⼈礼。

(2)友⼈惭,下车引之。

5.课前收集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或故事课堂导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知识清单反馈情境导入——观看诚信视频一、“读”——读课文,通文意。

(基础性任务)(一)整体感知任务要求: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二)根据漫画复述故事任务要求: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清单以及课中漫画呈现,复述故事。

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等。

(三)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任务要求:1.角色:旁白、元方、友人2.全班从现有的小组当中推选2组上台表演。

(如没有学习小组,自行组队)3.其余同学根据分角色演读量化评分表,进行打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8陈太丘与友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8陈太丘与友期

导教案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多次朗诵课文,培育文语言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感觉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颖,并汲其精髓建立自己的道德。

3.认识古代尊称、谦称有关的文化知识。

学习重难点要点:多次朗诵课文,培育文语言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觉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颖,感觉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知识链接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起码有八条,散布在《道德》《语言》《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记录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学法指导: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有关的文化知识,想一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本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虑这些称号的意义所在。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字词梳理】 1.依据课文语境解说以下字词。

期行:日中:相委而去:顾:【知识累积】 2.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虑课文初探【文意梳理】 1.请试试用自己话叙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 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因由:故事的发展:故事的热潮:故事的结局:三、集思广益合作研究1.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如何的人?请作一个评论。

2.与同学之间议论,友人想拉元方的腕表示抱歉,但“元方入门不管。

”元方这样做能否失仪,为何?知识能力运用【谦辞敬辞】 1.在古装电视剧中或在书本中,你必定见过许多谦辞敬辞,它们常常会出现在古代文士的沟通中,但有这些词语出现的地方,你总能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士的文质彬彬,感觉到华夏礼仪之邦的魅力。

此刻,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对于谦辞与敬辞的知识,并依据你的理解将适合的谦辞敬辞填在横线上。

(1)谦辞“家”字一族,用于对他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龄大的亲戚。

如、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称母亲;——称兄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导学案设计 (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导学案设计 (2)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友人惭。

6.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节奏。

【课文导练】1.朗读课文划出节奏再多读几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补充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对照注释疏通大意注意翻译以下句子:期日中过中不至。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友人是个怎样的人:5.元方的性格特点:。

【达标检测】1.解释加粗的字。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过中不至()④太丘舍()去()⑤去后乃()至⑥元方时年()⑦尊君()在不()⑧相委()而去⑨君与家君()期日中⑩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2.以下说法中是敬辞是谦辞。

1 君2 尊君3 家君4 敝人5 卑职6 陛下7 令尊8 寡人9 足下 10 令郎11 老朽12 犬子13 令堂14 寒舍15 惠顾16 斧正3.翻译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默写:(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2)“”和“”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课后练习】1.翻译下面特殊句式的句子。

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自主学习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期行:相约同行。

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顾:回头看。

君:对别人的尊称。

委:舍弃。

引:拉,牵拉。

不:同“否”。

2. 朗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

(1)尊君在不?(2)待君久不至,已去。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合作探究一、仿照示例,从汉字的造字法角度探究文言词语的意思。

示例::会意兼形声。

上面是人,下面是 “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

从凵( qū)。

本义:离开。

:形声。

从页( xié),头。

表示与头有关。

雇声。

本义:回头看。

:会意。

从人,从言。

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

本义:真心诚意。

:会意。

从弓丨。

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将射发。

本义:拉开弓。

文中是“拉”的意思。

二、本篇课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芳的“方正”?从如下几点可体现元芳的“方正”之气,第一,懂得“信”的重要;第二,懂得“礼”的重要;第三,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三、有人认为元芳的“入门不顾”是失礼,你对此持何看法?倘若你是元芳,你会怎么做?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我也会像元芳一样“入门不顾”,以保父亲尊严。

“入门不顾”终究不是讲礼的举动,既然辩驳有据,且对方也已经认错,那么就当以礼待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学习内容: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之《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设想:《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两则短文中的一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这篇短文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情节简单而饶有趣味。

对刚刚接触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篇短文不仅有趣,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而且易懂,通读数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很容易就能大致明白。

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自发地,或者受参考书影响——很多同学认为文章主要讲述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其实不然,《世说新语》主要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方正”篇主要突出人物正直不阿的品行。

因此,我要求学生预习此文后,在课堂上主要以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形式解决字词问题,并通译全文,以求完全弄清短文的字面含义。

然后以课堂剧表演、人物风貌品评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此文表现了陈寔、陈纪面对尊者、长者时,不论身份高低,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重点: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学习难点: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课前预习:1、朗读并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朗读节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刘义庆及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

课堂学习:一、聆听老师的故事注: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

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文言词语,领悟文意。

(2)背诵全文(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①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②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陈太丘与友期》一、导入出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课文学习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4、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四、文言常识积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2.太丘舍去古:去,离开今:前去,前往3.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词类活用:日期(名词) 约定(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五、拓展思维:课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六、问题探究:1.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2.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七、课堂延伸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

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兴导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七个背囊赶路,这七个背囊分别装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他来到渡口,渡船刚开出时风平浪静,过了不久,小船上下颠簸,十分危险。

船家说:“客官,我的船小负载太重,你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可是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丢弃哪个背囊?学生:“金钱”、“荣誉”、“美貌”……故事中的年轻人思考一会儿,把“诚信”抛进水里。

结果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因为失去了诚信,找工作四处碰壁,与人交朋友也没人愿意相信他,这时他才醒悟到诚信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诚信”的文言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2、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老师指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ě)不(f ǒu)通“否”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准节奏。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把握朗读的语气:“尊君在否?”(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素养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古人的机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重点:理解课文大意,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知识链接送给你做令尊吧从前有个农夫,听人说“令尊”二字,心中不解,便去请教村里的秀才:“请问相公,这‘令尊’二字是什么意思?”秀才看了他一眼,心想,这庄稼汉连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都不懂,便戏弄他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别人家的儿子。

”说完,秀才掩嘴而笑,心中暗暗得意。

农夫信以为真,就同秀才客气起来:“相公家里有几个令尊呢?”秀才气得脸色发白,却又不好发作,只好说:“我家中没有令尊。

”农夫看他那副样子,以为当真是因为没有儿子,听了问话引起心里难过,就恳切地安慰他:“相公没有令尊,千万不要伤心,我家里有四个儿子,你看中哪一个,我就把他送给你做令尊吧!”情境预设看着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来,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一下:“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是呀,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七岁让梨的孔融、智救友伴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聪颖机智的少年——陈元方。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尊君在不.()非人哉.()友人惭.()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元方时.年七岁时:(2)尊君在不.不:(3)相委.而去委:(4)则是无信.信: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2)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3)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是在写陈元方的聪明活泼,诚实守信。

文中“无信”“无礼”是本文的核心词,作者用元方和友人的对话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新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学生会感觉很生疏和艰难。

在讲课的过程中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进行读、讲、议的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

【教学目标】1、积累“期、舍、不”等常见文言词。

2、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1、多角度朗读,触摸人物性格。

2、评述人物,辨别是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型】教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晚上,我和一个学生约好今天中午2:20在办公室,他找我默写《咏雪》,人没来,我该怎么办?谁帮我出主意?(生答)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事,他是怎么办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朗读(投影)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找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做点评。

学生点评时应让学生朗读,老师顺势作以指导。

2、找学生再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投影)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给重点词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旁打上问号。

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学生按照此法自主学习,根据注释,小组讨论,译读课文。

三五分钟后,学生把有疑难的地方说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四、读文章,品人物。

(投影)1、请以“我从----------的句子,看出-------是--------的人”。

如:我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的句子,看出元方是活泼、开朗的人。

2、根据学生的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导学案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导学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4.进一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预设2课时(31-32课时)第一部分:预习导学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等,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知识链接】填空,复习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由_南朝宋__(朝代)临川王__刘义庆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文体)。

(二)新知认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太傅(fù)哉(zāi)2.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2)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3)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相委而去古义: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注意,照管。

(4)文言句式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点拨:“则是”是判断句的标志,这里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省略句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点拨:省略介词“于”,应为“(于)门外戏”。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点拨: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5)朗诵课文,将句中省略的人物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芳)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译读感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宣讲家风故事。

2、结合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赏析人物形象,树立家风典型。

3、把握主旨,传承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学习重点】1、译读感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宣讲家风故事。

2、结合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赏析人物形象,树立家风典型。

【学习难点】把握主旨,传承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我校团委面向全校师生开展“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宣讲活动,要求每班推选一个家风故事,撰写宣传词,在国旗下宣讲。

经过票选,我班决定推选陈元芳的故事,请大家认真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任务。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概括家风情节任务二:赏析形象,树立家风典型任务三:思想感悟,传承家风美德二、任务一:译读感知,概括家风情节宣讲故事前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知人论世,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完成填空。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__________王朝宗室,_______家。

字_______。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__________》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__________小说集,是六朝__________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等人编撰,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志”是_______的意思。

“志人小说”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读标题:陈太丘与友期行4、译读感知:要求:读准字音,在书上划分节奏。

8 陈太丘与友期 导学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

8 陈太丘与友期 导学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之——教案年级:班级:姓名:日期:导学案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并汲其精华树立自己的品德。

3.了解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知识链接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学法指导: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想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籍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考这些称呼的意义所在。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字词梳理】1.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期行:日中:相委而去:顾:【常识积累】2.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2.与同学之间讨论,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知识能力运用【谦辞敬辞】1.在古装电视剧中或在书籍中,你一定见过不少谦辞敬辞,它们往往会出现在古代文士的交流中,但有这些词语出现的地方,你总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士的温文尔雅,感受到华夏礼仪之邦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关于谦辞与敬辞的知识,并根据你的理解将适宜的谦辞敬辞填在横线上。

(1)谦辞“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

(暂设5分钟左右)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重新读一遍,男生、女生、教师合作,读旁白、元方、友人)3、根据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翻译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词圈出来,全班解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导学案(含答案)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简要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够准确通顺地直译文言文。

3.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颖,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并汲取精华树立自己的品德。

【学习重点】1.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1.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颖,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体知识】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志人小说是在品藻(即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它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简义丰。

【学法导航】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利用注释读懂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故事;疏通文意后,反复朗读,读到流利为止。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先自由说从这两个故事中读到了什么,再参考教材中“思考探究”的第二、三题,以及本书中“问题探究”的两个问题来思考。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结合课后第五题,先了解课文中的“谦称”和“尊称”;再浏览教材补白中提供的词语,看看哪些词语自己比较熟悉,可以尝试使用。

【课文解读】本课是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一定要克服畏难心理和生疏感,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文言文,要“言”“文”兼顾,既牢牢掌握本课的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将文言“文”作为文章来解读体会,深入赏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一、导入二、读文释义(一)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结合课下注释吧字音读准确!2、请全班同学齐读。

3、请一个同学点评齐读的情况。

(二)疏通文意1、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放开声音自译课文,前后桌也可以互相帮助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3、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掌握并链接现代常用的成语。

(屏幕出现古今链接题)(三)动笔积累三、依文说故事1、简单直译字词障碍清除了,课文内容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了,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2、想象创意要想生动起来,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进去,让自己走进故事中去。

想想当事人的心情怎样,表情怎样,动作会怎样?同学们可以互相先讲一下,可以互相补充啊!四、读文悟“怒”1、通过讲故事,同学们应该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了。

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刚才欠缺的遗憾弥补上。

先请女同学齐读,男同学注意听,评价她们读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2、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好,我们要抓住哪种情绪来读?抓住一个“怒”来读,读时体会他们“怒”的不同:陈太丘是无声的怒,友人是恼羞成怒,元方反驳友人的话,是针锋相对的怒!请男同学来读一遍。

看能不能把这些情感体现出来。

3、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品文评“怒”这是一个因诚信引起矛盾冲突的故事。

大家全都生气了,全都在发怒,而且都有自己充足的发怒理由!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或你认为谁的发怒不太妥当?六、据文息“怒”1、陈太丘无声的*不仅没让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引起了友人的大怒;元方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指责虽然让友人惭愧却显得有些不礼貌了。

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假如是你,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呢?2、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理,就有不同的结果。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陈太丘与友期行》导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沂源三中栾义峰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分析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

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出行。

陈太丘是谁?陈寔。

那为什么叫陈太丘?太丘是他的字吗?太丘是个地名,因为他做过太丘长,所以称陈太丘。

用地名称呼人名,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比如苏轼,我们称他苏东坡。

“期”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期,会也。

”约会、约定的意思。

行,人们在路上步行或小跑。

这里是出行的意思。

文中友人“下车引之”,说明乘车出行,肯定路途遥远。

你猜一猜他们会约定什么?他们约定的内容实现了吗?出现了什么状况?我们现在去一探究竟。

二、读一读多种方式读文,理解内容。

出示竖排版带标点文字,学生齐读,朗读要求是读准字音和节奏。

找两生读,朗读要求是注意语速和重音。

三、考一考指名一生复述故事。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质疑,师生解答。

出示PPT,解释几个词语。

与友期行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学以致用。

出示不期而遇、舍生取义、瞻前顾后、引吭高歌,学生根据所学,判断成语的意思。

四、试一试用朗读表现人物,读出人物情绪的变化。

注意标点符号。

重点读第二部分。

五、品一品1、怎么读好“尊君在不”和“非人哉”两句话,师示范,生演读。

2、尊君是什么意思?家君呢?辨析一下谦辞和敬辞。

3、尊君在不,用了敬辞,你读出客人的尊敬了吗?这句话很突兀,我们一般对话是这样的:“请问,你爸爸在家吗?”你读出请问了吗?客用敬词说明知书达礼,是不是用敬语就是对别人尊敬了呢?表面知书达礼其实内心粗鲁不堪。

后面客人“非人哉”的责骂,直接撕掉斯文开骂了,说明他就是粗鲁之人。

他骂人,是有理由的,“与人相期,相委而去”,不自责自己失约的错误,却去怒斥对方,可见不讲理之至。

4、元方是如何答对的呢?“待君久不至”中“久”说明太丘履行了约定,太丘舍去是按照约定办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

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去:不:委:引:顾: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六、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