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特点。

2. 通过阅读选篇,体会《世说新语》的语言魅力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说新语》的作者和背景简介。

2.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分析。

3. 选取两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2. 解读文本,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四、教学方法:1. 讲座法: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分析法: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选取的篇章,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及其背景。

2. 讲座:详细讲解《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如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等。

3.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选定的篇章,可以是同一篇章,也可以是不同篇章。

4. 分享讨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阅读心得,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及阅读方法。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世说新语》的其他篇章,并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分析。

六、教学资源:1. 《世说新语》原著或选集。

2. 相关研究资料,如刘义庆的生平介绍、历代评论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讲座PPT,包括刘义庆的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

2. 挑选适合公开课的《世说新语》篇章,提前分发给学生。

3. 准备相关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世说新语》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世说新语》故事表演,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导学目标
- 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
- 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两个故事情节
- 探讨《世说新语》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课前准备
- 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两个故事情节:XXXX,XXXX
导学过程
1. 引入
- 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解释该书是一部古代文献,记录了晋朝时期的历史和人物故事。

- 激发学生对于《世说新语》的兴趣,对于这部古代文献的重
要性进行说明。

2. 分组讨论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讨论。

- 小组讨论的问题包括: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情节有哪些关键事件?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等等。

3. 小组汇报
- 每个小组轮流汇报所选择的故事情节的分析结果。

其他小组可提问和进行评论。

-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互相交流和启发。

4. 总结讨论
- 对于学生的观点和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世说新语》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 提示学生思考《世说新语》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课后作业
- 要求学生阅读另外两个故事情节,并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中一个故事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资料
- 《世说新语》原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相关研究资料。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导学案导学案:《世说新语》一、导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说新语》这部经典文言文阅读,了解作者刘义庆和该书的内容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世说新语》的作品背景和作者刘义庆,并分析该书的内容特点与主题。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演绎。

2. 运用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几张明代文人的画作和传统文化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出本篇文章的主题:《世说新语》。

2. 感知新课(20分钟)通过几个短小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以及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演绎。

师生共同讨论观点,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预习新课(20分钟)让学生围绕《世说新语》这本书展开预习,对课文的标题、作者、内容等进行了解。

提醒学生关注重点词汇和句型,做好预习笔记。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4. 阅读新课(30分钟)师生一起朗读课文,学生轮流朗读。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小结归纳(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讨论的结果,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学生可以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反思。

师生共同总结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6. 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后补充材料,了解更多关于《世说新语》的知识。

并提醒学生对新课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复习,做好笔记。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精选13篇)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精选13篇)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精选13篇)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自主学习⒈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撒()盐差可拟()()柳絮()尊君在不()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⒊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⑶撒盐空中差可拟。

【好课系列】《<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好课系列】《<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作品作者《世说新语》是南朝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共___________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第二门——言语。

在“言语”门中,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人物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言辞或得体巧妙,或哲理深刻,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江苏徐州)人。

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2.关于咏雪的诗句◆活动一:猜一猜,入课题没枝没叶没人裁,一夜北风银花开,花儿随风漫天舞,天地山河全变白。

◆活动二:读一读,找语感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活动三:想一想,知文意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词。

2.重点词句(1)重点词语积累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女:__________________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 骤:_____________________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殊句式◆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句,即“所似何”,像什么。

◆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标志,翻译时要加判断动词“是”。

◆活动四:议一议,懂内涵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本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家庭,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家庭氛围?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时刻?3.感受到他们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又是如何咏雪的?4.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5.作者没有明确说谁的比喻更好,但我们从文中最后一句可以明显看出:“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8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深层次理解课文。

3.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摹景状物以及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感受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揣摩语气,感知内容。

2.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想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籍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考这些称呼的意义所在。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2.课后补白“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

二、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

2.反复朗读,直至初步会背诵两文。

3.笔译课文,同桌互说故事。

三、预习检测(一)《咏雪》1.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2.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3.判断正误。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世说新语导学案

世说新语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3、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背诵两篇短文。

【学习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4、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走进课文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记叙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②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无奕女()差可拟()尊君在不()谢道韫()俄而()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②用“撒盐空中”何“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谢太傅大笑乐?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二、展示反馈: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期日中: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则是无信: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止。

3、讨论:①《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②品味陈元方回答“友人”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能使“友人惭”?4、熟读课文,达到背诵成文。

……(第1页)……三、阅读延伸:孔文举(孔融)年十年,随父到洛。

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设计.docx

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设计.docx

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的美德。

【学习重点】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学习难点】1.感受轻松高雅家庭文化氛围。

2.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咏雪》【导学过程】一、导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这个故事出自一部叫做《世说新语》的古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的两篇短文。

二、自主学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雪骤(zh d u)撒(sd)盐差(chd)可拟(nI )柳絮(xfi )2.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年轻一辈)(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4)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3.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即公大兄无奕女(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

4.走进文本和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一门。

三、合作探究1.《咏雪》涉及到的人物有几个?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谢太傅(谢安)、胡尔(谢朗)、谢道棍、谢无奕、谢朗的父亲、王凝之六人。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复备:教务处审批:班级:小组:姓名:课题:22·《<世说新语>二则》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 了解刘义庆及《世说新语》2.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3.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重礼守信。

4.学习一些刻画人物的手法,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知识链接】1、刘义庆:(403—约443),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著有《世说新语》,还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东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自主学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期.行()尊君在否.()华歆.()辄.()拯.()王欲舍.所携人携.()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

(1)有一人欲.依附()(2)幸尚..宽,何为不可.()()()(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6)遂.携拯如初()(7)相委.而去()(8)元方入门不顾.()三、翻译下面语句(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注释里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记出来,再对学,一起把不会翻译的推敲出来)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②尊君在不?翻译:③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④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翻译:⑤幸尚宽,何为不可?翻译:⑥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翻译:⑦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翻译:⑧遂携拯如初。

翻译:⑨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合作探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质疑提出看法,形成答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2、《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什么?5、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世说新语》两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品】

《世说新语》两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品】

名校讲坛1.走近作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2 )古今异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②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③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④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⑤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3)特殊句式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

疑问代词“何”做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3.主题解说《咏雪》: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本文主要记叙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4.重点突破短文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你还有其他好的比喻吗?提示一:“撒盐空中”这个比喻好。

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提示二:“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

因为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应该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其他的比喻如:像飞舞的芦花;像撒出的面粉;像飞舞的鹅毛。

5.难点攻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提示一:没有失礼,客人“无礼”“无信”,陈元方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提示二:没有失礼,陈元方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世说新语》导学案

《世说新语》导学案

《世说新语》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学习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xù)差可拟.(nǐ)尊君在不.(fǒu )雪骤.(zhòu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寒雪日内集..(不久、一会儿)..(家庭聚会)(2)俄而(3)雪骤.(快速、急速)(4)公欣然..(高兴地、愉快地)(5)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6)未若..(比不上、不如)柳絮因.(凭借)风起(7)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8)太丘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9)尊君在不.(通“否”)(10)相委.而去(丢下、舍弃)(11)下车引.之(拉)(12)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4、准备一个讲述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植“七步成诗”、“孔融让梨”、“王戎评李”等。

5、思考:文章出现的谢道韫、陈元方、友人有何性格特点?哪里体现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二、导入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体)小说。

《世说新语》导学案

《世说新语》导学案

学习内容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马莉备课时间9月10 日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习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学前展示1、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2、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

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二.导学导练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2、探究问题。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3.精讲点拨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

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

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结合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三、归纳小结学生整理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反思(手写)时间:教研组查阅教研室查阅一、当堂检测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内集:讲论文义:俄而:骤: 欣然:何:似:差:拟:未若:即:因:儿女:古义:今义:2、翻译句子: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理解性背诵。

A.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B.咏雪的直接原因:。

C.两个比喻句:。

D.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E.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二、课后作业.默写课文。

错题纠正或反思。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2、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两则短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古今异义,以及古代人物的言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三、知识链接1、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书中所记人物故事,上起汉代,下迄刘宋,而以魏晋为主。

这些人物有的是帝王将相,有的是士族名流,也有一些平民百姓。

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和轶事,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精神世界。

2、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等职。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四、课文导学(一)《咏雪》1、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录音朗读,注意节奏和语气。

(3)小组内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停顿。

2、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3、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交代了哪些要素?明确: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和子侄辈)、事件(讲论文义)。

(2)“咏雪”的过程中,谢太傅和子侄辈分别有怎样的表现?明确:谢太傅出题“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大笑乐。

(3)你认为“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8.《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学习难点】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体会谢道蕴的不俗之才。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阳夏.()雪骤.()差.()可拟.()柳絮.()2.解释下列词语。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4.填空。

《世说新语》是朝的(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

【课中探究】5.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6.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7.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8. 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我喜欢,因为【拓展延伸】9. 请说出连续的两句有关描写雪的诗句,标明作者和出处。

【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概括友人与元方的性格特点。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友人惭.()陈寔.()颍.川()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导学案(教师版)于都五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教师版)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主备人:李称秀备课组长签字:学科中心主任签字:使课题:世说新语(两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流畅通顺地翻译文言文。

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2、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 1、感受轻松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

2、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第 2 页【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

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预习案第一课时《咏雪》学习导航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洁,辞意隽永,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常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自主学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雪骤(zou)撒(sa )柳絮( xu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

合作探究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寒雪日”,是为了引出“咏雪”。

古人讲究“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即使没有春和景明,草长莺飞的良辰佳日,在雪天,能和家人赏雪吟诗,也是轻松和谐,自在快乐的。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盐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和雪相似,这只是外在形态的相似。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世说新语》是一部有关古代历史人物言行的经典文集,记录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谈论和行为,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

今日我们将深度进修其中的两则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用;2. 理解《世说新语》中两则故事的含义和教训;3. 探讨古代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我们当代人的启迪;4. 提高同砚的历史文学阅读能力和人生道德素养。

三、教学过程1. 了解《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南朝东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作者是晋朝著名文学家刘义庆。

2)《世说新语》主要收录了当时各朝名臣谈论和行为的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

3)《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涉及政治、军事、文学、道德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2. 分析两则故事1)关羽举贤士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他有一次在街头听到两名智慧过人的年轻人谈论国家大事,因为他们的见解分外独到,关羽感到佩服,当场举刀请他们辅佐蜀汉。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英勇的将领应该多听取智者的意见,擅长借助他人之智。

2)孔融请贤士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大儒,他有一次在家中设宴请来了几位才华出众的贤士,大家互相沟通学问,品评食品。

其中有一位贤士赞叹道:“此食物非孔家无法烹。

”这句话意味着孔融不仅才华横溢,连厨艺也是无人能及的。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有才华的人应该谦逊谨慎,虚心接受他人的赞美。

3. 谈论沉思1)这两则故事中的人物有何共同点?2)他们的言行对我们当代有何启迪?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践行这些价值观念?四、展开活动1. 小组谈论:将同砚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谈论并总结这两则故事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

2. 朗诵沟通:让同砚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朗诵和表演,从而更深度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道理。

3. 作文撰写:要求同砚依据这两则故事,写一篇关于人生价值观念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道德和成功之道的沉思。

导学案《世说新语》

导学案《世说新语》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设计人:乔生虎申核人:授课人(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并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背诵课文,自主或合作方式,能借助工具书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1、《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是学生进入初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重在朗读,熟读成诵是基本要求。

教学时要求进行朗读训练,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文意,并掌握学习方法。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其法有三: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这三条关系密切,缺一不可。

【课前预设】【增删内容】预习·质疑一、歌词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作词:王德作曲:刘锡津演唱:彭丽媛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尊君在不()相委而去()检测·反馈1、俄而雪骤,分欣然曰:“?”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

2、友人便怒:“。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导言《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分为四十九个篇章,记录了三国至南朝时期(约公元220-589年)的人物言行、文化艺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实和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为你介绍七年级语文中的两则导学案,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世说新语》。

导学案一:《世说新语》选读学习目标本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有:1.了解《世说新语》的产生背景;2.掌握文献的阅读方法;3.了解《世说新语》的篇章划分和选读原则。

内容简介《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记录了三国至南朝时期的文化现象、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人物言行等方面的历史事实,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状况的重要途径。

而且,我们在阅读《世说新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古代人物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认识,而且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1.背景了解了解《世说新语》的产生背景、作者、成书历程等基本情况,对文献的正确阅读和理解非常重要。

2.阅读方法在阅读《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先通读全文,再分段分句仔细阅读;对生僻字和不理解的句子及时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等。

3.篇章划分和选读原则《世说新语》分为四十九个篇章,每篇章都以一位古人的名字命名,每篇都包含多个小故事。

我们在阅读《世说新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恰当地选择篇章和故事进行阅读。

总结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世说新语》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更方便和更快地阅读文献,并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学习。

导学案二:《世说新语》中的警句学习目标本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有:1.学习《世说新语》中的警句;2.分析和理解警句中的深意;3.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人生领悟力。

内容简介《世说新语》中的警句,既是人们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深层次的反映,也是生命智慧与历史经验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培养尊重他人的品德。

【学习重点】:理解重要词语,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理解比较《咏雪》中的两个比喻
【知识链接】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记载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起事。

2、《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学法指导】
两文属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学习的时候,以自主探讨和合作学习为主,通过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勇于探索知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整体感知(约一节课)
1、读──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填空:《世说新语》是由朝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老师范读,注意听清断句和语调。

(然后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然后给下列
加横线的生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何所似差可拟无奕女谢道韫尊君在不
(3).用“/”给文章断句。

2、问──自读提问,词句积累。

(1)口头解释
內集俄而欣然拟未若因风起期行乃至尊君在不入门不顾儿女
(2)口头翻译: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文言文的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经常省略人物名称。

请大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在括号内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组内订正。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组内直译课文,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解疑。

3、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

(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陈元方:落落大方,勇敢率真,有礼有节。

友人:语言粗野,不讲诚信。

这样才能讲的生动。

4、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

大家故事讲的都很好。

《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参考导学案以填空的形式来背诵这则故事。

(按照老师给的提示你会很快背下来)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与儿女()。

俄而(),公()曰:“白雪纷纷()?”兄子胡儿曰:“()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左将军()妻也。

【合作探究】
1、《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你还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句吗?
2、如果你给文中的人物颁奖,你想颁什么奖给他们?为什么?
3、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拓展迁移】
1、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其他字母也可以)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
C是
2、仿写训练:
例句:诚信是看到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仍敢于承认的勇气
诚信是:
诚信是:
3、辨别下列哪些是属于敬语,哪些属于谦语?
(谦语: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

敬语: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
敬语:
谦语:
【课堂检测】
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①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②不买。

子侄以为言③,元方日:“不尔④,是欺之也。

”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直:通“值”,价钱。

②遽辞:立即推却。

遽,急促。

③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④不尔:不这样。

1、翻译划线的句子
2、“卖宅”一事反映陆少保有什么样的品质?
盘点收获:(看看你组能用多少种方式来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